《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教学科目: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亲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懂得承担家庭责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爸爸的花儿吗?为什么它会落下来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

(2)每组选代表回答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珍惜亲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感受亲情的温暖。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想象的故事。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情感态度评估:通过学生写的亲情短文,了解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评估情感教育的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原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惜。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体会作者对家庭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深层次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惜。

教学准备:1. 准备原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文本。

2. 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2. 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二、阅读原文(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原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讨论和分析(15分钟)a.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主人公对家庭和亲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c. 爸爸的花儿落了,象征着什么?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亲情故事。

2. 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和亲情,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分享,强调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对家庭的态度和行为,制定珍惜家庭的计划。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和亲情的作文。

2. 组织学生参观家庭博物馆,了解家庭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讨论和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分享了家庭的亲情故事,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珍惜。

六、深入分析文本主题(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原文中对于“爸爸的花儿”这一元素的描写,探讨其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2. 学生思考并讨论:爸爸的花儿落了,象征着家庭的何种变迁?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象征表达自己的情感的?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进一步阐述文本主题:家庭的变迁、亲情的珍贵以及成长的代价。

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及答案

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及答案

平安区第三中学语文七年级(下)《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肿胀()叮嘱()皱眉()衣襟( ) 骊歌()雇()花圃()玉zān()花鸡毛dǎn()子气xiū xiū()pāi huái ( ) láng yán ( )2.解释下面词语。

(1)骊歌:告别的歌(2)徘徊:在文中指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起伏.(3)知交:知己的朋友(4)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或淤血充血而体积增大。

(5)叮嘱:反复嘱咐。

(6)恐惧:惊慌害怕,惶惶不安。

(7)骊歌:告别的歌。

(8)花圃:培育花儿幼株或幼苗的园地.(9)谢词:在仪式上所说的表示感谢的话。

也作谢辞。

(10)闯练:走出家庭,到实际生活中锻炼。

(11)油鞋:一种涂上桐油,于下雨天穿着的鞋。

(12)挪窝儿: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

(13)鸡毛掸子:用鸡毛绑成的清除灰尘的用具。

(14)咻咻: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3.作者链接林海音,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1948年8月同丈夫回到台湾任报社编辑。

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

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内容。

2.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

3.文章写了哪些事情,其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过去的事?4.爸爸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5.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有什么含义?6.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的?7.从哪些地方看“我”已经长大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预习案一、基础知识题:1.给画线字注音。

衣襟( ) 掸子( ) 骊歌( ) 花圃( ) 蒲公英( ) 玉簪花( ) 廊檐( ) 挪窝儿(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衣jīn( ) lí歌( ) 玉zān花( ) 徘huái( ) 抽dɑ( ) 鸡毛dǎn( )子3、查阅资料了解本课的文学常识。

(查找、书写)林海音:二、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1)学生回忆朱自清的《背影》中"望父买橘"的片断。

(2)也可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亲教儿子一步步脱险的经历导人。

(3)记叙文的六要素是、、、、、。

三、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1)哪些段落是在记叙现在,哪些段落是在回忆过去?分别写了哪些事?(2)文章写了哪些人?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谁?《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导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小组合作完成,集体交流)1、哪些事、物贯穿于全文的始终?(两方面:从父亲和“我”的角度分析)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两方面:主线、副线)二、课文把握:速读课文,概括提炼文章内容。

(自主完成)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1、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2、"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妙用?3、请快速找出描写“花”的语句,思考:那为什么要选择“花”而不是别的作为主要线索?4、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四、布置作业:1、根据注音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肿zhàng()衣 jīn () zhì()谢叮zhǔ() lǎnduî ()挪.()窝鸡毛掸.()子 téng()鞭撩.()起玉zān()花骊.()歌捆扎.()花pǔ()抽ti ()2、填空林海音,原名,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第二课 《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2篇)

第二课 《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2篇)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学习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第一课时一、整体感悟:1、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二、研读与赏析1、新课引领: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

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三、作业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第二课时一、研读与赏析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a. 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b. 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二、体验与反思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想一想: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三、拓展延伸(这个题设计不明确)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2、爸爸的花儿落了总导学案1

2、爸爸的花儿落了总导学案1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教师寄语: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学习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知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插叙手法在记叙中的运用。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

【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2、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

【学习难点】1、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2、感知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结构特色。

【整体感知】本文是从《城南旧事》中节选,小说展示的基本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节选的这一部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

【学法点拨】小说展示的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轨迹,节选的部分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学习课文要留意现实与回忆的转换,了解插叙的技巧。

要加强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体味文章情感。

二、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2、走近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

二、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三、学习难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插叙写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

四、课前预习有首歌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人生在世,人们夸赞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

可是今天我们却要为我们的父亲唱一首颂歌,父亲同样使我们难以忘怀,同样值得我们赞扬,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吧!1、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

曾任記者、編辑、后从事文艺创作。

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2、学法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认识、理解生字、词。

⑵课文写了“我”和爸爸的一些事,有现实,有回忆,相互交错,因此要反复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中回忆了“我”过去的哪些事,这些回忆是怎样引起来的,这些事对“我”的成长又有什么影响。

⑶认真体会文章语言含着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色彩。

同时,把你阅读时的困难和疑惑写下来。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了解作家作品。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

部编版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人教版文本导读名师引领【学习纪要】本文是一篇透着淡淡哀伤的优美的文章。

可以以品读为媒介,从欣赏文章的一处妙笔入手,深入学习本文。

如初读课文,理解标题美(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再读课文,领悟结构美(别致生动的插叙:文章时而写眼前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二是毕业典礼。

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文章写得含蓄,处处有伏笔)。

品读课文,揣摩人物美(爸爸是个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的父亲)。

细读课文,品味情感美(如文中体现出的父女情、师生情、同学情、手足情、主仆情等都充满感人的韵味)。

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梳理眼前之事与从前往事,从而更好地理解插叙的叙事方法及其作用便成了学习目标之一。

本文的语言朴素流畅,蕴涵真情,富有感染力,在淡淡的叙述与描写中透着两代人之间浓浓的深情。

要寻找文中包含深情或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语言质朴淡雅,蕴含真情的特点,是我们的目标之二。

【文体感悟】走进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她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同时,她是一个幼年丧父的刚强的长女,一个大家庭的敬老爱幼的儿媳,一个作家的贤淑妻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好母亲,许多文化人的好朋友。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2、走近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散文集《窗》、《两地》,短篇小说集《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

她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每一部分都做得气气派派,有声有色,别人梦寐以求的殊荣对她是家常便饭;同时,她是一个幼年丧父的的刚强的长女,一个大家庭的敬老爱幼的儿媳,一个作家的贤淑妻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好母亲,许多文化人的好朋友,热情爽朗的"最理想的女主人"著名诗人余光中是这样评价她的:文坛推崇,友情丰收,而且家庭幸福,亲情洋溢.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成功的女作家,她是怎样在童年的告别声中长大的.今天让我们走进作家的童年。

3、《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

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父亲的语言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2、能概括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

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

4、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二、学习重点1、插叙手法、语言特点。

2、爸爸的形象。

3、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入:世上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也许在座的许多同学还没能切身体会到父母那种真挚无私的爱,因为爱的表达方式是各种各样的,最有一天,你们会感受到这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鞭策着我们整个人生。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学完之后希望同学们能够读懂自己父母对子女爱的深意。

二、作品简介:本文是从《城南旧事》中节选,小说展示的基本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节选的这一部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

【学法点拨】小说展示的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轨迹,节选的部分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学习课文要留意现实与回忆的转换,了解插叙的技巧。

要加强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体味文章情感。

以下是必做题,请认真对待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

(正音正形后齐读)注音:衣襟()厨子()徘徊()肿胀()栅栏()骊歌()叮嘱()恐惧()花圃()玉簪花()咻咻()皱眉()抽屉()廊檐()撩起()懒惰()哭号()低哑()鸡毛掸子()挪窝儿()包袱()四、整体把握、理解课文(一)分组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

(二)简要复述课文。

(三)请回答:课文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插叙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四)阅读课文,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准备课堂回答:1、文中哪些是写眼前的事,哪些是写回忆的事?(学生单独回答,其它学生可以补充)2、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来的?花(五)本文插叙的是那几件事?(1)昨天去医院看爸爸的情景。

(2)过去因为懒惰而受到爸爸惩罚的事。

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doc

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doc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内容:爸爸的花落了课型:新授时间:2013年 月曰-月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生字生词,了解作家作品。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

3.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4. 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

(难点)【研习过程】一、课前自研基础我能行1、走近作者, (1918—2001),原名 ,小名,原籍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 年—月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 的父亲不甘在II 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散 文集、《两地》,短篇小说集______ ,长篇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 .《晓云》等。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衣jin () 懒 dud () dan(li ( )歌 叮 zhu ( ) 徘hudi( zha ( )栏 恐加() 花pu(玉 zan ( )花 pu ()公英4、重点词语解释。

谢词:叮嘱:徘徊:骊歌:知交:闯练:二教师导学1、根据课文,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细腻,用 词的准确精妙。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 _________ 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 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 —起鸡毛掉子——来拿,藤鞭子在空 中一,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 打到,从 打到,外面的雨声着我的哭声。

2、填空①《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短篇小说集《》,作者—______ 作家。

三、合作探究1.交流文章主要内容。

2.A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眼前事? B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 C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3、本文那些内容属于插叙?本文插叙有什么作用?四.自我检测(1)衣 jin()懒 dud() dan( )子li()歌叮 zhu( ) 徘 hudi ()zha ()栏玉zdn( )花恐其() 花曲()(2)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是()“英了,不要怕,什么困难的事,硬着头皮去做, 闯过去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全册集体备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全册集体备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设计人:李因娥教师寄语:父亲是一本书,记载了对子女的付出、关爱和希望;父亲是一片海,宽敞的胸怀里容有对子女深深的爱;父亲是路,让子女踏着走向以后。

学习目标:1、明白得文中父亲对“我”的深情。

2、学习本文的插叙手法。

3、明白得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头、主题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彷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一辈子宝贵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学生随声歌唱)这是一首辞别的歌,这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歌,今天咱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选自《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多媒体播放《城南旧事》中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归天一段画面,声屏播放课文朗诵,学生听读,感知文意。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积累以下词语。

多媒体显示:⑴辨读音:肿胀(zhànɡ)吩咐(zhǔ)皱眉(zhòu)骊歌(lí)雇(gù)花园(pǔ)⑵辨字形:玉 zān(簪)花鸡毛 dǎn(掸)子气 xiū xiū(咻咻)2、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对文章圈点勾画,找出记叙的要素,理清文章的思路。

3、教师选三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

三、体味鉴赏,美点寻踪4、精读课文,以文章留给自己的最初印象为话题,同桌之间交流阅读体验,然后选几位同窗面向全班交流,其余同窗评判。

五、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如何的人?六、重点品读“我”赖床迟到一事,其中表现了爸爸什么样的情感态度?7、请挑选小说中“爸爸”的语言,试品析它们说明了爸爸对女儿如何的深情。

四、赏析文章的结构美8、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的,文章采纳了插叙的手法,认真读文章,看看文章中过去的情形是如何引出来的。

9、文中哪些地址写到了“花”?写“花”有什么作用?10、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及练习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及练习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及练习题【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作者简介林海音,女,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名:林含英。

她的原籍是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回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因林海音的父亲林焕不甘在日寇的铁蹄下生活,所以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

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学之路的起点。

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

林海音的创作非常丰富,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语言。

2作品简介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

《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

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里说:“这几年,我陆续的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

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

”仅从这个简单的人物罗列里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的知识分子,但她小说里的人物却不局限于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

她关心广大的社会,擅长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

她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

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

夸张一点说,她的每一篇小说都离不开妇女的悲剧。

爸爸的花儿落了 导学案.doc

爸爸的花儿落了 导学案.doc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七年级下册语文科课题一《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目标1、学习目标:(1)学会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体会插叙的结构特色;(2)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3)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2、学习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结构,感知文章插叙的写作顺序。

(2)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父女深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 的成长的。

导学步骤一、自学检测(一)问题导学文章讲了爸爸和小英子之间的几件事,你愿意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概括一下小英子和爸爸之间的故事吗?(二)自学解学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衣襟()骊歌()花圃()抽屉() 雇车()咻咻()哭号()肿胀()狼狈() 栅栏()包袱()廊檐()徘徊()玉簪花()鸡毛掉子()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文中相关词语。

(1)_____ :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2)____ :告别的歌(3)—: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4)____ :再三嘱咐。

二、合作探究(一)问题导学1、文中回忆了小英子和爸爸的哪几件事情?在全文中是什么写作顺序?2、从小英子的深情回忆中,你觉得“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感受到“爸爸”对小英子的爱吗?3、文中多次提到了“花”,你是如何理解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二)合作解问结论1:结论2:结论3:三、精讲释疑讲解1:把握记叙的线索和顺序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相关的情节和时间,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典型考题:本文采用—的记叙方法,其内容从“—”起,到“—”止,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讲解2: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典型考题:通过—描写,刻画了一个(性格、品质、其他特点)的人物形象。

讲解3: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高度概括,设置这类试题,一般都在考察考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领会和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义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备课人:成、刘时间:年月日班级姓名孝义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备课人:成、刘时间:年月日班级姓名《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文章的拟题技巧。

2.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3.感受父亲的形象,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学习重点: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学习难点: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2、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预习导学:1、了解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我国台湾作家。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

不久即返台,后又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一共出版了18本书。

有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

2、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肿胀: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

叮嘱:再三嘱咐。

谢词:在正式场合作的表达谢意之辞。

硬着头皮:勉强去做难度较大的事。

恐惧:一种心理倾向,害怕,惧怕。

骊歌:告别的歌。

花圃:种植花草的园圃。

闯练:到实际生活中锻炼3、本文原来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一句话补充完整文章的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2、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

(见预习导学1、2、3)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思考: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

⑴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⑵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⑶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三、合作学习,探讨文章的结构美。

1、别致生动的插叙。

温馨提示:记叙文的记叙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的方法:(1)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

(2)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3)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插叙的作用: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回忆所学: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是美女蛇的故事,另一是关于“怪哉”虫的传说。

2、《羚羊木雕》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了一段介绍“我”和万芳友谊的往事“换破裤子的情节”。

文章写了眼前的事和过去的事,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引出过去的事”的语句,分析是如何引出的,结合温馨提示、联系文章的主旨思考:本文中的插叙过去的事的作用。

眼前事:我在礼堂里参加毕业典礼。

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开始;韩主任上台讲话,我们唱骊歌;毕业典礼结束,我回家听到了爸爸去世的噩耗,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回忆过去的事:我到医院探望爸爸,爸爸叮嘱我的话;我想起一年级时因为赖床迟到曾经挨过爸爸的打;我想到爸爸不能再料理他的花。

爸爸非常喜欢花;我想起爸爸让我闯练,让我去银行给在日本的陈叔叔寄钱。

由“眼前事”引出: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到了爸爸,想起“我到医院探望爸爸及爸爸叮嘱我的话”;由爸爸叮嘱我上学不能迟到,想起“我在六年前曾经因为赖床迟到挨过爸爸的打”;钟声响起,毕业典礼开始,我想到“爸爸不能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并且再也不能照料他的花”,从而自然引出“爸爸喜欢花”;韩主任上台讲话,我们开始唱骊歌,想起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想起“爸爸鼓励我闯练,让我去银行给在日本的陈叔叔寄钱”这件事;毕业典礼结束,我回家听到了爸爸去世的噩耗,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2、双线并行的结构。

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使事件交错而不凌乱。

)二是毕业典礼。

“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张百栋语)3、文中的伏笔和照应。

(1)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

试做点分析。

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

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

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

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2)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

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课文中哪几件事与这三句话相照应。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她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四、当堂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衣jīn( ) lí歌( ) 玉zān花( ) 徘huái( ) 鸡毛dǎn( )子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一段话中的加点词语。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文章的拟题技巧。

2.感受父亲的形象,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学习过程:一、抽查课文字词、文学常识识记情况。

二、深层探究,理解爸爸的形象。

1、从中你看出“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他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他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细读课文,理解父亲对我的深情。

(1)爸爸对我管教严。

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不许“我”上学乘车。

2.不许我逃学,打“我”。

3.让“我”去银行寄钱,培养“我”的独立性(2)文中写爸爸给我穿花夹袄的一连串动作、这些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爸爸怎样的感情?明确:动作描写.表达了爸爸严厉的父爱中包含绵绵的父爱.(3)我因为想睡觉,赖在床上不去读书、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后来、我去上学、爸爸给我送来了花夹袄,看着我穿上、又拿两个铜板给我、这样写、前后矛盾吗?明确:不矛盾、因为都是对子女的关爱、“凶”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女儿.希望她从小养成好习惯。

“好”是怕女儿冷、怕女儿饿坏身子.3、简单归纳一下“爸爸”对我成长的影响。

明确:“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懒惰的毛病,“我”在爸爸的鼓励下有了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我”在爸爸话语的激励下最终以成人的姿态镇定地面对爸爸去世的噩耗。

二、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6.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寓意?文章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里明指“爸爸”种的花儿落了,暗指“爸爸”去世了,借物喻人,表现了“我”对“爸爸”的深切怀念。

7.全文以“花”开头,又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明确:花在文章中有象征意义,花开的旺盛,爸爸的身体健康。

花儿落了,爸爸离开人世。

非常含蓄的写出爸爸病情的发展乃至去世状况。

文章首尾呼应,前后严谨周密。

三、体验反思:1、“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从两点可以看出:①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倒数第5自然段)②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倒数第4自然段)2、在英子的成长足迹中,大家觉得成长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以“成长是”的句式谈谈对成长的理解。

3、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也曾如文中的爸爸那样教导过我们,甚至像文中的爸爸那样打过我们吧,但我们以前却不理解,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了新的认识吗?请大家谈谈。

四、当堂检测:1、填空。

①《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短篇小说集《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作家。

②全文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

2、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1)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2)“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是。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