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与稳态浙教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与稳态》课件-新版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B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4、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
水肿,其原因( B )
A.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
5、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
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C )
态
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退
出
1.从细胞外液的成分看
细胞外液可以为细胞提供营养,并且细胞把产生 的代谢产物排到细胞外液中。 (细胞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中间媒介)
2.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看 它可以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条件 细胞离开了内环境,细胞将不能正常生活直到死亡 通过一系列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 对稳定的状态。——稳态
血浆的pH: 7.35~7.45 血糖的浓度:80-120 mg/100ml
案例分析
分析大头娃娃的成因
劣质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等营 养元素含量过低。 血浆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减少
使血浆的渗透压减少 血浆中溶液过多进入组织液
组织水肿
稳态
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 用,使各个器官、系 统协调活动,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状态叫做稳态。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组织细胞
细 胞
血细胞
名
称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组织液
生 活
血浆 的
环 境
淋巴
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液体的比较
细胞 外液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学习相关)
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姓名:卢海锋学校:湖州二中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一节。
主要讲述了动物内环境的组成、作用及稳态的概念、生理意义等相关知识。
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
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中“内环境的组”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都比较抽象,而这些内容涉及一些初中知识,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就相对容易;初中还学习了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就不会太难。
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排出代谢废物。
此外,和必修1中“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有密切联系。
总而言之,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本节的学习应该不会困难。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本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与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本堂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首先本节课所运用的教学手段有播放视频、flash、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特安排学生上台做练习(看图画出内环境各个成分之间的练习),以及讨论“稳态失调”等现象。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异同点。
2)说出内环境的含义、组成、成分、及作用;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描述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4)举例说明稳态破外所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技能目标: 1)分析比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的异同点,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高考生物(浙科版)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25讲 内环境与稳态
)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方法技巧 1.“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 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 一看 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 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
二看 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
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 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巧判四种体液的名称
(1)巧用单箭头识别四种体液
①分析 单方向 a.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知识梳理
题组精练
返回总目录
1.内环境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①~④分别是 细胞内液 、 血浆 、 组织液 和 淋巴 。
知识梳理
①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 细胞内液 ,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下图中
②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 A 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 处, A处的营养物质
含量高于 B 处, B 处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 A 处。
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D.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题组三 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分析 5.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第25讲 内环境与稳态
[考试标准]
新教材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解题思维】判断内环境成分之间关系:血浆和组织液间为双箭头,淋巴为单箭 头,且来自组织液,回到血浆。
【解析】(1)A液为组织细胞间的液体,是组织液;B液为毛细血管内的液体,是血 浆;C液为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血浆和淋巴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 的含量高。(2)肝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则其CO2的浓度高于血浆的浓度,所以 CO2总是从肝细胞扩散出来,进入毛细血管。(3)肝炎患者的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 较高。 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 B液中蛋白质含量高 (2)肝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浓度高于血浆 (3)B液
提示:不能。
三、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 1.内环境的三个理化特性:_体__温__、__酸__碱__度__和__渗__透__压__。
2.判一判: 基于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 √ )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无关。( × ) 提示: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 (3)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 × ) 提示: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调节血浆pH,使其维持相对稳定,剧烈运动时肌细 胞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显著降低。
【类题精炼】 1.人体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 A.组织液 C.淋巴、组织液
()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血浆、消化道
【解析】选B。组织液和淋巴中的水都能进入血浆,此外,水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吸收后进入血浆,说明消化道也是血浆中的水的一个主要来源。
2.(2021·台州高二检测)淋巴液简称为淋巴,关于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淋巴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B.淋巴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 D.淋巴属于细胞外液
【课件】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浙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02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外因)
调节能力有限(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任务二、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外界环境
细胞
物质交换
物质交换
内环境
器官系统协调运行
细胞膜
稳态
基础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参与共建
15
20
25
30
自来水
6.8
6.5
6.3
6.0
5.0
4.1
3.8
7.0
8.8
9.4
9.8
10.0
10.5
11.0
缓冲液
7.0
7.0
6.8
6.6
6.5
6.4
6.3
7.0
7.2
7.3
7.5
7.8
8.0
8.2
血浆
6.4
6.2
6.1
6.0
6.0
5.9
5.9
6.3
6.4
6.5
6.7
6.7
6.8
7.0
血浆
任务一、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由此可见: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生命活动会出现异常,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归纳总结:
由此可见: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归纳总结: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①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②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1.2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
扫描电镜下的霍乱弧菌 (19000x,经后期着色处理)
讨论:
上述资料中,内环境的哪些物理化学特性 发生了改变?对人体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如钠离子含量下降、水 分减少、血浆含量减少、pH下降、渗透压 的改变等,从而导致人体无法与外界环境 进行正常的物质交换,同时内环境理化因 子的变化使组织细胞无法及时获得所需要 的营养物质、O2等,影响细胞代谢,需要 及时医治。
度下降
细胞
分泌
作用于
释放葡萄糖
激素
肝细胞
血糖浓度升高
二、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2.体温调节:主要依赖神经调节(神经系统)来实现,体液调节也共
同参与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减少散热
气温 引起 神经系 引起
降低
统兴奋
骨骼肌战栗 某些激素分泌量增加
增加产热
维持 体温
二、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调节作用
动态平衡
二、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下图是某人与其父母一日内体温检测数据,有何规律?
不同个体体温存在差异 同一个体体温在一定范围 内波动,表现为相对稳定 性
一、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1.稳态:动物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机体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性状
称为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①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②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分析霍乱对内环境的影响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图1-6)所致的一 种烈性肠道传染病。1817年,霍乱的第一 次世界性大流行始发于气候炎热的印度, 继而蔓延至中国、日本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迄今为止,霍乱已经发生了7次全球性 大流行,波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 地区。霍乱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问题, 每年约有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十几万人感 染霍乱弧菌而患病,几千人死亡。
浙科版必修三《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浙科版必修三《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浙科版必修三内环境与稳态教案教学目的理解内环境的知识;理解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是通过内环境而实现的;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难点:稳态的概念。
教学过程
1、内环境
(1)内环境的概念
(2)内环境的组成和关系血一组织溃种巴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体内细胞和内环境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又回到血浆中,小部分组织液可透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中。
2、稳态的概念
(1)缓冲物质概念组成作用
(2)稳态概念
(3)意义疑难到析
一、体内细胞的气体交换
(一)单细胞动物的气体交换直接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二)多细胞动物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系统和内环境而实现的。
包括:
1、外呼吸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
二、体内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体;组织细胞T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是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
但其他各种器官、系统与新陈代谢也都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内分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调节作用。
三.尿液的形成: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将血液过滤,形成原尿(每日约150
7.45之间,请分析原因。
教后感。
3.2.1 内环境与稳态(浙科版)
细胞外液的成分
成分
含量
水
90.7
血清白蛋白
4.4
血清球蛋白
2.1
纤维蛋白原
0.4
氨基酸氮
0.005
尿素氮
0.012
其他非蛋白氮
0.025
葡萄糖
0.08
乳酸 非蛋白氮0.025
各种脂肪酸
0.38
脂肪
0.14
成分 卵磷脂 胆固醇 Na+ K+ Ca2+ Mg2+ Fe 2+ Cl- HPO42- SO42- HCO3-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尿道、 生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 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 于内环境的组成。
体液之间的数量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细胞名称
生活的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
小结
淋巴
细胞 内液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食物
消化 系统
外部环 境
呼吸系 统
参与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 呼吸、循环、排泄、消化
组织细
胞
营 养
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输送水、无机盐、激素等物质
物 质
细胞外 提供O2、有机物
液
带走CO2 、含氮废物
排泄系统
粪
液体废物(尿素
内环境 ______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
解析 肾小囊腔与外界相连,血糖进入肾小囊
腔相当于到了外界环境,同样胃也和外界相
连。氧气进入红细胞,相当于到了细胞内液中。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名师精选教案1 浙科版必修3
内环境与稳态一、知识结构内环境内环境与稳态稳态的概念稳态的生理意义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内环境的知识(C:理解)。
2.稳态概念及其生理意义(C:理解)。
(二)能力训练1.本节课学习要应用许多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学科间知识沟通能力。
如内环境稳态中pH值范围的稳定,涉及到许多化学反应。
2.培养学生回忆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温故知新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难点稳态概念。
3.疑点缓冲物质如H2CO3/Na H O3对血浆pH值调节作用。
4.解决办法(1)通过“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使学生深刻了解体液各部分之间既是彼此分开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2)稳态概念。
用表解形式,让学生明确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的生命活动和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导学生从事物不是孤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角度去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
(3)稳态意义。
可以从复习影响酶的催化作用条件入手能较顺利突破。
让已学过旧知识为新知识引路、铺垫。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点拨讲授相辅助和一定综合巩固。
六、教具准备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挂图。
七、学生活动1.观察挂图(内环境示意图)回忆过去所学知识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2.阅读课文学生自己拟表解来阐述内环境各物之间关系。
3.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写出H2CO3/NaHCO3这对缓冲物质对酸、对碱起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加深对稳态过程的理解。
4.完成课堂练习。
八、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1.内环境的含义,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相互关系及所含成分。
2.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间接物质交换。
3.稳态概念、稳态过程。
浙江省义乌三中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浙科版必修1
浙江省义乌三中高一生物《内环境与稳态》教案(浙科版必修一)一、教材分析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关键在于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本节内容包含内环境与稳态两个重要的概念。
教材先介绍了内环境及其与动物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对内环境稳定的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说明只有经过细致的协调过程,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引出稳态的概念,并阐明稳态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确动物体内的各种变化都是趋于稳态的过程,这是一种可变的却又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总之,这部分知识是对学生已有的关于人和动物体知识的一个总结和提高。
其中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的内容与本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内容、第三章的特异性反应、第四章的种群的数量波动及其调节、第六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有重要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内环境与稳态这部分知识是比较抽象,微观的、生理的,学生缺少相应的感性知识。
但作为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看图比较与分析问题能力,以及材料分析和创新能力。
因此无论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还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务必要结合实际,使抽象,微观的、生理的知识感性化、宏观化、可分析讨论化,使学生不断地在分析讨论和应用中,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在愉快中建构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同时提高各方面相应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②说明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③概述稳态及其调节2.能力目标①通过比较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阅图能力。
②通过对内环境各种成分的联系的分析,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③培养学生回忆、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温故而知新的自学能力。
3.德育目标①通过稳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
②通过内环境中温度的调节,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
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课件(29张)
相对稳定,与其中含有的NaHCO3和H2CO3等缓冲对有关。
(2)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 吸引力
,大小取决于单位体
积中 溶质微粒
的数目。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 左右。
思维点拨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由于细胞不断进行代谢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内环境 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而是动态平衡。
解析:内环境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 统等结构;③为泌尿系统,代谢废物主要通过该系统排出体外;O2从红细 胞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要经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 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有6层生物膜;单细胞生物直 接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
课堂小结
2.体液与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组成
细胞 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2)内环境的成分及比较。 ①内环境概念: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细胞外液是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
直接 接触的生活环境。相对于多细胞动物生活的外部环境而言,细胞 外液则是身体的内部环境,称为 内环境 。
②成分及比较。
项目
生活 细胞
主要 成分
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 2.阐明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说明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 4.通过实验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
素养定位 1.通过描述内环境的组成,逐步形成稳态与平衡的学科观点。 2.通过绘制概念图解释“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活 动,运用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思维方法概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泌尿 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3.通过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的活动,认识内环境中的理化因子能在 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 病症可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 化而引起的是 B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6.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 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 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 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论据 B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O2、CO2、血红蛋白、H+ B H2O2 酶、抗体、激素、H2O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D
内环境的成分
(1)内环境的物质成分是指存在于血浆、淋巴 和组织液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 ①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 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 素、氧气及二氧化碳等; ②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化学递质、 激素等; ③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 (2)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并不完全相同,如血浆 中含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 质较少。
稳态的调节机制 血糖平衡的调节——肝脏 O2、CO2浓度调节——肺 水、盐平衡的调节——肾脏
…
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 它却总是轻波微澜。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 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 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如何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防止中毒。有关资料表明,20%~50% 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还有部分因接 触有害物质所致。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和接触 对肾脏有毒害的药物或毒物。 二、调养五脏,平素起居、饮食有节,讲究 卫生,避免外邪侵袭,尤其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 和地区更应加强预防措施;不过食辛辣,以免滋 生湿热;调畅情志,保持精神愉快,使气血畅达;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防御能力。
3. 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 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消化 系统, 呼吸 系统,b表示______ (1)a表示______ c表示______ 泌尿 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 循环 系统。 还有图中的_______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溶液的质量分数高于0.9%,组织细胞会失水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浓度大,溶质多,对水的吸引力就大,渗 透压就高,反之渗透压就低。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主要与无机盐、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血浆的pH为7.35~7.45。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 牛奶喝进胃中 C 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C
呼吸道、肺泡腔、口腔、消化道、膀胱腔与外界环境 相通。因此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唾液不属于 内环境,属于外界环境。 2.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A
A、血红蛋白
C、二氧化碳和氧
B、葡萄糖
D、氨基酸
消化系统
问题探讨
1.急性肾衰表现出血浆尿素 氮水平升高、水、电解质和 酸碱失衡及全身各系统症状, 原因何在? 2.若要维持体内细胞新陈代 谢顺利进行,内环境需满足 哪些条件?举例说明。
你知道吗?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医生给别人输液时为 什么须使用生理盐水? 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 NaCl溶液,它是血浆的等渗溶液。 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0.9%,组织细胞会吸水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会因厌氧呼吸产生大
降低 。 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 5 层 (4) 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__
生物膜。
4.据调查,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例如在 宁夏山区,重度营养不良的儿童占15%以上, 其中部分婴幼儿身体浮肿。其原因很可能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多 D B.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C.血糖含量过高 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
2010年10月22日Selina在上海拍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被意外炸伤,被 香港媒体报导有急性肾衰竭症状,需靠 透析洗肾保命。 急性肾衰竭简称急肾衰,属临床危重症。该病是一种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使肾单位调节功能 急剧减退,以致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而导 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综合征。
急性肾衰竭患者因肾功能障碍造成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 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对于体内的细胞有何危害? 从细胞生活的环境谈起…
问题探讨
(1)细胞的名称? (2)草履虫和血细胞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3)草履虫和血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直接对象是?
• 细胞外液: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
细胞外液是多细胞动物的内环境。
课堂反馈
1.下图为动物体内几种液体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消化道 D液体
A液体 B液体 C液体
(1)C和D 液体分别为 细胞内液、淋巴 。 (2)A和B 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毛细血管 结 构完成。 渗透(扩散)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 。 (4)A液体中的水分排放到外界去主通要 过 肾、皮肤、肺 和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
正常人血糖的参考值是: 空腹血糖: 3.9--6.2mmoL/L 餐后一小时:7.8--9.0mmoL/L 餐后两小时:3.9-- 7.8mmoL/L 两次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可确诊为糖尿病 稳态:动物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形成的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问题探讨 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