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象 ,在研究方法方面将用时 间序列分析 中的协整 理论和误 差
响 应 函 数 来弥 补 传 统 计量 经 济 方 面 的不 足 , 中 国 G 对 DP的 长
注 :①检 验 中的 c 代表常数 项和趋 势项 , , t k代表滞后 阶
修正模 型及 Gr gr a e 因果关系检验 , n 还将 引入方差分析和 脉冲 数。 以上结果均来 自 ② 软件E i s 1 v w3 。③滞后阶数的选择标 e .
维普资讯
一
、
引言
A 51 DF %临界值 %临界值 A C 11 I
S C
来越大。自改革开放以来 , 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 我 产总值 G P的速度增长 , D 成为拉动国民经 济增长的主要 因素 之一 。按不变价格计 算 , 17 从 98年至 2 0 03年 , 出口总额 从 进
△l 537 9 - . 5 - . 0 — . 6 3 O 0 4 9 (0 ) 平稳 c 一 . 4 5 2 80 37 4 1 0 99 一 . 92 c 。 k 7 9 2 0 9 。0 j l 一 _ 10 — . 2 — . 3 一 . 3 0 0 9 2 2 (t ) 不平稳 k 27 7 3 0 7 4 7 8 O 9 32 - . 88 c。 71 6 3 9 7 。1
本文采取对外贸 易中的进 口额和 出 口额 ,用反映 宏观 经 方法进行分析, 计出来的协整模型如下 。下 面对 E M 残差 估 C 济指标 的 G P代表经济增长。 D 选取的从 17 9 8年到 20 0 4年的 序列 并对其进 行 A DF检验 。检验含 有常数项 的零阶滞 后的 数据 , 资料来源于中国统 计年鉴。先用消 费价格指数 (9 8 A 17 = DF模型 , 形式为表 3 可见 , 5 。 在 %的置信水平下 , 23 3 1 一 .14 4 10 进 行平减 , 0) 以消除 通货膨 胀因 素 , 到真 实的数 据 。用 < 1 5 6 无法拒绝 备则假设 , 得 一. 4, 9 则说明残 差序 列 E M 是 平稳 C g 4 、k代表真实 的国民 生产总值 、 口额和 出 口额 , 后 的 , @ kc 进 然 这意味着序 列 l p l 、 k存 在协整 关系 , g 、k l d j c 即存在长 期的 进行对 数变换 ,用 ld 、k l g p l 、 k来 表示 ,一阶 差分 用 Ald 均 衡 关 系 。 j c gp、 Al 、 c 来表示来更容易得到平稳序列, 别对 各个 变量 取 j Alk k 分 自然对数,这种变换 不改变变量之 间的协整关系和短期调 整 模式, 同时可方 便地 考察进 口额和出 口额对 G DP的敏感性 。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摘要】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探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因素。
首先利用依存度与增长弹性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历史轨迹进行了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方法,建立协整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
研究表明:出口、进口、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都有正效应,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口的作用,但相对于出口和进口,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依存度;协整分析一、引言自2005年汇改以来,尽管人民币已累计升值21%,但仍没有让美、日、欧等国满足。
2008年7月,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两位学者威廉姆森和克莱因基于“基础均衡汇率(FEER)模型”的研究得出:人民币仍然被低估,还应升值30%。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使用购买力评价方法来衡量,认为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低估58%。
2010年3月15日,美国130名两党议员提出迄今最严厉的控告,指责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认为中国领导人通过控制人民币汇率与美元固定汇率的挂钩从而获得贸易顺差。
美、日、欧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希望藉此改善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但中国2010年3月的月度贸易数据显示,中国贸易逆差为7.2亿美元,这是自2004年4月以来的第一次。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拉动并非主要依靠出口,出口只是中国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消费和投资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发展过程的解析,来探讨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轨迹(一)中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分析贸易依存度指一国进出口贸易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一国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分为贸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
根据计算得出我国1978—2009年贸易依存度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贸易依存度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这种关系的存在性。
研究表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国际贸易能够对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全球化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而经济增长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本文综合了来自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对这种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引言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正在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特别是在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中。
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对外贸易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全球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不仅反映了全球市场的互联性和相互依存性的增强,也表明了国际贸易可以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提高民生水平、加强国际互动、创造工作机会、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具体数据验证这种关系的存在性。
文章首先对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然后详细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最后分析实证结果并得出结论。
文献回顾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研究都关注了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大多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数据,试图解释为什么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哪些因素决定了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如何利用贸易发挥其潜力等。
其中早期的文献提出了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即经济增长有助于提高出口量,进而促进全球化。
但这种关系是否适用于所有情况仍然存在争议。
例如,部分研究表明,在贸易不平衡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贸易保护主义也会影响贸易的正向效应。
近年来,学术界开始更加关注贸易投资的互动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许多文献指出,投资的规模和质量可能更直接地影响到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
例如,投资在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投资的提高可以通过加强产业、效率等方面的优化和改进来推动经济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34卷 第6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34 No.6 2020年12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c. 2020·14·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金俐延(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2)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中国经济也在过去四十年多年的时间里有了稳定且长期的发展。
本文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主题,首先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从实证的角度来科学论证和计算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利用1990-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数据和我国GDP 数据,运用Eviews 软件,作出一系列检验,最终解释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国优化对外贸易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进出口;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20)06-0014-06对外贸易一直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内容,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从之前的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丰厚的外汇储备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定心丸。
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纵观世界经济和全球格局的演变历程,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是17世纪欧洲发达经济体全面赶超中国的重要因素,相比农业经济而言,贸易经济具有更高的价值创造属性,其价值增值过程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对于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地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国对外贸易问题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之一,故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外贸易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希望为中国贸易的发展给出一定建议,扬长避短,同时希望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对外贸易对gdp的增长作用的——ecm模型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1.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在学界,对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
本文的研究重点将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
1.1数据选取选取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EX)、进口贸易总额(IM)、进出口总额(T)三个指标来反映对外贸易状况,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反映经济增长,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期1978—2010的数据,计价单位为人民币,并以此度量我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的长期关系。
由于物价因素的影响,为了准确衡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建模之前,必须剔除相应的价格指数(以1978年为100)。
将这些数据处理成以1978 年为基期的经济变量的指数形式(见表1)。
因为数据的对数化可以很好的消除异方差,而且不影响数据之间原有的协整关系,所以在实证的过程中我们将所得到的数据对数化处理,分别对国内生产总值指数(GDP)、出口贸易总额指数(EX)、进口贸易总额指数(IM)、进出口贸易总额指数(T)取自然对数,得到的新的序列变量分别用lnGDP、lnEX、lnIM、lnT来表示,整个实证过程都是用eviews5.0软件完成。
表1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样本数据人民币:亿元年份GDP EX IM T 19783645.217 167.60 187.40 355.00 19793986.829 207.75 238.37 446.12 19804151.255 247.67 272.88 520.55 19814359.680 327.63 327.72 655.35 19824653.279 361.71 312.50 674.21 19835109.384 375.58 361.44 737.02 19846011.720 484.15 517.51 1001.67 19856877.221 617.01 959.42 1576.43 19867155.417 753.55 1043.38 1796.94 19877719.984 941.10 1033.42 1974.52 19887980.277 937.24 1090.24 2027.48 19897751.970 892.34 1003.60 1895.94 19908408.929 1344.95 1159.59 2504.55 19919732.573 1710.05 1518.63 3228.69 199211307.634 1964.01 1866.15 3830.16 199312938.090 1935.12 2191.94 4127.06 199414217.657 3074.28 2938.08 6012.36 199515317.140 3137.26 2783.60 5920.86 199616556.546 2925.42 2688.39 5613.82 199717871.246 3430.80 2671.76 6102.56 199819252.345 3472.54 2651.94 6124.48 199920748.971 3738.96 3178.25 6917.21 200022860.496 4754.47 4294.65 9049.12 200125092.716 5039.91 4613.09 9653.00 200227758.406 6216.36 5635.59 11851.95200330960.282 8271.69 7794.76 16066.45 200435076.423 10772.99 10187.76 20960.75 200539857.192 13501.75 11696.92 25198.66 200645926.630 16474.99 13455.81 29930.79 200753851.359 18955.35 14850.10 33805.45 200860081.390 19206.99 15214.56 34421.56 200965684.550 15805.34 13221.27 29026.60 201074837.163 19963.22 17664.49 37627.71上述数据以1978年的价格指数为基期1.2相关性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各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进出口总额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且变动的方向和步调基本一致,这说明期间你可能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2 。
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基于吉林省1990-2011年进出口数据,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研究吉林省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进口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因此,在吉林省未来的对外贸易发展中,注重协调进口与出口的关系,在稳定进口的同时,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一、引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很早就引起了经济学家和学者的关注,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我国自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日渐明显。
因此,我国许多学者也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分析,观点各异。
例如,姚丽芳(1998年)对对外贸易中多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国民经济和进出口的影响是相互的、双向的结论[1];沈程翔(1999年)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方法分析出口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与产出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双向联系[2];季涛(2002年)利用国民收入公式对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进行动态分析,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进口和出口一样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增量因子[3];王风云(2010年)对进出口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和协整检验,表明进出口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长期均衡关系[4]。
国内对于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还有很多,如有利用回归分析角度、投入产出表、对贸易乘数、ECM 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的。
从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到,对于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由于选取的方法不同,并且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得到的结果有可能不同。
而且更多的是倾向于单方面研究出口或进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忽略了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对外贸易的作用越来越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度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按不变价格计算,从1978年至2003年,进出口总额从206.4亿美元上升到11545.5亿美元,增生了将近56倍,中国的经济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我们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将以GDP、进口和出口为对象,在研究方法方面将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还将引入方差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来弥补传统计量经济方面的不足,对中国GDP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及误差的波动和内生变量的冲击进行实证分析。
二、实证分析本文采取对外贸易中的进口额和出口额,用反映宏观经济指标的GDP代表经济增长。
选取的从1978年到2004年的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先用消费价格指数(1978=100)进行平减,以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得到真实的数据。
用gdp、jk、ck代表真实的国民生产总值、进口额和出口额,然后进行对数变换,用lgdp、ljk、lck来表示,一阶差分用△lgdp、△ljk、△lck来表示来更容易得到平稳序列,分别对各个变量取自然对数,这种变换不改变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和短期调整模式,同时可方便的考察进口额和出口额对GDP的敏感性。
1、单整检验为了保证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首先进行时间序列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可运用ADF检验法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gdp、进口、出口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
(表2)由表中可以看出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是平稳的,所以以上序列均是一阶单整的,因此可进行下一步协整检验。
注:1)检验中的c,t代表常数项和趋势项,k代表滞后阶数。
2)以上结果均来自软件Eviews3.1。
3)滞后阶数的选择标准是以AIC 和SC为最小值为准。
2、协整检验本文使用E-G两步法和Johansen(1995)多变量系统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多变量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足 1 0 %, 得 出 了 中 国 只 存 在 出 口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单 向
对外 贸易对 经 济增 长 的影 响 在很 早 就 引 起 了国
因果关 系 。2 0 0 2年 , 张 亚 斌l 3 等 通 过 对 进 口贸 易 与 经 济增 长 的关 系 作 回归分 析 , 证 明 了二者 之 间存在 着 显 著 的 正 相 关 性 。2 0 0 4年 , 王坤l _ 4 等 根据 1 9 7 8 — 2 0 0 1年 中 国 的经 济 数 据 , 运用协 整检验 和 G r a n g e r 因果 关 系检验 说 明无论 在 长期还 是 在短期 , 中 国进 口 增 长和 出 口增 长都 是 GD P增 长 的 Gr a n g e r原 因 , 表
年 英 国经济 学 家 罗 伯 特 逊 与 R .纳克 斯 提 出 对 外 贸 易是经 济增 长 的发 动机 。其后 , 许 多经 济学 家开 始尝
试 运用 多种定 量方 法 和技术 来分 析 两者 的关 系 , 在 不
业
长等 问题一 直是 许 多学 者 进 行 理 论研 究 和 实 践 论 证
关 系 问题 上 , 国 内的经济 学家 和学 者进 行 了广泛 而深
刻 的研究 , 并 得 出了 自己的结 论 。对外 贸易作 为 拉动
际人 均 GD P与 出 口的 关 系 , 发 现 运 用 VARL模 型 ( 基 于水平 数 据 的 VAR模 型 ) 则 没 有 得 到 出 口贸 易 促进 GD P增 长 的结论 ] 。
l 引 言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1 8 0 7 ( 2 0 1 3 ) 0 5 —0 0 6 3 —0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为探讨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选取1978―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贸易额等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长期存在稳定性关系,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进口贸易更显著,与此同时,我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中国[中图分类号]F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4-0004-04一、引言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自此我国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
经过近40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787亿元,2015年增加到6855058亿元,其中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由1978年的35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55029亿元。
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也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的研究焦点,研究既有国家层面[1],又有城市群[2]、省域[3-4]和地级市城市[5];然而不同学者持不同的学术观点。
Kwan和Cotsomitis [6]以及Kwan和Kwok[7]最早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的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在产出增长方程中出口变量是外生的,并且存在由出口到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
陈华[8]对我国进出口额、GDP进行回归分析,认为我国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整体促进经济增长;石传玉、王亚菲等指出在短时期内出口贸易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长时期拉动作用并不明显[9];王永齐[10]通过构造贸易结构测度指标,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VAR 模型,得出中国的贸易结构并不影响经济增长。
为更好地探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联系,本文选取1978―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以及GDP等数据,利用Eviews80软件,采用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后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探究中国近40年来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中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现状(一)经济增长现状自1978年后,中国GDP逐年上升,由1978年的36787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增速方面,1978―1990年呈高速增长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经济增长幅度趋于平稳(见图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为385元,而2015年达到49992元,是1978年的129倍。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呈下行态势,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经济总体有效需求不足,价格下行,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质量有所提高。
(二)对外贸易现状1978年我国进出口额为355亿元,2015年增长到24550293亿元,是1978年的6915倍。
其中进口额由1978年的1874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1043361亿元;出口额由1978年的1676亿元上升到14116683亿元。
1978―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波动较大,增长速度先减少后增加,最终增速为负值(见图1)。
1978―1981年间,即改革开放初期,进出口差额为负,中国进出口贸易逆差,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较低;1982年、1983年中国出现短暂性贸易顺差;1984―1990年中国对外贸易逆差,这与我国的科技水平薄弱、生产落后、开放程度低等情况紧密相关;1990―2015年间,除1993年外均为贸易顺差。
201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相比2014年一般贸易呈增长势头,加工贸易则呈下降态势,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迅速,逐步成为外贸发展的新热点。
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长3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长60%左右。
(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经济开放程度也明显提升。
从增长态势看,进出口贸易额几乎每五年翻一番,1978年仅为355亿元,2015年达到2455029亿元。
外贸依存度总体呈现先波动上升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2006年外贸依存度达到最大值,其后呈现下降态势(见图2)。
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90年,此时我国进口依存度高于出口依存度,说明我国进口额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出口额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主要原因为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外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由于国内某些资源紧缺和技术设备落后,因此需要大量进口部分原料和先?M的技术设备,最终使得进口依存度连续多年高于出口依存度;第二阶段为1990―2015年,这一时期内出口依存度始终高于进口依存度。
1990―2006年,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均呈现出增长态势,而2006―2015年内,二者逐年下降。
究其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尤其是自我国加入WTO 以后我国对外贸易额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日益增加,使得1990―2006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且出口依存度高于进口依存度;但2006年以后,受我国经济转型、内外需结构调整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依存度逐步回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变弱。
相应的,我国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也呈现下降趋势,但出口依存度仍然高于进口依存度。
三、实证分析(一)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度量全国的经济增长水平,根据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用进口额和出口额来度量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本文的研究期为1978―2015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79―2016)》和《世界银行数据库》。
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计量软件为Eviews80对数据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处理:第一,因GDP和进出口额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用GDP平减指数(1978年=100)对所用数据进行平减和修正,以此来消除价格因素对各变量的影响。
第二,为了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避免因数据变化带来的剧烈波动,对GDP、进口额、出口额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NP、LNM、LNX表示。
(二)单位根检验由于LNP、LNX、LNM均为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在研究三者间关系之前,必须检验三者的平稳性。
一般采用ADF检验法,分别对LNP、LNX、LNM和一阶差分△LNP、△LNX、△LNM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的检验结果可知,所有变量的ADF值均大于在5%的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而一阶差分序列的ADF值均小于在5%的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
(三)模型建立与协整分析协整检验可考察非平稳时序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使用前提条件是所有待?z验的变量均为同阶单整,LNP、LNX、LNM均一阶单整,因此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对LNP、LNX、LNM继续进行协整分析。
本文采用EG协整检验法,分别对LNP和LNX,LNP和LNM进行回归分析,并检验其残差序列的平稳性。
由(1)式知,LNP与LNM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当LNM 增加一个单位时,LNP增加4928835个单位。
而LNP与LNX也呈正相关关系,当LNX增加一个单位时,LNP增加520327个单位。
然后针对协整检验获得的残差项进行ADF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
由协整检验原理可知,若将两个变量经过EG协整检验后得到的残差项为平稳序列,则认为两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LNP与LNM两个变量协整检验后的残差项E1为平稳时间序列,LNP与LNX协整检验后得到的残差项E2也为平稳的时间序列,故得出LNP与LNM、LNP与LNX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额、出口额间分别存在长时期的均衡关系。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协整检验可以衡量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根据AIC 确定各变量的滞后阶数,对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本文根据AIC原则确定的滞后期为2,格兰杰检验的结果见表3。
由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LNP与LNM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进口额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较弱;LNP与LNX 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出口额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微弱;LNX与LNM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表明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四、结论与对策(一)结论从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结果来看,虽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进口额、出口额三个变量均为非平稳序列,但三者的一阶差分序列皆为平稳序列。
在长期过程中,三者的变化可以看作是均衡的。
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来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出口增长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GDP增长不是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这表明长期过程中中国出口贸易增长会推动经济增长,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还没有实现对出口增长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原因在于中国自主研发的品牌较少、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第二,进口增长和出口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
进口适用的技术、成套设备及短缺资源推动了国内技术进步,促进了出口产业的转型升级,最终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出口的增长。
而出口增长将增加国内外生产资料以及技术等的流动,消费市场的扩大、产品需求的旺盛将促进我国吸收接纳其他国家先进技术水平。
第三,进口增长和GDP增长相关性较弱。
进口增长经常需要“溢出效应”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创新研发成本,但由于国际贸易摩擦、贸易壁垒的存在导致我国引进水平较低,因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小[11]。
(二)对策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当前形势下,中国要继续发挥出口贸易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需要扩大出口产品种类,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支持具有科技含量、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和升级,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
第二,拉动内需,充分利用好国内市场。
国内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需要深度挖掘国内市场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以国内的消费需求推动中国产业转型,进而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第三,加大对进口贸易的重视力度。
尤其要重视进口贸易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促进对国内经济增长的作用[12]。
由于贸易壁垒和关税保护主义存在导致国内企业进口相关产品比较困难,同时国内经济低迷,就业难、房价涨、物价上升导致消费需求减弱进而使得进口量减少,从而造成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减弱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