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波动、银行内部管理、企业经营状况和监管政策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从而影响不良贷款率。
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而银行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直接决定了不良贷款的程度。
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监管政策的改变将直接影响银行业务和风险管理。
在不良贷款问题上,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应对不良贷款率的风险。
展望未来,可以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不良贷款的防范意识,从而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银行内部管理、企业经营状况、监管政策、综合作用、应对策略、未来发展。
1. 引言1.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出现逾期不还或无法还款导致资产损失的情况。
不良贷款的增加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和整体风险管理水平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造成威胁。
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不良贷款的产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首先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经济周期的波动、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都会对不良贷款率产生影响。
其次是金融市场的波动。
市场的风险偏好、资金价格波动、金融创新和监管政策的松紧等因素都会对不良贷款率造成影响。
银行内部管理水平、企业经营状况和监管政策的改变也是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后,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综合各种因素的作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信贷审查质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完善风险定价和风险分散机制,降低不良贷款率,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展望未来发展,我们应该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整体风险控制能力,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作为货币和信贷的主要渠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良贷款是指银行放贷后,由于借款人违约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贷款无法按时偿还的情况。
不良贷款的存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一、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宏观经济形势是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的发展水平、GDP增速、物价水平、利率水平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影响其偿还贷款的能力。
当经济形势良好时,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而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不良贷款率则会上升。
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不良贷款产生影响。
银行放贷的利率下降会刺激企业的融资需求,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债务的偿还压力,这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二、行业特点的影响不同行业的特点也会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期的行业,由于盈利能力的提高,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而处于下行期的行业,由于盈利能力减弱,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
特定行业的特点也会直接影响贷款的风险。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容易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将给银行带来不良贷款的风险。
三、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等都会影响其偿还贷款的能力。
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往往能够稳健还款,降低了不良贷款的风险;而盈利能力弱或者管理不善的企业则可能会面临财务困难,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管理不善、违规经营的企业也容易导致贷款违约,增加了不良贷款的发生。
商业银行在放贷时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四、银行自身的影响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信贷政策、内部控制体系等因素也会对不良贷款产生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金融机构,而不良贷款则是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风险之一。
不良贷款的增长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稳定性。
一、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政策的变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等因素都会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产生影响。
1. 经济增长放缓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企业经营的压力增加,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佳,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此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就会增加。
2. 通货膨胀率升高当通货膨胀率升高时,企业的成本增加,而销售价格很难立即提高,因此企业利润率下降,还款难度增加。
同时,通货膨胀也会导致利率上升,使企业偿还贷款的压力加大,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
3. 政策变化政策变化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
如政府采取的限贷政策可能导致贷款需求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二、企业内部因素1. 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决定了其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按时还款。
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困难,无法保证适当的盈利,就会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2. 资金运作能力3. 企业管理管理水平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管理不善的企业容易出现财务危机,从而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自身因素1. 信贷政策2. 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也会直接影响不良贷款的风险。
如果风险管理水平不佳,银行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将会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3. 客户选择银行的客户选择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银行选择不当的客户或对客户的财务情况不了解,就会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综上所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和商业银行自身因素。
银行应该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根据客户的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贷款政策,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资产中出现无法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的现象。
不良贷款率的升高将给银行业务产生较大的风险和压力,因此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对于稳定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关键因素之一。
经济周期的波动、物价水平的变动以及就业状况影响着贷款人的偿还能力。
当整体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上升以及就业形势不稳定时,贷款人的收入和还款能力减弱,不良贷款的风险就会增加。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体系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如果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审查不严格,将导致银行贷款的风险暴露,加大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审批流程、风险评估等也与不良贷款的发展密切相关。
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意愿也是决定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还款能力、资信记录等是商业银行核定贷款的重要依据。
当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低、还款能力差,或者存在逃废债行为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就会上升。
第四,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影响。
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价格的下跌,会对那些大股东贷款、券商、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带来压力,从而影响其还款能力。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会传导到商业银行,使其不良贷款率上升。
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和监管措施等也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监管机构的监督和约束措施,以及与银行债务解决和担保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和不良贷款率的形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意愿、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和监管措施等。
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还款能力的确定,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也需要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宏观经济因素和银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来进
行分析。
宏观经济因素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影响。
作为国
内经济的支柱,经济增长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经济增速快时,企业盈
利情况较好,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而当经济增速下滑时,企业面临盈利困难,不良贷款
率上升。
经济结构对不良贷款也有影响。
当一个行业或者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或者存
在产能过剩、产业升级缓慢等问题,不良贷款的风险就会增加。
宏观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不
良贷款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的收紧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银行内部因素是指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特点的因素对不良贷款的影响。
信贷管理和
风险控制能力是决定不良贷款率的关键因素。
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借款目的等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和控制,并建立完善的信贷审批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贷款后续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银行
经营模式的选择也会影响不良贷款的形成。
以资产负债表为主体的商业银行风险相对较低,因为贷款主要来自存款,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而以资金来源于市场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具有一定风险。
不良贷款率也与银行的规模和地域位置有关。
大型银行相对于小型
银行,由于业务多元化和资金实力强大,其不良贷款率较低。
地域位置也会影响不良贷款率,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不良贷款的形成不仅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资本充足率,还会波及整个金融市场,对经济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不良贷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部宏观环境因素1.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增长放缓会导致企业经营不善,财务状况恶化,从而导致欠款无法及时偿还,从而形成不良贷款。
2.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的宽松或紧缩对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客户还款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货币政策过于宽松会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浮动性增强,而货币政策过于紧缩会导致资金紧张,影响客户还款的能力。
3.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从而导致企业经营不善,难以偿还借款,形成不良贷款。
二、内部银行因素1.信贷风险管理不当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如果未能对借款人的真实借款能力、抵押品的真实价值进行准确评估,可能导致贷款风险过大,最终导致贷款违约和不良贷款的发生。
2.经营策略不当商业银行在发展业务时,如果过于追求高收益、高杠杆,同时未能控制投资风险,可能导致经营失误,资本水平下降,从而影响贷款业务的回收和不良贷款的增加。
3.内部控制存在漏洞银行内部控制能力的不足、内部审批、审查等流程的不规范、流程监控不到位,都会增加银行贷款风险,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三、行业因素1.行业景气度下降当某一行业景气度下降,企业利润率减少,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从而导致企业不良贷款的增加。
2.行业托底资金缺乏行业托底资金是指金融机构为支持某一行业发展而设立的特殊资金。
由于行业托底资金的缺乏,部分行业的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难以偿还贷款,形成不良贷款。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因素、内部银行因素和行业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不良贷款问题,银行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加强对借款人或行业的风险评估,合理设定贷款标准和良好的监管措施,从而确保贷款相关业务的风险可控,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展良好。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不良贷款是指商业银行放贷过程中出现违约风险,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本息的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经济社会稳定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规模逐渐扩大。
信贷市场的不断扩张也带来了不良贷款问题的加剧,导致金融风险的增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业务增长点,往往会放松贷款审查标准,导致了信贷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部分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对不良贷款的预防和处置不够及时和有效。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发展和解决。
1.2 研究意义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经营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风险把控能力。
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经营风险的来源,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研究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对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估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因素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宏观经济环境下,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水平、利率水平等因素都会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产生影响。
经济增长率是决定不良贷款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率高,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就能够更好地偿还贷款,从而减少不良贷款率;相反,经济增长率低,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加大,不良贷款率可能会上升。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
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借款人还款能力不足
由于经济波动或经营不善等原因,部分借款 人可能无法按期偿还贷款。
市场环境变化
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部分企业陷入困境 ,进而影响其偿债能力。
银行风险控制不力
银行在贷款审批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疏忽, 导致部分不良贷款的产生。
政策调整影响
政策的调整可能对部分企业和行业的经营产 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偿债能力。
提高员工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ຫໍສະໝຸດ 1 2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增强风险意识 和合规意识。
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激发员工的工 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增强责任 感和使命感。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处置机制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通过监测和分析各项风险指标,及时发现潜在 风险并进行预警。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 案,确保能够迅速应对和处置。
完善风险处置机制
明确风险处置流程和方法,确保在出现不良贷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通过研究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可以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商 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 ,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同时,采用描述 性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10年至2020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各上市商业银行年报、中国银 保监会等官方渠道以及相关数据库。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张舒媛来源:《财讯》2018年第13期不良贷款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的主要导火索。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反复被提及。
研究不良贷款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我国治理不良贷款效率。
通过实证检验近20年我国不良贷款及影响因素,经济增长、稳健的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上涨、银行业经营效益提升有助于降低银行业不良贷款,提升银行业经营的安全性。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研究概述国内外学者就不良贷款影响因素提出较多猜想并通过实证检验。
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
宏观因素中,GDP、公共债务/GDP、失业率(Beck和Jakubik,2015)、房地产价格和货币政策(Cucmelli,2014)是主要影响因素。
微观角度中,银行的盈利能力(Haslem和Longbrake,2015)、資本充足率(Makri,2014)和存贷比(Williams,2016)是主要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论证我国GDP、M2、房地产价格、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1)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基于评价数据需要真实有效、系统全面、科学可行等原则,本文选取1997年至2016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Non_P)、GDP的年度数据、M2、房地产价格(EstP)、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Com_profit)。
其中,变量GDP的年度数据、M2、房地产价格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来自银监会报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来自万德资讯。
(2)模型设立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我们选取变量GDP的年度数据、M2、房地产价格(EstP)、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Com_profit)来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Non_P)。
建立如下的计量模型:Non_P: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GDP:经济增长_量;M2:社会中流通货币数量;EstP:房地产价格;Com_profit: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μ:随机扰动项(3)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根据表2中数据,模型估计的结果为:(4)统计检验拟合优度:由表2中数据可以得到:R2=l.000,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中未能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贷款,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银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不良贷款。
宏观经济环境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经济周期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控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不良贷款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增速下降、通货膨胀加剧、就业率下降等宏观变化都会导致借款人偿债能力下降,使不良贷款率上升。
金融市场的波动、国际金融危机等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企业经营状况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借款人偿债能力。
当企业经营不善、利润下滑、现金流紧张时,会影响到其偿债能力,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不良管理和内部控制不严格、贷款风险评估不准确等也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信贷政策和银行内部管理。
信贷政策是指国家和央行对银行信贷活动的调控措施,通过调整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政策来影响不良贷款率。
过松的信贷政策可能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而过紧的信贷政策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银行内部管理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包括对借款人审查和贷后管理的严格程度、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
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还包括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不良贷款的程度。
如果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对信贷风险的评估不准确、对借款人的抵押物评估不合理等,都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包括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
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经济环境因素,也有微观的企业经营状况因素,同时还包括信贷政策、银行内部管理、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等因素。
商业银行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加强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和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良贷款的问题却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一大难题。
不良贷款不仅会影响银行的利润和稳健经营,还会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深入分析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不良贷款具有重要意义。
不良贷款是指由于借款人违约、逾期等原因而无法正常偿还的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变化、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借款人信用状况等方面。
宏观经济环境对不良贷款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加剧、财政政策调整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和个人的经营状况,进而影响其偿还贷款的能力。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市场需求减少,就业困难等问题会导致借款人出现还款困难,进而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研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预测和预防不良贷款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市场的变化也会对不良贷款产生影响。
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的变化、货币政策的调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尤其是在市场利率上升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增加了偿还贷款的难度;而在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渠道受到限制,也容易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金融市场的变化对于不良贷款具有直接影响,银行需要及时调整贷款政策,加强风险控制,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商业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时,需要通过风险评估和控制来确定贷款对象和贷款金额。
一些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对借款人的信用调查不够深入,贷款审批流程不够严格等问题容易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贷款审批的严格性和科学性对于防范不良贷款具有重要意义。
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一些借款人虽然在贷款时有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记录,但在后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还款困难,也会成为不良贷款的来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中发生的无法收回的贷款,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重要风险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关系着银行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着直接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可能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负债水平上升,进而增加企业违约的风险。
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也会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偿债能力产生影响,影响消费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
二、行业风险影响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市场竞争和行业规模差异导致了不同行业的风险水平不同。
对于一些行业来说,行业周期性和市场变化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导致不良贷款率升高,比如房地产行业和钢铁行业等。
三、信贷政策的影响银行信贷政策会直接影响到不良贷款率的高低。
过于宽松的信贷政策可能导致风险扩大和不良贷款率上升,而过于严格的信贷政策可能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企业及个人的资金需求。
银行的信贷政策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风险来调整,保持稳健的贷款发放。
四、内部管理水平的影响银行内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不良贷款率的高低。
管理不善、风控不够严谨、内部人员失职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的增加。
合理的风险管理,完善的内部控制以及严格的信贷审查程序是保持不良贷款率稳定的重要手段。
五、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不良贷款率的高低。
比如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的上升。
银行需要时刻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六、政策性影响政策性因素对不良贷款率也有直接影响。
比如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财税政策的调整等都可能影响到不良贷款率。
政府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影响到不良贷款率的高低。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行业风险因素,也包括信贷政策,内部管理水平,外部环境和政策性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资产中的违约风险或无法按时偿还本息的贷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良贷款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信誉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不良贷款具有重要意义。
一、宏观经济因素1.经济周期波动:不良贷款与经济周期呈正相关关系。
在经济放缓或衰退期间,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负债率升高,债务风险增加,导致不良贷款快速增加。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2.利率水平变化:利率对不良贷款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利率上升时,企业借款成本增加,贷款人偿还能力减弱,不良贷款率上升;而当利率下降时,企业借款成本减少,贷款人偿还能力增强,不良贷款率下降。
3.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使得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而通货紧缩则相反,不良贷款率会下降。
二、商业银行内部因素1.信贷政策和流程: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和流程直接影响到不良贷款的产生。
如果银行的信贷政策过于宽松,容易导致风险贷款增加,不良贷款率上升;而如果流程不严密或审查不严格,也容易造成不良贷款的增加。
2.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对不良贷款的控制至关重要。
如果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弱,容易遭受贷款违约风险,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3.内外控监管:商业银行的内外控监管对于不良贷款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监管不力,容易导致银行内部存在违规行为,进而产生不良贷款。
三、企业自身因素1.企业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偿债能力。
如果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容易导致不良贷款。
2.企业规模和行业特点:企业规模较小、行业景气度较低的企业更容易面临财务困境,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3.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的治理结构能够影响到资金的流动和使用情况,如果治理结构混乱,资金使用不规范,也容易发生不良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因素、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和企业自身因素三个方面。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不良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借款人提供贷款时,由于借款人违约等原因而无法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从而造成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一种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银行和整个金融系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也愈发突出。
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对于加强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从宏观经济因素、金融市场因素、银行内部因素、监管政策因素和风险管理因素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揭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旨在为银行业界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有效应对不良贷款风险,维护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为银行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建议。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分析不良贷款问题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银行内部、监管政策以及风险管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各种因素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机制。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政府和银行业监管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它们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风险,促进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对不良贷款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推动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实现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宏观经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经营状况,从而影响了其偿债能力和还款能力,进而影响了不良贷款的水平。
经济增长率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率较低时,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员工收入减少,个人消费能力不足,导致还款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研究黄世英郑佳不良贷款是银行危机的根。
商业银行由于其自身的业务特点,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近年来,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不断扩张,相应的信用风险也显著升级。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文献综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降低有助于减弱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保持其稳健运营。
现阶段,直接融资的日益普遍导致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总量遭受影响以至被迫提高存款利率,贷款客户的分流又迫使银行贷款利率下降。
为应对挑战,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降低不良贷款以求发展(郭耀中,2012)。
卓明应(2011)认为不良贷款率受到银行具体因素的影响,包括银行规模、存贷比、净利差、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分析1.研究模型假设假设一:GDP 增长率作为整体经济状况的衡量指标,直接反应国内各生产部门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GDP 增长率通常对不良贷款率产生反向影响,GDP 增长率越高,不良贷款率越低;假设二:通货膨胀率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从通货膨胀率的公式可以看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时,通货膨胀率已成为不稳定因素,从而经济前景不明朗。
假设三:名义货币供给量具体反映了货币当局所采取的货币政策情况。
名义货币供给量充足时,企业及个人的融资难度降低,降低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概率,从而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
假设四:存贷比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存贷比越大,说明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越大,银行偏好风险,其信贷风险也越大;假设五:资本充足率代表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
通常用资本充足率的高低对风险资产的快速增长进行抑制,以达到抵御风险的能力。
要完善金融企业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的管理可以以金融理财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进行监控,有所侧重地提出重点改善对象。
首先,在金融理财产品设计期,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内外部环境、产品的市场空间、政策支持力度等,依据环境分析开始走会计审批流程。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推荐五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推荐五篇)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及防范策略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不断发生对各国经济造成巨大的震荡,造成各国国民经济的大倒退,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大多与银行不良贷款有关,银行体系积累的巨大不良贷款往往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国际保险公司和花旗集团陷入财务困境,次债危机成为全局性的金融危机。
同时,美国的危机通过国际金融乘数效用,不仅影响到其它国家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状况,而且触发了主要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持续暴跌,终于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
在市场极度恐慌抛售、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极度恶化的情况下,稳定金融体系成为各国政府最重要的任务。
国有化或暂时国有化、加强对银行的政治控制成为稳定金融体系的最后手段。
银行的核心功能是金融风险管理,其作用在于保证其提供的金融产品质量,即通过控制高风险资产与降低不良资产,创造与提高收益。
银行治理的改造与重建将是消除道德风险、降低不良资产、恢复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我国,近几年来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绝对额居高不下,严重削弱了其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对我国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构成了很大威胁,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在新世纪竞争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政府主导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一方面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又以间接融资比重较大,企业普遍缺少自有资金,企业效益不好,国有银行又要根据政府的指令发放贷款,经济转轨后,改革的成本大部分由银行承担了,由此形成大部分不良资产;另一方面是政策性银行成立前,国家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放的政策性贷款大部分后来成为银行的不良贷款。
而商业银行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法人治理结构未能建立起来、经营机制不活、管理落后、人员素质低等因素都影响着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工作不足以及社会信用环境不好,没有形成较好的信用文化这些也影响着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范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重大问题。
作为衡量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关键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直接影响着银行的财务健康以及经济的平稳发展。
本篇研究报告将从定义与概述开始,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成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概述不良贷款,指的是借款人不能按期、按量归还的贷款,一般指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
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不良贷款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指标,其存在不仅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与成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的持续上升。
这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此外,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不力也是造成不良贷款增加的重要原因。
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如果不良贷款持续增加,可能导致银行出现资金链断裂,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良贷款的增加会削弱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降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同时,不良贷款的处置过程往往伴随着资产减值、核销等操作,进一步减少了银行的可用资金,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三)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可能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注资等方式进行救助,从而增加财政支出。
同时,不良贷款的处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资产处置损失也会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
五、对策与建议(一)加强银行内部管理:银行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信贷审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
(二)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从源头上遏制不良贷款的产生。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们不仅是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更是支撑实体经济运转的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环境的波动和金融市场的变化,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其中不良贷款是常见的一种风险。
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分析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对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不良贷款是指银行放贷后,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本息或不能完全偿还的贷款,是金融机构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不良贷款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过高的不良贷款率不仅会对银行的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还会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深入分析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加强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经营效益。
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借款人信用状况、监管政策等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周期的波动对不良贷款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经济下行期,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偿还能力减弱,不良贷款率往往会上升;而在经济景气期,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债务还款能力增强,不良贷款率会降低。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不同的经济周期,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和风险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风险。
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贷审查、风险评估、担保手段、不良资产处置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以提高对信贷风险的把控能力。
银行还需加强内部控制,防范信贷风险,包括完善贷后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提示机制、适时调整信贷政策等措施,以确保不良贷款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对不良贷款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银行在放贷时需要充分考虑借款人的信用状况,采取相应的担保手段和风险分散措施,以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范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存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了银行的正常运营和资产质量,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期为政策制定和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概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是指银行发放的贷款中,因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或无力偿还而形成的逾期贷款、呆账贷款等。
这些不良贷款的存在,不仅增加了银行的资产风险,还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对我国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 银行业自身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直接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
这可能使银行面临更高的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甚至可能引发银行破产或重组。
2. 金融市场影响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良贷款问题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一方面,不良贷款可能导致银行信贷紧缩,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另一方面,银行信贷风险的扩散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导致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3. 实体经济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贷紧缩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增加,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二是银行风险防控意识的提高可能导致部分行业信贷投放受限,影响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四、对策建议针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对贷款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控。
2. 完善监管政策: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治理。
3. 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推动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降低企业违约风险。
4. 推动金融市场改革:通过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和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水平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给金融系统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不良贷款是一种风险,其形成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本文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
首先,宏观经济波动是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银行的贷款质量。
当经济处于下行期或衰退期,企业和个人的还款压力会逐渐加大,不良贷款也就会随之增加。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大幅攀升,银行的经济效益严重受到了损害。
其次,市场竞争导致的追求银行利润最大化也会影响银行不良贷款风险。
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于市场竞争原因放松信贷审查力度,甚至违规放贷,对不良贷款的控制能力减弱。
一些商业银行还会出于盈利的目的,将知道存在风险的贷款不良贷款资产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这也会使得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得不到解决。
第三,内部管理不善也是导致不良贷款的原因之一。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不严格执行,一些员工利用职权或不当行为,将高风险贷款项授予不合格的客户,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升级。
同时,银行业务拓展不当、营销策略不佳、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也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第四,外部因素如政策调整等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政策调整通常涉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如银行间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重大项目发展政策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银行的贷款市场及其贷款质量,从而影响不良贷款的率。
最后,除以上因素外,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受影响于行业自身特性。
例如银行的资本水平、经营策略、贷款类型、风险控制措施等,都会影响不良贷款的风险程度和率。
因此,政府需要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加强银行的内部管理,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之,不良贷款涉及到金融企业、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多方面利益,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
银行业应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合规操作,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内部全面严格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同时政策引导、机制完善等方面也有其必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郑光虎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11期
【摘要】我国银行业在新经济形势下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不良贷款的不断累积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都会产生影响。
所以本文以我国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为背景并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从而为化解和防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象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轨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导致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和转换、甚至在国际上的信誉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根据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来看,在进行不良贷款剥离前我国不良贷款多达数万亿,且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形势。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针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采取了各项措施,也在2015年首次实现了不良贷款率和余额的净下降并真正实现了显著的成效。
再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的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果。
因为从对外公布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的话,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一直都出于双降的良好态势。
但事实上在这“前景一片良好”的数据背后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名降实增”的事实,逐渐的隐匿的不良贷款余额在大幅度增加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甚至出现了双升的局面,这一预示着金融风险的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所以需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真正影响因素尽快进行研究,来解决不良贷款给我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一)宏观因素
新经济形势下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宏观因素主要包括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监管体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等。
1.我国特殊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机制,银行是由国家完全控制的且只是政府部门的一个下属分支机构。
所以银行在此时只具有资金支付和结算的普通的职能,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只需要得到政府的同意就可进行生产经营,并没有硬性的贷款偿还和营利性的要求,所以很容易会产生不良贷款;后来随着改革,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
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是由政府统一控制和管理,而是变成了有一定程度的自主经营模式。
但是商业银行长久以来的粗放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其会因为粗放的经营模式而承担起大部分的改革成本,进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
2.监管体制的影响。
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同时受到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
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之前,其实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全权负责和承担了对各商业银行的监管任务。
由于早期人民银行的监管在理论上和实际执行上都存在很多漏洞,而且监管效率低下,监管期限要求不严,这些都对不良贷款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3.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开始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中由于凭借着对未来经济形势的良好预期而放松了对商业银行各项相关指标的监管力度。
自1999年我国先后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协助商业银行去处理大量的不良贷款,经过政府的干预使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
但是在2008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到了全球的金融业,我国的银行业也同样受到了冲击。
加之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呈下滑趋势,各方面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并非十分乐观,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呈现上升态势。
(二)微观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微观因素主要是由贷款的直接关联方引起的,即包括商业银行和借款人两个角度。
1.商业银行角度。
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进行分析的话,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其自身的风险意识淡薄。
商业银行在早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只是国家政府下属的专业银行组织,并不具有自主经营的权力,只负责支付和结算最基本的职能。
在改革开放后,虽然商业银行逐渐开始拥有自主经营的能力,但由于之前计划经济留下来的习惯和管理意识仍存在,导致尽管政府不断出台各项监管措施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仍十分淡薄。
尤其是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认为自身的国有背景可以帮助解决任何难题,从而为不良贷款的产生埋下了导火索。
另外,商业银行在激励信贷业务人员的业绩方面总是一味的强调贷款发放量,导致工作人员为了追求业绩,私自放宽对贷款企业资质的审核且肆意扩大贷款规模和标准,进而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2.借款人角度。
从借款人的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主要就是由于借款人对贷款资金的经营管理不善。
如借款人在申请到贷款资金后,在投资和使用时没有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导致所贷的款项无法获取利益或收回预期的收益,进而使得商业银行放出的该笔贷款变为了不良贷款。
另外借款人在向商业银行贷款后,因尽快将款项投入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中去。
并保持贷款的使用效益,如果借款人使用贷款所得的收益还不够偿还借款的本息,那么就会产生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防范措施
(一)完善相关的法规,科学转变政府职能
一套科学、严禁、高效且高质量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法律法规体系是防范和处理不良贷款所必需的。
由于在处理不良贷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税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清算等多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而相关部门在处理不良贷款方面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也要做到合法合理,所以出台和健全完善不良贷款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是非常有必要的。
并且在完善不良贷款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监督,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当商业银行的引导者,做好宏观经济运行的指路人。
让商业银行置于市场经济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相互竞争,自主经营,利用市场经济良性的竞争机制形成各自防范和处置不良贷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二)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准备制度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制和制度,但是仍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且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也不足。
由于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风险来源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所以商业银行需要尽快建立和制定出一套完善且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这样能够帮助我国商业银行更好的规避风险,以及有效的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
另外,由于我国金融行业中相关机构的风险准备金制度过于简单、内容不够丰富、也不足以满足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还需对风险准备制度进行详细的完善和健全,从而充分防止不良贷款和一些不良资产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建立更为严格的贷款审批制度
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银行自身对长远健康发展的考虑,不能为了提高经营利润而盲目扩大贷款规模。
虽然从数据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分母即贷款规模的稀释从而在指标上降低了不良贷款率,但这并不能够算得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有效下降。
所以,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审核的环节中,应该更加严格的对申请贷款企业进行调查和审核。
建立科学严禁的贷款审批制度,真正做到谨慎客观,充分将每一个贷款项目的潜在风险揭露出来,以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四、结语
本文针对新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相关影响因素,揭示影响不良贷款产生的关键性因素。
并提出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具体措施,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提供可能的参考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婷.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以山东省为例[D].山东财经大学.2016-05-01.
[2]马振国.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5-04-01.
[3]陈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