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含答案)

16《春》教案课前热身温故知新同学们想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如何描述春光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如何描述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如何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学习目标有的放矢1、识记文学知识及字词。

2、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构造。

3、剖析作者绘景的特点,学习作者描述景致的方法,意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要点、难点)4、累积优美的句子,领会清爽自然的语言风格指点迷津授之以渔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光景或两三个光景来写春的,今日学的散文《春》写的光景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如何描述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旁,此刻我们就欢喜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光景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会大好春光,找寻与作者察看的差距。

涉及考点形成网络总写全部山、水、太阳的脸(远)草:钻、嫩、绿、满、软绵绵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雨:细、密人:赶趟儿颂春生机勃勃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教课流程一防患未然1 本文作者是,现代、、。

它的主要代表作有散文集、诗文集和文艺论著。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朗润酝酿黄晕衬托委宛振作........落地.赶趟发酵薄烟应和....夸耀.嘹亮.抚摸.蓑笠..嫩叶.窠巢.3、解说以下词语:欣欣然:朗润:赶趟儿酝酿:卖弄:委宛黄晕:衬托:舒活:4、查词典给以下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涨悄散晕笼应薄和5、观察你的经历,请你起码写出 2 句古诗文中描述春季的诗句,课内外均可:二讲堂研究1.自主学习自主怀疑,快乐解疑(以下贯彻以读为本的思想,合时的默读、齐读或个人读)例(大屏幕出)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课后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课后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春》课后题及答案一、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设题意图: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细心品味,入情入境。

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设题意图: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语言是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所以品味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设置本题的主要意图。

解题思路:1、语言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词语用得是否恰当,是否富有表现力,要看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因此,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语境品味语言,应该成为解题的重要思路。

2、如果就语言论语言,那将索然无味,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应该以语言为载体、为中介,品味语言所表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想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对于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让学生想像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作者笔下春天的图画,我最喜欢的图画是春风图,喜欢的理由是:当春天的阳光照临大地,杨柳吐出了新绿,微风轻拂,吹到人们的脸上,是那样温暖柔和,已经感觉不到一丝的寒意了。

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出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

然后,作者又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的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最后是写春风中的乐音——鸟儿宛转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二、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示例:第1段写盼春,是文章的开端。

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

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

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参考答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

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同时这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启示人们要抓住这大好时光,抓住生机勃勃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第1课《春》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副本

第1课《春》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副本

第01课《春》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课文内容;2、听录音,学习重读与停连的技巧。

【导学流程】一、学一学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和预习要求的引导下,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效率!1、整理作者常识及写作背景要求:根据资料链接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要抓住重点,语言简洁。

资料链接:作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

现代家、、、民主战士。

散文有《春》、《欧游杂记》、《绿》、《背影》、《荷塘月色》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等。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的清廉爱国,也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2、通篇诵读,划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准确断句。

(1)掌握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和词义(参照文下注释)酝酿..()()卖nòng()嘹.()亮黄晕.()烘.()托静.()默呼朋yǐn()伴抖擞.()精神花枝zhāo()展朗.( )润应和.( ) 风筝.()喉咙.()(2)通读课文,标出段号,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

(能体现景物特点、情感、揭示主题的词句应为文中的关键词句)3、细读课文,整体把握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要求:细读课文,按下列问题的要求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1)《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体裁)。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地理位置)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之情,表达了作者的情怀。

(2)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分成哪三大部分?各部分又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二、议一议,导一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议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寻求老师的辅导!(一)情景导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导学案 (1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导学案 (1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预习笔记示例一.基础知识(一)生字词语1.欣欣然:高兴的样子.2.朗润:明朗润泽.3.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是”赶热闹”的意思.4.卖弄(mài nōng):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5.酝酿(yùn niàng):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6.黄晕(yùn):黄色的光圈.7.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8.笠(lì):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9.抖擞(sǒu):振作.10.应和(yìng hè):相呼应.11.烘托: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黑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突出.文中是衬托的意思.12.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13.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娥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14.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二)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课文解读1.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盼春.表达出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第二部分(2—7段)绘春.描绘了五幅画面.①春草图:着力描绘春草勃发的景象.②春花图:着力写春花竞放的景象.按照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层层铺叙,层次井然. 这段文字中,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高与低结合,勾连映衬,烘托渲染.③春风图:描绘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这一段从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④春雨图:描绘了雨中特有的美景.⑤迎春图:写人勤春早.第三部分(8—10段)赞(颂)春.运用三个比喻句表现了春天的新生,娇美和活力.三个比喻句排列有序,不能颠倒,形象的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既是对五幅画面含义的概括,同时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2.中心思想: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3.写作借鉴:①本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全文围绕一个春字依次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②选用准确的词语写出春天景物的特征.③大量运用叠词叠句和对称,排比的短句短语,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④运用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拟人句,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三.精彩欣赏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2)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语句进行批注,分析其表达效果。

3.讨论法:与同学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hè)嘹亮(liáo)烘托(hōng)静默(mò)风筝(zhēng)抖擞(sǒu)健壮(jiàn)3.解释下列词语。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抖擞:振作。

健壮:健康强壮。

(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2.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3.整体感知(1)文章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答案:文章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春》导学案 (1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导学案 (1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学案(附录图片)预习一【学习目标】1.感受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通过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想象力。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领悟各种修辞手法及其连用、兼用、套用,对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感受作者营造的春的氛围。

3.了解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手法,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思想感情,陶冶情操,追求富有朝气和生命力的新事物。

【课文提示】1.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自称“扬州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民主战士。

他的名篇有《绿》《背影》《匆匆》《威尼斯》《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朱自清为建立崭新的白话散文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大家。

郁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2.《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

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作者抓住春的特点,用火热的情感、清丽的色彩,通过有层次的、生动的描绘,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创造力,赞美春天的无限希望,传递出作者内心蕴涵的蓬勃向上、奋发创新的真挚情感。

【正音正字】窠巢kēcháo宛转wǎnzhuǎn蓑笠suōlì【朗读课文】《春》的常规修辞颇讲究层层分明,环环扣题,长短结合,整散结合。

1.体会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感受充满情趣的春的画面。

2.体会作者春的赞美,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作者“盼春”之情。

第二部分(第2-7段),具体描绘春天的景物。

作者从“草、花、风、雨、人”五个侧面写春的景象,春天的气息。

五个段落五幅画,合起来组成一幅立体的春天全景图。

这幅图不仅有丰富的色彩,有形状,有声音,有景物,有人物活动,还有层次分明的意境,表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①(第2段)通过春天的山、水、太阳,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感悟汉语的声韵之美。

2.学习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3.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

【学习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地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写作特色。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写作背景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

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第1课《春》导学案

第1课《春》导学案

1 春第一课时【学习目标】(2分钟)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5分钟)一、文学常识1.作者链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2.作品简介。

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

代表作 有《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3.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 ) 酝酿..( ) 抖擞.( ) 朗r ùn ( ) w ǎn ( )转 h ōng ( )托 静m ò( ) ji àn zhu àng ( )应和.( ) 风筝.( ) li áo ( )亮 和.风细雨( ) 铮.铮铁骨( ) li áo ( )草 掺和.( ) 挣.扎( ) 眼花li áo ( )乱 4.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

文中比喻 。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

宛转:形容声音 。

【整体感知】(10分钟)1.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20分钟)1. 课文集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春花图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图和煦、芳香、悦耳图从静景到动景,由物到人,由近到远迎春图春到人欢由景及人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课堂小结】(2分钟)【当堂检测】(5分钟)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2020年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2020年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了解老舍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 2.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等。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读读写写”中的字词,会读、会写,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 4.朗读课文至少 2 遍,在朗读中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词,找出作者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展现了春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写雨多用她它指称为什么第六布置作业根据本课所学习的细节描绘的方法展开联想与想象描写一幅你所想象的本地区绵绵秋雨的情景不少于400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春》导 学 案
学习目标
1.把握重音和停连,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对春的情感。 2.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 3.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在诵读中把握重音与停连,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搜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朗读课文至少
2 遍,在朗读
中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背诵;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掌握“读读写写”中字词的音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
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

第1课《春》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春》导学案三课时第一课时【复习导入出示目标】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蓑衣()酝酿()()抖擞()黄晕()发酵()2、注意以下字形及词义,(默写词语、说说意思)欣欣然赶趟儿抖擞朗润酝酿呼朋引伴卖弄宛转嘹亮黄晕静默花枝招展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可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整体把握行文思路:1、作者________,采用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写了______春、______春、______春三部分内容,其中第二部分具体描绘了具体描绘了五幅春景图,分别是:春____图、春____图、春____图、春____图、人们_____春图。

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之情。

2、赏析盼春。

【课堂检测总结评价】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1.《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____散文。

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江苏扬州人。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文章内容填空(1)坐着,躺着,_____两个滚,_____几脚球,_____几趟跑,_____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2)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____在草丛里,像_____,像_____,还________的。

(3)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______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__________筋骨,__________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出示目标】1、具体学习春草图、春花图,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一)春草图1、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来写.2、品析语言(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朱自清《春》教案及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朱自清《春》教案及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朱自清《春》教案及练习教学重难点: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春》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二、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读准字音:Rùn yùnniàng wǎn yùn suōlì朗润酝酿宛转黄晕披蓑斗笠hèliáo sǒu chēng应和嘹亮抖擞撑起2、掌握多音字和形近字:①薄:báo薄饼;bó浅薄;bò薄荷;②晕:yùn晕车;yūn头晕;③散:sǎn散漫;sàn散会;④;混:hùn混合;hún混水摸鱼;⑤撩:liáo撩拨;liāo撩起liáo嘹亮、liáo缭乱3、掌握词义: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呼朋引伴、卖弄、宛转、黄晕、烘托、和平、舒活、花枝招展(补充注释)应和:回答或随声附和。

抖擞:振作,振奋。

三、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盼望春天。

第二部分(第2-7段):描绘春天;第三部分(第8-10段):赞颂春天。

2、文中具体描绘哪五幅春景图?3、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四、研读与赏析:(一)盼春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提示:“盼望着,盼望着”。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提示:反复的修辞,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同步练习(含答案)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卖弄 稀疏 缭亮 烘托 呼朋引伴
B.静默 应和 薄烟 舒活 抖擞精神
C.蓑笠 嫩绿 抚摸 酝酿 繁花嫩叶
D.润湿 眨眼 黄晕 宛转 花枝招展
3.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句话。
[例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一、语言知识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润.(rùn) 稀疏.(shū)
水涨.船高(zhàng)
B.抖擞.(sǒu) 黄晕.(yùn)
捉迷藏.(cō)
戴着笠.(lì)
D.撑.伞(zhǎng) 酝酿.(niàng) 欣.欣然(xīn)
答题格式: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分析表达效果(结合中心思想或人物性格+体现词语的准确性
和生动性。“仿佛”一词,表明这是作者由花联想到果实,是虚写;如果去掉,就成了实写,与
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6题详解】
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
表述为:运用了 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
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句子“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
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繁多以及在阳光照
耀下闪闪发亮、轻轻摆动的特点。
【7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语句的写作顺序。能否调换顺序要依据文章的内容和自身的内在关系来确定。“红
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语句与上文的“桃树、杏树、梨树”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含答案)

16 《春》学案课前热身温故知新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学习目标有的放矢1、识记文学常识及字词。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3、分析作者绘景的特点,学习作者描绘景致的方法,领悟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4、积累优美的句子,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指点迷津授之以渔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涉及考点形成网络总写一切山、水、太阳的脸(远)草:钻、嫩、绿、满、软绵绵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雨:细、密人:赶趟儿颂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教学流程一未雨绸缪1本文作者是,现代、、。

它的主要代表作有散文集、诗文集和文艺论著。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朗润酝酿...黄晕.烘.托宛转..抖擞.落.地赶趟.发酵.薄.烟应和.炫.耀嘹.亮抚.摸蓑笠..嫩.叶窠.巢3、解释下列词语:欣欣然:朗润:赶趟儿酝酿:卖弄:宛转黄晕:烘托:舒活:4、查字典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涨悄散晕笼应薄和5、考察你的阅历,请你至少写出2句古诗文中描绘春天的诗句,课内外均可:二课堂探究1.自主学习自主质疑,快乐解疑(以下贯彻以读为本的思想,适时的默读、齐读或个人读)例(大屏幕出)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停连,理清文章脉络。

2、品析关键语句,赏析春之图景,体会本文用词优美准确的特点,学习本文多角度、多侧面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兴趣。

【学习重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停连,理清文章脉络。

2、品析关键语句,赏析春之图景,体会本文用词优美准确的特点,学习本文多角度、多侧面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兴趣。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我校文学社校园杂志专栏征稿啦!专栏聚焦于名家笔下的四季,为它们撰写评论文章。

本期鉴赏的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春是万物伊始,象征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请各位小评论员细读文章,踊跃投稿!情境任务:任务一:初读·梳理春之脉络任务二:诵读·吟咏春之赞歌任务三:品读·赏析春之图景二、任务一:初读·梳理春之脉络1、走近作者: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朱自清。

2、文体链接:________是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分为_________、抒情散文、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预习——字音字词检测:朗润()嫩嫩的()嗡嗡()酝酿()窠巢()喉咙()宛转()应和()嘹亮()烘托()稀疏()风筝()筋骨()抖擞()健壮()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读课文,请各位小评论员思考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梳理文章脉络。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导学案-【上好课】(统编版2024)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导学案-【上好课】(统编版2024)

胜日寻芳赏春光轻吟慢嚼悟春语——《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想象文中春之景,感受自然的妙曼,生活的醉美。

2.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3.揣摩关键语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4.深入学习比偷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感。

【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品味优美语言,入学习比偷的修辞手法。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任务二:勾画·绘春之色任务三:朗诵·吟春之句任务四:品味·赏春之言【学习过程】我校文学社计划举办“与春邀约·纵情欢唱”好文推荐活动,朱自清《春》一文以高票入选。

请你以社团成员的身份参加此次活动,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由于名额有限,本次沙龙活动采取“字词常识积累”闯关的形式领取门票,闯关成功的同学才能获得入场券。

请同学们闯关。

第一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嗡.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健.壮()抖擞..()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窠.巢()稀疏.()筋.骨()黄晕.()第二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形容高兴的样子。

()(2)明亮滋润。

朗,明亮。

润,滋润、润泽。

()(3)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4)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5)鸟兽昆虫的窝。

()(6)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7)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本义含贬义,文中是贬词褒用。

()(8)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第三关:请根据你课前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朱自清(1898—1948) ,字,号。

江苏扬州人。

现代、、学者。

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著有诗文集《》散文集《》《》《你我》等。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春》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黄晕.()披着蓑.()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设问导读】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迷藏.()宝藏.() A zàng B cáng(2)散.步()散.在草丛里() A sǎn B sàn(3)薄.烟()薄.弱()薄.荷() A bò B bó C báo(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 hé B hè C huò D huó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春》导学案(校内公开课)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春》导学案(校内公开课)

《春》课堂导学案(第周第 1 课时总第课时)课题: 1.春上课时间:年月日主备人:备课组长: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在文中描绘的春日图景中,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3.揣摩和品析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写法。

学习过程:【自主消化】1.阅读关于朱自清的资料,记一记朱自清的主要信息。

朱自清,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

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

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

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

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

三·一八惨案后,他撰写《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文章,声讨军阀政府暴行。

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

1932年归国,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一二·九运动中,他同学生一道上街游行。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

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

1948年患病,拒食美国救济粮食,于8月12日病逝于北平。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其他信息见教材第2页注释。

)记的要点: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品。

(评价要点:了解作者生平、主要思想和文学上的贡献)2.阅读写作背景。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

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提高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
1、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2)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3)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抖擞()应和()黄晕()
liáo()亮 hōng ()托朗rùn() wǎn()转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
(3)晕(4)藏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3)比喻姿态优美。

()
(4)舒展、活动。

()
(5)明朗润泽。

()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
4、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二、课内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文章在描写春天景物时分别写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二)合作探究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

“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 。

2、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作简要分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3、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1)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2)结尾这三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春》的作者是,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2)《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3)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四、课堂小结
《春》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抓住春景的特点,描写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其中绘春是全文的重点。

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

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

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

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

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五、达标检测
(1)仿写句子:
例: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绿草青青,爱她的花开满园。

仿:人们都爱,,。

(2)阅读下文,回答如下问题。

①“”,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本文指
2、将短文补充完整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

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②③④
答:写嗅觉的:________写听觉的:________写触觉的: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前3段;试背第四段
2、调动各种感官,运用优美的语言赞美春天(可抓住春天的具体景物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 yùn niàng sǒu hè yùn 嘹烘润宛
2、略
3、(1)欣欣然(2)呼朋引伴(3)花枝招展(4)舒活(5)朗润(6)酝酿(7)一年之计在于春
4、D
5、闹逼朗润烘托安静
二、课内探究
(一)
1、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

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二)
1、好像没有不能删去。

这句话是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用虚写开拓了诱人的丰收美景。

如果不用“仿佛”,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2、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景象,表达了对百花怒放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2)“像母亲的手”,这里写春风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温柔的春风的喜爱。

(3)农民的房屋在雨里“静默”,用拟人手法,渲染了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景象,它们也像农民一样,为受春雨沐浴而感到喜悦。

3、略
三、巩固练习
(1)朱自清踪迹背影
(2)写景抒情江南对春天的赞美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闭上眼,熟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四、达标检测(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