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的传说及历史渊源-2019年精选文档(最新整理)
京剧月琴的前世今生
京剧月琴的前世今生《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长按二维码,赶快购买吧!作者简介:许俊德,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尚小云艺术整理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民族管乐研究会会员。
一、月琴的源流月琴起源于我国古代弹拔乐器——阮咸,是从阮咸逐步演变而来的。
从晋代(公元30年左右)就已发现有月琴在民间广泛流传,到唐代(公元618 年左右)取其形圆如月、声如琴,故称之为月琴。
在北宋陈阳所著《乐书》中记载:“月琴,形圆颈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
”到清代(1644年)以后, 月琴与阮成就完全不一样了,脱离了原来阮咸的形状,琴颈变短了,共鸣箱小而薄了许多,整体比阮咸简化了。
相应地,音色也变得清脆明亮,音质变得纯朴厚实,音响效果活泼欢快、悦耳动听。
再加上月琴体积小,学起来容易, 初学者掌握得非常快, 演奏起来非常自由, 因此, 在我国民间流传非常广泛。
如湖南的侗族、广西的苗族、云南的白族和哈尼族、四川的彝族等地区, 多用之来边弹、边舞、边唱,月琴成为各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在戏曲和曲艺中,如京剧、楚剧、秦腔、汉剧和四川清音等,月琴同样是伴奏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九根弦”新乐的诞生“九根弦”新乐的诞生, 就是月琴步入京剧乐队伴奏的开始。
这要从清代秦腔进京演出说起:魏长生系清代秦腔(即同州梆子)演员,曾于清代乾隆三十九年(1774)和四十四年(1779)先后两次来京演出, 尤其第二次进京演出《滚楼》一剧, 他以表演自然细腻著称,轰动全城,这成为当时京城戏剧活动的一个重要事件。
他的两次来京演出,把秦腔表演艺术较全面地介绍给了北京观众,同时也把秦腔伴奏乐器带到了北京,其中就有月琴。
这一弹拨乐器富有新鲜感的音响效果,使人耳目一新,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在《清代伶官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又曩时二黄伴奏,除双笛外,尚有弦子。
浅谈凉山非遗艺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途径探索——以“月琴”为例
浅谈凉山非遗艺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途径探索——以“月琴”为例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占据人们大部分的生活,人们的生活取向也越发趋向更加便利、快捷、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文化,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掌握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也因为付出的成本小了,对其的珍惜程度也随之降低。
在这个眼花缭乱的时代,我们注意到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影——月琴,彝族月琴作为彝族的民族符号,其传承正面临着危机。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地球变成“村”,被拉近的距离使部分有能力的年轻人向往国际化,过快的时代变化给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年轻人对于彝族月琴这样的通过世代民间艺人口耳相传进行传播且需长时间反复研习与模仿的技艺,已经失去放慢自己脚步慢慢学习的心,且由于生存问题,耗费大量时间习得的月琴并不能带来直接收益得以维生,变现手段困难,少数民族年轻人更多的会选择大专技校等这样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
虽然彝族月琴已经被政府列入第二批凉山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但是在现在的凉山彝族,我们可以在相关舞蹈作品、话剧作品、神话故事可以看到月琴作为道具出演,但是会演奏月琴的艺人随着时间流逝慢慢老去,而没有足够的新生力量接起传承的火炬,彝族月琴的传承仍困难重重。
关键词:彝族;月琴;传承引言本文的选题为浅谈凉山非遗艺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途径探索——以“月琴”为例,通过研究彝族月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途径的探索,以小见大,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对凉山非遗艺术文化的传承,以及其传播和弘扬的途径探索进行科学论述。
本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一个总结展开:首先我们根据前人的多方研究以及我们去到凉山的田野调查,论述了月琴的历史来源、发展演变过程、及其所属门类。
其次论述了现如今彝族月琴的现代意义、传承文艺,以及其的发展现状。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论述了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做出了怎样的尝试,以及我们所得到的结果。
最后论述对我们整个的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呈现出这样的结果是哪些环节我们还需要做出努力,哪些环节又受什么原因的影响才造成了最后的结果。
试论京剧月琴的演奏发展
试论京剧月琴的演奏发展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110086摘要:月琴是我国传统戏曲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拥有重要的音乐地位。
尤其是在京剧表演中,月琴的作用举足轻重。
但受社会环境制约,月琴演奏长期以来都是依靠民间艺人言传身教来进行传承,其发展一直难以得到壮大。
随着时代变迁,京剧艺术逐渐没落,月琴演奏的市场进一步缩减,月琴发展陷入更狭隘的瓶颈。
当前京剧艺术正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月琴也势必要寻找新的发展途径。
文章因此梳理了京剧月琴的发展脉络,探讨其演奏技巧,分析其功能与价值,以便探索其现代化发展之道。
关键字:京剧月琴;月琴演奏;月琴发展月琴这一乐器名的出现在我国唐代,但月琴的起源却可以追溯到汉代,从敦煌壁画中隐约可见月琴的雏形,许多文献、石窟中也都能找到月琴的踪迹。
然而尽管月琴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在几千年中国王朝更得中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直到清朝中后期,中国古王朝即将倾覆的前夕,月琴在京剧艺术的加持下才得以高速发展。
但改革开放后,大量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艺术发展势头受阻,月琴艺术也随之式微。
而当前,中华民族自信不断崛起,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重振的新天地,全民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推崇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如何在这种积极的大环境中寻找京剧月琴的发展途径是各界研究者的使命,也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
一、月琴概述(一)月琴溯源月琴起源于西汉,属于阮的一种,当时的月琴无论是外形、音韵还是发声原理等都与阮相差无几,因此其功能价值也与阮一般无二。
唐朝时期,月琴逐渐脱离出阮,发展成一种全新的乐器,并逐渐进入普通民众的视野。
清朝时期,月琴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燕南小谱》记载:“西秦腔... .....明琴为主月琴副之。
”这时的月琴已经在身为京剧前身的西秦腔中占据了伴奏副位,又经几十年发展,京剧形制定型,月琴也成为了京剧伴奏的主要乐器之一,这时月琴的琴杆缩短,琴身扩展,音色高昂、尖锐,音域更高,月琴真正拥有了自己全新的身份与地位,与京胡、三弦并称为京剧文场中的“三大件”。
月琴的基本介绍
月琴的基本介绍月琴,汉族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月琴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月琴起源于阮。
早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前87年),我国汉族已经创造发明了阮,但当时这种以“弹”和“挑”为主要演奏手法的乐器,都笼统地称为琵琶。
据东汉傅玄《琵琶赋》序所载,阮是当时乐工参照琴、筝、筑、卧箜篌等乐器创制而成。
是:“中虚外实,天地象也;盘圆柄直,阴阳叙也;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四弦。
”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可知,当时的阮长三尺五寸。
汉时称秦琵琶,它通过“丝绸之路”向西域传播,在甘肃麦积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画上,均能见到它的造型。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这种乐器。
在三国(吴)青釉瓷仓陶塑上有其图像,在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砖刻画和江苏丹阳南齐墓砖刻画中,都能见到阮咸演奏的图像。
唐武则天时(684年;701年)称其为阮咸。
《旧唐书;音乐志》:“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
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所弹如此类,因谓之阮咸。
咸,晋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
”月琴是由阮演变而来的。
北宋陈旸《乐书》(卷一四一)载:“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
”当时月琴的形制与阮相近,后来逐渐变化。
到了清代,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琴杆缩短为琴颈,演变为现代的式样。
月琴的地位说明琴颈较短,音箱为木制圆形,也有八角形的,在面背板中间横置两道音梁,音梁中间有两个音柱支立。
四根弦,通常是五度定弦,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持拨子弹奏。
常用于戏曲、曲艺和歌舞伴奏,也用于合奏,是京剧乐队三大伴奏乐器之一,与京胡、京二胡配合,是唱腔的主要三件头伴奏乐器。
音域约两个八度。
音量较小,音色清脆柔和,适合抒情性的说唱,可以烘托故事的气氛。
亦是少数民族劳动之余、夜晚自娱、讴歌心声的乐器。
云南少数民族叫做“弦子”,是成年男子必备之物。
云南月琴种类很多,以“镇南月琴”最著名。
月琴ppt课件
月琴的种类与特点
传统月琴
传统月琴通常采取木制或竹制的 琴身,音箱较小,音色清脆明亮
。
现代月琴
现代月琴在传统月琴的基础上进行 了改进,采取钢丝弦或尼龙弦,音 箱较大,音色更加柔和。
各地方流派
月琴在不同的地区和流派中有着不 同的特点和演奏方式,如四川月琴 、京剧月琴等。
02
月琴演奏技能
演奏姿势
坐姿
品。
创新演奏技能
探索新的演奏技能和表现情势 ,提高月琴的艺术表现力。
拓展应用领域
将月琴应用于影视、游戏等产 业,拓展其应用领域和市场。
跨领域合作
与其他艺术领域进行合作,共 同推动月琴的创新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现代月琴音乐风格融会了多种音乐元 素,如爵士、摇滚、流行等,为月琴 音乐带来了新的表现情势和可能性。
月琴与其他乐器的融会
月琴与其他乐器的融会是月琴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 过与其他乐器的合作和互补,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彩的 音乐。
月琴与不同乐器的融会可以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和风格,如 与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的合奏,或者与钢琴、吉他等西方 乐器的合作,都能为月琴音乐带来新的魅力和表现力。
月琴传承与创新
月琴传承现状与问题
传统曲目流失
随着老一辈月琴演奏家的逐渐减少,许多传统曲目面临失传的风 险。
传承方式单一
目前月琴传承主要依靠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缺乏更广泛的传播途 径。
缺乏系统教材
月琴教材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完全性,不利于学习者全面掌握 。
月琴传承方式与途径
建立传承基地
在各地建立月琴传承基 地,为学习者提供集中
月琴课件
汇报人: 202X-12-30
论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论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贾玉龙(江苏省长荣京剧院,江苏 淮安 223001)【摘要】月琴作为我国主要乐器之一,长期以来都是作为辅助性的存在,且相关演奏者都是以非专职人员的身份出现。
但是,在老辈艺术家的长期探索下,尤其是建国后的专业戏曲学院的规范教学,使得月琴发展进入高峰期,并产生了质的变化,集中体现在月琴从伴奏乐器发展成为独奏乐器,为月琴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主要以月琴为主题展开分析,首先分析了月琴的发展,其次探讨了月琴的演奏技法,最后立足于巩固月琴的地位,推动月琴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月琴音乐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月琴;发展;演奏技法【中图分类号】J6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4-0072-03【本文著录格式】贾玉龙.论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J].北方音乐,2020,12(24):72-74.月琴起源于2000年前,据考证,起源于阮。
早在汉朝时期,我国汉族先辈创造发明了阮,但是,在那个时期这些弹拨乐器统称为秦琵琶,在丝绸之路的推动下,向西域传播与发展。
正因如此,在我国甘肃麦积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画上都可以见到月琴的造型。
月琴发展到晋代,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并发展到唐代开始有月琴的名称。
但是,长期以来,月琴都是以可有可无的状态出现,即在演奏中扮演辅助角色,直到清代中后期,月琴开始广泛流传于我国各族民间,并在清代中后期,中国戏曲的高峰时期,月琴开始承担起花部诸剧种伴奏的使命,尤其是京剧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月琴在演奏艺术中的地位。
为了月琴发展和推动演奏艺术的发展,应对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进行深层次探究。
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月琴的发展,进一步探讨月琴的演奏技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月琴的发展概述(一)月琴的产生与发展月琴起源于阮,最早追溯到西汉时期,后在晋代时期开始广泛流行于民间,并发展成为民间比较受欢迎的一种乐器。
非遗系列之古琴艺术文化
《普庵咒》 《良宵引》 《离骚》 《忆故人》 《欸乃》 《高山流水》 《平沙落雁》
肆
琴谱琴论
肆 著名琴谱
《神奇秘谱》 《西麓堂琴统》 《琴书大全》 《松弦馆琴谱》
《大还阁琴谱》 《五知斋琴谱》 《琴学入门》 《天闻阁琴谱》
肆 主要琴论
《琴史》 《琴诀》 《琴赋》
《琴律发微》
《太古遗音》 《琴声十六法》 《琴声十六法》
非遗系列
古琴艺术文化
目录
壹 起源传说 贰 艺术特色 叁 琴派琴曲
肆 琴谱琴论 伍 琴器制艺 陆 传承保护
壹
起源传与上古传说,约有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造琴几说:
伏羲 神农 皇帝
壹 起源传说
尧
舜
贰
艺术特色
贰 艺术特色
音韵兼备 曲式多样 文人精神
伍
琴器制艺
伍 古琴样式
伏羲式 神农式 号钟式 虞舜式 伶官式 仲尼式 师旷式
传统样式
师襄式 云和式 列子式 伯牙式 子期式 亚额式 连珠式
正合式 凤舌式 绿绮式 落霞式 蕉叶式 荣启期式 秦琴式
龙腰式 灵机式 宣和式 焦尾式
创新样式
大鹏式 净瓶式
倚道琴剑式 方响式
伍 历代形制
古琴琴长约三尺六寸五分, 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琴头宽六寸,象征六合。 琴尾四寸,象征四时。
伍 历代形制
唐代
• •
•
北宋
•
•
南宋
• •
伍 历代形制
元代
• • •
明清
•
•
伍 四大名琴
号钟
绕梁
绿绮
焦尾
伍 斫琴工艺
(1)选材法 (2)造型法
(3)槽腹法
中秋节的传统乐器月琴和古筝
中秋节的传统乐器月琴和古筝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象征着团聚和祈愿。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喜悦。
其中,音乐演奏是一种古老而又深受喜爱的活动。
在中秋节期间,许多人会使用传统的乐器来演奏美妙的音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月琴和古筝。
这两种乐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性和丰富多样性。
月琴是一种古老而优雅的弹拨乐器,它被认为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这种乐器由数十根弦、一个音箱和一对漆面制成,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乐器。
演奏月琴不仅需要灵巧的手指技巧,还需要音乐家有深厚的情感和理解力,以传达出乐曲中的美妙和情感。
月琴的声音柔和而清澈,常常用来演奏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作品,特别是在中秋节期间。
月琴的音色和舒缓的旋律常常让人们陶醉其中,增添了中秋节的浪漫气氛。
古筝是另一种传统乐器,它在中国音乐历史上有着悠久而丰富的传统。
古筝通常由十三根或二十一根玉丝弦组成,它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与月琴一样有着高雅的音色和艺术性。
与月琴不同的是,古筝的音色更为明亮且富有变化。
古筝演奏要求演奏者运用双手的技巧来弹奏和抚摸琴弦,以营造出优美的旋律和复杂的和声效果。
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门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国古代音乐的精髓。
人们在中秋节期间常常可以欣赏到古筝的演奏,无论是在家庭聚会中还是在公共场所,古筝的音乐都能让人们感到宁静和宴心。
月琴和古筝作为中秋节的传统乐器,除了在音乐会上发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外,也被用于表达人们对亲朋好友的感情和祝福。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自愿地弹奏这些乐器,以庆祝丰收并加强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
音乐的神奇力量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秋节的意义,也使人们更加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快乐。
总之,月琴和古筝作为中秋节的传统乐器,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优雅的演奏方式,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中秋节的美好和特殊。
无论是弹奏还是聆听,月琴和古筝都能带给人们愉悦和安宁的心灵体验,使中秋节更加难忘和意义深远。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音乐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音乐在中国,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被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除了赏月和品尝中秋美食之外,传统的民间音乐也是这个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音乐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中秋节的深厚意义和民间的情感表达。
一、背景介绍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即秋季的月圆之时。
古代中国人将这一天视为重要的节日,并以此为契机表达对家人团聚和丰收的感激之情。
而在这个节日的欢庆活动中,音乐作为一种传统的表达形式被广泛运用。
二、传统音乐形式1. 月琴音乐月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乐器,常用于演奏中秋节的音乐。
月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的音色温婉悠扬,常常被用来表达对亲情和友情的思念之情。
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伴着月琴的音乐演奏唱歌跳舞,共庆团圆。
2. 二胡音乐二胡是中国的古老弓弦乐器,被视为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
它的音色高亢激昂,常常被运用在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中。
在中秋节的夜晚,街头巷尾常常能听到二胡音乐的演奏声,人们会载歌载舞,共同感受中秋节的喜庆氛围。
3. 鼓乐表演鼓乐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常常充当着喜庆和热闹的气氛的背景音乐。
在中秋节的狂欢庆祝中,鼓乐表演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鼓声激昂有力,能够鼓舞人心,增添节日气氛。
三、音乐的意义1. 传承文化中秋节的民间音乐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对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无论是古老的琴弦声还是嘹亮的鼓乐,都将中秋节的传统价值观和美好愿望融入其中,使得这个节日更加丰富多彩。
2. 表达情感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表达功能。
中秋节的传统音乐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在远离家乡的人们,往往会通过中秋节的音乐来宣泄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3. 促进团聚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团圆节日,而音乐作为一种聚集人气和增强人际关系的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驯鹿月琴独奏
驯鹿月琴独奏驯鹿月琴独奏是一种独特且令人惊叹的音乐表演,将驯鹿与月琴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元素结合在一起。
驯鹿在北极地区被视为圣诞老人的忠实伴侣,而月琴则是一种弦乐器,通常与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风格相关联。
然而,将两者结合成一种表演形式是一种新颖而富有创造力的概念。
作为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驯鹿月琴独奏在北极地区的原住民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对这些人来说,驯鹿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与驯鹿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通过利用驯鹿的自然特性和月琴的美妙乐音,他们形成了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
在驯鹿月琴独奏表演中,艺术家与驯鹿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互动关系。
驯鹿从小被训练成音乐表演的伙伴,通过与驯鹿进行交流和耐心训练,艺术家能够让驯鹿与月琴产生协调的音乐。
驯鹿月琴独奏的表演场地常常选在北极圈内的开阔地区,因为那里的环境对驯鹿和月琴的表演都非常有利。
随着音乐的奏响,驯鹿随着乐音的旋律轻盈地跳跃,用蹄子制造出与月琴琴音相呼应的节奏感。
驯鹿舞蹈的动作与月琴的音乐呼应,创造出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氛围。
驯鹿月琴独奏在北极地区的居民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与自然亲密的联系,能够将人类与动物、音乐与自然相结合。
这种表演形式不仅令人赞叹,更是传递了对自然和生态系统的尊重与关怀。
除了文化意义外,驯鹿月琴独奏也具有审美价值。
观赏者们在欣赏这种表演时,会被其独特性和美感所吸引。
驯鹿与月琴的结合创造出一种有趣而令人难忘的视听体验,让人们对音乐和自然间的联系有了全新的见解。
驯鹿月琴独奏的表演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音乐和演艺技巧。
艺术家必须具备对月琴的精湛演奏技巧,同时也要能够与驯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他们需要耐心和细心地训练驯鹿,确保其能够按照乐曲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
然而,虽然驯鹿月琴独奏是一种引人入胜的表演形式,但它的存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这种表演形式需要对驯鹿进行训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其次,驯鹿在表演时需要充分的环境,这意味着不能在任何地点都进行这样的表演。
京剧月琴定弦的演变
京剧月琴定弦的演变(文:天津京剧院刘训毅)和京剧一样,京剧乐队也大约诞生在清道光年间,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最早京剧乐队俗称“九根弦”,即京胡两根、月琴四根、三弦三根。
但随着艺人们的不断实践,到了解放前,京剧月琴却“精简”成了一根弦。
在许多老唱片、老电影、老照片里都能看到、听到月琴艺人们捧着月琴,用孤零零的一根弦应付演奏,竟然也被演奏得惟妙惟肖,铿锵有力。
月琴另外几根弦怎么就“光荣下岗”了呢,在这里有一个梨园掌故:谭鑫培先生的琴师梅雨田先生有一次在舞台上拉琴,觉得月琴弹得乱,搅得他很厉害,他就回头对弹月琴的先生说:“你怎么弹的,你怎么弹的像小孩儿的琴车似的?(琴车,当年北京小孩的一种玩具,小孩拉着当街跑,小车里会发出叮叮当当不规则的琴声)。
弹月琴的先生被问得哑口无言,梅又说:“减去两根吧!”后来弹月琴的先生就去掉了几根弦。
跟梅同时代的孙佐臣先生也主张去掉,去掉弦后的琴音是比较干净,因此后人就沿袭下来了。
(选自《徐兰沅操琴生活》1998年3月第一版 70页)那么传统一根弦的月琴是怎么来应对京剧音乐和唱腔的呢?我们都知道,京剧在唱腔中分“西皮”“二黄”“反二黄”等等几种调式,京胡也是每种调式用不同的定弦,比如西皮(6q 3)二黄(5 q2)反二黄(15),月琴呢?只有两种定弦:西皮和二黄都是3,反二黄是6。
这么单调的定弦,在京剧这么丰富多变的唱腔中能胜任伴奏任务吗?能!不仅能胜任,还很有特色,别具风味。
西皮京胡定弦是(6q3)外弦3和月琴空弦同度,在这个基础上,(4567Q)……只要是京剧外弦的音,月琴的一、三、五、七、八品都能和京胡保持一致。
内弦就不好办了,京胡内弦(6q 7q12)月琴刚好是五、七、八、十品,位于月琴高音区,声音都比京胡高一个八度。
二黄、反二黄也存在这个问题:京胡二黄是5 q2(反二黄是1 5)、月琴是3(反二黄是6),京胡的外弦高琴几乎都是月琴的低音,反之内弦的低音都在月琴下把出现,属于月琴中比较高的几个音符。
月琴有哪些历史起源
月琴有哪些历史起源月琴,汉族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
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
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月琴有哪些历史起源,希望你喜欢。
月琴的历史起源月琴是从阮演变而来的乐器。
自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约从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
来陈旸《乐书》:“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
当时和阮相似,后来逐渐变化,清时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简化,琴杆变短,音箱呈满圆形,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
我国的月琴在唐代传入日本,19世纪30年代达到最盛时期,遍及一般人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月琴在日本被禁,战后才又恢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改革制成宽颈月琴。
长67厘米。
十八至二十四品,定弦g、d1、g1、d2,音域g—c4。
用尼龙缠钢丝弦。
八十年代制成长杆月琴,长80厘米,缚弦下移,增置弦码,音箱内横音梁间增置两条竖音梁。
三十品,定弦g、c1、g1、c2。
月琴的乐器介绍月琴起源于阮。
早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前87年),我国汉族已经创造发明了阮,但当时这种以“弹”和“挑”为主要演奏手法的乐器,都笼统地称为琵琶。
据东汉傅玄《琵琶赋》序所载,阮是当时乐工参照琴、筝、筑、卧箜篌等乐器创制而成。
是:“中虚外实,天地象也;盘圆柄直,阴阳叙也;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四弦。
”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可知,当时的阮长三尺五寸。
汉时称秦琵琶,它通过“丝绸之路”向西域传播,在甘肃麦积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画上,均能见到它的造型。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这种乐器。
在三国(吴)青釉瓷仓陶塑上有其图像,在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砖刻画和江苏丹阳南齐墓砖刻画中,都能见到阮咸演奏的图像。
唐武则天时(684年—701年)称其为阮咸。
《旧唐书·音乐志》:“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
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所弹如此类,因谓之阮咸。
彝族月琴的传说
彝族月琴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和动物一样,都不会说话,都愚味无知,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动不动就互相争斗残杀,整个世界一片混乱。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把人和动物分开。
把聪慧和愚笨分开,天神便在四川凉山的最高峰上, 放了四只碗:金碗、银碗、铜碗、木碗。
里面分别盛满蠢水、恶水、善水、智水。
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得去喝,但只能喝其中一种水。
至于哪个碗里装的是什么水,谁也不知道,但大家都想喝智水。
四川凉山一带有个彝族孤儿,听说邛海湖里有只神蛙,知道那几碗水的秘密。
于是,他便离开家乡,向邛海湖走去。
说来也巧,孤儿刚跑到邛海湖边,正遇见一只黑老鸦在欺负那只神蛙。
他急忙赶上前去,撵走黑老鸦,救起受伤的神蛙。
孤儿向神蛙说明来意,求它指教。
神蛙忍着伤痛,小声地说:“你来的正好。
刚才就是因为我不愿把水的秘密告诉黑老鸦,所以发生了战斗。
为了感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把秘密告诉你。
木碗里装的是智水,喝了它你就会变成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可以主宰一切。
那水还能治病救伤,请你给我带一口回来。
”“我背着你去,先把你的伤治好,我再喝。
”“不行,那样黑老鸦会发现的。
你快去吧,我在这里等着你。
”孤儿告别了神蛙,马不停蹄地跑到凉山最高峰上,见各种动物和人混杂在一起,黑压压一大片,正围着那四只水碗看来看去,可是谁也不敢贸然先喝。
那只凶残的黑老鸦,在低空盘旋,窥测动静,时刻准备俯冲下来抢智水喝。
孤儿抬头看了一眼黑老鸦,迫不急待地从人缝中挤进去,端起木碗,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
“啊,我聪明啦!”孤儿欣喜若狂,激动得跳起来,放声高呼。
可当他意识到手中的空木碗时,一下子呆住了。
愣了一阵,他把木碗翻去复来地拍打,希望能拍出神水来给神蛙治伤。
可拍打了半天,除了木碗发出的“咯咯”声外,一滴水也倒不出来。
天啊,神蛙还在等着我带智水给它敷伤,这可怎么办呢?孤儿十分悲痛,他抽泣着,捧着空木碗,一步一滴泪,沉痛地向邛海湖走去。
还没走到一半,泪水装满了木碗,溢了出来。
啊,多么清沏的泪水呀!都说眼泪是从心灵里流出来的,是最珍贵的水,也许能治好神蛙的创伤吧。
月琴教学文档
月琴教学介绍月琴,又称为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
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被广泛用于演奏民族音乐。
本文将介绍月琴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方法,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这个美妙的乐器。
月琴的起源与发展月琴最早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在明代成为流行的乐器。
它由两根马尾发条组成,通过弓弦的方式演奏。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琴逐渐发展出了更为复杂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曲目。
在20世纪,月琴开始受到国际音乐界的关注,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乐器。
月琴的基本构造月琴由演奏者持琴躺于膝上演奏。
它的琴身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弓弦,下部为共鸣室。
弓弦是月琴最重要的部分,由马尾发条制成。
共鸣室则负责放大琴音,使之具有浑厚的音色。
除此之外,月琴还包括琴杆、弦轴等部件。
月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弓弦的正确持法月琴的演奏需要通过弓弦来产生声音。
正确地持法对于获得清晰而准确的音色至关重要。
演奏者需要将弓弦握在右手中,并利用手指和手腕的灵活运动控制弓弦在琴弦上的演奏。
弦与指板的配合演奏月琴需要同时使用左手和右手的技巧。
左手负责按压弦与指板的配合,以产生不同音高的音符。
左手的动作要稳定而准确,以确保音符的准确性。
演奏技巧的练习方法要掌握月琴的演奏技巧,需要进行系统的练习。
可以从基础的音阶练习开始,通过不同的音阶和音乐曲目的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技巧水平。
此外,听取专业月琴演奏者的演奏也是提高技巧的有效方式。
月琴的教学方法学习资料和教材的选择对于初学者,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和教材非常重要。
可以先从简单的乐谱和教材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同时,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和教程,以辅助学习。
找到合适的老师和学习团体学习乐器需要有专业的指导和交流,可以通过寻找合适的老师和学习团体来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老师和学习团体可以提供更为系统和个性化的教学,以及演奏经验的交流。
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学习月琴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
要取得进步,需要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每天坚持练琴,并且有计划地安排练习内容和时间。
月琴的制作工艺
月琴的制作工艺月琴是我国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一种民族乐器。
它的音色清脆悦耳,节奏鲜明,轻轻弹动,犹如丝丝细雨,急促拨动,犹如万马奔腾。
月琴历史:月琴是由阮演变而来的一种弹拨乐器。
约从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
为了满足不同的乐曲演奏,月琴有两根弦的,三根弦的和四根弦的,弦数多的比弦数少的月琴,所能演奏乐曲的风格多,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在制作月琴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月琴的结构。
从月琴的外形来看,主要有琴颈、琴箱和琴弦三部分构成,琴颈又包括琴头、弦轴、琴杆、山口和音品。
琴箱又包括缚弦和共鸣箱。
琴头为月琴的最上部,主要起装饰作用。
除了琴头以外,其余组成部分与月琴的发音都有一定的关系。
琴弦是月琴的发音体,细的弦弹出的音高,粗的弦弹出的音低。
弦轴是起到调整音高的作用,通过旋转弦轴,可以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达到调整音高的目的,弦紧时的音要比弦松时的音高。
音品是控制音高的重要因素,当琴弦按在越靠近琴头的音品时发出的音越低,越靠下发出的音越高。
共鸣箱是月琴发声的重要部件,它由面板、音梁、音柱、框板和背板组成。
月琴是如何发音的?月琴通过拨动琴弦,引起面板和背板等各部件的共振,发出声音。
当两条弦在震动时,首先传给缚弦,从而带动面板的震动,面板在震动时又通过内部的传震结构,传给共鸣箱,由此产生相对应的共振,这种共振的结果就是产生了我们听到的乐音。
月琴的制作工艺:以制作全长62cm琴,琴箱直径36cm,琴箱厚度为4cm的月琴为例。
要制作琴颈,先要制作琴杆。
琴杆的制作:琴颈的主要部分就是琴杆,琴杆是由露在外面的琴杆和在琴箱中琴杆的接杆两部分粘接而成的。
我们首先来介绍上半部分琴杆的制作,上半部分的琴杆选材很有讲究,最好是选用纹理细腻,无腐蚀和虫蛀的木料。
制作琴杆时,先准备一块长30cm,宽5cm,厚5cm的木料,将月琴琴杆模板放到木料上,画出琴杆的样式,再根据画好的线,锯掉琴杆的多余木料,这样就做出了琴杆的大致形状了,然后,固定在特定的模具上,开动铣床,根据模具铣出需要的琴杆,接下来将模板放到铣好的琴杆上,画出琴杆底部需要粘接杆的位置以及琴杆需要钻弦轴孔的位置。
月琴教学_精品文档
月琴教学引言月琴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中国传统乐器,也被称为古筝或者古琴。
它具有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深受许多人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月琴的基本知识,包括乐器结构、演奏技巧以及学习月琴的方法。
一、乐器结构月琴是由共鸣箱、琴弦和琴码组成的乐器。
共鸣箱是月琴的主体部分,通常采用红木制作,具有很好的共鸣效果。
琴弦是通过固定在共鸣箱上的琴码拉起的,通常由丝或者钢制成。
琴码则是固定琴弦的零件,通过调节琴码的位置来改变琴弦的音高。
二、基本演奏技巧1. 指法月琴演奏主要采用指弹技巧。
在指弹时,右手拇指用于弹奏低音区,其余四指用于弹奏高音区。
左手则用于按压琴弦,改变琴弦的长度来调节音高。
在演奏时,要注意保持手指的灵活和适当的力度。
2. 弹奏技巧月琴的弹奏技巧包括撩弦、滚指、顿弦等。
撩弦是指用手指快速弹动琴弦,产生明亮的音色。
滚指是指用手指滑动过琴弦,产生连续的音色。
顿弦则是指用手指迅速按下琴弦,产生短促的音色。
这些技巧可以使演奏更富有表现力和变化。
三、学习月琴的方法1. 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源学习月琴可以选择参加正规的音乐学校或者私人琴班,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教学视频进行自学。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要确保能够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正确的学习资源。
2. 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在学习月琴之前,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乐谱的读法、音调与音阶的关系等。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和演奏月琴曲目。
3. 坚持练习学习月琴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
定期练习可以提高手指灵活性和演奏技巧,让自己更加熟练地掌握月琴的演奏。
4. 曲目选择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曲目进行学习和练习。
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曲目,逐步提高难度。
同时也要尝试演奏不同类型的曲目,以丰富自己的演奏技巧和音乐感受。
结论学习月琴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但它带来的美妙音乐体验和表达的自由是值得的。
通过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坚持不懈的练习,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到弹奏月琴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
希望这篇文档能够帮助学习月琴的朋友们更好地掌握月琴的知识和技巧,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古琴起源及故事传说
古,距今远矣,距时尚远矣,是时间的概念,但更是心理的一种时间尺度。
好古之人,爱琴之人,不肯随波逐流,不肯相信时间可以改变永恒的美。
他们固执地坚守着,心里充满悲愁,也充满欢乐。
众人以为自己是明智的,因为他们现实;好古之人也以为自己不糊涂,因为他们有固执的梦想。
到底是谁超越了生的病痛和烦恼,各有各的标准和道理。
执着于古的人们,当然是迷恋被时间之浪淘洗之后留存下来的精华,以为它们的美得到了肯定,它们已经具备了不朽的证明,想把超越依托于这种不朽,可是这与当下的眼光不合。
人不爱它们,于是,古便被当下抛到了一旁,而爱古的人却正因此而超越了时俗。
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那时,生产力的进步使得先民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精神、艺术活动。
祭祀活动的发展、原始乐舞的诞生为琴、瑟、鼓、埙等乐器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古琴出现的具体时代至今没有确实的证据,但是作为一种乐器,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它的产生必会受到社会生产技术的限制。
也就是说艺术的产生源于实践,因此研究古琴的起源必须探究有利于^琴产生的技术基础和审美倾向的土壤。
作为一种审美的手段,古琴的产生同样有其历史源由,古琴作为一种艺术,其产生必然有一个从非艺术走向艺术的过程,我们应该追溯她的历史源头。
在探讨古琴产生的偶然性时,往往会想到是因为古人在使用弓箭或者是某种纺织工具时,发现弦在经过弹射时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而使人感到愉悦的感觉,才将弦固定在木头上而改制成了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关于这个观点,许健在《琴史初编》中对这种可能性曾加以论述。
弦乐器出现的最重要物质基础是制作弦的蚕丝的养殖和生产。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蚕丝的起源地。
考古证明,在良渚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300至前2200年)已有家蚕的养殖,而这个时期与虞舜所处的年代大致符合,因此,可以说约在虞舜时期,中国人已开始养蚕。
自那时起,琴弦一直以蚕丝制成。
丝弦的特点在于韵味淳厚,柔和饱满,敏感细腻,这正是其他质材无法取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琴的传说及历史渊源
一、月琴的民间起源传说 (一)木碗蛙皮制琴说 相传很久以前,人类和动物一样愚昧无知,经常互相残杀,整
个世界一片混乱。
为将人和动物区分开来,天神在四川凉山的
最高峰上,放了金、银、铜、木四只碗,里面分别盛有蠢水、
恶水、善水、智水。
人和动物都得去喝,但只能喝其中的一种水。
四川凉山有一个彝族孤儿,听说邛海湖里有只神蛙知道那
几碗水的秘密,于是他便离开家乡去往邛海湖。
刚到湖边,遇
见一只黑老鸦因神蛙不告诉它水的秘密而欺负神蛙,孤儿撵走
黑老鸦,救起受伤的神蛙。
为了感谢孤儿的救命之恩,神蛙将
木碗中盛有智水的秘密告诉了孤儿。
孤儿告别了神蛙,来到凉
山的最高峰,端起木碗喝下了智水,成为了最有智慧的主宰者。
当孤儿再次返回邛海湖边时,却不见神蛙的踪影。
忽然,头
上传来乌鸦的啄食声,只见神蛙的五脏六腑已被黑老鸦掏空。
孤儿英勇的射死恶毒的黑老鸦,却因自己没及时搭救神蛙而悔恨。
为了悼念神蛙,孤儿把神蛙的皮蒙在木碗上,做成了一把
月亮似的二弦琴,取名“俄吧月琴”(俄吧在彝语中意为神蛙)。
每当他思念神蛙时就用力拨动琴弦,诉说心中的痛苦与忧伤,所以人们又把月琴叫作忧伤的琴。
(二)制服恶龙制琴说
传说很久之前,人世间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造成洪水危害。
两位彝族青年阿里和阿罗勇敢地站出来,前去制服恶龙。
彝家人民在阿里和阿罗的带领下,一齐向恶龙开战,恶龙见势不妙,赶紧逃回龙潭。
人们抓住时机,把事先烧红的栗炭往潭里倒,倒满后又抬石头、挖泥土,把龙潭填平。
还怕夯压不紧恶龙翻身,就在上面燃起篝火,边唱边跳边跺脚,三天三夜恶龙终于死了。
为了庆祝胜利,彝家人用恶龙的头、皮、骨、筋制成月琴,聚到一起跳脚弹琴,口唱左脚调“阿里罗”以示纪念。
(三)姚安县前场镇起源说
在姚安县前场镇当地,关于月琴的传说有两种说法。
相传很久以前在彝族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着一种瘟疫,药不可医,为了减少人们的病痛,让人们保持愉悦的心态,于是有人提议在夜幕降临时,大家一起堆起火堆,围着火团唱歌跳舞(舞蹈即现在彝族左脚舞),但是唱歌跳舞时没有乐器相伴,彝族人民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了最有当地特色的乐器――月琴,没想到弹奏着月琴唱歌起舞竟然让瘟疫渐渐消失,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安逸幸福。
于是,彝族人民便把月琴视为“邪恶走,吉祥到”的传统乐器。
还有另一种说法:彝族的先民生活艰苦单调
,有个彝族小伙子在高粱地里劳作累了,休息的时候想唱歌来解乏,他撕下一段高粱皮当弦,将两端绷在弯弓般的高梁上,用竹片来进行弹拨以发出悦耳的音乐,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月琴。
二、月琴的历史渊源
月琴属于弹拨乐器的一种,起源于汉代,由阮发展演变而来。
早在汉武帝时,乐工借鉴筝、琴、箜篌、筑等乐器创制了阮,但当时这种以弹和挑为主要演奏手法的乐器,被笼统的称为琵琶(阮在汉代称秦琵琶)。
东汉傅玄的《琵琶赋》中就有相关记载:“中虚外实。
天地象也;盘圆柄直,阴阳叙也;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四弦。
”阮在晋代起就在民间广为流传,东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这类乐器。
唐武则天时称其为阮咸,《旧唐书?音乐志》:“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
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阮咸所弹与此类同,因谓之阮咸。
咸,晋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
”“月琴”名称的出现也是在唐代(武则天之后),因其形圆似月、声如琴,故得其名。
北宋陈?D《乐书》卷一四一载:“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
”从形制上来看当时的月琴与阮咸基本相仿,后来逐渐变化。
直到清代,月琴才与阮完全区分
开来,它比阮更为简化,琴杆变短,共鸣箱变大呈圆形,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式样,并在各民族中流传。
我国的月琴在唐代传入日本,并在19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遍及一般人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月琴在日本被禁用,战后才得以恢复。
20世纪50年代,制作家们对月琴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宽颈月琴,琴长约六十七厘米,有十八至二十四个品,琴弦使用尼龙缠钢丝弦。
80年代,改革制成了长杆月琴,琴长约八十厘米,将缚弦进行下移,并且增加了弦码,音箱内横音梁问增置两条竖音粱,共有三十个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琴由汉族传入少数民族地区,现在是彝族地区历史最悠久、运用最广泛的传统民族乐器,云南彝族月琴有圆形和八角形,品位音阶与琵琶大致相同,一般为四弦,彝族人民又称月琴为“弦子”、“四弦”或“彝琴”,彝语称之为“库竹”、“腔资”或“班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