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断乳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二、填空题:1.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2. 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3. 社会化的基础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4. 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5. 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6. 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的。
(1901)年他出版了名为《社会控制》的论文集。
7. 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环境压力)来实现的。
8. 社会失范论从(社会结构)失调,人们失去可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角度解释越轨行为。
9.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10. 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11. 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12. 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按运动方向参照划分(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
13. 社会流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是社会选择的一种途径。
14.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结构的总和)15. 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智力)等;社会文化条件包括(国家、民族文化差异)社会各阶层、阶级和其它集团的区别16. 社会分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17.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18.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19. 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20. 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21. 社会保障是面向全社会的,但其直接对象是正常的物质生活方面遇到(重大威胁)的社会成员22. 社会均衡论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和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23. 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24. 社区一词由德国学社会学家(滕尼斯)最先使用用的。
电大《社会学概论》网上过程性评测_1-5次作业1-10章_答案全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一答案判断题:4道,每道5分,总分201.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错)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
(对)3. “社会”一词源于中国。
(对)4.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
(对)5. 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对)6.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对)7. 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错)单选题1.“社会”一词源于(中国)2.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帕森斯)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4. 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5.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斯洛)6.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密切)7.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一个社会学家(韦伯)8.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多选题1.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三种形式2.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微型社区)3.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组织、军事组织)4.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5.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6.社会保障的特点有(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人道主义)7.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正式的、非正式的)8.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网上作业二答案: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从宏观上指出了人类的社会需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本动力。
(对)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梁启超,在1891年。
中学生心理断乳一二三
中学生心理断乳一二三作者:卢玉红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年第07期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有两次断乳,第一次在婴儿一岁之后,婴儿断掉母乳要靠自己吃饭来维持生命;第二次断乳也称心理断乳,是在孩子十二三岁以后,这时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迷恋父母,而是有了独立的意识和要求,逐步向完全独立的人的目标迈进。
广大中学生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他们口头上有独立的要求,心理上又摆脱不了对父母的依赖;自以为无所不能,遇挫后又不知所措;与人相处自以为侠肝义胆,处理问题却鲁莽冲动;表面上非常坚强,内心却又异常脆弱;讲究享受权利,但不愿意承担义务。
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矛盾和彷徨,使得加强他们的自主性、顽强性、果断性、逆境商等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他们长大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心智基础。
在帮助孩子进行心理断乳过程中,家长、老师、中学生都肩负着不同的职责。
一、家长要放手,让孩子自主成长现在的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事无具细地替孩子打理,惟恐孩子受半点委屈。
这样做固然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但却造成了孩子依赖性强,性格不成熟的缺陷。
君不见现代中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的与同学发生冲突就回家求助于父母,有的因学校食宿差就要求父母租房陪读,有的觉得初中学习任务重而不愿上学,还有的受点批评就觉得非常委屈,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而辍学。
他们在学习、生活、交友、抗挫折方面患上了“精神软骨症”,形成了脆弱的“蛋壳心理”。
面对这些,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该改变观念吗?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相信他们的成长欲望,相信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要大胆放手给孩子机会,宁可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磕磕绊绊中摔打成长,也不可“抱着”他们走,宁可在孩子遭受挫折后帮助他们,也不要不让孩子经受挫折,缺少锻炼机会,须知“失败、挫折也是一笔财富”。
你可以“包办”孩子的现在,但你绝对主宰不了他的未来。
《青春期》练习题4
《青春期》练习题4一、单选题1、(单选题)从青少年期开始,在影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上与父母的作用最有竞争的关系是:A.师生关系B.同伴关系C.死党关系D.恋爱关系2、(单选题)以前不爱洗澡和剪头发的男孩儿最近出现每天都主动洗头、照镜子、服装搭配是否时尚等现象。
这些现象往往是孩子()心理需求的表现。
A.喜欢劳动的表现B.寻求异性关注C.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D.懂得照顾自己3、(单选题)影响青少年完成“第二次断乳”的不良做法是:A.青少年和异性父母同屋同床的习惯B.鼓励与同龄异性交往C.把孩子推向同龄群体D.异性家长亲近孩子要注意分寸4、(单选题)对于青少年同龄异性的交往描述错误的是:A.是恋爱择偶的早期“练习”B.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表现C.是远离“恋父恋母情结”的好方法D.是早恋行为,及时禁止5、(单选题)青春期异性交往属于以下哪种关系:A.早恋关系B.兄妹关系C.同伴关系D.秘密关系二、多选题6、(多选题)青春期异性之间交往的主要功能有:A.愉悦身心、增进健康B.完成第二次断乳C.排解青春烦恼D.为恋爱择偶做准备7、(多选题)对于青少年异性交往的表述正确的是:A.为青少年宣泄性能量打开安全闸门B.具有释放性压力,避免危险的功能C.家长要严格管控孩子,禁止和异性交往D.公开体面与异性交往的孩子更加阳光健康8、(多选题)属于青少年“阴阳磁场效应”的日常表现有:A.关注个人外在形象B.在意异性的看法C.努力学习D.相约过生日派对三、判断题9、(判断题)异性之间的交往生成情愫,情愫的能量滋养心性,带来愉悦感。
10、(判断题) 家长可以满足青少年的所有情感需要。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2B3A4D5C二、多选题6ABCD7BD8ABD三、判断题9√10×。
2016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2016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1/3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2分)▪A、心理上的矛盾▪B、心理上与父母对立▪C、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D、心理上的紧张(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
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
(2分)▪A、感知运动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3/32)、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2分)▪A、阶级性▪B、自然约束性▪C、客观现实性▪D、社会制约性(4/32)、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2分)▪A、严复▪B、陈千秋▪C、康有为▪D、梁启操(5/32)、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 (2分)▪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B、血缘关系▪C、家庭关系▪D、地缘关系(6/32)、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
(2分)▪A、社会发展▪B、人的需要▪C、个人发展▪D、组织生存(7/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2分)▪A、需要层次论▪B、宏观需求理论▪C、激励理论▪D、社会需求理论(8/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
(2分)▪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9/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2分)▪A、语言▪B、直立行走▪C、思维▪D、劳动(10/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
(2分)▪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1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2分)▪A、冲突▪B、顺应▪C、竞争▪D、合作(12/32)、()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答案1509
请在11月20日前完成《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
操作步骤:(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一、请同学们登陆新的形考平台:/登陆的账号:学号,密码:8位的生日二、登陆后打开如下的页面:1、点击“形考作业”2、点击“我的作业”3、点“形考任务”就打开作业了。
三、点“开始任务”,全部完成点“提交”。
(提示:找不到答案的单选题就自己选一下,如果是多选找不到,就全选。
题目都是随机抽题的,所以要到里面找,可以用查找功能,输入关键字来查找比较快)四、总成绩只要有60分以上就可以了。
(已经做过并提交任务的作业,不要在点进去,重新点进去后,就又要重新做了)大家知道如何快速找到答案吗?1、选中题目连续的几个字(只要复制一小段纯文字三四个字就好,不要有标点符号)2、按下ctrl+c复制题目,(或鼠标右键单击,选复制)3、打开答案的文本,按ctrl+f打开查找,4、ctrl+v粘贴题目,点击查找,就可以找到题目了。
一、社会学概论填空、选择A按城市的功能可以把城市划分为政治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文化城市和旅游城市。
按照社会需要的对象,我们把它分为物质、精神和规范三类。
B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理论。
(社会失范论)本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我国较早的社会发展工作实践。
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漱溟。
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
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
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调到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
(依附理论)“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
C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破坏性.初级社会群体保持较小的规模。
在初级社会群体中,由于人数少,人们之间可以进行直接地面对面地互动。
让青春期的孩子健康成长
让青春期的孩子健康成长摘要:本文针对青春期教育,介绍了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青春期教育的方法与原则。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重要性;方法;原则从小学升入初中,大多数孩子都处于十三、四岁的年龄。
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经验知道,这个年龄期的孩子相继进入了青春发育期,面对青春期的身体、心理的变化,有很多孩子无所适从,有的甚至非常恐慌,不知是怎么回事。
这时的他们急需父母、老师,甚至社会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和帮助。
本文就此来谈谈青春期教育的问题。
一、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青春期到来之后的生理、心理变化相似于幼儿的断乳现象。
幼儿断乳意味着幼儿与母亲的身体完全脱离关系。
由于急剧而彻底地断绝母乳喂养,幼儿陷入欲求而得不到满足,从而给幼儿带来深刻的不安,这是人生的“第一次危机”。
进入青春期,意味着要从心理上摆脱对双亲的依赖,这是一种心理的“断乳”。
这第二次“断乳”同样会给他们带来一时的不安,会产生情绪上的激动和动乱,这是人生的“第二次危机”。
具体地说:1.青春期的生理的变化。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上会出现较大的变化。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从外形上看,已近似成年人。
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早发育1-2年。
(2)出现第二性征。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男性表现为喉结突出,长胡须,声调低沉,肌肉发达;女性表现为骨盆宽大,声调较高,乳房隆起,皮下脂肪增多,皮肤细腻等。
(3)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女性开始出现月经,男性开始出现排精等生理现象。
(4)表现为第三性征:男子气质和女子气质表现的比较明显。
2.青春期的心理的变化。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两大觉醒: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随着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的性心理出现了既不同于儿童又有别于成年人的特点,即青春期心理具有“好奇心”和“吸引感”等特点。
(1)性意识的觉醒。
在第二性征、生理发育和性激素的刺激下,男、女学生出现明显的性心理变化——性意识,表现为对性和异性的强烈兴趣,称为“好奇心”,有性冲动和欲望,从原来对自己和自己的身体的注意,开始转移到对异性身体和异性各种情况的注意。
沈石溪作品读后感(通用13篇)
沈石溪作品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沈石溪作品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沈石溪作品读后感篇1这个故事出自“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里的《再被狐狸骗一次》,作者沈石溪。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年轻人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对狡猾的狐狸夫妇骗走一只大阉鸡。
过了几天,年轻人上山砍柴时,又遇见了那对狐狸夫妇,他想要报复一下,恰好又在脚边的树洞里发现一窝小狐狸,狐狸夫妇里的母狐又在树洞里,便想到这就是那狐狸夫妇的子孙,便举起了柴刀,只要母狐狸一露头就给它来个斩首示众。
公狐狸为了让母狐狸能带着它们的小宝贝安全转移,竟不惜咬断自己的腿骨,想把年轻人引开。
可怜天下父母心,看着鲜血淋漓的公狐狸,年轻人虽然识破了它的骗局,却甘愿再次受骗。
他慢慢的放下了手中的柴刀,转过身来,准备去追公狐狸。
刚走一小会,母狐狸就在离树洞不远的土丘后面“呦呦”的叫嚣,声音平缓,好像寄出了一封平安信。
这时,公狐狸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它只是做了个蹿跳的动作,就掉在地上,死了,因为血流得太多了……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流下了眼泪,这血染的父爱是多么伟大!我们要好好孝敬父母。
《斑羚飞渡》一文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台湾儿童文学学会、《民生报》、《国语日报》、《儿童日报》、《幼师少年月刊》联合主办“好书大家读”活动推荐书目。
文章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通过对动物社会的描写,揭示了动物之间情感纠葛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从中引发联想,体会其中的内涵,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动物世界尚且如此,我们人呢?沈石溪作品读后感篇2“生命苦短,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一生能做好一两件事情就算不错了。
”——沈石溪上面这段是摘自沈石溪《闯入动物世界》中的一句话,读完之后。
陷入小小的沉思之中。
的确,人的一生很短暂,区区几十年而已,可以一直坚持做下来的事情屈指可数,十五而立志的我们,可能不知天高地厚,可能一积累无数雄心壮志,但我想,拥有好所好所梦想的我们,应该择出一两件值得我们为之一生奋斗的梦想。
社会学试题及答案解答
社会学试题第一套单选题:>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D)A、弗洛伊德B、莱格C、米德D、马斯洛★单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A、再社会化B、特殊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单选题:> 、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C)A、泰罗B、法约尔C、麦格雷戈D、梅奥★单选题:>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一个社会学家(C)A、迪尔凯姆B、帕森斯C、韦伯D、吴文藻★单选题:> 、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B)”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单选题:> 、社会保险是(B)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单选题:> 、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A)A、弗克兰B、丁伯根C、奈斯比特★单选题:>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C)A、语言B、思维C、劳动D、直立行走★单选题:> 、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A、朋友谈心B、观众看电影C、顾客的摩肩接踵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单选题:> 、由父母及未婚女子组成的家庭是(B)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单选题:> 、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A)提出的。
A、芝加哥学派B、纽约学派C、华盛顿学派D、哈佛大学学派★单选题:> 、“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B)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单选题:> 、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A、复式角色B、角色从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单选题:>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A、享乐主义B、权力主义C、悲观主义D、乐观主义★单选题:> 、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D)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多选题:>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ABC)A、哲学基础B、科学世界观C、方法论D、普查法E、田野调查法★多选题:> 、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BCD)三种形式。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A.严复B.康有为C.梁启超D.陈千秋正确答案:B2.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主干家庭B.联合家庭C.核心家庭D.其他家庭正确答案:C3.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A.心理上的矛盾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C.心理上的紧张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正确答案:B4.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 A.角色丛B.复式角色C.先赋角色D.实际角色正确答案:A5.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优势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正确答案:C6.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A.继续社会化B.再社会化C.特殊社会化D.反社会化正确答案:A7.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A.同事一起春游B.赶时髦C.抢购D.球迷闹事正确答案:D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A.库利B.林顿C.托马斯D.米德正确答案:D9.文化是指()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正确答案:D10.“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A.归属与爱的需要B.生理的需要C.安全的需要D.自尊的需要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1.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阶段。
A.生存B.享受C.发展D.生理正确答案:ABC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A.传授生活技能B.教导社会规范C.指点生活目标D.提供角色人选正确答案:ABCD3.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分为() A.一般社会关系B.业缘关系C.地缘关系D.血缘关系正确答案:ABCD4.集体行为的特征()A.非组织性B.破坏性C.突发性D.反常性正确答案:ACD5.人际关系影响因素()A.双方距离的远近B.态度的类似C.交往的频率D.双方需求的互补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3分)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
社会学概论案例分析题参考
社会学概论选择题复习参考2012-05-15 08:51:02| 分类:社会学概论|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1. 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这套理论,我们名之日(概念系统)。
2. 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是属于(规则系统)。
3. 社会工作是指(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4. 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5.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是产生于(19世经末20世经初)的西方社会。
6. 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7. 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队级、阶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称为(垂直流动)。
8. 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丁伯根)。
9. 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10. 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
这种划分方法是(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11.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12.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
13. 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社会制约性)。
14. 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
15. 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16.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17. 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
18. 一部分劳动者力找不到劳动或工作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是指(失业)。
19. 一位工厂和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水平流动)。
20. 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21. 手段—目标认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介遵从制度化手段。
社会学概论选择题(复习资料).
选择题:2003年下半年:1。
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原理》B.《社会学研究》C.《实证哲学教程》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2。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3.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族是()A核心家族 B主干家族 C联合家族 D其他家族4.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提出的。
A芝加哥学派 B纽约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5.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A韦伯B库利C帕森斯 D米德6.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A组织系统 B规则系统 C实用设备 D象征性设备7.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社会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创造出来最大效益,这是()A就业 B失业 C显性失业 D不充分就业8.社会保险属于()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D人身、人寿保险9.“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说法()A“生物有机体”说 B“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 C“文化类型”说 D历史三阶段说10.丁伯根的社会趋同论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正变得越来越想似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相似C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习俗、文化越来越相似D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越来越相似(CCBACCDCCA)2004年上半年: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A严复 B陈千秋 C梁启超D康有为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米德 B托马斯 C林顿 D库利3.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A同事 B军人 C师生 D儿童游戏群体4.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
A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B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B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B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5.阶级的本质是()。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在线作业
1. 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 .赶时髦B .抢购C .春游D .球迷闹事学生答案: C正确答案: C分数:4 得分:42. 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 .心理上的矛盾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C .心理上紧张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学生答案: B正确答案: B分数:4 得分:43. 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化机构是()。
A .家庭B .同辈群体C .学校D .大众传媒学生答案: C正确答案: C分数:4 得分:44.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
A .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B .客观存在的实体C .社会关系的总和D .聚集到一起的人学生答案: C正确答案: C分数:4 得分:45.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
A .人类历史的全过程B .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C .过去了的社会D .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学生答案: B正确答案: B分数:4 得分:46. __________是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
A .米德B .库利C .布卢默D .托马斯学生答案: A正确答案: A分数:4 得分:47. 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征,库利引入了__________概念.A .情景定义B .社会化C .境中我D .内化学生答案: C正确答案: C分数:4 得分:48. __________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一新名词。
A .斯宾塞B .孔德C .马克思D .圣西门学生答案: B正确答案: B分数:4 得分:49. 从一岁半、二岁到六七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__________个阶段。
A .形式运算阶段B .具体运算阶段C .感知运算阶段D .前运算阶段学生答案: D正确答案: D分数:4 得分:410.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工作稳定”属于__________需要。
A .生理的B .安全的C .归属与爱D .自尊的学生答案: B正确答案: B分数:4 得分:411. 当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时,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平稳度过第二次断乳期MicrosoftWord97-2003Document
平稳度过第⼆次断乳期MicrosoftWord97-2003Document 第⼆⼗七课平稳度过第⼆次断乳期
教学⽬标
1、了解什么是第⼆次断乳期
2、让学⽣懂得,如何平稳度过第⼆次断乳期?
3、教育学⽣正确对待第⼆次断乳期,树⽴正确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平稳度过第⼆次断乳期的⾃我保护措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进情境园
1、课件⼀:看完后你有什么想法?和同学说⼀说。
⼆、体验“智慧屋”
交流:
①什么是第⼆次断乳期?
②第⼆次断乳期的⼼理特点是什么?
③第⼆次断乳期容易出现的⼼理问题是什么?
④如何解决第⼆次断乳期容易出现的⼼理问题?
1、⼩组合作交流。
2、教师点拨:
进⼊青春期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
⾝体开始发育了,⽣理上在变,⼼理上也在变。
⼼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年龄阶段,是孩⼦从幼稚⾛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从总体上讲,“⼼理断乳”期的各种⼼理现象,反映了少年⼉童⼼理上的成熟和进步。
从⼼理上依附于⽗母,到出现独⽴意志,这是重⼤的变化。
同学们正确认识这⼀时期,有助于同学们平稳度过第⼆次断乳期。
三、⾛进“训练场”
1、⼩组讨论:你们能怎样尝试与⽗母沟通?会去爱和呵护⽗母?
四、锦囊⼩卷:名⼈名⾔
五、交流我的收获
1、我学会了体谅⽗母,我会,在⾃我成长的同时也学会了。
2、我知道了同学相处要。
课后反思:。
《骆驼王子》读后感(通用20篇)
《骆驼王子》读后感《骆驼王子》读后感(通用2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骆驼王子》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骆驼王子》读后感篇1天下所有的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适中的爱能让孩子健康长大,而过分的爱,就成了溺爱,往往却害了孩子。
而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一个动物之间的溺爱。
这本书是著名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的作品《骆驼王子》,它是用第三人称描述一个令人叹息的故事:”骆驼王子“从小生活在一种溺爱的环境里。
到了离开妈妈的年龄,它却死活不离开。
不离开不要紧,还可以再过一点儿时间,但它却一直到它的妈妈离开它时,它绝望了,自己什么都不会。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所有它的骆驼长辈们都特别的溺爱它,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两匹雄骆驼为它牺牲了。
这本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十五章——令人遗憾的归顺。
主要写了:骆驼王子的家庭终于都不再要它,它便跑到了作者那里,终于,它由一匹稀有的野骆驼,变成了家骆驼。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句话:它的嘴痛苦地扭曲,宽宽的鼻翼快速翕动,透出不被理解的焦虑;淡褐色的眼睛里水汪汪的,好像蒙着一层泪光。
这句话详细的描写骆驼王子被冤枉的样子,但也写出骆驼王子离开亲人后,想找作者来当它的主人的愿望,而为什么会成家骆驼,答案也在内:因为骆驼王子的母亲太爱它了,什么事都不让它做,所以使不能独立,需要别人来养活它。
再来看看我吧,都10岁了,连煮个鸡蛋都不会。
一是妈妈不让我动手,怕烫伤我了;二是我也不想动,什么事都由妈妈给安排好,等着吃多好啊。
有时妈妈加班,她还要回家把我安排好,然后才能安心上班。
通过这本书,我觉悟到:我不能什么事都依赖妈妈,我也要动手去做,自已去学。
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松一松手吧,为了我长大后自己能独力,我不想”骆驼王子“的悲剧在我身上重演。
《骆驼王子》读后感篇2当我读完《骆驼王子》这本书,心里非常沉重。
书中讲述的是一匹名叫“王子”的小野骆驼,在历经磨难的四匹成年骆驼的过度呵护、溺爱下,“王子”逐成养成了不需吃苦只管享受,不需动脑只管服从的习惯。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C.《实证哲学教程》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B)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1902年)。
B章太炎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C孔德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C斯宾塞5、严复将斯宾塞的(C)译作〈〈群学肄言〉〉。
C社会学研究6、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D),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美国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B。
19世纪末20世纪初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年(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9、1913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上海浸洗学院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A享乐主义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B)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D继续社会化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D)D 气候的角度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B再社会化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C )最早提出来到。
C、滕尼斯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B)B、两人以上18、(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
B、血缘家庭19(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21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B)。
B、社会分工。
22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B)。
B、韦伯。
23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A)A、索罗金。
24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和孩子她爸站在大学的校门口,向女儿和她的室友挥挥手,他们也微笑着向我们挥挥手,我看着她一步步走上台阶,消失在绿树丛中。
然后我们坚定地走出大学校门,踏上十几个小时的漫长回家路,留下女儿在她梦想的大学校园。
汽车穿过繁华的城市,穿过火一样的热浪,徐徐地进入黑夜中的群山,空气也变得凉爽了。
突然,一阵失落感袭击我的身心,我的泪哗啦啦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我的女儿,和我朝夕相处近20年的女儿,今此一别,何时才能相聚?她的音容笑貌从此只出现在我的思念里,我揪心而无奈的回忆里。
整个暑假,因为女儿的高考而变得开心、忙碌且充实,考试完后,就一天一天的盼着分数出来,分数出来了,又盼着填志愿的日子,志愿填了,又盼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等待的过程中,忙着买一些大学生活的必需品,这一切终究都来了。
孩子虽然只上了一般的大学,但是在省内还是声望极高的,毕竟这是通过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结果,我们全家自然高兴,想到孩子和我相处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少,心头不免又会掠过一丝惆怅。
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会不适应这长久的别离。
想她的时候,也许我会去女儿的房间看看,想象着她还赖在床上,等着我喊她起床,想象着她胖乎乎的脸蛋还露在被子外面,一副酣睡的模样。
仿佛她生活过的气息还留在房间里。
她的绒绒小猪、小鸭还放在枕边,风铃挂在床头,墙上众多画报里的小帅哥依然笑的那么灿烂,她用过的小物品还放在床头。
我的孩子,她会想我吗,会不会半夜躲在被子里悄悄地流泪?会不会一遍又一遍的看我们的照片,暑假的时候,孩子和我照了很多相片,就在我们每天散步的公园和河堤,并且要求我穿漂亮一点。
没了父母的陪伴,然而却有很多的大学同学,想来女儿也不会很寂寞。
人生必然要按照一定的路线行走,无论前面是成功还是失败。
比起这次离别,小时候的那次,我总觉得有些残忍。
那时,女儿才六个月,我还非常年轻,为了我的梦想,我和孩子他爸远离家乡,南下打工。
刚生下女儿那阵,我想,等满月了我就走,然而,看着嗷嗷待哺年幼的孩子,还是不忍心,再过两个月吧,再看看,还是不忍心,孩子还那么小,又过了三个月,孩子半岁了,长得胖乎乎的,可爱极了,倒是有点舍不得了。
然而,我去意已决,一咬牙,去娘家住了一星期,给孩子断了奶。
事后,婆婆谈起此事,我心里很是惭愧,我走后,孩子每天哭着闹着找妈妈,水灵灵的的大眼睛总是含着泪,东张西望到处寻找我的身影,虽然那时还不会说话。
不知过了多久,才在绝望中接受了没妈的生活。
等我和他爸再回家时,孩子已经会走路了,会说话了,婆婆教她喊爸爸妈妈,她睁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看着陌生的我们,眼里充满了迷惑。
我的心底不由一阵心酸。
但是后来我又出去了,远方的诱惑实在无法抵挡。
只有在梦中,我才会见到孩子,梦见她长高了,穿着小黑裙,扎着两条小辫子,在不知是何处的路上,像只蝴蝶一样向我飞来,我张开双臂,准备迎接她,然而,抓到的只是空气和无边的黑夜。
走在别人的城市里,看着别人的孩子,想象着自己孩子的样子,恐怕也这么高了吧。
在经历无数次思念孩子的折磨后,在孩子两岁时,我毅然决然的回到家乡,就如当初出去一样,我和孩子她爸从此和孩子不再分离。
一眨眼,十九年过去了,在给孩子不断的洗衣做饭中,孩子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站着和她爸差不多高了,充满青春的活力。
现在我觉得,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孩子永远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如果我们没回来,也许物质条件要比现在好,然而,我的孩子就是一个永
远孤独的留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