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第一讲
国学经典导论01-11 和为贵:和而不同
01-11和为贵: 和而不同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讲第一章孔子与论语第十一节和为贵: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和而不同孔子在如何处理社会关系时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的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这就是君子和小人在处事为人方面的根本区别。
“和而不同”的辨析,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同时,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可见,孔子把“和而不同”已发展为一种普遍原则,其实质便是追求一种多样性的统一。
孔子在社会政治思想中也贯彻“和而不同”的原则。
在政治上,孔子的主导思想是“为政以德”,但又主张恩威并施,德刑兼备,宽猛相济,认为这样才能实现政治上的“和”。
在经济上,孔子从“保民”出发,抱着实现社会良好秩序的愿望,反对各国君主对百姓增加赋敛,过分压榨,提倡发展生产,节俭财用。
在文化上,孔子以“和而不同”的观念整理西周礼乐文化遗产,又广泛吸收、改造春秋时代各种学问、思想观念,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
二、礼之用,和为贵孔子对“和”的标准问题十分关注,强调以“中”来建“和”。
他是通过“和”与礼的关系来展开讨论的。
在《学而》中,他的学生有子云:“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
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
所以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教授的授课语录
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教授的授课语录Ⅰ. 第一讲——沟通篇1. 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
2. 沟通,是情绪的转移,是信息的传递,是感觉的互动。
3. 少林寺最大的价值不是拳,而是禅。
是周文王用一块石头找到了天地的中心,有了那块石头,才有了中州,有了中州才有了中原,有了中原才有了中国。
所以达摩的老师告诉他,哪儿也不要去,到中土去、到中原去、到中国去,那里的人有大乘气象。
所以大家知道,佛教诞生于印度,最后昌盛于华夏,扬名于四海。
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就是要自悟自觉,新民亲民就是不但要自觉还要觉他,止于至善就是要领着你的团队去追求真理。
这是大学里的三纲。
5. 鬼谷子是中国第一所古军校的校长,他有几个很有名的学生,孙膑、庞涓、苏秦和张仪。
他只放出来几个学生,天下就弄得差不多了,他教学生:捭阖第一。
捭者开也言也阳也,阖者闭也默也阴也,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以此说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有,可以说人说家说国说天下。
一个人一旦把沟通能力练好了,说服能力练出来,演说能力练好,对别人的影响力练出来,这个人就能够纵横捭阖、合纵连横、无中生有;你就能话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化不可能为可能。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方无隅,大道无形,行者无疆,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为黄金。
6. 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讲不出来大格局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来有责任的话。
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但是人的胸怀人的境界人的德行,是修出来的。
7. 鬼谷子讲沟通的时候讲过一句非常有究竟的话,他说,口乃心之门户。
8. 你不会电脑可以找秘书,不会外语可以找个翻译,就算你不会管理可以找一个CEO,但是人的格局、人的胸怀、人的境界,这些的都是不可代替的。
我觉得你们从心门上、格局上、境界上提升了,高品质的沟通自然就开始了。
9. 易经里有一卦叫焕卦,风水为焕,有一句话叫“涣然冰释”。
在《道德经》里也有一章专门讲这些事,它说体道人、有道人的几种人格状态;其中有一句话,叫“焕然若冰之激将释”。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ppt课件30张
现在一说到“豆腐渣”桥梁、“豆腐渣” 堤坝,便不由自主的想到贪污与腐败,一说 到讨薪问题,我们便会联想到跳楼,作为中 学生,我们课堂上听的是大公无私,到街上 走一圈就有可能被欺骗,我们不知所措,困 惑!为什么?是世界经济的冲击,还是世界 文化的渗透?我认为:关键是我们国人自己 失去了方向,西方经济冲击也好,不良文化 渗透也好,那是外因,内因毕竟是决定因素。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什么是国学: “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春官· 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周礼· 地官· 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 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玄注: “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 《礼记· 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 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 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早在1981年就这样警示世 界: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眸2 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即儒 家的思想精髓,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 求。便提及了国学的必要性”。 • 昔人有云,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 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 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 中国的学问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 什么叫教?「上所施,下所效」,叫教;育,「养 子使作善也」
国学从思想体系上又可以分为儒、佛、道三 家。儒家讲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佛家讲究用慈悲心做普度事,叫人做善事、 知因果;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讲究天人合一。前人说过“以儒治世,以道治身, 以佛治心”,道出了三家的特点与互补之功。 国学的复兴,是时代的召唤与要求。今天, 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也 要让世界了解国学。了解国学也就是了解我们的 历史和现在,也就是了解我们中国人。我们知道, 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的 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深入全面 的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学,绝不能够数典忘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讲座课件
• 古人学习国学先读《孝经》,接下来就可以开 始读四书了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 庸》 • 先读《大学》,《大学》是一个间架,告诉你 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 于如何去格物致知,如何去诚意修身,大学没 有具体说。所以《大学》是个纲领,是个条目 • 再去看《论语》,《孟子》,《中庸》,以至 其它的经书 • 四书读熟了,就可以看六经了。诗书礼易春秋
•
•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 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 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 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 •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 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 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 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 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 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 国学的基本精神表现出中华文化的核心 理念,其构成主要由儒家的进德修业, 以及道家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 屈原的浪漫热烈的精神气质组成,它是 一种多元与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具有 生生不息的力量。
•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原因在于其思想传承了中华民族自 远古以来就形成的血缘宗观念,将血缘亲情观 念引申到人伦与政治领域,使孔孟之道具有了 民族心理与文化根基的支持。孔子思想的两个 关键词便是孝、悌,延伸到亲亲、尊尊。是仁 学的基础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 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 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 兵书类 • 孙子兵法 吴子 六韬 司马法 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 孙膑兵法 百战奇略 将苑 守城录 太白阴经 历代兵制 备论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握 奇经 鬼谷子 何博士备论 三十六计 《孙子 略解》曹操注 兵制 阴符经 素书 乾坤大略
第一讲_国学是什么
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 “国学”
当时的国学研究者希 望一方面继承乾嘉朴 学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方面吸收欧美现代 学术方法,扩展视野, 建立规范,创造出 “新国学”或“适应 新潮的国学”。
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 “国学”
真正为国学进行分科且影响至巨的首推胡适。
1923年,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胡适拟订 了一番具体而微的规划:
我们理想中的国学研究,至少有这样一个系统,中国文化 史:(一)民族史、(二)语言文字史、(三)经济史、(四) 政治史、(五)国际交通史、(六)思想学术史、(七)宗教史、 (八)文艺史、(九)风俗史、(十)制度史
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 “国学”
国学倡导者的出发点最初不在研究而在保存,以 养成国民的爱国心,所以强调“抱残守缺”,政 治或文化关怀明显高于学术追求。 国学、国粹、国故等概念代指中国旧有学术,蕴 涵了强烈的民族情感。但是,这些称呼却过于笼 而统之,显得空洞无物,不知所云,经不起现代 学术研究的质疑,无法就其内涵加以说明。 西学的精密系统日益影响国人的学术旨趣。学界 遂开始借鉴、参考西方学术分类方法,对国学概 念的内涵加以说明。
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 “国学”
当时在学术界地位绝高、影响甚大的胡适曾说过: 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 故”的初衷大约都是如同这样,希望借助 “外来的学问”分类研究中国的传统学术,冀望 实现对国故的重新整理与完整认识。 然而,历经“外来的学问”分类学习、研究 之后,这样的初衷逐渐与现实渐行渐远,历史现 实与人们的理想拉开了距离。
国学经典课件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学习典及诸
国 学 概 念
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 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 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 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 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 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现在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 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 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之名, 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 “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 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客观存在的事实。
国 学 历 史 观
国学,首先是自然国学。国学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国 学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国学是天地根是天长地久是天尊地卑,国学是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国学是生生谓易生生不息是绵绵若存,国学
是自然是客观,是伟大的规律,是永恒的真理。 国学,其次是生命国学。国学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国学是路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学是油盐酱醋茶,是吃喝拉撒睡,是生老病 死故,是衣食住行修,是成人成才成圣成贤,是成长成功成熟大成。 国学,再其次是家庭国学。国学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国学是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旺,国学是人的身心落地生根的根据地。 国学,还是公益国学。国学就是《易经·系辞》里面讲的公益:周 乎万物道济天下。国学就是《论语·雍也》里面讲的公益: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国学就是《老子》里面讲的公益: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概 念 的 内 涵
贰 发展性
国学知识讲堂
答案:梁山伯和祝英台
知音、桃园三结义
他是一个历史人物。他集 “王侯将相”的称号于一 身。 他曾被人喻为“国士无双” 他熟读兵法,为后世留下 暗度陈仓、十面埋伏等大 量军事典故。 答案:韩信
“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其中 婵娟指的是什么?
一、 月亮 二、 姻缘
答案:月亮(婵娟: 是美好的样子,这里 指嫦娥,也就是代指 明月)
一、文章 二、书法
答案:书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诗经》里 面包括多少首诗?
一、三百首 三百零五首
二、
答案:三百零五首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一 、孙武 二 、孙膑
答案:孙武
(孙膑的叫《孙膑兵法》)
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 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 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 是:
一 、面部表情 二、 舞蹈动作 三、器械表演
答案:舞蹈动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 谁的名句? 一、王勃 二、张九龄
答案:张九龄《望月怀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国学知识你来答
• 下列各组语词“ ”内的字,所指颜色系相同或相 近的选项是: • • (A)看朱成“碧”/金魄“翠”玉 • (B)青红“皂”白/“玄”端章甫 • (C)“缟”衣白冠/玉貌“绛”唇 • (D)“丹”枫白苇/“赭”衣塞路 • (E)“缁”衣羔裘/“黔”首黎民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 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 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 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小学文言文国学精讲讲义-第1讲:文言文基础之实词记忆方法(统编版,含答案)
4、对比&同类归纳法恨:遗憾憾:怨恨虽:即使即:如果(苟也有“如果”的意思)5、句子串联法记忆一组实词卒:(1)最终(2)士兵(官阶很小)(3)死亡句子:小兵最终死了。
兵:(1)军队(2)武器(3)士兵句子:士兵拿着武器在军队中训练二、文言文语句翻译方法翻译原则:一句一句要翻译,每字每字要落实。
古今通假代词留,语气助词自动删。
省略成分要补充,语句颠倒要调整。
年号官职落下来,直译为主意为辅。
翻译力求优与美,信达与雅心中记。
简称:留、换、调、引、增、删。
【例题精讲】寓言故事类文言文:例1.揠(yà)苗助长宋人有闵(mǐn)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④,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⑤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⑥矣。
字词解释:①闵:同"悯",忧虑。
②揠:拔。
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④归:回家。
⑤趋:急行。
⑥槁:枯槁,枯死。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人担心它的禾苗长不高,就自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他感到十分疲劳,回到家就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发现禾苗都枯萎了。
例2.守株①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②触③株,折颈而死,因释④其耒(lěi)而守株,冀(jì)⑤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⑥为宋国笑。
字词解释:①株:树桩。
②走:跑。
③触:撞到。
④释:放下。
⑤冀:希望。
⑥身:自己。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兔子始终没有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知识梳理2】成语小故事: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国学基础
今古文学的衰落与复活
初由郑玄王肃融会或混淆今古文“家法”,经魏晋的 扰乱,到隋唐变成“注疏之学”,再到宋明成为“理学”, 延至晚清,由于社会思想的趋势,今文学得以复活。
两汉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
(一)国学的架构
汉代以前的六分法——《汉书 · 艺文志》
第一类:六艺 第二类:诸子百家 第三类:诗赋 第四类:兵书 第五类:术数 第六类:方技
汉至清代国学的演进 一代有一代之国学思潮与风格
• • • • • • 两汉:经学今古文学派;史学。 魏晋南北朝:玄学(新道家);书法。 隋唐:佛学;道教;唐诗。 宋元:理学(新儒家);词曲。 明:心学(新儒家);小说。 清:训诂音韵学。
汉初黄老之术兴盛,汉武以后,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古今文学的发展 西汉文景之际确立齐鲁韩三家《诗》之博士学均为今文,至武帝 立五经七博士,今文经成为官学。今文出身的官员成为政权主体。
班固与《汉书》 《汉书叙传》谓“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 后世,冠德于百王”。
新道家(玄学)
• 汉魏之际,天下动荡,政治污恶,风气浮薄萎靡,士 人用世之志日淡,无常之感日深,于是深究三玄之学, 而形成为新道家(玄学)思潮。
雪 夜 访 戴 图
王羲之与魏晋书法
兰亭碑
南北朝隋唐佛教
• 僧肇与《肇论》。
国 学 基 础
第一讲:国 学 概 述
第一节:什么是国学
内 容 提 要
一、何谓“国学”? 二、国学的框架体系 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 ——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 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 ——新国学的历史任务
国学基础知识 ppt课件
13
(一)考求文字的真相
1、研究字形结构的文字学 2、研究字音的音韵学 3、研究字义的训诂学
法门寺纯金四门塔 唐代
2020/11/24
14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2020/11/24
15
浮
海
云
水
长
朝
长
朝
长
朝
长
朝
长
朝
长
朝
长
朝
消
落
2020/11/24
16
1、百姓 战国以前,多为贵族的总称(当时贫民无姓)。商代贵族总称“百姓”。战国以后, “百姓”多为贫民的通称,与“民”同义。《孟子·滕文公上》:“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14、白身 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亦称“白士”、“白丁”。高适《送桂阳孝 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 满受责乎?”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5、庶人 亦单称“庶”,亦作“庶民”、“黎庶”, 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庶”,众 多。“庶人”即众人,指百姓。《左传·襄公九年》:“其庶人力于农穑。”
(四)吴宓 “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本院所
谓国学,乃取广义,举凡社会之方法,西人治汉学之成绩,亦皆 在国学正当之范围以内,故如方言学、人种学、梵文等,悉国学 也。”
(五)邓实 “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
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 国也。”(《国学讲习记》)
②代表人物: 先秦:孔子、孟子、荀子 汉代:董仲舒 唐代:韩愈、李翱 宋朝: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 明朝:陈献章、王守仁、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清朝:戴震、阮元、曾国藩
贾中庆新国学讲座
3、《易经》——揭开天地之道的奥秘
《易经》是我国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历代帝王将相必读之 书,是建国之宝,是治国之道。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够在跨越三千多年之后(周易为 易经之代表作),依然具有强烈而巨大的吸引力,并继续焕发出奇异 的光彩。从人文始祖伏羲创立八卦以来,7000多年,在世界上影响 很大。它是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由符号、图形和文字三位一体组 成的神秘典籍。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认为,《易经》 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 的,更是未来的。 《易经》不仅中国人关注,而且也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热潮。 被尊为“大道之源”,“宇宙图式”“科学灯塔”。公认为《易经》 是中国人一切智慧的基础,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和 宝藏。 《易经》是研究解开宇宙人类密码的宝典。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从延安渡过黄河来到 山西,很快来到五台山抽了一签,见1977年电影《巍巍 昆仑》,2009年9月5日-6日央视六套又播放此片,说明 他很重视信息预测。 1952年毛泽东在杭州起草修改我国第一部宪法时,一天 他上玉皇山,到山顶福星观抽过一签,看看笑出了声,他 把签给了罗瑞卿、谭震林,大致内容是:“此命威权不可 挡,紫袍玉带坐朝堂,娶妻三房以上……”
五、命运课题的新理念—— 人生风水,幸福五行
易经古文化有:环境风水。其实就是关于居家环境进行选 择、规划、设计和布局的一门学问,是人类适应性选择自 己居住环境的一种智慧。用“风”与“水”两字,形象地 道出生存环境的最重要的二大元素和根本问题。风水最讲 究“藏风聚气”。在风水宝地生活,能够源源不断地接受 宇宙天地间的正面能量。风水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 活质量,风水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们的前途命运。 环境风水中的“风”,说到底讲的是“气”,包括生气、 旺气、聚气、死气、煞气、散气。“水”包括:真水,假 水(道路,低凹处),真水有江,河,湖,海等。人类一 刻也离不开风与水。
国学基础
• “且”字就是巨大的男根模型,这显然是生殖 字就是巨大的男根模型, 崇拜的反映。 崇拜的反映。
第一节 汉字与中国文化
• 第二、汉字所记载的传统文化典籍,其丰富性、 第二、汉字所记载的传统文化典籍,其丰富性、 久远性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 久远性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 • 第三、汉字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成就了中华 第三、汉字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 民族的伟大。 民族的伟大。 • 第四、汉字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及复杂的 第四、 文化思想,也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 文化思想,也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
3、国学在文化比较中的价值
• 中国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万世太平”;西方 中国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万世太平” 文化主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文化主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只能加大世界的冲突。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只能加大世界的冲突。 • 中国文化的包容和谐与天下观念、世界精神, 中国文化的包容和谐与天下观念、世界精神, 就像是水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像是砖瓦, 就像是水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像是砖瓦, 只有用这水泥,才能把这些砖瓦黏合起来, 只有用这水泥,才能把这些砖瓦黏合起来, 使新的文明大厦拔地而起, 使新的文明大厦拔地而起,创造人
你是谁 你是哪里人 你是哪国人 在你身上最自豪的地方是什么
什么是我们? 什么是我们?
三 小 时 经 史 子 集 收 入 小 范 围
五
了解国学全貌
千 年 治 乱 兴 衰 都 归 大 手 笔
导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奥 妙无穷, 妙无穷,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从封建 帝王到普通百姓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帝王到普通百姓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民族英雄和政治精英, 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民族英雄和政治精英, 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并以卓异的 风格,独特的魅力,风靡全世界。 风格,独特的魅力,风靡全世界。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国学讲座讲话稿
国学讲座讲话稿 1 恭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经典浸润童年,智慧点亮人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名篇佳赋,灿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闪烁着光辉思想和深远智慧的篇章,这些经典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宝藏!为了宏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激发全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举行这次集吟诵、演唱、表演、背诵为一体的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就需要我们诵读经典诗文,在诵读中品悟,在品悟中传承。
阅读经典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眼界宽广;可以使我们拨云见日,柳暗花明。
《论语》字字珠玑,教我们如何做谦谦君子;《弟子规》谆谆教诲,教我们学修身齐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怎样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我们如何尊老爱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告诉我们懂得怎样感恩。
一篇篇经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结晶,不仅能让我们享受阅读的快乐,还能让我们悟出做人的道理,从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追求夸姣人生。
同学们,老师们!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是短暂的,但是,诵读的任务是延续的,是长久的。
爱中华,读经典,让每一个人,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参预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去。
在中华美德的滋养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我们诵读千古美文,在书声琅琅的氛围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就是要让经典滋润我们的心田,伴着我们成长,使文明溢满校园。
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这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国学讲座讲话稿 2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
《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 ??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辈子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
国学教案(1-18课)
国学教案(1-18课)1、《笠翁对韵》教案课型:新授教学目的:培养对国学的喜爱。
初步了解《笠翁对韵》的内涵及其朗朗上口的感觉。
学会背诵经典内容。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多媒体播放《笠翁对韵》,让学生谈感觉并交流。
今天我们要研究《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教师解释含义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学生一同说文意并交流。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举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方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收集春联。
板书设计:《笠翁对韵》一东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二冬晨对午,夏对冬。
下晌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12、小儿语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在熟读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言行。
教学办法:朗读法、解释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1、多媒体播放《小儿语》,激起学生兴趣。
.2、揭示课题并简介研究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告捷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扣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开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授《小儿语》1、.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方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三、教师小结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小儿语》可以告诉我们。
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第一册):儒家经典
精彩摘录
这是《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第一册):儒家经典》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的《春秋》 “书法”
5 来自《公羊传》
的“大一统” 观念
宋楚议和:《公羊传》 也会“讲故事”
“假道灭虢”《穀梁》 篇
【文摘五】
《左传》:“唇亡齿 寒”警示深
“黄泉”下的歌声
郑伯克段,《左传》 名篇
【文摘六】
季梁说:“夫民,神 之主也”
曹刿论战,蹇叔哭师
崤之战的前前后后 战场上的精英们
1
【文摘七】
《周礼》早知 道
《考工记》: 2
百工技艺也成 “礼”
3 《仪礼》十七
篇讲些什么
4 《礼记》:不
可不读,不可 全读
5 “敬”字当头,
别于禽兽
【文摘二】 “来而不往非礼也”
百年人生,与礼同行 孝子当如何
0 1
【文摘三】
0 2
尊师敬老礼 数多
0 3
教你当个好 客人
0 4
《檀弓》中 的三个小故 事
0 6
【文摘一三】 大丈夫的三条标准
“得天下英才而教 之”
“浩然之气”是怎 样养成的
严师出高徒
0 1
冷淡“官二 代”,回避 亲儿子
0 2
【文摘一四】
0 4
“劳心者治 人”有道理 吗
0 6
【文摘一0 5
寓言故事寄 哲思
《孝经》:行 1
孝从爱护自己 开始
孔子的“行孝 2
0 2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0 4
盈亏有道说 《谦》卦
0 6
《睽》卦里 的“堂吉诃 德”
0 3
清华校训出 《乾》《坤》
国学第一节课讲解
西汉版图:(公元前202-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 击破楚王项羽,即帝位,再 建统一皇朝──汉。西汉是 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 朝。尤其宣帝神爵二年(公 元前60年),汉设西域都护 府,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 统辖天山以南葱岭以东的西 域诸国,其意义尤为重大。 东蒙古高原为东胡后裔乌桓、 鲜卑分布地。大漠南北为匈 奴地。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云南西南部则为哀牢夷地。 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 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在 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 汉战争不息,最终被西汉击 败。对西域主要国家,则在 其活动的大致方位上标出国 名并未划界。
清朝版图:(公元1644-1912年)
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 即帝位,改国号为清。先 后统一东北诸部族,吞并 漠南、蒙古,于1644年灭 明朝,并不断拓展疆土, 于1759年完成统一大业。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及雍正五年(1727年), 中俄先后订立条约,划定 黑龙江、吉林与俄国远东 地区间边界,并划定外蒙 古与俄国西伯利亚间边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又定盛京与朝鲜之间以鸭 绿江、图们江为界。
理的将不允许继续参加课程。 6、上楼下楼出入课堂整齐有序礼让为先,不得争抢。 7、同学们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实践作业。 8、同学们课后遇老师,在家对父母长辈都要行礼问好。 9、请假或旷课三次以上者将予以劝退并且不能参加第二学期的课程。
礼仪
• 师生集体向先师孔子 行礼(三鞠躬)
• 师生之间相互行礼 (一鞠躬)
南宋版图:(公元1127-1276年)
1127年金侵宋军北 撤后,康王赵构即帝 位于南京,是为高宗, 南宋开始。自十二世 纪初至十三世纪初为 金与南宋南北对峙时 期。西夏、大理、吐 蕃诸部,疆界与北宋 时相若。金兵灭辽后, 辽宗室耶律大石率部 西行,仍以辽为国号, 史称西辽。其时,蒙 古高原为克烈、萌古 斯等突厥、鞑靼部族 所有。
国学第一讲进阶版
第一讲
• 认识国学、学习方法、国学书目 • 国学经典:细说《论语》· 一 • 历史长廊——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三 皇 • 日积月累:“六艺” • 古诗欣赏——唐· 王维《渭城曲》
认识国学
1988年7月1日,75位世界诺贝尔奖 获得者聚会巴黎,发布了一份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 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 就必须要回首2500年前, 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 找智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 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 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 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 吗?”
以“学”字为宗,为纲领;以“习”字为趣,习 是真干、真落实,这是修学的要径;以“时”字 为枢机,就是关键,关键在于时时在学,时时在 习。学是什么?觉了,学了圣贤之道,能够觉悟 。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时候,能觉悟到,我 这一念、一动,符不符合圣教?不符合,马上要 把它放下,要克制,这叫“克己复礼”。真正能 学能习,而且无时不学,无时不习,就能得到圣 人的受用,就是“不亦说乎”,喜悦从心中涌出 来,所谓心中常生欢喜。所以我们真正要去体验 才会得受用。
国学经典
细说《论语》· 一
《论语》共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篇。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 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这篇是《论语》的首篇,所记载的多数都是教我们 务本的。修德立业要抓住根本,本篇主要是谈根本的问题,这是“入道之门”, 我们想入圣贤之道,这是进门处。“积德之基”,我们要积德、要成圣成贤,这 一篇所讲的是根基。“学者之先务”,必须首先要学习的。这是“学而”篇的内 容,共有十六章,就是十六个段落。 整部《论语》,朱子说是奠定学道的根基。《论语》是“四书”之一,朱熹夫子 讲到《四书》,学《大学》是定其规模;学《论语》是立其根基,立其根本;学 《孟子》是观其发越,看怎么样发挥;学《中庸》是求古人之微妙处。所以《论 语》是奠定圣学的根本,而“学而”篇又是根本的根本。 本篇是用首句前面两个字“学而时习之”的“学而”作为篇题。人并不是生而知 之,生而知之的人很少,一生下来他就什么都能通达明了,那他就是圣人,这个 太稀罕了,所以人生来就必须要求学,因此《论语》首篇首句就用“学而”,“ 学而时习”,这是说明学的重要,所谓“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 ”。这个学意思是什么?就是觉悟,学了就觉悟了,学然后知不足。什么叫觉悟 ?知道自己不足,这是觉悟。知道自己不足,才能够去改过迁善,才能回归到本 性圆满的至善中,这是学得成功、圆满了,这就是成圣人了。因此《论语》二十 篇以“学而”篇为首,这个意思非常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国学第一讲
第二计 围魏救赵
v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v 与敌交战时,攻打大集团敌人不如将敌人分 割成小股敌人来打,攻打敌人正面不如攻打 敌人的后面或侧面。
腹似蜃shèn ,鳞似鲤,爪似鹰,
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 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 旁有须髯[rán] ,颔下有明珠,喉 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 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 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龙的传人解析 国学第一讲
名人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 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 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国学第一讲
v 燧[suì]人氏: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
v “民食瓜果蚌蛤(bàng gé ),腥臊恶臭,
v 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v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
v 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
v 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dù] 》)
国学第一讲
v 神农氏: (距今五、六千年前)
v “民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 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 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食, 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新语·道基》)
v 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奇书
国学第一讲
山海经异兽
国学第一讲
《山海经》上古四大神兽
国学第一讲
山海经故事
国学第一讲
“龙”的传说
❖ 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 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 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
❖ 《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 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 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
而经典,是智慧的发露,灵光遍洒在任一角落,不一定有 连续性。前句不懂,后句不见得不懂。无论从前面懂起,或从 中间懂起,甚至从后面懂回来,均无妨害。一本书读上一遍, 只要懂得其中十句二十句,乃至两句一句,有所会心,便不枉 费,此便是文化之根苗,教养之开端,或许此一句二句便可终 身用之而不穷。
读—悟—学以致用
国学第一讲
三十六计
v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第02计 围魏救赵 第03计 借刀杀人 第04计 以逸待劳
v
第05计 趁火打劫 第06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第08计 暗渡陈仓 第0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v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v ○第三套〖攻战计〗
现代“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 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它不仅仅是一 种知识形态,同时还是一种价值形态, 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载体。
国学第一讲
二、国学学习方法
首先选定一本书,只要觉得有价值,不管深不深,难不难,懂不懂, 打开第一页,就开始读!首先只读原文即可,不必读注解,以免搅杂。 如问: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 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 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 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 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国学第一讲
《
山初 名
海涉 经
著 赏
》
析
国学第一讲
盘 古 开 天 地
国学第一讲
女 娲 补 天
国学第一讲
国学第一讲
《山海经》简介
v 《山海经》全书 18 篇,约 31000 字。五藏 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 篇。
v 《山海经》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经多 人写集成的一部古书,它记载40个方国、 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个历史人物, 400多神怪异兽。此书内容包罗万象,可以 称得上是一部当时的生活日用百科全书。
2020/11/9
国学第一讲
国学第一讲
温家宝总理在 美国哈佛大学 演讲时曾引用 此四句,借以 表达自己的情 怀和我中华民 族以文御武, 和平崛起的坚 强决心。
国学第一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国学第一讲
一、什么是“国学”?
1906年,学者邓实在《国学讲习记》 中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 学也。
国学第一讲
2020/11/9
国学第一讲
国学经典授课大纲
v 国学精粹之三十六计、二十四孝等 v 历史长廊(三皇五帝到清王朝) v 名著解析(山海经、四大名著、聊斋、封神、
史记、资治通鉴、诗经、论语、大学、中庸、 儒林外史等)
v 古诗词及佳句欣赏 v 国学+百科知识
国学第一讲
第一讲
v 认识国学、学习方法、国学书目 v 国学精粹三十六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
则答:照读过去!(先圈画后查字典) 又问:遇到不懂的文句怎么办?
则又答:照读过去!(照读) 复问:连续几页都不懂怎么办?
则又答:一一照读过去!(反复读) 再问:这样一直照读过去,有何功效?说是读经,岂不自欺欺人?
则又答:不仅不是自欺欺人,而且是大有功效!(多读自可意会)
国学第一讲
明代大思想家朱熹教人读书之法,曾引用礼记上的话说: ‘读书如锯木头相似,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论语》、《老子》、《庄子》、唐诗、宋词、《山海经》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史记》、《资治通鉴》、《聊斋志异》等。
国学第一讲
国学精粹之 三十六计 国学第一讲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 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 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 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 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v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v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
国学第一讲
三十六计之
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
国学第一讲
国学第一讲
第一计 瞒天过海
v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 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国学第一讲
古诗欣赏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国学第一讲
【韵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国学第一讲
国学+百科知识
国学第一讲
1.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2.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姑纵
v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v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道伐虢
v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3.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 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南北朝刘勰[xié]的《文心雕龙》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部笔记体科普作品,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8.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9.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0.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国学第一讲
本课小结
v 国学基础知识,经典书目及学习方法, v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 v 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三皇的功德:
伏羲创八卦、燧人氏钻燧取火、神农尝百草 v 初涉《山海经》,异兽及龙的故事 v 古诗《乌衣巷》、名人名言 v 国学+百科知识
国学第一讲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春 秋 孔 子 所 传
西 周 文 王 所 演
上 古 伏 羲 所 创
国学第一讲
1988年7月1日,75位世界诺贝尔奖
获得者聚会巴黎,发布了一份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 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回首2500 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 智慧!
国学第一讲
中 国 文 圣 孔 子
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国学第一讲
三、国学学习书目
(1)【三字经】 (2)【弟子规】 (3)【千字文】 (4)【孝 经】 (5)【四 书】 (6)【五 经】 (7)【诸 子】 (8)【史 书】 (9)【诗 文】
国学第一讲
推荐书目
1、国学基础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名贤集》、《朱子家训》。
2、国学经典
v 就是说全面抵御敌军,比不上分块消灭;正 面对抗敌军,比不上从侧面或者后面进攻的 效果。突出攻敌之所必救。
国学第一讲
孙
孙
桂膑
膑
陵
与
之
庞
战
涓
庞 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