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导学案12

合集下载

《老山界》成型导学案

《老山界》成型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编制:领导审批:组长签字:课型:时间:2012.10.一、教学目标1.文章的体裁,记叙的要素。

2.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

3.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4.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使用说明学法指导第一遍标段序圈画生字生词语句疑难。

第二遍再读课文完成课文复述。

第三遍速读完成导学案。

三、知识链接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向陕北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行程25000里。

转战14省,历经曲折,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

《老山界》:创作于1934年湘江战役之后,此次战役是长征以来最惨烈的战役,红军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战役之后还能以乐观的心态走完下面的行程,这正是红军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陆定一:江苏无锡人,是我党宣传战线卓越的领导人。

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四、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攀.谈()搀.扶()惊惶.()酣.然()欺侮.()寒颤.()呜咽.()蜷曲()咀嚼.( )2、解释下列词语酣然入梦奇观澎湃苛捐杂税矗立3、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完成下表,梳理记叙的六要素,弄清本文的结构。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第一天下午傍晚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下午我的疑问五、合作探究①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填表。

困难情况战士的态度、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②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2)红军翻越老山界是极其艰难的事,可文中景物描写却十分优美,请找出这样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3)本文记叙的是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讲述他们与瑶民攀谈的经过。

三、课外拓展1)收集长征诗词故事概括长征精神。

2)类文阅读六盘山六盘山,是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在翻越六盘山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名扬中外。

《老山界》导学案(答案)

《老山界》导学案(答案)
拟人
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或情感,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例如,“老山界在夕阳的余晖中默默伫立,仿佛一位守望着家园的老人”,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老山界的历史沧桑和守护之意。
排比
运用排比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例如,“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一路前行”,通过排比的运用,展现了行路的艰辛和决心。
《老山界》导学案(答案)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章结构与内容梳理深入解读: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写作手法鉴赏:修辞手法及运用技巧
目录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领知识拓展:相关历史事件及地理知识链接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CHAPTER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发扬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经过多次战斗,突破了敌人的包围,接着又穿过敌人重兵防守的娄山关,红四团快接近乌江了。为了让红军顺利渡江,钳制敌人兵力,上级派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到遵义、桐梓之间的老山界担任掩护和断后任务。他们奉命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武胜县铁匠沟地区,在川、黔两省军阀部队正酝酿对红军形成合围之势时,红四团不等不靠,从石笋顶插入敌军之后,一举控制十五里之长的白马山。敌误以为红军主力已到,随即仓皇南逃。红四团完成了任务后,迅速回师向东,于2月7日早晨抢占了老山界。陆定一随中央机关跟着三军团过夹金山、翻党岭山到泸定桥又翻越了几座不高的山。但翻越老山界时遇到的困难却难以忘怀。老山界在地图上名为越城岭,是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界上的一座大山,它横亘于广西东北边境上,南北纵长二百多里,山峰海拔一千五百米左右。北达广西的兴安、资源、全州等县,南抵广西的灵川、兴安、龙胜和湖南城步等县的广大地区。1934年12月22日开始翻越老山界,老山界群峰高耸,山高林密,峭壁重叠,陡峻异常。红军从江西出发到达山顶约走了二万五千里路的一半路程。当陆定一和警卫员王德一走过崎岖的山路时,已经是下午了。这时,他们看见了红军小战士累极了在雨中直挺挺地躺在路边的情况。有的由于疲惫已经睡着了,有的还在发烧说胡话。陆定一和王德一走过去,心疼地把他们叫起来,扶上马背送进了随军休养连,自己从他们背包里拣了两袋干粮。留下的红军指战员、伤病员在饥饿疲劳中艰难地前进着。天黑了才走到山脚下一座叫“之字拐”的村庄。大家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可是他们知道今晚无论如何也得爬过山去。吃晚饭时,多吃了一碗干饭,足足有三斤重!毛主席对战士们说:“多吃点。好爬山。”同志们听了笑了起来。陆定一和王德一站在毛主席身边也笑了起来。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说课稿一、说教材《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回忆录一方面描写了老山界的悬崖峭壁山高路险,另一方面无时不表现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及革命主义精神。

使读者在感受老山界的险阻的同时,又为红军不畏艰难的气概所折服。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我们的爱国之情。

2.学习革命志士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1.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

2.联想想象法:切身体会红军当时的处境,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提取信息,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为几个难点分析:1.如何理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这句话?可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来理解。

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醒半睡之间,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

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放佛近在咫尺,而且洪大响亮;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复,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混杂在一起,变化多端,反而变得细切。

这些声音容易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2.如何理解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是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相互争夺之意,用在红军战士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因为“山路很难走”,且“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而“机关枪身很密······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因而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吃饭。

“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学情分析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说教法与学法1.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教法设计的主要依据为:(1)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2)教学目标与任务(3)教学内容(4)教师素质(5)学生特点(6)学生的组织形式,时间及设备条件在教学中选择切入点,找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在浅露的疑问处开掘出深层次问题,可以说是抓住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

“之 ”字拐的路上行军;
第三层:(第 — 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主要内容
山,到达山顶; 3.山顶所思。 (表现

:1、攀登雷公岩; 2、继续登
第四层:( — 段)下山的情景。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小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
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5、组织学生课内探究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一天下午
傍晚
天黑
夜里 半夜 第二天 黎明以后 第二天下午
3、用本文的写作顺序安排层次进行叙事有什么好处?
;.
4、试从课文中选择适当的词句(或概括内容)填入下表。
面临困难
困难情况
战士态度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
中心思想
处境难
5.课文主旨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
三个词语都有 “立 ”的意思。但是,它们的各自侧重点不同。 “矗立 ”,高耸地直立着。 “耸立 ”,
高高地直立。 “伫立 ”,长时间地站着。
②峭壁、绝壁:前者是陡直的山崖,后者是极其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③惊惶 ──惊慌
基本意思一样,都是 “害怕紧张 ”的意思, “惊慌 ”多用与口语,而 “惊惶 ”多用与书面语言。 ④奇观 ──壮观
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骨.碌.(

⑵蜷.曲(

⑶点缀.(

⑷打颤.(

⑸澎.湃.(

《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
3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概括。
4、细读课文,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段落
时间变化
地点转移
记叙内容
文章主旨
2-11节
当天下午至天黑
山沟—山脚
同瑶民的攀谈
(三)合作、探究
活动1:(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试着背诵)
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一段,并用工整的楷书抄写在下面。
活动3:(学法指导:扩大阅读,追求个人感悟,创作并大胆地把它说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读完这篇文章,联系“中国梦,我的梦”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答题思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学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订正栏
【重点】:
赏析景色描写的精彩语段
【自主、合作、导学】:
(一)预习交流:
查阅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查阅资料的方式:
查阅的内容:
(二)走进课本:
1.查阅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惊惶( ) 欺侮( )酣 ( )然入梦蜷( )矗立( )
呜咽()澎湃( )骨碌( )缀()咀嚼()
2、通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惊惶”“攀谈”“苛捐杂税”等。

2、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3、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梳理文章的记叙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生动描写的作用,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2、难点(1)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红军精神的内涵。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 年 6 月 9 日—1996 年 5 月 9 日),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的卓越领导人。

2、写作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于 12 月间进入广西。

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红军突破了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进入贵州。

1 月中旬,红军占领了贵州的遵义城,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过大草地,于 1935 年 10 月胜利到达陕北。

《老山界》所写的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情景。

四、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惶()军阀()缴租()蜷()呜咽()点缀()酣然入梦()咀嚼()盛饭()落得很远()2、解释下列词语。

苛捐杂税:酣然入梦:不可捉摸:3、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五、合作探究1、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2、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如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3、文章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六、精读赏析1、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老山界

老山界

《老山界》导学案柳文篆一、教材分析说明:1、教材说明:《老山界》是一篇传统而又经典的讲读课。

是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写的有关长征的革命回忆录,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的经过,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这一主题,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来安排文章的层次,同时又恰切地使用了大量的精彩语句,做了许多生动的描写。

2、学习目标: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优良的革命传统3、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4. 学习难点: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二、导学案设计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点zhuì() 矗( )立péng pài()( ) 蜷( )曲jǔjué()( ) 呜咽( ) 酣( )然入梦落( )得很远2、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顶着天啦!()2)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 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3.阅读课文,圈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并概括红军的相应活动,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二)研读赏析,1精彩片段一赏析“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连接起来……”这一奇观,你感受到了什么?2精彩片段二赏析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选择了怎样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调动了什么感官进行观察?观察什么?怎样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第6课《老山界》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老山界》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老山界(1)【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3、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

【学习方法】精读 诵读 感悟 合作探究 【学习内容】《老山界》 【自主学习】 1.基础回顾①《老山界》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江苏无锡人,_________________家。

①黑体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并把生词写在横线上. 蜷缩( ) 呜咽..( ) 点缀( ) 咀嚼..( ) 酣.然入梦...( ) 苛捐杂税( ) 2.整体感知①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整体感知文章,思考本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①本文的顺序是什么?请圈画并整理出表示顺序的词语并在课本中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课堂学习】 精读课文,感受精神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老山界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3. 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并如何克服面临困难困难情况战士态度 红军精神走路难 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4.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结果如何?老山界是否是红军长征中经历最困难的地方?结尾有什么样的用意?老山界(2)【学习目标】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2、分析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方法】精读 诵读 感悟 合作探究 【学习内容】《老山界》 【自主学习】1.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或者段落。

(在文中勾画出来)2.精读这些段落。

3.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课堂学习】 任务一:分析景物描写1.精读第12段。

①文中的“齐观”是指什么?①你认为那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

2.分析第31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作者怎么的心情? 任务二:品味语言 1.“像春蚕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呜咽”在这里怎样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抢了一碗就吃”,如何理解“抢”字?谈谈你的看法。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老山界/陆定一》的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2. 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3. 掌握小说中的重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 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5. 思考小说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陆定一,生于湖南省,中国当代闻名作家。

曾在湖南大学中文系任教,后来成为自由撰稿人。

主要作品有《老山界》、《独木蓝》等。

作品多以农村题材为主,深刻描绘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人文风情。

2. 作品背景介绍《老山界》是陆定一的代表作之一,于1996年出版。

小说以中国湖南省一个偏遥山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遭遇和命运转折。

通过对家庭内部矛盾和外部环境变化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摩登化经过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3. 主要内容概述小说主要盘绕着一个叫做刘景亮的农民家庭展开。

刘景亮是一个性格倔强、坚毅的农民,他在山村中艰难生活,与家人之间时而争执,时而和解。

他的妻子刘桂芝是一个善良而勤劳的农妇,为了生计,不能不忍受丈夫的蛮横和家庭的困苦。

而刘景亮的儿子刘建国则是一个叛逆的少年,他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4. 重点人物分析- 刘景亮:性格倔强、坚毅,是家庭的顶梁柱,但也有自己的固执和局促。

- 刘桂芝:善良、勤劳,是家庭的支柱,承担着照顾家庭和生计的责任。

- 刘建国:叛逆、激动,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5. 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老山界》以精致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细节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作品情节跌宕升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感真实感人,语言朴实自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6. 思考与讨论通过阅读《老山界》,我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农村生活的困境和挑战;- 家庭干系的复杂和变化;- 个体与集体、自我与他人的干系;- 摩登化经过中的文化冲突和传统价值观的冲突。

三、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分析其内在动机和外在表现。

《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

夹河镇黑虎中学导学案八年级语文《老山界》主备人:邓居全审核:八年级语文组一、学习目标、重难点: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重点)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难点)3.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二、导学过程:(一)读课文,完成练习册1-3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阅读课文,圈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并概括红军的相应活动,有什么样的好处呢?3. 再读课文,找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红军战士的态度有是怎样的?想想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体会文章精彩描写1.重点读23段,对于半夜醒来的描写,试着从描写的顺序及运用的修辞方面来加以举例分析,写在下面。

2.找出文中其它地方体现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的语言的语句,并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揣摩特定语境中词语含义、作用1.思考“探究练习”二、三题,体会词语作用含义。

2.课文29段中,“鼓着勇气”的“鼓”用的好,好在哪里?把它该为“凭”好不好?课堂练习:(一)细读“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一精彩片断,完成下列练习。

1.“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又是”改为“还有”行不行?为什么?对这句话有下面四种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A.声响有的来自极远的地方,有的来自极近的地方,有的是极洪大的,有的是极细切的。

B.有的声响既是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有的声响既是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C.有的声响分明来自远处,很低微,但是由于地处山谷,环境寂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十分响亮;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

D.有的极远的声音,听起来仿佛就在近处;有的极洪大的声音,听起来仿佛又很细切。

2.①像春蚕在咀嚼桑叶,②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③像山泉在呜咽,④像波涛在澎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难点: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重点)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难点)3.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二、导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2.以上表理出文章层次思路,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作者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3. 再读课文,找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想想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二)体会文章精彩描写1.重点读23段,对于半夜醒来的描写,试着从描写的顺序及运用的修辞方面来加以举例分析,写在下面。

2.找出文中其它地方体现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的语言的语句,并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

(三)揣摩特定语境中词语含义、作用1.思考“探究练习”二、三题,体会词语作用含义。

2.体会下面几句加点词语含义。

像泉在呜咽。

抢了一碗就吃。

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

但是我们走过了……,才觉得老山界的,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四)赏析文章个性写法1.既然文章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那么再写与瑶民攀谈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冲淡主旨了?2.文章中恰当运用了伏笔与补笔,前后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试从文中找出几处来,写在下面。

3.对于整个登山过程,文章也并非是平均用墨,而是有说有略,将你的见解写在下面。

(五)读以致用运用你的“妙笔”将你所观察到的一处景物,试着从多种角度、用多种修辞方法,尽量细腻而准确地写出来,看看能否“生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惊惶”“苛捐杂税”等。

2、梳理文章的线索和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4、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2)理解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展现出的精神。

2、难点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2、写作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 8 万多人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

1935 年 1 月,红军占领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于1935 年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本文写的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情景。

四、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惶(huáng)苛捐杂税(kē)攀谈(pān)酣然入梦(hān)蜷(quán)呜咽(yè)点缀(zhuì)矗立(chù)咀嚼(jué)骨碌(gū lu)澎湃(péng pài)2、解释下列词语。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攀谈:闲谈,交谈。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形容凄切的水声或哭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矗立:高耸地立着。

五、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梳理文章的线索和层次。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第一课时【自主进修导引】本节课主要进修陆定一的小说《老山界》。

在进修过程中,我们将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同时深度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进步和语言特点。

【课前自主预习】1. 试着了解陆定一及其作品《老山界》的背景知识。

2. 阅读《老山界》的内容梗概,初步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3. 沉思并找出小说中可能存在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教室进修引导】1. 第一部分:小说背景介绍1. 陆定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49年,是摩登文学界备受瞩目标重要作家之一。

2. 《老山界》是陆定一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大山深处的一个小乡村发生的故事,呈现了村落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

2. 第二部分:小说内容梗概1. 小说主要叙述了在一个偏遥的山区乡村中,发生了一系列连环谋杀案。

村里的人们因为利益和仇恨纠缠在一起,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2.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复杂性,以及村落社会中的道德逆境和人际干系。

3. 第三部分:人物形象分析1. 请识别《老山界》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动机。

2. 以村长、村民、凶手等人物为例,深度探讨他们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和影响。

4. 第四部分:情节进步分析1. 通过阅读小说的情节进步,回顾故事中的主要转折点和冲突。

2. 理解作者选择这些情节进步的背后用意,探讨小说的主题和谈论点。

5. 第五部分:语言特点解析1. 梳理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分析作者的文字技巧和叙事手法。

2. 选取小说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解读,理解作者通过语言塑造情境和人物的策略。

【学后独立沉思】1. 写一篇依据《老山界》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开的读后感,谈谈你对村落生活和人性的看法。

2. 沉思若果你是小说中的某个角色,你会如何应对面临的逆境和挑战。

通过进修《老山界》这部小说,我们将更深度地了解人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和思辨能力。

期望同砚们能够在进修中获得收获,独立沉思,不息成长。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老山界》的作者陆定一及其作品背景;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发展;4.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结局;5.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导学内容1.作者介绍陆定一,现为闻名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人民文学》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小说和散文。

其代表作品有《老山界》、《山海情》等。

2.作品背景《老山界》是陆定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山村中的家族恩怨故事。

小说以山村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土画卷,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3.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1)李大娘:老山界的女主人公,善良贤淑,为了家庭幸福平昔默默奉献。

(2)李大爷:老山界的男主人公,性格豁达,善良宽厚,是村里的领头人。

(3)李老太:李大娘的母亲,性格刚强,为人正直,是村里的“铁娘子”。

(4)李大爷的哥哥:性格阴险狡诈,心术不正,是小说中的反面人物。

4.主题和情节发展《老山界》主要讲述了李家三代人的命运,揭示了家族之间的恩怨纠缠。

主要情节包括家族的兴衰、爱恨情仇、亲情友情等。

主题突出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家族之间的情感纠缠。

5.基本情节和结局小说以李家三代人的故事展开,通过家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了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最终,在李大娘的坚持下,家族得以和解,实现了团聚和和谐。

6.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通过阅读《老山界》,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家族之间的情感纠缠。

同时,也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发展,深入探讨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三、导学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老山界》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并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小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小说片段,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3.写作讨论:学生就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发展展开讨论,撰写读后感或评论,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教室讲解:教师结合导学内容,讲解小说的背景、故事情节和结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预习案一、长征资料先知道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

历时两年,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

其间经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后,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北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11月初与由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

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虽然此时红军已不到3万人,但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为宝贵的精华。

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

课题:8·老山界课型:新授时间:2012.11. 执笔:王鸿伟初一语文组【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

2、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与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学会通过精彩的环境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

【学习难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学习课时】两课时【学法指导】利用工具书,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及节奏,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及文章语言特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见练习册基础知识及有关文学常识。

正音。

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

缀.()、细切()、澎湃..二、学习·研讨:1.导语;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震惊中外。

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巅”之美誉。

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家想知道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陆定一的《老山界》。

2. 整体感知与把握:(一)阅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二)理清思路: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的?并在文中画出表明时间与地点的语句。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时间:第一天——下午、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地点:瑶民家、山脚下、半山腰、山路上、雷公岩、山顶(三)粗读概括1.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山界》导学案12
导读:时间变化
地点转移
3、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提到“远征难”,翻越老山界的“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这些难有怎样的具体体现呢?战士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又如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查找信息并互相补充,完成表格。

困难表现
具体体现
战士的态度
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的精神。

活动三、揣摩描写
阅读文章第2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见”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
3、作者听到了哪些声响?体现了夜晚山中的特点,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4、写所闻时,作者用了四个“像……”,这四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5、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6、你认为分析写景的段落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
【反馈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1、“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奇观”指什么?
2、文段在写景时有两个观察点,它们分别是和。

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
3、“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4、作者在写景中穿插战士们的语言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5、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6、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7、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

8、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