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增发新股长期股东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_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经验证据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时机选择行为——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时机选择行为——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综一、引言定向增发作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发展迅猛,从CSMAR数据库的统计结果来看,2006年至2010年采用定向增发融资的公司数占所有股权再融资公司数的80.09%,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总额占所有股权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的70.76%,定向增发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

这也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关于定向增发的研究开始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这些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聚焦于定向增发折价,研究折价的出发点或结论大多涉及“大股东利用定向增发进行财富转移”的问题,而且对该问题基本持肯定的态度。

那么,高折价真的意味着存在财富转移行为吗?对该问题的探讨有必要回归到对投资行为进行评价的基本因素上,即投资的期望收益与风险是否相称。

站在该角度回顾以往关于定向增发折价问题的研究发现,他们大多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折价或者折价带来的收益本身,没有合理地考虑风险因素。

事实上,风险因素对折价行为和动机的分析影响巨大。

由于定向增发股票锁定期的存在,增加了发行对象的持股风险,从而迫使他们按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行投资,即增发股份的受限程度越低,流动性越好,所要求的折价幅度越低(AmihudandMendelson,1986;Silber,1991;Elizabeth,2010),折价本身可能是对大股东禁售风险的补偿(Krishnamurthy等,2005;徐斌和俞静,2010)。

此外,市场因素作为衡量投资收益与风险的标杆不仅影响风险,更决定投资的真实收益水平。

毕竟折价发行是相对二级市场股价而言的,而二级市场可能并非有效市场,其定价不一定完全正确(谢赤等,2010)。

因此,对折价行为动因的分析必须综合总体市场行情、公司价值以及风险波动等多方因素,合理考虑新股认购的风险与折价收益的配比情况。

鉴于此,本文着重考察了公司价值和整体市场行情的择时行为对定向增发折价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来揭示定向增发折价背后的行为动机及经济后果,到底是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还是因公司价值偏离或风险对定向增发特定投资者的补偿。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研究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研究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研究作者:宁宇新王诗梦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15期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财务后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西飞国际定向增发事件为例,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其短期和长期股东财富效应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西飞国际定向增发存在显著为正的短期财富效应,但其长期财富效应显著为负。

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机会窗口说”和“投资者过于乐观”的假说。

关键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

定向增发作为借鉴海外资本市场一种成熟再融资方式,具有发行门槛低,程序简单,操作方便的优势,满足了上市公司巨大的再融资需求。

定向增发“登台”以来受到了广大控股股东的热烈追捧,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两年之内,我国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就达到了196家,募集资金约3541.31亿元,定向增发成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

然而,定向增发作为重要的融资手段是否给股东带来短期和长期的财富效应,是否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定向增发对企业的融资意义在于“圈钱”还是获得更大的股权收益?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有赖于对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西飞国际定向增发短期和长期股东财富效应为研究课题,采用事件实证研究法,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和分析。

一、文献回顾(一)国外文献 Wruck(1989)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事件期窗口存在4.41%的平均公告效应,认为私募发行带来的财富效应归因于大股东监督效应。

Hertzel和Smith(1993)研究表明,在时间期内样本公司存在显著为正的股东财富效应。

类似地,日本Kato 和Schallheim(1993)发现私募发行宣告日当天出现了显著的财富效应,而宣告日后财富效应则逐渐下降。

相反地,新加坡Chen(2002)得出了新加坡上市公司私募发行存在负的超额收益率的研究结论,并且将这一现象归因于新加坡的定向增发制度规定。

机会窗口假说认为,上市公司利用了投资者对于定向增发公司未来不确定而产生的过于乐观情绪,在股票价值高于企业价值时定向增发。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研究文献综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规定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研究文献综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规定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研究文献综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规定摘要:定向增发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主流模式,受到学者们的极大关注。

本文通过整理有关定向增发的文献,从定向增发的市场效应、增发后业绩表现、增发折价、增发前后的盈余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学者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并做出简单评述。

关键词:定向增发、文献综述、市场效应、增发折价、盈余管理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上市公司虽存在定向增发的案例,但是由于严格的审核要求等控制,只在极小范围内有所开展。

2006年5月8日,由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开始正式施行,建立了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定向增发新股的制度。

自此,我国的定向增发市场迅速扩大,仅仅2006年至2007年两年内,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募集资金金额就高达3541.31亿元,几乎占据2006年和2007年两年内整个资本市场股权再融资金额的七成以上。

定向增发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主流模式。

目前我国学者对定向增发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定向增发的折价问题、短期公告效应、长期市场收益、增发后短期及长期业绩表现、定向增发前后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等方面,并从不同发型对象、筹集资金目的等反面对定向增发的各方面进行了对比。

一、定向增发的市场效应和业绩表现章卫东(2007)以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期间发布定向增发新股预案公告的A股公司共231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定向增发的短期公告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宣告定向增发新股的公司整体获得显著为正的财富效应,在[-5,5]事件窗口内获得7.199%的累计超额收益率。

区分定向增发类型后的研究结果显示,宣告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的公司比其他类型的定向增发有显著高的累计超额收益回报,两者在[-5,5]事件窗口内分别获得13.959%和6.267%的累计超额收益。

章卫东(2022)以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期间发布定向增发新股预案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增发对象将研究样本分为三组:全部面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定向增发,部分面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部分面向非关联股东的定向增发,全部面向非关联方的定向增发。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后的经营业绩研究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后的经营业绩研究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后的经营业绩研究作者:赵姿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3期【摘要】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的经营业绩如何变化进行研究。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公开增发后公司业绩下滑的情况不同,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后的长期经营业绩为正。

从财务绩效的角度考虑,定向增发要优于公开增发,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更为有利。

【关键词】再融资;定向增发;经营业绩一、引言上市公司再融资面临多种渠道选择,根据“啄食理论”,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优先顺序依次是“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

与“啄食理论”相悖,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等股权融资方式是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再融资渠道。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股权再融资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变化对投资者、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说实施股权再融资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变化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Stigler(1964)、Asquith和Mullins(1986)、Loughran和Ritter(1997)发现,与没有实施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相比,实施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显著下降。

原红旗(2003)发现,各国的股权再融资方式有明显不同,各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之后都出现了长期业绩下滑现象。

叶红雨、曾芒(2005)发现,增发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中长期业绩下降,增发没有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宋衍蘅(2008)发现,再融资规模与公司业绩负相关,投资于具体项目的公司业绩下滑幅度要明显低于无具体投资项目的公司。

王小哈、肖猛、周永强(2002)发现,在配股或增发新股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大量研究表明,股权再融资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但也有部分研究结果与此不同。

陆满平(2002)发现,增发新股使上市公司当年的业绩获得大幅提升,曾昭武(2004)发现,增发当年,上市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随时间推移,增发后第二年的经营业绩较增发前一年有所下降。

大股东控制下的定向增发和财富转移_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_张鸣

大股东控制下的定向增发和财富转移_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_张鸣

大股东控制下的定向增发和财富转移———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张鸣郭思永(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200433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201620)【摘要】本文考察了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及其价值影响,以探求定向增发是否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进行财富转移的一种工具。

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是影响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折价水平和大股东认购比例共同决定了大股东是否从上市公司转移财富及其转移财富的多寡。

本文结论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定向增发监管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定向增发财富转移折价一、引言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是资本市场证券融资的两翼,从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证券市场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定向增发作为非公开发行的一种方式,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流。

截止至2007年末,共有10%以上的上市公司成功进行了定向增发,而已发布定向增发预案的公司数目则达到了220多家,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15%左右。

定向增发之所以受到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青睐,相较于其他再融资方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在不增加即期股市扩容压力,避免对二级市场冲击的前提下,使上市公司通过向大股东、机构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增发而募集充裕的资金;并且,当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而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时,既有利于优质存量资产进入资本市场,减少重新投资的时间,增强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还有利于减少今后的关联交易、增强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加之,监管部门对定向增发信息披露要求较低且实行简易审核程序①,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上市公司节约筹资成本与时间、保守商业秘密,也节省了政府部门的监管资源。

然而,由于定向增发涉及新老股东的利益分配,在我国目前投资者保护环境较差(沈艺峰等,2004),股权较为集中的情形下,大股东主观上存在将定向增发作为财富转移工具的机会主义动机。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财务效应研究_余丽霞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财务效应研究_余丽霞

Study on Financial Effects of Directional Private Placement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YU Li-xia 1,ZHAO Gen 2(1.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Business School ,Sichuan Chengdu 610047,China ;2.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Einance Economics ,Sichuan Chengdu 611130,China;3.Chengdu Rural Commercial Bank,Department of Credit Approval ,Sichuan 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A-share companies that has the plan of a directional private placement of new shares and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from January 12006to December 312007as samples,we analyzes the financial effect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directional private placement .The first part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targeted of three years after issuance of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to do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and found that after three years of directional private placement the company's overall business performance was rising ;Secondly,based on the three assumptions,we established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vate plac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we finds that this phenomenon h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portion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the type of into-asset,the use of funds,the asset-liability ratio of pre-release,and the company's growth.Finally,the article uses a new measure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on the indicators of a robust alternative test,the data is displayed in all significant respects,and the above regression results,indicating that the rigor of this study and the reliability of conclusions.Key words :Listed companies ;Directional private placement ;Business performance ;Financial effects摘要:本文以2006年1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有定向增发新股预案且成功实施的A 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财务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效应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效应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效应CATALOGUE目录•引言•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概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的效应分析•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的问题与挑战•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的优化建议与前景展望•研究结论与展望CHAPTER引言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进行融资的案例逐渐增多,成为一种重要的股权融资方式。

研究背景与意义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少数特定投资者或机构发行股票,以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定向增发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调整股权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股权激励等的重要手段。

研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融资效应,对于理解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以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内容与方法CHAPTER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概述定向增发的定义和特点上市公司融资的动机和目的定向增发市场的发展趋势CHAPTER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的效应分析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提高公司财务灵活性影响公司现金流优化公司资本结构1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23对于有大股东的公司,定向增发可能会增强大股东的控制权,从而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

增强大股东的控制权通过引入新的投资者,可能会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从而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如果公司面临恶意收购的威胁,定向增发可以增加公司的股份,从而避免恶意收购的风险。

避免恶意收购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030201CHAPTER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的问题与挑战缺乏详细信息披露披露内容不准确信息披露不透明融资周期长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通常较长,需要经过多个审批环节,导致融资效率低下,错失市场机遇。

融资成本高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融资成本往往较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融资效率低下定价机制不合理定价机制不透明定价偏离市场价值CHAPTER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的优化建议与前景展望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01强化监管力度02提高投资者意识03完善定价机制建立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完善估值体系加强定价过程的透明度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创新融资方式CHAPTER研究结论与展望定向增发事件对上市公司短期股价有积极影响研究结论定向增发对公司长期业绩有正面影响定向增发对于不同的公司类型和行业有不同的影响研究不足与展望样本选择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对定向增发具体动机和效果的深入了解对定向增发后公司长期业绩的持续关注WATCHING。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研究.doc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研究.doc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有哪些?是怎么影响到,这个问题需要深刻的研究才能得到答案,下面这篇文章大家一起学习参考一下吧!【摘要】本文基于修正后的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以202X年全年沪深股市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EVIEW7.2、SPSS19等统计软件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

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发现短期来看我国定向增发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发现信息透明度和投资者情绪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率的影响是显著的。

基于实证结果的分析也为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定向增发信息透明度股价特质性波动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以及经营的多元化的需求日渐强烈。

而企业自有的资金往往不能满足其发展要求,外部融资受到企业追捧。

外部融资途径基本可以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类,而定向增发作为股权再融资形式的一种,虽然起步较晚,但相比其他股权再融资方式受到更多关注,规模也是最大的。

股价特质性波动是公司间波动率的差异,反映剔除市场环境因素后公司自身的特殊性,股价特质性波动等价于上市公司资产定价模型中不被市场或行业层面的信息解释的部分。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管理层未公开披露的信息量和内部人交易都与股价特质性波动正相关;在管理层未公开披露的信息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内部人交易的公司的股价特质性波动更大;特质性波动较高的股票,内部交易获利也更显著。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过程中呈现出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而定向增发是现如今股权再融资的主流,此外我国证券市场规范性和成熟度跟发达金融市场仍存在一定差距,内幕交易频发,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定向增发对公司股价特质性波动率的影响,并为企业和投资者提出相关建议。

二、定向增发影响股价特质性波动的相关机理分析(一)定向增发的现状和历史沿革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我国目前规定要求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或机构),在海外亦称作“私募”。

定向增发新股_整体上市与股票价格短期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_章卫东

定向增发新股_整体上市与股票价格短期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_章卫东

定向增发新股、整体上市与股票价格短期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章卫东(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0072)【摘要】定向增发新股成为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工具,本文从理论上解释这种现象,并运用中国证券市场定向增发新股、整体上市的数据,对宣告定向增发新股、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公司股票价格的短期市场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宣告定向增发新股和宣告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都有正的财富效应,并且上市公司通过向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关联企业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宣告效应要好于其他类型的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

【关键词】增发新股定向增发新股整体上市市场表现一、引言私募发行是美国、欧盟、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上市公司常见的一种增发新股融资方式。

国外私募发行的对象包括:外部投资者和内部投资者。

有三个理论解释了国外的私募发行现象:(1)监控假说。

Wruck (1989)认为上市公司通过私募发行方式引入了一个有动机和监控能力去监控发行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投资者,从而可以降低经理人的代理成本。

(2)信息不对称假说。

Myers and Majluf(1984)逆向选择假说认为,只有在管理层认为公司股票价格被高估时,才愿意发行新股。

Hertzel and Smith(1993)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认为当公司的不对称信息程度高的时候,公司会选择私募发行方式,因为私募发行的投资者有能力发现或花一定代价获知真实的公司价值,而且可以从不错的发行折扣中得到补偿。

同时,有好的投资机会但资金短缺的被低估的公司会选择向内部投资者私募发行来解决投资不足问题。

(3)防御假说。

Barclay等(2007)认为管理层在公司需要通过发行股票筹资时,会选择私募发行给消极投资者来防御其对公司管理的干涉,达到不影响大股东的投票权和管理者利益的目的。

并且在公司价值被低估的情况下,管理者也会购买私募发行的股票。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财务效应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财务效应研究

b s e s p roma c a sn u i s e f r n e w s r i g;S c n l , a e n t e t r e a s mp in ,w sa l h d a mu i l i e rr g e so d 1 Af r n i e o dy b s d o h h e s u t s e e t b i e h p e l a e r s i n mo e . t o s n e t e i lme tt n o e p v t lc me to se o a is w n s t a h sp e o n n h ssg i c n o r lt n rl t n h p h mp e n a i f h r ae p a e n f i d c mp n e , e f d h t i h n me o a in f a tc rea i eai s i o t i lt i t i o o
i lme tt n f m a u r 2 0 o De e e 0 7 a a ls e a ay e h n n il efc s o h i e o a is mp e n ai r o o J n ay 1 0 6 t c mb r 31 0 s s mp e ,w n lz s t e f a c a f t f t e l t d c mp n e 2 i e s
YU — i ZHAO n Li x a . Ge
( . ih a r lUn v riyBu iesS h o , ih a e g u 6 0 4 , i a; 1 Sc u n No ma ie st, sn s c o lSc u n Ch n d 1 0 7 Chn
Ab t a t I h s p p r sr c : n t i a e ,A- h r o a i s t a a h ln o ie t n lp iae p a e n f n w s a e n u c s f l s a e c mp n e h th s t e p a fa d r ci a rv t l c me to e h r s a d s c e s o u

定向增发与公开增发新股融资股东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定向增发与公开增发新股融资股东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经济评论 2011 年第 6 期
ECONOMIC
REVIEW
No. 6
2011

定向增发与公开增发新股 融资股东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邹 斌 章卫东 周冬华 王珏伟
*
摘要: 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融资的两种方式 。研究发 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后 1 ~ 3 年股东获得的长期超额收益率均为负, 而定向增 现, 发新股后两年股东获得的长期超额收益率均为正 , 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宣告公开增发新股 股东获得负的股东财富效应, 而宣告定向增发新股股东能获得正的股东财富效应。 从保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证券管理部门推 护投资者长期利益的视角看, 出的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方式和上市公司青睐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方式具备其适时性和合理 性。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公开增发新股 定向增发新股 股东财富效应
一、 引言
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 ①是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两种方式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 成熟资本市场 ( 如美国、 日本等)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是配股 , 而到 60 年代以后采用配股方式再融资的上市公 80 年代以后配股这种再融资方式基本消失 , 取而代之的股权再融资方式主要是公开增发新股 , 司逐渐减少, 90 年代以后私募发行新股进行再融资开始广为流行 ( 章卫东、 2010 ) 。如美国的私募融资从 1990 年 周伟武, 的 81 亿美元增长到了 2000 年的 1 539 亿美元 ②, 并且私募融资是初创性企业、 财务出现困境的企业以及寻 2004 ) 。配股和公开增发新股是我国上市公 求收购融资的上市公司的一种重要的资金来源 ( Brophy,et al. , 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主要采用的股权再融资方式 , 而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 虽然也有公司选择公开增发进行 但定向增发新股逐渐成为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的主流 , 并且定向增发的股权再融资上市公司受 股权再融资, 到投资者关注的程度更高。那么同为增发新股的股权再融资, 为何定向增发更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和上市公 司的青睐呢? 本文从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中增发新股对股东短期财富和长期财富影响的视角 , 对定向增 揭示我国上 发与公开增发对股东财富效应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 。通过对增发新股的股东财富效应的研究, 也可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定向增发与公开增发两种方 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的方式选择问题 , , 式的效率 从而为证券监管部门制定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 也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选 择股权再融资方式提供新的启示 。 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与假设的提出; 第三部分是实证设计; 第四部分是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发行公告股价效应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发行公告股价效应的实证研究

3 实证 结果与 讨论
31 定 向增 发 募集 资金 公 告 的股 价 效 应 .
2 数 据 和方法
研 究 了 上市 公 司定 向增 发 募 集 资 金 公
告 前后 2 O天 内 的 7 8个 样 本 的 超 额 收 益
要 的 战略 意 义 和作 用 笔者 通 过 对 定 向增 21 数 据 来源 .
实 施 是 我 国证 券 市 场 的一 项 重 要 创 新 . 也 警惕 定 向增 发 中的 关 联 交 易 .同 样 马 刚 也 是 我 国证 券 市 场 发 展 的 重要 一 步 .对 于拓 指 出定 向增 发 风 险 与 机 遇并 存 宽 上 市公 司的 再 融 资 渠 道 、 购 资 产 、 收 收 吸 合 并 、引入 战 略 投 资 者 及 资 产 重 组具 有重
斛技创 业 晏
R∞EF B m c f‘ 口● ∞ r0 HY ● sl n -
中 上 公 定向 发 行 告 价 应 实 研 国 市 司 增 发 公 股 效 的 证 究
刘 立 学
( 南理 工 大学经 济与 贸 易学院 广 东 广 州 5 0 0 ) 华 10 6
摘 要 运 用 事件 研 究法 , 过 我 国上 市公 司 2 0 通 0 6年 5月 至 2 0 0 7年 6月 期 间公 告 定 向增 发 募 集 资金 公 告 前后 的超 额 收 益 率 来验 证 市场 对 该 事件 的反 应 , 而检 验 上 市 公 司 定 向 增发 募 集 资 金 公 告是 否具 有 股 价 效应 。 从
需 求 ( 权 和 债权 ) 号 暗示 要 降 低 了 目前 股 信 研 究 定 向增 发 公 告 效 应 一 般 是 采 用 事 和 未 来 的现 金 流 He k la d S h at 提 件 研究 法 事 件 研 究 法 以 影 响 股 票 市 场 某 i e n c w r n z

证券市场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证券市场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证券市场论文题目一、最新证券市场论文选题参考1、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2、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研究3、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有效吗?——基于1998-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检验4、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有效吗?——基于1998—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检验5、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比较研究6、中国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的生成及化解7、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8、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属性与审计意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9、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0、论证券市场法律责任的立法和司法协调11、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长期绩效——基于证券市场的研究12、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3、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14、中国证券市场半强态有效性检验:买壳上市分析15、中国证券市场年报补丁公司特征研究16、非审计服务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17、我国证券市场中会计研究的实证发现——1999年度实证会计研究综述18、上海证券市场系统风险趋势与波动的实证分析19、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20、财务分析师预测的价格可信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二、证券市场论文题目大全1、证券市场的第三次制度创新与国有企业改革2、中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效应分析3、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异化——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4、中国证券市场股票收益持久性的经验分析5、信息环境与公允价值的股价相关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6、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7、中国证券市场国际比较的实证研究与开放策略8、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9、QFII投资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10、对我国证券市场ST公司预测的实证研究11、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12、中国证券市场的ACD-GARCH模型及其应用13、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财务呈报质量——一项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14、行为金融、噪声交易与中国证券市场主体行为特征研究15、论证券市场的分形与混沌16、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7、中国证券市场佣金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18、上海证券市场过度反尖的实证检验19、中国证券市场中Beta系数的存在性及其相关特性研究20、融资融券交易的市场冲击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台湾证券市场的经验与启示三、热门证券市场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国证券市场超常规创新的理性思考2、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问题研究3、我国印花税变动对证券市场波动性影响实证研究4、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类型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5、证券市场价格信号的资源配置有效性:价格信号引导产业转移的考察6、股票回购:公共治理目标下的利益输送——我国证券市场股票回购案例的分析7、信息不对称,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8、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问题:实证研究综述9、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的开放与金融危机—兼议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路径选择10、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配股行业反应的实证检验11、证券市场有效性理论与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12、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测度与评价--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检验13、EVA与传统会计指标的比较--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14、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财务绩效分析——来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5、信息不对称与股票价格变动——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传导机制的经济学分析16、中国证券市场风险分析基本框架的研究1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预警制度”的实证分析--兼论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和过度反应18、政府管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9、实证研究·会计选择·证券市场20、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四、关于证券市场毕业论文题目1、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2、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3、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4、我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了吗?5、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6、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7、地方政府、公司治理与补贴收入——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8、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的实证研究9、证券价格的事件性反应——方法、背景和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10、预期股票收益的横截面多因素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1、上海证券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检验12、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来自深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3、我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绩效之比较分析14、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类型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5、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异化——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6、政治关联、多元化与企业风险——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7、风险投资参与对中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的影响——不同证券市场的比较18、定向增发新股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9、股利政策:选择动因--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20、论证券市场中的会计研究:发现与启示五、比较好写的证券市场论文题目1、对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经济后果的分析2、我国证券市场回报率过度反应的实证分析3、中国证券市场价格冲击传导效应分析4、上海证券市场的分形结构5、证券市场审计师变更的信息披露——制度比较与现状分析6、可操纵应计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7、注册会计师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业经验证据8、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行为动机研究9、关联交易与公司价值——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10、卖空机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基于全球市场的经验研究11、投资基金与专家理财--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12、会计信息披露与我国证券市场13、社会责任报告与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化工行业的经验数据14、可操纵应计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15、法律环境、政治关系与审计定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6、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声誉溢价与审计质量的经验研究1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8、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19、财务指标在股票投资决策中的有用性: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20、国际四大与高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

政治关联对定向增发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

政治关联对定向增发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
28
会计之 期下 会 之友 友 2011 201折价情况。在国外, 有学者计算了可随时转让 的定向增发新股和不可随时转让的定向增发新股与各自 前两天的收盘价比率,发现二者的比率分别为 86.5%和 104%; Krishnamurthy et al. 对美国 391 家定向增发企
(1969— )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作者简介】夏鑫 , 男, 湖南安化人, 博士,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 现代成本管 阴越栋 (1992— ) 研究方向: 资本市场; 路雅晴 理、 价值管理与评估; , 男, 青海海东人,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研究生, (1993— ) , 研究方向: 价值管理; 周春红 (1992— )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研 女, 山东诸城人,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研究生, , 女, 江苏南通人, 究生, 研究方向: 资本市场与企业价值
引言 一、 定向增发是一种通过对特定对象发行新股进行再融 与之类似的 资的方式, 在美国、 欧盟、 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定向增发的主要 私募发行已成为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渠道。 动机包括: 公司股票价格被市场高估时的逆向选择 ; 基
[1]
通过进一步区分政治关联 增发折价率并不存在显著关系; 的代理变量即控制人类型, 发现国资委控制企业的政治关 这为公司考虑政 联与定向增发折价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本研究 治关联对于公司定向增发的影响提供了一定思路。 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关于如何看待政治关联不同公司的 以及对我国 定向增发、 定向增发的效果和对公司的影响, 对于 规范和完善定向增发和资本市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未来的研究也增加了一个应该考虑的因素。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 制度背景与文献回顾 在公司 中国资本市场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创立至今, 《证监 再融资方面的发展不断推新。 1993 年证监会颁布的 明确了公司配股的条 会关于上市公司送配股的暂行规定》 件并在之后颁布了一系列规章文件。2000 年证监会颁布 《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条例规定》 , 正式确认 了公开增发这一再融资手段。 1997 年证监会颁布 《上市公 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使得可转换公司债 然而它却没有成为资本市场 券正式成为新的再融资方式, 定向增 上主流的再融资方式。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 一 发正式成为一种再融资工具。由于其较低的发行门槛, 经出台便成为了现今主流的再融资方式之一。 有关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向增发价格或折 价 (率) 、 定向增发对股价的影响以及定向增发产生的其他 负面效应三方面。 关于增发价格或折价率, 目前的研究显示定向增发新

股价信息含量与定向增发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基于沪深主板上市

股价信息含量与定向增发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基于沪深主板上市

PAGE7 摘 要: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的重要渠道,追求财富效应是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的主要动机之一。

本文以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股价非同步性指标来测算股价信息含量,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研究股价信息含量对定向增发长期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整体上给投资者带来了显著为正的长期财富效应;同时,股价信息含量越高,定向增发的长期财富效应越明显。

上述研究结论的启示是:上市公司在吸引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要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股价信息含量,进而提升公司价值,使定向增发给股东带来持续为正的财富效应。

关键词:股票市场;非公开发行;信息披露;股价信息含量;股价非同步性指标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41-2017(07)-0073-09收稿日期:2017-03-30作者简介:李善民(1963-),男,四川巴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供职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赖桂叶(1991-),女,广东揭阳人,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 王彩萍(1980-),女,江苏靖江人,副教授,供职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

文责自负。

定向增发也称非公开发行,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是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与美国等发达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定向增发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Wind 数据库资料显示,2006-2015年我国证券市场共完成定向增发2453次,实际募集资金40426亿元,为促进上市公司成长做出了较大贡献。

定向增发的实践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其中财富效应是热点问题之一。

定向增发究竟给股东财富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往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

作为影响定向增发的核心因素,信息不对称对定向增发结果有何影响?这个问题同样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以往文献大多并未对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仅能提供一些间接证据。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东财富效应研究——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东财富效应研究——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东财富效应研究——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摘要:以我国2014年6月—2015年6月宣告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公告员工持股计划对股东财富的影响,对不同股票来源和不同认购股票资金来源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东财富效应进行了检验。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公告员工持股计划后,股东将获得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

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新股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赠送给员工的宣告效应,无论股票来源是上述两种方式中的哪一种,其认购股票的资金来源为员工自有资金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通过其他资金来源认购员工持股的宣告效应。

研究结论为证监会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我国上市公司更好地设计员工持股计划方案提供了一个新的经验。

关键词:员工持股计划(ESOP);股东财富效应;股票来源;资金来源;定向增发;事件研究法一、引言自2014年6月20日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之后,我国上市公司掀起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高潮,仅2014年6月20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就有147家上市公司公告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这一现象引起了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广泛关注。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ption Plan,简称ESOP)是股权激励的形式之一,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

ESOP的理论根源是美国律师路易斯·凯尔索(Louis Kelso)1958年提出的扩大资本所有权的思想,即企业员工在获得劳动收入的同时,还应该享有资本收入的权利。

ESOP在美国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能将企业所有者的股权转让给本企业员工,使员工能获得资本收益,加之美国政府税制对ESOP实施税收优惠的支持,使员工能获取更多收益[1-2]。

ESOP 的设计注重对员工的长期激励效应,往往与退休金保障计划捆绑,同时规定参与退休金保障计划的员工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后才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其所持有的股票,以获取持股收益,能起到长期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稳定企业人才队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关联股东认购、非现金资产认购与定向增发的长期股价效应

关联股东认购、非现金资产认购与定向增发的长期股价效应

关联股东认购、非现金资产认购与定向增发的长期股价效应曹小武;刘畅【摘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是一种重要的筹资模式,相较于配股和公开发行,选择定向增发的门槛更低,操作途径和方式也更简易,近年来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等理论对不同认购对象、不同认购方式对长期股价的影响进行假设推导,通过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进行定向增发的100家上市公司,收集这些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实施后12个月的平均超额收益率、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以及相关财务指标,并对建模所需的数据按照理论分析中得出的相关假设来进行数据分析,而后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得出定向增发新股对上市公司整体有正财富效应,但关联股东认购并没有增加财富作用的结论.【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5)006【总页数】8页(P29-36)【关键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认购方式;认购对象【作者】曹小武;刘畅【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430070;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武汉430205;上海顺领资产管理中心,上海2004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91定向增发新股是目前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认为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将有可能获得公司内生性的超额收益,并且在股票市场供求环境没有大的变化的背景下享有折价获得新股的安全垫,因此定向增发方式最近几年异常火爆。

为了使定向增发市场更平稳有序发展,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先后修改发布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及其交易所配套规则,对存量定增市场的减持期限、新发定增的数量和发行期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在新的条件下,定向增发市场中筹资的上市公司和参与认购的投资机构必然会有新的权衡。

那么基于上市公司的角度,定向增发能否真正提升公司未来价值,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到底选择怎样的定向增发对象以及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定向增发,才能更有利于公司财富效应积累,形成与投资者的良性共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向增发新股长期股东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经验证据章卫东赵安琪(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会计学院330013)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2006年1月1日到2008年6月31日期间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有正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

并且向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要好于向非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

这一研究对检验定向增发新股的政策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股东财富效应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12)1-0042-011引言在美国,80年代以后配股这种融资方式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股权再融资方式主要是公开增发新股,但到90年代以后私募发行新股却成为美国证券市场一种流行的股权再融资方式①。

如美国的私募融资从1990年的81亿美元增长到了2000年的1539亿美元②,并且私募融资是初创性企业、处于财务困境中的企业以及寻求收购融资的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David,2004)。

随着私募发行在美国证券市场的流行,关于私募发行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私募发行的动因及宣告效应。

学者的研究发现,在美国证券市场,私募发行新股宣告有正的股东财富效应(Wruck,1989;Hertzel and Smith,1993)。

但随后的研究主要关注私募发行后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国外学者关于美国证券市场私募发行新股后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的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私募发行新股后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为负(Krishnamurthy et al.,2005)。

并且在日本,私募发行新股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Kato et al.,1993)。

但在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新加坡公司私募发行新股的宣告有负的宣告效应(Chen等,2002;Lawrence,and Steven,2006)。

可见,国外学者关于私募发行新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私募发行新股对股东财富的影响方面。

收稿日期:2011-12-15*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定向增发、资产收购与利益输送问题研究”(项目号:09BJY017)和江西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10YJ04)“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的资助。

①在美国证券市场,尽管一些上市公司还在使用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私募发行等股权再融资方式,但股权再融资的比例却在降低,债务融资的比例在上升,有的上市公司甚至在证券市场回购本公司的股票,股权再融资出现了负数。

②引自Frank Schneider and Luis Videgaray.Private Equity in Mexico.Conference Paper,2001.在中国证劵市场上,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进行配股和公开增发新股融资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少,定向增发新股①已成为主导中国证劵市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仅2006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证劵市场就有55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定向增发新股融资额达10243多亿元,定向增发新股融资额超过了IPO融资额。

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对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也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很多学者对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进行了研究,多数学者得出了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为正的结论(田艺等,2006;贾钢、李婉丽,2009;曹立竑、夏新平,2009;彭韶兵、赵根,2009)。

笔者通过对2005年5月1日到2007年3月31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及其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公告定向增发新股有正的财富效应,并且上市公司公告定向增发新股的超额累积收益率要好于公告公开增发新股的超额累积收益率(章卫东,2007)。

但是,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时间较短,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向增发新股宣告效应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有学者对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后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进行研究。

为了更加全面揭示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股东财富效应,加深对不同制度背景下私募发行新股财富效应的认识,为私募发行的理论研究增加文献积累,以便为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制订融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决策及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新股提供新的启示。

本文以2006年到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数据为研究对象②,从理论和实证上对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进行了研究。

一、文献回顾及理论分析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私募发行有正面的宣告效应。

Hertzel,Lemmon,Linck和Rees(2002)、Barclay,Holderness,Sheehan(2005)研究表明,在美国证劵市场,上市公司私募发行的宣告有正的股东财富效应。

Wruck(1989)也研究了美国1980到1988年间发生的99次定向增发新股,发现在宣告之前的15天内平均累计超额收益显著上涨,在宣告日有1.88%的超额收益,总体上来说有4.5%左右的财富效应。

Hertzel and Smith(1993)解释私募发行宣告投资者获得正的超额收益率,是因为私募发行前投资者要对发行公司投资的项目及公司未来的价值进行了调查,只有投资者认为公司有好的项目并具有投资价值时才会认购私募发行的股票,一定程度上私募发行解决了股票发行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私募发行给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

因而,那些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小型公司,会选择私募发行方式。

Wruck(1989)则认为上市公司通过私募发行方式引入了一个有动机和监控能力去监控发行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投资者,从而可以降低经理人的代理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私募发行将提高公司的业绩。

因而,Wruck认为那些成长机会小而现金充裕的公司,会选择私募发行来降低代理成本。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一致的是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的定向增发新股宣告效应出现了相反的情况。

在新加坡市场,Tan、Chng和Tong(2002)研究了发生在1988到1996年间的67次定向增发,发现在定向增发宣告的前30天有8.63%的超额收益,但是宣告日当天却没有显著的超额收益;而Chen、Ho、Lee和Yeo(2002)则发现在新加坡市场宣告定向增发新股当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为-0.84%,从第-1天到第0天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为-0.89%。

Anderson、Rose和Cahan (2004)以新西兰上市公司的70次定向增发为样本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定向增发新股在宣告日①②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是指上市公司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增发股票的一种发行方式。

实质上是类似于美国等证券市场的一种私募发行(private placement)行为。

由于需要研究定向增发新股3年后的长期收益率,窗口只能选择在2008年6月30日至2011年6月30日,符合要求的研究样本只有是2006年6月30日至2008年6月30日得定向增发新股公司。

后30个交易日内累积超额收益率为-8.55%。

他们对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定向增发新股的负面宣告效应解释为,由于定向增发的股票不能出售给董事或关联股东,会降低股权的集中度,原有股东和经营者持股比例的降低向资本市场传递了消极信号,进而导致负面的财富效应。

相对于美国私募发行有正面的短期宣告效应,定向增发新股后公司的长期股票价格表现却不佳。

基于美国市场的研究表明,在定向增发后的两年或是更长时间内,公司的股价将会下滑;此外,宣告时市场的反应越积极,发行后股价下滑的趋势越明显(Loughran和Ritter,1997;Hertzel,2002;Dalia Marcinkaityte,2005)。

Dalia Marcinkaityte(2005)认为长期股票价格的下滑是因为公司往往会选择在业绩等条件较好时(即“机会窗口”)进行定向增发;而公司在募集资金后,可能会将资金投资于净现金流量为负的项目,使得企业筹资后的长期业绩下降。

也有的学者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投资者对定向增发新股过度乐观的修正(Loughran和Ritter,1997;Hertzel et al.,2002)。

与美国市场相似,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对发行公司没有业绩的要求,也就是即使业绩平平甚至亏损的公司也能在证券市场定向增发新股。

并且与美国私募发行类似,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时也会给予一定的发行折扣,而且发行的对象只能是机构投资者,并且可以向公司内部人、老股东等关联投资者发行,这与新加坡市场不能向公司内部人、老股东等关联投资者发行不同。

但中国上市公司关联投资者的身份与美国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上市公司关联投资者性质可区分为国有股东和民营股东;而且,与国外私募发行市场有着显著不同的是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往往拌随着资产收购行为的发生,即中国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新股收购关联股东或非关联股东的资产;此外,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国外有着较大差异,这一特点将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对股东的财富效应。

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可以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证监会2006年5月8日颁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和2007年9月17日发布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规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发行对象不超过10名,因此,参与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对象均为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引入机构投资者后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发挥股权制衡作用;另外,机构投资者的增加也会有利于对经营者的监督,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Jensen和Meckiing,1976)。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还规定,“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认购的股份,三十六个月内不得转让。

”这就增加了参与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因此,参与定向增发新股的机构投资者在认购之前会更加谨慎决策,只有当他们认为公司的未来价值会确定增长时才会参与认购。

并且机构投资者在认购之后还会加强对公司经理人的监督,从而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促进定向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提高经营业绩。

另外,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与国外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一个显著不同点是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往往伴随着资产的注入,资产的注入能减少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的关联交易,也可以避免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的减少和同业竞争问题的避免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价值。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后股东将获得正的长期财富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