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与中华民族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震救灾与中华民族精神
摘要: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当每一次灾难降临时我们都能看到这种精神的伟大魅力,它号召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勇往直前.
关键词:抗震救灾;中华民族精神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中的发扬光大和升华,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我们要让历史的进步补偿历史的灾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从战胜历史灾难的过程中形成并发扬一种宝贵的精神力量。
灾难以它的突发性往往使人们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集中体现和认识到一种民族精神,但民族精神并不只是在灾难中形成的,更不只是在战胜灾难时才需要的。
实际上,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历史传承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首先,它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国人民特有的人格力量。
其次,它也是中国人民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的初创时期,我们就是靠这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从小到大,以弱胜强,打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取得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
第三,这一民族精神还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许多新装备、新手段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救灾的效率,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的伤亡,特别是各种传播媒体的广泛报道,大大拉近了人们与抗震救灾的距离。
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是表明,改革开放对民族精神赋予了新的内容,把我们的民族精神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是这一发扬和升华民族精神坚实的制度保证。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国政府救灾反应之快、效率之高,动员之广泛,得到了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我们发扬和升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提供了最坚实的制度保证。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战胜灾难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
抗震救灾需要这一精神,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需要这样一种精神。
这一精神在抗震救灾中的迸发和闪耀,提示我们要通过抗震救灾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一精神,更加自觉地弘扬这一精神,更加主动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发扬和升华这一精神,把各项工作做好,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
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而且能够更有力地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巨大的历史进步补偿我们遭遇的这场历史灾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古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突如其来的地震大灾造成了生命和物质财产的巨大损失,但却为中华精神的成长提供了机遇。
在抗震救灾中得到彰显的中华民族精神,有的是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就已经孕育并培育成熟的精神,有的是限于地域和时间而在过去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和提升的精神的基因或胚胎、但却在这次灾难中得到了充分发扬。
民族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稳定性和流动性的统一,其发展既具有历史的连贯性,也具有时代的创造性。
在这次抗震救灾的伟大战役中,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彰显的主要原因,固然在于民族精神长期的传承。
但是,还有一些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这些原因,从另外一个侧面看,恰恰是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特质和时代元素的条件。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相结合,使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有了先进社会制度的保障。
有史以来,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形态、其培育和发扬都与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紧密相关。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族精神显然会有别于封建制度下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民族精神也当然会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族精神。
这一点,是近现代以来中外著名思想家
们都有所关注并一直致力探讨的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其他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她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彰显具有巨大的感召、激发和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快办事、办好事的优势,她集中统一的组织机制和指挥体系,能够迅速地作出应对灾难的决策,统一指挥协调部署,使得上下一盘棋,既能够集中力量,又能够灵活高效。
在紧要关头,能够迅速地统一决策指挥并举全国之力抗击特大灾害,这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们看到全国上下齐动员,各级组织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行动起来,从组织决策到保障实施,从物质供应到信息管理,从社会协调到机制布局,都充分体现了统一、灵活、快捷、高效,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制度优势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思想品质、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及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主要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爱国精神、自强精神和仁爱精神。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无尽源泉,是维护和保卫国家民族利益的永恒动力;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准则。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
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
抗震救灾精神的深邃实质: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中实现新时期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高度统一,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内在魅力。
抗震救灾精神的时代价值:凝聚力、创造力、文化力,作为应对挑战、迎接考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震救灾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升华,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也必将激励着我们信心百倍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008,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很不寻常。
面对严峻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
2008以来,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
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们又站在国旗下,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该有多少感想“朝霞艳,国旗升,凝目立,添豪情”,同学们,请珍惜我们花朵般的年龄,用实际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
让我们用知识加汗水,以满腔热情,拥抱新希望,迎接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