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

合集下载

吸虫的概述

吸虫的概述
第二节 吸虫
共同特点为:
①虫体背腹扁平呈叶状、舌状; ② 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③ 雌雄同体(血吸虫例外); ④ 消化道不完整,有口、食管、肠,肠支末端形
成盲端。 ⑤ 吸虫的生活史复杂,其基本发育过程必须有
1~2个中间宿主。
一、华支睾吸虫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引起肝吸虫病 • 肝脏左叶肿大 • 胆汁淤积性黄疸 • 胆道胆囊细胞炎症 • 胆结石 • 胆管(上皮)癌
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2.免疫学诊断
防治
1.开展卫生宣教。 2.加强粪水管理。 3.积极查治病人病畜。
二、布氏姜片吸虫
形态
致病
可引起姜片虫病 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 常见症状:腹痛、腹泻、消瘦、贫血。 特征性症状:肠蠕动增强,肠鸣音亢进。儿
童可出现发育障碍。
实态
成虫
虫卵
尾蚴
各 期 幼 虫 及 虫 卵
生活史
致病
1.尾蚴及童虫所致损害 2.成虫所致损害 3.虫卵所致损害
患者
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2.免疫诊断
防治
1.查治病人、病畜、消灭传染源。 2.控制和消灭钉螺。 3.加强粪便管理,搞好个人防护。
宣传教育,防止感染 加强粪便管理 治疗病人
三、卫氏并殖吸虫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引起肺吸虫病 临床表现
咳嗽、多痰、有时咯血。肺吸虫的童虫 在移行过程中可停留在肠、腹腔、肝、脾、 肠系膜淋巴结、大网膜、胸膜腔及脑等处 引起异位寄生。
实验诊断
取病人痰液用NaOH消化后,离心沉 淀查虫卵
防治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不生食溪蟹、 蝲蛄;加强粪便管理,不随地吐痰,防 止痰液和粪便污染水源;用吡喹酮驱虫 治疗,控制和减少传染源。

家畜寄生虫学 第五章 吸虫病

家畜寄生虫学 第五章 吸虫病

返回
华枝睾吸虫 发育史
华枝睾吸虫有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淡 水螺(纹沼螺、赤豆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 鱼和虾。 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的胆管或胆囊内,卵随粪便 排出,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在螺体 消化道内孵化出毛蚴,经过胞蚴、雷蚴、和尾蚴 阶段。成熟的尾蚴离开螺体游于水中。如遇第二 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即钻入其肌肉内,形成 囊蚴。终末宿主是吞食了含囊蚴的生鱼虾(人、 猪、猫、狗)或未煮熟的鱼肉或虾(人)而感染。 终末宿主感染后一个月虫卵出现于粪便中。
慢性型的病畜表现有消化不良,发育迟缓, 往往成为侏儒牛。病牛食欲不振,下痢,粪 便含粘液、血液,甚至块状粘膜,有腥恶臭 和里急后重现象,甚至发生脱肛,肝硬化, 腹水。母牛往往有不妊或流产等现象。
血吸虫病患者
返回
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可初步诊断。 病原学诊断:毛蚴孵化法。 免疫学诊断:环卵沉淀法,间接血球凝集 实验和ELISA等。Βιβλιοθήκη 返回子宫卵模 卵巢
睾丸
卵黄腺 肠
抱雌沟
日本血吸虫 1.雌虫 2.雄虫
肠支
1 2
口吸盘
食道 腹吸盘 贮精囊
睾丸
雄虫前断
子宫 卵模 输卵管 卵巢
卵巢部分
线状,雌雄异体,雄虫腹侧形成抱雌沟,雌虫居 于其中,呈合抱状态;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 消化系统:口、食道、分支肠管和合并肠管; 雄性生殖器官:7枚睾丸,输精管,贮精囊,生 殖孔;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输卵管,卵模,子宫; 子宫内含有50~300个虫卵。 虫卵无盖,内含毛蚴。
返回
本病主要流行于东亚诸国,如日本、朝 鲜、越南、老挝和中国等。国内分布极广, 除青海、西藏、甘肃和宁夏外,其余27个 省、市、区均有报道。 本病在我国流行的因素有: 1.宿主动物种类多 2.人畜粪便未经处理进入水域 3.中间宿主种类多、分布广 4.人和动物食生或半生的鱼虾

动物寄生虫病学第6章 吸虫病1

动物寄生虫病学第6章 吸虫病1
第六章 动物吸虫学
第一节
• • • •
概论
概述 吸虫的形态结构 吸虫的生活史 吸虫的分类
一.概述 • 吸虫分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该纲下属
三个目,即单殖目、盾腹目和复殖目。与 兽医有关的吸虫主要是复殖目吸虫,这些 吸虫多寄生在动物的消化道、内脏器官、 肌肉、血管等处。 •吸虫种类繁多、分布广,对畜禽的危害严 重。
肝片吸虫的生活史
姜片吸虫的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学习要点
吸虫是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动物,包括单殖吸虫、 后殖吸虫和复殖吸虫三大类,寄生于畜禽的吸虫以 复殖吸虫为主。 吸虫外部形态: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呈叶状卵圆 形,圆筒形或圆锥形。
有最特殊的结构吸盘,它是附着器官(包括口吸盘, 腹吸盘或后吸盘、生殖吸盘)。有较复杂的生殖器 官,除分体科吸虫外,皆为雌雄同体;有较简单的 消化器官:口、前咽、咽、食道和两支盲端的肠管。
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前后集合管、排 泄总管、、排泄孔等部要组成,排泄孔位于虫体的 未端部。
9)吸虫淋巴系统
2~4对纵淋巴管,有的吸虫无淋巴管,但有淋 巴液。
10)吸虫的神经系统
咽部两侧各有一神经节 , 相当于神经中枢,向前、 后各发出三条神经干。
三、吸虫的生活史(发育)
寄生于家畜的吸虫,生活史较复杂,发育过程经 历虫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母子),尾 蚴、囊蚴和成虫等阶段。在发育过程中至少要更换 两个宿主(一个终宿主,一个中间宿主)有的需要 两个以上的宿主,其中中间宿主或第一中间宿主都 是螺蛳,第二中间宿主有鱼、蛙、昆虫、甲壳类, 也可能是螺蛳。
肠管
姜 片 吸 虫
肝片吸虫
3.前后盘科 虫体呈圆锥状;一吸盘在体前端,另一吸盘 在体后端。 口吸盘

吸虫

吸虫
雌虫发育成熟必需有雄虫的存在和合抱,促进雌虫生长发育的物质可能是来自雄虫的一种性信息素。
2.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卵壳厚薄均匀,无盖,壳一侧有一侧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含一毛蚴,毛蚴与壳间常有圆形或长圆形油滴状的头腺分泌物。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产卵→血流→肠壁组织(入肝)→虫卵随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粪排入水→毛蚴→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皮肤→童虫→小静脉或淋巴管→右心→肺 →肺泡小血管→左心→全身→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网 →肠系膜静脉→门静脉 →成虫→逆行→肠系膜下静脉
2.童虫所致的危害:
血肺移行,累及肺脏,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引起肺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当大量童虫移行,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哮喘。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Ⅰ型)。
3.成虫:几乎无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但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Ⅲ型变态反应),如肾小球肾炎。
4.虫卵:(致病最严重),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虫卵主要沉积于肝及结肠肠壁等处,引起虫卵肉芽肿(Ⅳ)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四、临床表现: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占90%)、晚期血吸虫病、异位血吸虫病。
异位寄生:重度感染时,童虫也可能在门脉系统以外寄生并发育为成虫,称为异位寄生。
(3)、纤维疤痕期:虫体死亡或转移至它处,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病灶形成疤痕。X线:硬结性或条索状阴影。以上三期病变常可同时见于同一器官内。
临床表现:(一)、急性期:由童虫移行引起。童虫穿过肠壁,在腹腔、腹壁反复游窜,造成肠道和肝的损伤,如出血、坏死等;轻:低热、乏力、食欲下降、消瘦;重:高热、胸痛、咳嗽、血痰。

吸虫

吸虫

吸虫概述1.吸虫(fluke, trematode) 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

2.寄生人体的吸虫主要有:血吸虫(Shistosomatidae japonicum) 肝吸虫(Clonorchissinensis) 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3.成虫发育阶段: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A 成虫外形:呈舌状或叶状,背腹扁平,有口、腹吸盘,两肠支对称。

消化系统:不完整,口、咽、食道、盲肠结尾,无肛门,无体腔。

生殖系统:多为雌雄同体,雌雄生殖系统各一套。

可自体或异体受精。

排泄系统:焰细胞,经口排出。

B、虫卵:椭圆形,淡黄或金黄。

大多有卵盖(血吸虫无),内容物为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4.生活史要点:A.成虫寄生与人及哺乳动物体内。

B.虫卵需进入水中才能进一步发育。

C.需要淡水螺作为中间宿主。

D.卵---毛蚴(进入水中)---胞蚴---(多个)雷蚴---(多个)尾蚴---囊蚴---成虫E.感染阶段:多为囊蚴(血吸虫为尾蚴,经黏膜、皮肤感染)感染方式:经口。

F.都需经历世代交替。

一.华支睾吸虫(肝吸虫)1.A、成虫形态:葵花籽状,背腹扁平,半透明,口洗盘大于腹吸盘。

雌雄同体,睾丸分支。

卵巢分叶,受精囊、劳氏管明显,卵黄腺位于虫体中段两侧。

B、幼虫形态:是最小的人体寄生虫卵。

黄褐色,壳较厚,前端有卵盖、肩峰,后端有小疣。

内含成熟毛蚴1个。

2.生活史要点:A.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其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毛蚴侵入豆螺,鱼虾吞入螺。

B.人是终宿主,保虫宿主:猫犬。

C.第一中间宿主:赤豆螺、长角涵螺、纹沼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D.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食入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虾。

3、致病特点:A.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其分泌物,代谢物,机械刺激)引起胆管壁炎症(胆管炎,胆囊炎,胆管肝炎);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而致胆管狭窄性黄疸;胆管结石;肝硬化;肝癌。

病原生物学-吸虫

病原生物学-吸虫
第17页/共76页
三、致病性
1、致病作用
① 虫体的机械刺激 ② 虫体的排泄物、分泌物等代谢产物刺激
2、致病
① 肝硬化 ② 阻塞性黄疸、急性胆囊炎和胆管炎 ③ 胆结石 ④ 肝癌与胆管癌
第18页/共76页
3、临床表现
1)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有消化道症状, 中者--肝区不适和肝肿大等;
2)严重者--肝硬化腹水 3)儿童感染症状较重者--发育不良或侏儒症。 4)一次大量感染--急性发作--寒战、高热和肝
卫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病 斯氏狸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病。
第33页/共76页
一、卫氏并殖吸虫
(一)形态
成虫
虫卵
பைடு நூலகம்
囊蚴
第34页/共76页
尾蚴
(二)生活史
第35页/共76页
生活史要点:
1.成虫寄生部位:肺、异位寄生 2.虫卵离体方式:随痰或粪便排出 3.外界发育条件:淡水,卵在水中孵出毛蚴 4.中间宿主:I-川卷螺类 II-溪蟹、石蟹、蝲蛄 5.感染阶段:囊蚴 6.感染方式:经口 7.体内移行:穿肠壁--腹腔---穿膈肌--胸腔--肺 8.异位寄生:皮下、肝、脑、脊髓、眼眶等处
第50页/共76页
来自安徽的顾有财,身后跟着3个“血孩子”,依次为10 岁、8岁、7岁,和顾有财一样,个个面黄肌瘦,都是今年高 温期间沾水感染的,“政府要我们别下水,他们给吃的?没 办法,不下去捞鱼,一家五口吃什么?”他说,我老婆也感 染了,躺在船上起不来。湖荡里,像我们这样全家感染的外 乡渔民有几百户!
1.成虫寄生于终宿主门脉-肠系膜系统 2.虫卵进入肠腔的机制: ① 肠粘膜内的虫卵由于卵内毛蚴分泌的蛋白酶透过
卵壳,破坏血管壁,使周围组织发炎坏死; ② 肠蠕动、腹内压增加,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虫

吸虫概述(15)

吸虫概述(15)
吸虫概述
江钢锋教授
2015.03
吸虫(Trematode)
分类地位: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有3个目:单殖目、盾殖目、复殖目 均营寄生生活。
寄生于人体的吸虫均属于复殖目,统称复殖
吸虫,是一类重要的人体寄生虫。
一.人体吸虫形态特征
1.虫体多为背腹扁平,呈


舌状或叶状,不分节; 2.具口吸盘和腹吸盘; 3.缺体腔,体壁与器官之 间充满实质组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消化道不完全,无肛门; 5.大多雌雄同体。
1.均有世代交替和宿主转换,其无性世代和
有性世代在不同宿主之间转换; 2 .均需中间宿主,其第一(或唯一)中间 宿主是淡水螺类或软体动物; 3 .多数种类有多种保虫宿主,因此,吸虫 病多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生活史基本过程
淡水螺体内 胞 雷 尾 蚴 蚴 蚴
在水中
成 虫
虫 卵
毛 蚴
囊 蚴
成 虫
二、内部结构
雄性生殖系统:有睾丸(一般
2 个)、输出管、输精管、储 精囊、射精管、阴茎等,有的 种类有阴茎袋,内含储精囊、 前列腺和阴茎)。
二、内部结构
4.排泄系统:由焰
细胞、毛细管、集合 管和排泄囊组成,有 排泄孔通体外。
5.神经系统:不发
达,主要由神经节、 神经干和感觉器组成。
三、生活史特征
二、内部结构
1 .体壁:由外皮层和细
胞体组成。 2 .消化系统:由口、前 咽、咽、食道和肠管组成, 末端为盲端,无肛门。 3 .生殖系统:除裂体吸 虫外均为雌雄同体,有雌 雄各一副生殖器官。
二、内部结构
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
管、卵模、子宫、卵黄管、梅 氏腺等组成,末端开口于生殖 孔。

医学寄生虫学-吸虫

医学寄生虫学-吸虫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肝吸虫 Liver fluke)
一、形态
1、成虫
似葵花子仁,红色,体 形狭长,背腹扁平,体 表无棘 具口、腹吸盘 雌雄同体 两个睾丸呈分支状,前 后排列
一、形态
2、虫卵
似芝麻形,蠕虫卵中最 小者,27-35×12-20μm, 黄褐色 一端有卵盖,盖旁有肩 峰样突起,后端有小疣 内含毛蚴
三、致病
c 、纤维疤痕期 fibrous scar stage:
囊肿内容物排出。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病 灶形成疤痕。
X-线:显示硬结性或条索状阴影
三、致病
⑵、临床分型:
A、胸肺型:胸痛、咳嗽、痰中带血或咳铁锈色痰。 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
B、脑 型: 头痛、癫痫、视力障碍等 C、皮肤型:皮下移行性结节或包块。
布氏姜片吸虫
二、生活史特点:水生植物媒介
吸虫纲
水生植物为什么是姜片虫的传播媒介而不是 中间宿主?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复习宿主的概念:“两种生 物生活在一起时,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的 一方叫宿主”,姜片虫囊蚴附着在水生植物表面,并未 对该水生植物造成明显的损害。其次,凡是宿主,均 有一定的宿主专性,姜片虫囊场附着于物体表面,对附 着物无任何选择性。例如,滴姜片虫尾蚴于纸片上或 玻片上,即可于纸片或玻片上发育成囊蚴。水生植物 只能是姜片虫的传播媒介而不应是宿主。
第二十九章 吸虫
常见人体寄生吸虫
吸虫为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动物的统称。 寄生人体吸虫隶属吸虫纲复殖目,故 称复殖吸虫。
一、形态特点: (一)成虫
1、多为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大多 呈叶状或舌状(血吸虫为圆柱形)。
2、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3、大多数为雌雄同体,血吸虫例外; 4、消化系统不完整,有口无肛门

第三章 吸虫

第三章  吸虫
12
华支睾吸虫囊蚴
二、生活史
13
肝吸虫生活史图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胆管内;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虾;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14
成虫寿命:一般20~30年 ; 保虫宿主:猫、狗和猪等。
二、生活史
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虫卵被豆螺吞食后, 在螺体内孵出毛蚴, 经胞蚴、雷 蚴,发育为尾蚴,成熟尾蚴从螺体逸出入水。
请观看“活豆螺”视频
15
二、生活史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淡水鲤鱼科类;野生小型鱼类如麦穗鱼(Pseudorosbora parva)感染率较高。
16
三、致病
1 致病原因
虫体机械性刺激作用; 虫体阻塞作用; 虫体代谢产物和分泌物作用。
肛门
2
二、生活史
均需中间宿主,均属生物源性蠕虫
吸虫模式图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 又名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引起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即肝吸 虫病。人感染本虫多由生吃或半生吃鱼 肉所致。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内 蒙古和西藏等省区外,已有25个省、市
20
寒战、高热、肝肿大、黄疸、嗜酸性粒细胞数升高等。
7)侏儒症
三、致病
21
肝吸虫寄生引起的侏儒症
三、致病
22
腹水
三、致病
23
肝肿大
四、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1)粪便查虫卵: 1)涂片法:直接涂片法检出率较低;改良加藤法应用最为普遍。 2)集卵法:包括漂浮集卵法和沉淀集卵法(水洗离心沉淀法和乙 醚沉淀法)。

吸虫归纳总结

吸虫归纳总结

吸虫归纳总结吸虫是一类寄生于动物和人体内的寄生虫,常常给宿主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吸虫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观察,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吸虫的生物学特征吸虫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属于扁形动物门。

它们通常呈片状或条状,体表覆盖着柔软的外套膜。

常见的吸虫有鳃吸虫、日本血吸虫等,它们通过吸盘或钩来附着在宿主体内。

二、吸虫的传播途径吸虫病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播,一种是通过摄食感染,即吃入寄生虫卵或幼虫;另一种是通过皮肤感染,即寄生虫的幼虫经由被水污染的土壤或者水源进入宿主体内。

三、吸虫病的症状和影响吸虫病的症状因吸虫种类和感染程度而异。

一般来说,感染者会出现乏力、消瘦、腹泻等症状。

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吸虫还可能侵入宿主的内脏器官,引起肝脏、肠道等器官的炎症和病变。

四、预防和控制吸虫病的方法为了预防和控制吸虫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普及防治知识;2. 做好饮水卫生,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3. 合理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驱虫治疗,但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及使用方法;4. 避免与感染者的接触,减少传播风险;5. 进行卫生环境改善,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五、吸虫病的治疗和防治进展吸虫病的治疗主要依靠化学药物,如吡喹酮等。

此外,研发吸虫疫苗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吸虫病的发生。

虽然目前针对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完善防治策略和方法。

六、吸虫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吸虫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和影响。

吸虫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同时,吸虫病患者的劳动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

综上所述,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感染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卫生环境、研发疫苗等综合措施,我们相信可以逐步控制和预防吸虫病的发生,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吸虫概论

吸虫概论

第二篇 吸虫概论
具有口腹吸盘 具有口腹吸盘 囊蚴 囊蚴
棕红色
活时肉红色,死后灰白
雌雄同体,睾丸高度分支, 雌雄同体,睾丸呈珊瑚状, 卵巢呈鹿角状,染色深。 卵巢染色较浅。
感染途径 寄生部位 中间宿主
经口食入 肝胆管内 椎实螺
经口食入 小肠 扁卷螺
38
本章重点及思考
各类吸虫的形态特征


吸虫的发育史特点
片 形 吸 虫
前殖吸虫
8
3)颜色
新鲜的虫体为肉红色或鲜红色 ,固定后 为灰白色。
9
4)吸盘
虫体的前端通常稍尖,有两个发达的肌质吸盘,位于前 端的称为口吸盘,口吸盘的底部为口孔,腹吸盘位于虫 体腹面,一般在中1/3的前面,但也有的腹吸盘位于虫体 后端的,称为后吸盘,个别种类没有腹吸盘。腹吸盘为 单纯的附着器官。
2
1
3
4
图2-6 卫氏并殖吸虫 1.虫体 2.虫卵 3.毛蚴 4.尾蚴
21
8、棘口科(Echinostomatidea) 虫体前端具头冠,其上有小棘。 头冠与头棘
22
9、背孔科(Notocotylidae) 只有口吸盘,没有腹吸盘;腹面有3或5列圆 形腹腺。
23
四、吸虫的生活史
寄生于动物的吸虫,生活史较复杂,发育过程
雷蚴(母)
囊蚴
尾蚴
雷蚴(子)
33
姜片吸虫的生活史模式图
34
姜片吸虫的各个发育阶段
毛蚴
虫卵 成虫
媒介-水生植物 中间宿主扁卷螺
胞蚴
囊蚴
尾蚴
雷蚴
35
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模式图
36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模式图
37
特征 形状 颜色 吸盘 生殖系统 感染阶段

第二篇动物蠕虫病学吸虫

第二篇动物蠕虫病学吸虫

①体表光滑或具小刺、小棘;p\2-1-1.jpg p\2-1-2.jpg
②具肌肉质的杯状吸盘
口吸盘:前端及其腹面p\2-1-3.jpg p\2-1-4.jpg
腹吸盘:中部或后端 p\2-1-5.jpg ③体表开口 生殖孔:腹吸盘前后
排泄孔:位于后端
(2) 体壁
劳氏管孔:位于虫体背面
由外向内,皮层→底膜→肌肉层 形成皮肌囊
当前第28页\共有117页\编于星期五\22点
水芹
当前第29页\共有117页\编于星期五\22点
茭白
荸荠
(5) 虫卵与囊蚴的抵抗力 ①繁殖力较强,一条成虫每昼夜可产8000—13000个虫卵。 ②虫卵抵抗力强,在中等干燥的粪中可生存数月; ③囊蚴在外界可生存很久,在潮湿的饲草中可生存8个月;
在干草中亦可生存44天。
慢性型 多发于冬、春季,吞食了中等量囊蚴而
引起。患畜表现为精神沉郁,进行性消瘦、被毛 粗乱、瘤胃膨气或驰缓,反复出现腹泻,后期颌 下、胸前和腹下部出现水肿,可视粘膜呈瓷白色。
当前第44页\共有117页\编于星期五\22点
当前第45页\共有117页\编于星期五\22点
(2)牛:多呈慢性经过,犊牛症状明显, 成年牛症状一般不明显。患畜进行性消瘦, 被毛粗乱,出现周期性瘤胃膨气,腹泻, 贫血,水肿,母牛不孕或流产。乳牛产奶 量减少,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
当前第46页\共有117页\编于星期五\22点
当前第47页\共有117页\编于星期五\22点
5 病理剖检变化
(1) 急性病例
可见急性肝炎和大出血后的贫血现象。肝 脏肿大,包膜下有小出血点和曲折不规则的 2~5mm长的暗红色虫道,虫道内有凝固的血液
和少量幼虫。腹腔中有血红色的液体,有腹膜 炎病变。

吸虫的防治

吸虫的防治

吸虫的分类与分布
吸虫对人类的影响
吸虫感染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肝吸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等。
肺吸虫病是由于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道症状。
肝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血吸虫病是由于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
吸虫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吸虫防治工作也将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吸虫防治工作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加强科研工作,不断探索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2)注重生态环保,采取更加环保和安全的防治方式;3)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吸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发展趋势
未来吸虫防治工作将更加注重科学、环保、安全和有效。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吸虫病的防治技术和管理方法,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
《吸虫的防治》
CATALOGUE
目录
吸虫概述吸虫的传播途径与危害吸虫的防治方法吸虫防治的案例分析
01
吸虫概述
1
吸虫的定义
2
3
吸虫是一种扁形动物,属于吸虫纲,具有吸盘状口器,通常在淡水或半咸水环境中生活。
吸虫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包括在水中和陆地上的不同阶段。
吸虫通常通过接触水中的感染性虫卵、幼虫或成虫而传播给人类和其他动物。
背景介绍
01
某地区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也采取了一些吸虫防治措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疫情仍然持续存在。
某地区吸虫防治的失败案例
防治措施
02
当地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投放药物消灭吸虫;2)加强卫生监管,对水质进行检测和处理;3)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

研究意义
吸虫是一类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医学价值的 生物类群。对吸虫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生 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奥秘,还能为人类健 康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不断 深入的研究,我们有望发现更多关于吸虫的 新知识,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THANK YOU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
contents
目录
• 实验简介 • 吸虫形态观察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观察吸虫的形态特征,了解吸虫的形态结构。
掌握吸虫的分类依据,了解吸虫的种类和分布。
探究吸虫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了解吸虫对人类 和动物的危害。
实验原理
吸虫是一类低等动物, 属于扁形动物门,吸 虫纲。
吸虫形态的共性
03
大部分吸虫呈扁平状,体色多为灰褐色或黄褐色,表面有细小
的颗粒或纹路。
结果解释与结论
吸虫形态的差异
不同种类的吸虫在大小、形状、颜色和表面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某些种类的吸虫头部较 尖,而另一些则较圆;有的吸虫身体较长,有的则较短。这些差异可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有关 。
实验意义
VS
实验体会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 的严谨性和细致性。观察吸虫形态需要耐 心和细心,不能有任何疏忽。同时,我们 也认识到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微观世 界。
实验不足与改进
实验不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样本数量较少,导致某些形态特征的观察不够全面。此外,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存在操作 不规范、记录不准确等问题。
淡水吸虫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如池塘、河流和水库等, 有些种类可以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海水吸虫则生活在海洋 环境中,主要寄生于海洋生物体内。寄生吸虫则寄生于人体 和其他动物体内,如肝吸虫、肺吸虫等。

吸虫生活史

吸虫生活史

吸虫生活史
吸虫,是一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微小生物。

它们以宿主体内的营
养物质为生,对宿主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吸虫的生活史十分有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吸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卵期、幼虫期、成虫期和寄主期。

首先是卵期,吸虫的生命从一个微小的卵开始。

这些卵一般会在水体中孵化,然后释放出幼虫。

幼虫期是吸虫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们在这个阶段内需要找到适合的寄主,才能继续生长发育。

一旦幼虫成功寄生在宿主身上,它们就会开始吸取宿主体内的养分,并逐渐长大成熟。

成虫期是吸虫生活史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吸虫会产生大量的卵,这些卵会通过宿主的排泄物进入环境中,继续循环寄生在新的宿主身上。

寄主期是吸虫生活史中最令人恐惧的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吸虫会对宿主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导致宿主的生命危险。

吸虫的生活史让人们对这些微小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们在宿主身上的寄
生行为,既令人惊讶又让人不安,但也让人们对生命的多样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希望通过对吸虫生活史的了解,人们能够更加重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减少吸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

吸虫的各期幼虫名词解释

吸虫的各期幼虫名词解释

吸虫的各期幼虫名词解释一、吸虫吸虫是一类寄生在人类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其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多个不同的幼虫期。

吸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从而获取生存所需的营养和能量,给宿主带来各类健康问题。

在了解吸虫的各期幼虫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吸虫的基本生命周期。

二、基本生命周期吸虫一般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包括感染、发育和传播等阶段。

感染阶段发生在吸入或摄入感染源时。

在宿主体内,幼虫会经过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其生命史。

最终,成虫将产生卵,通过宿主的排泄物排出体外,来完成传播。

三、蛴螬蛴螬是吸虫的第一期幼虫,也是感染幼虫。

蛴螬形状像卵,呈椭圆形,通常体长约50至100微米。

蛴螬有一个坚硬的外壳,以保护其内部。

蛴螬主要存在于吸虫的中间宿主体内,如螺类。

它们通过直接感染中间宿主来完成第一阶段的生命周期。

四、囊蚴囊蚴是吸虫的第二期幼虫,也是发育阶段的开始。

囊蚴的体形比蛴螬更大,通常为椭圆形,体长约为500微米至1毫米。

囊蚴在螺类体内发育,并在感染人类或其他动物体内的主宿主体内完成其发育过程。

囊蚴通常具有适应性更强的特点,能够在不同宿主之间传播和存活。

五、子囊蚴子囊蚴是吸虫的第三期幼虫,也是发育阶段的最后阶段。

子囊蚴体形更大,一般为囊状,直径约1毫米至3毫米。

子囊蚴通常存在于主宿主的体内,如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

子囊蚴是吸虫的终末阶段,也是寄生在宿主体内最具破坏力的阶段。

六、成虫成虫是吸虫的成熟阶段,也是吸虫生命周期的最终阶段。

成虫一般呈扁平状,体形较大,尾部锥形,具有吸盘和鳃。

成虫通常寄生在主宿主的血管系统、消化道或泌尿系统中,以宿主体内的营养为生。

成虫通过交配产卵,完成了吸虫的生命周期。

七、结语吸虫的各期幼虫在其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各期幼虫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吸虫寄生引起的健康问题。

尽管这些幼虫给人类和动物带来了很多困扰,但通过加强卫生防护和药物治疗,我们仍然能够有效地减少吸虫带来的危害。

07四种吸虫-PPT文档资料

07四种吸虫-PPT文档资料
(1)外观似半粒花生米。 (2)子宫与卵巢并列。 (3)两个睾丸并列。
故有并殖吸虫之称。
2、虫卵
1)外形:西瓜籽状 2)平均大小:29×17μm 3)颜色:黄褐色 4)卵壳:厚,有卵盖、肩峰 及一逗点状突起 5)卵内含物:成熟毛蚴
虫卵电镜 姜片虫卵 肺吸虫卵
虫卵电镜图
姜片虫虫卵
(1)是蠕虫卵中最大的一个。 (2)卵盖小,不明显。 (3)卵壳薄而均匀。 (4)卵内为一个卵细胞和 几十个卵黄细胞。
吸虫纲主要特点2
4. 生活史复杂:需要1-2个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 多为淡水螺。
5. 虫卵必须入水才能发育。 6. 基本发育过程相似:卵→多种幼虫(毛蚴→胞蚴 ≡﹥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7.囊蚴为感染期,经口感染。
8.保虫宿主广泛存在,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9.血吸虫例外。
淡水螺
水中发育阶段
沉淀法示意图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卫生部05年资料) 世界上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国家。 国内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宁夏、内蒙、 甘肃等无外,其它地区均有。(最新资料) 2、流行因素: 1)保虫宿主广泛 2)人群中有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习惯有关。
防治
3、防治
1)普查普治,妥善处理保虫宿主。吡喹酮 为首选药物(用法为每日15~25mg/kg,每日3 次,连服2日。)。 2)加强粪便管理。 3)不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是最有效的防 止措施。
睾丸
姜片虫 肺吸虫
内部结构图
两个分支的睾丸
盘曲的子宫
吸盘电镜图(×2000)
口吸盘
腹吸盘
姜片虫成虫
(1)外观似姜片。 (2)腹吸盘>口吸盘。 (3)睾丸有两个,分枝 状,位于虫体后半部。 (4)卵黄腺发达,起自 腹吸盘水平。

吸虫概论

吸虫概论

肝片吸虫卵
姜片吸虫卵
血吸虫卵
26
2、毛蚴 虫卵在水中或被宿主吞食后孵出毛蚴。其体形近 似三角形,前部宽,后部逐渐小,外被纤毛。
姜片吸虫毛蚴
27
3、胞蚴 为囊状构造,内含胚细胞和简单的排泄器官。
姜片吸虫胞蚴
肝片吸虫胞蚴
28
4、雷蚴
也为囊状构造,与胞蚴不同的是已有咽 和口。
肝片吸虫雷蚴
姜片吸虫雷蚴
大小因种类不同而异,长度范围多在1毫米至3 厘米之间.大的有的可长达6-7厘米以上。
片 形 吸 虫
前殖吸虫
8
3)颜色 新鲜的虫体为肉红色或鲜红色 ,固定后 为灰白色。
9
4)吸盘
虫体的前端通常稍尖,有两个发达的肌质吸盘,位于前
端的称为口吸盘,口吸盘的底部为口孔,腹吸盘位于虫
体腹面,一般在中1/3的前面,但也有的腹吸盘位于虫体
1~3.毛蚴
4~6.胞蚴
7~9.雷蚴
10~14.尾蚴
25
15~18.囊蚴
1、虫卵
多数吸虫寄在动物的消化道及其附属腺,吸虫的虫 卵从生殖孔排出体外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除日本血吸虫、嗜眼吸 虫外,都有卵盖,卵内含受精卵和许多卵黄细胞, 也有的虫卵产出时已有幼虫——毛蚴(如分体吸虫 、双腔吸虫)。

形,位于卵巢

之前,并列、
吸 虫
斜列或前后排
列腹吸盘的后
方。
矛 形 双 腔 吸 虫
19
5、前殖科(Prosthogonnimidea)
小型虫体,前
尖后钝,腹吸

盘在虫体前半

部,卵黄腺呈
孔 开
葡萄状,生殖

吸虫知识点总结

吸虫知识点总结

吸虫知识点总结一、吸虫的分类吸虫是原生动物门内最大的一类,目前已描述的种类约有5000种,分布在各种动物体内。

根据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吸虫被划分为三大类:单壳吸虫、双壳吸虫和锥虫。

1. 单壳吸虫单壳吸虫的寄生史通常有两个寄主,其中一个寄主是蝾螈类或多种融体类动物,另一个寄主是陆生或水生贝类动物。

单壳吸虫具有一个具有肌肉横纹的壳,通常寄生在鸟类、鱼类和哺乳动物体内。

单壳吸虫的生活史包括两个生殖阶段,即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

2. 双壳吸虫双壳吸虫通常在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肠道内寄生,且无需多个寄主。

它们的个体形态呈纵扁状,背腹称形态。

双壳吸虫寄生在不同寄主内,繁殖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寄生体内繁殖,有些则需要转变寄主。

3. 锥虫锥虫寄生在鸟类体内,通过寄生在中间寄主虾类体内来完成生活史。

锥虫体型细长而呈锥形,通常寄生在食肉鸟类的肠道内。

锥虫的生活史较为复杂,涉及多个寄主的生长过程。

二、吸虫的生活史吸虫的生活史一般包括两个寄主的交替寄生、有性和无性繁殖等多个阶段。

其中,有性繁殖阶段主要发生在结束寄生期的终寄主内,无性繁殖和发展的过程则主要发生在中间寄生物体内,这种生活史又称双重寄生史。

在生活史中,吸虫通过多种方式适应寄生环境,维持种群的稳定和繁殖。

三、寄主选择吸虫对寄主的选择依赖于多种因素,包括寄主的免疫能力、寄主的生活环境、寄主的体积等。

在选择寄主时,吸虫会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寄主周围的环境,判断寄主是否适合自己的寄生和生长。

四、繁殖方式吸虫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密不可分,它们通常会在不同寄主的体内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以适应不同寄主的环境。

五、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吸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寄生在人类和动物体内,对其造成消化道疾病和其他器官损害;2. 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等;3. 对寄主的营养摄取造成影响,导致寄主生长发育不良。

六、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治吸虫传播的疾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对可能感染吸虫的食品进行健康检查;2. 对可能受感染的水源进行处理和消毒;3. 对可能受感染的地区进行卫生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虫形态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雄性生殖系统:2个睾丸珊瑚状分支、前后 排列于虫体后半部,阴茎呈长袋状,位于 腹吸盘后方、子宫背面,开口于生殖腔。 雌雄生殖系统:巢卵佛手状分支、位于虫 体中部、睾丸之前,有劳氏管无受精囊, 卵黄腺发达。子宫盘曲于卵巢与腹吸盘之 间、开口于生殖腔。卵黄腺发达、位于虫 体两侧。
————钉螺————
———人———— ↓ ↑ 小淋巴管 ↑ 血管 肠系膜下静脉 ↓ ↑ 右心 肝门静脉 ↓ ↑ 肺———————→左心
7、排泄系统:焰细胞、毛细胞、集合管、 排泄囊、排泄管 焰细胞为最小单位,毛细胞构成原肾单位
吸 虫 成 虫 模 式 图
三、生活史:复杂 生活史特点: 1、虫卵入水才能发育。 2、蚴虫期都要经过1-2个中间宿主转换。 3、第1中间宿主都是螺类 4、幼虫期均有无性繁殖过程。
有性世代多在脊椎动物体内进行,无性世 代在淡水螺体内,有的还需在第二中间宿 主体内发育 幼虫包括: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 蚴、囊蚴 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囊蚴
尾部
尾干 尾部
尾叉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 吸虫的合抱体逆血流至肠壁的小静脉,雌虫纤细 的前端可伸展到肠粘膜下层的小血管产卵。早期 产出的卵大部分顺血流进入肝脏,少部分沉积在 肠壁的粘膜下层。约经10天卵内毛蚴发育成熟。 毛蚴头腺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开始渗入组织, 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肠壁组织坏死, 脓肿形成。由于肠蠕动的增强,腹内压力和血管 内压的增高,坏死组织可破溃至肠腔,虫卵随粪 便排出体外。含有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在适宜 环境中,经2~32小时,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 遇到中间宿主钉螺,能主动侵入,在螺体内经母 胞蚴、子胞蚴的无性繁殖产生数以千万计的尾蚴。 尾蚴成熟后陆续逸出螺体,悬浮或游动于近岸浅 水面下。当接触到人或哺乳动物皮肤时,最快可 在10秒钟内侵入皮肤,尾蚴尾部脱落形成童虫。
(六)防治
1.加强卫生宣教,使流行区的人员养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2.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阻断传播环节。
3.积极治疗病人和带虫者,消灭传染源。
二、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Chen)
斯氏狸殖吸虫主要寄生于果子狸,犬,豹,
猫等哺乳动物肺部,可以寄生于人体单不
成虫雄虫大体标本(卡红染 色)
成虫雌虫大体标本
(二)虫卵
(ovum) 椭圆型,淡黄 色,卵壳厚薄均 匀,无卵盖,卵 壳一侧有一小棘, 卵内含一成熟毛 蚴。 侧棘 毛蚴 卵壳
(三)毛蚴(miracidium)
梨型或长椭圆型,体表有纤毛,
为活动器官 ,顶端有钻器或顶突、
顶腺、侧腺。
(四)尾蚴(cercaria) 叉尾型 口吸盘 腹吸盘 体部 头器 头腺 钻腺 体部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五种: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曼氏血吸虫 (S.mansoni)
埃及血吸虫 (S.haematobium)
间插血吸虫 (S.intercalatum)
马来血吸虫 (S.mekongi)
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的历史 血吸虫病在中国的流行历史可追溯到2000
年前。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分别在湖北江陵和
一、形态
(一)成虫
虫体线状,雌雄异体,呈雌雄合抱状态。
有口、腹吸盘,口吸盘位于虫体顶端、腹吸盘 呈杯状;肠管自腹吸盘后分两支,至中部汇 合成单一肠管。
生殖系统:雌虫细长,虫体黑褐色;卵巢 长椭圆形,位于虫体中部肠支汇合处前, 卵黄腺分布在单一肠管周围,子宫开口于 腹吸盘下方生殖孔。 雄虫乳白色,粗短、长圆柱形,睾丸7个、 椭圆形,串珠状排列于腹吸后盘虫体背侧, 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雌虫居留于抱雌沟 内。
5、消化系统不完整,有口无肛。由口、咽 食管、肠管组成口位于口吸盘的中央,咽 肌肉性、呈球形。食管细长、下连肠管。 肠管在腹吸盘前左右分支
6、生殖系统: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 雄性生殖系统:睾丸、输出管、输精管、储 精囊、射精管、阴茎、阴茎袋、前列腺 雌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卵膜、梅氏 腺、受精囊、卵黄腺、总卵黄管、子宫
2、虫卵
最大的蠕虫卵,130~140×80~85μm,长 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薄,前端卵盖不明显, 内含一个卵细胞和数20—40个卵黄细胞。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 人、猪小肠上段 母雷蚴 子雷蚴 胞蚴 尾蚴 卵随粪便 排出 侵入扁卷螺 逸入水
入水
毛蚴孵出 附于水生 植物表面
经口
童虫 在小肠脱囊 人体
2.慢性期:童虫进入肺部后引起的病变
胸肺型:多见。
可有脑型、 肝型、皮肤型、眼型。 病理过程分为: 脓肿期、 囊肿期、疤痕期
成虫感染的动物的肺脏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
查虫卵:查痰,取病人的铁锈色痰。 痰检虫卵的阳性率高于粪检。
2.免疫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查血液中循环抗原
(五)流行 1.大量保虫宿主的存在。 2.中间宿主同在一个水域内。 3.不良饮食习惯(本病唯一感染途径:经口感 染)
发育过程:虫卵、毛蚴、胞蚴、两代雷蝣、 尾蚴、囊蚴(感染期)、童虫、 成虫 成虫寄生于肺部,虫卵如何排出?
破坏肺组织形成虫囊,虫囊破溃至支气管, 虫囊中囊液和虫卵随患者咳痰排出外界, 也可经吞咽动作咽回消化道,经粪便排出 体外。
第二中间宿主
(三)致病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疾病的发展分为
1.急性期:童虫移行游窜引起
2、临床表现
1)主要为上腹部或右季肋下隐痛,可有 肠鸣音亢进,腹泻、乏力、消瘦、浮 肿、贫血等; 2)虫多时可致肠梗阻; 3)儿童可引起发育障碍,智力衰退,甚 至死亡。
四、诊断
1、病原学检查:确诊的主要方法 1)粪便中检查虫卵 (虫卵大,易识别) 2)成虫虫体鉴定(粪便或呕吐物中) 2、免疫诊断:检查血清,可作为辅助诊 断
囊蚴
成虫 每条虫每天产卵1.5万—2.5万个卵
姜片虫生活史
生活史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野猪 中间寄主:卷扁螺 传播媒介:茭白、红菱、水浮萍等 终寄生部位:人体小肠上段
三、致病
因虫体数量多少和人体质强弱而异 主要致病阶段:成虫寄生在十二指肠、空 肠上段 1、致病机理: 1)体大,吸盘发达,引起机械损伤,导 致肠黏膜损伤、坏死,出现炎症和溃疡; 2)虫体争夺宿主营养; 3)虫体覆盖肠黏膜,影响消化吸收。
湖南长沙两地出土的西汉古尸(肝脏、肠道)
中查到了血吸虫虫卵,这一发现证实了血吸虫
病在中国的流行历史至少在2100年以上。
解放初期统计,全国约一千万余患者,一亿
人口受到感染威协,有螺面积近128亿平方米, 13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分布。严重流行区, 患病者相继死亡,人烟稀少,十室九空,田园荒 芜,造成了“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的悲惨景象。
左为第二中间宿主;右为感染阶段(囊蚴)
三、致病 肝吸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发病机理与虫体在肝胆管内寄生有关。 1.阻塞性黄疸。 2.诱发胆管炎。 3.与胆结石,肝癌发病有关。
病理标本:肝吸虫感染动物肝脏
四、实验诊断
(一)病原检查
甘油纸厚涂片透明法。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离心沉淀法。
(二)免疫诊断
能发育成为成虫;生活史发育过程与卫氏
并殖吸虫相似。
形态
成虫:虫体狭长呈梭形。前宽后窄,两端 尖。腹吸盘大于口吸盘 生殖系统:卵巢分支细而多如珊瑚状,与 盘曲的子宫并列于腹吸盘后。2个分支状睾 丸左右并列于虫体中后处 虫卵: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
生活史
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


引起皮下型并殖吸虫病或内脏幼虫移行症。主要 症状表现为游走性皮下包块和结节,常见于胸 背部。 摘取皮下包快活组织检查,检获虫体可以确诊。 斯氏狸殖吸虫只分布于中国。
吸虫概述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寄生于人体的吸虫属于复殖虫目吸虫(30 于种)常见的有: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 虫、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
一、人体吸虫的基本特征 1、虫体呈叶状或舌状,左右对称, 背腹扁平 2、具有口腹两个吸盘。 3、♀♂同体(血吸虫除外) 4、体壁由肌层和皮层无体腔(体壁为皮 肌囊)体壁有褶皱、体棘、乳突 肌层:外环肌、内环肌,肌层收缩虫体运动
口吸盘
子宫

受精囊 睾丸
有口,腹吸盘,
睾丸分支状。
华支睾吸虫成虫大体
(二)虫卵 小,似芝麻,前端有明显的卵盖, 有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卵 壳厚,内含1个成熟的毛蚴。
卵盖 疣状突起 毛蚴
二、生活史 完成生活史需要有水的环境。
胞蚴、雷蚴、尾蚴
1.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 2.第一中间宿主:长角涵螺、赤豆螺等。 3.第二中间宿主:草鱼、麦穗鱼、淡水虾等。 4.感染阶段:囊蚴。 5.感染途径:经口。
并殖吸虫属于吸虫纲,复殖目,并殖科 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 寄生于宿主体内的肺脏引起肺部病变 卫氏并殖吸虫:肺型并殖吸虫病 斯氏狸殖吸虫:皮下型并殖吸虫病
一、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肺脏,除了主要 表现为肺脏的损害之外,由于童虫的移行可以达 到宿主的各个部位,造成相应部位的损伤,引起 严重的症状。可以说卫氏并殖吸虫病是一种全身 性寄生虫病。
(一)形态 1.成虫 虫体肥厚,背面稍隆起,腹面扁平;活体红褐 色,半透明;口腹吸盘大小略同 消化系统:口、咽、食管、肠管,肠管分两支, 沿虫体两侧波浪状向后弯曲延伸至腹吸盘之后
生殖系统:
睾丸两个、分两支,位于虫体中后部1/3,左右并
列;
子宫、卵巢位于虫体中部,左右并列。
卵黄腺为密集的卵黄滤泡组成,位于虫体两侧
童虫在皮下组织停留短暂时间后,侵入小 未稍血管或淋巴管内,随血流经右心到肺, 再由左心入大循环,到达肠系膜上下动脉, 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肠系膜静脉,汇集于肝 门静脉,在肝内经8~10天的生长,然后下 行至肠系膜静脉寄居并发育为成虫。自尾 蚴感染至宿主粪便排出虫卵约需一个月。 成虫平均寿命约4~5年,长者可达20~30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