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合并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射频消融术抗凝抗栓治疗
房颤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Jun30(11)房颤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类型,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心律失常,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房颤发生时心房激动显著增加,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跳频率不规则性加快,甚至可达100~160次/分。
房颤没有统一的分类,一般看房颤发生时间长短分为永久性、持续性及阵发性,阵发性房颤临床症状较轻,发作时间多不超过48h,7d内多可转为窦性心律;持续性房颤发作时间超过7天,需电击或药物治疗才可转为窦性心律;永久性房颤指转复为窦性心律后24h内仍复发或无法转为窦性心律。
房颤持续发作极易引起左房功能障碍,进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此外,房颤明显增加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导致脑卒中等,且该病引起的脑卒中后果更加严重[1,2]。
射频消融术是用于房颤治疗的介入性技术,可通过导管将电极经动脉或静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促使局部心内膜及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从而阻断导致房颤的异常传导束及起源点,达到控制窦性心律、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同时该技术微创性好,适用于绝大部分房颤患者,患者接受度高。
本文旨在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围术期抗凝治疗房颤射频消融术与其他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相比,临床操作更复杂,治疗时间更长,术中血栓栓塞风险明显增加,最高可达到5%,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还不利于患者预后,增加房颤再次发生风险[3,4]。
房颤射频消融术导致的血栓栓塞发生机制目前尚不能完全明确。
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相关:(1)射频消融治疗会导致消融局部形成焦痂;(2)消融术前左心耳等部位可能有未经发生的血栓,消融操作可能会导致血栓脱落;(3)介入治疗仍是创伤性操作,可能引起血小房颤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曹中南,张明惠,左国兴,王宽,张祥灿(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天津300451)Advances in Anticoagulant Therap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CAO Zhong ̄nan,ZHAGN Ming ̄hui,ZUO Guo ̄xing,WANG Kuan,ZHAGN Xiang ̄can(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Tianjin Fifth Central Hospital,Tianjin300451China)Abstract: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a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apid ventricular rate or restore sinus rhythm.However,it took a long time to treat atrial fibrillation,and its clinical operation was relatively complex.There was a high risk of thrombosi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The safety and prognosis of the operation were worrying.In this paper,the clinical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analyzed,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review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Keywords: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trial Fbrillation;Anticoagulation Therapy;Review摘要:射频消融术是房颤治疗的最有效手段,可有效控制快速心室率或恢复窦性心律,但射频消融治疗时间长,临床操作相对复杂,围术期存在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手术安全性及预后值得担忧。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射频消融、起搏器和手术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射频消融、起搏器和手术房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目前,除常规的药物疗法之外,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及外科手术等多种非药物疗法正在兴起。
不同的手术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用。
一、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术可对房颤起到良好的作用,并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射频消融可以破坏心房内折返环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输送至病变部位,从而消除房颤的病灶,从而控制房颤发作,缓解症状。
射频消融术可用于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房颤及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房颤。
尤其是在房颤病情较重的情况下,射频消融能快速有效地治疗心房颤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射频消融术具有微创、快速、安全等优点。
与常规外科相比,射频消融术不需要进行胸腔切开,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
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利用先进的导引技术及精准的插管位置,可进一步明确病变位置,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射频消融术的禁忌症包括心脏瓣膜病变、急性心肌炎等。
这些病症可能会对手术造成严重干扰,这种情况会对外科治疗产生极大的影响,并有可能使情况恶化。
有些房颤不适合射频消融术治疗。
比如,有些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一些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体质比较弱,外科治疗的危险性也比较大;此外,也有一些房颤的病人有其他的疾病,比如部分房颤患者同时存在心脏血管狭窄等其他病变,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然而,射频消融并不是房颤的唯一疗法,应根据房颤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房颤病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另外,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之前,一定要做好必要的手术准备,比如停止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心电图检查等,这样才能让医生针对不同的病情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二、起搏器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装置,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收缩,从而控制心率。
心律失常和心电图阻断的房颤病人可使用起搏装置进行心律失常的治疗。
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治疗
卒中
1.84 (1.11, 3.06)
0.5 1 1.5 2.0 2.5 3.0
Lamberts M, Gislason GH, Lip GY, et al. Circulation. 2014 Jan 27.
NOACs在心血管疾病患三联疗效终点显著降低16%,但显著增加大出血和颅内出血 • 阿哌沙班:三联疗效终点相当,但大出血显著增加
279例纳入 ITT分析
长期抗凝治疗适应症 严重冠脉疾病需行PCI 18-80岁
R
三联治疗(N=289)
• • • 氯吡格雷预治疗5天,PCI前24小时负荷剂量 300mg,或4小时前600mg; 阿司匹林80-100mg,无治疗史患者给予320mg负荷 剂量; 华法林(INR 2.0)
284例纳入 ITT分析
25 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19% P=0.03 29% P=0.001
#非房颤
20
20 16.7
15
15
10
5
0 阿司匹林单药
(241/1206)
华法林单药
(203/1216)
阿司匹林+华法林
(181/1208)
*主要终点为由死亡、非致命性梗死复发和血栓栓塞性脑卒中组成的复合终点。
多中心、随机试验共纳入3630例心肌梗死后患者,随机分组,1216例接受华法林单药(目标INR 2.8-4.2), 1206例接受阿司匹林(160 mg)治疗,1208例接受阿司匹林(75 mg)联合华法林治疗(目标 INR 2.0-2.5), 评价三种方案二级预防的疗效和安全性。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治疗指南推荐
总结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高流速 白血栓“动脉血栓”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管理共识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管理共识发布,6个问题划重点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临床中并不少见。
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为6%~21%,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为20%~30%。
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医生关心的话题。
近日,《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以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问题。
ACS和/或PCI合并房颤,PCI术中如何使用抗栓药物?图1 心房颤动患者PCI术中抗栓策略1.抗血小板所有OAC治疗的房颤患者在发生ACS后应立即口服负荷剂量阿司匹林(100~300 mg),然后维持剂量为75~100 mg/d。
在已了解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或紧急情况下,如很可能行PCI,可考虑采用P2Y12受体拮抗剂进行预处理;在不了解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时,应延迟至行PCI时再使用P2Y12受体拮抗剂进行预处理。
P2Y12受体拮抗剂应首选氯吡格雷。
2.抗凝维生素K拮抗剂(VKA):对于VKA治疗且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的患者,术前通常无需停用VKA,但需查INR。
术中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采用低剂量(30~50 U/kg)普通肝素治疗,维持ACT≥225 s。
NOAC:对于NOAC治疗的患者,急诊PCI无需中断NOAC。
而择期PCI则可考虑在术前停药,停药时间取决于使用的药物和肾功能(通常术前停药12~24 h,达比加群酯经肾脏清除率较高,肾功能不全者需考虑延长术前停药时间)。
PCI 术后早期,如当天晚上或次日早晨,建议开始NOAC(术前剂量)治疗。
ACS和/或PCI术后房颤患者,抗栓药物如何选择?PCI围术期需在双联抗栓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三联治疗)直至出院。
对于高缺血/血栓栓塞和低出血风险的患者,出院后阿司匹林可继续使用至术后1个月。
推荐大多数患者出院后采用OAC+P2Y12受体拮抗剂的双联抗栓治疗,大多数患者应考虑在术后1年时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继续给予卒中预防剂量的OAC。
结合最新指南看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的抗栓治疗策略
结合最新指南看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的抗栓治疗策略房颤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抗栓治疗方案对于房颤合并PCI的患者而言,长期应用OAC必须权衡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
由于DES置入后需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因此需长期应用OAC的患者应避免置入DES。
对于中高危血栓栓塞风险的房颤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如何进行抗栓治疗,2010 ESC指南给出了如下建议(表1)。
点击查看详图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于2012年2月7日公布了第9版抗栓治疗和血栓形成预防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充分参照了近年来所获取的临床研究结果,对房颤患者PCI术后的抗栓治疗,特别对卒中的预防提出了科学实用的推荐建议。
1、CHADS2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置入金属裸支架(BMS)1个月内、置入DES 3~6个月内,建议应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治疗,此后应用华法林联合1种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
若病情稳定,1年后则按照稳定性冠心病伴房颤的抗凝治疗原则仅应用华法林单药治疗。
2、CHADS2评分0~1分者,建议在支架置入术后1年内进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无需进行三联治疗。
1年后若病情稳定则参照稳定性冠心病伴房颤的治疗原则进行抗凝治疗。
3、伴房颤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未进行支架置入术且CHADS2评分≥1分时,建议华法林联合1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年。
1年后若病情稳定则参照稳定性冠心病伴房颤的治疗原则进行抗凝治疗。
对于CHADS2评分为0分者本指南也作出了相同的推荐建议,即华法林联合1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年。
不稳定性心绞痛与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当房颤患者合并上述情况时,在华法林治疗基础上加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亦可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现有证据提示,与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者相比,短期(如1个月)加用华法林并不会显著增加出血事件风险,但长期应用三联抗栓药物的安全性尚有待论证。
房颤射频消融术及复律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
房颤消融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策略
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
第一组,使用普通8mm导管消融手术时,术前3天中断华法林,按照1mg/Kg注射低分子肝素至术前12小时,术前静脉注射15000U肝素,术后肝素桥接华法林至INR>2.0;第二组,使用3.5mm开放式灌注导管手术,围术期抗凝方案同第一组 ;第三组,使用3.5mm开放式灌注导管手术时不中断华法林
所有患者导管消融持续华法林抗凝达标4周
荟萃分析再次证实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
持续华法林显著降低血栓栓塞风险和轻微出血,且不增加大出血
纳入9个研究的27402例患者,6400例房颤消融患者继续使用华法林抗凝(简称:CW组),围术期中断华法林的患者使用肝素(DW组)
Santangeli P, et al.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2 Apr;5(2):302-11.
0.7 (0.7)
0.8 (0.9)
CHA2DS2-VAS,平均分(SD
1.5 (1.3)
1.7 (1.4)
既往VKA使用比例,n(%)
36 (29.0)
37 (29.8)
既往利伐沙班使用比例,n(%)
23 (18.5)
29 (23.4)
既往达比加群使用比例,n(%)
12 (9.7)
10 (8.1)
D.R. Lakkireddy, et al. Uninterrupted Rivaroxaban vs. Warfarin for Periprocedural Anticoagulantion 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A Multicenter Experience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
临床护 理 ・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周 爱 芽 马 萍 许 怿靓 曾静 妮
心房颤 动简称 房颤 , 是常见 的心律失 常。经导管射频消 动 。如果 术后 血肿 消退 不 明显 ,且伴有疼 痛应立 即行 B超 检查 ,观察有无假性动脉瘤形成 ,如有 可在假性动脉瘤 的颈
无 甲亢及术中心包填塞 。 其 中男 1 0 2例 , 女7 8例;年龄 3 5 ~
生予暂停 低分子 肝素 的注 射 。本组 3例 注射低分 子肝素 后 出现皮 下瘀青 、血肿 ,予 湿热敷后 血肿 消退 。 2 . 1 . 3 其 他部位 出血 的观察 观察 皮肤 及黏膜有无 出血 ,
般 选择脐周 5 c m 以外 ,注射 时要捏紧皮肤 ,注射后 至少 按
压 3分钟 。要 定时观 察局部 皮肤有 无血肿 及瘀青 ,如有且
范围大 时要测 出凝血 时间 ,如果 出凝血 时间正常 ,2 4小时
后予 湿热敷 ,并更换注射部位 ,如果出凝血时间延长通知医
法林抗凝治疗 ,叠加抗凝 2 ~3天后过渡为华法林单药抗凝 ;
2 观察 要 点及护 理措 施
2. 1 出血 的 房颤导 管消 融治疗
2. 1 . 1 术 后创 口的 观察 由于 房颤 射频 消融 术前 、术 中
的一种严重 并发症 ,目前文献 报道的绝大多数都是脑卒 中。
均使用抗 凝治疗 ,如果 术中穿破了股动脉 、拔管按压 位置不 对 、术后提前活动 等均可引起术 后创 口出血 。所以房 颤射 频 消融术 后要密切 观 察创 口有无渗 血 ,一般 指导 患者术肢 制
作者 单位 :3 2 5 0 0 0 温 州医 科大 学附 属第 二 医院心 内科 通 信作 者 :周 爱 芽 ,Ema i l : z h o u a i y a 2 0 0 8 @l 6 3 . c o n r
PCI术后抗凝方案及时间
PCI术后抗凝方案及时间
房颤病人通常都伴有冠心病,而且放支架之后既要抗血小板抗凝聚集治疗又要联合用药的治疗,最大的风险就是出血风险。
所以对于房颤合并有冠心病治疗之后的,一定要做好血栓形成风险的评分和出血风险的评分,就是运用做出血风险的评分。
一般中低出血风险的,对于择期植入裸支架的这一种,那么我们三联抗栓治疗,就是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要控制到一个月以内,然后再终身服用药物或者是口服抗血小板治疗,终生服用。
如果植入的是药物洗脱支架择期做的,那么能需要三到六个月的三联治疗,其中三到六个月结束之后,再服用十二个月的口服抗凝药物加氯吡格雷和治疗,最后终生服用口服抗凝药物。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不管是药物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还是裸支架,都需要三联抗栓治疗六个月,最后再口服抗凝药物加入氯吡格雷或是阿司匹林十二个月,终生服用口服抗凝药物。
对于高危出血风险的,择期裸支架治疗的,一般能要三联抗栓二到四周,再单独口服抗凝药物终生。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做的裸支架的,三抗联治疗要四周,然后再进行十二个月的口服抗凝药物加入氯吡格雷,最后终生服用口服抗凝药物。
房颤合并冠心病怎么治
房颤合并冠心病怎么治在生活压力持续加剧的当下,冠心病这一既往以老年群体更为高发的疾病,渐趋低龄化。
房颤作为心律失常的一种,在发生时,心房暂时丧失收缩功能,而使血液于心房内发生瘀滞,进而形成血栓。
当房颤合并冠心病,二者可相互作用,使病情加剧,不仅可致残,还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因此,在出现房颤合并冠心病后,进行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即针对房颤合并冠心病特征及相应治疗举措展开阐述,以期提供可参考建议。
一、对房颤合并冠心病的认识(一)什么是房颤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在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的加剧,房颤的发生率在不断的升高,在75岁以上的发病率可达到10%左右。
在对其发病机制的认知上,大多数认为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在房颤的发病中,患者的心跳频次可高达100~160次,且跳动频率不规则,并会感到心悸、胸部不适、气短等情况,使日常生活受到极大的困扰。
在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下,也会出现血栓、脑梗塞、脑卒中、意识障碍等不良现象,引发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二)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疾病,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高发,其中男性的发病率更高于女性。
在临床中患者常表现为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并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危害性高、病死率高、发病率高和治愈率低。
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冠心病的发生率在不断的上升,其死亡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位居第一,且有着向低龄化、低收入人群的发展趋势。
(三)什么是房颤合并冠心病二者均属于心脏病的范围,但二者并无直接的并发关系,且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尽相同。
比较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二联和三联抗凝治疗效果
比较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二联和三联抗凝治疗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二联和三联抗凝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78例纳入研究,所分对照组(39例)二联抗凝治疗,观察组(39例)三联抗凝治疗,对比效果。
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比对照组低(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5)。
结论对房颤合并冠心病者,运用冠脉支架植入术,使用三联抗凝治疗,安全性好,但需结合病人自身情况,实施个体化抗凝治疗。
【关键词】冠脉支架植入术;房颤;冠心病;二联;三联抗凝[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ual and triple anticoagulant therapy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78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21 to June 2022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9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39 cases). Results C-reactive protein, fibrinogen, platelet count and D-dim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was5.13%, lower than 20.51%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riple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with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s safe, but inpidual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should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the patient's own conditions.[Key words]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Atrial fibrilla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wo copies; Triple anticoagulation在临床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发病率出现不断增高的趋势。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特殊情况抗栓治疗、抗栓治疗发生出血处理和疾病要点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特殊情况抗栓治疗、抗栓治疗发生出血处理和疾病要点在临床实践中,房颤合并冠心病比例非常高,当两者合并存在时,患者的血栓风险显著增加。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存在双重困难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冠脉血栓和心房血栓风险均增加,冠脉血栓以“白色血栓”为主,富含血小板,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心房血栓以红色血栓为主,富含纤维蛋白,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应同时进行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为提高抗栓治疗的获益并减少出血风险,在启动抗栓治疗前应对患者的血栓栓塞/缺血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
1.缺血/血栓形成风险:可采用SYNTAX、SYNTAX Ⅱ或GRACE评分对PCI合并房颤患者进行缺血事件风险评估;2.血栓栓塞/卒中风险:对于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患者,推荐根据CHA2DS2-VASc评分指导抗凝治疗,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危险性相同;3.出血风险:推荐采用HAS-BLED评分来进行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顾患者抗栓治疗根据CHA2DS2-VASc评分,对于具有抗凝指征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推荐应用卒中预防剂量的OAC单药治疗;’对于具有高缺血风险、无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考虑在长期OAC(如利伐沙班)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75-100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对于适合NOAC的患者,推荐NOAC优于VKA。
特殊情况抗栓治疗1、不同肾功能患者症状不同肾功能状态ACS和/或PCI合并房颤患者NOAC使用剂量推2、华法林与NOAC转换华法林与NOA抗栓治疗期间发生出血处理1. 轻微出血给予支持治疗;口服华法林者可推迟给药时间或暂停给药,直至INR降至<2. 0;NOAC的半衰期较短,停药12-24h后凝血功能即可改善。
2.中度出血需补液、输血治疗;口服华法林者可维生素K1(1-10mg)静脉注射;NOAC最近一次服药时间在2-4h内,口服活性炭和/或洗胃可减少药物吸收;达比加群酯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其他NOAC不适合透析清除。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抗栓治疗策略(全文)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抗栓治疗策略(全文)2015年,我国学者发表的一项综述回顾了近年来30项相关研究,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发房颤风险为2.3%-37%,这一比例不容小觑。
而当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房颤时,住院期间死亡率将增加5倍。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如何进行抗栓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
如何评估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目前对房颤的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有两个评分系统,即传统的CHADS2评分和欧洲指南推荐的CHA2DS2-VASc评分,现在越来越多的指南推荐对高危房颤患者使用CHA2DS2-VASc评分。
相对于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增加了三项指标(年龄65~74岁、女性和血管疾病史),依据评分结果将房颤患者分为低危(0分)、中危(1分)和高危(≥2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患者需要抗凝治疗。
对于房颤合并ACS或行PCI的患者,选择双联还是三联抗栓治疗?房颤合并ACS或行PCI患者,需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但是,冠心病的治疗,无论是单用阿司匹林,还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是现在临床中使用肝素、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减少血栓的同时增加了出血风险。
因此,无论单从冠心病患者而言,还是单从高危的房颤患者而言,抗凝均是一把双刃剑,在临床中非常难以抉择。
对于需要抗凝治疗的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上需要更好地处理。
冠心病和房颤的抗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冠心病患者的血栓多是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抗栓治疗过程中更多的是针对血小板环节,如应用ADP受体拮抗剂、P2Y12受体拮抗剂来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而房颤患者的血栓多是富含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的红色血栓,更多的是应用口服抗凝药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来进行抗凝治疗。
如何才能将房颤合并冠心病的卒中、心梗和支架内血栓风险降到最低,最简单的想法就是同时应用三种药物(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加一种抗凝药),进行三联抗栓治疗。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选择
结果: 两组利伐沙班均显著减少出血事件
Gibson MC. Prevention of bleeding in…NEJM.2016;375(25):2423-2434
结果:两组利伐沙班均显著减少出血事件
目录
Gregory Y.H. Lip. et al. Eur Heart J. 2014 Aug 25. pii: ehu298.
第一步:评估卒中风险
第二步:评估出血风险
第三步:评估临床情况
4周
6个月
12个月
第四步:抗栓治疗
终生
PCI/ACS后时间
非瓣膜性房颤
CHA2DS2-VASc=1
CHA2DS2-VASc≥2
30
25
20
15
10
5
0
0
30
60
90
180
270
360
26.7%
18.0%
16.8%
组 2 (利伐沙班 2.5 mg BID + DAPT)
组 1 (利伐沙班 15 mg +单抗血小板)
组 3 (VKA + DAPT)
ARR 8.7%
ARR 9.9%
NNT=12
NNT=11
TIMI大出血、小出血和需要临床关注的出血(%)
1. Janssen Scientific Affairs, LLC. 2016. https:///ct2/show/NCT01830543 [accessed 10 Oct 2016]; 2. Gibson CM et al, Am Heart J 2015;169:472–478e5; 3. Gibson CM et al, New Engl J Med 2016; doi: 10.1056/NEJMoa1611594
冠心病患者的抗凝治疗指南
冠心病患者的抗凝治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的抗凝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抗凝治疗的指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1. 抗凝治疗的意义抗凝治疗是通过使用抗凝剂来延长凝血时间,防止血液凝固,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生,减少病情的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2. 抗凝治疗的适应症冠心病患者中,以下情况适合进行抗凝治疗:- 已有血栓形成的病例;- 心肌梗死或血栓栓塞风险较高的患者;-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 有心房颤动等导致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的患者。
3. 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
具体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来确定,一般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 抗凝治疗的剂量控制抗凝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来确定。
华法林和肝素的剂量需要定期监测并根据制定的抗凝指标进行调整。
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的剂量则相对固定,不需要频繁监测。
5. 抗凝治疗的监测和调整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的监测。
这些指标的调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物的剂量在合适范围内。
6. 抗凝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在抗凝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饮酒,避免使用过量维生素K;- 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血液指标;- 注意自身的药物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在进行其他治疗或手术时,需提前告知医生自己正在进行抗凝治疗。
7. 抗凝治疗的风险和副作用抗凝治疗虽然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冠心病与心房颤动(房颤)具有多种相同的危险因素,两种疾病常合并存在。
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为6%~21%,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为20%~30%。
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口服抗凝药物(OAC)治疗以减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
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但增加出血风险。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一、血栓栓塞/卒中风险血栓栓塞事件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则是房颤栓塞最常见的表现类型。
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是连续且不断变化的,应定期进行评估。
目前推荐对所有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采用CHA2DS2VASc 评分(表2)进行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关于冠心病合并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推荐:(1)CHA2DS2VASc评分≥2分(男性)/3分(女性)的患者应进行长期抗凝治疗;(2)对于依从性较好、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男)/2分(女)的患者也建议进行抗凝治疗;(3)CHA2DS2VASc评分为0分(男)/1分(女)的患者应避免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
目前认为,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危险性相同,抗凝治疗的方法均取决于患者的危险分层;心房扑动的抗凝原则与房颤相同。
瓣膜性房颤具有明确抗凝适应证,无需再进行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二、缺血/血栓形成风险(表3)心脏缺血事件最强的预测因素是近1年内发生过缺血事件。
既往有ACS 病史的患者缺血事件风险远远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且对于支架置入的患者同样适用。
高龄、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肌酐清除率15~59ml/min)、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低、支架选择不合理等均是缺血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可采用SYNTAX、SYNTAX(表4)或GRACE评分对PCI合并房颤患者进行缺血事件风险评估。
2021冠心病行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选择(全文)
2021冠心病行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选择(全文)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升高。
房颤合并冠心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Garfield研究中国亚组研究基线数据显示我国房颤伴冠心病的患者比例高达32.4%[1]。
研究显示约5-15%的房颤患者需要接受PCI治疗[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新发房颤的比例为2.3-37%[3],同时,ACS 新发房颤患者发生再次心梗、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增多[4],因此,房颤合并ACS或冠心病患者PCI后往往需要同时采用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寻找疗效更佳、出血风险更小的口服抗凝策略已经成为优化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策略的重点和难点。
一、房颤合并冠心病抗凝治疗的临床证据(一)双联抗栓与三联抗栓治疗2012年公布的WOEST研究是第一项评价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且服用口服抗凝剂(OAC)患者的最佳抗血小板治疗的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了长期OAC患者行PCI后采取双联抗栓(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和三联抗栓(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在2008-2011年在荷兰和比利时15个中心入选573例患者,其中69%口服OAC预防血栓栓塞,研究旨在探讨患者在进行口服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组在出血方面是否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同时不升高血栓事件危险。
试验为随机化设计,将患者以1:1随机分入双药治疗组(OAC+氯吡格雷75mg/d)和三药治疗组(OAC+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80mg/d),植入金属裸支架(BMS)的患者(35%)药物至少持续1个月,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65%)需治疗1年。
计划随访1年。
结果表明,二联组出血率为19.4%,明显低于三联组44.4%(HR=0.36,P<0.0001);根据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的标准,与三联组相比,二联组中大出血事件明显降低(6.5%与12.7%,P<0.011),输血率降低(3.9%与9.5%,P<0.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23 期2018 Vol.5 No.23
41
同时此药物稳定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呼吸。
联合用药后,可有效减少异丙酚用量,通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进一步提高麻醉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麻醉效果93.8%、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无痛人流中应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荣荣,许旭东.地佐辛联合异丙酚在无痛人流中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1):8081-8082.
[2] 陈 芗.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无痛人流临床中的应用[J].北方药
学,2017,14(03):190-191.
本文编辑:赵小龙
房颤合并冠心病pci 术后病人射频消融术抗凝抗栓治疗
阿布都热合曼·买买提托乎提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新疆 和田 848000)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房颤合并冠心病pci 术后病人射频消融术抗凝抗栓治疗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 组、 B 组和C 组,对比三组患者在pci 术后进行射频消融术抗凝抗栓治疗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A 组的抗凝抗栓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 组和C 组(P <0.05);A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 组和C 组(P <0.05)。
结论 3连抗凝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在房颤合并冠心病pci 术后病人射频消融术抗凝抗栓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抗凝疗效,且能够有效降低抗凝抗栓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房颤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凝抗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23.41.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组,将其分为A 组、B 组和C 组。
A 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42岁~79岁,平均年龄为(60.31±2.71)岁。
B 组的40例患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在43岁~80岁,平均年龄为(61.58±3.01)岁。
C 组的40例患者当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44岁~78岁,平均年龄为(61.34±3.22)岁。
三组患者皆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并实施Pci 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无明显差异,针对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针对A 组患者在Pci 术后实施2连抗凝治疗,服用阿司匹林100 mg 加氯吡格雷75 mg ;B 组与C 组患者在Pci 术后实施3连抗凝治疗,其中B 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 加氯吡格雷 75 mg ,加服华法林3 mg/d ;C 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 加氯吡格雷75 mg ,加服利伐沙班15 mg/d 。
在三组患者抗凝抗栓3个月后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在Pci 手术后,通过随访、复查等形式对三组患者进行心血功能系统检查,根据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中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体循环栓塞发作状况,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恢复情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未发生或极少发生体循环栓塞事件;②有效:患者发生体循环栓塞事件的几率较低;③无效:患者发生脑卒中等栓塞事件的几率较高。
治疗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记录对比三组患者在术后抗凝抗栓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记录对比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 )表示,采用x 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抗凝抗栓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比三组患者抗凝抗栓治疗总有效率,A 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 组和C 组(P <0.05)。
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n (%)]
组别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A 组4027(67.50)13(32.50)0(0.00)40(100.00)ab B 组4019(47.50)16(40.00)5(12.50)35(87.50)C 组
40
10(25.00)
17(42.50)
13(32.50)
27(67.50)
注:与B 组相比,a P <0.05;与C 组相比,b P <0.0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23 期2018 Vol.5 No.23
42
2.2 三组患者抗凝抗栓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通过对比三组患者抗凝抗栓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发现,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
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抗凝抗栓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组别n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40 0(0.00)0(0.00)1(2.50)1(2.50)ab B组401(2.50)3(7.50)4(10.00)8(20.00)C组402(5.00)4(10.00)4(10.00)10(25.00)注:与B组相比,a P<0.05;与C组相比,b P<0.05
3 讨 论
3.1 治疗效果分析
对于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来说pci手术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体征,但术后病人射频消融术抗凝抗栓治疗的效果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基本条件。
传统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式能够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形成,但在治疗效果上还有待提升。
本文对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2连抗凝治疗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加华法林3连抗凝以及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加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3连抗凝相对于2连抗凝治疗效果更加,而服用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的3连抗凝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高于另外两组患者(P<0.05)。
3.2 安全性分析
本文对比三组患者抗凝抗栓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发现,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加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
长久以来华法林在抗凝治疗方面的效果受到了较大的肯定,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华法林的稳定剂量差异较大,剂量较小时抗凝效果不良,而剂量过大则容易造成致命性出血,在安全性上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利伐沙班最为新型的直接Xa因子抑制剂,其生物利用度较高,对消化道的损伤较低,并且在服用剂量以及依从性上更具优势。
但同时也要注意,由于利伐沙班的清除效果由肌酐清除率决定,当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5 mL/min时不宜使用利伐沙班。
3.3 综合对比分析
房颤治疗最新指南中指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抗栓效果不劣于甚至由于华法林,并且能够有效规避脑出血的的风险,在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实施3连抗凝治疗中利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能够使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对患者实施抗凝抗栓治疗时,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症及身体状况,选取最为合理的方式进行抗凝抗栓治疗。
最新房颤管理指南中建议根据患者卒中以及TIA 数据选取抗凝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基于临床研究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抗凝抗栓治疗疗效的研究分析,指南建议在pic术后进行抗栓治疗时应优先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综上所述,3连抗凝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在房颤合并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射频消融术抗凝抗栓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抗凝疗效,且能够有效降低抗凝抗栓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李娟娟.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抗栓治疗的新进展[J].中西医
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46-1348.
[2] 袁晨,钟雷,黄榕翀.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
脉介入治疗术后抗栓策略选择的荟萃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6):526-535.
[3] 郭江玲.冠心病合并房颤PCI术后抗凝的临床观察[J].医药卫生:
引文版,2016,22(12):43.
本文编辑:李豆
本次研究数据说明,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对产后出血情况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宫缩素的应用效果。
日后在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治疗时,可以运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起到止血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巫燕珊,赖文妹,赖鸿端,等.改良B-Lynch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
三醇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J/OL].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02):98-100.
本文编辑:吴卫
(上接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