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日动画比较

中日动画比较

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的动画风格特征与美国动画不尽相同。

日本动画以对比鲜明的画面,个性化、多姿多彩的图像,以及鲜明的角色性格为特色。

故事通常有着各种不同的故事背景,针对较大范围的观众群。

日本动画的传播手法多种多样日本动画常常受到日式漫画的影响。

日本动画中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梦》(见右图),迄今已创作超过四十年,而且还曾登上过《时代杂志》,可说是卡通里的常青树。

中国动画: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

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在日本动画开始熠熠生辉的今天,中国动画却发展平平,在日本动画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之时,中国动画锋芒倍减,甚至黯然失色。

大量的观众市场被日本动画所占有,人们甘愿成服于日本动画的裙摆之下,较之日本动画,中国动画究竟输在了哪里?这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1、从民族观角度看中日动画的区别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

日本人没有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无原则性,兼收并蓄,并且对外来文化进行分解、还原,抛弃不实用的东西,把他国的经验与本国国情结合,发展出自己的独特文化体系。

这也造成了日本人思想表象上的混乱和民族性格上的矛盾。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至于中国,从对特有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的重视程度就能看出,中国更注重的是故事结局的和美。

自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条让中国人认为苦难之后又见彩虹才是圆满、美好的。

因此,中国的动画甚多不会将“毁灭”放入其中。

但和美与凄美相比,前者只能让人暂时满足,而后者却能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于是日本动画自然成为了观众的回味。

2、动画的原创性和制作技术由日本东映公司制作的系列动画《数码宝贝》(见右下)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其中的“亚古兽加布兽”等让人们记忆犹新,但是近几个月来热播的《晶码战士》(见左下)让人看了后就有一种幼稚的感觉。

中日美动画对比

中日美动画对比

中日美动画欣赏与比较研究摘要在动画艺术八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制作技术的进步和艺术潮流的演进,世界各国的动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样风格。

动画的不同风格源于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了解它们在动画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前言从中日美三国动画的各自的特征以及各国文化对动画的影响等方面对三国的动漫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主要从其艺术特征、审美创作风格、音效风格,视觉与听觉方面分析,也与其每个国家特有的特色文化进行分析。

二、美日中主要艺术特征(1)美国主要艺术特征迪斯尼风格的美国动画。

迪斯尼对于动画的理解,决定了美国动画片作为大众娱乐工具的发展方向,建立了鲜明风格。

迪斯尼动画的特点包括: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2)日本主要艺术特征手冢治虫首创借用电影镜头语言来绘制漫画,在有限经费的情况下,一有限的资源,制造出无限的效果。

手冢治虫作品强调“人性”,成为日本动画的奠基精神。

作品中的角色多半具备复杂多面的性格,好人也有利欲熏心的时候,坏人也有动恻隐之心的时候。

即使不用煽情的手法美化人性,故事也会表现了他对人性的信心与期待。

宫崎骏不参照迪斯尼模式,每一部电影都有不同的故事结构、发展节奏和基调。

宫崎骏带领其工作室试用质朴的镜头语言,制作出精致细腻的绘画风格。

其作品富有深切的人文情怀、环保意识,是日本商业动画中的一股清泉。

(3)中国主要艺术特征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来自于中国的传统艺术,而中国传统艺术深受中国哲学、美学思想影响。

中国动画最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就是“写意”。

一是情节的写意。

与别的国家相比较,中国动画片在情节设计上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例如打斗动作中不是在于你死我活的结果,而是将打斗动作想舞蹈一样来表演。

而这种以舞蹈形式来演绎战斗场面的美术特征根源在于中国传统京剧将具体化的情节转化为象征性动作的表达方式。

二是动作的写意。

中国动画片中的动画设计注重“功能性”而不是“合理性”。

中日动漫文化及教育对比分析

中日动漫文化及教育对比分析

中日动漫文化及教育对比分析一、中日动漫文化及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日文化与教育的比较研究亦是中日动漫研究领域的重要层面。

关于动漫文化的比较研究,强调日本动漫文化对中国的借鉴作用;关于动漫教育的比较研究,集中在德育和职业教育两个方面。

中日动漫文化的比较研究尤其强调日本动漫文化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耿楠楠对比了中日动漫文化的差异,提出我国应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首先,作品应该是自然流露,应反映实际生活,要避免动漫制作上的三大误区:寓教于乐、动物化、陈旧化;其次,应该充分利用好本国的神话传说,创作出更多更好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创作品;再次,要注意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最后,要注重动漫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

而张雪在分析了日本动漫文化的开放性、教育性、普世性特征后,提出了对中国动漫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三大结合:动漫文化中的普世价值与审美情趣相结合,动漫创作意识中的受众观念与市场观念相结合,动漫制作中的本土特色与先进技术相结合。

中日动漫教育的比较研究集中在道德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层面。

徐建明对比分析了两国道德教育的差异性,得出三个结论:在德育上中国动漫侧重于运用“灌输”的方法,日本动漫则侧重于运用启发式的方法;中国动漫过分强调传统,日本动漫则强调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中国动漫观众面狭隘,日本动漫面向不同阶层。

杨玉华认为,在德育方面,我国应该做出以下努力:加大政府对道德教育的支持力度,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充分利用好动漫资源,使德育载体多样化;从现实出发,使德育更贴近实际生活;德育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情感,加强心与心的交流,促进德育与动漫共同发展。

关萍萍认为,日本动漫产业之所以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归根结底在于日本动漫人才培养的成功。

基于中日高校动漫教育比较的视角,她提出了日本在教学方式、课程设置、重点人才培养方面对中国的可借鉴之处。

二、个案比较研究从个别案例入手,考察中日两国动漫的差异,将更有针对性,其研究成果也更有可信性。

文劲松通过《名侦探柯南》对比中日动漫电影,指出我国动漫电影的局限性较为明显。

《中日动漫比较》研究性课题

《中日动漫比较》研究性课题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新型的科目。我们动手去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 很有利于为我们日后发展积累经验,经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发现这个科 目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我们收获颇多,不但培 养了我们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获得大量的课外知识,也让我们学会如何走向 社会,如何与人交流和沟通。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发现,一个团体,要做什么事,首先,这个团体一 定要团结,因为团结才是力量。
预期成果:能从整理编 辑出的资料中得到中日 动漫之间的区别,明白 现在国内的动漫市场还 需要些什么。
找出中日动漫各自的优缺点
目的一:寻找国产动漫的优缺点
在中国,动漫爱好者比比皆是,由此也产生了大量水平优秀的 工作者。这是即使不喜欢国产动漫人也不得不承认的,日本很大一 部分优秀作品制作人员中也有中国人。再说到题材,中国上下五千 年历史,神话传说、小说杂谈不计其数,这是身为一个中国人必须 自豪的。还有,国产动漫无形中很注重教育意义,比如大头儿子, 海尔兄弟中有很多正义和邪恶的区别。而且,谁又可以否定台漫港 漫? 然而,在如此好的条件下,国产动漫发展却如此缓慢呢?可 以想象得到,在面的活力热血的日本动漫与幼稚呆板的国产动漫面 前,前者更受欢迎。在家长或老师的熏陶下,小学和幼儿园的小朋 友或许会喜爱可爱的卡通人物、一成不变的正义战胜邪恶。但稍微 年长的就会觉得着十分幼稚。邪不胜正,确实如此,但是往往也会 付出其惨重的代价。剧情如此“白目”,自然不受好评。 当然,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片《秦时明月》凭借宏大的剧情 和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使得挑剔的国内漫迷表示了赞许和认 可。 说到底,国产动漫之所以不被爱国之人喜爱,不外乎以下几点: 1.国产动画被国人认为“单纯”、“幼稚”、“无聊”,国产动画 教育青少年怎么做人的,十分纯洁,相对适合低年龄儿童,定位过 底,跟不上时代潮流;2.配音缺少优秀的配音演员;3.国产动漫缺 少创意,无法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4.国家对国产动画保护过严, 缺少真正的发展政策;5动画制作没有商业化、市场化,无法真正 得到发展。

中日电视动画比较研究

中日电视动画比较研究

中日电视动画比较研究【摘要】现如今,电视动画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种动画类型和一种重要的文化产业。

被称为中国版《蜡笔小新》的电视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与日本电视动画片《蜡笔小新》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通过围绕动画片的主题、角色形象、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发现中日电视动画的差异性。

【关键词】中国动画;日本动画;比较;差异2004年,一部被称为中国版《蜡笔小新》的动画片——《大耳朵图图》,走上了屏幕。

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速达导演的原创动画片一经播出,就赢得广泛赞誉,收视率屡屡创下国内动画片新高。

《蜡笔小新》是日本已故漫画家臼井仪人在1990年推出的漫画作品。

虽然两部动画相差了14年,但是《大耳朵图图》与《蜡笔小新》在表面上的确有诸多相似之处。

其一,在主人公方面。

《大耳朵图图》的主人公——3岁的胡图图与《蜡笔小新》的主人公——5岁的野原新之助,都是在读幼儿园的小男孩。

图图和小新一样,说话都带着鼻音。

两个小孩也都有脾气火爆的妈妈和喜爱的宠物。

其二,在故事情节方面。

动画片中的故事都是描写图图和小新所在的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邻里间的日常生活。

其相似点还有许多,但因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兹不再列举。

如上所述,《大耳朵图图》与《蜡笔小新》存在许多相似点,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它们的差异性。

本文试着从以下三方面对中日两部动画进行比较:一、主题的比较;二、角色形象的比较;三、文化内涵的比较;一、主题的比较《大耳朵图图》中的图图塑造的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小家伙,,每集结束都有一段“胡图道理”已达到教育其它小朋友的目的。

例如,“安全最重要”、“都是吹牛惹的祸”,从标题就能看出动画片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大耳朵图图》注重劝善惩恶以及道德教育, 其教育性明显强于娱乐性,这就使得观众层主要集中在儿童。

抱着寓教于乐创作出的动画片《大耳朵图图》, 使孩子们在看动画片的同时自然达到教育的目的,是一部很好的教育小朋友的课外教材。

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

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
××学院××班级 00000001 张三 1
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
都很浓。1936 年,大万写过一篇《闲话卡通》的文章,就检讨了这个缺点。 此时的日本因为明治维新,因为对于西方文化的推崇,动画片受到民众的欢迎,但是在 提及日本动画之前有一种不得不提的艺术,即日本漫画。 19 世纪 80 年代, 主张向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明治政府通过英国人查尔斯· 沃 格曼和法国人乔尔基·比高输入漫画,真正现代意义的漫画开始在日本生根发芽。那么究竟 什么是漫画呢?“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人本主义思想得到弘扬,于是有了讽刺性文学艺术 的崛起并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漫画正是在这种潮流中羽翼丰满起来。 ”漫画最早是用简单 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手法,来达到尖锐的 讽刺效果。当然,也有少数漫画家对政治不敏感,他们关注更多的是人们的一些不良品格和 作风,是人性本身。1877 年在日本出版的《团团珍闻》里面开始使用欧洲技法和气泡似的 对话框。 1910 年,埃米尔·科尔的作品《凸版新画本》系列在日本上映。这是第一次在岛国本 土上映的动画影片, 也是日本动画的第一篇章。 从此日本开始走上自主制作动画的求索道路, 而这个时候日本的漫画家便是近水楼台的第一批吃螃蟹者。1917 年,北山清太郎创作了日 本第一部动画作品《猿蟹大战》 ,这部在纸上画出画面后再拍摄的作品,使日本动画的前途 透出了光亮。与北山几乎同时进行动画制作研究并取得成功的,还有漫画家幸内纯一、下川 凹夫等人。他们创作的《凹内名刀(新刀)之卷》 、 《茶目坊新画帖》等动画作品,和北山清太 郎一样,都是相对于“漫画”的“动画” ,也就是“会动的漫画” 。 和中国动画一样, 因为受着美国动画的影响, 日本动画作品也有着不可摆脱的美国风格, 作品中的人物可以用“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和“手舞足蹈”这两个词来概括,它和美国作品 一样着重甚至是有些过重表现人物的动作,从而使得主人公的动作显得有些滑稽可笑。

中日动漫迷比较研究——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的一个视角

中日动漫迷比较研究——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的一个视角

中日动漫迷比较探究——中国动漫产业进步探究的一个视角一、中日两国动漫产业梗概比较中日两国动漫产业的进步历程有着明显的差异。

日本作为动漫大国,其动漫产业的起步较早,在上世纪60时期至70时期迅速兴起,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条,包括漫画、动画、游戏等多个领域。

而中国的动漫产业相对较晚起步,直到20世纪90时期末才开始崛起。

中国的动漫产业进步速度较快,但仍有待进步。

两国动漫产业的比较探究有助于分析进步差异以及将来的进步方向。

二、中日动漫文化特点比较中日两国的动漫文化具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日本的动漫作品多样化,题材广泛,既有适合孩子的作品,也有面对成年人的成人向作品,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而中国的动漫产业较为重视孩子市场,目前大多数作品面对孩子和青少年,成人向的作品较少。

此外,日本的动漫作品多样性、创新性较为突出,而中国动漫产业仍面临原创内容的不足和单一化的问题。

因此,中日动漫文化的比较可以对中国动漫产业的进步提供借鉴和启示。

三、中日动漫产业创新模式比较中日两国动漫产业的创新模式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日本的动漫产业在进步过程中通过整合产业链条,构建了以跨界合作为特点的产业生态圈模式,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

而中国的动漫产业进步中,尚未形成完整的生态圈,各个环节之间合作的协同性较差。

此外,日本动漫产业的创新还体此刻探究新的商业模式上,如动漫衍生品、主题公园等,这些商业模式广泛应用于动漫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中国的动漫产业创新模式依旧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进步。

四、中日动漫产业国际影响力比较中日两国的动漫产业都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但各有特点。

日本的动漫产业以其奇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作品类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热捧,日本的动漫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著名度和市场份额。

而中国的动漫产业虽然进步快速,但在国际市场上的著名度相对较低,受日本动漫影响较大。

因此,中国的动漫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进步还需要加强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课题研究之中日动漫比较-原版首发

课题研究之中日动漫比较-原版首发

中国大陆:《喜羊羊与灰太狼》《秦时明月》西游记宝莲灯香港:麦兜《风云决》日本动漫校园校园生活具有青春的活力,是纯真友谊的体现。

作品有.《某科学的超电磁炮》.《双子星公主》.《光速度蒙面侠21号》.《网球王子》.《心跳回忆》.《魔卡少女樱》.《下级生》.《橙路》.《金色琴弦》.《樱兰高校男公关部》.《SA特优生》.《Angel Beats!》.《CLANNAD》.《龙与虎》.《守护甜心》.《吸血鬼骑士》.《水果篮子》.《Code Geass 反叛的鲁路修》《妄想学生会》《B型H系》《宝石宠物》《缘之空》《圣少女》《吟游默示录》《我们的存在》等。

日本漫画流行的原因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漫画慢慢地在中国传播开来,很多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看过很多日本动漫。

为什么日本漫画会那么流行呢?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漫画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

日本漫画是按照读者群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类的,可分为儿童漫画(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如《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少年漫画(以6~18岁的少男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少女漫画、唯美漫画、女性漫画(以超过20岁的女性,尤其是家庭妇女和白领女性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如:会长是女仆、青年漫画(以18~25岁的青年男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有着更多成人化的元素,内容多表现上班族和大学生生活)等等。

对中国大陆所引进的动画不满·将外购的动画重新配音,变得弱智化。

·大量删减集数及内容。

严禁有任何所谓的敏感内容出现。

·对大部分内容及对话进行修改,完全扭曲原作的风格及意思。

对中国大陆动画的发展不满·多数取材于历史故事,其他动画公司制作的大量抄袭日本少年动漫形式(实则是缺少好的剧本);·人设及画风极其差劣;·性格思想极其幼齿;·配音水平极其差劣(根本就没变化,像机器配的);·大量所谓的教育性内容。

中日动画电影创作风格之比较

中日动画电影创作风格之比较

中日动画电影创作风格之比较绪论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的动画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以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着。

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形式,动画电影在二十世纪得到了普遍发展,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们在影像的世界里编织自己的童真和梦幻。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动画电影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歩发展,带领着人们走进那旖旎的多彩世界,唤醒着人们心底最纯真的梦,构筑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心灵家园。

中国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沿着万氏兄弟开创的动画之路一路走来,中国动画电影曾一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祷就了"中国学派"式的辉煌。

如今的中国动画电影在经历了90年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之后,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正在衰落与新生中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而与此同时,日本动画电影却以其世界动画大国的傲人姿态瓜分着中国的动画市场。

面对中国动画电影面临的尴尬境地,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动画电影既无法延续前辈们创造的辉煌,又无法开拓出新的发展之路?难道本属于中国动画电影的风格已经被磨平殆尽了吗?带着这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日动画电影艺术风格的比较,挖掘出属于中国动画电影本身的特色与优势。

我们相信,中国动画电影会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走向新的辉煌。

一、研究背景首先,中国和円本动画电影几乎同时起歩,并且都是在美国动画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的。

万氏兄弟是在看了《大力水手》、《勃比小姐》等早期美国动画之后萌发了创作中H自己的动画的想法。

早期万氏兄弟作品的诙谐幽默,角色的夸张和变形等这些特色就明显带有模仿当时美国动画的痕迹。

在日本,大川博创立了东映动画株式会社,他亲自去美国迪斯尼公司参观,带领员工们观看迪斯尼的影片,学习借鉴他们的创作风格和制作技巧,从而带动了R本动画的崛起。

山此可以看出,中国和H本动画电影都是在学习和借鉴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之上带动了本国动画Itl影的发展,中FI动画电影有共同的发展基础。

其次,上I—n:纪90年代,由于本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动画电影没有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逐渐脱离了市场需求,已无法延续曾经的辉煌,出现了"断层",丌始走下坡路。

Word长文档排版(素材)

Word长文档排版(素材)

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西风东渐”下的中日动画20世纪初,这样的年代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时期,科技和战争并存,生存的苦恼和种种新发现同时扎根在这里。

人们在乱世探讨科技的奥秘,追求生命的真理,动画也诞生在这样纷繁的乱世。

当中日两国在为动画之谜苦思不得其解时,西方人已经在用逐格拍摄法制作动画。

美国的迪斯尼以无与伦比的力量横扫全球,它在每一个国家搭建了一座动画片的舞台,在各国上映自己的剧目。

中国和日本的动画就在这个舞台上经历了摸索到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中日两国的社会使命与对西方文化的诉求。

在几经磨练之后,中国和日本分别成就了不同的空间。

“西风东渐”下的相同风格1918年,美国动画片在中国上海的首次放映吸引了中国热爱美术的年轻人。

在这样的契机之下,中国一批年轻人产生了研制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片的想法,其中就包括万氏四兄弟。

万氏兄弟即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真实名字分别叫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和万嘉坤。

四兄弟自幼喜欢绘画,成人后开始绘画生涯。

1919年老大万籁鸣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后在美术部、活动影片部任职。

1925年老二万古蟾结束任教生涯,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影片部美术设计。

不久,其他兄弟陆续从美专毕业,考入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工作。

从1920年开始,万氏四兄弟在上海闸北通天庵路的一条弄堂里进行着中国最早的动画试验。

一个夜晚,万氏兄弟在一本厚簿子的每一页的角上,一气画了几十页猫捉老鼠的图画,故意把猫和老鼠的距离越画越近,然后迅速地翻动簿子。

就这样,一不小心触动了“视觉暂留”原理,推开了动画电影的大门。

万氏兄弟的绘画生涯由此转为“会动的画”。

1922年,商务印书馆约万氏兄弟为馆里自制的一种“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做广告。

他们先后拍了三部动画广告片,由于背景问题不能解决,成绩均不理想。

动画人物描在纸上,不能显露背景;倘若用刀片挖去背景,这样的方式又只能适用在线条简单的背景,复杂的就受到限制。

中日动漫对比研究

中日动漫对比研究
( 哈尔滨理 工大学 外国语学 院,哈尔滨 1 5 0 0 4 0)

要 :动漫产业作为一个近年 来发展 势头强劲的新兴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经济活力有着很大的
作 用 。该产 业 近年 来在 中 国也逐 渐兴 起 。然 而 ,发展 十分 缓慢 ,只 能说 :前 景 是光 明的 ,但 是道 路 却 是坎 坷 的 。
点对 国产动漫的认识也很值得我们深思。中国动 画 的定义 过 分狭 隘 。认 为动 画 片就是 给 儿童看 的 。 题材 陈 旧无 聊 ,没有 发挥充 分的想象 力 ,这 就是 日 本 动 画在 中国盛行 的原 因。对 于 中国青少年 精神上
一பைடு நூலகம்
( 2 ) 日本 。 日本人 不 认 为 动漫 是 针对 低 年 龄 消费者 的 ,他们认 为动漫与其 他书 籍 电影 一样 是适 于任 何 年 龄层 次 的人 , 日本 许 多 上班 族 都 是 动漫 迷 。对 于 日本来 说 ,动 漫不 仅仅 是一 种娱 乐方 式 , 更 多 的是一 种教育 手段 。大 部分 的 日本动 漫都 具有 着内涵深刻 的教育意义 ,比如 《 海贼王》 《 火影忍 者》 《 家庭教师 R E B O R N > )等。他们通过动漫主人公 的奋 斗 以及 一 次 次 自我 挑 战 表达 出 的那 种 例 如 团 结 、坚强 等 相 关 的积 极 向上 的 情绪 来 感 染 人 影 响 人。因为他们深知一旦在人的心中树立起一个偶像 般的存在 , 那么通过这个偶像所带来的影响力将是 不容小觑的。 日 本 的动漫作品反映着社会 的现实 , 也揭露出这个社会存在的问题 。作者们向来不害怕 揭露这个社会的阴暗面 ,也正是有这些作 品的存 在 ,才能使得 日本 的学生能够更 早 的了解到 这个 残 酷的社会的现实和生存方式 ,也能够使社会人士了 解 到一些 自己无法 接触到 的社会 的一角 , 如《 死 亡笔 记》 《 地狱少女》 《 机动战士高王 系列等。对于 E l 本 而 言 ,正 因为懂得观众 层 的广 阔 ,所 以他们 的作 品 几乎都属于全年龄向,教育的不仅仅是儿童,对于 那些 早 已进 入社会 的成年人也 具有不 容忽视 的教 育 意义 。 2 . 中 日动漫的优劣势 对 比

研究性课题5个

研究性课题5个

课题名称:浅谈中日动漫班级:高一(3)班组长:孟东宁组员:赵芷裕王迈赵华王茜赵珊珊周昕晏嘉鑫李金洋于依萍郎卉指导老师:陈洪广研究背景:近几年来,日本动漫在中国内地登陆,迅速流行开来。

像百变小樱魔术卡,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等,以精彩的故事,可爱的人物更是俘获了无数中小学生的心。

相比之下,请少年对中国动画片了解的很少。

研究好处:中日动漫的比较,将会帮忙我们了解两个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同时,分析了两者的差距之后也会使我们对动漫作品有了更多深层次的认识,取长补短,充实中国动漫,使国产动漫在青少年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关注国产动漫,支持国产动漫。

此外,活动中还能够增强我们的潜力和团结协作意识,使我们走向全面发展。

研究过程:小组分工:赵芷裕——记录研究过程,整理问卷。

王迈——分发以及收回问卷,整理问卷。

赵华——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王茜——制作问卷,调查走访,资源汇总,制作课件,处理各种问题活动记录:第一阶段:召开小组会议,确定方案第二阶段:收集资料,制作问卷第三阶段:调查走访,发放问卷第四阶段:整理问卷,分析资料第五阶段:做中期汇报第六阶段:资源汇总第七阶段:召开小组会议,课题总结第八阶段:结题报告研究结果1.青少年乐于理解情节设置吸引人,人物刻画吸引眼球,场景制作优秀的动漫,而认为教育好处太强的动画片会削减其娱乐性,使其过于死板,教条化,反而影响观赏性。

2.中国动漫受众定位于14岁以下儿童,着眼于教育,娱乐性不高,创作题材比较单一,归为三类:童话和传说,名著改编,知识传授型,缺乏创新。

日本动漫采用分级制度,受众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层,创作题材广泛,历史、传说、科幻、校园、最近流行的运动、推理等应有尽有。

3.中国动漫应充分借鉴日本动漫的长处,同时保留自己的优点,以吸引青少年观看。

4.青少年应多了解国产动漫,支持国产动漫,正确对待中国和日本动漫。

心得体会从工藤新一到犬夜叉,从网球王子到火影,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的背后,印着的都是一个个陌生的日本。

对中日动漫比较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对中日动漫比较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激励制度 , 建 立 动 画 片 分 级 制度 J 。杨 渝 坪则 比 较 研 究 了 中

中日动漫产 业的比较研究
动漫产业被誉为 2 1 世纪最有希望 的朝阳产业之一 。随 着我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措 施纷 纷出台 , 学 界有关 中 日动
漫 产 业 的 比较 研 究 也 成 为 中 日动 漫 比 较 研 究 的 主要 方 面 , 且 集 中在 产 业 链 和 政 府 政 策 两 个 方 面 。
近年来 , 随着 国家对动 漫产业 的扶持 力度不 断加大 , 学
界 关 于 动 漫 的 研 究 不 断 增 多 。 而 日本 作 为 世 界 第 一 动 漫 强
产品和衍生产 品的营销环节借鉴 日本的体验式营销策 略 , 从
中 国的 实 际 出 发 , 最 终 建 立 以 卡 通 频 道 为 核 心 的 动 漫 产 业
征后 , 提 出 了对 中 国 动 漫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启 示 意 义 的 三 大 结
骏的动画作 品之所以成为经典 并风靡全球 , 在于其重视 文学 艺术的教育功能 , 且全 球意识 与本 土意识兼 而有 之。另外 , 他 的作 品中深深浸透 了对 于现 代人生 存状 态和精 神世界 的 洞察与诊 断 , 反 映了他契合时代脉动 的忧思与追寻 。相 比而 言, 中国动 画创作 中民族性 的缺 失较 为明显 , 且动 漫产业 发 展过程 中急功近利的现象 逐渐 凸显。因此 , 只有解决我 国动 漫发展 中 的瓶 颈 , 我 国才 能 逐 渐 由 动漫 大 国变 为 动 漫 强
2 0 1 3年 6月
第2 7卷 第 3期
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mM 0 f X i n x i a n g U n i v e  ̄i V( S o c i M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中日连环漫画题材内容的差异比较

中日连环漫画题材内容的差异比较

中日连环漫画题材内容的差异比较摘要中日两国连环漫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萌芽探索逐步走向成熟并带动了相关产业。

诚然,两国连环漫画发展的进程、形式、内容、影响力都存在着很多差异,但可以说两国连环漫画都作出了各自的特色,有着各自鲜明的文化特征。

本文即以中日连环漫画题材内容的差异比较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中日两国连环漫画的题材内容特点进行了分别的分析与比较,然后对中日连环漫画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提升中国连环漫画水平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中日连环漫画题材内容差异比较目录摘要 (I)一、中日连环漫画发展简史 (1)二、中日连环漫画题材内容特点比较 (2)1、中国连环漫画的题材内容特点 (2)(1)中国连环漫画题材范围广 (2)(2)中国连环漫画继承中国民间艺术,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2)(3)中国连环漫画的教育性强 (3)2、日本连环漫画的题材内容特点 (3)(1)日本连环漫画以少年连环漫画和少女连环漫画为两大支柱 (3)(2)日本连环漫画反映了薪俸生活者的心声 (4)(3)日本连环漫画着重表现对自然的感觉和对环境的意识 (4)三、中日连环漫画的优缺点比较分析 (4)四、提升中国连环漫画水平的建议措施 (5)参考文献 (7)致谢 (7)也许很多人认为连环漫画仅仅是面向儿童的一种娱乐文化,其实,如今连环漫画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于各个国家、社会之中。

对于20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阿童木、变形金刚,是记忆里永不褪色的快乐。

到了21世纪缓缓翻开新章的今天,动漫文化乃至动漫产品也在不断发展,正如人们的脚步一样不断前进。

近年来,日本连环漫画的普及率、经济效益、出口量以及其影响力都已经赶超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性的动漫大国。

与此相对。

中国连环漫画的起步也比较早,而且继承了很多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孕育出的传统文化。

但是,中国的连环漫画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还不是很发达。

这与中国这一文化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符的。

中日美动漫文化差异

中日美动漫文化差异

,中﹑日﹑美三国的作品占据了绝大部分。

三国的动漫画各有千秋,作为一种面向青少年的文化产物,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提出可行性建议,令中国的动漫市场更加健康成熟地发展。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三国的动画作品各自的特点吧:故事内容中国:国产动画故事内容缺乏创新,对于观众年龄层的狭义定位。

取材上几乎都是用令人再熟不过的民间传说,神话,如《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哪吒传奇》它们跟之前的《西游记》,《哪吒闹海》是同出一辙,而《西游记》却与建国初期的《大闹天宫》又出自相同材料。

过于翻拍过时的剧本,和强调说教性令国产动画故事如一碗白开水。

且国产动画总是无法自创新踏出第一步,最近国产动画《围棋少年》的出现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日本著名漫画《棋魂》,其中人物下子的画法与《棋魂》中的八九不离十。

但值得一赞的是,所选的故事内容都十分健康。

日本:日本的动漫,从根本上说离不开几个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强调集体的力量,及在此之中体现出来的友情、爱情及亲情等.作为从事农业的民族,日本人挚爱大自然;作为一个常年遭受地震威胁,自然资源匮乏的民族,日本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更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

这点从很多动漫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日本人对于集体的重视显而易见,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每个方面.尤其在少男动漫中有很大的体现。

回忆所看到过的经典少男漫画,《幽游白书》、《女神的圣斗士》,以及中国热播的《灌篮高手》,在男主角的身边总会围绕着一个小团体,凭借着集体的力量,男主角才得以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达到个人的目标,最后迎来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而在这点上,也可以看出日本动漫与美国动漫的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日本宣扬的集体主义和美国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日本不但充分利用本国的文化资源,还吸收国外的古典名著,如《封神演义》.上至军事政治,下至小孩的玩具,如《海上神兵》,《四驱兄弟》。

而且日式动漫还分成3个等级,面对了12岁以下,12~18岁,18岁以上。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传播越来越普遍。

中日两个东亚邻国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其中,动画片作为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日两国的动画片在制作风格、故事内容、音乐、配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这些差异会如何影响观众的接受和理解呢?本研究将以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比较分析中日动画片的异同以及观众对其的反应。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日动画片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异同以及观众对其的反应。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比较分析中日动画片在制作风格、故事内容、音乐、配音等方面的差异;2.通过对观众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观众对中日动画片的接受和理解情况;3.探究中日动画片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取中日两国的几部代表性动画片,结合文献分析、观影体验、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中日动画片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异同以及观众的反应。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中日动画片的制作风格比较分析,包括画风、色彩运用、人物塑造等方面;2.中日动画片的故事内容比较分析,包括故事情节、主题、人物关系等方面;3.中日动画片的音乐和配音比较分析,包括配乐风格、声音效果、语言表达等方面;4.观众对中日动画片的接受和理解情况分析,包括观众的观影体验、情感反应、意识形态等方面;5.中日动画片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中日动画片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比较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中日动画片在制作风格、故事内容、音乐、配音等方面的异同点;2.观众对中日动画片的接受和理解情况的差异及其原因;3.中日动画片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4.对于制作和传播中日动画片的相关机构和个人,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参考意见。

五、研究意义和价值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中日两国动画片的跨文化传播提供研究基础和参考依据;2.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中日动画片在制作和传播中的差异,有助于推动两国动画产业的发展;3.了解观众对中日动画片的接受和理解情况,对于提高动画片的质量和观众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4.对于开展中日文化交流和促进两国民间友好关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浅析中日影视作品生死观研究对比——以《人生大事》和《入殓师》为例

浅析中日影视作品生死观研究对比——以《人生大事》和《入殓师》为例

浅析中日影视作品生死观研究对比——以《人生大事》和《入殓师》为例摘要:通过讨论中日两国文化中的生死观念以及在电影中如何表现这些观念。

对比中国和日本在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生死观。

以及通过两部电影《入殓师》和《人生大事》,它们分别展示了日本和中国的殡葬行业,并探讨了生死问题。

文章强调了中国和日本在处理生死观方面的不同方法和共同之处,并提出了在现代社会面对老龄化问题时应借鉴对方的观点的建议。

关键词:中日文化、生死观;一、背景与概念提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日两国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死观。

我国佛教研究者索甲仁波切指出,现代人忌讳谈及死亡,似乎只要不触及这个话题,死亡就可以离我们很远。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亦认为,生与死是生命的一体两面,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

由此可见中日两国对于死亡教育的概念依据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与宗教信仰等差距下的解读都有各自的差异与相同之处。

日本电影《入殓师》讲述了主人公小林大悟由于欠债而阴差阳错的成为入殓师,一开始对这份职业的厌恶在工作中逐渐对死亡有了新的领悟与理解。

我国近年上映的电影《人生大事》有此异曲同工之妙。

电影通过一系列殡葬故事、市井日常和拟家庭叙事,展现了被忌讳和被边缘化的殡葬从业者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描绘出电影主角莫三妹的成长蜕变和心灵救赎。

对于生死问题,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看法。

但从本质上来说,死亡都是人类生命周期的一部分,都是不能避免的事情。

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影视作品中关于死亡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在影视作品中,生死并不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存在于作品之中,在此可以提取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一定价值意义。

二、中日生死观的发展生死观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对于生与死的根本看法。

儒家的生死观主张“贵生、乐生、轻死”,且将生死观与“仁、德”紧紧相联倡导立德、成仁、取义。

正是在这样的儒家生死观下培养出来了中华民族刚正不阿,自尊自爱的民族气节激发着人们去追求比肉体更为长久的留存价值,即对死而不朽的追求。

中日动漫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中日动漫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中日动漫对比研究开题报告中日动漫对比研究开题报告一、引言动漫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在中日两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中日两国的动漫产业发展迅速,作品类型丰富多样,受众群体广泛。

本研究将探讨中日动漫在创作风格、叙事结构、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以期深入了解中日动漫文化的特点。

二、创作风格对比中日两国的动漫创作风格存在一定的差异。

日本动漫在画面表现上注重细节,人物形象多样化,画风多样,有着独特的美学追求。

而中国动漫则更注重形象的简洁性和符号化,人物形象相对更为单一。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日两国在艺术审美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两国文化的不同。

三、叙事结构对比在叙事结构上,中日动漫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日本动漫常采用跳跃式的叙事方式,通过回忆、闪回等手法,以非线性的方式展示故事情节。

而中国动漫则更多采用线性叙事结构,以时间顺序展开故事。

这种差异体现了两国文化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理解,也反映了两国叙事传统的差异。

四、主题内容对比中日动漫的主题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

日本动漫常涉及到超自然、奇幻的题材,如魔法、科幻等,同时也关注青少年成长、友情、爱情等主题。

而中国动漫则更多关注历史、传统文化、社会问题等现实主题,同时也有一些涉及到奇幻题材的作品。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

五、影响因素分析中日动漫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动漫创作的差异。

其次,两国的社会发展和产业环境也对动漫产业发展产生了影响。

此外,国际交流和互相借鉴也促进了中日动漫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六、研究意义与展望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日动漫文化的特点,探讨中日动漫在创作风格、叙事结构、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促进两国动漫产业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中日两国动漫文化的发展。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中日动漫在角色设定、故事情节、市场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以及动漫对于两国文化传播的影响等问题。

中日妖怪题材动画比较研究——以《狐妖小红娘》和《夏目友人帐》为例

中日妖怪题材动画比较研究——以《狐妖小红娘》和《夏目友人帐》为例

传媒新思维比较研究摘要:《狐妖小红娘》和《夏目友人帐》分别是中日两国深受欢迎的动画作品,两部作品着重探讨人与妖怪如何相处的命题,在创作中有意识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两者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差异,《狐妖小红娘》偏向大团圆式喜剧结局,《夏目友人帐》更多受物哀审美影响。

归纳两部作品成功之处,为中日两国动画产业合作寻求途径,促进同类型题材的创作。

关键词:动画创作妖怪文化传统文化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妖怪文化由来已久,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狐妖小红娘》与《夏目友人帐》分别是中日两国非常受欢迎的妖怪题材动画,比较这两部作品之间异同,研究妖怪文化如何在动画作品中应用,同时也能从其中找到中日动画产业交流合作的可行性。

《狐妖小红娘》与《夏目友人帐》之异同《狐妖小红娘》改编自中国漫画家小新同名漫画,2015年6月开始在bilibili、腾讯视频等网站播放,目前连载63集,2017年7月在日本东京都会电视台播放日文版。

故事背景设定为一个架空世界,人与妖并存。

女主角涂山苏苏是一只狐妖,男主角白月初是一名道士,两人联手为转世情侣们寻回前世情缘。

《狐妖小红娘》在bilibili 网站累计播放量超过1.5亿次,在同类型长篇国产动画作品中人气最高。

《夏目友人帐》改编自日本漫画家绿川幸同名漫画,2008年7月在日本东京电视台首播,现已播出六季74集,外加4集番外篇。

《夏目友人帐》系列动画在中国深受欢迎,bilibili网站总播放量超过8000万,是日本神魔妖怪题材动画中,最受中国观众喜爱的作品。

《狐妖小红娘》和《夏目友人帐》作为两部广受欢迎的妖怪题材动画,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是在妖怪角色设定和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两个方面不乏相同点。

一、充满“人性”的妖怪。

《狐妖小红娘》和《夏目友人帐》里妖怪都充满了“人性”。

《狐妖小红娘》中妖怪寿命无穷无尽,而人寿命有限,人妖相恋会面临生死分别。

妖怪们如同人类一样,痴心不改,想要生生世世和自己的恋人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档标题] [键入文档副标题][选取日期]摘要目录目录第一章“西风东渐”下的中日动画 (3)第一节“西风东渐”下的相同风格 (3)第二节“西风”吹拂下的各自不同 (4)第二章政治背景影响后的不同主题 0第一节政治背景下的动画片 0第二节带着脚镣的中国动画 (1)第三节表现日常的日本动画 (2)第四节改编题材和原创剧本 (4)第五节日本动画的最终人文高度 (6)第三章“民族之路”和“拿来主义” 0第一节中国的“民族之路” 0《大闹天宫》 (1)剪纸片 (2)木偶片 (2)水墨动画 (3)第二节日本的“拿来主义” (4)完美的视觉追求 (4)集体英雄和意志力量 (5)敏感细腻的情感回归 (6)第四章巨人和婴儿的市场较量 0第一节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的动画业 0第二节日本动画对中国动画的彻底鲸吞 (1)第五章参考文献 0第一章“西风东渐”下的中日动画20世纪初,这样的年代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时期,科技和战争并存,生存的苦恼和种种新发现同时扎根在这里。

人们在乱世探讨科技的奥秘,追求生命的真理,动画也诞生在这样纷繁的乱世。

当中日两国在为动画之谜苦思不得其解时,西方人已经在用逐格拍摄法制作动画。

美国的迪斯尼以无与伦比的力量横扫全球,它在每一个国家搭建了一座动画片的舞台,在各国上映自己的剧目。

中国和日本的动画就在这个舞台上经历了摸索到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中日两国的社会使命与对西方文化的诉求。

在几经磨练之后,中国和日本分别成就了不同的空间。

第一节“西风东渐”下的相同风格1918年,美国动画片在中国上海的首次放映吸引了中国热爱美术的年轻人。

在这样的契机之下,中国一批年轻人产生了研制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片的想法,其中就包括万氏四兄弟。

万氏兄弟即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真实名字分别叫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和万嘉坤。

四兄弟自幼喜欢绘画,成人后开始绘画生涯。

1919年老大万籁鸣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后在美术部、活动影片部任职。

1925年老二万古蟾结束任教生涯,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影片部美术设计。

不久,其他兄弟陆续从美专毕业,考入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工作。

从1920年开始,万氏四兄弟在上海闸北通天庵路的一条弄堂里进行着中国最早的动画试验。

一个夜晚,万氏兄弟在一本厚簿子的每一页的角上,一气画了几十页猫捉老鼠的图画,故意把猫和老鼠的距离越画越近,然后迅速地翻动簿子。

就这样,一不小心触动了“视觉暂留”原理,推开了动画电影的大门。

万氏兄弟的绘画生涯由此转为“会动的画”。

1922年,商务印书馆约万氏兄弟为馆里自制的一种“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做广告。

他们先后拍了3部动画广告片,由于背景问题不能解决,成绩均不理想。

动画人物描在纸上,不能显露背景;倘若用刀片挖去背景,这样的方式又只能适用在线条简单的背景,复杂的就受到限制。

偶然,见到一种走马灯。

这种灯将京剧人物画在赛璐珞透明片上,随着京剧人物的转动,但见背后峰转峦移,似乎是京剧人物正在翻山越岭。

他们便把卡通人物也画在赛璐珞透明纸上,这样,再复杂的背景也能显现出来了。

广告的拍摄过程为万氏兄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也使得他们逐步走向成熟,而拍摄的成功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制作动画片的原始经验和极为朴素的动画(片)理论根据”。

1926年,受迪斯尼动画《从墨水瓶跳出来》启发,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在长城画片公司产生了。

《大闹画室》讲述了画家在画室作画,纸人从墨水瓶中跳出来跟他捣乱,在画室里大闹一通的故事。

该片的拍摄经过了多次试验,反复摸索。

实拍的时候,常常出现该动的地方不动,不该动的地方乱动的情况。

接着他们又绘制了《一封书信寄回来》,讲小纸人把画家寄出去的信的地址改了,信又寄了回来,弄得画家啼笑皆非。

这两部动画片都是真人和动画合成的黑白默片,片中小纸人的形象调皮捣蛋,活泼可爱,惹人又爱又恨,充满了喜剧因素。

中国的这第一部动画片是在美国动画的影响下产生的,它的身上有着非常深厚的美国色彩,所蕴含的幽默是美国式的幽默,烙刻着太多美国动画的痕迹,动画的造型、动作的洋味都很浓。

1936年,大万写过一篇《闲话卡通》的文章,就检讨了这个缺点。

此时的日本因为明治维新,因为对于西方文化的推崇,动画片受到民众的欢迎,但是在提及日本动画之前有一种不得不提的艺术,即日本漫画。

19世纪80年代,主张向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明治政府通过英国人查尔斯·沃格曼和法国人乔尔基·比高输入漫画,真正现代意义的漫画开始在日本生根发芽。

那么究竟什么是漫画呢?“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人本主义思想得到弘扬,于是有了讽刺性文学艺术的崛起并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漫画正是在这种潮流中羽翼丰满起来。

”漫画最早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手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

当然,也有少数漫画家对政治不敏感,他们关注更多的是人们的一些不良品格和作风,是人性本身。

1877年在日本出版的《团团珍闻》里面开始使用欧洲技法和气泡似的对话框。

1910年,埃米尔·科尔的作品《凸版新画本》系列在日本上映。

这是第一次在岛国本土上映的动画影片,也是日本动画的第一篇章。

从此日本开始走上自主制作动画的求索道路,而这个时候日本的漫画家便是近水楼台的第一批吃螃蟹者。

1917年,北山清太郎创作了日本第一部动画作品《猿蟹大战》,这部在纸上画出画面后再拍摄的作品,使日本动画的前途透出了光亮。

与北山几乎同时进行动画制作研究并取得成功的,还有漫画家幸内纯一、下川凹夫等人。

他们创作的《凹内名刀(新刀)之卷》、《茶目坊新画帖》等动画作品,和北山清太郎一样,都是相对于“漫画”的“动画”,也就是“会动的漫画”。

和中国动画一样,因为受着美国动画的影响,日本动画作品也有着不可摆脱的美国风格,作品中的人物可以用“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和“手舞足蹈”这两个词来概括,它和美国作品一样着重甚至是有些过重表现人物的动作,从而使得主人公的动作显得有些滑稽可笑。

第二节“西风”吹拂下的各自不同同样是西风吹拂之下的产物,但是因为两国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同样的产物又具有了不同的特色、不同的风格。

在前文我们就看到,产生在日本动画之前的吸收西方先进漫画技法的日本漫画和日本动画关系密切。

北山、幸内和下川等这些最早为日本动画片探路的先锋,也都是从漫画家中分离出来的,其后活跃在动画界的作者们,也几乎来自于漫画界,或者和漫画有着密不可分的牵连。

在吸收西方漫画的同时,日本对欧洲漫画进行了改造,拓宽了漫画题材范围,关注更宽泛的人类情感,并在其中输入日本人特有的精神内涵,改装后的日本动画又烙下了鲜明的日本商标。

当日本人引入欧洲漫画的时候,他们绝对没有想到,漫画有一天能给日本动画的发展注入了一种强心剂。

在新漫画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时候,这些日本漫画就是日本动画的剧本,它们的良莠直接影响到动画的创作。

所以日本动画最突出的特点和长项,就是将漫画原作进行动画式的改编。

早在1933年,村田安司就将漫画《二等兵》改编成动画电影。

政冈宪三的《蜘蛛和郁金香》、獭尾光世的《桃太郎》系列也是由于建构在漫画的根基上,才得以备受关注。

因而,尽管同时期日本动画的制作水平还比较低,但是在它和漫画彼此之间结下的不解之缘,给它今后发展提供良好能源。

日本动画和日本漫画一起携手走过了世界动画史。

由于中日两国不同的政治环境,两国动画的发展前景也不同。

在中国,因为国家混乱,动画片是无暇被顾及的,它也不能得到政府的重视,只能在战火硝烟之中偶尔受到制片商人的青睐。

1924年从美国迁回上海的长城画片公司负责人梅雪铸很欣赏万氏兄弟的志向,邀请他们加入长城画片公司,试拍动画片。

除拍摄动画片,万氏兄弟还在故事片中做着穿插动画的尝试。

1928年明星公司出品的《火烧红莲寺》中的斗剑法术的镜头就是万氏兄弟的动画制作,后来出品的许多片子,如《都市风光》、《父母子女》等片子当中,都有他们绘制的动画镜头。

日本的动画业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中曾受到了重创,这一场地震致使日本电影工业全部转移到京都。

日本动画步入昭和元年,即1926年,受到了政府相当程度的重视,得到了神话般的庇护。

政府首先将支部省用于教育资料动画的年度预算提升到10万元(当时的3元20钱可以买到10公斤大米),课堂上也安排了电影课,东京都更是有了“儿童卡通节”,让全市的儿童都可以到戏院看动画片,而且日本电影图书馆在日本各学校放映的电影名单中规定一定要有一部动画片。

藉着这样一股有如神助的力量,日本动画产量日增,动画工业急剧发展。

第二章政治背景影响后的不同主题“西学东渐”给中国和日本两国带来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这种艺术种子一旦和当地的泥土结合在一起之后,就注定了要结出不一样的果实,在一个深刻而又混乱的年代,一切艺术在本质上总是紧紧地和民族、时代以及人类的共同心理相连,动画片也不例外。

第一节政治背景下的动画片动画片在两个国家扎下根后,新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技术的发展为它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天地。

在这个天地里,政治对于动画片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提供动画片发展养料的同时也影响动画片的生命力。

二战的枪声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和日本动画片的发展道路,它偏离了原来的道路,走向了一个未曾预见的方向。

伴随着世纪初的硝烟和战争,中国由此开始的是一个变乱纷呈的时期,一个名符其实的乱世。

这样的历史容不得乐观。

历史使命感、民族自强的心理、抵御外敌的责任沉重地压在国人的肩头,没有美国迪斯尼的乐观天性,幽默在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度成了一种奢侈,中国动画也被烙上了时代的印迹,政治成了不可避免的主要话题。

正如万籁鸣所回顾的:“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题材上就与西方的分道扬镳了。

在苦难的中国,我们没有时间开玩笑。

要让同胞觉醒起来,我们拍摄了反映受压榨的劳苦人民的生活和激发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的短片”。

20世纪30年代,在残酷的时代与黑暗的现实中,中国电影观发生了转变,产生了左翼电影。

现实主义成为此时电影人自觉追求的时代风格之一,这一时期的电影大都直接取材于现实,并且都是有感而发,影片呈现出“朴素写真”的艺术风格,严格真切的现实描写和纪实性的审美追求。

受到了这样的思潮影响,万氏兄弟创作道路渐宽,他们把握时代的脉搏,绘制了一批和时代紧紧相关的、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动画短片。

他们先后在联华影业公司和明星影片公司制作宣传抗日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民族痛史》、《血钱》、《航空救国》等,以及以寓言故事为内容的《飞来祸》、《龟兔赛跑》、《蝗虫与蚂蚁》等动画短片。

这些动画在当时激发了国民的抗日激情,只是此时的动画宗旨在于动员抗日,其中包含的政治因素也就难免使得影片具有一定的说教意味。

1940年在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白雪公主》的影响下产生的中国动画《铁扇公主》也披上一层抗战的外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