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3圆柱与圆锥:圆锥的体积》优质课教案_1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课标要求: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各种计算公式。
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2、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1 圆柱的认识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3圆柱与圆锥(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3圆柱与圆锥(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
具体涉及到教材的第五、六、七课时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了解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模型、体积计。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柱和圆锥模型。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新课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体积计算公式。
3.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求解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方法。
4.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体积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a.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都是圆形。
b. 圆锥的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三角形。
c. 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d. 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除以3。
a. 圆柱的体积等于______乘______。
b. 圆锥的体积等于______乘______除以______。
2.答案:(1)判断题:a. √b. √c. √d. ×(2)填空题:a. 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b. 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除以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总体良好。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不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体,尝试计算它们的体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教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我们将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材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圆柱形的饮水桶,圆锥形的粉笔盒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体积如何计算。
2. 圆柱的体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²h。
3. 圆锥的体积:同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圆锥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进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1/3πr²h。
4. 例题讲解:以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们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为例,讲解如何利用体积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并引导学生理解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6. 应用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物体的体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柱的体积V=πr²h圆锥的体积V=1/3πr²h七、作业设计1. 请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下面各题:(1)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底面半径为4cm,高为10cm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答案:(1)V=πr²h=π×3²×5=141.3cm³(2)V=1/3πr²h=1/3π×4²×10=167.5cm³2. 思考题: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辅导。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圆锥的体积-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广德县月湾学校方忠 2017年3月15日【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3-34页例2、3和“做一做”及练习六第3-6题。
【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猜测、操作、验证,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会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经历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以及猜想和验证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的体积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体容器若干组、水、沙等。
【教材分析】教材例2按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四个层次编排。
例3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通过这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圆锥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圆锥,也会计算圆柱的体积了。
本节课通过圆锥与圆柱相互倒水喝沙子的实验,不难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由此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1、课件出示动画情境,教师讲故事。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
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
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
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
(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狐狸贪婪地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一个,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 问题二:狐狸见小白兔不愿跟它换雪糕,又去买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
(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问题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与它交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3、引入课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了圆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其教学内容是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教材用实心圆锥和实心圆柱分别没入同一个水槽中,观察水槽中的水位分别上升了多少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兴趣。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知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建立空间概念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圆锥体积》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认识了圆锥的特征。
因为二者形状的相似性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这两种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借助转化思想的经验,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但是我校是处于城镇边缘的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有限,对于本节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理解圆锥的体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问题。
2、运用实验法在合作探究中体会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从而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合作探究中体会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几何体,哪些几何形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过了?2、圆锥有什么特点?(同时出示幻灯)3、在这个圆锥体中,几号线段是圆锥体的高。
4、引入:看来,同学们对于圆锥体的特征掌握得很好。
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圆锥呢?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一个顶点;一个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一个底面,是圆形;一条高,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垂直距离。
3.学生手势出示4.想复习内容紧扣重点,由实物到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优秀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优秀5篇)《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
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识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课时圆锥的体积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探究圆锥体积公式:(教学例2)(1)把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里,猜一猜,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①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桶水,还有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各种圆柱、圆锥的容器。
实验要求:各组根据需要选用实验用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操作,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每组发一张实验记录单)a.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b.各组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c.观察并根据汇报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②进一步分析:什么情况下圆柱刚好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水?师用PPT演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装水实验一次。
③结论: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师板书V圆锥=13V圆柱=13Sh2.应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教学例3)(1)示例3,引导学生分析:沙堆近似圆锥形,可以利用圆锥体积公式来求。
(2)题中没有直接给出圆锥的底面积,应先求什么?(3)求出底面积,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了。
(4)交流总结。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34“做一做”。
2.完成教材P35第7题,P36第9、10题。
课堂总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猜想估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探究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并能根据探究结论,将求圆锥体积的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巩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圆柱与圆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圆柱与圆锥一、单元内容分析1.教材地位《圆柱与圆锥》属于四大领域中的“图形与几何”部分,主要内容有: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了圆柱,五、六年级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立体图形的进一步学习,也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范围,促进了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2.渗透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概括和认知。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并且分散于各册教材的各章节中,是“无形”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数学思想的渗透作为重点,多个层面渗透。
本单元要通过圆柱和圆锥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类比、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3.核心素养关键词本单元教学内容体现的核心素养是“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4.学业要求认识圆柱,能说出圆柱的特征,能辨认圆柱的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认识圆锥,能说出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锥的体积;能用相应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课时分析我们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为图形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这四大块做以剖析。
首先是第一大块中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这一部分,教材分三个层次编排,分别是圆柱的初步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圆柱侧面展开图及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
1.圆柱的初步认识,也就是“数学建模”。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在这里通过生活中更多的圆柱形物体,来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
通过观察,把众多圆柱形实物中其他属性剔除,只保留形状上的一致属性,进而抽象出圆柱的一般性直观模型,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具体到表象的抽象过程。
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物体,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圆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的体积(2)》【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的体积(2)》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二)教材P3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圆锥的体积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这样的关系:(学生回忆后,师指名回答)
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31, 用字母表示:V 圆锥=31Sh=3
1Πr 2h 二、探究新知:
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
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沙子重1.5t ,这堆沙子大约重多少吨?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
(2)师生共评
三、达标练习
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cm ²,高是12cm 。
这个零件的
体积是多少?。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每节课教学反思)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围绕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展开的教学,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在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展开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及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
本单元的教学突出了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性,同时也突出了知识点的实践性,扩大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范围。
在实践活动中,树立空间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标要求:“扩大学生认识图形的范围,增加形体知识,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
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运用图形帮助理解图形。
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和掌握运用图形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的生产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等数学思想。
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注意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具体联系,运用实物引发学生对图形的理解,注意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运用到教学中。
注重对图形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使转化等数学思想的方法逐步形成。
通过剪剪、拼拼,与曾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推导相联系,探索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帮助解决问题。
设计教学方案时,注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从学生认知出发,用旧知识联系新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帮助学生探究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而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空间观念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圆柱、圆锥的图形特点,初步认识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如:圆柱的底面、侧面、高,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圆锥体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熟练运用公式,掌握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对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立体图形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空间概念,圆柱、圆锥的学习是对学生进一步的立体空间感的构建,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形成完整的空间思维体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圆柱的认识”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圆柱的定义、特征、展开图等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圆柱的体积、表面积等概念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几何观念,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圆柱时,可能会将圆柱与其他立体图形混淆,对于圆柱的展开图、高与底面的关系等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清晰、完整的圆柱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掌握圆柱的定义、特征、展开图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的特征和展开图的理解。
2.圆柱的高与底面的关系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的特征。
3.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的理解。
4.运用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的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圆柱的展开图示例。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如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叫什么名字?请大家来说一说。
”从而引出圆柱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圆柱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征,如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等。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相对较弱,特别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操作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圆柱和圆锥的制作过程,增强对立体图形的感知。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动画演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等。
同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关于《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关于《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学具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五一节放假期间,老师带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场购物,正巧商场在搞冰淇淋促销活动。
促销的冰淇淋有三种(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种都是2元钱,小外甥吵着闹着要买一只,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考一下买哪一种合算?生:我选择底面最大的;生:我选择高是最高的;生: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
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哪种最合算,那么谁的意见正确呢?生:只要求出冰淇淋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冰淇淋是个什么形状?(圆锥体)生:你会求吗?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并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师:那么你能想办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学生猜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生:我们可以利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把它放进一个有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师:如果这样,你觉得行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最后的评价;生:老师,我们前面学过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我想圆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师:大家猜一猜圆锥体可能会转化成哪一种图形,你的根据是什么?小组中大家商量。
生:我们组认为可以将圆锥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比如:先用橡皮泥捏一个圆锥体,再把这块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第二课时《圆锥的体积》。
本次说课包括五个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基础上,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突出了探索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装沙或装米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公式推导。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和抽象,自主发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在此前又学了由曲面和圆围成的立体图形——圆柱,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
通过前一节《圆锥的认识》,学生对圆锥的特征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学生来说,求体积并非陌生的新知识,只是像圆锥这样学生认为不规则几何体的图形,求体积有困难。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基础,但公式的推导过程却比较抽象、枯燥,对于他们来说该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
同时对于圆锥体积计算的实际运用,从以往的经验判断,学生对3倍的关系难以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一些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并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5、教具、学具准备教具:一个圆柱、2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沙子;学生自制的圆柱及各类型的圆锥若干、三角尺、直尺二、说教法在公式推导阶段,为了打破枯燥无味的公式推导过程,在教授本节课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索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是苏教版第十二册内容,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之后,利用圆柱的体积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实验推导的过程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
”六年级学生在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五、课前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二、自主探索,操作实验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1)取一个圆柱体的容器和圆锥体的容器各一个。
让学生观察一下,得出:这两个容器等底等高。
(2)往圆锥体容器中装满水,倒入圆柱体的容器中,一连倒入三次,这时候圆柱体的容器中装满水。
(3)这两个容器等底等高,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等于圆锥的体积,而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用底面积乘高乘三分之一表示,因为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于圆锥的体积,所以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乘三分之一。
用字母表示:v=1/3sh三、练习填空1、圆锥的体积=(),用字母表示是()。
2、圆柱体积的与和它()的圆锥的体积相等。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学生练习,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只列算式。
(单位:厘米)观察第一个图形告诉底面半径和高,要先求出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带入数字。
第二个图形告诉底面直径和高,要先求出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带入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中宁九小韩惠琴
教学内容:教材33页圆锥的体积推导34页例3 。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推导公式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3.在探究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类比猜想—验证说明”
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各一个
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
圆柱、圆锥量杯各一个,沙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想一想: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引导生回忆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
2.丰收的喜悦(课件出示):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的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农民伯伯很辛苦,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感兴趣的情境,巧妙至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可见,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这个圆锥形粮堆的体积又怎么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关于圆锥的体积的计算。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来
自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探究新课:
1、引导学生借助圆柱,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1)实验活动:
器)
A、比一比:这两个形体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呢?这两个形体的高呢?(生动手操作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重点引导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B、猜一猜:这两个形体的体积之间有关系吗?(引出:等底等高)
C、实验:
(1)实验准备: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体容器、细沙、尺子。
(2)实验要求:
把圆锥装满细沙倒进圆柱中,观察要几次才能倒满。
(3)学生操作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圆锥里装满沙子,倒入与他等底等高的圆柱,三次正好倒满。
(各组互相观察各组的圆柱圆锥,发现只要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都是圆锥体积的3倍,也就是说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实验、自己研究、分析问题,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既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2、教师演示:
师:是不是所有符合等底等高条件的圆柱、圆锥都具备这样的关系呢?
教师课件演示装满水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现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多找几名同学说。
3、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汇报交流)
结论1:圆锥的体积V 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2:圆柱的体积V 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板书: 等底等高 圆锥的体积=1/3 ×圆柱体积
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底面积×高”)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
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替换
“圆柱的体积”于是可以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 圆锥的体积= 1/3 ×底面积×高
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
然后板书字母公式:V=1/3 Sh
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
师完成板书:等底等高;
v
柱 = 3v 锥 v 锥 = 1/3 v 柱
利用这一关系进一步推导出圆锥的体积: V 锥 =1/3 Sh
=1/3∏r 2h
师:(1)这里Sh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2)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学生回答,师做总结
4、练一练:出示练习题(口答)
做一做: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cm 2
,高是12cm ,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5、简单应用尝试解答:
教学例3: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
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5t,这堆沙子大约有多少吨?(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引导读题,理解题意
(2)、利用公式,生独做,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方法进行猜测、验证、交流,从而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整个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四、(课件)
1、填一填: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2、判一判:
(1)、圆柱的体积一定比圆锥的体积大()
(2)、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3)、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
(4)、圆锥的体积小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
()
3、先分析解题思路在解答:
一堆大米,近似于圆锥形,量得底面周长是18.84厘米,高6厘米。
它的
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想一想:要求圆锥的体积,应先要求出什么?
温馨提示:根据r=c÷π÷2先计算圆锥的底面半径哟!
(2)独立计算。
(3)集体交流
4、开放性练习:
把一个体积为24cm 3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通过有层次、有顺序、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练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知道了____ ?
我学会了 _______?
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_____?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复习,促使学生完整系统的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突出重难点,抓住关键,领悟所学知识。
六、课堂作业:练习六 6、7题
板书:
圆锥的体积
等底等高 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高×1/3
V =1/3Sh
=1/3∏r 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