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4版六年级上册数形结合之例一PPT
六年级数形结合 ppt课件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2020/12/15
7
新课学习 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面的算式 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14
课堂练习 5.
1
3
6
10
15
21
28
如果不画,这样排列下去,第10个数是多少?
2020/12/15
15
作业布置
• 第100页练习二十一,第2题。 • 第101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第4题。
2020/12/15
16
板书设计
数形结合(1)
1=( 1 )2
1+3=( 2 )2
1 +3 +5 =( 3 )2
-92
= 40
13
课堂练习
4.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 正方形?
蓝色: 12Leabharlann 34红色: 8
10
12
14
照这样接着画下去:
(1)第6个图形有( 6)个蓝色小正方形,( 18 )个 红色小正方形; (2)第10个图形有( 10 )个蓝色小正方形,( 26 )
个红色小正方形。
2020/12/15
9
结论总结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2020/12/15
10
课堂练习
如果遇到困难,可 以画图来帮助。
1.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8《数与形的结合》课件
观察等号两边的数,它们有什么特 点?左右两边的数有什么关系?
1+3+5+7=42 1+3+5+7+9=52 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相加, 和即是几的平方。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
①1+3+5+7=( 42 ) ②1+3+5+7+9+11+13=( 72 ) ③ 1+3+5+7+9+11+13+15+17=92 1+3+5+7+9+……+(2n-1)=( n2)
华罗庚
亲爱的读者: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 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 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 你的阅读。
亲爱的读者: 1、盛生年活不重相来信,眼一泪日,难眼再泪晨并。不及代时表宜软自弱勉。,20岁.7.月14不7.待14人.2。02。020:2620:26:02Jul-2020:26 亲爱的读者: 2、0.7世.1上47没.1有4.绝20望20的20处:2境62,0:只26有:0对2J处ul-境20绝20望:2的6人。二〇二〇年七月十四日2020年7月14日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 2星、期千二里之行,始于足下。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
下面每个图形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 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
思考: 1、从图1到图4红色方块有什么规律吗?
红色方块依次多一个。 2、从图1到图4蓝色方块有什么规律吗?
蓝色方块依次多2个。
下面每个图形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 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
思考: 每个图形中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和红色小 正方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规律? 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比红色小正方形的个
1
11
21
22 23
1 24
1 11 1 1
1
2 + 22 + 23 + 24 + 25 + 26 + ……= 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课件全套(含练习课)全文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把图形与算式结合起来,是发现规律的关键。
2.从1开始的连续几个奇数的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即有几个连续奇数相加,每边小正方形个数就是几的平方。
运用数形结合计算
数学广角—数与形
+=
++=
算一算。
+=
++=
?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子都是1
得数=1-最后一个加数
3
1
2
小林、小强、小芳、小兵和小刚5 人进行象棋 比赛,每2 人之间都要下一盘。小林已经下了4盘,小强下了3盘,小芳下了2 盘,小兵下了1 盘。请问:小刚一共下了几盘?分别和谁下的?
用连线的方法试试
我国宋代数学家杨辉在公元1261年撰写了《详解九章算法》,他在这本著作中画了一个由数构成的三角形图,我们把它称为“杨辉三角”。你能发现右面“杨辉三角”图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吗?你能按照发现的规律把这个三角形表继续写下去吗?试试看。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
4
7
1+3+5+7+9+11+13+15+17
2
2
1
3
5
7
42
9
11
13
52
62
72
15
82
17
92
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
红:
蓝:
1
8
2
10
3
12
4
14
+1
+2
+1
+2
+1
+2
你能根据例1的结论算一算。
1+3+5+7+9+11+13+11+9+7+5+3+1=
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8.1运用数形结合发现规律
1+3+5+7+9+11+13+11+9+7+5+3+1= 72+ 62 = 85
72
62
下面每个图中最外圈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照这样画下去,第5个 图形最外圈有( 40 ) 个小正方形。
32 -1= 8 52 -3 2 = 16 7 2 -5 2 = 24 112 -9 2 = 40
4×4
10个连续的奇数相加
图形和算式有什么关系?
同桌交流:说一说你的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规律。
图形 每一个图形的个数正好等于从左下角加
数
上其它“┐” 形图中所包含的个数。
形
结
算式 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正好是这串数个
合
数的平方。
只要是1开始,连续的奇数相加,就 能排成每行、每列个数是几的大正 方形,和也就是几的平方。
Hale Waihona Puke 1=( 1 )21+3=( 2 )2 1+3+5=( 3 )2
我发现,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 正好是这串数个数的平方。
1+ 3 =
= 212 += 34+ 5
=
= 32 = 9
1 + 3 + 5+7
2×2
=3×3 = 42 = 16
1+3+5+7+9+11+13+15+17+19= 102 = 100
2
3
4
蓝: 8
10
12
14
+2
+2
+2
中间每增加1个红色正方形,上下都必须 增加2个蓝色正方形。
《数与形》
《数与形》教学设计云南省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小学李平贵学习内容:新课标人教版2014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课本107----108页例1。
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活动中,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数与形的关系,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侓,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侓。
2、使学生会利用图型来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验证、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同时感受到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难点:借助图形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不好解释的问题,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学习卡圆片白板油性笔方格纸学习流程:一、复习导入:幻灯片出示复习内容(数方格、说数法)。
从“数”与“形”的谈话中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数与形的探究活动。
二、探索新知:活动一:数与形问题:你从活动中发现数与形之间有什么联系?活动流程:1、看图写数。
2、写数贴图。
3、找出联系。
4、展示交流活动规则1、各组与老师PK,每完成一次任务升一级。
2、团结合作,人人参与。
3、听清要求,动作迅速。
(时间:8分钟。
)活动二:找规律问题:问题:你从例1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活动流程:1、自主探究例1。
2、组内交流,找出规律。
3、展示交流。
4、归纳小结。
活动规则1、各组之间PK,每完成一次任务升一级。
2、努力探索,积极合作。
3、注意倾听,活动迅速。
(时间:10分钟。
)活动三:勇闯关问题:下面各题怎样解答?活动流程:1、独立“做一做”。
2、组内交流。
3、展示分享。
活动规则1、各组之间PK,全组每过一关升一级。
2、努力思考,积极交流。
3、有效合作,动作迅速。
(时间:10分钟。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四、板书设计:数与形数可以用形表示,形也可以用数来表示,它们之间是对应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数形结合》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数形结合》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数形结合》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本章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和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到本章内容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通过观察图形来理解数的概念,并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形结合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图形,引发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数形结合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练习与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形结合的思想,并思考如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简洁的文字和图形,展示数形结合的方法和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1课时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规律(习题课件)
…
所以 1-21-14-18-116-…-2156=(
1 256
)
易错辨析
3.用棋子按下面的规律摆图 形,第 5 个图形需要多少 枚棋子?第 10 个图形呢?
5+(5-1)×6=29(枚) 5+(10-1)×6=59(枚) 答:第 5 个图形需要 29 枚棋子,第 10 个图形需要 59 枚棋子。
知识点2 用数形结合法解决稍复杂的计算问题
2.看图算一算,填一填。
1-12=12
1-12-14=12-41=41
1-12-14-18=41-81=18
1-12-14-18-116=(
1 8
)-(
1 16
)=(
1 16 )
1-12-14-18-116-312=(
1 32
)
__1_-__12_-__14_-__18_-__1_16_-__3_12_-__6_14_____=614
1
4
9
16
3
6
9
12
三角形图的周长除以3,然后再平方,等于三 角形图包含小三角形的个数。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问题略。
3.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m远的公园 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 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 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 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是走回家中,用了15分 钟。下面几个图哪个是描述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 家距离的关系?
辨析:因观察不仔细而导致不能正确发现规律。
提 升 点 “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4.每张方桌可坐 4 人,2 张拼起来可坐 6 人,3 张、4 张、5 张拼起来(如图),分别可坐多少人?
部编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讲.数形结合
方形面积之和 .那么,可以构造一个图形,如下图:
4
3
2
1
12
3
4
一方面,图中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2+3+4”,面积为 (12 3 4)2 .
另一方面它又等于全部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但是注意在放置两个 2×2 及 4×4 的正方形时, 两个正方形有重叠部分— — 图中浅色阴影正方形,再把重叠部分补到它的右上方的小正方 块— — 图中深色阴影正方形中去,这样一来这些小正方形的面积和正好等于边长为 “1+2+3+4”的大正方形面积.所以: 13 23 33 43 112 2 22 3 32 4 42 (1 2 3 4)2
c
d
c
d
c
d
a
S1
S2
a
S1
S2
S5
a
S1
S2
b
S3
S4
b
S3
S4
S6
(4)的答案是各个小长方体的体积之和
c a
f
e d
b
例6
试用图解法说明: 1 1 1 1 1 11
2 22 23 24
2n
2n
(学案对应:带号 2)
【分析】如图,将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两块,然后再将剩下的平均分成两块,依次类推,
三、阶梯型标数法 (一)阶梯型标数指的是求图中从点 A 走到点 B 的最短路线的条数(图中虚线不能走) (二)阶梯型标数特征
1.走到图中任意一点的所有路线中,单位竖线段个数不多于单位横线段的个数。 2.走到虚线边上任意一点的路线条数,恰好是卡塔兰数(1,,2 ,5,14,4,,13,,429, )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8运用数形结合探索规律 课件(22张PPT)
内外圈:小正方形行个、数列数
3行3列 共8个
1行1列
32-1 =5共行1856列个
3行3列
52-32 =16
72-52 =245行57共列行274列个
外圈行(列)数的平方-内圈行(列)数的平方=外圈 小正方形的个数
第5个图形:
11行11列共40个小正方形
外圈: 内圈: 112- 92 = 40
9行9列
1234567
1+3+5+7=( 4 )2
1+3+5+7+9+11+13=( 7 )2
_1_+__3_+__5_+__7_+_9_+__1_1_+__1_3_+__15_+__1_7_ = 92
总结规律
1= 12 1+3= 22 1+3+5= 32 1+3+5+7= 42
1.加数都是从1开始连续奇数相加的。 2.和都能写成一个数的平方,我们称这
第4个数是10,对应的圆片数是1+2+3+4=10(个);
……
第n个数就是从1加到n,即1+2+3+4+……+n=
1
n 2
n
(个)。
5.下面每个三角形图各是由多少个小三角形组成 的?如果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每个三角形图 的周长分别是多少?每个三角形图包含小三角 形的个数与这个三角形图的周长之间有什么样 的关系?(教材P110“练习二十二”第3题)
样的数为平方数或正方形数。 3.第n个算式有n个加数,和是n的平方。
学以致用
1.请根据例1的结论算一算。
(教材P108“做一做”第1题)
1+3+5+7+5+3+1=( 25 )
4个奇数
3个奇数
42 + 32
1+3+5+7+9+11+13+11+9+7+5+3+1=( 85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第2课时 分数除法∣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共23张PPT)
(3)同样道理,小红平均每小时走的路程:
【规范解答】
由以上过程知:3千米>2千米,所以,小明走得快些。 答:小明比小红走得快。 【技巧归纳】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 小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动脑练一练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老师
和同学们装水果糖。有3/2千克水果糖
,要求每1/4千克装一袋,请你帮老师 算一算,一共可以装多少袋?
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动脑练一练
小红家养的鸡一天共生了8个
鸡蛋,一共重2/5千克。平均每个 鸡蛋重多少千克?
【例4】赵奶奶3/5小时糊了6个灯笼,她
1小时可以糊多少个灯笼?
【解题点拨】(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探究6÷3/5的计算方法。①1/5小时能糊多少个
灯笼:3/5小时里有3个1/5小时,1/5小时所糊的灯笼
个数就是3/5小时所糊灯笼个数的1/3,即6个的1/3。
②1小时可以糊几个灯笼:
【规范解答】
【技巧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
倒数。
☆动脑练一练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5/8平方米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5/16米。它的 宽是多少米?
【例2】(教材P31)小明2/3小时走了2km ,小红5/12小时走了5/6km。谁走得快些?
【解题点拨】(1)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谁 走得快些,可以比较小明和小红谁的速度快,本题 中:
小明的速度用线段图表示如下:
(2)明确算理小明2/3小时走2千米,即每一个1/3小 时走1千米,而1小时里面有3个1/3小时。所以,小明 平均每小时走的路程: 2÷2/3=2×1/2×3=2×3/2=3(千米) 观察对比可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与形
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
也就是说,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
问题,也可以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 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解决 问题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意识。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 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数与形
重要地位
•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行结合
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
变得更直观。
•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教材中比比皆是。有的时
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侓,可利用数的规侓来解决图
形的问题。有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
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
常见的数形结合的例子
×3=?
1. 画示意图表示题意
?个
2. 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2
2
2
9
9
9
?
单位: cm 5
3
11
2 8
解决问题中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75棵
杨树:
柳树:
比杨树多
4 5
?棵
柳树的棵树=杨树+柳树比杨树多的棵数
数和图形是一对分不开的好兄弟。
●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 题有哪些优点?
1+2 1+2+3 1+2+3+4 1 + 2 + 3 + 4 + …… + 98 + 99 + 100 =(1+100)+(2+99)+(3+98)+……+(50+5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时 数与形(1)
2020年最新8 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有些情况下,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
本单元的例1以及相关练习就属于这种情况。
而有些情况下,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
尤其是小学生,其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
例如,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学分数乘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来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乘法分配律、完全平方公式等。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
例如,例1从图形的角度直观地理解“正方形数”或“平方数”的特点。
二是借助图形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不好解释的问题。
例如,例2解决求和的问题,教科书利用分数意义的直观模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无限”的抽象概念。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同时又满足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教科书在编排上体现了先“数”后“形”的顺序,把形象真正放在“支撑”地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服务。
1.形的问题中包含着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
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这种完美结合:既可以从数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看看可以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数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
例如,教学例1时,可从形引入,先让学生说一说三幅图中分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小正方形数为12,22,32,…,还可以分别表示成1,1+3,1+3+5,…的结论;也可以从数引入,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1+3=4,1+3+5=9,…引导学生用正方形来表示这些算式,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比照,从而对规律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一:算式左边的加数的个数与对应的大正方形中每行 形 ” 发现二: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 同; 或 ( 发现三:算式左边的加数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行 方形个数之和。 的 ) 算 [ L 小正方形的个数相 图形所包含的小正 每列 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 ”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一 起把所学知识梳理一遍吧。
关于数与形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割裂分家万事休。 ——华罗庚
布置作业
作业:第108页做一做,第2题。 第109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运用知识
1.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
1+3+5+7=( 4 ) 2 1+3+5+7+9+11+13 =( 7 ) 2 1+3+5+7+9+11+13+15+17 =9
2 n 1+3+5+7+9+…=( )
2
n个
从1开始的n个连 续奇数相加,和就 是n的平方。
运用知识
2. 请根据例1的结论算一算。 1+3+5+7+5+3+1 =( 25)
9 -7 = 32
2
2
11 -9 = 40
2
2
每个图中最外圈各有多少个小正方形?你能解释这其 中的道理吗?
8
16
24
32
40
8n
三角形的两条斜边上都是数字1,而其 余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字相加 。
杨辉三角
《 详 解 九 章 算 法 》 里 记 载 过 的 表
杨辉
我国北宋数学家贾宪 (约公元11世纪)已经用 过“杨辉三角”,这表明 我国发现这个表不晚于11 世纪。在欧洲,这个表被 认为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 家帕斯卡首先发现的,他 们把这个表叫做帕斯卡三 角。杨辉三角的发现要比 欧洲早500年左右。
探究新知
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面的算式有 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数形结合之一
大姚县金碧小学:张家明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 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联系。 2.体会“数”与“形”有时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 “形”来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 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5+7+9+11+13+11+9+7+5+3+1=(85)
2 2
7
6
运用知识
3. 下面每个图中最外圈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3 - 1= 8
2
5 -3 = 16
2
2
7 -5 = 24
照这样画下去,第5个 图形最外圈有( 40)个 小正方形。
2
2
照这样画下去,第4个图 形最外圈有( 32 )个 小正方形。
1= ( 1)
2
( 2) 1 + 3=
2
(3) 1 +3 +5 =
2
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发数与对应的大正方 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同; • 发现二: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 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 之和。 • 发现三:算式左边的加数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 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复习导入
求1/2的3/5是多少? 1/2×3/5
你知道么
a
b
c
(a+b)c=ac+bc
探究新知
观察一下,下面的图各有多少小正方 形?
1
4
9
探究新知
计算出结果。
你发现了 什么?
1+ 3 = ( 4 ) 1+3 +5=( 9 ) 1+3+5+7=(16 ) 1+3+5+7+9+11+13+15+17+19=(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