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产生的具体影响分析
刑法论文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
刑法论文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刑法论文: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引言: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在刑事领域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措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刑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法治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刑事政策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刑事政策的社会效益刑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旨在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首先,刑事政策的存在使得犯罪者在行为前就会考虑到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从而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其次,刑事政策的执行能够惩罚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人民对法律的信任感。
此外,刑事政策还能够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和教育改造,促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出狱后重新融入社会。
二、刑事政策的法治保障刑事政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需要遵循法律程序和原则。
首先,刑事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确保公民的基本权益不受侵犯。
其次,刑事政策的执行需要依法进行,不能滥用职权或违背法律规定。
此外,刑事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适用性。
三、刑事政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刑事政策的制定需要基于科学的犯罪数据和犯罪学理论,以及社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科学性的刑事政策能够更好地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行为。
同时,刑事政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社会的变化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在面对新型犯罪和社会问题时,刑事政策需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措施,以保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四、刑事政策的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利益。
社会参与是刑事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听取公众的声音、征求专家意见等方式,形成更加科学和民主的决策。
此外,刑事政策的执行也需要向公众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增强社会对刑事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五、刑事政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仅是国内的事务,也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
我国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
第34卷第2期Vol.34N o.2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4年2月20日Feb.202014246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4.02.113建国至今,我国的刑事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
一是建国初制定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二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制定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三是改革开放后,由于治安环境恶化,进入的“严打”时期;四是延用至今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刑事政策直接影响着刑法的制定,例如1997年《刑法》是在“严打”背景下制定的,具有明显的重刑主义倾向;尔后,刑事政策变化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使得重刑的1997年《刑法》在适用上与现行刑事政策相矛盾。
因此,厘清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对于有效发挥二者的作用十分重要。
有学者指出,“刑事政策是刑法的灵魂与核心,刑法是刑事政策的条文化与定型化”[1]。
还有学者认为,“刑事政策与刑法立法来讲,刑事政策是刑法的灵魂,刑事政策高于刑法;刑事政策与刑法司法来讲,刑法高于刑事政策,刑事政策只能在刑法的框架内运作,但可以影响定罪与量刑”[2]。
笔者认为,宏观上,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具有指引作用;微观上,刑事政策又受到刑法的制约。
刑事政策一旦经过立法程序变成具体的法律条文,就应该退居其次,在司法办案过程中必须坚持罪刑法定。
一、宏观上刑事政策对刑法的指引作用(一)刑事政策对刑法立法的指引1979年《刑法》是依照“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制定的,这部法律没有确定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允许类推。
法院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定罪处罚,因此,刑事政策在当时可以补充刑法,并在司法实践中直接适用,有明显重刑主义倾向。
1997年《刑法》虽然明文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废除类推制度,但受当时“严打”背景的影响,《刑法》条文依然有很强的重刑主义色彩,仅死刑罪名就多达68个,约占罪名总数的16%。
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精)
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提要】政策在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具体到打击刑事犯罪方面,因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制定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基于“有法依法,无法依政策”的指导思想,刑事政策曾被广泛地予以应用。
即使到了法律已经相对完善的今天,刑事政策在惩治犯罪、预防犯罪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以期能对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研究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必要性早在建国之前,毛泽东就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建国后的30年时间里,我国立法严重缺乏,刑事政策在这段历史时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确立了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在内的相对完善的刑事法律体系,并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要求追诉犯罪、惩治犯罪必须严格地以法律为直接依据。
在这种条件下,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工作中是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应予废弃呢?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说,研究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有助于完善刑事法学理论。
如今,“刑事政策”一词经常出现于学术文章及各种新闻媒体中,但何谓刑事政策,国内外的学者却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
我国有学者认为“刑事政策是指根据犯罪情况的变化,运用刑罚及其有关制度,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以期实现抑制和预防犯罪之目的的策略、方针、措施和原则”(注:杨春洗、高铭暄等主编:《刑事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78页。
)。
另外其他学者还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在此不一一列举。
(注:我国学界关于刑事政策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其他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可分别参见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杨春洗主编《刑事政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但不论表述有何不同,这些观点大都认为刑事政策的目的是惩治犯罪、预防和抑制犯罪,内容包含刑罚以及与其相似和相关制度、措施的运用等。
刑事政策的价值浅析
刑事政策的价值浅析【摘要】刑事政策作为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稳定、犯罪的预防、司法的公平、效率和法治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刑事政策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指导。
本文从刑事政策对社会稳定、犯罪预防、司法公平、效率和法治建设的影响进行了浅析,强调了刑事政策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未来刑事政策发展的方向。
总结指出,刑事政策在综合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和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关键词】刑事政策、社会稳定、犯罪预防、司法公平、司法效率、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发展方向、综合作用、价值评估1. 引言1.1 为什么要研究刑事政策的价值研究刑事政策的价值在于其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刑事政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维护和规范。
通过研究刑事政策的价值,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社会犯罪现象的规律和特点,为防范和打击犯罪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刑事政策的研究还涉及到司法公平和效率的提升,对于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刑事政策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刑事政策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秩序和安全。
刑事政策的存在和执行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的法制,打击犯罪行为,遏制犯罪的蔓延,进而提高社会的安全感和稳定性。
通过建立健全的刑法体系和相应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秩序,减少犯罪活动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刑事政策的执行可以强化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促进市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和法律的约束,可以有效地遏制和预防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和谐稳定。
刑事政策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建立健全的刑事政策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提升司法效率,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2 刑事政策对犯罪预防的意义刑事政策对犯罪预防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最新-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精品
最新-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精品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一、引言刑事政策,其内容必然是围绕着刑事犯罪而展开的。
曲新久教授在其著作《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一文中将其定义为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控制犯罪以保障自由、维持秩序、实现正义的目的而制定、实施的准则、策略、方针、计划以及具体措施的总称。
姑且不论这一定义是否准确,但基本把形势政策学的内容都概括进去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刑事政策与刑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自刑事政策被提出以来,无数杰出的刑法学者为明确其定义贡献了自己的才智,但刑事政策是什么至今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
二、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一刑事政策不能也不应该取代刑法刑法相对于其他部门法而言,是一门以剥夺行为人生命、自由、权利、财产等国家刑罚权保障其实施的法律,其制裁手段具有严厉性。
刑法对行为人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刑法学的基本原则大半都是围绕着如何防止其滥用而展开的,即刑法的谦抑性。
刑法的这两个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性质,正好对应了刑法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两大机能。
而刑事政策作为应对犯罪的准则、策略、方针、计划及具体措施的总和,其着眼点并不局限于刑法,还包括各种间接的与防止犯罪有关的各种政策,例如居住政策、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等亦均包括在内。
由此可以看出,与刑法相比,刑事政策所关注的范围更加广泛,其手段也更加灵活。
以刑事政策取代刑法,一方面破坏了刑法本身的谦抑性,使得刑法的适用失去相应的制约,可能导致破坏法治、侵犯人权等法治悲剧的产生;另一方面,也会使刑事政策失去其自身本应具有的广泛性、灵活性,而将之束缚在刑法一隅,失去其本应具有的宏大视野。
二刑事政策指导刑法立法与解释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对这种犯罪是否施以刑罚、刑罚如何执行等等无不是在当时当地刑事政策的指导之下完成的。
比如最近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将死缓核准执行死刑的条件进一步限制,将刑法第五十条中的故意犯罪改为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这实际上就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的刑事政策的发展结果。
刑事政策的价值浅析
刑事政策的价值浅析【摘要】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的政策。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来分析刑事政策的价值。
在将介绍刑事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
在将探讨刑事政策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犯罪预防的作用、对法律公正的实现、对罪犯的改造和社会和谐的促进等方面的价值。
在将总结刑事政策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对刑事政策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价值,为建设法治社会提供参考。
【关键词】刑事政策、价值、引言、正文1、正文2、正文3、正文4、正文5、结论1. 引言1.1 引言刑事政策是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措施的总称。
它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治安和法治建设,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于犯罪问题的处理态度和政策选择。
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政府权力行使的重要体现。
研究刑事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刑事政策的设计和执行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稳定,它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犯罪行为的规范和打击,刑事政策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彰显国家法律的权威,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刑事政策的有效实施也能够保护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增强社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刑事政策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法律的公正和平等对待,避免出现冤假错案和不公平对待的情况。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只有不断加强刑事政策的研究和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有效应对新型犯罪的挑战,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刑事政策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构建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正文1刑事政策的概念和作用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规制和控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安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刑法中的犯罪与刑事政策
刑法中的犯罪与刑事政策在现代社会中,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法律体系。
犯罪与刑事政策是刑法领域中广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针对刑法中的犯罪与刑事政策展开讨论,探究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犯罪定义及分类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具备主观故意或过失,并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根据行为的严重程度和性质,犯罪可以分为轻罪和重罪。
轻罪一般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危害较小,刑罚较轻;而重罪则具有较高的社会危害性,刑罚也相应较重。
二、犯罪与刑事政策的关系1. 犯罪与社会风险控制刑事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控制社会风险,保护公民的安全和利益。
犯罪行为对社会稳定和个人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刑法将犯罪行为定义为违法行为,并通过刑罚手段对其进行惩治。
刑罚不仅可以惩罚犯罪分子,也能起到威慑作用,从而降低犯罪发生的概率。
2. 犯罪与社会正义维护犯罪行为违反了社会的公正和正义原则,刑事政策的一项任务是通过刑罚来维护社会正义。
刑法界定犯罪行为的同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条款。
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正当处罚,既满足了公众对罪行的道义谴责,也维护了社会的公正。
3. 犯罪与再犯率控制刑事政策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也关注着减少再犯率。
对于刑满释放或缓刑的犯罪分子,刑事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具有教育和改造性质的措施,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并避免再次犯罪。
这包括了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和辅导,旨在减少再犯率,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刑事政策的发展与变革1. 重罪处罚的倾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观念的提升,刑事政策在重罪处罚方面呈现出越来越严厉的趋势。
在对那些危害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严重犯罪行为的态度上,刑法不断加强了惩罚力度,以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秩序。
此举旨在通过对犯罪的严厉打击来遏制犯罪的蔓延。
2. 非罚性手段的应用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深入和犯罪问题的复杂性,刑事政策逐渐强调非罚性手段的应用。
非罚性手段包括预防、教育、康复等手段,通过引导人们远离犯罪,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我国刑事政策对刑法立法的影响
量 日益获致削减
继《 刑法修正案( 八) 》 废除 1 3 个罪名的死刑之后 , 《 刑法修正案( 九) 》 再度废除 9 个罪名的死刑 ; 基 本废 止 了审判 的 时候 已满 7 5 周 岁老年 人 的死刑 【 2 ; 提 高 了死缓 转为 死刑 立 即执 行 的 门槛 ; 通过 确
8
2 0 1 7年第 1 期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总第 9 7 期
例 如 ,彻 底废 除盗 窃 罪 的死 刑 ,但 同时 降 低 部分 盗 窃 行 为 的人罪 门槛 。又 如 ,增 设 危 险 驾驶
罪,然后又通过扩容客观行为要件 的方式增加危 险驾驶罪 的行为类型 ,降低起刑线 ,扩大犯罪 圈, 以期及早遏止可能造成人财两亡的交通肇事 ; 而与此同时 ,对危险驾驶罪只规定 “ 处拘役 ,并处罚 金 ”之轻刑 。再如 ,扩大强制猥亵 、侮辱罪的对象范围,将猥亵男性 的行为纳入刑法调整 的范围。 另如 ,通过新增 “ 组织 、利用会道门 、邪教组织 、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 ”的 “ 情节较轻 ”一档 规定较轻的处罚 ,而有降低该罪法定刑之实际作用 ; 对新增之 “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 、盗用身份证件 罪” ,规定 “ 处拘役或者管制 ,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仅处 以轻刑。但与此同时 , 《 刑法修正案 ( 九) 》 新增 “ 准备 实施 恐 怖活 动罪 ” ,将预 备行 为 实行 化 。新增 “ 帮助 信 息 网络犯 罪 活动罪 ” ,将 帮助 行 为 正犯化。新增 “ 组织 、 资助非法聚集罪 ” , 新增 “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 , 但何谓 “ 非法聚集” , 何谓 “ 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 ,其构成要件要素似有 明确性不足之嫌 ,有致公民行使正当权利受到 妨 害之虞 】 ,恐 因刑罚 过度 扩张 而成 立犯 罪 留下 “ 难填 之 壑 ”_ 6 J 。 晚近刑 法立 法 例对 宽严 相济 刑事 政 策 的贯彻 固然可 喜 ,但刑 法 立法从 惩 罚 主义转 向预 防主 义之
论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
论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一、概述刑事政策作为国家治理犯罪的重要手段,对刑法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影响在刑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刑事政策作为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刑事政策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对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预防,从而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
在这个过程中,刑事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对刑法理论产生影响,推动其不断完善和发展。
刑法理论作为研究犯罪与刑罚的学科,为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刑法理论通过对犯罪构成要件、刑罚种类和量刑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为刑事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刑法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以适应刑事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刑事政策与刑法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
刑事政策的发展会推动刑法理论的创新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实际和司法需求;另一方面,刑法理论的发展也会为刑事政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促进刑事政策的优化和升级。
深入探讨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二者的关系,还能为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刑法理论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刑事政策的定义与功能作为一种国家治理策略,旨在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
其核心在于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策略、措施和方法,实现对犯罪行为的有效控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刑事政策既包含了宏观的战略规划,也涵盖了微观的操作层面,体现了国家对犯罪问题的全面思考和综合治理。
刑事政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有助于明确国家打击犯罪的目标和方向,为刑事立法和司法提供指导。
通过制定科学的刑事政策,国家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法律法规,提高司法效率,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
刑事政策有助于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和关系,减少犯罪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心理等多种手段,刑事政策可以有效地预防犯罪的发生,降低犯罪率,提升社会安全感。
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关系的动态分析
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关系的动态分析关键词: 政策/刑事政策/刑事立法“刑事政策,特别是刑事政策思想,古已有之。
从有了国家与法,有了犯罪,人们就对犯罪现象设定抗制之道,提出多种措施与方略。
实质上,这些措施和方略,都属于刑事政策或刑事政策思想。
”[1]如果历史确实如此,我们可以说刑法与刑事政策是相伴相生的。
在维护统治秩序方面,刑法与刑事政策的目的是相同的,但二者作用的方式和手段是不同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探讨二者关系的一个原因。
分析二者的关系可采用多种角度,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是其中之一对。
静态分析多进行概念与概念的对比、现象与现象的对比、某一具体刑事政策与某一具体刑事立法内容的对比等。
静态的分析对我们理解二者的区别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二者的联系缺乏把握。
往往由于强调一方的作用,而无形中将另一方置于从属地位,从而产生错误结论。
本文采取动态分析的角度,力图在运动中把握二者的关系,对二者的矛盾运动和相互转化作出说明,包括对刑事政策概念的动态理解及对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关系的动态分析。
一对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关系进行分析,正确理解刑事政策概念是基础。
对刑事政策概念的不同理解,就会有不同的层次定位。
忽视对概念的不同理解,直入话题,进行二者关系的分析是不可行的,分析的结论必然会因为基点的不同而产生难以对话的分歧。
在概念的理解上,并不是寻求纯理性上最合理的定义,仅仅采用多概念的排列对比,折衷选优,是形式主义的分析,缺乏论证价值。
要得出适当的结论,需要结合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的发展历史进行理性分析。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刑事政策的概念理解,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概念源于18 世纪末19世纪初,是德国法学教授克兰斯洛德(KlEinschrod)与费尔巴哈(Feuerbach)提出的。
克兰斯洛德认为,“刑事政策是立法者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预防犯罪、保护公民自然权利的措施。
”费尔巴哈则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
论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
论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一、本文概述刑事政策与刑法理论的关系一直是法学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刑事政策,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旨在通过制定和实施刑事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而刑法理论,则是对刑事法律的抽象概括和解释,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
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刑事政策往往直接影响着刑法理论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刑事政策与刑法理论的互动关系,揭示刑事政策在刑法理论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概述刑事政策与刑法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
本文将分析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方式,包括刑事政策对刑法原则、刑法制度和刑法解释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实际影响效果,以及刑事政策和刑法理论如何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刑事法治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刑事政策与刑法理论的关系,为刑事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促进法学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刑事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刑事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刑事政策,简而言之,是国家或社会为了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通过法律、行政、社会等多种手段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它是刑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刑法实践的指导原则。
刑事政策的基本概念涵盖了其目的、手段、适用范围等多个方面,是理解和评价刑事政策的基础。
刑事政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它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手段。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阶段,刑事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会有所不同,但都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刑事政策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犯罪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等。
同时,刑事政策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打击犯罪。
刑事政策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
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治安
刑事政策通过严厉打击犯罪行为,有效遏制犯罪的发生 刑事政策通过预防措施,减少犯罪的机会和动机 刑事政策通过改造罪犯,降低重新犯罪的可能性 刑事政策通过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增强社会治安的自我防范能力
增强社会信任和安全感
刑事政策可以增强社会信任,使人们对法律和司法系统更加信任。 刑事政策可以增强安全感,使人们感到更加安全,减少犯罪的发生。 刑事政策可以增强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和谐。 刑事政策可以增强社会公正,使人们感到更加公平,减少社会不公和犯罪的发生。
教育改造:通过教 育,提高罪犯的文 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心理辅导:对罪犯 进行心理辅导,帮 助他们克服心理障 碍,重新融入社会
技能培训:提供职 业技能培训,提高 罪犯的就业能力
社会支持:建立社 会支持系统,帮助 罪犯重新融入社会, 避免再次犯罪
提高罪犯的自我认知和悔罪意识
刑事政策通过教 育、心理辅导等 方式,帮助罪犯 认识自己的错误, 提高自我认知能 力。
强化社会控制和安全保障机制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 公众安全感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 公众法律意识
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提高 社区安全水平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提高 公众心理健康水平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犯罪打击措施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 率,加强执法力度,确保刑 事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 刑事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增
刑事政策对预防 犯罪的作用
刑事政策对改造 罪犯的作用
刑事政策对打击 犯罪的作用
刑事政策对维护 社会稳定的作用
提高公众对犯罪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犯罪 的认识和了解
加强法律宣传: 普及法律知识, 提高公众的法律 意识
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协调发展研究
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协调发展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协调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刑法作为一种规范性制度,通过其法律规定,对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惩治。
而刑事政策则是指国家在刑法执行过程中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以实现社会秩序和法律正义的目标。
刑法与刑事政策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协调发展关系到犯罪惩治的效果。
刑法作为法律的载体,为司法机关提供了行使权力的依据和限制。
刑法的规定必须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既不能过于宽松,对犯罪行为放任不管,也不能过于严苛,对犯罪行为过分惩治。
与此同时,刑事政策作为刑法执行的具体指导,对刑事司法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协调发展的刑法与刑事政策,可以使犯罪惩治更加科学合理,既能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能使犯罪分子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其次,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协调发展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
刑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等合法权益。
而刑事政策则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法律的权威。
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协调发展,可以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即通过刑法的规定,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同时刑事政策的引领和调控,可以使犯罪分子感受到法律的威慑和制裁,进而减少犯罪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再次,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
刑法的制定与修改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变化,同时需要根据公众的反馈与需求进行修订。
刑事政策则是为了使刑法的规定得以落地实施,以实现社会公正和个案的公正。
协调发展的刑法与刑事政策,可以使刑罚适用更加公正合理,减少司法差异,提高司法效率。
同时,刑事政策的灵活调整和改进,也能促进司法实践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达到契合,增强司法公信力。
然而,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协调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社会变革速度加快,各种新型犯罪层出不穷,刑法和刑事政策需要不断调整和修订,以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刑事政策在惩治犯罪中的法律效力
刑事政策在惩治犯罪中的法律效力犯罪行为是社会秩序的消极因素,对于维护社会安定与公正至关重要。
而刑事政策作为一种法律手段,在惩治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刑事政策的法律效力不仅对犯罪行为具有威慑力,更能促使社会和个人树立依法守纪的观念,进一步推动社会法治进程。
本文将从法律效力的概念、刑事政策的影响力以及增强法律效力的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刑事政策在惩治犯罪中的法律效力。
首先,要了解刑事政策的法律效力,必须明确法律效力的概念。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产生的有约束力、决定力的影响。
在刑事政策中,法律效力反映在对犯罪行为的预防和打击上。
刑法作为刑事政策的主要立法手段,通过规定犯罪的法律责任和刑罚,形成对潜在犯罪的威慑力。
同时,法律的效力还体现在犯罪的侦查、审判和执行过程中,确保行为的公正和合法性。
其次,刑事政策的影响力在于其对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产生的影响。
刑事政策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规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一方面,刑事政策的法律效力威慑了潜在的犯罪分子,起到了预防犯罪的作用。
严厉的刑罚和严密的执法机制,让犯罪者感到恐惧和不安。
另一方面,刑事政策的法律效力对社会中的其他人群也具有示范作用。
群众在面对刑事政策的制裁和法律的底线时,更容易受到法律观念的约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然而,单纯依靠刑事政策法律效力本身可能无法完全达到期望的效果。
因此,提升刑事政策的法律效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必须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深入推广法律知识,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
通过多样化的宣传途径,让人们了解法律的威慑力和内涵,激发法律自觉性。
其次,要加强执法力度,建立高效的执法机制,保证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性。
通过打击犯罪行为,强化刑事政策的执行效果,进一步加强对犯罪的威慑力。
此外,针对不同的犯罪类型,可以采取个性化的刑事政策措施。
例如,在网络犯罪方面,可以加强对技术手段和执法能力的培养,提高对网络黑产的打击力度。
刑法与刑事政策研究
刑法与刑事政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刑法与刑事政策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刑法是一个国家颁布和执行以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体系,而刑事政策则是制定刑法和实施刑罚所遵循的一系列政策原则。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刑法与刑事政策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刑法与刑事政策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至关重要。
刑法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
通过研究刑法和刑事政策,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犯罪行为的发生原因和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应对这些犯罪行为。
例如,研究发现,毒品犯罪正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威胁,因此需要制定更加严厉的法律和政策来打击毒品犯罪。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刑法和刑事政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刑法与刑事政策研究对于促进司法公正和人权保护至关重要。
刑法和刑事政策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司法制度的运作方式,从而确保司法公正和公正的审判程序。
例如,通过研究不同刑事政策下的量刑规则,我们可以确保刑罚的公平和合理性,避免因个人立场或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导致司法不公。
此外,刑法与刑事政策的研究还有助于促进人权保护,确保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才能不断完善刑法和刑事政策,实现司法公正和人权保护的目标。
再次,刑法与刑事政策研究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不同犯罪行为的发生原因和社会背景,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加针对性和有效的预防措施。
例如,研究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应该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并采取相应的刑事政策措施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远离犯罪。
通过刑法与刑事政策的研究,我们可以提前预测和防范犯罪行为,减少犯罪的发生和伤害。
最后,刑法与刑事政策研究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刑法与刑事政策研究的深入,不仅能够揭示犯罪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还能够为改善社会环境和促进法治建设提供参考。
论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
论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definition of criminal policy,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inal policy and theories of criminal law. In the eye of the author, the definition of the policy of criminal law in China can be defined as the following: the criminal policy includes all kinds of policies made and applied by the legislative organs and judicial institutions according to Chinese conditions for preventing crimes, punishing and correcting criminals. A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inal policy and theories of criminal law,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ideals of criminal policy decide how theories of criminal law develop and the position of criminal policy decides how theories of criminal law choose. At last,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theories of criminal law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criminal policy without a doubt. 目 次 一、导言:刑事政策定义的不同解读二、刑法学说史的考察:刑事政策思想决定刑法理论走向三、行为价值学说辩证:刑事政策立场决定刑法理论选择四、结论:刑事政策与刑法理论相互作用 一、导言:刑事政策定义的不同解读 “刑事政策(kriminalpolitik)”一词,18世纪末便在德国被使用,但现代意义上的“刑事政策”,始自德国学者Feuerbach(1775-1833)1803年的刑法教科书,[1]后来由H.W.E.Henke[2]和Liszt等诸多学者的推广,逐渐形成了现代刑事政策学。
“刑法的刑事政策化”的理论解读
“刑法的刑事政策化”的理论解读柳忠卫;郭琳【摘要】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思想肇始于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的学术论争,以安塞尔为代表的新社会防卫运动使这种思想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发展成一股席卷世界的刑法改革浪潮.对于刑法的刑事政策化的涵义,可以从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去理解.观念层面上的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是一种理念或者思想,从合目的性的角度出发,将刑法视为实现刑事政策目的手段之一,将特别预防和防卫社会作为刑法的主要任务和首要价值,在法治的框架内灵活地对待犯罪和罪犯.实践层面上的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是一种趋势或者动向,指的是刑法的制定和适用要受到刑事政策的影响和制约,反映刑事政策的动态变化,从防卫社会的目的出发,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刑法的刑事政策化的现代理论基础有三:即机能主义的刑法观、相对主义的犯罪观和非刑事化的刑事责任观.【期刊名称】《政法论丛》【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9页(P3-11)【关键词】“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新社会防卫运动;机能主义刑法观;相对主义犯罪观【作者】柳忠卫;郭琳【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检察院,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613(一)“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思想的滥殇:刑事近代学派的观点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思想肇始于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的学术论争,虽然对于这场论争的性质学界存在很大的的争论,①但这场论争的结果对于现代刑法理论的形成及世界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思想就是这场论争的思想成果之一。
从刑事古典学派的理论观点来看,在刑事古典学派的理论花园中不可能开出刑法的刑事政策化的思想之花,因为这里没有适合于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思想滋生和成长的土壤。
刑事古典学派从严格规则主义出发,重视刑法的规范性,认为犯罪是刑罚的原因,刑罚是犯罪的必然结果,主张严格的罪刑法定,公正被认为是刑法的最高价值。
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提要】政策在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具体到打击刑事犯罪方面,因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制定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基于“有法依法,无法依政策”的指导思想,刑事政策曾被广泛地予以应用。
即使到了法律已经相对完善的今天,刑事政策在惩治犯罪、预防犯罪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以期能对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研究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必要性早在建国之前,毛泽东就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建国后的30年时间里,我国立法严重缺乏,刑事政策在这段历史时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确立了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在内的相对完善的刑事法律体系,并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要求追诉犯罪、惩治犯罪必须严格地以法律为直接依据。
在这种条件下,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工作中是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应予废弃呢?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说,研究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有助于完善刑事法学理论。
如今,“刑事政策”一词经常出现于学术文章及各种新闻媒体中,但何谓刑事政策,国内外的学者却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
我国有学者认为“刑事政策是指根据犯罪情况的变化,运用刑罚及其有关制度,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以期实现抑制和预防犯罪之目的的策略、方针、措施和原则”(注:杨春洗、高铭暄等主编:《刑事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78页。
)。
另外其他学者还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在此不一一列举。
(注:我国学界关于刑事政策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其他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可分别参见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杨春洗主编《刑事政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但不论表述有何不同,这些观点大都认为刑事政策的目的是惩治犯罪、预防和抑制犯罪,内容包含刑罚以及与其相似和相关制度、措施的运用等。
刑事法中的刑罚与刑事政策
刑事法中的刑罚与刑事政策刑事法作为司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和维护公共秩序的领域。
其中,刑罚作为一种刑事法律制裁手段,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刑事法中的刑罚与刑事政策的关系,以及二者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一、刑罚的概念与作用刑罚是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的处罚。
刑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震慑和威慑作用:刑罚能够对犯罪分子起到威慑和震慑效果,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例如,高额刑罚可以让潜在犯罪分子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从而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2. 惩罚力量:刑罚可以对犯罪分子进行惩罚,使其承受法律责任。
通过对罪犯的处罚,刑罚能够达到让犯罪分子感受到痛苦和惩罚的效果,使其对犯罪行为产生悔过和自我反省。
3. 社会保护和防范:刑罚可以将犯罪分子隔离、制裁,进而保护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
例如,对于危害严重的犯罪分子,可以采取剥夺其自由的刑罚,以确保社会的安全稳定。
二、刑事政策的概念与特点刑事政策是指国家依据社会需求、法治原则和治安状况等因素,制定并执行的关于刑事法律条文和刑罚的总体方针、政策和制度。
刑事政策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的权威与行为导向:刑事政策是国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的,体现了国家的权威和行为导向。
2. 社会的关注和群众意愿:刑事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社会的关注点和群众的意愿,以实现刑事法律制度的公正性和公众支持度。
3. 区别于刑罚的综合性制度:刑事政策不仅仅关注刑罚本身,还包括预防犯罪、犯罪教育、治安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刑事法律制度体系。
三、刑罚与刑事政策的互动关系刑罚与刑事政策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刑罚是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刑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则对刑罚的适用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1. 刑罚的灵活性与刑事政策的调整:刑罚的种类和程度应与刑事政策保持一致。
当刑事政策发生调整时,相关刑罚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变动和调整。
最新-刑事政策和刑法在司法的相关性 精品
刑事政策和刑法在司法的相关性摘要刑事政策和刑法皆有利于我国法治社会构建,其二者的共同发展与其间的相关性是比较重要的。
刑事政策主要是作为刑法的外围政策对刑法进行补充和解释。
在实际生活中,刑事政策和刑法实现和谐统一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具有较大的影响。
但是仍有部分学者认为刑事政策和刑法二者之间由于其功能性质上差异导致二者之间的状态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因此本文针对刑事政策和刑法这二者在司法中的相关性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产生部分参考价值。
关键词刑事政策;刑法;司法;相关性目前,我国在司法建设上所投入的精力比较多,尤其是在刑法方面一直不断的进行着建设,朝着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不断前行。
刑事政策和刑法之间的相关性在司法关系上是法学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刑事政策在刑法执行的过程中一直起着影响作用,因此需要系统的对其二者的相关性进行阐释。
一、刑事政策的具体内涵刑事政策的具体内涵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为了科学预防犯罪、有效惩治犯罪,根据实际的社会情况围绕刑法所制定的政策。
具体内容有以下三点一如何进行有效的犯罪预防。
预防犯罪和控制犯罪是刑事政策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基本点,也是作为刑事政策的主要内容所存在的。
如何进行犯罪的预防和如何对初步规模的犯罪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刑事政策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点。
要对没有进行实际进行的犯罪进行有效的遏制,要对已经开始实施的犯罪行为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惩治。
二要对犯人进行合理安排和管理,尤其是在对其的态度方面在。
刑事政策中,这一点所体现的含义在学术界一直有所争议,学者对于这个观点持不同的意见。
近年来,人道主义在社会各界中被广泛的提到,因此部分学者提出,犯人作为独立个体存在应进行合理的人道主义安排,但部分学者对此观点抱有怀疑态度。
三关注犯罪行为中的被害人。
刑事政策作为刑法外围的补充政策,对于刑法中没有体现出来对于犯罪被害人的关注也作为一条内容被列入了刑事政策的具体内涵中。
在犯罪行为的整个过程中,被害人作为受伤害群体,刑法并没有提出相对应的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产生的具体影响分
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法律系统中,我们将对司法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的宏观策略称之为刑事政策。
在刑事政策的实践过程中,司法解释是其中无法省略的重要环节,而且会对刑法理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此,本文将围绕刑事政策对幸福法理论产生的影响这一中心,从刑事政策对司法解释的影响以及刑事政策和刑法评价机制的建立等两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在刑事政策对司法实践进行宏观指导的过程中,该政策是否符合相关的政策、规定,需要由刑法解释进行说明,因此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司法案例的主体和对应的解释机关都需要承担司法解释的责任,两者之间的唯一不同就在于,解释的结果是否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和法
律效力。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其产生的具体影响和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行了具体讨论。
一、刑事政策对刑法解释产生的具体影响
1.通过类推解释,将一般的违法行为解释为犯罪行为
从类推解释的定义可知,它的本质就是,具有解释权力的司法主体和解释主体在具体的工作中,降低对犯罪行为构成要素的门槛要求,将违法行为定性为犯罪行为,以达到惩罚目的行为[1]。
这种行为会导致社会舆论产生诸多不满,这是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同时,该做法也会让决策者发表反对意见,这是其政策影响。
而从该行为产生的最终结果来看,它们大多数会和犯罪行为一起发生。
由上述特点可知,在刑法解释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将行为纳入到刑法规制的范围内,和环境的政策因素具有紧密联系。
以我国在2000年颁布的肇事类刑事案件解释为
例:在交通肇事事故发生后,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或所属单位的主管人,指示肇事人逃逸,使被害人因无法及时施救而死亡,会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在共同犯罪类的案件中,只有双方共同故意才是主观构成要素。
但是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中,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动,将其扩展到为过失共同犯罪。
从政策角度来看,该解释行为并没有违背《刑法》的总则要求,也没有和其他刑法理论冲突,主要是为了严厉打击交通肇事而进行的类解释,在认定肇事者刑事责任的基础上,对于遏制过失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有部分专家对该规定提出了批判意见,但是其依据并不属于规范性文本,只是政策性的判断。
2.通过转义解释,将轻罪行为解释为重罪
这类解释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并没有改变对其产生的危害行为的定性,而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公共情感和政府行为对某一种或者某一类犯罪行
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2]。
在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司法解释就会对这种个犯罪行为作出和之前不同的解释,并根据其定性上的变化,将刑法中的轻罪行为转变为重罪的一种手段。
以2009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对醉酒驾驶的意见通知中,除了对当时国内普遍存在的酒驾问题提出部分的指导意见之外,还对司机酒驾导致的重大伤亡行为提出了明确的定性规定,将其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并以此为契机,对社会各界会该规定提出的疑问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大众对此种行为的惩罚诉求。
在此之前,醉酒驾驶导致重大伤亡的行为被划分到交通肇事罪的范畴,其量刑和处罚都是按照交通肇事罪的要求进行。
但随着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我国的刑法观念特色也发生了变化,已经成为抑制社会风险的重要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解释行为不仅能够针对性的解决某一类问题,还能满足社会需求。
二、建立刑事政策和刑法评价制度的有效措施
1.建立合适的政策评价制度
目前,我国刑法实施的现状就是宽严相济,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为:相关监管制度的缺乏。
除了我国缺少对政策实施的评估制度之外,在权力开垄断的基础上,普通的群众并不能对司法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的监督[3]。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评价制度,主要是指刑事政策本身所有的适用期限以及刑事政策的适用性。
从本质上来看,任何刑事政策的制定都和时代的发展背景具有密切联系,所以都存在一定的适用期限。
如果社会中的刑事犯罪发生变化,原有的刑事政策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时,就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并制定出新的刑事政策。
2.建立符合法律的评价制度
刑法具有一定的独立特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法律尊严和自身价值必须被充分的展现出来。
特别是发生的刑法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时,还应该更好的体现出其艺术性。
在对政策意见进行充分反映的同时,还应当对立法精神进行较好的体现,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政策同刑法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处理。
对此,理论界虽然并没有提出异议,但是对于政策替代法律或者对法律进行过度干预的情况来说,则使我们在建设法治性社会的过程中,不能够对该问题采取忽视或者规避的态度。
3.建立刑法解释的评价制度
在对刑法理论进行解释与实践的过程中,目前所具有的一种倾向就是为了能够使刑法解释能够更好的同政策、宗旨相结合,为此,我国目前对刑法解释的研究则不能够局限在传统领域的研究,而是应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刑法规制模式以及边界解释进行尝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对现代和传统解释模式间关系进行良好平衡的同时使刑法解释能够更好的同我国社会情况以及政策因素融为一体[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从类推解释和转义解释中,具体论述了刑事政策对司法解释和刑法理论产生的具体影响,然后针对刑事政策和刑法评价机制的建立,从合适政策评价制度、法律适用机制以及刑法解释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策略。
我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妥善处理刑事政策、刑法解释和刑法理论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