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门内板及门扶手设计边界研究
浅谈汽车门内饰板设计
浅谈汽车门内饰板设计摘要:随着汽车行业发展,汽车市场对内饰造型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快速、准确、有根据的让人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内饰尤为重要。
不仅在外观上,在功能上、互动方面,市场对装修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可以成为我们设计装修的依据,汽车门内饰板设计需要考虑的东西越来越多,从美学到科技,在艺术设计和工程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在保证正确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要优化现有装修,不断改良,制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内饰。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汽车门内饰板设计。
关键词:门内饰板;定位策略;设计;刚度中图分类号:U463文献标志码:A引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
现阶段,汽车工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对健康、安全意识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对汽车内饰美感、功能的关注点逐渐下降,而对汽车内饰的舒适性、环保性能的关注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
针对门内饰板中乘客经常接触的区域进行分析,并对门饰板进行刚度分析,可为后续相应车型提供参考。
1门内饰板的成型工艺门内饰板分为硬质内饰板和软质内饰板两种。
常用的成型工艺有注塑成型、手工包覆成型、阳模真空吸附成型以及阴模真空吸附成型、软质门内饰板成本较高,以前一般用于高端车型上。
目前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让自身开发的车型能够在市场上竞争力更大,各大主机厂大量使用软质内饰板的设计,而硬质门内饰板由于成本较低,目前主要用于较低端的商用车上。
2内饰板设计概述汽车门内饰板占据了驾驶室内左右两个侧面,是汽车内饰中重要的功能件和装饰件,使用十分频繁,门内饰板上装有门锁内开手柄、门锁开启按钮、玻璃升降器开关、扶手、杂物袋、扬声器等,并对驾乘人员肘部活动空间有直接影响。
汽车门内饰板一般设计流程为:产品技术路线规划(产品材料、工艺、储物功能规划)→门内饰板造型硬点确定(边界条件、安装点确认)→造型CAS确认(确认各电器件边界信息/确认与钣金件边界条件、门槛、仪表板、玻璃、密封条等周边件)→造型可行性分析(人机/总布置、主断面设计)→产品设计(详细结构设计、CAE分析)。
汽车内饰件-扶手设计概述(ppt 83页)2021实用资料
惯性矩
Iz
BH 3 bh3 12
Iy
HB3 hb 3 12
参数输入表
施载力 F(N) 骨 架 自 由 端 到 施 载 点 的 水 平 距 离 L2(mm)
截面惯性矩 Iz (mm4)
445 骨架自由端到转轴的水平距离L 1 (mm)
50
最小截面积截面高H (mm)
7675.75
强度 σ(Mpa)
• 现生产车型尺寸
车型
旋转轴和止 动轴距离
(mm)
S161
19.5
D162
30
L_car
25
MODEL_Y
30.81
Nissan_P32E 25
NMC1
25
Rover_R75 39.6
GWM\BMPV\V2503_5F.7S3_5V08
B23
22.265
B21
20.108
8mm
3.2.1. 单转轴支架结构设计
•提供丰富的车内娱乐系统控制单元 ─ DVD控制、车内空调控制、音响/视频接口等
• 提供其他便利 ─ 交/直流电源输出接口、点烟器、DVD遥控器、车载电话等
面套 发泡 骨架
线束 杯托 盖板总成
本体总成
镀铬条 储物盒 控制总成
How to do it!
目
录
1.与舒适有关的要素 2.发泡的设计 3.结构部分
F
非悬空式扶手 由于有座垫承载,所以不需要考核垂向强度/刚度
3.3. 骨架结构
设计约束
垂向强度/刚度(Vertical Strength/Rigidity):
从扶手的自由端向后(或从转轴向 前),客户指定距离的位置处,垂直 向下施加负载F,测量扶手在受力时, 加载点的最大偏移量ΔA;撤掉负载F 后,测量加载点的最大永久变形量ΔB。
汽车内开拉手设计浅析
汽车内开拉手设计浅析目录目录 (3)一、内开拉手结构分析 (4)二、内开拉手设计要求 (4)三、生产问题分析 (10)一、内开拉手结构分析1-拉手手柄、2-扭簧、3-内开拉手盒、4-堵盖、5-转轴、6-锁止钮、7-缓冲钮二、内开拉手设计要求2.1法规要求作为内饰件,在设计时都应该考虑以下法规要求:(1)GB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标准中规定了汽车驾驶室和乘客舱用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针对内饰零件,燃烧速率小于100mm/min内开拉手所用的材料应该满足该标准。
(2)GB11552-2009 汽车内部凸出物;按照要求内开拉手表面边缘半径曲率不小于3.2mm。
(3)汽车内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要求;现在这项检测要求一般都被各主机厂作为标准检测项,有毒有害物质包括铅(Pb)汞(Hg)镉(Cd)六价铬(Cr)及多溴苯(PBB)和多溴二苯醚(PBDB)的含量有严格控制。
2.2工程可行性要求根据造型A面和客户产品需求,定义出模方向,然后根据表面皮纹要求,确定脱模角度,不同的皮纹对应不同的拔模角度,例如细皮纹通常采用3°粗皮纹采用7°(100%皮纹)。
合理的出模角度定义避免后期产品的皮纹拉伤。
分模线原则上不准出现在A面上,但若造型需要无法避免,应要求供应商对分模线外观进行控制。
这样可以避免新结构造成设计与制造问题,同时设计时尽量考虑前后门内开拉手共用设计,这样有利用后期质量与成本控制。
2.3材质要求内开拉手作为外观件,零件的表面要求决定着手柄本体的材料选择,一般内开拉手表面处理采用喷漆、电镀工艺,很少采用皮纹处理,结合表面处理通常采用材料为PA6或者PC+ABS。
图二2.4 安全间隙要求为了保证内开拉手开启顺畅,拉手与周边配合留足够间隙,一般间隙设计为1.5~2mm,不仅要考虑静态间隙,还要考虑运动操作时与钣金运动间隙要求,在开启过程中与钣金最小间隙≥5mm,常见检查方法,如下图所示。
汽车门把手设计基线
汽车门把手设计基线
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基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机工程学原则: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驾驶员和乘客使用,不易造成手部疲劳或不适。
2.美学原则: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应与整车外观风格相符合,形态简洁美观,色彩搭配协调。
3.功能性原则:汽车门把手应具有开启车门的功能,且能够承受大的力和压力,确保车门的安全和可靠性。
4.材料选择原则:汽车门把手的制作材料应安全环保,坚固耐用,同时应考虑抗紫外线、防刮花等性能,以保证使用寿命。
5.易于维护原则: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应便于清洁和维护,避免因为设计不合理而导致难以清洁和维护。
6.智能化原则: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应考虑到智能化的趋势,如采用无钥匙开启、电子识别等技术,在增强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汽车门把手设计基线
汽车门把手设计基线一、概述汽车门把手是汽车的重要部件,它提供了乘客进入和离开汽车的便利,也是汽车的美观元素之一。
汽车门把手的设计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外观设计,还要求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耐用性能。
二、设计要求1、外观设计:汽车门把手的外观设计应该简洁大方,符合汽车的整体设计风格,并且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2、使用性能:汽车门把手的使用性能要求良好,它应该具有良好的把握性、操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3、耐用性:汽车门把手的耐用性要求良好,它应该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耐温性。
三、设计原则1、外观设计原则:汽车门把手的外观设计应该简洁大方,符合汽车的整体设计风格,并且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2、使用性能原则:汽车门把手的使用性能要求良好,它应该具有良好的把握性、操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3、耐用性原则:汽车门把手的耐用性要求良好,它应该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耐温性。
四、设计要素1、材料:汽车门把手的材料要求良好,可以采用铝合金、不锈钢、塑料等材料。
2、尺寸:汽车门把手的尺寸要求良好,应根据车门的尺寸和设计风格进行设计,使其能够完美地融入车门。
3、外形:汽车门把手的外形要求良好,应根据车门的设计风格进行设计,使其能够完美地融入车门。
4、加工工艺:汽车门把手的加工工艺要求良好,应采用高精度的加工工艺,使其能够满足质量要求。
五、设计流程1、需求分析:首先,根据汽车门把手的功能和使用性能,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汽车门把手的设计要求。
2、外观设计:然后,根据汽车门把手的外观设计要求,进行外观设计,确定汽车门把手的外观形态。
3、结构设计:接着,根据汽车门把手的使用性能要求,进行结构设计,确定汽车门把手的结构形式。
4、材料选择:然后,根据汽车门把手的耐用性要求,进行材料选择,确定汽车门把手的材料类型。
5、尺寸设计:最后,根据汽车门把手的尺寸要求,进行尺寸设计,确定汽车门把手的尺寸大小。
车门内把手设计开发
Ba n Z h e n g y i ,Z h o u Li mi n , Li u S h a o f e n g
( Ce n t e r o f T e c h n o l o g  ̄ An h u i J i a n g h u a i Au t o mo b i l e Co . L t d . An h u i He f N O. : U 4 6 3 . 8 3 + 4 D o c u me n t C o d e : A A r t i c l e I D : 1 6 7 1 - 7 9 8 8 ( 2 0 1 3 ) 0 9 - 0 1 - 0 4
引言
汽 车 作 为最主 要 的现代 化 交通 工 具之 一 ,其 内 饰 设计 的好 坏 ( 如造 型风格 、结 构形 式 、空间布 置 、
1 . 内开把 手磊座
2. 内开把 手扣 手
3. 内锁 止按 钮
直接 影 响着顾 客 对整 车性 能 好坏 的评 价 。 因此 ,掌
握车 门内把手 设计 开发 的正确 方法 变得 尤为 重要 。
4 . 缓冲 垫
5 . 转轴
6 . 弹簧
图 1 内把手 a典型组成结构简图
如图 l 所 示 ,内把 手 由 内开手 柄 ,内锁止按 钮 ,
工艺质 量 等 )将直 接 影响 到用 户 的乘 坐舒适 性 、使 用方 便性 、安全性 乃 至心情 , 因此 汽 车 内饰 设 计尤 为重 要 【 J J 。而车 门 内把 手 作 为用 户最 常 使用 的 内饰 功 能件 ,其 设计 开发 直接 关 系到产 品性 能好坏 ,也
汽车白车身前门内板结构设计
1
2
Page 30
B柱内板的设 计相对比较简单,
1
前门和中门的密封
胶条边定下来后, 中间结构按断面来 确定,要注意的两 处地方是:1,上端 与上边梁内板的搭 接过渡。2,与下B
2
柱内板的搭接过渡 (此处要考e 31
上边梁外挡板与中上边梁外板除了考虑模具制造和焊装问题进行 分块外,还要考虑 1处与导轨有一定的间隙而且要均匀。2处与上边梁
Page 22
A柱内板
为了 便于仪 表盘的 安装, 在此处 A柱内 板在X 方向上 必须保 证没有 负角。
Page 23
A柱内板
A柱 内板应与 侧围上边 梁内板保 持一直性。
Page 24
U0阶段对基本的结构方案确定以后,T1阶段就是对U0模 型的细化,对U0阶段考虑不周的地方,(如;各总成之间的搭 接、配合,各零件之间的搭接、配合问题,零件的制造、生产 线上的焊接、装配问题,再就是对整车的强度、刚度、安全性 方面的问题)进行方案的优化和细节的修改。
1
2
Page 28
1
A柱内板 的修改主要是
2
保证1处与顶
盖的距离要保 证15mm以上, 2处三层板的 圆角之间要保 证焊装间隙。 3处与前横梁 的焊接处应顺 滑,与顶盖的 间隙距离应均 匀。
3
Page 29
A柱加强板的修 改主要考虑1处:由 于材料与前侧围外板 不一样,成型时材料 的流动性变差而导致 的成型困难的问题。 3 2处:解决避免(前侧 围外板、A柱加强板、 侧板、前轮罩)4层板 的焊接,而又要保证 加强板与侧围焊接的 问题。3处的结构主 要是起到加强作用。
Page 18
前侧围外板
前门和中门的胶条边由前门和 中门所确定的密封线来确定。这里 要注意的是:在构建内板和加强板 时,由于内板和加强板的胶条边界 比外板的要短1mm,而胶条边是 由曲面组成,如果内板加强板是由 这条密封线偏置后裁剪再加厚,就 可能出现外板边界和内板加强板的 边界之间的1mm偏差有不均匀的 现象,此处可以由外板加厚后的边 界面偏置1mm后去裁剪。
车门内饰板设计规范
编号代替密级商密×级▲汽车工程研究院设计技术规范车门内饰板设计规范2005-01-22制订 2005-11-22发布前言汽车的自主开发是中国汽车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汽车自主开发设计中,内外饰设计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车门内饰板设计。
在此,特编写此规范——《车门内饰板设计规范》,希望对坚持走自主开发之路的新生力量的快速成长能起到一定帮助,也希望对各位设计人员能有一定帮助。
本规范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希望大家能给予指正。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所负责起草;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处进行管理和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编制:校核:审定:批准: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及修订记录车门内饰板设计规范一、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轿车车门内饰板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应遵守一些要求和标准,规定了车门内饰板开发的一般过程、材料的选择、车门内饰板的分块、结构等。
本规范适用于M1、N1类车辆。
二、专业术语三维坐标系:指汽车制造厂在最初设计阶段确定的由三个正交的基准平面组成的系统。
三个基准平面如下:X基准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的铅垂面,通常规定通过左右前轮中心;Y基准平面——汽车纵向对称平面;Z基准平面——垂直于Y和X基准平面的水平面。
R点:汽车制造厂规定的基准点,该点具有及车辆结构相关的固定的坐标,对应于驾驶员座位在正常的最低及最后位置时的躯干和大腿旋转点(H点)的理论位置,或各座位在车辆制造厂规定的使用位置时的H点理论位置。
三、车门内饰板总成的组成车门内饰板总成通用组成件见表一,根据造形的不同、所开发车的档次不同和所选用的生产工艺的不同等,车门内饰板总成组成会有所不同,车门内饰板总成各部件间主要是采用焊接、螺钉或者卡接结构连接成整体。
表一:下图是以本公司前车门内饰板总成为例介绍门的组成:车门锁止按钮套圈车门内开手柄总成六、车门内饰板总成各部件设计要求 :1、吸能块设计要求此件根据法规要求而设计(法规需要),多采用热熔胶及门板本粘接,一般情况下为、发泡,发泡倍数协商;以下是其设计及周边配合要求: 编号 内 容 基准值 备注① 及车窗玻璃的间隙 10 ② 及车门内板表面的间隙 5 ③ 及车门内板孔的间隙 10 ④及车门内饰的间隙2门内饰杂物盒(包含扬声器孔盖) 车门内拉手(包含车门控制开关)门内饰板主体(包含扶手)门内饰板上部装饰板杂物盒盖板2、内开扳手框的设计要求内开扳手框,是一个覆盖于门板上、套在内开扳手的装饰件,多采用材料加工;它在门板总成上的位置随内开扳手而确定,一般采用螺钉联接及卡挂在内开扳手座上两种方式固定(均需要设计相的卡挂结构及门板本体固定),下表是其设计的边界要求:⑨编号内容基准值备注①扣手度<685最大限度760②从开始的位置>480最小限度420③及竖立把手开始位置120~1402④内开扳手框周围及对手件的间隙(前后方向)⑤内开扳手框周围及对手件的3搭接量(前后方向)⑥内开扳手框周围及对手件的1间隙(上下方向)3、摇窗机手柄设计要求摇窗机手柄总长度一般设计为120左右,多数情况下借用参考车件,需配合升降玻璃扭矩校核;下表是其设计的边界要求:⑦及座椅垫的距离参照图B手柄臂背面及门板距7⑧离0.3手柄臂背面及门板平⑨行度要求4、电动控制钮的布置设计要求编号内容基准值备注625~715①电动控制钮前端布置及人体模型肩部转点要求②从把手开始的距离>140③从把手开始的角度<18°④前后倾斜角0~10°前面提升至10°⑤左右倾斜角0~5°扶手表面⑥及内饰表面的距离≥255、肘靠的设计要求⑴肘靠也叫扶手,分独立加工和及门板本体一体加工两种方式,独立加工件分纯注塑、覆表皮或面料(低压注塑或包覆)、塘塑、聚胺脂发泡等类型;及门板一体成型多采用压制和低压注塑两种成型方式,这两种均需要覆面料或表皮,同时需在肘靠处表皮下增加泡沫垫或成型软垫。
汽车零部件 门把手技术研发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汽车零部件门把手技术研发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撰写: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而门把手作为汽车内部和外部的接触点之一,在汽车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门把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汽车的外观设计、人机交互和安全性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零部件——门把手技术的研发流程。
通过深入剖析门把手技术的研发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车零部件的研发流程,从而为汽车制造商和相关研发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首先对整个研发流程进行概述。
随后,重点介绍门把手技术研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原型制作、测试验证等环节。
通过详细讲解每个环节的内容和要点,可以揭示出门把手技术研发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相关技术和工具的应用。
最后,文章将对整个研发流程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门把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通过对门把手技术研发流程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为今后的研发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推动汽车零部件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创新。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汽车零部件研发流程的理解和认识,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期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汽车技术的创新和升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示例: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汽车零部件门把手技术研发流程的探讨:1. 引言:在这一部分中,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及为读者提供对汽车零部件门把手技术研发流程有一个全面了解的背景知识。
2. 正文:2.1 零部件研发流程概述:这一部分将介绍汽车零部件研发的一般性流程,包括市场调研、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样品制作、测试验证等环节,为后续的门把手技术研发流程打下基础。
2.2 门把手技术研发流程:本部分将详细描述门把手技术研发的各个环节,包括材料选型、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研发以及相关测试等过程。
汽车门护板设计要点
1-前门内护板总成由前门内护板本体、前门三角护板、前门装饰板、内开拉手总成、扶手总成、前门地图袋、前门喇叭盖组成。
2-前门内护板总成边界条件:前门门内板、门锁及其拉杆、门框及密封条、窗框及密封条、门锁止装置、防水膜、仪表板、配套电器开关等。
5-前门内护板总成材料:前门装饰板材料一般为PP、ABS、PE、麻毡+PU发泡+PVC表皮等,料厚:一般为2.5-3 mm。前门三角护板材料一般为PP、ABS、PE等,料厚:一般为2.5-3 mm。扶手总成材料一般为PP、PA等、前门地图袋、前门喇叭盖材料一般为PP、ABS、PE等,料厚:一般为2.5-3 mm。
7-前门内护板周边到前门门框密封条间隙6~8㎜,周边要求间隙均匀,在前门槛处可略大(该间隙处于不可见区,略大的间隙可消除制造误差对装配的影响)
8-前门内护板周边翻边压在门内板面上,不留间隙
36-在紧固件之间,区域大于160×160,需要增加支撑件。
22-后门内护板周边翻边压在门内板面上,不留间隙。
18-后门内护板总成固定方式:螺钉连接:主要用在门内开拉手和门内把手的连接。卡扣连接:主要用在门护板周边和中部,起到拉紧固定做用。
19-后门内护板总成材料:后门装饰板材料一般为PP、ABS、PE、麻毡+PU发泡+PVC表皮等,料厚:一般为2.5-3 mm。后门三角护板材料一般为PP、ABS、PE等,料厚:一般为2.5-3 mm。扶手总成材料一般为PP、PA等、后门地图袋一般为PP、ABS、PE等,料厚:一般为2.5-3 mm。
16-后门内护板边界条件:后门内板、门锁及其拉杆、后门框及密封条、后门窗框及密封条、门锁止装置、防水膜、配套电器开关等。
车门内开拉手设计
车门内开拉手设计车门内开拉手设计的论文摘要:车门是车辆的重要部件之一,具有保障行车安全、乘客安全和车辆保护等多个方面的作用。
其中,车门内开拉手的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车门零部件,在车门的使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车门内开拉手的设计方案,从设计原理和技术实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车门内开拉手的设计和制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车门、内开拉手、设计方案、实现技术一、设计原理车门内开拉手一般由拉手杆、拉手块、垫座等构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手拉车门拉手杆上的拉手块,使得车门实现开启和关闭。
在设计车门内开拉手时,需要关注的一些原则,包括美观大方、易操作、耐用健康安全等。
其中,美观大方是车门内开拉手设计时首要考虑的目标,因为贴合车门的整体设计风格,为车门提升整体美感;易操作则可以让人们在使用车门时更加便捷,操作起来更加轻松;而耐用健康安全,则可以让车门在使用过程中达到更加长久,保障车门和乘客的安全。
二、技术实现在实现车门内开拉手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结构、制造成本、生产制造难度等因素。
首先是材料选择,必须选用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等特性的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钢材等,以保证内开拉手的稳定可靠和长久使用;其次是结构设计,需要将拉手杆、拉手块和垫座等零部件紧密结合,使其组成一个实用的整体结构;然后是制造成本,需要通过材料、成形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控制加以保障;最后是生产制造难度,在制造车门内开拉手的过程中,需要借助高精度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和质量保障。
三、总结综合来看,车门内开拉手的设计是车门零部件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设计方案的优化和实现技术的改进,可以不断提升车门内开拉手的稳定性、美观性和性能,为车门整体智能化、舒适化、安全化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
因此,车门内开拉手设计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四、设计方案优化在车门内开拉手的设计方案中,需要优化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汽车门护板与周边配合设计要点
浅谈汽车门护板与周边配合设计要点文章介绍了汽车门护板的设计流程和断面设计要求,人机舒适性校核,供内饰设计人员进行参考。
标签:汽车;门护板;间隙引言门护板总成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覆盖车身钣金,有一定的储物空间,为驾驶员提供一个舒适的操作环境,在发生侧部碰撞时,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以减少驾驶员被伤害的可能性与仪表板等内饰协调一致,有效控制各部件的间隙、面差,避免多余的装配调整,提升装配效率。
1 相关法规门护板不仅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的组成零件,其设计须满足一下法规:GB 11552-2009乘用车内部凸出物、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碰撞法规设计优化、人机舒适性。
2 设计流程2.1 熟悉效果图,领会造型师设计意图和造型风格。
分析各部分安装结构实现的可能性。
如结构不能实现或有疑问,则立即反馈给造型师,让造型师修改造型或作出解释。
2.2 熟悉油泥模型、熟悉参考样车零件,注意其安装形式、壁厚以及与边界搭接关系。
2.3 确定结构分块及固定方式、确定主断面、硬点。
(1)硬点:主断面、造型面、安装点、门玻璃密封条、门框密封条、仪表板、门内板、门锁及其拉杆、门锁止装置、防水膜、配套电器开关、线束等。
(2)固定方式:螺钉连接:主要用在门内开拉手和门内把手的连接上。
还有门护板的下部和仪表板的配合部位。
卡扣连接:主要用在门护板周边和中部,起到拉紧固定做用。
(3)确定材料、料厚、成形方式、拔模方向、安装结构。
材料:PP、ABS、PE等,料厚:2.5-3mm。
(4)外表面光顺(逆向设计)。
外表面光顺由光顺所完成,但要检查光顺质量。
光顺要求:a.高可见区,A级曲面,局部相切连续。
少可见区,B级曲面,相切连续。
不可见区,C级曲面,位置连续。
b.是否可增厚;c.特征及特征分块是否正确,有无多余特征,是否缺少特征。
d.特征棱线趋势是否正确,棱线曲率梳是否光顺连续。
e.分析并初步确定开模方向,依据开模方向检查光顺后的表面是否存在开模负角(一般为绝对Y轴),是否存在拔模角过小。
门护板设计规范-20130108
第四章 工艺细则要求
零件设计中的拔模角度要求
1.2 零件的分模线要放在料厚表面 或者看不见不影响外观质量的地方;
分模线
如右图所示,分模线一般放在 看不见的地方,以免影响外观 质量;
不能放到表面上
第四章 工艺细则要求
2、零件内部需要滑块机构脱模 成型时,需要检查滑块尺寸、 滑块滑动方向及滑动距离;
第五章 RPS系统
1、 定位系统的作用: ①产品装配工艺的方便性,有定位时,使产品装配更方便,效率更高;同样使检查更 方便,给检具提供一个基准; ②必要配合尺寸的保证,如配合间隙、配合阶差等; ③零件本身公差精度的保证,如零件的边界尺寸,开孔尺寸和位置精度等; ④降低零件的成本,可以有效地降低装配过程中因操作问题造成零件报的几率; ⑤图纸中,标注更方便、更有序;
第七章 空间布置及间隙
1、前左右门板与仪表盘的间隙最好为6~10mm。 2、门板(包括本体,掩饰板,地图袋等)与铁门内钣金的间隙两者之间最小间隙为 5mm,最好能做到大于10mm。 3、门内板总成与玻璃升降机构玻璃在运动过程中与门内板总成有足够的间隙。 4、扬声器与扬声器面罩的间隙,两者之间的间隙建议小于等于10mm,并考虑两者与内外 钣金的间隙。 5、座椅调节器与门板总成地图袋的间隙,两者间隙应该大于等于45mm。 6、门板总成边界是否与门钣金有间隙,建议有0.5mm的间隙以保证装配。 7、前门内护板周边到前门门框密封条间隙6~8㎜,周边要求间隙均匀,在前门槛处可略 大(该间隙处于不可见区,略大的间隙可消除制造误差对装配的影响)。
4、加强筋一般取0.5°以上的拔模角, 相对2.5mm厚的零件,筋的根部厚度一般 1mm,最大不超过1.2mm,端部厚度不小 于0.7mm,如果不能满足该项尺寸,考虑 调整拔模角,但最小不小于0.3°,同时 调整筋根部的厚度,使加强筋既满足拔 模角度的要求又满足厚度的要求;(如 图所示)
轿车前车门设计开题报告
3)设计阶段:车门内外板设计、其他钣金件设计、机能件设计、内饰设计、车门密封设计。
4)分析阶段:运动分析、性能与安全分析和成型性工艺分析。
四、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7)玻璃升降器设计:良好的控制玻璃升降。
8)防撞梁设计:能较好的吸收外界的作用。
9)门玻璃等设计:符合车门大小,安全不易碎。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车门密封;
2) 轿车前车门内板的布置;
3) 升降器与玻璃中心的关系。
三、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1) 定义阶段:了解车门的结构型式,包括车门、窗框、升降器、铰链、门锁、限位器、内外手柄选型,密封型式定义,钣金材料等等。
(5)完成玻璃升降器,门玻璃等部分的设计方案,第7周
(6)完成防撞梁的设计方案,第8周。
(7) 绘制相关图纸, 整理设计思路,撰写设计说明书,第9~14 周
(8) 设计(论文)审核与修改第15~16周
(9)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第 17 周
五、参考文献
[1]姜连勃,王绍春.汽车车门设计(一)[J]汽车技术, 1999
Management”Presented at SAE Transactions 1992
[20]Nanua Signh,S.Ding,R.Jagirdar,EA Basil.A《Knowledge Engineering Framework for Rapid Design》.《Computer Aided Design》1997,345-348
3、意义:
在汽车车身设计的过程中,车门总成的布置设计除与整体设计有着协调配合关系外,可称的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车身总成设计。它不仅要与整车造型协调一致,还要保证必要的开度,方便上下车,良好的安全性,稳定的操纵性,密封性,工艺性,足够的强度刚度,以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因此车门的设计成为车身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10.16638/ki.1671-7988.2018.15.072汽车前门内板及门扶手设计边界研究陈晓英(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汽车室内追求时尚及实用性越来越成为各汽车厂家的造车方向,因室内空间有限,目前汽车门内板兼具承载车门开与关、玻璃升降开关、驾乘员肘部(门扶手)支承的作用。
文章提供一套解决门内板及门扶手正向设计思路方法,从理论上解决转向时门内板碰肘及门扶手高度设计无理论根据的问题。
关键字:门内板;门扶手;R 点中图分类号:U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18)15-193-04Research Of Design Inner Plate And Armrest From The Front DoorChen Xiaoying(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Hebe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Hebei Baoding 071000 ) Abstract: Peple aspire more and more vogue and comfort from driving car. For the car interspace is restricting, the inner plate of front door must be used to support off-on of the door, glass regulator switchs, and the armrest and so on. This article will applies a design method to solve the bumping between the elbow and the inner plate when we are driving car. Keywords: inner plate of door; armrest of door; R-pointCLC NO.: U462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8)15-193-04前言以往车型前门扶手(或门肘托)的尺寸设计都是输入造型参考或对标的参考尺寸,由造型发挥做出CAS 面然后各专业进行校核反馈,往反多回才能符合即定的数据,一旦出现造型与设计要求数据不符时就不知如何是好。
本方法出于解决上述风险进行实体人机理论方法研究,重点按照实际操作找出驾驶员操作方向盘及休息时的肘位置边界,此边界也是设计门内板及门扶手(或肘托)的边界,为造型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减小往复校核工作量,提高设计准确度,从理论角度进行设计控制方法研究。
图1 门内板及门肘扶手1 设计模型建立1.1 最小座椅宽度(本文举例使用)国家强制标准GB7258要求每名前排乘员的座垫宽和座垫深均应大于等于 400mm ,本方法就按照国家强制标准以座椅最小400mm 宽度来进行相关设计演示(对于设计的具体车型按具体的座椅宽及外形结构进行)。
作者简介:陈晓英,就职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汽车实用技术194 1.2 人体结构尺寸目前设计车型前排按不大于身高SAE95%人群进行,相关尺寸见下表1。
表1 设计参考尺寸-SAEJ8331.3 设计R 点到门内饰板下部间隙计算SAE 95%人体R 点距门内饰板距离(按法规最小座椅400宽度进行的R 点距外侧最小距离):400÷2=200200+35=235(35为设计座椅侧旋钮高度)235+(45~60)=280~295(手操作座椅调节手柄需留空间45~60间隙 )由以上计算可看出,门内饰板与座椅侧面间需留间隙45~60mm ,则门内饰板距R 点最内Y 向距离设计要满足在280mm 以上,下面用此数据作为95%人体座椅R 点与门内饰板侧向距离要求,也是肘扶手下部侧面的门内饰板与R 点的最小Y 向距离。
1.4 SAE95%人体-简化模型本文以某左舵车型定义的人机硬点进行演示门内板及其扶手设计边界方法(右舵车型注意方向,方法相同),按预研给出的方向盘中心点、踵点、踩点、R 点用UG 做出主驾二维坐姿人体。
图2 二维人体模型及尺寸简化模型:基于实际驾驶操作方向盘的转向过程中,人体手腕与小臂相对运动极小状况,建立假想模型,将手握至手腕部分与下臂简化固在一起(此为手握至肘最大长度81+267,这样保守设计更安全)来进行左侧肘部边界查找,这是本文设计的假想模型,上臂长300mm ,下臂到手握处长348mm 来进行数据设计。
1.5 整车坐标平面及坐标系定义为方便理解,文中叙述的车辆纵向对称面为Y0平面,通过前轮中心垂直Y 平面的平面为X0平面,与X 平面、Y 平面垂直并通过较大面积地板平面的平面为Z0平面。
车辆前后左右的叙述以驾驶员正常驾驶方位来定义。
各坐标平面的交线为坐标轴线,X 轴指向车辆后,前负后正。
按右手法则定义Y 轴及Z 轴。
2 转向时肘部位置研究2.1 95%SAE 人体-肘心最左点在三维软件中按设计硬点做出方向盘中心点及转向盘外径缘,用极值做出方向盘外缘Y 向最左点,此点为手握最左点,以此点为球心以348mm 为半径画球,求出球与上臂球(以靠近门内板侧肩点为球心,300mm 为半径)交线圆 1,作出交线圆1的Y 向极值小值点,此点为肘心最左点,见下图3。
图3 肘心最左点2.2 95%SAE 人体-方向盘最左-肘最左外侧点图4 肘最左外侧点在肘最左位中心做半径为45mm 的球,做出球的最左极值点为肘最左外侧点,此点与R 点Y 向距离为347.5mm ,此距离即为设计门内板在转向过程中肘与门内饰板相接触的最内侧边界点,在理论上设计门内板必需考虑转向时的安全要陈晓英:汽车前门内板及门扶手设计边界研究195求,则需要设计的门内板距R 点的Y 距离必须大于348mm (可同理在方向盘上做出无限多个点并做出整车转向过程中的肘部最外侧包络,用于门内板造型时使用)。
2.3 95%SAE 人体-方向盘最下-肘最左-肘最左及最下侧点用极值法做出方向盘Z 向最下点,此点为实际转向时手握最低点,以此点为球心以348mm 为半径画球,以95%人体左肩端点为球心以半径300mm 画出上臂球,做出两球的交线圆2,在交线圆2上做出Y 向最左极值点,此点为左转向过程中左手握到方向盘最低肘最左能到达的肘心点,以此点为球心画出半径45mm 的球,在45mm 球上用极值法做出球的下极值点,下极值点距R 点距离为X 向为91.1mm, Y 向233.7mm ,Z 向距离为279.4mm ;并在45mm 球做出肘最左极值点,左侧极值点距R 点距离为X 向为91.1mm ,Y 向278.7mm ,Z 向距离为324.4mm 。
这时,手握方向盘最下人体肘能转到最左时的肘外侧及下侧的点距R 点的Y 向距离都已小于要求的座椅与门板板间隙280mm ,从这个位置开始以及再向车内的肘位置不会出现肘侧向与门内板(本举例方法门内板与R 点Y 向距离280mm )干涉现象。
图5 肘最左最下点2.4 95%SAE 人体-转向状态-肘心距R 点左280mm 时肘最下侧点图6 距R 点280mm 肘最侧下点在方向盘最左至最下的外圆上,做出多个点(越密集做出的肘心线越精确)同理可做出多个上下臂球相交肘位圆,做Y 平行平面距R 点左280mm ,求出平面与各交线肘位圆交点,找出各交点中的最低点即为转向过程到距R 点280mm 时的肘心圆的最下点(做出的交线肘位圆越密集找到的点越精准),测量此点距R 点X 向距离39.4mm ,Y 向距离280mm ,Z 向距离217mm ,这就是转向过程中最95%人体肘能接触到门内板台阶的最低点。
3 95%SAE 人体-静态休息-肘心距R 点左Y 向280mm 肘最下侧点做距R 点左280mm Y 平行平面,做出此平面与95%上臂球交线,做出人体驱干线在此面上的投影,求出投影线与球交线的下交点,做出以交点为球心半径为45mm 球,求出球面与躯干线的下交点,测量下交点距R 点X 向56mm ,Y 向280mm ,Z 向高度为138.6mm ,Z 向高度就是门内板肘扶手(肘托)的理论高度,门内板扶手设计不应低于139mm 。
图7 距R 点280mm 肘最侧下点4 95%SAE 人体-前门内板造型形式由前面2.2条得出门内板上部转向时要满足距R 点Y 向距离大于348mm ;由第2.4条得出设计门内板肘扶手下部与R 点距离280mm 时不干涉肘的高度为217mm ;由第3条得出门内板肘扶手的最低设计不低于139mm ,实际上门内板还要承载着玻璃升降器开关、门开关扣手、外后视镜调节开关等件,兼顾三者要求,将门内饰板设计成台阶形状。
5 50%SAE 人体转向、静态特征肘位在座椅轨迹线上求出50%座椅适宜线与轨迹线的交点即50%人体R 点,按表1中数据在三维软件中做出SAE50%人体肩部线、躯干线及上下臂长度球,同理可得到50%SAE 人体在转向及静态休息相关肘位置尺寸,如图8。
门内板设计的最内边界上部距R 点Y 向354mm ,下部距R 点Y 向280mm 时肘扶手转向与肘相碰最高点距R 点Z 向189.1mm ;静态休息时肘最低高度距R 点Z 向135.6mm ;并测量转向时手握方向盘最左点时肘最左外侧距95%人体R 点Y 向距离为353.9mm ,肘与280mmY 平行平面相碰时的肘最低点与设计人体95% R 点Z 向194.2mm ,静态休息肘点最低点距95%人体R 点Z 向高度为汽车实用技术196 140.7mm 。
图8 SAE50%人体肘位6 5%SAE 人体转向、静态特征肘位在座椅轨迹线上求出5%座椅适宜线与轨迹线的交点即5%人体R 点,按表1中数据在三维软件中做出SAE5%人体肩部线、躯干线及上下臂球,同理可得到5%SAE 人体在转向及静态休息相关肘位置尺寸,如图9。
门内板设计的最内边界上部距R 点Y 向366.8mm ,下部距R 点Y 向280mm 时肘扶手转向与肘相碰最高点距R 点Z 向158mm ;静态休息时肘最低高度距R 点Z 向135.6138.2mm ;并测量转向时手握方向盘最左点时肘最左外侧距95%人体R 点Y 向距离为366.8mm ,肘与280mmY 平行平面相碰时的肘最低点与设计人体95% R 点Z 向170.2mm ,静态休息肘点最低点距95%人体R 点Z 向高度为149.3mm 。
图9 SAE50%人体肘位7 门内板及扶手控制边界结论现在设计车型要满足身高百分位95%以下人群要求,关于设计人体5%-95%在转向过程及静态休息时关键肘位与设计人体95%关系见下图10:图10 5%-95%SAE 关键肘位与R 点关系对于门内板的设计要满足95%身高人群的操作舒适,既不能转向碰肘,又能提供肘部支承,从上图分析数据得出,门内板上部距95%R 点X 向从165-96mm 的范围区域内Y 向距离要大于367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