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参考模版)
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广播电视领域培养方案
48 3 需 修 满 15
48 3 学分
48 3
48 3
48 3
48 3 需 修 满 21
48 3 学分
48 3
48 3
专业实习 播音与主持实务 动画制作
半年 48 48
3 3 需修满 6 学 3分
新媒体传播研究
48 3
广播电视经营管理
48 3
文化产业实务 毕业考核 毕业创作
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广播电视领域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硕士包括: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剧、播音与 主持艺术、广播电视产业与经营、影视艺术与文化产业等方向,致力于培养在广播电视创作 和相关文化产业领域具有实践创作能力和高层次理论水平的专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掌握广播电视及文化产业领域坚实的基 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动态和趋势,富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 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艺术创作、产业实践、理论研究、高校教学及业务管理工作的,具有系 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艺术创作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课程与实践环节共包括 21 门课程,总 50 学分(课程学分计算方式:大于等于 16 课时 为 1 学分),其中理论兼实践课程 9 门,纯实践课程 5 门,实践类课程占总课程比例的 67%。 具体课程及学分设置如下:
广播电视专业硕士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公共课 政治
外语
文艺美学
广播电视实务
中外广播电视史
1、以一级学科为基本培养单位,采取集体培养与双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
1
新生入学前两周内完成师生互选。 2、课程学习以一级学科内的专业基础课与二级学科内的专业必修课学习为主,辅之以
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细则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知识、汉语及其国际教育知识的高级人才,学位获得者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能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中华文化和汉语传播服务。
2.熟练掌握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丰富的语言学理论、语言应用、语言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良好的口头、文字表达技能,并具备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交流学术信息与检索科技情报的能力。
3.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和开拓意识,并且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开拓新的语言研究领域与语言应用领域。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翻译专业书刊;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5.具备熟练的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
包括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往届毕业生。
三、学习期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两年。
第一年主要进行课程学习,第二年完成实习及毕业论文。
四、课程设置、考核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必修课程为主导、选修课程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特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18学分,包括公共学位课)、选修课程(8学分,按照大类选修不同类型课程)和训练课程(4学分),再加上教学实习6学分和学位论文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一)必修课程1.公共学位课:6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2)外国语4学分2.专业学位课:12学分(1)汉语语言学基础30课时,1.5学分(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30课时,1.5学分(3)第二语言习得30课时,1.5学分(3)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60 课时,3学分(4)中华文化与传播60 课时,3学分(5)跨文化交际30课时,1.5学分(二)选修课程1.汉语知识及其教学类(1)汉语语言要素教学30课时,1.5学分(2)语法修辞研究30课时,1.5学分(3)语义的分析与认知30课时,1.5学分(4)偏误分析30课时,1.5学分(5)汉语研究与教学30课时,1.5学分(6)普通话语音教学与实践30课时,1.5学分(7)语体学30课时,1.5学分(8)汉字与文化30课时,1.5学分(9)汉语国际教育概述30课时,1.5学分(10)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与实践30课时,1.5学分(11)课堂教学案例分析30课时,1.5学分(12)语言对比研究30课时,1.5学分2.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类(1)跨文化交际学30课时,1.5学分(2)中国文化史30课时,1.5学分(3)中国思想史30课时,1.5学分(4)国别与地域文化30课时,1.5学分(5)中外文化交流专题30课时,1.5学分(6)礼仪与国际关系30课时,1.5学分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1)外语教育心理学30课时,1.5学分(2)教学设计与管理30课时,1.5学分(3)汉语国际推广专题30课时,1.5学分(4)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30课时,1.5学分(5)汉语教学与教材资源30课时,1.5学分(6)现代语言教育技术30课时,1.5学分(三)训练课程(4学分)1.留学生课堂教学调查与分析(1学分)(该课程主要让研究生学会调查分析课堂现状的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来组织教学。
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一: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暂行办法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是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所称专业学位研究生均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相关文件及学校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第一条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学校、学院分级管理模式。
其管理模式与学术性研究生基本相同。
第二条研究生部是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门,制定专业学位发展规划及教育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下设专业学位管理科,负责入学注册与学籍管理、组织各培养单位制定培养方案和专业实践办法、组织公共课考试考核和成绩管理、指导各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等,协助招生以及学位授予等工作,并指导各相关学院开展工作。
第三条各相关学院均应配备精干的专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具体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宣传、复试、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及成绩管理、指导教师管理、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做好有关材料的保管和归档工作。
第四条根据国家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和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适应行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需要,学校及时制定或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有关规章制度。
第五条相关学院根据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和相关专业领域特点,制定本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施细则,支持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同时重视和加强教学硬件及教学案例库等软件建设,建立相对固定、条件良好的实践、实习基地,并与实践基地所在单位联合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陕西师范大学“4+2+1”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4+2+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2+1”人才培养模式中,“4”指本科四年的学科专业学习;“2”指硕士研究生阶段两年的教育理论与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教育研究与学位论文撰写;“1”指硕士研究生阶段一年的基础教育实践,其中,第二学期在县域标准化高中实习半年,第四学期在城市示范性高中实习半年;大学本科第四学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衔接阶段,此阶段在完成本科学习任务的同时,修读部分研究生课程。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能够较好地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师。
基本要求如下: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2.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3.了解基础教育现状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新进展,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具有国际视野,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国际教育改革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迅速成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实力,具有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研究的潜力。
二、培养方式培养采取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以课程学习为载体,实施讲授、自学、讨论、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等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指导中,实施大学导师与中学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以大学导师指导为主,中学导师参与课程教学、教学实践与学位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学生入学一个月内,结合个人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育实习、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合理安排。
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3)一、学科概况汉语言文字学是研究汉语和汉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的独立学科。
通过对汉语和汉字从微观到宏观,从共时到历时的不同角度的研究,了解它们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面貌,总结其中的发展演变规律,探究它们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汉语言文字学是在继承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较大发展的。
它的研究将为检验和充实普通语言学理论作出新的贡献,并为应用语言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材料基础。
它的研究对于揭示汉民族的思维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及社会进步的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有独立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或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文化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运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研究方向A、近代汉语B、音韵训诂C、写作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第一至第四学期用于课程学习;第五学期进行教学实践,并开始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毕业论文。
所修课程由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教学实践四部分组成。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34学分(包括教学实践1学分)。
五、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六、培养方式与方法研究生的培养由导师负责,同时应注意同一研究方向以至不同研究方向学术群体的整体指导作用。
实行课程学习和科研并重。
课程学习采取系统讲授、个别辅导、课堂讨论、举办讲座及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要求研究生之间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其适应社会环境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选择有一定理论意义的课题,尽可能居于学术研究的前沿。
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并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承担本专业其它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写作一般从第五学期开始。
开题前由研究生提出申请,导师负责于第三学年的8~9月在教研室进行开题报告,报告通过后正式进入写作阶段。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艺术学(美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04)一、培养目标1.热爱艺术设计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有志于艺术设计研究与教学改革的实践,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高的艺术设计学专业和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素养,在艺术设计研究和教育方面视野开阔,知识面广,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工作,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3.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1.美术理论研究2.艺术设计研究3.传统美术研究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修满不少于35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详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五、培养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在培养过程中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具体方式如下:1.课程教学采取面授、研讨、自学及田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教学实践,指导论文教学。
2.参加必要的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艺术实践和社会调查等。
六、学位(毕业)论文学生修满学分后可进入学位(毕业)论文撰写阶段。
1.结合学位(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课题研究性考察及艺术教学实践工作,实践工作结束时,应提交相应的调研报告和教学汇报及教学评价材料。
2.学位(毕业)论文的选题应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应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论文撰写完毕,应有两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并写出书面评审意见,评审通过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4.论文答辩按照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答辩要求与办法进行。
附:艺术学(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艺术学(美术)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艺术学(美术)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平面设计基础理论总学时:108 学分:3开课单位:美术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冯建基副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适合专业:艺术学(美术)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一、概论二、平面设计基本原理三、平面设计中的基本造型要素与形态四、平面设计中的基本方式五、平面设计中的表现手法六、现代设计中的新理念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七、感觉与设计参考书目:《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日)朝仓直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编制人:冯建基审核人:王玉芳课程名称:设计色彩研究学时:108 学分:3开课单位:美术学院开课学期:第四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李凤琴副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艺术学(美术)修补课程:教学内容:一、概述二、色彩原理三、设计色彩对比原理研究四、设计色彩统一原理研究五、色彩心理与色彩感觉六、设计色彩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参考书目:1.《包豪斯》,(美)费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三联书店,2001.2.《色彩艺术》,伊顿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3.《设计心理学》,李彬彬著,中国轻工出版社,1989.编制人:李凤琴审核人:王玉芳课程名称:图形设计与研究学时:90 学分:3开课单位:美术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李凤琴副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艺术学(美术)修补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一、传统图形研究二、中国汉字图形创意研究三、中国民间剪纸图形艺术研究四、现代图形研究参考书目:1.《汉字学》,蒋善国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2.《中国书法大字典》,林宏之著,光华出版社,1980.3.《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刘波著,农村读物出版社,1992.4.《艺术的起源》,朱狄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5.《艺术形态学》,M·卡冈著,凌继尧译,三联书店,1986.6.《现代图形设计》,(美)W·保罗著,EUE出版社,2004.7.《李骆公书法篆刻集》,李骆公著,河北美术出版社,1982.编制人:李凤琴审核人:王玉芳课程名称:现代平面设计与研究总学时:90 学分:3开课单位:美术学院开课学期:第四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冯建基副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验考核方式:实验报告、课程论文适合专业:艺术学(美术)补修课程:版式设计、广告设计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一、概论二、现代平面设计的种类三、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要素四、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版式设计五、平面设计与主题六、平面设计中的现代感七、想象力与现代平面设计本课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理解新的设计理念,具有较强的现代审美能力与大胆的创新精神。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引言本文旨在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制订一份全面有效的培养方案。
该方案将以提高学术水平、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目标。
二、培养目标1.学术水平: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
2.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相关专业实践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并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3.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专业领域的核心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
4.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有效作用。
三、培养计划1.学术课程培养(1)核心课程:开设一系列学术核心课程,包括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课程内容既涵盖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包括前沿学术的探讨,以提升学生学术水平。
(2)选修课程:为了满足个性化培养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2.科研项目培养(1)导师引导:为每位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选择、实施和成果展示,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实践项目:与企业、机构合作,提供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3)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提供机会与国内外优秀学者交流和合作,扩展学术视野和建立人际网络。
3.实践能力培养(1)实验室实践:提供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
(2)实习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接触现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例如实地考察、调研和实际项目的解决方案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专业技能培养(1)专业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开设相应的课程,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技术和工具。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质量规格: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与现行的教育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规格不同,各有侧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将逐步成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和中、小学管理人员任职和担任较高级职务的资格条件之一。
二、研究方向:1. 教育管理2. 学科教学·思政3. 学科教学·语文4. 学科教学·数学5. 学科教学·物理6. 学科教学·化学7. 学科教学·生物8. 学科教学·英语9. 学科教学·历史10. 学科教学·地理11. 学科教学·体育12. 学科教学·美术13 教育技术学三、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采取脱产、半脱产和在职兼读等多种培养方式。
脱产攻读学位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其中至少保证脱产学习一年,修满课程学分,第二年回原单位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半脱产和在职兼读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四年,其中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一年。
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加强实践环节,力求使学生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学位论文撰写由导师组负责指导。
对课程考试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外语考试及格和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投票表决,国务院学位办审核合格,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计划表)教育管理课程设置计划表(学科教学·语文)课程设置计划表(学科教学·数学)课程设置计划表(学科教学·物理)课程设置计划表(学科教学·生物)课程设置计划表(学科教学·体育)课程设置计划表(学科教学·地理)课程设置计划表(学科教学·化学)课程设置计划表(学科教学·历史)课程设置计划表学科教学·美术教育课程设置计划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置计划表(学科教学·英语) 课程设置计划表。
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与考核办法
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与考核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和《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二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第二章专业实践管理第三条学院应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实践工作,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主动与行业部门建立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第四条学院成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学科负责人等成员组成的“专业实践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建立健全专业实践管理制度,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上岗前的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对专业实践进行全过程的安排、检查、考核和管理,保障专业实践质量。
第三章专业实践要求第五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内容由各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根据该专业类别或领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要求,结合本培养单位的特色来确定。
实习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可以是教学实践、工程实践、艺术创作、活动组织和其他社会实践等。
第六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进行专业实践:(一)参加由学校或学院集中安排的专业实践,实践基地由学校或学院统筹安排;(二)参加由校内导师或校外导师科研项目所涉及的实验和实践;(三)确有自主实践意向的研究生,经导师和培养单位同意后,可申请去有自主实践意向的单位开展专业实践。
陕西师范大学“4+2+1”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4+2+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2+1”人才培养模式中,“4”指本科四年的学科专业学习;“2”指硕士研究生阶段两年的教育理论与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教育研究与学位论文撰写;“1”指硕士研究生阶段一年的基础教育实践,其中,第二学期在县域标准化高中实习半年,第四学期在城市示范性高中实习半年;大学本科第四学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衔接阶段,此阶段在完成本科学习任务的同时,修读部分研究生课程。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能够较好地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师。
基本要求如下: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2.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3.了解基础教育现状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新进展,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具有国际视野,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国际教育改革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迅速成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实力,具有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研究的潜力。
二、培养方式培养采取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以课程学习为载体,实施讲授、自学、讨论、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等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指导中,实施大学导师与中学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以大学导师指导为主,中学导师参与课程教学、教学实践与学位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学生入学一个月内,结合个人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育实习、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合理安排。
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音乐、舞蹈领域培养方案
22
考查
22
考查
表演实践(含教学实践以及各类大型演出、歌剧参演等)
4
实践课
音乐会观摩与聆听学术报告(每学期不少于 4 次)
(14 学分) 个人音乐会与学位音乐会
4 4
250
毕业论文答辩
2
总学分
51
器乐表演
课程类别
课程
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 学分)
外语
西方音乐史
必
中国音乐思想史
修 基础理论课 音乐作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1
声乐表演
课程类别
课程
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 学分)
外语
西方音乐史
必
中国音乐思想史
修 基础理论课 音乐作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课 (15 学分) 民族音乐学概论
第 1 学年 12
学年度 第 2 学年 34
第 3 学年 56
学 分
周 学 时
总 学 时
考核 方式
√
2 3 40 考试
√
3 4 60 考试
√√
4
实践课
音乐会观摩与聆听学术报告(每学期不少于 4 次)
(14 学分) 个人音乐会与学位音乐会
4 4
250
总学分
毕业论文答辩
2 51
3
视唱练耳
课程类别
课程
第 1 学年 12
学年度 第 2 学年 34
第 3 学年 56
学 分
周 学 时
总 学 时
考核 方式
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 学分)
外语
西方音乐史
√ √ √√ √√ √√
√√
陕师大 教育硕士研究办法
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试行)研究生部编二〇一一年四月目录学科教学(思政)培养方案 (1)学科教学(语文)培养方案 (4)学科教学(数学)培养方案 (7)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 (10)学科教学(化学)培养方案 (13)学科教学(生物)培养方案 (16)学科教学(英语)培养方案 (19)学科教学(历史)培养方案 (22)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25)学科教学(音乐)培养方案 (28)学科教学(体育)培养方案 (31)学科教学(美术)培养方案 (34)现代教育技术方向培养方案 (37)小学教育方向培养方案 (40)科学与技术方向培养方案 (43)学前教育方向培养方案 (46)学科教学(思政)培养方案学科教学(思政)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为他们将来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职业道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熟练运用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三)具有较好的教育科研素养,较强的教育实践反思能力,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方式进行,实行学分制。
采取陕西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地方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合作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新机制。
选择具备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学校建立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实行陕西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的双导师制,共同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
陕师大研究生生物学培养方案2021
陕师大研究生生物学培养方案2021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生物学培养方案(2021年)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能够在生物学领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
2.培养要求:(1)具备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和丰富的科学素养;(2)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生物学实验研究;(3)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科研伦理,能够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跨学科和多领域中协同工作。
二、培养模式和培养路径1.培养模式: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
2.培养路径:(1)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将完成学位课程学习,通过考核后取得学分。
(2)实验室研究阶段:学生将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导师的指导,在实验室中开展独立的科研项目。
学生需要撰写研究计划和中期、结题报告,并参加学术讨论和评审。
三、培养计划和培养内容1.培养计划:(1)前2学期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将完成生物学领域的核心课程学习,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
课程以学分制为主,学生需要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
(2)第3学期实验室研究阶段:学生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独立的科研项目。
学生需要完成研究计划的撰写和中期报告,并参与学术讨论和评审。
(3)第4-6学期实验室研究和学术交流阶段:学生将继续在实验室中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并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
学生需要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并取得学位。
2.培养内容:(1)课程学习:学生需完成生物学领域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
(2)实验室研究:学生将在实验室中进行科研项目,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学术交流:学生需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提升研究水平和科研素养。
(4)学位论文:学生需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体现独立思考和科研能力。
四、培养方法和考核方式1.培养方法:(1)导师指导:学生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项目,获得专业指导和建议。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和社会对高层次软件工程人才旳迫切需要,增强我国软件人才旳国际竞争力,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旳实用型、复合型软件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我国在2023年进行了学科构造调整,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就是一门新设置旳学科,该学科门类为工学,一级学科代码为0835。
按照学科划分,软件工程(一级学科)有如下四个二级学科,它们分别是:软件工程理论、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管理、软件服务工程。
该学科旳培养规定如下:1.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旳基本原理,拥护党旳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旳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旳德、智、体全面发展旳高级专门人才。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旳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肩负专门技术工作旳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有一定旳听说能力和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旳能力,可以用外文撰写学术论文。
4.完毕高质量旳硕士学位论文和技术开发工作。
5.具有健康旳身体和心理。
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有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 服务工程与电子服务2. 软件工程与理论3. 可信计算与基础软件4. 分布式系统理论与技术5. 服务计算6. 嵌入式软件系统7. 软件开发环境与软件中间件技术8. 智能计算软件技术9. 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培养工作采用导师负责制,建立以导师为主导旳指导小组,鼓励组建多学科交叉旳跨学科导师团体。
硕士硕士入学后在导师旳指导下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培养方案旳规定,结合个人旳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
对其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汇报、学位论文等规定和进度做出计划和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参考模版)
一、培养目标(各培养单位制定)
1.
2.
3.
二、研究方向(各培养单位制定)
1.
2.
3.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应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采用课堂讲授、技能训练及实习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专业学位导师组实行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课程教学、案例编写、专业实践、项目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学制一般为2—3年,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或3、4学期),实践时间不少于一学期,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为一学期。
个别研究生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但累计总年限不得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各专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学分设置,参照各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制定。
每位学生至少需要取得24个学分方能进行毕业和论文答辩申请。
(Ⅰ)必修课程(学分≥11)
1.公共必修课(7学分)
(1)政治理论课3学分
(2)外国语4学分
2.专业必修课(4~6学分,各培养单位决定具体数目,但不得少于2门,2~3学分/门)
(1)
(2)
(3)
…………
(Ⅱ)选修课程(4~6学分,各培养单位决定具体数目,但不得少于2门,2~3学分/门)
(1)
(2)
(3)
…………
(Ⅲ)实践环节(必修环节) 6学分
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实践教学方案认真参与实践,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在基层单位实践期间,由基层机构的合作导师指导。
实践中应全程参与基层单位的日常工作,并在导师与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总结报告和调查报告各一份。
调查报告围绕基层工作中的问题展开,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实践结束后,经导师和导师组考评合格,可计6学分。
(Ⅳ)研究方法技能训练(必修环节) 3学分
1. 科研实践:1学分
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或者申请学校、学院或开放实验室面向研究生的
课题、参与社会实践或调查等。
科研实践活动记1学分。
2.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在阅读专业文献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
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一般安排第二学期末。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不得进入论文写作环节。
3. 学术活动:1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4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写出有关学术活动的摘要、笔记或体会。
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经导师和导师组考评通过,可获得1学分。
五、考核方式
必修课可采取开卷或闭卷形式进行考试,选修课可以采取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
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专业实践、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以考查方式进行。
考查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方能取得学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时,必须事先提出缓考申请,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其中公共课须经研究生院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缓考。
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并不予补考。
六、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参加由学院组织的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重点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进行全面审查。
中期考核合格者,进行开题报告并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1)课程学习情况。
依据课程学习成绩单和试卷对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2)科研训练。
依据研究生在学期间所
参与的科研活动、发表的科研成果等写出评语。
(3)实践活动或实践展示。
开题报告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写好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和应用价值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
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对本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并结合实践调查,提出拟研究的课题,对选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述评,提出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等。
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二学期末之前进行,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研究或撰写的准备工作。
七、学位论文
1. 论文选题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须与实践紧密结合,应来源于应用课题项目或生产实际问题,要有明确的行业背景和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体现研究生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选题可采用与各专业领域相关的理论研究、实务研究、政策研究、项目设计与评估、调查分析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2. 论文研究及撰写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要体现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撰写要符合学位论文规范,在结论部分应特别突出实践应用价值。
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至少要有一年时间用于论文研究或撰写。
3. 预审
学位论文完成后,经导师审核同意,提交导师组指定的专家对论文进行预审。
预审通过者方可申请答辩。
4.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符合学校培养规范基本要求前提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成果以符合学校对答辩之前成果的要求。
除按照《陕西师范大学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以及《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在学期间产出学术成果暂行规定》外,可以采取专利、政策报告、工程报告等多种形式,但需要开具正式被采用的相关证明(证明级别由学位办另行规定),未达到上述要求的,不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5. 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定稿后须经两位(至少一位专家为校外专家)审查通过,方可进入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论文答辩委员会中至少应有1名来自基层实践部门的专家担任委员,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
答辩合格者,由校学位评定委员审议通过授予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