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 2.3 怎样让小车动起来 课时练(同步练习)
粤教粤科版(2017秋)二年级上册科学 我们的小车
听特征猜小车
1.将小组同学们的玩具车集中起来。 2.每个同学分别描述自己观察的一辆小车。 3. 其他同学根据特征猜猜是哪辆小车。
分分类
不同的小车有 不同的特征。
根据特征对玩 具车进行分类。
讨论:我们可以根据哪些特征进行分类?
轻重
动力
轮子数量
颜色
材料
给小车分分类
根据小车的其中一个特征作为分类 标准,进行分类。 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我们的小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你 的玩具小车吗?
我喜欢的玩具车
1.选择一辆你喜欢的玩具车进行观察。 2.和同学们说一说这辆小车的特征。
观察更多的玩具车观察ຫໍສະໝຸດ 描述比较小汽车 大巴
跑车
火车 卡车
吊车
观察更多的玩具车
1.将小组同学们的玩具车集中起 来。 2.选择一辆小车进行观察。 3.从小车的材料、颜色、轻重、 动力等方面进行描述。
3.小汽车体型( 小),有四个轮胎。
填空题
4.观察这两辆小车可以看出 颜色( 不同),轻重不同, 轮子数量(相同 )。
判断题
1. 玩具车的特征各不相同。( √ ) 2. 玩具车的特征都是相同的。(×) 3. 可以根据玩具车的特征进行分类。(√ ) 4. 卡车和大巴的特征相同。( ×)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分类特征 颜色 轻重 轮子数量 材料 动力 ……
交流汇报
玩具车
我们的发现
不同的玩具车都有 自己的特征。
重量、型状、大 观察和描述事物 的特征,有助于
小等都各不相同。 认识周围事物。
填空题
1. 玩具车的( 颜色)、重量、( 轮子数量 ) 等各不相同。 2. 观 察 玩 具 车 可 从 玩 具 车 的 ( 颜色 ) 、 ( 轻重)、轮子数量等方面进行观察。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精品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人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枫树与竹子”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身边的植物”中的第1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枫叶和竹叶的观察比较,能从颜色、形状、大小、叶缘等外部特征对植物的叶进行描述。
在掌握了观察和描述叶的外部特征方法后,再去认识其他植物的叶子,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叶子做详细观察和描述,尝试让学生归纳出叶子的关键特征——都有叶片。
最后,通过拓印叶片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更多叶片的特征,例如叶缘、叶脉、叶形等,该活动简单有效地帮助学生把叶子的特征记录下来,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1是观察、比较枫叶和竹叶,通过观察、比较并描述枫叶和竹叶的外部特征,使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和描述叶的特征的方法和能力。
活动2是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在活动1的基础上展开对其他植物的叶观察和描述,尝试归纳叶的关键特征。
活动3是拓印叶片,这活动是帮助学生发现叶的更多特征,体会观察叶也是观察植物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知道拓印是学习和记录植物外部特征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见过很多植物,但他们认识的植物不多,而且也很少关注植物各个器官的外部特征。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物体,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强,如何科学地描述叶的颜色、形状、大小、叶片边缘、表面粗糙程度等,并科学地归纳叶的共同特征都是学生较为薄弱的。
当学生带上自己熟悉的叶子进入课堂,从两种常见植物叶的观察开始,到认识更多植物的叶并尝试归纳叶的共同特征,最后以一个简单有趣,又充满艺术美的拓印叶片结束,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有目的的,也是有梯度和完整的,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每个活动的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植物的叶在颜色、形状、大小、叶片边缘、表面粗糙程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
2.能用适当的感觉器官观察植物叶的特征,并能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和记录。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 2.3 怎样让小车动起来 教案(教学设计)
《怎样让小车动起来》教案
活动2:模仿让小车和桌子动起来的方法,让、
书、水杯和椅子动起来。
交流在推和拉物体时,
你有什么感受?是什么让它们动起来?
交流:学生分享小组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推
力和拉力能够对物体产生作用。
三、推力和拉力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够对物体产生作
用。
婴儿车向前运动是推力的作用。
说一说:下面3幅图那个用了推力、那个用了拉力?
对其他物体的
作用效果。
交流:生活中
哪些地方运用
了推力和拉
力?
和拉力对物体能
产生作用”。
了解推力和拉力
是生活中常见的
力
作业布置作业1:让其他东西动起来,想一想用了什么
力。
作业2: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
力。
了解推力和拉
力。
帮助理解、巩固
课本内容。
课堂小结 1.让小车动起来
2.让其他东西动起来
3.推力和拉力
思考小结内
容,巩固学习
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
使学生加深理
解。
板书。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小车》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小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我们的小车》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们身边常见的小车,以及小车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小车的种类、结构和功能,培养对交通工具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小车,了解小车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交通工具的兴趣和保护交通工具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小车,了解小车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对交通工具也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并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来加深对小车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有各种小车的图片或者带来一些小车的玩具模型,引发学生对小车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小车的知识。
先让我们看一看这些小车,你们见过其中的哪些呢?”2.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可以依次回答教师的问题,例如:“我见过汽车、自行车和公交车。
”第二环节:呈现新知1. 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小车,包括汽车、自行车、火车等。
教师可以逐个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小车的特点和用途。
例如,教师可以说:“这是一辆汽车,它有四个轮子,可以带我们去远方。
那这是一辆自行车,它有两个轮子,我们可以用它来骑行。
再看看这是一辆火车,它有很多节车厢,可以载着很多人一起旅行。
”第三环节:探究小车的结构和功能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小车。
例如,一组可以研究汽车,一组可以研究自行车,一组可以研究火车。
《让小车动起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让小车动起来》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通过设计这个作业,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小车的运动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 理论知识讲解:起首,老师将向学生介绍小车的运动原理,包括摩擦力、斜面运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等基本观点。
通过简单易懂的讲解,让学生对小车的运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实验设计:接着,老师将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如小车模型、斜面、弹簧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能够让小车动起来的实验方案。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斜度、不同的弹簧力度等,来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与讨论:学生需要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他们可以讨论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以及斜面高度对小车速度的影响等问题。
4. 结果总结:最后,学生将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一些结论,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效果。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让他们分享彼此的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
三、设计要求:1.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设计,并提交实验报告。
2.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环节,展示自己的实验效果和总结结论。
3. 学生需要恪守实验守则,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四、评判标准:1. 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和完备性。
2.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结论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4. 参与讨论和展示的积极性和表现。
五、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小车运动的其他方面,如小车的制动原理、小车的加速度等,以加深对小车运动原理的理解。
通过这个设计方案,置信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进修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们在这个实验中收获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二年级上册科学2.7 怎样让小车动起来 教学设计
《怎样让小车动起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怎样让小车动起来”是承接上一课“做一辆小车”。
小车已经做好了,让小车动起来是同学们最想做的事。
在上一节课的最后让学生去思考:你的小车能动起来吗?所以这节课可以顺着上一节课的问题来展开。
活动1先让同学们用推或拉的方式让小车动起来,初步体验推力和拉力。
接着将绳子换成橡皮筋拉动小车,观察现象,从而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活动2引导同学们去思考:用推和拉的方式让小车动,这是为什么呢?接着让同学们通过推动桌子、拉动椅子再次感受推力和拉力。
在这个基础上,活动3向同学们介绍了推力和拉力,从而使同学们了解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继而再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
二、学情分析怎样让小车动起来,学生首先会想到用推的方法,但为什么用推的方式能让小车动起来呢?学生没有意识到在推小车的时候用了力,“力”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
三、教学策略1.充分体验,感受推力和拉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用推和拉的方式让小车动起来是因为用了力,可以让学生去推或拉各种物体,既有轻的物体,也要有重的物体;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感受。
2.情境再现,列举推力和拉力。
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但学生不一定马上能想到,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相关经历。
四、教学目标1.用推和拉的方式让制作好的小车动起来,并在推动桌子、拉动椅子时能感受到力。
2.通过观察橡皮筋拉小车时的变化,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
4.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
通话观察橡皮筋拉小车时的变化,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学生对“力”比较抽象,很难意识到在推小车的时候用了力。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
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车、课件。
学具准备:小车、绳子、橡皮筋、纸山洞、卡片。
怎样让小车动起来-粤教粤科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怎样让小车动起来-粤教粤科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动力。
2.掌握小车如何运动的原理。
3.掌握如何制造小车。
二、教学重点1.小车运动的原理。
2.制造小车的步骤。
三、教学难点1.制造小车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2.如何让小车运动更顺畅。
四、教学内容1. 了解什么是动力动力是指物体运动的原因,包括外力和内力两种形式。
在小车运动中,我们使用内力来推动小车前行。
2. 掌握小车如何运动的原理小车运动的原理是将内力转换为动能,让小车前进。
具体过程如下:1.利用弹簧将车轮和车架连接起来,车轮保持自由转动的状态。
2.将弹簧收缩到一定程度,让车轮产生一定的张力。
3.松开弹簧,让车轮快速释放能量,推动车架前进。
4.将弹簧再次收缩,车轮又会恢复到自由转动的状态。
3. 掌握如何制造小车制造小车需要以下步骤:1.准备材料,包括木板、弹簧、车轮、螺丝钉等。
2.制作车架,按照设计图纸将木板切割成相应的形状,用螺丝钉和强力胶将车架组装好。
3.制作车轮,将车轮安装到车架上,确保车轮能够自由转动。
4.安装弹簧,将弹簧与车轮和车架连接起来,确保弹簧能够产生一定的张力。
5.调试小车,做好最后的精细调整,让车轮、弹簧和车架的连接更加紧密,提高小车前行的效率。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演示小车运动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内力和动力的概念。
2.实际制作:安排学生制作小车,让学生亲身感受小车运动的原理。
3.实验演示:演示小车的运动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六、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制作过程中的不同体验。
2.思维导图:让学生制作小车的思维导图,回顾和总结本次学习的重点内容。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小车制作成果,增强学生对于制作过程的自信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在小车上添加风力,会不会让小车更快地前进。
2.带领学生探究小车的设计是否符合机械工程学的基本原理。
粤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小车动起来了教学设计
粤教科技版科学二年级下册5. 我们的小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的小车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小车动起来了单元中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对玩具车的特征有所了解,包括小车的材料、轻重、颜色、动力等。
只有了解了玩具车的特征,才能做出一辆小车并让小车动起来,所以本课是后面两课的基础。
本课由2个活动组成。
活动1是“我喜欢的玩具车”,让学生选择一辆喜欢的玩具车,向同学介绍这辆车的特征。
活动2是“给小车分分类”,在活动1的基础上,根据小车的特征给它们分类。
二、学情分析:玩具车是学生身边熟悉的物品,在幼儿阶段他们都有玩过,但学生很少会去关注玩具车的特征。
虽然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强,往往只观察到物体的某个特征。
三、教法学法:1.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前先让学生收集各种不同的玩具车,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一辆小车的特征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然后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描述玩具车的特征。
2.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会对同学带回来的小车很感兴趣,把大家的小车都放在一起,一个同学描述小车特征,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小车,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四、教学目标:1. 观察玩具车的特征,并能从玩具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车的特征。
2. 能根据玩具小车的特征给小车分类。
五、教学重难点:能从玩具小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小车的特征。
能观察到玩具小车的多种特征并能给小车分类。
六、教学准备:玩具车。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波波和彬彬在客厅里在玩玩具车。
提出问题:彬彬指着一辆玩具车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玩具车,波波问这辆车有什么特别吗?师生交流:你喜欢哪一辆玩具车?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课题“我们的小车”。
(二)活动探究(1)活动1:我喜欢的玩具车媒体:出示一辆玩具车。
提出问题:这辆玩具车有什么特征?学生活动:选择一辆玩具车进行观察,根据《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题的提示描述小车的特征。
粤教科技版二年级上册科学2.3 怎样让小车动起来(练习)
《怎样让小车动起来》练习
一、填空题
1.用()和拉力可以让小车动起来。
2.用橡皮筋代替绳子时,橡皮筋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了()。
3.射箭时用到了()
4.用推的方法可以让桌子动起来,因为()可以对物体产生作用。
二、判断题
1.在关门时用到了拉力()
2.婴儿车向前运动是受到了推力()
3.推力和拉力并没有对物体产生作用。
()
三、简答题
1.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推力,举例说明?
2.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拉力,举例说明?
3.你会用什么方法让桌子动起来,说说你用了什么力?
《怎样让小车动起来》答案
一、填空题
二、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三、简答题
1.答:(答案合理即可)
关门时、射箭时、升国旗时都用到了推力。
2.答:(答案合理即可)
开门时、拔河时都可用到拉力
3.答:可以用推的方法让桌子动起来,用了推力。
《让小车动起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让小车动起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进修精通小车的运动原理及控制方法;2. 培育同砚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 提高同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小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 小车的控制方法;3. 小车的实际运动过程。
三、教学筹办:1. 小车模型;2. 电池、电机、遥控器等工具设备;3. 相关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1. 理论进修:介绍小车的结构和原理,诠释控制方法;2. 实践操作:同砚分组进行小车模型的组装和调试;3. 实地试验:同砚利用遥控器控制小车进行实际运动;4. 总结谈论:同砚分享自己的操作体会和效果,老师进行总结评判。
五、教学评判:1. 考察同砚对小车运动原理的理解水平;2. 考察同砚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选拔出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彰和嘉奖。
六、教学反思:1. 分析同砚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找出解决方法;2. 总结教学阅历,为下一次作业设计方案做筹办。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同砚将在实践操作中亲自动手,探究小车运动的玄妙,培育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认识,从而提高同砚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
期望通过这次作业设计,能够让同砚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乐趣,激发同砚对科学的爱好和热忱,为将来的进修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让小车动起来》是初级教育学校生科学教育中常见的试验项目,通过设计简易的小车模型,让同砚了解力学原理和机械运动规律。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同砚动手实践,培育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爱好和探究欲望。
二、作业目标:1.了解小车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2.精通小车的搭建方法和调试技巧;3.探究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培育观察、沉思和试验的能力;5.提升同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三、作业内容:1.作业要求:同砚们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小车模型,并进行实际搭建和调试。
2.作业步骤:(1)了解小车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2)依据提供的材料,设计小车的外观、尺寸和轮子的数量;(3)按照设计图纸,选择合适的零件搭建小车模型;(4)调试小车,测试其在不同地面和斜度下的运动性能;(5)观察并记录小车的运动规律,分析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让小车动起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让小车动起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背景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搭建小车模型,并控制小车运动来理解物理学中的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力的概念,并掌握如何通过控制力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作业目标1. 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如何搭建小车模型。
3. 掌握如何通过控制力来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
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内容1. 教师将准备好小车模型的材料,包括小车底盘、轮子、电机、遥控器等。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图纸和说明书的要求,自行搭建小车模型。
3. 学生通过遥控器控制小车的运动,观察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4.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步骤1. 学生分组,并确定每组的小车搭建任务。
2. 学生按照图纸和说明书要求,自行搭建小车模型。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遥控器控制小车运动,观察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4.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5.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并进行交流讨论。
五、作业评价1. 完成小车搭建任务并成功控制小车运动的学生将得到较高分数。
2. 能够准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正确分析和总结的学生将得到额外加分。
3. 能够积极参与小车模型展示和讨论的学生将得到奖励。
六、作业心得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让小车动起来》,学生将深入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如何通过控制力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同时,本作业设计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小车是很多孩子喜欢的玩具之一,而让小车动起来是大多数孩子的梦想。
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个作业,旨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车,并学习如何让小车动起来的原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让小车动起来》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让小车动起来》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电动小车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掌握搭建电动小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使小车能够成功运行。
导学重点:1. 电动小车的组成及原理。
2. 搭建电动小车的步骤和技巧。
3. 调试小车,使其顺利运行。
导学难点:1. 掌握电动小车电路的连线方法。
2. 调试小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介绍电动小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激发学生对电动小车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让小车动起来。
二、理论学习(15分钟)1. 通过展示PPT或视频,介绍电动小车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解释电路原理,包括电池、电机和开关之间的联系。
3. 引导学生思考搭建电动小车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实践操作(40分钟)1. 分发电动小车搭建套件和工具,让学生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组装。
2. 老师适时介入,指导学生连接电路,并解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自主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小车的搭建。
4. 同时,老师可以设置一些任务,如让小车实现前进、后退、转向等功能,引导学生探索、尝试。
四、调试优化(20分钟)1. 学生调试小车,在老师的指导下,检查电路连接是否牢固,电池是否充足,电机是否正常工作等。
2. 学生根据小车运行时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
3.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故障,如电路短路、电机转动不稳等情况。
五、总结(10分钟)1. 学生汇报小车搭建和调试的过程,分享经验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电动小车原理和搭建过程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科技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总结调试小车的经验,写下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了解电动小车的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搭建和调试小车的技巧,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小车动起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让小车动起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增强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小车的组装和调试过程。
2. 掌握小车的操控方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小车动起来的项目。
三、教学难点:1. 学生需要理解小车的电子原理和程序设计。
2. 学生需要动手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1. 小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
2. 小车的组装和调试方法。
3. 小车遥控器的制作与调试。
4. 小车运动编程设计。
5. 小车动起来项目设计与展示。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0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小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学习(30分钟):介绍小车的组件和电子原理,让学生了解小车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 实践操作(6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车组装和调试,老师和助教进行指导和帮助。
(2)学生利用材料制作遥控器,并进行调试。
(3)学生学习小车的运动编程设计,探索不同的运动模式和动作设计。
4. 项目设计(30分钟):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设计小车动起来的项目,并在班级内展示。
5. 总结复习(10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提出问题和感想。
六、教学资源准备:1. 小车组装件和电子元件。
2. 电池、遥控器、传感器等。
3. 电脑、编程软件。
4. 图书、视频资料。
七、评价方式:1. 小车组装的完成度和准确性。
2. 遥控器的调试效果和灵敏度。
3. 小车运动设计的创意性和实用性。
4. 项目设计的展示效果和实际表现。
八、延伸拓展:1. 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到班级进行讲座和指导。
2. 组织学生参加小车比赛或展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经验。
通过本次《让小车动起来》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小车动起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让小车动起来》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在进修物理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观点,比如力、加速度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观点,本次作业设计将以小车运动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力的作用和加速度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二、设计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2.帮助学生理解力、加速度等物理观点;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设计内容:1.实验器械准备:小车、直线轨道、弹簧测力计、计时器等;2.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直线轨道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施加在小车上的力;(2)在不同的力作用下,测量小车在轨道上的加速度,并记录数据;(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小车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变化规律,并绘制图表;(4)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干系。
四、作业要求:1.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仪器应用、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及分析等内容;2.结合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深化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3.提交实验数据和图表,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评判标准:1.实验报告内容完备、结构清晰;2.数据处理准确,分析合理;3.问题回答清晰、深入;4.实验数据和图表展示规范。
六、作业时间安排:1.实验准备:1周;2.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1周;3.实验报告撰写:1周。
七、参考资料:1.《物理学实验教程》;2.相关物理学教材。
通过这次作业设计,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力和加速度等观点,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为以后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完成这次作业,取得优异的成绩!。
《让小车动起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让小车动起来》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背景与目标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让小车动起来》这一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运动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方案将盘绕“动力学”这一核心观点,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模型,探究不同动力源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从而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运动规律,理解力和运动的干系,学会应用简单的机械工具和材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从问题提出到方案设计,再到实验验证,最后进行反思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作业设计内容1. 主题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小车模型,引发学生对小车运动原理的好奇心,并简要介绍动力学的基本观点。
2. 知识准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小车运动所需的基本物理知识,如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能量转换等。
3. 设计方案: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小车模型,包括选择动力源(如橡皮筋、气球、电池等)、确定小车的结构和材料、计算所需的动力参数等。
4. 制作实践: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小车模型,过程中需记录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 实验测试: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小车模型,并进行实验测试,记录小车的运动距离、速度等数据。
6. 分析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动力源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7. 反思改进:学生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反思。
三、作业实施步骤1. 引入与准备(1课时)- 教师介绍作业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 学生自主进修相关物理知识,为设计做准备。
2. 设计与讨论(2课时)- 学生分组,每组4-5人,进行头脑风暴,确定设计方案。
- 每组提交设计草图和方案说明。
3. 制作与调试(3课时)-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材料,开始制作。
最新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 7 课“怎样让小车动起来”教学设计
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 7 课“怎样让小车动起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怎样让小车动起来”是承接上一课“做一辆小车”。
小车已经做好了,让小车动起来是同学们最想做的事。
在上一节课的最后让学生去思考:你的小车能动起来吗?所以这节课可以顺着上一节课的问题来展开。
活动 1 先让同学们用推或拉的方式让小车动起来,初步体验推力和拉力。
接着将绳子换成橡皮筋拉动小车,观察现象,从而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活动 2 引导同学们去思考:用推和拉的方式让小车动,这是为什么呢?接着让同学们通过推动桌子、拉动椅子再次感受推力和拉力。
在这个基础上,活动 3 向同学们介绍了推力和拉力,从而使同学们了解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继而再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
二、学情分析怎样让小车动起来,学生首先会想到用推的方法,但为什么用推的方式能让小车动起来呢?学生没有意识到在推小车的时候用了力,“力”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
三、教学策略1. 充分体验,感受推力和拉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用推和拉的方式让小车动起来是因为用了力,可以让学生去推或拉各种物体,既有轻的物体,也要有重的物体;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感受。
2. 情境再现,列举推力和拉力。
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但学生不一定马上能想到,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相关经历。
四、教学目标1. 用推和拉的方式让制作好的小车动起来,并在推动桌子、拉动椅子时能感受到力。
2. 通过观察橡皮筋拉小车时的变化,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
4.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
通过观察橡皮筋拉小车时的变化,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
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车、字典、木块、课件。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 2.2 做一辆小车 教案(教学设计)
《做一辆小车》教案
课题做一辆小车单元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二年级
学习目标1. 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2. 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
重点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难点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交流:小车还有哪些部件
组成呢?认真听讲,交
流自己的看
法。
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一、观察小车的主要部件。
小车由哪些部件组成?
车身、车轴、车轮
二、制作小车
1.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小车。
你
选择那些材料制作小车?
这些材料分别可做小车的那些部件?
选择瓶子或纸盒材料做车身。
选择瓶盖或圆纸板材料做车轮。
选择吸管材料做车轴。
2.问题探究:
车轮应装在哪里?要让车轮灵活转动,需要多大的孔?
3.组装小车
讨论:组装小车有哪些步骤?学生分小组对
小车的组成进
行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
确定制作小车
的材料
分小组进行讨
论
了解玩具车的组
成
选择合适的材料
准备制作小车。
确定安装车轴和
车轮的方法。
了解组装小车的。
《让小车动起来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让小车动起来》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利用简单材料制作小车的方法;
3. 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导学内容:
1. 小车运动的原理;
2. 制作小车的材料和步骤;
3. 实践操作,让小车动起来。
三、导学过程:
1. 小车运动的原理
小车运动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轮子和动力源来推动小车前进。
当轮子受到力的作用时,会产生摩擦力,使小车向前运动。
动力源可以是人力、电力或弹簧等。
2. 制作小车的材料和步骤
材料:纸板、轮子、轴承、电动机、电池、开关、导线等。
步骤:
(1)将纸板剪成小车的车身,并在车身上预留出装轮子的位置;
(2)将轮子安装在车身底部的轴承上;
(3)将电动机安装在车身上,并毗连电池、开关和导线;
(4)调试小车,确保电动机能正常工作。
3. 实践操作
(1)根据以上步骤,制作一个小车模型;
(2)测试小车的运行效果,观察小车的运动轨迹;
(3)尝试调整轮子的位置和电动机的速度,看看小车的运动方式会有何变化。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次实践操作,我们不仅了解了小车运动的原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制作小车的过程中,我们不息调试和改进,最终让小车成功地动了起来。
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勇于尝试,勇于创新,让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用()和拉力可以让小车动起来。
2.用橡皮筋代替绳子时,橡皮筋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了()。
3.射箭时用到了()
4.用推的方法可以让桌子动起来,因为()可以对物体产生作用。
二、判断题
1.在关门时用到了拉力()
2.婴儿车向前运动是受到了推力()
3.推力和拉力并没有对物体产生作用。
()
三、简答题
1.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推力,举例说明?
2.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拉力,举例说明?
3.你会用什么方法让桌子动起来,说说你用了什么力?
一、填空题
1.推力
2.拉力
3.拉力
4.力
二、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三、简答题
1.答:(答案合理即可)
关门时、射箭时、升国旗时都用到了推力。
2.答:(答案合理即可)
开门时、拔河时都可用到拉力
3.答:可以用推的方法让桌子动起来,用了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