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辨别真伪商品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辨别真伪商品如何辨别真伪商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商品,而其中不乏一些假冒伪劣产品。
购买到假货不仅会浪费我们的金钱,还可能对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辨别真伪商品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能。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辨别真伪商品的方法和经验。
首先,要仔细观察商品的包装。
真正的品牌商品通常都会有精美的包装设计,印刷质量也会很高。
如果发现包装上有模糊的图案、拼写错误、破损或者其他明显的瑕疵,那么很有可能是假货。
此外,还要留意包装上的条形码、防伪标识等,可以通过品牌官方网站或者其他可靠渠道查询真伪。
其次,要仔细检查商品的标签和标识。
真正的商品标签通常会包含详细的产品信息,如生产日期、有效期、配料表等。
如果标签上的信息不清晰、缺失或者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么很可能是假货。
此外,还要留意标签上的商标、品牌名称等,与正品比对,看是否存在差异。
另外,要通过触摸和嗅闻来辨别真伪商品。
有些假冒伪劣商品的材质和质量可能与真品有明显的差别。
比如,真正的皮革制品通常会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而假冒的皮革制品则可能有一种刺鼻的化学味道。
此外,还可以通过触摸商品的质地和纹理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丝绸、羊毛等材质会有一种柔软、光滑的手感,而假冒的纤维制品则可能感觉粗糙或者不舒适。
此外,要留意商品的价格。
如果某个商品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或其他渠道的价格,那么很有可能是假货。
假冒伪劣商品通常会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但其质量和性能往往无法与真品相媲美。
因此,购买商品时要保持理性,不要被低价所迷惑。
最后,要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
购买商品时,尽量选择正规的商场、超市或者官方授权的线上平台。
这些销售渠道通常会对商品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核,能够提供更可靠的产品。
而一些小摊贩、街头商贩或者不知名的网店则存在较大的风险,可能会出售假冒伪劣商品。
综上所述,辨别真伪商品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经验。
仔细观察包装、检查标签、通过触摸和嗅闻来辨别质地,留意商品的价格,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一些措施。
常见的假冒伪劣商品识别方法
常见的假冒伪劣商品识别方法
1.观察外包装:假冒伪劣商品通常在外包装上做手脚,无论是字体、
颜色、印刷质量还是商标标志都与正品有所不同。
购买者可以通过对比正
品包装和可疑商品包装的细节差异,来判断是否是假冒伪劣商品。
2.仔细检查商标标志:商标标志是商品真实性的重要证明,在购买时
应仔细观察商标标志的质感、反光度和色彩等细节,使用放大镜可以更加
容易辨别真伪。
3.注册查询商标信息:购买者可以通过商标注册查询系统查看商品商
标的注册信息,包括商标的注册号、使用范围等,进一步确认商品是否合法。
4.价格判断:假冒伪劣商品通常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如果一些商品的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很可能是假冒伪劣商品。
购买者应理性对比价格,
警惕过低价格的商品。
5.嗅觉判断:假冒伪劣商品有可能使用了劣质材料,会有特殊的气味。
购买者可以通过闻一闻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气味来鉴别真伪。
6.商品包装质量:假冒伪劣商品的制作工艺和包装质量通常较差,外
观上可能存在开胶、掉色、划痕等现象。
购买者应仔细观察包装是否完整
以及包装质量是否符合正品标准。
7.网购售后服务:网购商品存在较大的风险,购买者可以通过查看卖
家的信誉度、评价和售后服务等情况来判断商品的真实性。
选择信誉好的
卖家,购买时注意商品的评价信息和售后保障。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辨识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购买者也应自觉增强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警惕性,不盲目追求低价购买,选择有保障的渠道和信誉好的品牌。
泰山版品社六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汇总(打印版)
泰山版六年级上册品社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点1.1840 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0 年—1842 年间,英国以清政府禁止输入鸦片、销毁鸦片为由,派兵入侵中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鸦片战争。
3.1842 年8月,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 1856 年—1860 年以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组成的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鸦片战争。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将圆明园的财宝洗劫一空。
6.1894年7月,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1895年4月,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割让了台湾等大片领土。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7. 1899年秋,中国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
1900年,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英、法、俄、德、日、意、美、奥八国联合组成侵略军,侵略中国。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该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 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1月,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并以武力胁迫,逼迫袁世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10. 1931 年至1945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企图占领全中国的侵略战争。
11.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
在为期的6周时间里,共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
南京大屠杀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另一方面,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12.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2招辨别伪劣产品的方法
2招辨别伪劣产品的方法伪劣产品在市场中屡见不鲜,它们以次充好、低劣质量而获得一定的利润。
为了避免被这些伪劣产品所欺骗,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来鉴别它们。
下面我将介绍两招辨别伪劣产品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外观来判断产品的真伪。
伪劣产品通常制作粗糙,外观质量差。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产品的细节,如工艺、材料质地等方面。
如果产品的边角不平整,表面有明显的瑕疵,甚至还有明显的划痕或气泡等缺陷,那么很有可能是伪劣产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对产品的颜色、标识、商标等来判断其真伪。
伪劣产品的颜色通常较暗淡,标识和商标可能存在模糊、歪曲或错别字等问题。
因此,通过仔细观察产品的外观,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我们可以通过性能来辨别产品的优劣。
伪劣产品通常在性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我们可以参考产品说明书或使用说明来对比产品的性能指标。
如果产品的性能指标与说明书或官方宣传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很有可能是伪劣产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来验证产品的性能。
例如,对于电子产品,我们可以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如电池续航时间、屏幕显示效果等;对于食品或药品,我们可以尝试其口感或观察其效果等。
通过对产品性能的仔细观察和测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其真伪。
总结起来,辨别伪劣产品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两招:观察外观和检验性能。
通过仔细观察产品的外观,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通过对产品的性能进行对比和测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其真伪。
当然,在购买产品时,我们也可以选择信誉好、口碑良好的品牌或商家,以提高购买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大家识别伪劣产品,保护自己的权益。
市场营销学判断与计算题(2)
考试题判断题:1.市场营销就是推销和广告。
()2.企业之所以购买商品,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并拥有产品本身。
()3.营销组合是杰罗姆·麦肯锡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4.市场营销者可以是卖方,也可以是买方。
()5.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是企业获取利润。
()6.市场营销理论以交换作为自己的核心概念,提出产品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必要条件是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充分条件则是适应环境、实施整体销售。
()7.市场营销学的构建从微观(企业)开始,逐步形成了宏观市场营销学和微观市场营销学两个分支。
()8.市场营销理论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卖方市场的形成。
()9.在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往往根据其对产品效用的主观评价来决定是否购买该产品。
()10.宏观市场营销强调从整体经济、社会道德与法律的角度把握营销活动,以及由社会(政府、消费者组织等)控制和影响销售过程,求得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
()11.针对不规则需求,营销管理的任务就是致力于市场营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
()12.建立和维系与顾客的互惠关系,是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目标。
()13.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某种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因为生产成本很高,必须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来扩大市场时,也会导致企业奉行生产观念。
()14.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强调了社会和消费者的长远利益。
()15.市场营销观念“消费者主权论”,将过去“一切从企业处罚|”的旧观念,转变为“一切从顾客出发”的新概念。
()16.从企业实际的营销经验看,维系老顾客要比吸引新顾客花费更高的成本。
()17.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本质上仍然是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
()18.在理论和实践中,战略和战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企业战略从属于战术。
()19.战略规划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为长期生存和发展进行的谋划和思考,是关于企业大局的科学规定。
()20.战略经营单位通常没有自己的业务。
假冒伪劣商品识别术
假冒伪劣商品识别术假冒伪劣商品识别一直是消费者面临的难题,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还可能对个人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掌握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假冒伪劣商品识别术,帮助消费者在购物时保护自己的利益。
首先,关注商品包装和标识是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重要方法之一。
正规厂家生产的商品通常会在包装上注明详细的生产信息,如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可以仔细查看包装上的这些信息,对比真品包装的特点,从而判断商品的真伪。
此外,注意查看商品上的商标和防伪标识,假冒伪劣商品通常会存在标识模糊、错别字、颜色暗淡等问题。
消费者可以通过对比正品的商标和防伪标识,辨别商品的真假。
其次,购买商品时注意选择正规渠道也是避免购买假冒伪劣商品的有效方法。
消费者在购物时应尽量选择正规的商场、超市或官方网购平台购买商品,避免购买一些来源不明、价格过低的商品。
此外,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商品的授权销售地点,确保自己购买到的商品是来自正规渠道的正品。
对于一些特殊商品,如药品、奢侈品等,消费者更应该谨慎选择购买地点,以确保商品的真实性和质量。
另外,消费者可以通过对比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来判断商品的真伪。
一般情况下,假冒伪劣商品往往价格过低,但质量却不能与正品相提并论。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对比不同渠道的价格,谨防价格偏低的商品可能是假冒伪劣商品。
此外,质量较差的商品往往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质量问题,如气味刺鼻、外观粗糙、功能不全等,消费者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商品的外观和使用效果,辨别商品的真伪。
综上所述,消费者在购物时应谨慎选择商品,注意商品的包装和标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对比商品的价格和质量等方法,帮助自己识别假冒伪劣商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本文介绍的假冒伪劣商品识别术能够帮助广大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选择商品,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保护自己的权益。
愿消费者能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安全。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社第一单元试题
鲁教版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试题一、填空。
(20 分)1、超市是“”的简称,也称“”。
2、生活中的、、住、行、都需要消费,而消费又需要一定的来维持。
3、无产品及生产厂家的、的产品属于“三无”产品。
4、如果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重大损害,可以向起诉通过程序来决问题。
二、判断题.(10分)1、张军说贵的东西就是好。
()2、不同包装质量的食品差别就是大。
()3、我们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应该乱花钱。
()4、在超市买东西,可以随时在柜台上结账。
5、我们家的电费很少,不用节约用电。
()6、买东西要货比三家。
()7、专买店是专门出售某一类商品的商店.()8、废纸、饮料瓶、空酒瓶都是没有用的东西,可以随意丢掉。
()9、购物发票的主要作用是明白了多少钱。
()10、超市的商品种类比专卖店的商品齐全。
()三、选择题(10分)1、下列属于大型购物场所的是()A百货商场B农村代销店C便民店2、如果消费者的权益被侵犯时我们应该用()来维护。
A《刑法》B《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买商品时要特别注意()A生产日期和保质期B商标C价格4、在购买家电时,一定要注重()A包装是否完好B售后服务方式C家电的外形是否美观5、如果你有节余的钱,()最有意义。
A请同学吃饭B买高级玩具C自助生活困难的同学6、上美术课用的彩笔应该买()A包装漂亮的B有赠品的C便宜又好用的7、有一种商店在农村,规模虽然小,但是很方便,它是()A农村代销点B专卖店C超市8、如果去买便宜点的衣服我们应该()A清仓的商品B季节性降价的商品C做广告的9、这个月妈妈发了2000元的奖金,妈妈应该()A带我去旅游B和朋友去饭店吃一顿C资助失学的孩子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广告上说好的东西,我们就买 B “三无”产品不能买四、简答题(10分)1、假如有节余的钱,你想做些什么呢?至少写两条(4分)2、在超市买东西有哪些好处?至少写三条。
(6分)。
六年级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和品社毕业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吴春海一、试卷结构此试卷由〔一〕计算题〔占30分〕〔二〕、填空题〔占16分〕〔三〕判断题〔占5分〕、〔四〕选择题〔占10分〕、〔五〕操作题〔占12分〕〔六〕解决实际问题〔占27分〕组成。
二、试题分析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试题注重基础,密切联系生活,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三、试卷分析1、成绩分析:数学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95分,最低分37分。
对于这样的试题,最后取得这样的成绩,难以令人满意,但是对于这届毕业生,这又是必然的。
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不扎实,如简单的整数的乘除法不能准确计算,没有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
纠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基础太差,有好几个学生都不能正确掌握整数及小数的计算。
判断题也反应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2〕对题目理解不够。
如解决问题第六题第4小题,学生看到了两幅统计图,学生初看到时就有些蒙,他不知道该看哪一个,而且在这两幅图中出现了两种百分数,有些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3〕这一点主要说的就是学生做题马虎,在不同的题中都有表达。
如第一题的口算,18/9都不知道等于几。
第二秒填空第2小题要求用分数表示,结果用小数表示了,导致失分。
像这样的情况很多很多,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这次成绩,我个人是真的不太满意,但没有气馁,结合这次考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查露补缺。
今后在教学中还是应该继续严格要求学生,对教学练习强度要加大,另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加强,端正他们的学习目的。
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吴春海一、试卷结构此试卷由积累运用〔49分〕、阅读广角〔21分〕和习作乐园〔30分〕三大部分组成。
二、试题分析从卷面情况来看,所考的题型多样,内容难易适中,出题内容全面,概括了所学知识,表达了新课标学习的理论,是一份比较理想的答卷,从整体看,试卷非常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除了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课内外阅读能力之外,还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表达素质教育的教育基本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导言主要概括地表明课程修订的背景、宗旨和本课程的价值;第一自然段“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段话在品生、品社、初中的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标准是一致的,它同时体现了国家将“思想品德”课一体化的意志和这三门课的共同取向;从课程定位的角度看,十分重要;我们看:1.“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充分支持了品德与社会课已确定的课程性质,并为品社可承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找到一个明确的位置;国家推进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公民;高素质的公民,即有良好品德且人格健全、有行动力的公民;义教阶段的公民教育为有“健全人格”的人奠定基础的教育不能缺失,小学中高年级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品德教育虚了,这一段对于“健全人格”而言还能指望什么呢所以,我们说“根基”“核心”的内涵,或许一个人一生都需要修炼,但针对某个人的特定年龄抑或完整的社会化阶段的特定时期,其相关教育都具有不可或缺性;除非此人的社会化与学校无关;2.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既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文明社会对个体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每个人的社会性发展就是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无论是说学生的“健全人格”,还是强调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在教育现场都要还原于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脱离人与人关系社会的健全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我们的情绪、态度、观念怎样,要通过人际交往过程表现出来,所谓人格,最关键处也是放在社会和人文环境背景中,加以判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抽取了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也就无法判断谁的品德良好、谁的品德不好;说到底良好品德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的;因此这门课叫“品德与社会”而不叫“思品”课,它是一门特别强调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也不易简单的称其为“活动课程”或“活动性”综合课程;3.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无论是倡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动摇,还是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缺了教育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内容就都不济用;所以针对以往的不足,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南,也要着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增强小公民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这段内容表述虽然着眼义教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的整体,表述了该类课程的共同特征,但是在其共性中也存在一定的个性;不如直接采用相关报告和讲话精神第二段“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它是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强调品德与社会课的价值;主要两层意思:1.“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强调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独特性;着眼三个方面重要性:在义教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在品德教育的大系统中的重要性;在学生一生中的重要性;2.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这里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和“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品社课程必须怎样做二是“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是为什么具体内容在后面其他部分有明确答案;比较实验稿和修订稿,还有一个突出印象,就是它时刻跟踪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试图反应国家在德育方面的最新方向和具体要求;比如:2001年颁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实验稿还在研制中,便于它及时将纲要的精神贯彻其中,也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实施依据写进文本;而在实验稿颁布后,就不宜随时增添指导思想,跟进新内容,像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八荣八耻”等一些重要的指导性精神和文件,主要通过教学来渗透;这次对实验稿的修订,则直接将他们融会贯通在新修订的标准中;课程的性质实验稿对课程性质的陈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老师在理解上出现一些问题:一是这里“儿童”和“学生”是否指同一群体,尽管“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是指向整个义教阶段的品德课程,起码是将品德与生活课包括在内,是个总概念;但作为课程实施指导文件,在概念上越明确越利于针对性的实施;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一般人理解,这里的“综合”是“思想品德”和“社会”两门课程的相加,为什么呢一个是原本就有两门课,消失的还是这两门课,恰恰在课程名称和标准中的表述中,都是相加的概念,二是老师们不熟悉“社会性”的概念,把他和原有的社会课画了等号;新修订的课标课程性质的陈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性质包含三层含意:第一,这是一门综合课程;第二、这门课程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而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是“良好品德的形成”表明了社会性发展与品德形成之间的关系,即社会性发展包含品德形成,而品德形成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也就是说品德形成是这门课程的核心任务;这就把这门课程的特性凸显出来了;第三“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表示这门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也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开展,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问题;具体来看:从层次上厘清概念(1)明确课程开设的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即3-6年级(2)明确课程观“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课程,但,把原来的“儿童”换成“学生”,是求得用词上的一致,是文本进一步规范化;把“社会生活”换为“生活”,视“学生的生活”即“学生的社会生活”,也就是由学习课程直接面对的课题和反映的内容;(3)强调课程是“以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一是凸显本课程的基本性质,与其它义教阶段的课程不同;二是与课程定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避免了两课相加或两张皮歧义的发生;(4)中间不用逗号,而是用顿号,讲一句话一气呵成,一是强调三个重点具有同等地位、一个不能少;二是三者之间互为关系,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没有“基础”,其它两项连存在的机会都没有;没有“核心”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就不能落实;不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所谓的“核心”只能是空谈;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这门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品德发展;从理解上抓住特征原来的实验稿性质后面跟了一大段话,来表述课程的特征,但由于课标实验稿中没有说明课程的特征,所以老师们虽也说不清品社课程的特征是什么这次课表修订,在性质之后,也分段描述了这门课程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根据课标,一是他所面对的学生生活是综合的;二是学习内容是综合的;三是教学活动是综合的;四是学生的理解、认识和技能是综合的;具体看:“内在整合”的内容是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基础;“有机融合”的是学习内容;“相互促进”的是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其中包含着不同的视角和技能;落脚点是“为学生基本的道德品质形成打好基础”;实践性,综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解释了实践性,但综合性保证不了实践性的贯彻;所以课标从两个方面强调了实践性;一是知与行的统一,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行动;“行”既包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包括去通过体验和探究来发现问题、建构知识、深化认识、还包括亲身参与和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为社会服务;由此可见,知与行的统一,它确保课程所追求的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既不是空议、空记,也不是胡动、乱动,而是建立在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基础上的过程性学习,这个过程就是“奠定基础”的过程,它特别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能力;二是强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学生的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受其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影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就空置了课程性质和理念,课就不是品德与社会课了,就又回到道德教育学科化、社会学系成人化的老路了;但需要教师们注意的是:实践性不意味着把学生都拉到社会上去才叫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说得很清楚,实践性主要针对的是日常教学,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日常经验、感受以及行为,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现实生活各个方面,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生活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到:实践性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能力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符合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开放性:分为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基于学生现实生活实态,获得鲜活的教学素材,即课程或教学向学生的生活开放;二是教学空间的纵向扩展,即学习内容的空间开放;三是发挥评价功能,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环境,即评价系统的开放;课程理念标准实验稿和标准有关课程理念的比较仔细比较,两个文本的表述出入不太大;从三条理念的提法看,第一条没动,第二条加了“社会化需求”;第三条将“基础性”和“有效性”一并由“实效性”代之;从说明文字看,第一条明确指出了课程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二条对部分文字作调整和重新修饰,意在突出课程基础的具体内涵;第三条变化最大,将“指导性追求”变成了“指令性追求”,凸显了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是课程骨架;“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社会坏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明确了(1)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生活(2)作为课程需要划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是什么、有多大、以什么方式表现它(3)按照学生生活划定的“生活领域”,由怎样的要素组织社会环境: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社会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文化、经济、政治等活动;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关系、社会规范、规则、法律、制度等;(4)如何安排好这些学习要素的顺序;课程构建的“十六字令”没有变,对内容的解释没有变化;具体来看:儿童社会生活比“儿童社会生活”更直截了当;2“点面结合”具体说明没有变化,只是将“面”和“点”的位置做了一个调整;3“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将“某一教学内容”改为“每一个生活领域”更加合理,因为“每一个生活领域”都集合不同的社会要素,是综合性社会要素;课程目标课标实验稿: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课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从陈述看,将实验稿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改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首先“促进”后面“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对等的关系;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对应“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课程性质,突出了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德育类课程,“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作为课程的目的的一翼,无论理解还是操作更为鲜明;其次删掉了“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中的“社会主义”、“合格”,是因为:(1)前面的课程性质、理念、目标中所界定的公民已有很强的针对性,无需再加“社会主义”(2)“合格公民”的提法,有些模糊;在我国每个人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身份,谁都无权判他人是合格公民还是不合格公民,另外“合格公民”的标准不好定;课程目标蕴含的意义:首先,作为德育类课程之一的品德I与社会课,总目标应体现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国家意志,并实现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的价值追求;其次,总目标凸显社会实践对于学生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课程要为他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提供各种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较好的体现教育回归学生生活的课程理念和执行统一的课程性质;事实上,学生只有在生活中,通过对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常识的学习,通过自己对社会的观察,认识和了解社会,并在参与社会、与社会中的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生活能力,进而适应社会,这种适应不是一种简单的顺应,而应具有建设性意义,也就是说学生在生活中是主动的,是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身以及周边发生一定的变化——哪怕这种变化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是向上、向善的;体验积极的情感,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这点就较好的体现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课程核心价值;再次,总目标强调为学生成为公民奠定基础,体现了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的社会功能,体现了基础教育的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今天的生活,即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对于学生的成长同样具有积极、独特的价值;教育应该为学生的今天服务,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点需要老师们在课程实施中给与高度关注; 课程的分目标总目标是对学生的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的预期水平所做的高度概括,分目标则是对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维度上的具体发展水平所作的明确界定;总目标突出整体性的规定和要求,分目标勾勒出层次性、具体性的规定和要求;也就是分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品社课程标准按照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的顺序呈现分目标的内容,原因有三:(1)按照总目标设定分目标,首先考虑的是学会做人的具体要求,所以先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定位学习内容,要达到情感;;;目标需要怎样的能力和知识,在针对情感目标确定能力和知识目标;确定能力和知识目标,这是从学生生活出发的具体体现;(2)为了避免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学科课程,也或者说把品德再当成学科知识来上,标准把知识放在了下面;根据前面的理由,学习哪些知识以及知识要打到什么水平,是有情感目标和能力与方法目标决定的;(3)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社会发展需要和课程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体需要的关系,学生现有水平与期望发展水平的关系,促进品德课程在考虑学生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时,先将个体自由设置为前提,在考虑学生个体的良好品德形成时,将学生个体潜在的善的能力设置为前提;修订稿对分目标的调整还是比较大,主要是因为:老师们在实践中反映目标指向还不;1.拆解原有表述,使目标更较清晰;其中分为两种情况:同一条目标内包括的标准较多;一组目标内包含的内容较多;例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二条;能力目标的第三条2.适当降低目标的要求;如:能力目标第一条、知识目标第一条3.使目标的内容指向更加明确;所有调整过的目标都有反映4.根据课程新增的指导思想,增加或提升了目标内容或要求;如情感目标的第一条5.调整了目标次序或表达方式;例如次序的调整在能力目标;表达方式上主要是避免因语言过于精炼,反而导致把握不住的现象出现;6.将“能力”目标改写为“能力与方法”目标,突出了新课程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总之,重点在目标陈述的正确性、条理性上,使之更为简洁、明晰、平实;几乎逐条做了修订,但就课程的追求而言,则没有大的变化;把握课程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关于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制的技术要求,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中,在考虑学生可接受性的前提之下,采用规范适当的行为动词,以确定学生学习的相应水平;课程目标主要采用“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的表述方式;结果性目标: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知识目标;例如“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验性目标:表达方式即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或是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常常是体验性、过程性的,通常适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这些无需结果化或是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例如“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我们在课程内容中能够看到是以三类行为动词描述学习内容和活动:一类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包括“初步了解”、“了解”、“理解”、“知道”、“懂得”、“掌握”等;一类是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包括“识读”、“识别”、“学会”、“观察”、“比较”、“辨别”、“分析”、“养成”等;第三类是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包括“体验”、“体会”、“尝试”、“感受”、“参与”、“遵守”、“关心”等二、总目标与分目标的关系课程在总目标的下面设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个领域的分目标;这样的设置体现了目标的层次性,有利于将总目标落实到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师培训和课程资源的配置中;课程对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经由本课程学习,在以品德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的预期水平作出高度概括,而分目标则对学生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而在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维度上的具体发展水平作了明确的界定;总目标和分目标勾勒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大致轮廓;应当注意的是,虽然总目标分解为三个分目标,但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够同时兼顾或达到多个分目标;三、各分目标之间的关系三个分目标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整体存在于学生个体发展之中并且相互影响;在三个目标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正确态度和积极情感的形成往往是基于对相关知识的一定程度上的理解,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也是把握事实知识的基础上作出的;事实上,就品德与社会课程而言,大部分知识和能力都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因素,脱离一定的知识而形成情感,或者脱离一定的能力而获得知识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把各分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把握,在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环节上可以或是需要对某一个分目标比较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三个三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四、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联系:课程目标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之一;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围绕目标展开,而教学目标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课程目标之明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应当达到的水平或程度,而教学目标则是课程的具体化、操作化,通过生动鲜活的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互动,把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连接在一起;所以,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虽处在不同层面,但可以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区别:一是课程目标更宏观,而教学目标则微观、具体;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准则,是更为上位的;教学目标则是课程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他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二是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教育管理部门、课程指导机构、师资培训机构、教材编写者、任课教师和学生,而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和学生;三是课程目标是刚性的,具有对课程的导向作用,一旦确定就不能轻易改变,而教学目标有一定的灵活性,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把握和调整;课程内容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在标准中修改为“课程内容”其一、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在理解上是顺的;其二、“内容标准”总让人在“标准”上含糊,“标准”是刚性的,每条“标准”对应的内容应该是相当确定的内容,而实际上,特别是参照“教学活动建议”看,标准所确定的内容范围,对于它的实施却有较大的弹性空间;无论是教科书的编写、还是教学设计,涉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地区学校实际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教学创造力等,教与学的方式与内容都可以在开发;开发就意味着创造性的使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课程目标是刚性的,课程内容再将课程目标具体化的过程中允许调整;其三、“内容标准”容易倒向教学实施中的“内容主义”倾向;关于对课程内容的说明:修订的思路录像。
《行测》真题及答案2024
《行测》真题及答案2024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人,网民使用率()。
A.92.65%B.98.3%C.87%D.96.3%【答案】:B2.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2024年4月26日通过正式验收,成为我国首个以“()”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
A.信息科技B.科技研发C.研发创新D.科技创新【答案】:C3.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3月26日举行,在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份旗舰报告。
报告指出,2024年亚洲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占全球比重预计为(),比2023年提高()百分点,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A.50%、0.5个B.40%、0.4个C.49%、0.5个D.35%、0.4个【答案】:C4.2024年前2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07亿元,同比()。
A.增长45.5%B.增长6.5%C.增长5.2%D.增长5.5%1/ 155.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以下表述与该计划内容相符的是()。
A.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主线B.重点区域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C.到2025年,全国县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D.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责任分工【答案】:D6.由于水资源需求增加以及污染加剧造成可利用水资源减少,全国各地水价普遍上调。
针对水资源供需状况,我国及时研究阶梯水价的实施方案,加强水资源的执法管理和水务行业的成本监管,完善监督机制和手段。
这表明()。
A.市场经济必须以宏观调控为基础B.做好水价调整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C.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D.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答案】:C7.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五下品社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一、填空。
1.身体是生命的载体。
拥有健康,我们才能演奏出更精彩的生命乐章!2.保持身体健康的第一个答案是——拒绝不良生活方式。
3.毒品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阴险的杀手。
远离毒品是我们必须铭记的一句警言。
4.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第十五条规定:每个公民对吸毒、贩毒、制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有检举揭发的义务。
5.生命在于运动,良好的体魄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得。
二、判断。
(1)小红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经常给钱让她在学校食堂吃午餐。
可她不爱吃,常常到学校门口的小摊买零食吃。
(×)(2)天气太热,剧烈运动完后,直接到水龙头边接水喝。
(×)(3)阳阳从来不吃青菜,看到蔬菜,他连筷子也不动一下。
(×)(4)军军打算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可是两天后就坚持不了了(×)。
三、辨析。
下列几位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1.李明看到别人抽烟喝酒感到很潇洒,他也想去尝试一下,认为偶尔几次没关系。
答:李明的想法不对。
(原因可从拒绝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烟酒对身体的危害等方面进行回答,意思对即可。
)2.小军无意中发现哥哥在家偷偷吸毒,他答应哥哥帮其隐瞒,小军的做法对吗?答:小军的做法不对。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第十五条规定:每个公民对吸毒、贩毒、制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有检举揭发的义务。
小军应该劝阻哥哥,并帮其戒毒。
(意思对即可)四、简答。
1.怎样坚持体育锻炼?答:(见课本20页。
学生可适当补充,意思对即可。
)2. 要有健康的身体除了进行体育锻炼外,还有哪些因素?答:(可从均衡饮食、生活有规律等方面进行回答。
)作业设计一、填空。
1、生命赋予我们不同的特点,男孩、女孩各有各的可爱之处。
我们(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生活才更加充满情趣。
2、悄悄长大的心情难免有些(青涩),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在成长的路上遇到(烦恼),不必着急,(想办法)总能过去。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及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
桃花源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2014秋)教师姓名:测试学科:测试得分:第一部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一.填空题(20分)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的维度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3.《标准》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4.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5.在教育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还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6.小学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独立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7.在激励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8.在沟通与合作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
二、单项选择(2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小学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 B )。
A、掌握学科课程标准B、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C、了解多学科知识2.下列属于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领域的是( A)。
A 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B.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C.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3、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C )。
A.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B.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C.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及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及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桃花源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2014秋)教师姓名:测试学科:测试得分:第一部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一.填空题(20分)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的维度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3.《标准》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4.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5.在教育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还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6.小学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独立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7.在激励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8.在沟通与合作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
二、单项选择(2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小学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 B )。
A、掌握学科课程标准B、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C、了解多学科知识2.下列属于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领域的是( A)。
A 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B.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C.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3、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C )。
A.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B.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食品品质评价——三角检验法国标法
感官检验
文件编号:HPJ-T02-62-01
版本号:1
三角测试法
修订号细微差别及对使用者的偏好性进行检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样品间显著性差异的判断。
3内容
3.1三角测试法的定义:同时提供2个编码的样品,其中有2个是相同的,要求评价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称为三角测试法。
3.2.5按顺序号对应的随机数字为样品编号。如:
编码:1=820 2=314 3=582
3.3试验
3.3.1向评价员提供一组3个编码的样品,并告知其中2个是相同的,要求评价员挑出其中单个样品,并指出更喜欢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样品还是单个样品)。注意:在向评价员提供样品的整个过程中,应使3个样品的排列次序、出现次数的几率相等,6个组合出现的概率也应相等。
3.3.2评价员每次品评后,根据要求填写《三角测试品评单》。
3.4结果分析
3.4.1统计对单个样品回答正确的表数,查附表A1,可得出两个样品间有无差异。如:在30张有效问答表中,有18张正确地选择出单个样品,查附表A1答案数目为30一栏,由于18大于α=1%的临界值17,小于α=0.1%的临界值19,因此可说明在1%显著水平,两样品间有差异。
3.4.2样品间的差异程度由那些正确地指出单个样品的评价员指出,把所答出的差异程度转化为数字:很弱=1,弱=2,中等=3,强=4,很强=5。统计出样品间差异强度(以数字表示)的平均值。如,统计出的平均值为4.2,说明两样品间具有较大差异。
3.4.3从正确选出单个样品的问答表中,统计出多数认为更喜欢某一样品的人数。查附表A2,可说明两样品间的喜好程度是否有差异。例如:30张有效问答表中,有18张正确地选出了单个样品,在此18张问答表中,有10张表示喜欢样品A,查附表A2 n=18一栏,可说明两样品间有喜好性的显著差异(α=0.1%),样品A更被评价员喜欢。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辨别真伪商品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辨别真伪商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市场上涌现了大量的商品品牌和产品,但其中也不乏伪劣商品的存在。
购买到假货不仅浪费金钱,还可能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在我们进行购物时,必须学会辨别真伪商品,以保护自身的权益。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辨别真伪商品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商品的外观来判断其真伪。
正版商品通常注重工艺细节和质量控制,而伪劣商品往往缺乏细致的做工。
我们可以用放大镜仔细查看商品上的标识,如商标、标签、包装等。
正版商品的标识通常清晰、立体、细致,而伪劣商品的标识则可能模糊、多余或缺失。
此外,正版商品的包装也往往使用高质量的材料和印刷工艺,而伪劣商品的包装则可能粗糙、简单或有明显的错误。
其次,在购买时,我们应该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尽量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商品。
正规渠道的商品通常有明确的售后服务和质量保证,而非正规渠道的商品则往往无法提供这样的服务和保障。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购买正版软件时,到官方的网站或授权的零售商购买,以确保软件的合法性和质量。
此外,在购买奢侈品时,我们也应该选择官方授权的专卖店或认可的电商平台,以避免买到假货。
另外,了解商品的价格和市场行情也是辨别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版商品通常具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而伪劣商品则可能以低廉的价格出售。
如果某个商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那么有可能是假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渠道的价格来判断商品的真伪。
正规渠道的商品价格通常相对较高,而非正规渠道的商品价格则可能低廉。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筛选合适的销售渠道,提高购买正版商品的概率。
此外,了解商品的特征和特点也有助于我们辨别真伪。
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特点,来判断商品的真伪。
例如,对于服装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触摸面料、嗅闻气味、察看纽扣等方式来检验其质量。
正版服装通常选用优质面料和配件,而伪劣品则可能使用劣质材料,造成手感和气味上的差异。
学会辨识媒介立场和信息真伪
学会辨识媒介立场和信息真伪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难避免面临各种各样来自媒体的信息。
我们也必须学会辨识媒体的立场和判断信息的真伪。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免受误导,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正确的决策。
下面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辨识媒介立场和信息真伪。
了解媒体的立场和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媒体往往会有不同的立场和偏好,这会影响他们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报道方式和角度。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媒体的官方网站、阅读旗下的报道文章等方式来了解媒体的立场。
还可以注意媒体的出版商或所有者的背景和政治立场,这也会对媒体的报道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关注媒体在报道中使用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媒体往往使用特定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渲染气氛和表达某种特定的观点。
如果媒体使用了带有情绪色彩的词语,或者使用了夸大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那么我们应该更加警惕其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来源来验证和比较信息的真实性。
在搜索信息时,我们应该查看多个来源的报道,并在不同的观点之间进行比较和评估。
如果多个独立的消息来源给出了相似或一致的信息,那么我们可以相对较为确定这个信息的真实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专家意见和学术研究来验证信息的准确性。
第四,我们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
在接收媒体信息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盲目接受,而是要思考并质疑其中的逻辑和合理性。
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这个信息是基于什么证据和数据的?是谁受益于这个信息的传播?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解释和观点?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力量来增加信息的可信度。
通过关注有可靠性和专业性的媒体机构和记者,我们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客观的报道。
我们还可以参与到讨论中,与其他人交流和分享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观点和理解。
学会辨识媒介立场和信息真伪是我们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时代必备的能力。
通过了解媒体的背景和立场、注意媒体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多方面验证和比较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以及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力量,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从而做出更明智和理性的决策。
怎样识别假货
怎样识别假货
国内市场假货泛滥,而且质量很差,不仅会误导消费者,同时也会对消费者的财产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识别假货已经成为了现代消费者的必备技能,而这也是我们需要逐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质量
首先,品质是识别假货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品质好的商品往往都有标准化的包装,检验合格的证书以及一定的产地和销售渠道,标签的字体也显得比较清晰,正常的线条和模板设计也是售假者很难进行仿制的。
二、价格
其次,价格是识别假货的重要指标之一。
假如某一货物在市场上的定价比品牌商本身的销售价格甚至还便宜,那么就要有所警惕了,因为这很可能就是假货的二次加工或仿制品。
三、销售渠道
除此之外,通过销售渠道也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货品的真假,一些大型商场、超市或正规的专营店铺都会认真地筛选货品的来源,而一些小商贩经常会从非正规的管道上获取货品,因此到这样的地方购物还是需要谨慎的,一定要多方考虑,尤其是对于一些贵重物品尤为注意。
四、细节
最后,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辨别商品的真假,我们可以认真地看一下产品的包装和标签,找出里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文字的排列、图片的质量和颜色的搭配等等,这些都可以为我们将商品的真伪谨慎判断提供依据。
总之,识别假货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我们需要认真地对待这一行为,在一些购物中也要注意多方考虑,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和消费权益,并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问题。
s的等级判断
s的等级判断摘要:1.S 等级判断的概述2.S 等级判断的标准3.S 等级判断的实际应用4.S 等级判断的优缺点分析5.总结正文:一、S 等级判断的概述S 等级判断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评估和分类的方法,主要用于衡量事物的等级和优劣。
在各个领域中,S 等级判断可以帮助人们快速了解事物的品质和价值,从而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S 等级判断的标准S 等级判断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优(S)、良(A)、中(B)、差(C)、劣(D)。
这些等级标准具体表现为:1.优(S):具有卓越的品质和性能,成为同类事物中的佼佼者。
2.良(A):具有较好的品质和性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还有提升空间。
3.中(B):品质和性能处于一般水平,无明显优点和缺点。
4.差(C):品质和性能略显不足,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
5.劣(D):品质和性能较差,无法满足基本要求。
三、S 等级判断的实际应用S 等级判断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产品质量评估:通过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外观等方面进行S 等级判断,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2.员工绩效考核:企业可以采用S 等级判断法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从而为员工晋升、奖励和培训提供依据。
3.学生成绩评价:学校可以运用S 等级判断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学习积极性。
四、S 等级判断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S 等级判断法简单易懂,便于操作,能够快速对事物进行评估和分类,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提高品质。
2.缺点:S 等级判断法过于简化,可能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事物,容易产生主观偏见。
同时,S 等级判断法可能导致人们过分追求等级,忽视事物的内在价值。
五、总结S 等级判断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方法,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下品社总复习--------------判断题
1.下课了,同学们整整齐齐的拍着队伍等候着接水。
()
2.我们偷偷的抽支烟没关系。
()
3.小虎和妈妈去餐厅吃自助餐,他一下子盛了两大盘的食品。
()
4.用化学洗涤剂洗碗比较干净,对环境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
5、未成年人只有家庭保护就可以了,不再需要其他特殊保护了。
()
6、生命的成长是自然的,不需要大家的呵护。
()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 8、吃着好吃的东西就可以无节制地吃。
()
9、健康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人们工作和学习的保障。
()
10、我们发现违法行为,应躲远点。
() 11、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
()
12、班级制度尽管是班级管理的依据,同学不遵守也没关系。
()
13、迷信是产生邪教的重要原因。
() 14、青少年绝对不能碰电子游戏。
()15、生活中,小学生与别人相处无需讲信用。
() 16、自律是做人的起码要求。
()
17、未满14周岁的王明去打工,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18、法律是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障。
() 19、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
20、儿童肥胖并不影响其智力的发育。
() 21、自律是一个文明人的最高境界。
()22、心理健康和身体监看同样重要。
() 23、公共场所不守秩序是不文明的表现。
()
24、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
()
25、游戏中无须有规则可遵守。
() 26、完善的班级制度,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27、完善的班级制度,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28.交通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
29.汽车尾气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方面。
() 30.没有秩序的社会生活将变的一团糟()
31.讲诚信有时候太吃亏了,对自己有用就讲,有害就不讲是最好的办法。
()
32.对生活中存在着不健康的一些东西,我们要加以抵制。
()
33.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脊髓灰质炎已经在全世界消灭。
()34.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35、有人在公共场所不讲秩序,我不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36、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要随便答应别人。
()37、小明在阅览室里大声喧哗。
()。
38、老师不在教室时我能自觉遵守纪律。
()39、舅舅让14岁的表姐去南方打工挣钱。
()40、碰到难题时,我就不做了。
() 41、一个人只要身体比较健壮,就是健康。
()
42、一个人只要生病了,或者是身体残废了,就什么也不能做了,对不对。
()
43、只要我们生活有规律就一定能使身体健康,与外界因素无关。
()
44、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经济和文化没有什么影响。
()
45、陇海线——兰新线是一条横跨东西方向的铁路线。
()
46、面对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交警坚守岗位疏导交通。
()
47、到青岛去旅游,看到景点的花儿美丽,采回来一朵与家人一同欣赏。
()
48. 只要留心观察,仔细挑选。
假冒伪劣商品就不难被我们发现。
()
49. 买东西的时候,只要消费者协会的保护,不用掌握那些购买商品的尝试和技巧。
()
50. 在交往中,我们可能忽视一些小事,往往从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
51. 自己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努力做到。
()
52. 做错了事如果没人看见,不用承认,自己悄悄改正就行。
()
53. 家乡今天的繁荣与发展,是家乡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
()
54. 诚实守信是只对外人而言,在家里就不用讲诚信。
()
55. 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在改善生活的同时,也使我们身边的环境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
56. 工业排放的“三废”有很大一部份未经处理就排入了江河湖海,造成大面积水污染。
()
57. 在生活中,绿色植物是我们的亲密的朋友。
() 58、横穿马路、闯红灯。
()59.()别人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我可以不遵守()
60、()是做人的基本美德,是讲文明的表现。
A、自律 B、诚信 C、遵守公共秩序
61、针对青少年颁布的法律()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宪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
62、()代表着正义的法律之剑,能压倒一切邪恶。
A、法庭 B、律师 C、书记员
63、“曾子杀猪”的故事,体现了()是一种美德。
A、班级制度 B、诚信 C、自律
64、儿童肥胖不会引发()疾病A、高脂血症 B、脂肪肝 C、心血管疾病
65.合理的班级制度是()。
A、课间不打闹 B、环境要保持好C、同桌画上三八线
66.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
67.恪守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68、有人的时候我就要自律,没人的时候就没有必要了D、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69、老师不在教室时候,我们也要遵守纪律B、每天放学应该先写完家庭作业再玩
70、别人在教室墙上乱画,和我没关系,我不管D、从来不进网吧
71.()做法对健康有害。
A、不乱吃零食B、不睡懒觉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D、暴饮暴食。
5.在世界友好运动会中摔伤致残的()以惊人的毅力和病魔进行搏斗。
A、桑兰B、张海迪
72、( )说法错误。
A.烟草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B.烟草中的尼古丁的危害最大,
C.被动吸烟患肺癌的比常人多出10倍,
D.吸烟等于慢性自杀.( )
73、以下不是毒品的是()。
A、鸦片 B、海洛因 C、可卡因 D、香烟
74、()是一个人文明的最高境界。
A、自律 b 、诚信 c健康。
75.()是维护生活正常化的基本保障。
A、健康b、公共秩序c自律。
76.()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是少年儿童应具有的良好品质。
A、讲信用 b、守纪律 c、守秩序
77.()能保护我们的权利,也能与约束我们的行为。
A、法律b、法庭c、审判长
78. 造林老英雄() A.孟泰 B.马永顺
79. 新时期铁人() A.杨扬 B.李国字 C.王启民
80、据统计城市绿色覆盖率每年增加(),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减少()左右,颗粒减少(),
但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得到控制。
A.50% B.30% C.21% D.10%
81、在我们周围生活着一些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有许多不便()
A.不用去管他们,跟我没关系
B.我们小学生没办法帮助他们
C.我们要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
82. 当你看到有人集中赌博,有人在散发邪教反动传单,你()
A.装作没看见
B.到派出所或拨打110报警电话
C.我们管不了,没人听我们的
D.可以去围观,只要自己不参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