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与教案配套)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精选6篇)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精选6篇)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精选6篇)《古代诗歌五首》篇1第一板块:说教材《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

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

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

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

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查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第二板块:说教法(一)说教法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

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

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

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1)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2)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和写作技巧。

2.能够朗读并理解五首古代诗歌的意思。

3.能够分析五首古代诗歌中的用词、语言和笔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能够通过分析和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增长文化知识,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过程导入1.回顾中国古代诗歌的地位和作用。

2.提出五首古代诗歌的名字,让学生拼读并猜测这些诗歌写的是什么。

学习1.讲解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庐山谣」:被誉为古代中国诗歌中的奇妙之作,表达了中国人的神韵,以及散文化的愿景。

–「登高」:写出了景色的美景和艺术的价值。

–「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和思念。

–「春晓」:描写了春天早晨的一幕,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汉江临眺」:描写了古代开封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江山思想。

2.让学生朗读五首古代诗歌,体验古代诗歌的美感和音韵。

3.分析五首古代诗歌的用词、语言和笔墨。

–「庐山谣」中巧妙地使用了诗歌韵律,表达了中国人的理性世界观。

–「登高」中采用了对冷色调的作画,表现了艺术的力量。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对古代东北风俗的描写,展现了思乡情怀。

–「春晓」中表达的中国人的爱国情怀,体现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汉江临眺」中展现了历史和文化的底蕴,留下了中国人历史的印记。

巩固1.提出课堂作业:选择一首古代诗歌并简述其意义和文化内涵。

2.分析问题:学生应对旧时诗歌的读解有何问题?应该如何继续推广古代诗歌?课后拓展1.发放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和理解。

2.提供多种古代诗歌欣赏视频、音频等多种格式,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

3.召开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现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估1.学生能够朗读出五首古代诗歌,并且理解其背景和意义。

2.学生能够回答简单的五首古代诗歌的问题和分析。

3.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正确简述一首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互动讨论。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唐诗五首》教案5篇

《唐诗五首》教案5篇

《唐诗五首》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唐诗为教学内容,选取《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五首经典唐诗作为教学篇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了解诗句的意境和背景。

2. 《静夜思》:作者李白,掌握诗句的韵律美和表达的情感。

3. 《春晓》:作者孟浩然,分析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咏柳》:作者贺知章,解读诗句的寓意和表现手法。

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韩愈,理解诗句的寓意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唐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入唐诗主题。

a. 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发兴趣。

b. 讲述《静夜思》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导入:详细解读五首唐诗的内容、韵律和意境。

a. 逐句解读诗句,分析韵律和意象。

b. 讲解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唐诗,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

a. 选取《春晓》中的名句,分析其修辞手法。

b. 对比《咏柳》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探讨诗句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默写、翻译和解读。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五首唐诗的、作者、重点诗句及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默写五首唐诗。

b. 任选一首唐诗,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2. 答案:a. 默写答案略。

b. 《咏柳》:通过描绘嫩柳、绿丝等形象,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古代诗歌五首.doc(公开课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doc(公开课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吴春梅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学会吟诵古诗。

二、欣赏评价:品味语言,体味诗境,感受诗美。

三、人文情感: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意趣。

教学重点:诵背古诗,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一)教学新诗一、导入新课二、感知内容1、反复吟诵,指导朗读。

2、思考探究:①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明确:①这首诗写的是早春。

从水面初平、早莺、新燕、春泥、浅草等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往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三、研读与赏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讨论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

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

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朗读背诵,体味意境。

(二)导学新诗一、了解作者及元曲知识。

二、提示学生依法自由朗读;学生试读;齐读,体会诗境。

三、研读与赏析思考探究:①前三句诗写了哪些景物?②这些景物能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否表达出某种感情?③最后二句诗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前三句诗写了九种景物,语言精练,“惜墨如金”。

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都有了统一的感情色调,它们跟主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以景衬情),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后二句抒情点题,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四、拓展延伸展开想象,据诗作画。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词精选》教材的第五单元《诗词五首》,详细内容包括: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4.《枫桥夜泊》张继5.《乌衣巷》王之涣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五首诗词的艺术特色,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诗词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五首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 诗词讲解:(1)登鹳雀楼a. 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读。

b.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c. 讲解作者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2)望庐山瀑布a. 学生自读诗词。

b. 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c. 交流讨论,分享心得。

(3)夜泊牛渚怀古a. 教师示范朗读。

b.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c. 课堂讨论,深入理解。

(4)枫桥夜泊a. 学生朗读。

b.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c. 体会作者情感。

(5)乌衣巷a. 教师领读。

b. 分析诗词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c. 交流分享,拓展思维。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选择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详细过程:教师发放练习纸,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标注作者。

2. 画出五首诗词的意境图,标注重点词汇。

3. 在黑板上列出五首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诗词中选择一首,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

答案:根据学生的个人感悟,合理发挥。

2. 拓展作业:了解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选择一首感兴趣的诗词进行学习。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词精选》教材的第二单元《诗词五首》,详细内容包括: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江雪》柳宗元4.《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5.《题西林壁》苏轼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背景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背景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难点:对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把握,以及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五首诗词,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a. 分析《登鹳雀楼》的背景、意境及修辞手法。

b. 讲解《望庐山瀑布》中的形象描写和诗人情感。

c. 解读《江雪》的寓意和艺术特色。

d. 探讨《夜泊牛渚怀古》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感慨。

e. 分析《题西林壁》的意境和哲理。

4. 随堂练习:针对每首诗词设置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诗词的共性与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七、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五首》2. 内容:a. 登鹳雀楼:王之涣,景色壮丽,意境开阔b. 望庐山瀑布:李白,奇伟瑰丽,豪放奔放c. 江雪:柳宗元,清高孤傲,意境深远d.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历史沧桑,感慨万千e. 题西林壁:苏轼,人生哲理,意味深长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概括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

b. 请分析五首诗词中诗人的情感表达。

c. 请举例说明五首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a. 《登鹳雀楼》:描绘了黄河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怀。

《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诗歌的背景、意境、艺术特点;2.《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诗人的情感表达;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别主题的诗歌创作、寓意解析;4.《江南春》:江南水乡的描绘、诗人的感慨;5.《夜泊牛渚怀古》:历史典故的运用、诗人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五首诗歌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3.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诗歌艺术特点的分析;2. 教学重点:五首诗歌的背景知识,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2)分析《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和诗人的情感表达;(3)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离别主题和寓意;(4)解读《江南春》中江南水乡的描绘和诗人的感慨;(5)阐述《夜泊牛渚怀古》中历史典故的运用和诗人的思考。

3. 互动:(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3)开展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2)让学生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并分享其艺术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2. 内容:(1)登鹳雀楼:背景、意境、艺术特点;(2)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情感表达;(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别主题、寓意解析;(4)江南春:江南水乡描绘、诗人感慨;(5)夜泊牛渚怀古:历史典故、诗人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境,写出自己的理解;(2)以《望庐山瀑布》为例,分析古代诗歌中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3)从《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选取一句诗句,阐述其寓意。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5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5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5篇诗歌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所以对诗歌的探究是无止境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代诗歌之美——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歌五首,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欣赏古代诗歌的韵味,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中小学语文课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掌握古代诗歌的常见形式与体裁;- 熟悉五首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主题和韵味。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思维。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与探索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分析五首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主题和韵味;- 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和创作思维。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学习古代诗歌的特点与发展历程(15分钟)- 介绍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解释古代诗歌的常见形式与体裁。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60分钟)- 分析每首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主题和韵味;- 合理安排学生朗读、欣赏、讨论等环节;- 引导学生从意象、词汇、韵律等方面分析和领悟每首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内涵。

3. 提升学生的欣赏与创作能力(4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评论或批评性阅读,推动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内涵;- 设计有趣的写作任务,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如模仿古代诗歌的形式和风格创作新诗。

五、教学资源1.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乐器(如古琴、箫等);- 学生课本、文学辞典等。

2. 教学资源:-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的古代诗歌选集;- 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

六、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可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进行。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主题把握:理解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尤其是对于一些含蓄、深刻的主题,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举例:《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需要领悟诗人通过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哲理。
-文化背景:对古代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理解,学生可能缺乏相关知识。
-举例:《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学生需要了解南朝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夜宿山寺》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静谧画面与诗人的生活情趣。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哲理意蕴及其启示。
-《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色彩描绘与江南春景的生动展现。
2.教学难点
-韵律知识:五首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学生难以区分和掌握。
-举例:《登鹳雀楼》中的“平平仄仄平平仄”,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辨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古代诗歌是一种以精炼的语言、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的文学体裁。它是中华文化瑰宝,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鹳雀楼》这首诗。这个案例展示了古代诗歌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壮阔景象,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五首古代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使学生能够领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2024)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2024)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2024)教案:《古代诗歌五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中的《古代诗歌五首》,包括《春晓》、《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绝句》和《悯农》五首诗歌。

这些诗歌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佳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 能够理解五首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诗歌解析(15分钟)针对每首诗歌,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3. 诗歌鉴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修辞等方面分析五首诗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后的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明五首诗歌的题目和作者,旁边标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五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请学生分析五首诗歌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和鉴赏五首古代诗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后,学生应继续朗读和背诵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古代诗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案:《古代诗歌五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2、掌握诗歌鉴赏必要的知识、方法及技巧。

3、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

重难点: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即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简要分析学情,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劣、得失;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规律和趋向,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一、高考命题趋势。

1、考查范围大都是唐诗宋词。

2、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鉴赏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奖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或作者的观点。

二、考点说明1、鉴赏诗歌形象要注意了解窗同的审美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略)2、鉴赏语言即语言特色特点:(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部落俗套。

(2)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绚丽。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道破。

(4)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

(5)简洁。

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3、鉴赏表达技巧概念:表达技巧指的是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

(1)表现手法主要看看诗歌想象是否丰富,联想是否恰当,特别要看有没有运用烘托、反衬、象征等手法。

①因事即理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

苏轼《题西林壁》“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②情景交融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竟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③托物言志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

如虞世南《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④借助修辞看它们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创造了什么意境。

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通过对五首古代诗歌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2.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3.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

2.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讲授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韵律、平仄、对仗、意象等。

(2)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

3.学习五首古代诗歌(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总结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作业布置(1)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写一篇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文章,不少于800字。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情感体验。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提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五首古代诗歌”部分。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包括《观书有感》、《春日》、《绝句》、《山居秋暝》、《枫桥夜泊》五首诗歌。

这些诗歌均为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五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主题。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五首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和主题。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诗歌全文PPT、图片、音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呢?”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诗歌学习(15分钟)(1)学习《观书有感》(3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解释生词和难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接着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学习《春日》(3分钟)同样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教师逐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景物描写和对比手法。

(3)学习《绝句》(3分钟)让学生朗读诗歌,教师讲解诗歌大意和主题,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视听结合和动静相生的手法。

3. 课堂练习(10分钟)(1)这五首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2)请举例说明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诗歌背诵(10分钟)让学生自主背诵这五首诗歌,教师进行抽查,对背诵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诗五首》,具体包括教材第四章《春晓》、《绝句》、《望庐山瀑布》、《登高》和《静夜思》。

这些诗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哲理领悟。

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进而引出《春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3. 例题讲解:(1)分析《春晓》的韵律美。

(2)解读《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哲理内涵,每组选取一首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唐诗进行鉴赏,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五首唐诗及作者。

2. 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唐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2. 答案示例:《春晓》鉴赏: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哲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在唐诗五首的教学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关键。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经典五首教案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古代诗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诗歌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灵魂的抒发,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思想与情感的集中体现。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古代诗歌,我设计了以下五首经典古诗的教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领悟古代诗歌的风格与韵律,进而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登高》(唐·杜甫)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登高》,理解唐代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敬畏之情,领悟唐代诗歌的风采与韵律。

教学内容:1.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典雅缜密,表达深刻。

2.课文原文解读:讲解词汇、句子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3.课文赏析: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分享对《登高》的感悟。

4.创作练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创作一首与《登高》相关的诗歌。

二、《静夜思》(唐·李白)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静夜思》,领悟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感悟和内心的情感表达,理解唐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教学内容:1.唐代诗歌的韵律与意境:让学生们了解唐代诗歌的诗律、韵律和意境特点。

2.课文原文解读:讲解《静夜思》中的词汇、句子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3.课文赏析:引导学生们以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诠释自己对《静夜思》的理解。

4.创作练习:让学生们以唐代诗歌的风格和形式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三、《春望》(唐·杜甫)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春望》,理解唐代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领悟唐代诗歌的深邃和博大。

教学内容:1.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让学生们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内容、题材、意境等方面。

2.课文原文解读:讲解《春望》中的词汇、句子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3.课文赏析:引导学生们探讨诗歌作者对社会和自然的表达和思考,启发学生们对现实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思考和感悟。

4.创作练习:组织学生们以自己熟悉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为创作主题,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四、《登岳阳楼》(宋·范仲淹)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登岳阳楼》,领悟宋代诗歌的新颖和独特,理解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态度和评价。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一)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一)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一)古代诗歌五首引言•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背景和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学习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的方法。

•通过阅读和创作古代诗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五言绝句–指引学生了解五言绝句的特点和结构。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五言绝句的写作方法。

2.七言绝句–分享有关七言绝句的背景和经典作品。

–引导学生体验七言绝句的节奏和韵律。

3.五言律诗–解释五言律诗与五言绝句的区别。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理解五言律诗的要求和特点。

4.七言律诗–讲解七言律诗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七言律诗的技巧和规则。

5.横批和对联–介绍横批和对联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引导学生参与横批和对联的创作与欣赏。

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通过播放古代诗歌音乐和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好奇心和兴趣。

2.导入知识–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3.学习五言绝句–分享五言绝句的特点和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写五言绝句。

4.学习七言绝句–分享七言绝句的特点和经典作品,让学生体验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5.学习五言律诗–解释五言律诗与五言绝句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律诗的要求和结构。

–分析并欣赏一些优秀的五言律诗,让学生思考其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6.学习七言律诗–介绍七言律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指导学生学习七言律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7.创作横批和对联–分享横批和对联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和价值。

–引导学生参与创作一些简单的横批和对联,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8.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他们创作的古代诗歌作品,并互相欣赏和鼓励。

1.口头回答–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关于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理解力。

2.作品评价–对学生完成的古代诗歌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结构、语言表达和审美效果。

拓展活动1.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诗歌作品,提升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古代诗歌五首(与教案配套)

古代诗歌五首(与教案配套)

《古代诗歌五首(与教案配套)》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目录01教材分析进一步扩大古代诗歌的阅读量,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学习本课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诗歌的内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1教学目标23通过学习本课时,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鉴赏方法和评价标准。

知识与技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古代诗歌的韵味和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时,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2学情分析初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和技能,能够初步理解和欣赏古诗。

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韵律、节奏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有初步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1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3学生需要了解五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以及一些基本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诗歌朗诵技巧,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初步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化常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典故、意象等。

03对于一些古诗的意境和美感,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领悟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01对于一些较为陌生的文言词汇和句式,学生可能感到难以理解。

02在理解古诗深层含义方面,学生可能存在困难,需要加强对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了解。

03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及选用原因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审美能力和朗读能力。

诵读法情境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ji
东临碣é 石,以观沧海。
临:登临 以: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
这是本诗的第一层,交代了观海的 地点,显得很质朴。
“观”字领全篇。
精品课件
dàn
sǒng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何:多么
竦峙: 高高挺立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 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 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 的感觉。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这两 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 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精品课件
小结:
本诗的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 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 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 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 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思 想又很含蓄。
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 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 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 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 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精品课件
白居易为什么做《钱塘湖春行》?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 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 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 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 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 和热爱的感情。
精品课件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阴湖才渐新早初寺 里东能入燕莺平北 白行没迷啄争云贾 沙不马人春暖脚亭 堤足蹄眼泥树低西
塘 白湖 居春 易行
。,。,。,。,
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 人。号香山居士。太原人。他 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 讽喻,崇尚简单易懂。是中唐 时期著名的诗人. 白居易在百 姓之间做诗,总是读给年迈的 老人和没有读过书的人,如果 他们听得懂,就可以了:如果 听不懂就改,直到懂了为止。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是近景。“平”“阔”“正”“ 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 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 一语作铺垫。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是这首诗中的佳句:夜还没尽,就 看到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徐徐升起,带 来了温暖的气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 春已来。(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 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 不令人感慨系之!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秋思 钱塘湖春行

西江月
观 沧 海
幸星日秋树水东 甚汉月风木何临 至灿之萧丛澹碣 哉烂行瑟生澹石
歌若若洪百山以 以出出波草岛观 咏其其涌丰竦沧 志里中起茂峙海

曹 操
沧 海
精品课件
(155-220)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 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 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 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 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 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 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 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 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 对农业生产 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 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 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 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 要》 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 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 末 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 集》精。品课件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由感受写到思乡。虽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 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诗人离家日久,见 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 递家书了。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 淡淡的乡思愁绪。
钱 《塘钱塘湖湖春行春》 行
精品课件
绿最浅乱谁几水孤
杨爱草花家处面山 钱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描写,次及“洪 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 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精品课件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本诗的第三层,诗人借助奇 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 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虚景
精品课件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精品课件
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归乡江海风潮行客 雁书春日正平舟路 洛何入生一两绿青 阳处旧残帆岸水山 边达年夜悬阔前外 。,。,。,。,


王 湾
固 山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 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 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 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 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写作背景:
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 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 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 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 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 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 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 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 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 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 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 雄气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