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PC技术分章节考试要点

合集下载

计算机三级复习要点

计算机三级复习要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要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该章大约占9~10分,一般为6个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都是基本概念。

主要掌握:(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2)计算机的技术指标;(3)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4)软件开发周期;(5)压缩技术;(6)流媒体第一节计算机概述1. 计算机特点2. 计算机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是并行关系)(1)大型机阶段(50~60年代):●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 电子管计算机,用于计算弹道。

●1958年103计算机(中国)●1959年104计算机(中国)大型计算机经历了4代:●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2)小型机阶段(60~70年代):第一次小型化●DEC公司(美国数据设备公司):1959年,PDP-1;1965年,PDP-8;1975年V AX-11●我国:1973年DJS130计算机→DJS100系列(3)微型机阶段(70~80年代):第二次小型化●Apple公司:1977年AppleII微型机●IBM公司:1981年,第一台个人PC机●联想(Lenovo):2005年收购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成为第三大PC制造商(4)客户/服务器阶段(即C/S阶段)(80~90年代)(5)互联网阶段(90年代至今)●1969年美国国防部ARPANET——互联网的前身●1983年TCP/IP成为ARPANET的协议标准●1991年我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中科院的高能物理所——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1994年在我国实现TCP/IP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的数据辅助和控制人工网络中的多媒体●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技术: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 实时控制 ● 人工智能 ● 网络应用 ●多媒体应用第二节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 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根据冯·诺依曼模型,计算机硬件由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 ● 控制器 ● 存储器 ●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2. 计算机的指标(1)位数也称字长,是指CPU 一次能处理多少位的数据(二进制),字长越长,数的表示范围也越大,精度也越高。

三级pc

三级pc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PC技术考试大纲基本要求1.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2.熟悉80X86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掌握个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逻辑组成和物理结构。

4.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原理、配置及其维护管理。

5.熟悉个人计算机常用的外部设备的性能、原理及结构。

考试内容一、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计算机分类,PC机的组成与性能评测。

2.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整数的表示和运算,实数(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3.文字信息与文本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西文字符编码字符集(Unicode)。

4.多媒体技术基础:数字声音的类型,波形声音与合成声音,图像、图形的特点与区别,图像、图形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5.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和组成。

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因特网与IP地址,计算机局域网初步。

二、微处理器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微处理器的一般结构:寄存器组,寄存器管理,总线时序,工作模式以及类型提供配置。

2.Pentium微处理器的功能与结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寄存器组,工作模式及存储器管理,中断管理,总线时序。

3.80X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指令格式与编码,寻址方式,指令系统。

4.80X86宏汇编语言的数据、表达式和伪指令语句。

5.80X86宏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顺序、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子程序设计,ROBBIOS中断调用和DOS提供功能调用。

三、PC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1.PC机的逻辑组成与物理结构:主板与芯片组,超级I/O芯片,主板BIOS等。

2.系统总线的功能与工作原理,ISA总线和PCI局部总线。

3.主存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ROM和RAM,内存条与主存储器工作原理,Cache存储器。

4.输入输出控制:I/O寻址方式与I/O端口地址,程序控制I/O方式,中断控制I/O方式。

全国计算机三级PC考试知识点

全国计算机三级PC考试知识点

全国计算机三级PC考试知识点第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1.1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与组成1.1.1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人们习惯于以计算机主机所使用的元器件为着眼点,把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为四代。

表1.1是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主要特点的对比。

表1.1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的对比代别年代使用的主要元器件使用的软件类型主要应用领域第一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50年代末期GPU:电子管内存:磁鼓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科学和工程计算第二代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60年代中期GPU:晶体管内存:磁芯使用FORTRAN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开始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第三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GPU:SSI、MSI内存:SSI、MAI的半导体存储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开始使用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第四代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GPU:LSI、VLSI内存:LSI、VISI的半导体存储器软件开发工具和平台、分布式计算、网络软件等开始广泛使用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计算机价格持续下降计算机信息处理功能走向多媒化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计算机应用进入"网络计算时代"1.1.2计算机的分类与PC的组成1.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从技术角度可以按其逻辑结构进行分类,如单处理机与多处理机(并行机)、16位机、32位机或64位计算机等。

从应用角度可以按其性能和价格进行分类,把计算机分成下面的5大类。

①巨型计算机(supercomputer),也称为超级计算机,它采用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体系结构,由数以百计、千计甚至万计的CPU共同完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运行任务,有极强的运算处理能力,速度达到每秒数万亿次以上。

三级PC技术考试教程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三级PC技术考试教程主要内容 第二章

第二章 80x86微处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2.1. 8086/8088微处理器2.1.1内部逻辑结构8086/8088微处理器由两个相互独立且互相配合的部件组成,它们分别称为执行部件(Execution Unit,EU)和总线接口部件(bus interface unit,BIU)。

执行部件负责指令的执行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主要包括:①通过EU控制部件将指令队列中取出的指令翻译成EU可直接执行的微操作码。

②根据指令译码所得到的微操作码,向算术逻辑部件(ALU)及相关寄存器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指令的执行,包括数据传送、指令转移以及算术和逻辑运算等,并将运算时产生的状态记录在标志寄存器中。

③根据有关寄存器中的数据以及指令中提供的位偏移量计算有效地址(即偏移地址),然后送总线接口部件产生物理地址。

总线接口部件负责CPU内部与存储器或I/O接口之间的信息传送。

2.1.2 寄存器组8086/8088CPU的寄存器由3组16位寄存器以及一个指令指针寄存器和一个标志寄存器所组成。

1.通用寄存器AX、BX、CX和DXAX(accumulator,累加器):它是执行算术运算的主要寄存器,使用该寄存器往往比其他3个寄存器有更短的目标码和更快的运行速度。

此外,AX还被指定作为十进制调整、乘除法以及I/O等操作的专用寄存器。

BX(base,基址寄存器):用于存放数据段内存空间的基础地址。

CX(Count,计数寄存器):用于循环操作和数据串处理的计数控制。

DX(data,数据寄存器):用于乘除法运算时扩展累加器及I/O操作时提供端口地址。

2.指针和变址寄存器SP、BP、SI和DISP(stack pointer,堆栈指针):用来提供堆栈顶的偏移地址。

BP(base pointer,基址指针):用来提供堆栈中某指定单元的偏移地址作为基地址使用。

SI(source index,源变址寄存器):串操作时提供DS段中指定单元的偏移地址。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a.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特点
b.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c.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2.网络协议
a.网络协议的定义和种类
b.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功能
c.TCP/IP协议族的特点和应用
第二部分:网络通信技术
1.数据传输技术
a.数字信号的生成和传输
b.模拟信号的生成和传输
c.调制和解调技术
2.数据交换技术
a.电路交换技术
b.报文交换技术
c.分组交换技术
3.网络接口技术
a.网络接口标准和协议
b.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c.网络接口设备的选型和安装
第三部分:网络管理与安全
1.网络管理技术
a.网络管理的定义和概念
b.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和功能
c.网络管理协议和软件
2.网络安全技术
a.网络安全问题和威胁
b.网络攻击与防范
c.网络安全管理和策略
第四部分:网络应用与开发
1.网络应用技术
a.互联网应用的分类和特点
b.电子邮件和网上交易的实现
c.多媒体网络的应用和开发
2.网络开发技术
a.网页开发技术
b.多媒体网站的设计和开发
c.网络游戏的设计和开发
以上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考生可以根据大纲内容进行备考,加强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提高计算机网络能力。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实践操作,多做练习,提高对计算机网络实际应用的掌握能力。

三级PC技术考试教程主要内容(全)

三级PC技术考试教程主要内容(全)

三级PC技术考试主要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1.1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与组成1.1.1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人们习惯于以计算机主机所使用的元器件为着眼点,把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为四代。

表1.1是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主要特点的对比。

表1.1 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的对比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1.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2.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3.计算机价格持续下降4.计算机信息处理功能走向多媒化5.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计算机应用进入“网络计算时代”1.1.2 计算机的分类与PC的组成1.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从技术角度可以按其逻辑结构进行分类,如单处理机与多处理机(并行机)、16位机、32位机或64位计算机等。

从应用角度可以按其性能和价格进行分类,把计算机分成下面的5大类。

①巨型计算机(supercomputer),也称为超级计算机,它采用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体系结构,由数以百计、千计甚至万计的CPU共同完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运行任务,有极强的运算处理能力,速度达到每秒数万亿次以上。

②大型计算机(mainframe),指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通信连网功能完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有丰富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计算机,通常含有4、8、16、32甚至更多个CPU。

③小型计算机(minicomputer),是一种供部门使用的计算机,以IBM公司AS/400为代表。

近些年来,小型机逐步被高性能的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所取代。

④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也称为个人电脑或微型计算机,它们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单片微处理器的出现而开发成功的。

个人计算机的特点是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软件丰富,性能不断提高,适合办公或家庭使用。

有一种特殊的个人计算机,称为工程工作站或简称工作站(workstation),它们具有高速的运算能力和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通常运行UNIX操作系统,特别适合于工程与产品设计使用。

国家计算机三级简介及大纲

国家计算机三级简介及大纲

国家计算机三级简介三级:分为“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四个类别。

“PC技术”考核PC机硬件组成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信息管理技术”考核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基础知识及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维护的基本技能;“数据库技术”考核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功能;“网络技术”考核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一、三级(数据库技术)考试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知识、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3.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4.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深人理解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理论和关系数据库系统,掌握关系数据语言。

5.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具有数据库设计能力。

了解数据库技术发展。

6.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用C语言编程,开发数据库应用(含上机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基础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应用领域。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

4.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1.数据结构、算法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的定义、存储和运算。

3.树形结构的定义、存储和运算。

4.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算法。

5.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检索算法。

三、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分类。

2.进程、线程、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

4.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四、数据库系统基本原理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2.数据模型概念和主要的数据模型。

3.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操作和关系代数。

4.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5.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的基本概念。

五、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1.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必背要点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必背要点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资料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型主机阶段、小型计算机阶段、微型计算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Internet阶段。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的应用。

3.计算机硬件系统:芯片、板卡、整机、网络。

4.传统硬件分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

现实硬件分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手持设备。

5.按应用范围划分: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

6.按服务器采用的处理器体系结构划分:CISC服务器、RISC服务器、VLIW服务器。

CISC 是“复杂指令集计算机”、RISC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VLIW是“超长指令字”。

7.按服务器的机箱结构划分:台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

刀片式服务器: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实现高可用和高密度的结构。

8.工作站分类:一类是基于RISC(精简指令系统)和UNIX操作系统的专业工作站、另一类是基于Intel处理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PC工作站。

9.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指多长时间系统发生一次故障;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指修复一次故障所需要的时间。

10.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双高速缓存的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

11.主板:CPU、存储器、总线、插槽、电源。

12.主板种类:按CPU插座分类:如Socket7主板、Slot1主板等;按主板的规格分类:如AT主板、Baby-AT主板、ATX主板等;按芯片集分类:如TX主板、LX主板、BX主板等;按是否即插即用分类:如PnP主板、非PnP主板等;按数据端口分类:如SCSI主板、EDO 主板、AGP主板等;按扩展槽分类:如EISA主板、PCI主板、USB主板等。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整理文档]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整理文档]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整理文档]⑴计划阶段: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是决定软件项目是否开发的关键)。

⑵开发阶段:在开发前期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三个子阶段,在开发后期分为编码、测试两个子阶段。

前期必须形成的文档有: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

⑶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软件维护。

为了排除软件系统中仍然可能隐含的错误,扩充软件功能。

2.2023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汇总篇二编程语言: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都依赖于具体的机器,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都需要编译。

⑴机器语言:能被计算机直接理解和执行,速度快,但该种语言难记、难学、难懂。

⑵汇编语言:用英文助记符和十进制数代替二进制码,使机器语言变成了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属于低级语言。

汇编语言要通过汇编程序把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计算机才能执行。

⑶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一种面向问题或过程的语言。

它是近似于日常会话的语言。

它不但直观、易学,而且通用性强。

高级语言要通过编译(或解释)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

3.2023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汇总篇三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1)超文本是非线性非顺序的而传统文本是线性的顺序的。

(2)超文本概念:超文本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

(3)超媒体的组成:当信息载体不限于文本时,称之为超媒体。

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是由称之为结点(node)和表示结点之间联系的链(link)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浏览、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4)超媒体系统的组成:编辑器、导航工具、超媒体语言。

计算机三级PC技术分章节考试要点

计算机三级PC技术分章节考试要点

三级PC技术分章节考试要点第一章一、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与组成(一)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多年来,人们习惯于以计算机主机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为着眼点,把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为四代:第一代(约1946~1957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

其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运算和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

第二代(约1958~1964年)是晶体管计算机的时代。

其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运算和逻辑元件,软件方面出现了FORTRAN、ALGOL和COB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除了科学计算之外,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同时还开始用于过程控制。

第三代(约1965~1970年)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其特征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取代了磁心存储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日益成熟,多道程序、并行处理、多处理机、虚拟存储系统以及面向用户的应用软件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

这一时期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等领域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第四代(约1971年开始)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其特征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ˉgration)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软件方面发展了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网络软件等;特别是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以及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使计算机应用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学术界和工业界已不再沿用“第X代计算机”的说法。

人们正在研究开发的新一代计算机系统,主要着眼于机器的智能化,它以知识处理为基础,具有智能接口,它可以模拟或部分替代人的智能活动,并具有自然的人机通信能力。

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1)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不断提高(2)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3)计算机的价格将持续下降(4)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走向多媒体化(5)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计算机应用进入“网络计算时代”网络计算的应用模式对计算机、网络、乃至整个信息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必考整理全面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必考整理全面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必考整理全面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必考整理全面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全面)第一章计算机基础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此条不需要知道)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58、59年103、104机)、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中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4、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 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的PC 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

(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PC复习要点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PC复习要点

第二章一、微处理器的原理与组成(一)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微处理器的功能越来越高。

从80386到Pentium,到现在的64位的微处理器,其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其主要功能部件有总线接口部件、高速缓存(Cache)部件、取指译码部件、指令缓冲池部件、调度执行部件、结果回退部件、寄存器组部件等。

(二)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1.指令的执行微处理器在执行一条指令时,主要将它分解成以下几个步骤去完成。

(1)取指令;(2)指令译码;(3)取操作数;(4)执行运算;(5)回送结果。

2.微处理器的定时由于微处理器的操作是周期性的,即取指令,指令译码,取操作数……再取指令……周而复始地进行。

而这一系列操作步骤需要精确定时,按照精确时序进行,因此微处理器需要一个时序电路。

时序电路受控于晶体振荡电路所生成的标准振荡脉冲信号,一旦机器加电,时序电路发出的时钟信号便连续不断地产生。

(三)微处理器的特点与分类1.微处理器的特点(1)体积小,功耗低;(2)可靠性高,使用环境要求低;(3)系统设计灵活,使用方便。

2.微处理器分类(1)按微处理器位数分类有:位片、4位、8位、12位、16位、32位、64位等微处理器。

(2)按微处理器的应用领域分类有:通用高性能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控制器。

二、ALU结构运算器主要是由寄存器和算术逻辑线路构成的。

寄存器主要用来存放数据,其长度取决于运算数据的位数,它每位触发器的状态与所表示数据对应位的数值是一一对应的。

假设约定,触发器右端输出高电位为“1”,其输出低电位为“0”。

若一个数据第i位为“1”,则寄存器第i位触发器右端输出为高电位,或者说,状态为“1”。

因此,参加运算的数据或运算结果都可保存在寄存器中。

算术逻辑线路主要是完成各种运算功能。

它是根据各种运算规则而设计的组合逻辑线路,一般没有寄存的功能,它的核心部分是加法器。

因为加、减、乘、除等算法都归结为加法与移位操作,所以加法器的设计是算术逻辑线路设计的关键。

三级PC技术知识点汇集

三级PC技术知识点汇集

1.2 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1.2.1 数制及其转换
1.
进位计数: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1) 基数:R=2,8,10,16
(2) 权值:位权值,按位数,从 0开始
(3) 位展开:S
= KN
′R N
-1
+... +K0
′R0
+K-1
1.1.2 计算机发展特点、趋势
1. 发展特点:速度快、体积小、故障少
2. 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
1.1.3 计算机特点
高速运算、超强记忆、高精计算、逻辑判断、自动执行
1.1.4 计算机的应用
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 CAD、人工智能
软件:IBM DOS操作系统
(2) 第二代 PC286,即 PC/AT
硬件:80286CPU ,内外数据总线 16 位,24位地址,工业标准 ISA(Industrial
standard advance)总线,内
存 1M,虚拟内存 64M,主频 16MHZ
软件:高版本 IBM DOS操作系统
1.3.4 GB 18030-2000 编码
采用了:单字节、双字节、四字节 3种方式对字符进行编码。
1.4 多媒体技术基础
1.4.1 计算机中的声音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声音也是用一系列的数字表示,保真度高,动态范围
大。
1. 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
模拟声音是将声音波形转为电信号刻到媒体上,而数字音频是通过采样技术进行记录,通过 A/D 转换得到的数
在网络软件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

三级信息管理技术分章节考试要点4

三级信息管理技术分章节考试要点4

六、运算器 1.运算器的组成多功能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对⼀⽚ALU来说,可有三个进位输出。

其中G称为进位发⽣输出,P称为进位传送输出。

在电路中,多加这两个进位输出的⽬的是为了便于实现多⽚(组)ALU之间的先⾏进位,为此,还需⼀个配合电路,它称为先⾏进位发⽣器(CLA)。

内部总线:根据总线所处位置,总线分为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两类。

内部总线是指CPU内各部件的连线,⽽外部总线是指系统总线,即CPU与存储器、I/O系统之间的连线。

按总线的逻辑结构来说,总线可分为单向传送总线和双向传送总线。

所谓单向总线,就是信息只能向⼀个⽅向传送。

所谓双向总线,就是信息可以向两个⽅向传送。

换句话说,总线既可以⽤来发送数据,也可以⽤来接收数据。

总线的逻辑电路往往是三态的,即输出电平有三种状态:逻辑“1”、逻辑“0”和“浮空”状态。

2.运算器的基本结构运算器包括ALU、阵列乘除器件、寄存器、多路开关或三态缓冲器、数据总线等逻辑部件。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器⼤体有如下三种结构形式。

①单总线结构的运算器②双总线结构的运算器③三总线结构的运算器七、控制器1.控制器在CPU中的位置中央处理器(CPU)由两个主要部分———控制器及运算器组成。

其中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组成了控制器。

它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因此,它处于CPU 中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CPU中,除算术逻辑单元(ALU)及累加器外,尚有下列逻辑部件:(1)缓冲寄存器(DR)缓冲寄存器⽤来暂时存放由内存储器读出的⼀条指令或⼀个数据字;反之,当向内存存⼊⼀条指令或⼀个数据字时,也暂时将它们存放在这⾥。

缓冲寄存器的作⽤是:①作为CPU和内存、外部设备之间信息传送的中转站;②补偿CPU和内存、外部设备之间在操作速度上的差别;③在单累加器结构的运算器中,缓冲寄存器还可兼作为操作数寄存器。

(2)指令寄存器(IR)指令寄存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的⼀条指令。

计算机三级《PC技术》考试要点:输入设备

计算机三级《PC技术》考试要点:输入设备

计算机三级《PC技术》考试要点:输入设备计算机三级《PC技术》考试要点: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设备,是计算机与用户或其他设备通信的桥梁;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了《PC技术》关于输入设备的考点,供大家参阅。

1.键盘键盘是PC机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

通过键盘,可以将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向计算机发出命令,输入中西文字和数据。

(1)组成PC机键盘可以分为外壳、按钮和电路板三部分。

(2)工作原理键盘的功能就是及时发现被按下的键,并将该按钮所对应的代码送入计算机,用于发现有无按键按下并区分按键位置的是按键扫描电路,产生按键对应代码的是编码电路,将代码送入计算机的是接口电路。

依据按键代码生成的原理,可以把计算机键盘分为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

编码键盘的每一个按键的代码都是由键盘直接产生并送入计算机的。

这种键盘响应速度快,但它以复杂的硬件结构为代价,其复杂性随着按键功能的增加而增加。

而且,按键的代码是固定的,不易修改和扩充。

非编码键盘的代码生成是由键盘和PC机软件共同完成的。

键盘本身使用较为简单的硬件来识别被按下的按键的位置,向PC机提供的是该按键的位置码(中间代码),然后由系统软件把这些中间代码转换成规定的编码。

这种键盘响应速度不如编码键盘快,但它可通过软件为按键重新定义其编码,为扩充键盘功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而得到广泛的使用。

(3)键盘接口电路扫描码以串行方式传输给系统板上的键盘接口电路,两者通过一个5芯插头座互相连接。

PC机中键盘接口电路主要由单片机8042组成,8042芯片内有2KB ROM和128B RAM,还有2个8位的I/O端口。

2KB ROM中存放的是键盘管理程序,128B RAM作为数据缓存器使用。

PC机启动后,8024在键盘管理程序的控制下独立于CPU工作。

CPU通过I/O指令随时可以对8042进行读/写操作。

计算机三级PC三四章重点

计算机三级PC三四章重点

第三章一、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微处理器的原理与组成:微处理器结构,指令及其执行过程,程序中断,支持芯片及其与CPU的互连微机的基本配置包括主机箱(内含CPU、内存、外存、I/O接口、总线等部件)、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器。

在微机主板上的主要部件包括CPU、快存与主存、ROM与CMOS电路、支持系统工作的控制电路(磁盘控制、中断控制、DMA控制、系统定时控制、DRAM刷新控制等)、总线和扩展插槽等。

在主板上一般有4个或8个内存条插槽。

每个内存条的容量可以是4MB、8MB、16MB 或更大。

内存条有30线、72线和168线,其数据位宽分别为16位、32位和64位。

主存储器常采用EDO(Extended Data Out)DRAM和SDRAM(同步DRAM)两种快速芯片。

目前在主板上一般都有3个PCI总线插槽和4个ISA总线插槽,一共可插入7块I/O卡。

目前奔腾机主板上一般有1个并行口,2个串行口,一个软盘插口(可接4个软驱),1个IDE插口(可接一个硬盘驱动器和一个光盘驱动器)。

微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数字化仪以及条形码读入器、磁卡读入器、IC卡读入器等。

微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1.微处理器的基本部件微处理器的基本部件包括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总线接口单元,在运算单元中有若干寄存存储器组。

2.指令及其执行过程指令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操作码和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

微处理器的指令长度为一字节或多字节构成。

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曾经为了兼容性而越来越复杂,而事实上使用频率很高的指令只有很少一部分,因此提出了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的概念。

RISC结构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与种类简单,在硬件和软件上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获得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5个步骤:取指令、指令译码、取操作数、执行运算和回送结果。

在现代微处理器中通常采用流水线结构,使指令的不同步骤对不同的指令同时执行,就象工厂的流水线一样,这样指令的执行时间主要与CPU的时钟周期有关,而与指令执行需要多少步骤无关。

2022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PC考试大纲

2022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PC考试大纲

2022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PC考试大纲三级PC技术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2.熟悉80某86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掌握个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逻辑组成和物理结构。

4.掌握Window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原理、配置及其维护管理。

5.熟悉个人计算机常用的外部设备的性能、原理及结构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计算机分类,PC机的组成与性能评测。

2.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整数的表示和运算,实数(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3.文字信息与文本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西文字符编码字符集(Unicode)。

4.多媒体技术基础:数字声音的类型,波形声音与合成声音,图像、图形的特点与区别,图像、图形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5.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和组成。

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因特网与IP地址,计算机局域网初步
二、微处理器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微处理器的一般结构:寄存器组,寄存器管理,总线时序,工作模
式以及类型提供配置。

2.Pentium微处理器的功能与结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寄存器组,工作模式及存储器管理,中断管理,总线时序。

3.80某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指令格式与编码,寻址方式,指
令系统。

4.80某86宏汇编语言的数据、表达式和伪指令语句。

5.80某86宏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顺序、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子
程序设计,ROBBIOS中断调用和DOS提供功能调用。

2022计算机三级《PC技术》考试复习要点

2022计算机三级《PC技术》考试复习要点

2022计算机三级《PC技术》考试复习要点第五节图像、图形与视频信息的表示(一)图像1.图像的获取与表示图像获取的过程实质上是信号扫描和数字化的过程,它的处理步骤大体可分3步:(1)取样;(2)分色;(3)量化。

2.图像的压缩编码一幅图像的数据量可按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以字节为单位):图像数据量=图像宽度某图像高度某图像深度/8图像压缩方法很多,不同方法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和范围。

评价一种压缩编码方法的优劣主要有下列几点:(1)压缩倍数(2)重建图像的质量(3)算法复杂度(成本)(4)时间延迟ISO和IEO两个国际机构联合组成了一个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某perts Group,简称JPEG),负责制定静止较像数据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称为JPEG标准(ISO/8)。

3.图像文件格式(1)JPEG文件交换格式(JPEG File Interchange Format)经JPEG算法压缩后的图像数据,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成JPEG文件交换格式,以便存储或传输,需要时再通过解码器重建原来的图像。

(2)BMP文件格式BMP(Bitmap-File)图像文件是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的图像文件格式,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所有图像处理软件几乎都支持BMP图像文件格式。

它是一种与设备无关的位图格式(Device-Independent Bitmap,DIB),目的是为了让Windows能够在任何类型的显示设备上输出所存储的图像。

BMP位图文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是.bmp。

(3)GIF文件格式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是CompuServe公司开发的图像文件交换格式,它以数据块(Block)为单位来存储图像的相关信息。

一个GIF文件由表示图像的数据块、数据子块以及显示图像的控制信息块组成,称为GIF数据流(Data Stream)。

数据流中的所有控制信息块和数据块都必须在文件头(Header)和文件结束块(Trailer)之间。

三级pc资料

三级pc资料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的基本要求1.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Intel 80486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3. 掌握Intel 80486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汇编语言的编辑、汇编、链接以及调试方法4. 了解高速缓冲存储器、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原理,以及80486的存储器管理;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内存构成原理5.熟悉CPU与外设间数据传送的几种方式,掌握中断概念与中断系统6. 掌握8254、8255、8259可编程通用接口芯片的初始化程序设计及简单的应用编程技术。

7. 掌握键盘、LED显示器接口原理,了解其它人机接口设备的接口原理二、课程考试要点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⑴微机硬件系统的一般组成、系统结构的特点及系统总线⑵80486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①804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及寄存器结构②80486微处理器的主要工作方式③80486微处理器的存储器组织形式⑶存储器①存储器的分类、分级②SRAM和DRAM的主要区别及特点③常用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引脚配置④SRAM、EPROM存储模板设计⑷I/O方式①I/O方式(无条件、查询、中断、DMA及I/O处理器)②80486微处理器的中断系统及中断控制器8259A2.汇编语言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⑴80486微处理器的寻址方式及指令系统⑵汇编语言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①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结构,常用伪指令与汇编操作符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顺序、分支、循环结构、子程序),DOS功能调用(01H、02H、09H、0AH、25H、35H、4CH功能)③基本I/O程序及中断有关初始化程序设计3.I/O技术⑴并行I/O技术及可编程并行I/O接口8255的应用⑵定时计数技术及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4的应用⑶简单外设(开关、LED显示器、按键)接口技术三、课程考试方法1.考试的组成考试由笔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组成,分数比例和考试时间分配如下:[1]笔试:70%、120分钟[2]上机考试:20%、60分钟[3]平时实验:10%2.笔试试卷题型笔试题型分为4种:[1]单项选择题[2]判断改错题[3]简答题(包括程序阅读)[4]设计题(包括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接口应用)《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负责人:黄勤Principle of Computer Hardware Technique二、学时与学分:54+36学时、4学分三、适用专业:理工科非计算机各专业四、课程教材:杨天怡编,《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五、参考教材:尹建华编.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徐晨编.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张菊鹏编,《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课单位:自动化学院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理工类非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应用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PC技术分章节考试要点(一、二、三)第一章一、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与组成(一)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多年来,人们习惯于以计算机主机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为着眼点,把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为四代:第一代(约1946~1957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

其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运算和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

第二代(约1958~1964年)是晶体管计算机的时代。

其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运算和逻辑元件,软件方面出现了FORTRAN、ALGOL和COB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除了科学计算之外,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同时还开始用于过程控制。

第三代(约1965~1970年)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其特征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取代了磁心存储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日益成熟,多道程序、并行处理、多处理机、虚拟存储系统以及面向用户的应用软件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

这一时期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等领域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第四代(约1971年开始)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其特征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ˉgration)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软件方面发展了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网络软件等;特别是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以及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使计算机应用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学术界和工业界已不再沿用“第X代计算机”的说法。

人们正在研究开发的新一代计算机系统,主要着眼于机器的智能化,它以知识处理为基础,具有智能接口,它可以模拟或部分替代人的智能活动,并具有自然的人机通信能力。

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1)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不断提高(2)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3)计算机的价格将持续下降(4)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走向多媒体化(5)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计算机应用进入“网络计算时代”网络计算的应用模式对计算机、网络、乃至整个信息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3.计算机的应用按照传统的说法,计算机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下述几个主要方面:(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自动控制(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CAD/CAM)(5)智能模拟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价格比的迅速提高,光纤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成熟,数据库应用的不断普及,许多发达国家竞相建设各种形式的信息基础设施,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快推进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还不高,我们要面对挑战,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进程,用信息化促进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参与世界竞争。

(二)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计算机硬件指有形的物理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中所有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可以是电子的、电磁的、机电的或光学的元件/装置或者由它们所组成的计算机部件。

例如,计算机的处理器芯片、存储器芯片、底板(母板)、各类扩充板卡、机箱、键盘、鼠标器、显示器、打印机、软盘、硬盘等都是计算机的硬件。

计算机软件指在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和相关的数据及文档,其中程序是让计算机硬件完成特定功能的指令序列,数据是程序处理的对象。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中央处理器(CPU)处理器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

运算器用来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它也称为执行单元。

控制器是指挥中心,它能解释指令的含义,控制运算器及其他部件的工作,记录内部状态等。

另外,为了暂存运算的中间结果,处理器中还包含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寄存器”,用来临时存放正在处理的数据。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处理器的所有组成部分都能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这样的处理器称为“微处理器”。

例如Intel公司的Pentium(奔腾)处理器。

一台计算机中可能包含多个微处理器,它们各有不同的任务。

其中承担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运行任务的处理器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它是任何一台计算机必备的核心部件。

常用的PC机,其CPU仅由一个处理器组成,为了提高计算机的速度,CPU也可以由2个、4个、8个甚至几百个、几千个处理器组成,这种具有多个处理器同时执行程序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多处理器系统。

依靠多个处理器并行地运行程序是实现超高速计算的一个重要方向,称为“并行处理”。

(2)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计算机中的存储器分为两大类:主存储器(简称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

主存是存取速度快而容量相对较小(因容量太大,成本将十分昂贵)的一类存储器,辅存则是存取速度较慢但容量很大的一类存储器。

主存储器也称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它直接与CPU相连接,是计算机中的工作存储器,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与数据都必须存放在主存内。

CPU工作时,所执行的指令及操作数都是从主存中取出的,处理的结果也存放在主存中。

辅助存储器也称为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其存储容量很大,存放着计算机系统中几乎所有的信息。

计算机执行程序和加工处理数据时,辅存中的信息需要先传送入主存后才能被CPU使用。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简称I/O(Input/Output)设备,这些设备是计算机与外界(人或其他设备,包括另一台计算机)联系和沟通的桥梁,用户通过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互相通信。

输入是把信息送入计算机的过程。

输入设备是指用户能向计算机输入信息的设备。

输出是从计算机送出信息的过程。

输出设备一般是指能从计算机中输出可直接识别的信息的设备。

由于有机械传动或物理移位等动作过程,相对而言,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中运转速度最慢的部件。

(4)总线这是所说的总线指的是“系统总线”(也称为“底板总线”),它是CPU、存储器与各类I/O设备控制器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组公用的信号线。

系统总线上有3类信号:数据信号、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负责传输这些信号的线路分别称为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线,协调与管理计算机各部件通过总线传输信息还需要一个总线控制器。

计算机的分类有两种。

一种是按其内部逻辑结构进行分类,如单处理机与多处理机(并行机)、16位机、32位机或64位计算机等。

另一种是按计算机的性能和作用进行分类。

1989年11月IEEE提出一个分类报告,它根据计算机在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考虑到计算机分类的演变过程和可能的发展趋执,把计算机分成6大类。

(1)巨型计算机(Supercomputer)(2)小巨型机(Mini Supercomputer)(3)主机(Mainframe)(4)超级小型计算机(Super Minicomputer)(5)工作站(Workstation)(6)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由于计算机联网使用日益广泛,许多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成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在这种系统中,巨型机、小巨型机、主机均可作为系统的服务器使用,超级小型机及高档工作站则可用作部门级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和低档工作站则用作客户机,它们直接面向用户,通过联网共享后台服务器的数据资源和计算机资源。

鉴于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盛行,一些计算机厂家专门设计生产了称为“服务器”的一类计算机产品,它们的存储容量大、网络通信能力强、可靠性好,运行网络操作系统,性能/价格比高。

其中有一类是由高档PC机提升而成的,称为PC服务器,很适合中小部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使用。

3.微处理器和PC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简称μP或MP,通常是指以单片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的处理器。

如果把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都集成在单块芯片上,则称之为单片计算机,也叫单片机,它们多半应用于嵌入方式的场合(如智能仪表、智能玩具)。

1992年Intel公司研制成Pentium微处理器是PC机世界中最重要的事件。

Pentium微处理器与80486完全兼容,它采用0.8μm的BiCMOS工艺,在一个芯片上集成了310万个晶体管,封装在273个引脚的PGA包装内。

Pentium微处理器的地址总线为36位,同时也支持64位物理地址空间,数据总线64位,内部有两个定点流水线和一个浮点流水线运算器,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可以同时访问的指令和数据超高速缓存,时钟频率可以是120MHz、133MHz、150MHz、166MHz、200MHz,运算速度已超过100MIPS。

近10年来,微处理器和PC机又有了新的发展,例如Intel公司先后推出了Pentium MMX(多能奔腾)、Pentium Pro(高能奔腾)和Pentium II、Pentium III、Pentium IV微处理器,以这些芯片为CPU的PC机,时钟频率更高,处理速度更快,不但能高速处理数值和字符信息,而且更加适合于三维图形显示、语言识别及视频信号压缩等多媒体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使PC 机的性能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准。

4.PC机的性能参数测量一台PC机的性能是极为复杂的任务,它与PC机的硬件、软件及处理对象都有密切的关系。

从硬件的角度来说,PC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1)CPU字长(2)CPU速度(3)主存容量与速度(4)Cache存储器性能(5)硬盘存储器性能(6)系统总线的传输速率(7)系统的可靠性(三)PC机软件1.软件的功能与分类(1)对计算机硬件资源进行控制与管理,提高计算机资源的使用效率,协调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操作系统)。

(2)向用户提供尽可能方便、灵活的计算机操作使用界面(操作系统)。

(3)为专业人员提供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工具和环境(软件工具与环境)。

(4)为用户完成特定应用的信息处理任务(应用软件)。

软件的分类有多种。

粗略地分,可以把软件区分为两个大类: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2.系统软件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是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用程序与工具软件等。

3.通用应用软件流行的通用应用软件大致可分为:文、表、图、网、统计等几大类。

下表列出了有代表性的通用应用软件,有代表性的通用应用软件分类名称文字处理WPS,Word,Wordperfect,Amipro,PageMaker电子表格Excel,Lotus123,…绘图软件Paintbrush,AutoCAD,Photoshop,CorelDraw,…网络通信Outlook Express,Internet Explorer,FTP,…简报软件PowerPoint,Show Partner,…统计软件SPSS,SAS,BMDP,…二、二进制及数值信息的表示和运算(一)二进制1.什么是二进制二进制的基数是“2”,它只使用两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即0和1,而且二进制数是“逢二进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