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中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道小题。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无误的一组是()A.激亢(kànɡ)创伤(chuānɡ)莅临(lì)搽粉(chá)长歌当哭(dànɡ)B.祷告(dǎo)停泊(pō)弄堂(lònɡ)浸渍(zì)力能扛鼎(kánɡ)C. 横槊(shù) 霎时(shà)蓊郁(wěnɡ)瞋(chēn)目青青子衿(jīnɡ)D.袅娜(nuó) 漫溯(shù)籼(xiān)米租赁(lìn)踌躇(chóuchú)满志2.下列各组句子中,书写准确,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里阳光明楣,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B.听见小狗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会招来抄“四旧”的红卫兵。
C.刘和珍敢于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不顺的。
D.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记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那些曾经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国际政治人物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B. 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回到谈判桌上比进行军事演习有效,重启六方会谈总比炫耀武力同盟可行,这个道理是不容置喙的。
C. 政府力挺开发商已是图穷匕见,使得很多城市房价下跌变得困难起来,客观地说,全国绝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都还在上涨。
D. 第11届全运会男篮决赛中,尽管山东队有巴特尔等老将坐镇,但广东队在进攻中草木皆兵,多点开花,最终以大比分战胜了山东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舞、羽毛球、球类、卡拉OK等文艺活动,并将活动经费发放到各个社区。
(审核版)湖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得分:____________第Ⅰ卷 (阅读题 共72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屋 B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仆:倒下 C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C.⎩⎪⎨⎪⎧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反映游后洞的艰难的一组是(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⑤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⑥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全国百强校首发】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语文答案
! 是说 陶 渊 明 的 思 想 值 得 现 代 人 借 鉴" 并不是说# 现代人的生存困 ! " # 境$ % & 由第二段结尾# ' 新世界( 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 哪怕仅仅是冲 $ " %! 破思想的牢笼$ 可知% & ! 强加因果%# 项" # 一概$ 说法绝对" 原文是# 普遍$ %% 项" # 必然 & " ' ( 项" 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 不当" 原文是 # 回到 ' 古代人 ( 在一开始就面 % & 临的问题上$ 原文为# 总规 ) " (! $ * ! + 年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 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可覆盖 + 模达)万公里以上" * 万以 上人口城市$ % & # 原始创新能力$ 有误" 原文为 # 实现了中 + " (! ' 项" , + 次列车上线运行" 追赶者$ 到# 引领者$ " 从# 学徒$ 到# 师傅$ 的完美逆袭 $ %# 项" 国高铁从# 除日本外还有法国) 德国) 西班牙以及加拿大等传统高铁强国" 只是中 日两国在亚洲高铁市场的竞争中处于领跑地位%% 项" # 已经发挥出建 成高铁安全运输的示范效应$ 文中并未提及% & 机遇* # 一带一路$ 给我国高铁提供了与国际产能合作的机会" ! 中 " !分& 国高铁已具备深度输出能力%! !分& 挑战* 传统高铁强国都有意插足亚洲高铁建设" 日本长期对中国高铁输 出持竞争立场+ ! 我国高铁仍需加强自主创新%! $分& $分& ! 小说并非在讲述# 感恩的故事$ " 时代背景也不是# 大饥饿时代$ % & . " # 第一处* # 这天晚上" 天下大雪" 出奇的冷 $ " 渲染气氛" 交代了故事发生 / " ! 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 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 的背景" !分& 事的叙写%! !分& 第二处* # 原来下了雪" 现在雪停了 $ "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为下文 !分& 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 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作铺垫" 之夜偷苕片" 其实意并不在偷%! $分& ! 一& 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 0 " 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 着墨最多" 运用了动作) 神态) 心 形象塑造上" 理) 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 主题上" 小说的结尾 门口堆了一些东西$ # 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 " 虽只 写到# 字未提王老汉" 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 从而体现人性之美" 深化了主题%情节上" 作为明线" 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 从 题目上看" # 借给你的温暖 $ 中的 # 借给 $ 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 ! 言之成理即可" 每点$分" 任答三点即可" 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给分&主人公% 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 但吴亚龙勤劳) 憨 形象上" 厚) 淳朴) 善良) 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 情节上" 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 苕片 $ 留借条" 有吴亚龙 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 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 # 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 主题上" 小说 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 , 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 一种互助" 一种信 一种大爱" 吴亚龙用偷 # 苕片 $ 留借条) 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 任" 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 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言之成理即可" 每点$分" 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给分& ! ! 三& 两位都是主人公% 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主题上" 吴亚龙用偷 # 苕 形象上" 片$ 留借条) 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 助" 正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 情节上" 两个人物的活动作 # 借给你的温暖 $ 是建立在 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小说始终% 题目上" 两人的高尚人格上的% 言之成理即可" 每点$分" 任答三点即可" 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给分& ! ! * " ( , 道德经是老子的作品% & ! ! " %! # 王述在会稽任职时" 恰逢母丧$ 应为# 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 因母 ! $ " %! 亲去世" 就辞职治丧$ %# 恨$ 在古代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 & ! &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 不喜欢在京城" 刚到浙江" 便有终老于 ! & " ! 此的志向%! # 雅好服食养性$ # 终焉之志$ 各 $分& ! & ! 东汉& 张芝临池学写字" 池水都变成黑色" 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 $ 迷于书法" 也不一定比他差%! # 耽之若是$ # 未必后之也$ 各 $分& ! 是借喻" 不是借代% & ! ) " # 或侧面烘托& " 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 空中云朵依稀" ! + " 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月光朗照" 月色美好% 借景抒情" 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 丽的意境" 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对仗" # 照野 $ 对# 横空 $ " # 弥弥 $ 对 # 隐隐$ " # 浅浪$ 对# 层霄$ " 对仗工整" 富于音韵之美%! 每条 $ 分" 只答 手法没有分析每条给!分%语言表达!分& !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 & 伏清白以死 ! " ! $ &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 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句中形容时代与技术的关系不 ! . " ' 休戚相关* 恰当" 可用# 息息相关$ %空谷足音* 比喻极为难得的音信) 言论以及 人或事物等% 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含贬义" 褒贬不当% 形容人人都一致称颂% 穿云裂石* ! 声音 & 穿破云天" 震 有口皆碑* 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用错对象% 无可辩驳* 没有 裂石头" 可争辩反驳的" 指事实清楚" 理由充分% / 搭配不当%# 提高 $ 与# 了解 $ 不搭配" 可以把 # 提高 $ 改为 # 增 ! / " (! ' 项" 进$ %# 项" 语序不当% 定语位置不恰当" # 一种 $ 移到 # 万能 $ 之前%% 语文 长郡版 参考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颇具人文情怀的儒家文化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点;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思想;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怀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
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但又不是与万物平起平坐的一员,而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
«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
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价值,那么他的生命就应该被尊重。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
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伦关系。
儒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张已经织好的人伦网络当中。
没有人伦网络,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所以,儒家讲“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不但有这五种关系,而且对应每种人伦关系,还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儒家认为这些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
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
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
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
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21年整理)
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集合{}1,3=A ,集合{}1,2,4,5=B ,则集合=A B ( ) A .{}1,3,1,2,4,5 B .{}1 C .{}1,2,3,4,5 D .{}2,3,4,52.已知tan =α2<<παπ,则sin α的值为( )A .12B .12- D .3.已知4=a ,3=b ,且a 与b 不共线,若向量+a kb 与-a kb 互相垂直,则k 的值为( )A .43±B .34±C .D .4.如果奇函数()f x 在区间[]2,8上是减函数且最小值为6,则()f x 在区间[]8,2--上是( ) A .增函数且最小值为-6 B .增函数且最大值为-6 C .减函数且最小值为-6 D .减函数且最大值为—6 5.方程2370+-=x x 的解所在的区间为( )A .()1,0-B .()0,1C .()1,2D .()2,36.∆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222-+=a c b ab ,则=C ( )A .30°B .60°C .120°D .60°或120° 7.∆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cos cos =A bB a,则∆ABC 为(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8.已知集合26112--⎧⎫⎪⎪⎛⎫=<⎨⎬ ⎪⎝⎭⎪⎪⎩⎭x x A x ,(){}4log 1=+<B x 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12<<aB .12≤≤aC .∅D .12<≤a9.设α是第二象限角,(),4P x 为其终边上的一点,且1cos 5=x α,则tan =α( )A .43B .34C .34-D .43-10.化简()()()()()11sin 2cos cos cos 229cos sin 3sin sin 2⎛⎫⎛⎫-++- ⎪ ⎪⎝⎭⎝⎭⎛⎫----+ ⎪⎝⎭πππαπαααππαπαπαα的结果为( )A .tan -αB .tan αC .1tan -α D .1tan α11.先把函数()sin 6⎛⎫=- ⎪⎝⎭f x x π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2(纵坐标不变),再把新得到的图象向右平移3π个单位,得到()=y g x 的图象.当3,44⎡⎤∈⎢⎥⎣⎦x ππ时,函数()g x 的值域为( ) A.⎡⎤⎢⎥⎣⎦ B .1,12⎡⎤-⎢⎥⎣⎦ C.⎡⎢⎣⎦D .[)1,0-12.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周期为2的偶函数,已知[]2,3∈x 时,()=f x x ,则[]2,0∈-x 时,()f x 的解析式为( )A .4+xB .2-xC .31-+xD .21-+x13.若函数()sin 3cos =-f x x x ωω,0,>∈R x ω,又()12=f x ,()20=f x ,且12-x x 的最小值为32π,则ω的值为( ) A .13B .23C .43D .214.如图,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位于点()0,1G ,()0,2A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C 的边界按逆时针方向运动,设()02∠=≤≤AGP x x π,向量OP 在()1,0=a 方向上的射影为y (O 为坐标原点),则y 关于x 的函数()=y f x 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15.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当0>x 时,()()121,0212,22-⎧-<≤⎪=⎨->⎪⎩x x f x f x x .则关于x 的方程()()2610--=⎡⎤⎣⎦f x f x 的实数根个数为( )A .6B .7C .8D .9二、填空题(每题3分,满分15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6.0lg 2lg5++=π . 17.已知tan 3=α,则2sin cos cos 3sin -=+αααα.18.已知向量,a b 满足2=b ,a 与b 的夹角为60°,则b 在a 上的投影是 .19.若函数()223=--f x x kx 在区间[]2,4-上具有单调性,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20.在∆ABC 中,9⋅=AB AC ,sin cos sin =⋅B A C ,6∆=ABC S ,P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CA CBCP x y CACB,则11+x y 的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1. 已知集合()(){}320=+-≤A x x x ,{}14=≤≤B x x . (1)求A B ; (2)求()R A B .22. 设∆ABC 的内角,,A B C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cos =b Aa B(1)求角B 的大小;(2)若=b sin 2sin =C A ,求,a c 的值.23. 已知函数()23cos cos 2=-+f x x x x . (1)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若角,αβ的终边不共线,且()()=f f αβ,求()tan +αβ的值.24. 已知向量()cos ,sin =a αα,()cos ,sin =b ββ,25+=a b . (1)求()cos -αβ; (2)若02<<πα,02-<<πβ,且5sin 13=-β,求sin α. 25. 已知二次函数()2=+f x x x ,若不等式()()2-+≤f x f x x 的解集为C . (1)求集合C ;(2)若函数()()111+=--x x g x f a a (0>a 且1≠a )在集合C 上存在零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古代交通工具一般只有两类:一类是陆路的车马,一类是水路的舟船。
正如南朝梁江淹在《别赋》中所写:“船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古代送别诗词中出现的“长亭”和“南浦”意象,就与运用这两类交通工具出行密切相关。
②秦汉时期,自两京始,在车马所行的官道两旁,已经开始设置邮亭与驿站。
邮、亭、驿的设置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
唐代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说“邮,行书舍也”,可见邮是负责递送文书的机构。
而《汉官旧仪》中记载“亭长持三尺板以劾贼,索绳以收执盗”之语,可见亭的职能是抓捕奸盗。
驿站的设置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古代制度,驿的功能主要是递送朝廷文书或为朝廷任命的使者和官僚提供上任与出使的旅行服务。
邮、亭、驿三者有区别也是有联系的,功能上有太多的重合,故有邮亭、邮驿、驿亭等复称。
北周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大多是文学家夸张之词,而非实录。
《汉官旧仪》所载“十里一亭”“五里一邮”,并言邮亭相去“仅二里半”,汉代也未曾付之实施,这么密集的邮亭,得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朝廷与民间的负担又是多少,可想而知.但长亭短驿,在中国古代交通体制中确实长期存在.《说郛》中记载了宋人一首打油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
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这首打油诗就道出了中原地带有“长亭短驿”这样一个事实。
③古代诗人们在南方写的诗词和在北方写的诗词,其所选用的意象形成的意象群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古代送别诗词中,这种差异同样存在。
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词,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较少.如《楚辞》中,“长亭"“短亭”等意象的用例几乎没有;相反,与河流相关的“浦”或“南浦"的意象却极为常见。
这种现象,与中国南北不同的地理特征紧密相连。
④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其赋中多见“浦”字,《九歌》中有“望涔阳之极浦”之语,《离骚》中也有“送美人兮南浦”之句。
长郡中学2017-2018年度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 " 围郑主要原因是晋想报复郑 # 与秦并无多大关系 # 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 +* 下伏笔$
秦晋之军分驻两地# 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 , * 烛之武因年轻时不得重用 # 而有满腹委屈和牢骚 # 对此# 郑伯颇为不满 # 但国难当 -* 头# 最终还是给予安慰和许诺 $ 晋侯在秦退军后 # 并无感情冲动 # 经过理智分析# 毅然决定撤军$ 这种隐忍不发 ' .* 随机应变的胸怀谋略 # 正是他后来成就霸主的重要原因$ ! 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 " '题 $ 弦高犒秦师 左传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 ' 郑人使我掌其 北门之管 $ 若潜师以来# 国可得也$ ) 穆公访 诸蹇叔$蹇叔曰! ' 劳师以 袭远 # 非所闻也 $ 师劳力竭 # 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 师之 所 为# 郑必知之# 勤而 无所 # 必有悖心 $ 且行千里 # 其 谁不知") 公辞焉$ 召孟明+ 西乞 + 白 乙 # 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 # 曰! ' 孟子 -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公使谓之 曰! ' 尔何知- 中寿 # 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 哭而送之曰! ' 晋人御师必于 ?$ ?有二陵焉! 其南陵 # 夏后皋之墓也, 其北陵 # 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 必死是间 # 余收尔骨 焉$ )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 秦师过周北门 # 左右免胄而 下 # 超乘者三百乘 $ 王孙满尚幼 # 观之# 言 于王曰! ' 秦师轻而无礼 # 必败 $轻则寡谋 # 无礼则脱 $ 入险而脱 # 又不能谋 # 能无败乎 ") 及滑 #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遇之 $ 以 乘韦先# 牛十二犒师$ 曰! '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 于敝邑# 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 # 为从者之淹 # 居则具一日之积 # 行则备一夕之卫 $ ) 且使遽 告于郑$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
以偏概全" 古代生产力低下是这两个意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 ! " #! ! 或然判断表述成肯定判断" 文中为% 或与屈原的& 送美人兮南浦' 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 # $ $ " % ) 别赋* 中的文句" 并没有引发对% 长亭( 这一意象的联想# $ & " #! ! 还有看楼人安德烈的指路#%" % 为那里的人修了一个小广场( 错误" 小广场不是德国战俘修建的#)" ' " ( #" 两人间的% 敌对( 关系表述错误" 是由敌对到朋友" 再到亲人的关系# $ 汉斯的悲惨境遇激起了巴甫洛夫娜的同情" 表现了俄罗斯母亲和俄罗斯人民的广阔的胸 * " 从表现主题看" 怀#汉斯是巴甫洛夫娜的陪衬人物" 是从侧面间接表现巴甫洛夫娜" 使俄罗斯妈妈形象更加丰满# 塑 为巴甫洛夫娜对他的关爱提供依据" 也为后来对他的思念等情节铺垫#! 一 造汉斯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两点&分" 三点'分" 意思答对即可$ 点 !分 " 并没有巨大的转折和思想上的剧变# $ + " )! ! 注意本段的层次" 先写敌人对马克思的态度" 再写无产者对马克思的态度# $ , " % 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 虽是一般悼词结语" 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 它照应全文" 总结全文 ! " ! 分$ " 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 体现了作者的心声" 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 !分$ 致( 即思想情趣之意# $ . " )! % ! ) 兰亭集序* 是诗集的序言" 不是赠序# $ ! / " ( ! % 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 说法错误" 作者否定庄子的生死观#从原文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 ! ! " ( 可知# $ 作( ! $ 这里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 ! 在亭的$ 左右映衬+ 圈绕" ! 把水$ 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 ! 人们 $ 在 ! $ " ! 它旁边排列而坐#! 得分点, % 清流激湍( " 清澈激荡的水流% 映带( " 映衬+ 围绕% 流觞 ( " 漂传酒杯% 次( " 旁 水边# $ 边" ! $ 本来知道把生死看作一样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把长寿和短命看作相等的说法是妄造的#! 得分点, $ % 固( " 本来% 一( " 把..看作一样% 齐( " 把..看作相等#整体表述# $ ! 选对 # 给$分" 选对 % 给&分" 全对*分#( 王国维是近代学者%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 依 ! & " # % " )" 旧年时辙( 是实写" 其中暗含一些% 理( 的成分#本词中芳草象征青春" 车辙象征着离别" 一个 % 换尽 ( " 一个 % 依旧(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耽( 指沉溺+ 迷恋也有停留+ 拖延+ 延误的含义# 词 0" 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 $ 人感叹人生漂浮无定" 想留而不得的无奈#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 车轮声越来越远" 很快消失" 再无痕迹# ! ' " 离别匆忙" 人生无常" 世事变幻难料的无奈#芳草有荣有枯" 离别的车辙依旧随处可见" 皆是人生无奈# 难以言说 的无奈#人世间种种生离死别" 有的不可说" 有的说也无用" 徒增感慨与悲伤#答对一点给 $ 分" 两点给 ' 分" 三点给*分#! 分析, 前四句表达了离别的无奈" %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 依旧年时辙 ( 表达了人 生无常+ 世事难料的无奈" %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表达了难以言说的无奈$ 语文参考答案 长郡版 !
长郡中学2018—2019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无答案)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小题 &分 完成!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古代交通工具一般只有两类 $ 一类是陆路的车马 # 一类是水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 # 路的舟船%正如南朝梁江淹在& 别赋' 中所写 $ ( 船凝滞于水滨# 车逶迟于山侧) 棹容与而 讵前 # 马寒鸣而不息 % * 古代送别诗词中出现的 ( 长亭* 和( 南浦 * 意象 # 就与运用这两类交 通工具出行密切相关 % 自两京始 # 在车马所行的官道两旁 # 已经开始设置邮亭与驿站% 邮+ 秦汉时期# 亭+ 驿的设置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 % 唐代颜师古为 & 汉书 ' 作注时说 ( 邮# 行书舍也 * # 可 见邮是负责递送文书的机构 %而& 汉官旧仪 ' 中记载 ( 亭长持三尺板以劾贼 # 索绳以收执 盗* 之语# 可见亭的职能是抓捕奸盗 % 驿站的设置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古代制度 # 驿 的功能主要是递送朝廷文书或为朝廷任命的使者和官僚提供上任与出使的旅行服务% 邮+ 亭+ 驿三者有区别也是有联系的 # 功能上有太多的重合# 故有邮亭+ 邮驿 + 驿亭等复 称 %北周庾信在& 哀江南赋 ' 中说 ( 十里五里 # 长亭短亭 * # 大多是文学家夸张之词# 而非 实录 %& 汉官旧仪' 所载( 十里一亭* ( 五里一邮 * # 并言邮亭相去 ( 仅二里半 * # 汉代也未曾 付之实施# 这么密集的邮亭 # 得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朝廷与民间的负担又是多 少# 可想而知%但长亭短驿 # 在中国古代交通体制中确实长期存在%& 说郛 ' 中记载了宋 人一首打油诗$ ( 白塔桥边卖地经 # 长亭短驿甚分明 % 如何只说临安路 # 不数中原有几 程 ,* 这首打油诗就道出了中原地带有( 长亭短驿* 这样一个事实 % 其所选用的意象形成的意象群 古代诗人们在南方写的诗词和在北方写的诗词 # 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 # 这种差异同样存在% 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 词# 长亭+ 短亭+ 阳关+ 古道等意象 # 相对较少 % 如 & 楚辞 ' 中# ( 长亭 * ( 短亭 * 等意象的用例 几乎没有) 相反# 与河流相关的 ( 浦* 或( 南浦 * 的意象却极为常见% 这种现象 # 与中国南 北不同的地理特征紧密相连 % 其赋中多见 ( 浦* 字# & 九歌 ' 中有 ( 望涔阳之极浦 * 之语 # 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 # & 离骚' 中也有( 送美人兮南浦* 之句 %对于( 浦* # & 说文解字' 解释说 $ ( 浦# 水滨也 % * & 风土 记' 说$ ( 大水小口别通 为 浦 % * 这 里 有大 小 河 道分流处 # 理所当然成为舟 船 停 泊 之 所 % ( 南浦* 是什么时候开始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 据初步考察# 或与屈原的 ( 送美人兮南浦* 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 %但使 ( 南浦 * 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 联系的 # 完全得力于南北朝诗人 % 如江淹 & 别赋 ' 中说 ( 春草碧色 # 春水渌波 ) 送君南浦# 伤如之何* # 谢緿 & 送远曲 ' 诗中也有 ( 北梁辞欢宴 # 南浦送佳人 * 的诗句 % 唐诗宋词中 # ( 南浦* 意象俯拾皆是 # 王维 & 送别 ' 诗曰 $ ( 送君南浦泪如丝# 君向东州使我悲 % * 李白 & 赠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byfen
长郡2017—2018学年表第一学期期未考试语文命题人:王颂审题人:钟建军时量:2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
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
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
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
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儒家告诉人们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精品
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6 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1-3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1.对文段中加点的“中国人”“苟活者”理解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指所有的中国人。
B.前者指所有的中国人,后者指除“真的猛士”以外的中国人。
C.前者指中国的反动派,后者指一般的中国人。
D.前者指所有的中国人,后者指与作者一样的中国人。
2.对文段中划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这句话意在说明烈士牺牲的影响,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地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鼓舞。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说不出话”的原因的一项是()A.因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B.因为反动当局的凶残暴行而愤怒得说不出话来。
C.为反动文人的下劣无耻出离愤怒,所以说不出话来。
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
二、古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郡2017—2018学年表第一学期期未考试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
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
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
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
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儒家告诉人们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
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
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
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 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 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人“和”的状态。
C. 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 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2.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A. 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人“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
B.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 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
D. 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 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C. 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 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人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答案】1. B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原文说“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前提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2题详解】试题分析:“要素”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
【3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原文无“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这一说法;C项,“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D项,“中国固有的学问”这是比“儒道两家”大得多的概念,不可混淆,且“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为“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摘句归纳法。
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达段意的句子,如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局,把它们摘录下来作为段意。
联词归纳法。
从文章中找出能表达本段内容的词语,然后将它们串联在一起,组成段意。
节意归纳法。
将由几个小节组成的一段文章,一节一节的归纳出节意,再联系主要内容,归纳段意。
分层归纳法。
将一段话分成几个意思来叙述,最后按照主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把它归纳成段意(注意不是将层意相加)。
借助归纳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注意:语段层次的概括要准确,事物特点的概括要简明,作者观点的概括要明确。
A项无中生有,C项概括失当,D项偷换概念。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級,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級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級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4.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下列对“形成的空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
B. 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C. 马克思主义正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
D. 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逝世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以替代。
5.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下列对这段话的感情色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沉痛悼念之情。
B.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就出了意外,失去了最伟大的导师和亲密的战友,有痛惜之情,但主要是作者自己深深的自责。
C. 这段文字可看出恩格斯沉痛之中又有敬重、痛惜、宽慰之情,感情细腻而又复杂。
D. 作者受情境所限,以“停止思想”和“永远地睡着了”代替“逝世”,以“两点三刻” “还不到两分钟”渲染内心的伤感和遗憾,虽悲痛而不失自持。
6. “两个发现”指代什么?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答案】4. D 5. A6. 两个发现指代前文的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发现价值规律。
从文章内容上可以看出“两个发现”与“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前者写的详细后者略写,另外前后也是点与面的关系。
【解析】【4题详解】题干是“‘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下列对…形成的空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中中要词语含义能力。
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等。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本题根据前文“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級,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可知这里的“空白”是说马克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他逝世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没有人可以取代。
故选D。
【5题详解】题干是“‘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下列对这段话的感情色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分析情感能力。
这段话中对马克思的死,恩格斯不说马克思死了,而是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种“讳饰’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含蓄委婉,痛惜崇敬沉痛悼念之情溢于言表。
故选A。
【6题详解】题干是“‘两个发现‟指代什么?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是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把握文章写作方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