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上课的礼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古人上课的礼仪
篇一:礼仪第一讲
《礼仪文化》第一讲
课前闲聊
首先,介绍自己。
介绍为什么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要求开设《礼仪文化》,补充在外事职高的所见与所感。
解释《礼仪文化》上课的程序与特点。
1、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你从你周围的亲戚朋友身
上学到哪些礼仪常识?
2、如果你今后从事导游行业,导游的一个重要工作是
清点游客人数,你知道清点人数时应该怎样做到尊重游客吗?
3、如果你是公司职员,有客人拜访,你作为一个引导
人员,从他走进公司大门那一刻开始,你认为你怎样引导才符合礼仪规范?
主要内容
一、礼仪概述
1、起源:始于宗教祭祀活动。
为什么会有宗教祭祀活动?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
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
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傩文化]
在人类共同的历史中,都经历过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的阶段,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共生现象,原始的傩文化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存留,比如美国的“万圣节”、德国的“魔鬼大游行”等都是这一原始文化遗留的痕迹。
傩(nuo,音同挪),即假面跳神,是原始狩猎、图腾崇拜、部落战争和原始宗教祭祀的产物,广泛流传于我国黄河以南的农村。
傩文化主要包含傩坛、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和傩俗等内容,是古代人与神灵的对话方式,后来逐渐成为人们表达美好愿望、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形式。
目前,在我国江西、云南、贵州、安徽、湖南、广西等20多个省的许多乡村,傩文化仍在流传。
傩是中国古代驱鬼逐疫的最原始仪式,被认为是中国舞蹈的“活化石”以及中国戏曲的源头,傩文化则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传统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鬼神人兽,造型各异,色彩斑斓,制作材质有木、皮、竹、泥、石、布、纸等很多种。
“我们希望在各色各样的面具后面,也能有各种各样的面孔。
现在吸引年轻人的东西太多了,很少有人愿意参加傩的表演,很多人还觉得土,愿意潜下心来研究这种民间艺术的人就更少了,特别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参与到傩这种民间艺术中来,不要让傩文化的线索断掉。
”
2、形成:儒家文化中确立“礼”的地位——不学礼无
以立。
即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我们知道,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作为问题提出)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孔子是中华文明史上重要的思想家,他的儒家学说被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作为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长达1000多年。
至今,儒家学说中的经典依然是
中国人乃至受汉文化影响的华人齐家、立身、管理企业牢牢遵循的法则。
3、成熟:“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
前面所提到,礼仅仅被确立为一个人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一旦他与政治相结合,则礼就成为影响人们所有甚至国家存亡的因素。
[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礼仪]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生活类礼仪,丧礼的产生最早。
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4、扭曲。
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
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可以说,封建礼教是男人的精神故乡,对女性来说就是人性的枷锁。
以徽州女性的生平为例。
[提问]为女性所立的贞洁牌坊,哪最多最著名?
5、新生。
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
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
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我们要学的也正是这些积极向上的东西。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发现,弘扬了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与传统现在也面临着挑战:比如说尊老,比如说社会公德,还比如说性开放(补充其表现)。
相反,
在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异域,如韩国、日本却将现代与传统结合的比较好。
因此,一些专家呼吁,要将传统文化重新拾起来,于是北京初中教材中补充进了一些国学基础知识,比如说三字经。
[人大重拾汉礼]古代汉族女子成年后,要身着汉服,挽起发髻,插上发簪,以行笄礼。
这一消失了数百年的传统仪式重现人大校园,来自人大、北大等高校的学子们身着汉服,背靠孔子像、行了成年礼。
下午两点半。
学生们身着宽袍长袖的汉服,脚穿高跟鞋、运动鞋,伴着古筝雅韵,依照《朱子家礼》中所记载的笄礼程序,先迎宾,宾主就位后,笄者面东正坐,正宾面向笄者高声吟诵祝辞,然后跪坐为笄者梳头加笄(笄是古人用来盘束头发的饰物,后世称为“簪”)。
接着笄者行拜礼,接过醴酒,象征性地舔尝后洒在地上做祭酒。
然后笄者接受父母聆训,并行跪拜礼。
最后笄者向所有观礼者作揖表示感谢
二、礼仪的概念
(一)什么是礼貌
[提问]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是礼貌的?
(二)什么是礼节
1、跪拜礼:在一些反映古代历史的戏剧和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古代人民行跪拜礼。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生活礼节呢?这要从古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谈起。
我国在汉以前,还没有正式的凳椅。
人们在进食、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
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
就连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
地而坐”,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大朝觐时,五者所坐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
因此,古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
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
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
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当人们发明使用桌椅之后,跪拜礼已显得十分不便,似乎需要对它进行改革了。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清政府内外交困,财政危机,为了节约经费充实粮饷,明令废止了沿用三千年之久的“乡饮酒礼”。
跪拜礼虽然有种种不便,但由于它有助于封建等级制的维护和巩固,有助于封建统治,对封建统治者有利无弊,所以,直到辛亥革命前的几千年间,它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用而无多大改变。
只是到了乾隆年间,中国式跪拜礼受到了一次挑战,英国外交使节到北京谒见中国皇帝,他不愿意向清皇行中国式跪拜礼,经过一番交涉,乾隆皇帝同意接受英国使者的西洋式单腿跪拜礼。
如祭祀、祝寿等风俗中,仍世代相传。
后来,又增加了打千(行礼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
右手下垂)、作揖(两手合抱,拱手为礼)、鞠躬(弯身行礼)等礼节。
辛亥革命打倒了皇帝,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在中国大传播。
有辱人格,维护封建制度的跪拜礼之取消,已势在必行。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刚一成立,孙中山先生马上就宣布取消跪拜礼。
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虽然是袁世凯窃居着总统职位,鉴于形势,他也不得不宣布:所有礼节,男子礼节为脱帽鞠躬,大礼三鞠躬,常礼一鞠躬,寻常相对,只用脱帽礼。
女子大礼大致相同,惟不脱帽,专行鞠躬礼。
正式废除跪拜礼节,这是辛亥革命的一大功绩。
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长,封建毒素至今不能说已被完全肃清。
作为封建阶级的礼节,跪拜礼也尚未绝迹。
不过,它现在主要使用于对偶像、亡灵的礼拜,而不是用于活人了。
至于近现代作为一种惩罚的跪拜,则不能看作是一种礼节。
作为一种社交礼节,跪拜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拥抱礼、吻礼:
[补充]莫斯科市政府下了一道“口谕”,取消正式场合
的拥抱礼,改为握手。
俄罗斯男性官员的传统问候礼节是:问候双方先拥抱,同时两人各在对方的脸颊上连续亲吻三次。
由于这个拥抱礼过于繁琐,一年中光花在拥抱上的时间就足可以开几次会议。
莫斯科市政府采取的这一做法对其他城市很有启发,估
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鼓励当地官员放弃传统的拥抱礼。
[补充]据《工人日报》报道,河南省驻马店市近来流行一种“拥抱礼”:官员们或官员与民营企业家见面,双方大
多先来一番热情“拥抱”,借机把对方身上摸一遍。
确认对
方没带录音机、针孔摄像机之后,才放心接触。
那么“拥抱礼”的流行说明了什么呢?
“拥抱礼”的流行事出有因。
不久前,驻马店市平舆县公安局副政委董留民,因查办刘明理恶势力团伙涉嫌犯罪的案件,受到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的疯狂报复。
平舆县司法局一位干部偷录下了两名司法干部与刘明理密谋的镜头。
本是为了要挟两名司法干部的东西,不料却成了这些司法干部与刘明理勾结、诬陷董留民的铁证。
录像带在《焦点访谈》节目中播出,给当地官员上了相当生动、深刻的一课。
从此“拥抱礼”盛行。
3、吻脚礼: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
同意。
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
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
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4、碰鼻子礼:这是出现在新西兰毛利人中间的一种礼节。
每当客人到来,他们之中跑得最快的一个人,来到客人面前挥舞手中的剑和长矛,做出各种鬼脸。
妇女们还边高喊,边跳“哈卡舞”。
这时你可别不知所措,这是他们表示欢迎
的一种举动。
最后部落中德高望重都向客人行碰鼻子礼仪。
碰的时间越长,说明宾客受到的礼遇越高。
此外,有的孩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的鼻子长高一些,常用双膝夹孩子的鼻子,让它长高。
(三)什么是礼仪
礼仪便是礼节和仪式的结合体。
二、学习礼仪的意义
礼仪是个人乃至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习礼仪是个人的需要
人们常说,礼多人不怪。
可以说,翩翩有礼的人总会留给人们一个非常美好的第一印象。
在与人们交往中,有礼貌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尊重别人。
比如,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讲话(举出实际例子),比如在银行等场所要排队,而且距
离也要适当;又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举出反例),
(二)学习礼仪是社会的需要
(三)学习礼仪是事业成功的需要
礼仪不仅塑造个人形象,也可以塑造组织和企业形象。
比如,很多公司规定夏天女职员不能穿吊带,男职员不能穿无领体恤和短裤;而且你去企业里考察一
篇二:课堂礼仪教案2
小学生课堂礼仪教案2
课堂礼仪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课堂礼仪,熟知课堂礼仪,改正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良习惯,争做一名课堂礼仪小先锋。
教学重难点:熟知课堂礼仪,掌握课堂礼仪,坚持课堂礼仪。
教学方法:视频演示法、观察发现法、小组讨论法、教师讲授法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导入语:播下榜样的种子,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收获命运。
作为学生,每天都在上课,课堂礼仪就是学生在上课期间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规范的课堂礼仪才能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
那如何来规范我们的课堂礼仪呢?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作为学生的我们,需要规范课堂礼仪才能取得好成绩,希望今天我们这一堂“课堂礼仪”课能给大家一个有益的启示。
二、热身运动(7分钟)
创设情境,引入本堂课的主题——“课堂礼仪”,
情境一:师生问好,一位学生迟到,站在门口喊报告,教师准许他进教室,回座位,这位学生开始准备课堂用具。
教师提问:××同学迟到了,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引入主题。
教师总结:我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炎黄子孙历来崇尚文明,注重礼仪。
今天的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课堂礼仪”的问题。
三、上课片段(20分钟)
1、情景剧一:上课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发言,A、b学生把手觉得很高,c、D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举起右手。
老师让c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但是c学生回答错误,因此遭到A、b等学生的嘲笑,老师很严厉的批评了A、b等学生,因此A、b等学生与老师顶撞。
2、针对不规范的课堂礼仪,全班展开讨论,对他们的课堂礼仪进行点评。
3、规范的课堂礼仪(现场演示)
4、情景剧二:一节课40分钟,上课到中途时,有些学生的坐姿各种各样,有些学生的坐姿很标准。
上课期间,做好笔记后应该是“背直,手平”。
5、不规范的课堂礼仪,全班展开讨论,对他们的课堂
礼仪进行点评。
6、规范的课堂礼仪(现场演示)
四、同桌互动、共同进步(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课堂礼仪的具体要求,那么我们班上谁可以做课堂礼仪小先锋呢?请你为你的同桌
指出他的课堂礼仪的不足之处,并讨论、改正。
五、演演议议,归纳要点,全体学生演示。
(5分钟)
课前两分钟,我们应该“##”;“上课”时;上课回答问题
时我们应该“##”;上课除了动笔时,我们的眼神应该“##”,坐姿应该“##”;下课时,我们应该“##”。
六、课堂小结:(1分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让我们从自身礼仪着手,从自身的课堂礼仪着手,规范自己的课堂礼仪,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个个能当“礼仪小先锋”,那时我们的集体就是文明班集体了。
我们要用行动说明一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小学生课堂礼仪教案3
课堂礼仪
一、故事导入
我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自读《曾子避席》,思考,回答曾子是个怎样的人。
炎黄子孙历来崇尚文明,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