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高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汇总

合集下载

[套卷]江西省上高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套卷]江西省上高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2.《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

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3.罗马人创立的特留份制度,它是指法律规定的遗嘱人不得以遗嘱取消的由特定法定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

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如果没有给特留份权利人保留法定份额,则其相应部分的处分无效。

这表明特留份制度A:是后世界各国公法和私法的渊。

B体现了公民在私法范围內的平等原则。

C确立了财产无限制私有的法律观念。

D体现了平民财产继承关系的平均思想。

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朝廷决策机构C.地位上升但职能基本未变 D.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5. 美国学者科恩在《论民主》中说“国家之间常为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民主发生争论。

如果指称某一政府或某一套国家制度是民主的,那只会使这一问题益加混乱。

声称某些国家是民主的,是要以武断的方式解决这类问题。

这是用未经证明的假定进行辩论。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 1939年8月,苏联与英法长达5个月的政治军事谈判破裂,而德国接受了苏联提出的全部要求并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苏联在和英法谈判中谋求不到的东西,从德国方面得到了保证。

这一结果()A.表明苏德两国的利益完全一致B.延缓了反法西斯集体安全体系的形成C.反映了意识形态决定外交关系D.说明苏联与英法两国的矛盾不可调和2.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且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

”这一观点()A.强调了二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B.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C.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D.是二战冲击旧有国际秩序的体现3.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

”据此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A.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C.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4. 有学者指出,将尼克松政府时期“发展对华关系”“倾听欧洲盟国的意见”等战略看作是一种实力相对衰落下的收缩战略,是值得商榷的。

虽然尼克松在远东或部分其他地区呈现收缩兵力态势,但只是“褪去”了赤裸裸的外表,从而借助共同目标的区域性力量和地缘条件以谋求经济、外交等更广阔空间中的秩序。

该学者意在强调尼克松主义()A.源于冷战中美国处于守势地位B.是对外战略在新形势下的局部调整C.促使霸权争夺开始涉及多领域D.受到地缘因素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5. 下表是战后美苏争霸中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此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B.经济实力是导致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C.美苏争霸的核心是军备竞赛D.美苏争霸由重视军事逐渐发展为重视经济和科技6. 1959年,美苏两国破天荒地进行了历史上首次文化交流。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2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2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

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2.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 郡县制B. 察举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3.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

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4.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5.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6.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7月在独立纪念日的献词中说:“我们应该记住,当年的这一切多么来之不易。

我们进行创建美国的试验,结果获得了成功;为数不多的爱国者宣布独立,脱离了帝国强权的统治;他们还在新世界建立了旧世界不可思议的事物——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10.1一、选择题(一共25个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1、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社会政治比较清明,但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

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孝廉制的选人X围比较固定B.选官制度在设计上有缺陷C.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D.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2A.劝导周王治国要X弛有度B.劝谏统治者行分封顺民意C.强调宗族团结以巩固统治D.倡导近亲联姻以对抗诸侯3、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某某),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某某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②丝绸是中国的一种主要的出口货物③区域闻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

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是变法的一种失败B.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C.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官营手工业的发展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5、对表2的解读,正确的有(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

江西省上高二中14—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附答案)

江西省上高二中14—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附答案)

2017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命题:曾国勇2014、9一、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

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可用九鼎,后世只有皇帝的龙袍可绣九条金龙,明清时期只有皇宫屋檐可有九只吻兽。

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九品中正制3. 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4、《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 符合材料所述现象的是A. 材料反映西周政治是皇权政治B. 此制度让西周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集中C.材料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D.嫡庶之别是此制度的核心内容5、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手拿梧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

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

”周公说:“天子无戏言”。

后来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

这则故事讲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禅让制6.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 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7.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8.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江西上高二中2013届高一历史联考试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江西上高二中2013届高一历史联考试题

2013届高一年级历史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50分)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在位时,修建了庞大的皇陵,兵马俑坑是其陪葬坑。

从当时的形势看,俑坑的朝向最有可能是()A.坐北朝南B.坐南朝北C.坐西朝东D.坐东朝西2.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这些现象说明()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A.创立郡县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C.开创科举制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4.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段材料体现的信息包括()①宗法制遭到破坏②分封制遭到破坏③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④专制主义受到挑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以推断出《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西周 B.唐朝 C.北宋 D.明朝6.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A.交唐太宗定夺 B.交兵部出兵攻击C.交门下省审议 D.交尚书省审议7.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观众领略了“秦皇汉武”的风采。

银幕艺术往往真实与虚构并存。

下列电视剧情节中与史实不符的是()①《武则天》中有人参加武举考试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晏小平一、选择题(2×25=50分)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于庚子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1860年应是()A.辛酉年B.庚申年C.壬戌年D.己亥年2、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个英国人(次)涉案。

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3、《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而就在佩理到日本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以后多次再版。

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C.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D.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4、雨果曾经说过:“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

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奇迹现已不复存在”这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6、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对近代经济制度开始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够反映这一状况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C.“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7、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2015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陈亮审稿人:李忠苟一、选择题(30×2=60分)1、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

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4、“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A.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C.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D.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而姓名再次排在调查内容首位。

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

姓被赋予“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成为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

下列关于“姓”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B、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纽带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传递原则D、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进步6、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化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7、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江西省上高二中1011高 上学期第 次月考(历史).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1011高 上学期第 次月考(历史).doc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等级森严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中央高度集权D.王位世袭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诸侯因义务,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都县制3、位于浙江省浦田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

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

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封建国家的倡导B.分封制的产物C.君主专制的需要D.宗法制的影响4、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表明他认为()A.分封制优于郡县制B.郡县制优于分封制C.儒家比法家高明D.孔学比法学高明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

”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是()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B.唐代宰相权倾天下C.宰相权力走向分散D.宰相权力不断强化6、唐朝初期,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C.门下省、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行D.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尚书省执行7、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秦朝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②汉武帝推行“推恩令”③北宋派文臣做地方长官④明废丞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8、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主要措施。

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监察职权的有()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按察司④军机处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9、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权;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3届第一次月考 历史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3届第一次月考 历史

上高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普)熊乐安 2012.8.1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④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2、明朝初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此朕家事”。

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

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A.家天下的制度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分封制3.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4.公元前399年,雅典五百人陪审法庭以280票对220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

然而在短暂的法庭自辩中,苏格拉底的言论激怒了陪审团,陪审团的第二轮投票最终以360票对140票判处其死刑。

而第一轮判他无罪的陪审员竟有80人转而判他死刑。

这一事件说明了()①雅典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②当时雅典的人文主义还只是涓涓细流③雅典大众式的司法无法维护真正的民主④雅典的公民胜利了,但雅典的法律失败了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

上高二中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上高二中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熊乐安 2013、8.18一、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 ③①②2. 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

镇戍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

材料主要表明元朝A.地方享有自治权 B.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C.地方形成了割据势力 D.封建专制主义加强3.下面是在研究性学习中上高二中高三文科班学生搜集资料做的一张表。

对表中“大臣”的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2.接折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3.见面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C.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D.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4、“上谕文武百官曰: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

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

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

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据此,这位“上”应该是A.唐太宗 B.宋太祖 C.元世祖 D.明太祖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为民众获得直接民主提供了重要保障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6.德·耶林《罗马法的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天主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江西省安福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江西省安福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安福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50分)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消亡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行消灭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庶人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2.与宗法制应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A.贵族B.平民C.官僚D.诸侯3.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

你认为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史实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真实可靠C.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均不足为信4据文献资料记载:宋时有州官田登,州境内皆呼灯为火:上元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宗法制度 B.封建等级制度 C.文官制度 D.避讳制度5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

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

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6古代中国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简秋生审题人潘小波(2013.10)(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

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卷I(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1.观察右图,你所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有()①此图反映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②该制度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③该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该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和继承制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3.六朝时期有人指出:平常人家,妇女再嫁,后夫多宠爱前夫遗孤,但是男子再娶,后妻一定虐待前妻之子,此现象实是“事势使然”。

所谓“事势”,最可能反映当时何种社会状况()A.同父异母子女间的关系较差B.女子改嫁比男子再娶易受社会认同C.继父比继母疼爱单亲的子女D.家族继承权以族内同姓男子为主干4.西周立国,以封建制度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

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级高下而逐层分割5.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如果在一个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发现九个鼎,你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B.鼎已经不再作为权力的象征了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青铜铸造业发达6.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

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无答案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无答案

2015届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宋勇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B.中书省C.行中书省D.枢密院2.黄宗羲说:“有明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 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3.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4.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A.封建政府的提倡B.宗法传统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5.“……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

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

”这种制度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科举制6.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

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

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A.中央集权制完善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D.议会制初步确立7.明成祖时的内阁与清雍正帝时的军机处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C.掌管军事,担任安全保卫D.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8.福建在秦朝和元朝分别由闽中郡和江浙行省管辖。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两者的设置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两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能世袭③两者的设置都受到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响④福建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②③9.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乱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

江西上高二中2013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历史.

江西上高二中2013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历史.

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92年1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纪实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

下面有关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B.“南方谈话”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发表的C.“风”是指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D.“春”的寓意是南方谈话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奠定了思想基础2、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

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

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②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③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④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我们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当时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是A.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中美建交以后,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D.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中记载:“王后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年龄若相当,就立贤德,若都贤德,就得靠占卜了.”这说明A.周朝仍然保留了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 B.宗法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对完整C.年龄是春秋时期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宗法制在春秋时期遭到冲击【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本题是以选择支还带有有一定的文言文,这样使题目显得古香古色,很有可读性,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宗法制及其特点)非常精准,并且四个选择支中均采取了文言文形式,可谓是短小精悍,题目不难,但所要考查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一定要提高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掌握的“准确度"。

2、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

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

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

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

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 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D. 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秦汉开始,地方行政体制在不断变化,这说明了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因此A符合题意。

而B中国家的政治体制从材料中未能体现,可排除。

D显然错误,C不正确,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无关。

综上,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名师点睛】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④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2、明朝初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此朕家事”。

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

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A.家天下的制度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分封制3.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4.公元前399年,雅典五百人陪审法庭以280票对220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

然而在短暂的法庭自辩中,苏格拉底的言论激怒了陪审团,陪审团的第二轮投票最终以360票对140票判处其死刑。

而第一轮判他无罪的陪审员竟有80人转而判他死刑。

这一事件说明了()①雅典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②当时雅典的人文主义还只是涓涓细流③雅典大众式的司法无法维护真正的民主④雅典的公民胜利了,但雅典的法律失败了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

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

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

”上述材料根本上反映了A.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罗马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C.罗马司法官执法不严D.罗马法注重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6. 下表内容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有关,史实的陈述和推论表述正确的是7.“(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8.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一位州权主义者(主要是小州的代表)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

”而国家主义者(主要是大州的代表)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1787年宪法》A. 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B. 设参众两院掌握立法权C. 实行三权分立D. 规定总统拥有行政权9、“……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A.清政府己经失去人民支持 B。

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C.民众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D.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漠10.某学者在论述中国近代某一条约的影响时曾写到:“获得了西方列强所攫取的所有条约特权,并增加了新的特权。

……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这一条约应该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望厦条约》11.“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

……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

”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 太平天国运动12.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义和团的排外行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支持B.铁路兴建冲击了传统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D.西方工业经济的压迫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13.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材料中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4.五四运动期间发生的部分大事如下:5月4日,北京学生火烧赵家楼被捕;5月6日,北京商会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抵制日货;5月28日,天津商会公布提倡国货办法;6月5日,上海学生邀请商会致电大总统、国务院;6月6日,上海华商电车公司工人罢工,南京罢市、宁波罢市。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②资产阶级对学生运动给予有力支持③各阶级联合领导了五四运动④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5.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

这属于A.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 B.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C.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 D.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16.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

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 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C.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 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17.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政权性质的变化 B.主要矛盾的变化C.国家性质的变化D.国际形势的变化18.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政府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存在,给我军发薪饷,并供给部分子弹,允许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和发行书刊,释放了许多政治犯,修改了一些反动法令和颁布了一些有进步意义的新法令,召集国防会议、国民参政会,并成立国民参政会常务机构,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甚至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的所谓“共同防共”谬论。

这表明()A.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B.国民政府一度放弃“反共灭共”立场C.日本全面侵华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D.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多元合作19.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

这表明A.工业革命引发了新的社会思潮 B.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着人类社会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20.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

”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21.新中国交对外往的“世界观”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下重大举措不包括A.达成“九二共识”,促成两岸关系的发展B.深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加入APEC和WTO,融入全球化进程D.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22.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

这一历史事件是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D.北约的建立23.2012年3月28、29日,“金砖”(BRICS)五国(巴西、俄国、印度、中国、南非)在新德里举行峰会,西方传媒表面上轻视(有人甚至以“motley crew”(杂牌军)相嘲),实际上关切,因为它代表新兴国家崛起,将与西方强国平分秋色。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A.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C.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D.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24. 某位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经济全球化开始以后 B.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以后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D.欧洲走向联合以后25.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其著作《后美国世界》中提出;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可以表述为“他者的崛起”。

“他者的崛起”不包括()A.美国B.欧洲C.日本D.中国二、非选择题:26.(2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材料二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呈现在这个样子。

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