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3.《核舟记》【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学习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学习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1、认识微雕: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

,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

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2、掌握“记”的知识:“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

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3、了解大苏游赤壁一事:大苏,即苏轼,又名苏东坡,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实际是流放;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

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

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武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共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共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共5篇)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23.核舟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究准确翻译课文究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教学重难点】准确翻译课文,感受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

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

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

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走进作者: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知识链接文体“记”:“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3《核舟记》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3《核舟记》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核舟记【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4.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学习过程】一、导语二、前提测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搜集的作者情况。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

四、整体感知文意,弄清写作顺序1.疏通文意后,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行交流。

2.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

然后出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1)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2)辨明说明顺序。

提问: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五、精读分析1. 研读第一段:(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2.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 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六、讨论探究1. 苏轼、黄庭坚、佛印三人各有何不同的表现?2. 左右舟子各具怎样的情态?3. 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4. 写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5. 研读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6.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七、作业搜集民间精巧的雕刻、剪纸等艺术,说给大家听。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核舟记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魏学洢(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究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朗读课文1.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器皿(mǐn)罔不因势象形(wǎng)贻(yí)八分有奇(yòu jī)二黍许(shǔ)箬篷(ruò)髯(rán)石青糁之(sǎn)不属(zhǔ)诎(qū)椎髻(chuí jì)舟楫(jí)篆(zhuàn)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通假字①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零头。

)②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③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

)(2)一词多义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有: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为:①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②中轩敞者为舱(是)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名词。

)②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形容词。

)而: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而且。

)②启窗而观(表承接,不译。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

)之:①径寸之木(助词,的。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这。

)其:①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②其人视端容寂(那)(3)同义词①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大约)②珠可历历..(清清楚楚)..数也——钩划了了③若啸呼状.——若听茶声然.(……的样子)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古代的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何特征?核舟。

奇巧(体积小、构思巧、雕刻的人物字数量多)。

2.说明顺序是什么?请具体说一说。

(1)空间顺序:中-头-尾-背;(2)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23.《核舟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存文言词语、句式。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学习采纳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依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式。

3.学习把握本文运用说明和刻画相结合的笔法,明白得本文说明语言简练、周密、生动的特点。

4、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绩,培育民族自豪感。

【学习进程】前置作业一、自由阅读课文,达到熟练成诵的程度;二、自学检测:(1)检查背诵课文二、3、4段:(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器皿.()罔.不()贻.()有奇.()黍.()箬篷..()糁.()峨冠.()髯.()髻.()衣褶.()诎.()楫.()壬戌..()虞.山()篆.章()矫.()课堂探讨1、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重点辞汇,明白得文句,把握文意。

同时相互交流,一起完成对疑难辞汇、语句的明白得;(1)释词: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启窗而观. ( )6.高可.二黍许. ( ) ()7.箬篷..覆之 ( )8.清风徐来..( ) ()..,水波不兴9.石青糁之..()10.中峨冠..而多髯.者()()11.其两膝相较..者()12.佛印绝类..弥勒 ( )13.矫首..昂视 ( )14.神情与苏、黄不属.. ( )15.珠可历历..数也 ( )16.居右者椎髻..仰面 ( )17.假设听茶声然... ( )18.其人视端容寂....()()19.其船背稍夷. ( )20.钩画了了..,其色墨 ( )21.长曾.不盈寸..()()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二、诎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比较以下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珠可历历数也()其中人语云()当堂检测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问题解决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问题解决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核舟记》(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核舟记》(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核舟记》(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核舟记》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梁彩星《核舟记》问题解决课学导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记"这种特点,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2.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导重点及方法学习运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再现“核舟"的形象及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问题预设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词,并注音或写出对应的汉字。

(结合目标1)器皿( )wǎng不()yí()有奇()shǔ( )箬篷( )sǎn( ) 峨冠()rán ()衣zhě() 诎()楫( )chu íjì( )壬戌()虞山()篆章()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结合目标1)①左手倚一衡木。

通,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③诎右臂支船. 通,④八分有奇。

通,3.再读课文,根据提示写出原文中得句子.(以下结合目标2)①文中总说王叔远构思精巧,技术高超的句子。

②描写佛印洒脱神态的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核舟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核舟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核舟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导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疏通文意。

2.学习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的是微雕艺术。

微雕是把书法、绘画、雕刻融为一体的微观艺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示。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罔.不(wǎng) 轩敞..(xuān chǎng) 峨.冠(é) 衣褶.(zhě)矫.首(jiǎo) 椎髻..(rén xū) 袒.露(tǎn)..(zhuī jì) 壬戌器皿.(mǐn) 箬.篷(ruò) 黍.米(shǔ) 糁.之(sǎn)多髯.(rán) 右趾.(zhǐ) 虞.山(yú) 篆.章(zhuàn)2.理解重点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核舟记【学习目标】1.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 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4.品味语言, 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学习重点】1.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2、品味语言, 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 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一只“曾不盈寸”的桃核上竟然有如此丰富的内容。

由此反映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篇幅虽短, 却说明顺序合理, 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 确实令人惊叹。

2.走近作者魏学洢:(约1596——1625), 字子敬, 明末嘉善人。

魏学洢:字其父魏大中, 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 冤死狱中。

他痛父奇冤, 晨夕号泣, 不久悲愤而死。

他好学能文, 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 著有《茅檐集》。

3.课文简介课文介绍了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篇幅虽短, 却说明顺序合理, 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 确实令人惊叹。

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 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

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自主学习】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听读课文, 力求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罔()膝()髻()倚()戌()篆()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朗读示范:明 \有\ 奇巧人\ 曰王叔远中 \峨冠\ 而多髯者\ 为东坡珠\可历历数也朗读课文, 结合注释, 借助工具书, 理解文句, 把握文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 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

2. 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核舟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核舟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3﹡核舟记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4.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1.掌握文言词语,感受本文描写生动的语言。

2.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魏学洢,明末嘉善人。

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

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

他好学能文,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第一课时1.读准字音。

罔 髯 箬.篷 峨冠. 八分有奇.. 石青糁.之 贻 髻 篆.章 诎.右臂 天启壬.戌. 钩画了.了 2.朗读课文,把握节奏。

① 明\有\ 奇巧人\ 曰王叔远 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 珠\可历历数也。

④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资料链接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重点难点3.解释词义。

①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罔不因...势象形 无不 顺着,就着 高可.二黍许.大约 上下 尝贻..余核舟一 曾经 赠 启.窗而观 打开 盖.大苏泛.赤壁 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泛舟 石青糁.之 涂 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佛印绝类..弥勒 极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其船背稍夷.平 ②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 特别奇妙 高可.二黍许 大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如有所语. 说话 盖大苏泛赤壁云. 句末语气助词 此中人语.云 告诉 自云.先区避秦时乱 说 ③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原句,并解释词义。

明确: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1. 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核舟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核舟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核舟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核舟记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重点与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难点】1、学习重点文言词汇.2、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与学方法读想法、发现法、点评法.练习法.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1、结疏通文句,把握文意,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与学过程:一、作者、作品:见《金榜行动》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罔(wǎnɡ)膝(xī) 褶(zhě)髻(jì)倚(yǐ)戌(xū) 篆(zhuàn) 八分有(yòu)奇(jī)诎(qū)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并说说每句的意思。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珠/可历历数也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本文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1、结合常考字词注释表,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三、展示、评议四、课后强化读文、译文第二课时教与学要点:1、学习、探究课文内容。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方法1.读想法。

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绘制示意图。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来。

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2.发现法、探究法。

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发现法”阅读,便于整体感知文意;在学生绘制核舟示意图、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

3.点评法。

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

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

相关资料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选得《虞初新志》,略有删节。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

“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以叙事为主,也可以抒情和议论。

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

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其他如箬蓬,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34个字,勾画了了,真可谓巧夺天工。

本文就是对这件艺术品的文字说明。

阅读时,要善于运用想象再造出这件艺术品的形象,并仔细品位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2.人物简介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简明,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

魏学洢在七岁时就能作诗,生性孝顺。

曾经有一次不小心摔下桥,断了脚,也不敢大声喊痛,唯恐父母担心受怕。

年少时,曾和父亲魏大中一起到帷萧寺苦读,生活清苦,效法范仲淹日夜吟诵。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核舟记第2课时【课前探究】1、自选一些说明生动的语句,自主品评2、请5个同学表演:一为东坡,一为佛印,一为鲁直,其余两个为舟子,注意表现他们的位置、姿态、动作。

【预习交流】1、学生点评课前作业2、交流课前自主预习中的问题【互助提升】1、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2、生齐读课文,根据写作思路提示,背诵2~4段,在头脑中完善“大苏泛赤壁”的故事。

【体验成功】1、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2、按空间顺序口头介绍一件你所喜欢的工艺品。

【快乐心得】【中考写真】一、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

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

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句,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二、课外文段:雪地上的路王立纯雪停了,天还阴着,四周真静,偌大的城市里仿佛只有我一个人。

我知道真正的清扫工很快就会出动,把主要路面扫除干净。

我要扫的是一段通向僻静之处的小路,它常常因为不能及时打扫,被行人踩成又光又滑的冰面,对于肢体不全的儿子来说,那无疑是很危险的。

我在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里奋力挥动着扫帚和铁锹,直干得全身热气腾腾,就像一只打开的蒸笼一样。

一个晨练的中年人慢吞吞地跑过来。

根据那打扮和气度就看得出,他属于那种志得意满的上层人物。

我停下来,朝他礼貌地点点头,打招呼说:“起得真早啊!”中年人皱皱眉头说:“早什么,还不是叫你们这些人给弄的。

你们的精神可嘉,不过起得也太早了,就像夜游症似的,多妨碍别人的休息啊!特别是铁锹铲马路的声音,简直就是噪音。

跟环卫部门反映多少次了,就是不注意!”我连连道歉,向他解释说,我并不是清扫工,我只是一个母亲;我要为送牛奶的残疾独生子扫出一条路来,这就是我全部和惟一的目的。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3)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五、达标测评
1.找出通假字,并分别写出本字。
(1)诎右臂之船: (2)手倚一衡木: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2)能以径寸之木(3)为宫室、器皿、人物(4)罔不因势象形(5)尝贻余核舟一(6)盖大苏泛赤壁云
学习
重点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学习
难点
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
核舟记
课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核舟记
课型
预展课
课时
第一课时
3.来看看雕刻家在这小小的核舟上雕刻了哪些物,分别有什么特征。
4、反馈提升
1、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1)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2)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3.朗读示范: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珠\可历历数也。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二、读懂文意: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在课文中圈画出通假字并标注出你有疑难的地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第2课时)导精品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第2课时)导精品学案新人教版
1、拥有思想的瞬时,是幸福的;拥有感觉的称心,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踉跄pānshān迂腐yū触目伤怀chù不可以自制jǐ变卖典质zhì赋闲fùXiān
唯一wēi举箸zhù橘子jú妥当tuǒ栅栏zhà拭干shì晶莹jīngyíng
-------史骐生
情郁于中yù
2、作为男人的一世,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最淡的墨水也赛过最强的记忆。
将就将就,自己负责。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我中考,我自信!我全力我无悔!
遵从命运安排的是凡人;主宰自己命运的才是强者;没有主见的是盲从,深思熟虑的是智者。
相信自己能打破重围。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人的活动假如没有理想的激励,就会变得空虚而微小。
⑤本文是什么体裁?(散文)线索是什么?
学习
目标
2、整体掌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要点
学习
难点
学习过程:六、反应提高
教师“复备栏”一、情形引入或知识回首(大屏幕出示我国有名画家罗中立的代表作《父亲》,配以背景音乐。)1、文中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请在文中画出来。哪一次是写作的要点?
或学生“笔录栏”
品尝语言,真实感觉本文察看仔细、描绘生动的
叔远高明的雕琢技艺和独到的才干,
学习
特点。
热忱歌颂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
难点
术成就。
五、达标测评
学习过程:
教师“复备栏”一、情形引入
或学生“笔录栏”本文名为“记”,是否是记述文,为何?1.解说以下加粗词的意思。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绘、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照实地描绘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23.核舟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究准确翻译课文究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教学重难点】准确翻译课文,感受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

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

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

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某某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走进作者: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被清代人X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知识文体“记”:“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某某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

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3- 核舟记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3- 核舟记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3* 核舟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3*核舟记
【学习目标】
1.积累一定量的常用文言词语。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学习重难点】
按空间顺序说明物体:说明物体的形状、结构一般都是先说整体,而后逐一地说它的各个局部,称为空间顺序。

至于整体怎么说,各个局部的顺序怎么安排,则要因物制宜,没有一定之规。

【学习流程】
1、请大家运用字典和书上注解自读这篇
2、请写出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
3、为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1.给下列字注音。

罔()髻()戌()戊()
髯()贻()黍()糁()
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

诎:衡:
简:有:
3、请你整理本课中的一词多义
4、翻译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其人视端容寂:
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⑥技亦灵怪矣哉: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写出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

(2)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6、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写
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核舟记》【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学习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学习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1、认识微雕: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

,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

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2、掌握“记”的知识:“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

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3、了解大苏游赤壁一事:大苏,即苏轼,又名苏东坡,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实际是流放;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

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

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武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个掌故作题材的。

【自主预习案】1、文学常识填空。

《核舟记》选自()编辑的《》。

作者是()人。

,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

2、给下列字注音。

罔()贻()有.奇()黍()糁()髯()椎髻.()膝()楫()不属.()3、重点词语释义。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罔不:因.势象.形:尝:贻:高可.二黍许.:峨冠:其两膝相比.者:绝类.:诎:若.听茶声然.:钩画了了..:盖简.桃核修狭:4、下面句中有没有通假字,说出本字并解释其含义。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5、结合语境解释加点字的含义,整理文中一字多义的例句。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3)可: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4)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6.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原材料是一个“”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

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顺序写来,先写核舟的面,次写它的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部分,次写,最后写。

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8、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

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祖国的文化艺术,如天上的繁星一样灿烂多姿(如:《口技》),在艺术的宝库中,有一朵奇葩,就是微雕艺术,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雕刻在长不盈寸、高只两黍的小船上究竟有多少人和物?学生回答,划出“通计”一词,雕刻家是怎样进行巧妙的构思的?今天我们学习说明文《核舟记》,看看作者是如何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核舟的形状和描述舟中人物的状貌神情的?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自己读错的字词,读好以下句子的停顿。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罔不因势象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其人视端容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楫左右舟子各一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而计其长曾不盈寸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

三、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二)品读课文,解析文本3、读课文,把握文意: “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4、照课文内容,绘制核舟的示意图。

然后选画得好的同学出示绘制的示意图,并介绍示意图。

思考:A、文章依次说明了船的哪些部分?文章主体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B、试分析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此基础上稍作点拨)C、怎样表现奇巧、灵怪?学生齐读课文,根据写作思路提示,背诵2~4段,在头脑中完善“大苏泛赤壁”的故事。

(三)品析语言,真切感受5、问题讨论,注意作者的细致观察。

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根据问题提示,读课文,思考,划出有关语句)教师总结:我们学习《核舟记》,能如此具体而细致地感受一件主题鲜明的艺术珍品,一方面是有“奇巧人”王叔远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堪的雕刻技艺,另一方面是借助作者细致的观察。

看来,写好说明文的前提和关键是细致观察、精心构思。

6、揣摩下列语句,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1)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2)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3)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学生齐读三句话。

教师示范分析(1)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学生选例评点:教师总结: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作者在说明这件雕刻品时,不为原作所囿,在细节上又大胆想像,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赋予雕刻品以新的生命活力,这启发我们说明事物时不应是呆板平实的,而应该是能打动人的,给人以想像的。

7、学习小组内可自己演一演:一为东坡,一为佛印,一为鲁直,其余两个为舟子,发挥想像注意表现他们的位置、姿态、动作,可以适当加些语言。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

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

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拓展检测案】●课内语段阅读。

(一)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属shǔD.矫jiāo首昂视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绝类弥勒(绝):很B.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二)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6.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

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

(不超过12个字)7.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A.列数字B.打比方C.作比较D.分类别8.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

9.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课外阅读训练宣纸①宣纸的原产地——安徽泾县,唐代隶属宣州府,宣纸因而得名。

②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纸的制法是利用造纸机把纸浆平铺在网上而形成薄薄的纸页,再经过烘干而卷成纸卷。

宣纸却是用传统方法手工焊成一张张湿纸,贴在墙上干燥而成。

由于这点不同,宣纸的性能也与一般纸不一样。

③那么,宣纸有哪些特性呢?④宣纸有润墨性。

落墨于宣纸时,纸面会产生“发涸”的效果。

普通纸发涸会使字或线条模糊不清,也不会出现晕状化开现象。

而宣纸发涸会使墨色随水分逐渐向周围扩散,呈近似圆形的波浪式的变化,如果水墨掌握得当,就能获得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艺术妙味。

⑤宣纸有耐久性。

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

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

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

⑥宣纸的耐久性与它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测定,绝大多数宣纸pH值都在8.3左右,呈碱性状态。

因为宣纸呈碱性,这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其纸内纤维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纸也不易出现颜色变黄、强度下降等情况,所以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⑦宣纸有变形性宣纸能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适当伸长或收缩。

它不怕折揉,可以重新装裱,即使折揉很多次,一经装裱便能整洁如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