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解题技巧+双基达标)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六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发展联系 湘教
高考第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20/12/18
16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0/12/18
17
【对点演练】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读图回答
资料书
1.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 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自然原因是
A.夏季洪水多发 B.夏季高温潮湿
2020/12/18
C.冬季降雪量大 D.冬季光照时间短
23
7 .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光照
C.地形
D.台风
2020/12/18
24
读图,完成问题
8.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 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 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 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 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2020/12/18
10
【考点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例)
2. 区域的特点
①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整体性、差异性、 层次性、可变性)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 和边界;
②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2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
二、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1.区域整体性
景观
(1)
直接
间接
(2)
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
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地理位置差异
(1)区域差异的表现
_自__然___条___件___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_文___化__习___俗___差异
(2)区域关联的意义。
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 改变 区域生产和 影响 区域发
考点二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典例导悟』
(2022·江苏卷)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 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据此完成 (1)~(3)题。
(1)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
造主要是为了( )
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交通方式、通达度等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
交通
差异
口等差异
『对点训练』 考向1 区域整体性与区域地理特征
(2023·江门模拟)徽州是古代徽商发源地。该地群山环绕,多 古松、石砚,当地人因地制宜发展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文风 昌盛、教育发达,宋代以来闻名全国。明清时期,古徽州人以长途 贩销的形式互通有无,扩大和加强了全国各商品市场之间的联系, 徽商自此兴起。境内有黄山,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古徽州地区被撤销,安徽境内 区域更名为黄山市,如今黄山市成为世界 知名的旅游城市。如图示意古徽州地形、 水文及范围。据此完成1~2题。
解读信 ②_Ⅰ_耕地压力指数最大,为东部地区;Ⅲ耕地压力
关键 息 指数最小,为中__部__地区;Ⅱ耕地压力指数处于中
能力
间,为西__部__地区
调动和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__集__,经济发达;中部地区是我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知识梳理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知识梳理一、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一)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煤炭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煤产地,主要用于燃烧发电;河东煤田是优质主焦煤基地,主要用于冶炼钢铁);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地处我国中部,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2.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三条煤炭外运铁路主干线: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3.能源的综合利用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4.环境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物利用技术,以及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一方面,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一方面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降尘,对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止对大气的污染;另一方面,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1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设计思路】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资源和能源开发为经济支柱的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往往难以持续。
当资源和能源枯竭或市场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时,区域经济就会衰退。
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德国鲁尔区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
其区域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东北老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
本次课堂复习的第一个思路是引导学生整理和拓展考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阐明分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思路:即:,分析区域特征——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制约因素,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第二,通过典型案例的问题解决训练,提高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技能和方法。
第1课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知识建设]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发展的背景或条件;二是区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区传统产业调整产业区域区域域的衰落结构有利因素发展可持发过程续发展治理环境图1中遇展的的环境恶化污染到的制约因素主要背问题策略景发展科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鲁尔区发展的背景、问题和整治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开采条件
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 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
②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限制条件评价 a. 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煤炭运输量大 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往外省
受所处地理位 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东面是太行山,南面临黄河,不利晋煤外
置的影响
运
b. 水资源短缺
降水少 山西省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 消耗多 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河流中上 游
地势起伏大、流量大的河段,侧重水力资源的开发
河流中下 游
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流量稳定,侧重于 航运、灌溉、养殖
黄土 在各波段均呈均匀的浅色调,其影像表现为密集型树枝状水系所组成的花纹图案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荒漠化 (1)含义及类型
(2)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3)防治措施
地区
农作区 牧区草原
干旱的内陆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高的大量无序增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 保护
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2. 水土流失 (1)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2)水土流失的危害
(3)水土流失的措施 工程措施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 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农业技术措施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 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种、提高复种指数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经济基础 、 (1)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发展水平和 对外开放程度。
东部地区:10个省直辖市 中部地区:6个省 (2)具体划分 西部地区: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东北地区:3个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明显 落后于东 部地区。 (2)经济差异的具体表现: 东部地区 产业 结构 加工制造业、 高科技产 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 中、西部地区 农业经济占较大比 重,工业结构西部以 东北地区
5.意义 (1) 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 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 求,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优势 ;将潜在优势变为 (3)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 转变为
现实优势。
1.区域的开放性
区域作为地球表层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人 与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球空间呈现出开 放性的特点。上图示意的是区域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
热量 丰富,水分充
平原 面积广阔,森 足,有色金属矿产 、生物
林、煤炭 、石油 资源、水力资源 等相当丰 富
铁矿 等资源丰富
区域 项目 限制性 因素 发展 方向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
原水土流失严重等 调整 产业结构、扩 大对外开放、改善
生态环境 等
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 积极对外开放、推进
城市化水平 高,城 城市化水平 低,城 城市化水平高,城 市分布密度大 市分布密度小 市分布密度较小
东部地区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程 的区域差 度高, 吸纳外 异 资的能力 强
高考地理全球化与区域发展专题
高考地理全球化与区域发展专题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区域发展则是各国和各地区关注的重点。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来说,理解全球化与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在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全球化,简单来说,就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这种联系和依存体现在贸易、投资、人员流动、信息传播等多个方面。
全球化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
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苹果手机,其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在中国组装完成后再销往全球各地。
这就是全球化在生产领域的体现。
全球化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地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可能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面临着资源流失、环境污染等挑战。
另一方面,全球化可能导致一些传统产业受到冲击,造成失业等社会问题。
与全球化相对应的是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强调的是特定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此需要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
以我国为例,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发展起来。
而中西部地区则在近年来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加快了发展步伐。
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产业的发展。
一个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
比如,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重工业基础,重点发展了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珠三角地区凭借其临近港澳的优势,发展了外向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发展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
一方面,区域可以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区域也需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六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六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六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六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部分第十六章第2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018·太原一模)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
下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据此完成1~3题.1.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A.新兴产业比例下降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C.传统工业部门复兴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2.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3.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应()A.大量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B.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C.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D.逐步取缔中小型民营企业解析:1.D 2。
A 3.B [第1题,再工业化会增加工业在国家总产值中的比重,则实体经济地位会有所上升。
图示信息显示再工业化是升级制造业,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部分复兴,也不会使资源环境问题加大;再工业化也包含新兴产业,则新兴产业比例不会下降.第2题,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会吸引一部分准备布局在发展中国家的先进工业转移到发达国家,则会延缓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故A正确。
云南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学案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2.通过分析长江流域不同河段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探索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与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为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4.学会通过运用地图和查找资料归纳区域内的地理差异的方法。
【课前先学】一、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地形:2、气候:3、水文:4、主要自然资源二、社会经济概况长江流域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三、综合开发与整治长江上游由于,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开发是上游发展的重点,长江三峡是具有、、、养殖、供水的综合效益。
【问题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例1】(1)长江上游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A.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江淮平原D.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2)关于长江流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大多数属于高寒气候D.大多数地区雨热同期【问题2】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站突出地位,上、中、下游经济发展概况是什么?【例2】关于长江流域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经济区B.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C.以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区轻工业发达D.以昆明为中心的经济区城市化水平在全国最高【问题3】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整治?【例3】长江上游多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有()A.地形复杂、坡度大 B.气候干旱,植被稀少C.人类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植被 D.寒潮、台风影响大【问题4】长江洪涝灾害造成的危害如此巨大,其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例4】造成长江洪灾的主要原因有()A.中游地势起伏大,水流急B.降水多集中在春秋两季C.植被破坏,流域内涵养水源能力下降D.因泥沙淤积,河床升高,湖泊面积变小【变式训练】读图,完成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六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发展联系以我国两省区的对比考查区域差异(2011·江苏地理卷)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项目地形__①__ 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__②__河流河流少,水量小__③__矿产资源丰富,以__④__为主较少(2)(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
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了江苏、新疆两省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差异、风能资源分布、三次产业差异、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条件以及两省区协作的有利影响。
第(1)题,结合初中地理知识及图中信息即可回答。
第(2)题,要注意两省区不同地区有效风能密度的差异。
第(3)题,根据统计图直接比较各产业所占比例大小即可。
第(4)题,应强调相互协作可以扬长避短,从而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
第(5)题,可以从位置、交通、政策、资源等方面分析该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项目地形①以盆地、山地为主气候类型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③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5)霍尔果斯是我国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不同区域的组成要素一定存在差异,而不同的要素对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通过不同区域的比较可以找到其共性,也可以发展区域间的差异。
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借鉴外地经验,也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做到因地制宜。
以湖泊治理为例考查跨区域调水工程(2013·江苏卷)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或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2)题。
(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解析:“昆明水少”与“滇池水脏”的因果关系及图中“滇池概况”信息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1)滇池属于外流湖,水体更新周期长,是因为流进和流出的水都较少,而流域面积的大小影响着流入水量的多少,图中的信息也说明了这一点,据此确定A、C项是正确的;昆明地区并非全年高温,D项错误;径流季节变化大,不会造成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排除B项。
(2)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把其他流域的水调到滇池,可以增加滇池的水量,加快水体循环更新,从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但不能改变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对流域内的降水不会产生多大影响,据此排除A、C项。
答案:(1)AC (2)BD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解题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主要从原因、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线路选择、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线路的造价;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4)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以人口迁移创业角度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2011·安徽文综卷)根据材料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
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
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1)图中甲地为________(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解析:第(1)题,可以从甲地制造业就业比重最少、图示功能区的相对位置等方面思考。
第(2)题,主要从上海的科技优势思考。
第(3)题,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案:(1)商业区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
(2)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较好。
(3)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
(亦可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1.读图分析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
通过读图对比我国两个重要三角洲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发展。
2.信息提取(1)资源差异:黄河三角洲丰富的石油资源、海盐资源等自然特征,珠三角地区资源短缺。
(2)交通状况:两地都有铁路、港口等便利的交通条件,“珠三角”地区在河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3)位置差异:“珠三角”地区邻近特区、港澳的区位优势,黄河三角洲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受京津地区辐射影响大。
3.迁移应用(1)考查渤海石油资源的开采、海盐晒制的有利条件。
(2)考查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3)考查黄河生态经济区的发展问题。
(4)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工业化与城市化、经济特区及对外开放等。
(5)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及掌握考查的规律。
在分析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2014·揭阳模拟)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
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地点海拔(米)1月均温(℃)7月均温(℃)1月降水量(mm)7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年日照时数(小时)R 201 2.6 20.7 54.1 60.6 824.5 1 975.3 Q 1 111 -8.4 23.3 1.2 42.2 193.7 2 975.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国R地1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法国葡萄园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4)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由图及相关知识,法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第(2)题,从冬季风及洋流的影响的角度去考虑。
第(3)题,从气候、病虫害、劳动力三方面思考。
第(4)题,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地盐碱化,灌溉用水后会使下游水量减少。
答案:(1)平原面积大(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高R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3)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
(4)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
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一、单项选择题(2014·深圳统考)下图为我国两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深圳和喀什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河流众多B.科技发达C.地理位置优越D.交通发达2.甲、乙两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A.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乙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B.乙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C.甲、乙两地区城市都沿交通线分布D.甲、乙两地区城市都沿矿区分布解析:深圳经济特区毗邻港澳地区,靠近东南亚地区;喀什地处我国西部边陲,是通往中亚地区的重要通道。
两地的地理位置都十分优越。
甲地区地处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内陆,距海洋较远,水汽很难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乙地区地处我国沿海地带的珠江三角洲,降水丰沛,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沿海地带。
答案: 1.C 2.A(2014·潍坊一模)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3~4题。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4.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第3题,对比两图可知,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第4题,南水北调有利于缓解受水地区的环境问题;盐碱化问题是过度灌溉造成地下水位升高而形成的;对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无影响;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3.A 4.D(2014·成都模拟)富士康是大型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集团,为世界众多品牌组装电脑等电子产品,2010年8月,该企业在郑州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在深圳的工厂逐步停止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