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治学品格

合集下载

曾国藩家风家训

曾国藩家风家训

曾国藩家风家训
曾国藩出生于贫寒之家,但他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和磨练,培养了一种刚毅坚忍、孝顺尊长、忠诚为国的家风。

在他的家族中,“勤俭力行,孝顺谦和,忠诚诚信”是家训的核心价值观。

首先,勤俭力行是曾家的重要家训。

作为一个贫寒家庭的子弟,曾国藩深知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严格训诫,要求他刻苦学习,勤俭节约,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在曾国藩的家中,勤俭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他主张家庭要节俭办家,劳动致富,鼓励子弟们自食其力,自强不息。

曾国藩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勤勉劳作,自己节俭朴素,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仰。

其次,孝顺谦和是曾家的另一大家训。

曾家秉承着尊老孝养的传统,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和睦。

曾国藩从小就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教导他要尊敬长辈和关爱弟妹,要明辨是非,宽宏大量待人。

他对家庭成员的孝顺谦和,为他树立了身体力行的榜样。

在曾家,孝顺长辈,尊重他人是必须信守的传家之宝,他的子孙也都继承了这一家风家训,成为社会上的模范大悟。

再者,忠诚诚信更是曾家的核心价值观。

曾国藩在家庭中就引导子弟们应该对国家、家庭有着忠诚,对自己的承诺和责任有着诚信。

他教导子弟们立身正耍,做事公道,言必信行必果,不谋私利,始终坚守信义。

这种忠诚诚信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曾家的后人,也得到了社会的尊敬和认可。

总之,曾国藩家风家训集勤俭、孝顺、谦和、忠诚、诚信于一身,这种家风家训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家庭的楷模和榜样。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向曾国藩学习,传承和发扬这种优秀的家风家训,使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美满,我们的社会更加和睦亲善。

曾国藩修身的具体做法

曾国藩修身的具体做法

曾国藩修身的具体做法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其杰出的修身立德之道而闻名于世。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是一种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实践,它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的做法。

首先,曾国藩非常注重学习。

他在自己的修身之道中,将学习视为提高自己能力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他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涉猎了广泛的书籍,包括历史、文学、军事等领域。

曾国藩深知只有通过广泛的学习,才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曾国藩非常注重诚信和道德品质。

他坚持以诚信为本,为人正直,言行一致。

曾国藩在与人交往中始终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他的诚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他也倡导廉洁奉公、以德服人,并以身作则来影响身边的人。

此外,曾国藩非常注重自律和修身养性。

他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他每天都会花时间反省自己的行为和做法,努力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自我反省和提升。

曾国藩还注重修身养性,他会参与冥想、静坐等修行活动,以提升自己的心性和境界。

最后,曾国藩注重实践和奉献。

他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以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推动改革和发展,积极参与政治和军事事务,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建议。

总的来说,曾国藩修身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学习、诚信、自律和修身养性,同时注重实践和奉献。

他通过这些做法,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个人修养和能力,也对社会和国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他的品德和作为将永远被人们所敬仰和传颂。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家风家训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家教的代表。

他的家风家训以“忠诚、勤勉、正直、谦虚、宽容、诚信、孝顺、尊敬”为核心,推崇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一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珍贵财富。

1. 忠诚曾国藩在家风中力挺忠诚。

他认为忠诚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对国家和民族,都应该忠诚不渝。

他的忠诚指的是“忠于天命,忠于国家,忠于友情,忠于信仰”,这种忠诚不仅是说出口的而是要付诸实践的。

2. 勤勉曾国藩反对“懒散”和“轻浮”。

他认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要抓住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勤勉工作、精益求精。

他还说:“不勤劳则无功,不修身则无德”,可见他对于勤勉的重视。

3. 正直在曾国藩的家风中,正直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他认为正直即使面对困境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为任何利益妥协和妥协。

他的家风中也提到过要君子可责,这也是与正直相同的性质。

正直需要靠人的精神力量来支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锤炼。

4. 谦虚曾国藩在家风中非常崇尚谦虚,他认为“君子谦而让,让而施,施而仁”,这其实就是让人们改变奢侈散漫的行为,懂得礼义博爱,并以身作则,做到“思己之谦,使人之权”。

同时谦虚也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一种心态。

5. 宽容曾国藩主张以宽容的心态来审视和面对人,他认为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误,倘若我们不能宽容别人,那么别人也无法宽容我们。

同时,要以善谋善断的态度,用聪明机智来化解矛盾。

曾国藩深知人心难测,面对多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修养。

6. 诚信曾国藩的家风中讲的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诚信。

他认为“承诺就是承担”的原则应当贯彻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贵在言出必行,做出信誉良好的表率。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也体现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应该深入人心、被严格遵守。

7. 孝顺曾国藩的家风中也特别强调了孝顺这个重要的精神。

他认为孝敬父母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一种美德。

曾国藩的十六句格言

曾国藩的十六句格言

曾国藩的十六句格言
1、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

2、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4、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

5、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6、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

7、决不行存苟且心,决不行做偷薄事,决不行学狂妄态,决不做惫赖人。

8、古者英豪立事,必有基业。

9、观人四法:讲信誉、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10、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

11、斯民当火热水深以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12、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13、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14、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

15、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6、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曾国藩经典语录

曾国藩经典语录

曾国藩经典语录
曾国藩是清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格被后人誉为“忠良之士”、“忠良曾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典语录,给后人启迪与指引。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曾国藩经典语录: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注重修身养性,认为一个人首先需要自律,才能有能力管理家庭、治理国家,最终实现天下太平。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曾国藩提倡读书学习,认为广泛的知识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才华,使其在写作创作时能够获得灵感。

3. 以诚待人,以信为本:曾国藩倡导诚信为处世准则,认为只有真诚待人、守信用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

4. 克己复礼,敬天怀人:曾国藩主张自律自强,强调恪守礼仪,尊重天命,尊重他人,推崇“敬天怀人”的胸怀。

5. 为政不在多令旨,而在行率令行:曾国藩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对下属的影响,认为领导者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推动工作。

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曾国藩主张海纳百川,接纳不同意见和文化,相互包容,共同进步,才能打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7.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曾国藩认为,只有尊重和爱护他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在精到神通:曾国藩主张脚踏实地地向前,循序渐进地学习,追求博学多才,使自己能够具备高深的智慧和见识。

以上是一些曾国藩的经典语录,这些语录蕴含着他的深邃思想和哲学智慧,对于当代人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秉持这些价值观,成就更为美好的人生。

曾国藩家训白话全解

曾国藩家训白话全解

曾国藩,字长兴,浙江绍兴人,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

他为人正直、勤奋踏实,并积极致力于国家的改革与民族的富强,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提倡“实学为本”,主张将道德与学问相结合,注重家庭教育,以培养人才为己任。

他的家训也是他传统价值观与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对后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曾国藩家训有《曾文正公家训白话全解》一书,通过白话文的形式对其中的经典家训进行了解读。

下面给大家介绍其中的几条家训。

品德曾国藩强调修身养性,关注个人的品德修养。

他提出:“世上所有成功者,都将静心做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时刻谦虚谨慎,勤勉努力,追求卓越。

学问曾国藩非常重视学习,认为学问是成功的基石。

他提醒子弟们:“学问的第一要义,就是心直口快,能讲字断。

知书达礼,礼尚往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问不仅是为了自己的成长,更要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与他人交流时能够表达清晰、得体。

勤奋曾国藩认为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他告诉子弟们:“勤学力行,事业家风亲近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勤奋学习和实际行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同时家庭的风气也会因此而变得良好。

诚信曾国藩非常看重诚信,他教诲子弟们:“诚心正意,神明自在。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心怀诚意、真实待人,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快乐,同时也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信任。

尊敬曾国藩强调要尊敬长辈和敬重他人。

他说:“尊敬长上,感念恩师。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尊敬他人并感恩,从长辈和恩师的言传身教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曾国藩家训中的这些家训不仅是他个人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总结,也是对于社会准则和家庭伦理的具体要求。

通过对这些家训的遵循,不仅可以使个人的品德得到提升,还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和谐。

总之,曾国藩的家训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的思想和价值观引领着我们努力奋进,坚持道德准则,注重学问修养,勤奋努力,保持诚信,尊重他人。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宝琳,号忠介,湖南衡州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并以反对太平天国运动立下赫赫战功。

曾国藩被誉为“复兴之父”,他提倡“真通理,善鉴史”,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他对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视,特别是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制定了一系列家风家训。

曾家家风和家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诚实守信:曾国藩要求自己和家人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他强调,一个人的诚信可以决定他的人格价值。

2.尊敬长辈:曾国藩重视尊敬长辈的道德价值观,他强调尊重父母、尊敬师长,尊重长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3.孝顺父母:曾国藩强调孝顺的重要性,他认为孝顺父母是儿女的天职,要时刻关心照顾父母的身体和心情,为父母的晚年生活添一分温暖。

4.务实进取:曾国藩主张务实进取的精神,他鼓励家人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他认为只有实实在在地工作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5.勤俭节约:曾国藩注重家庭的勤俭节约,他认为节约是一种美德,不浪费是一种责任。

他要求家人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不奢侈浪费。

6.忠诚奉献:曾国藩强调忠诚奉献的精神,他要求家人为国家和社会尽一份力,为人民的福祉而奋斗。

他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诚奉献的意义。

7.扬善抑恶:曾国藩提倡扬善抑恶的原则,他教导家人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要追求真善美,摒弃邪恶和不义。

以上只是曾家家风和家训的一部分,这些指导和要求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

通过遵循这些家风家训,曾国藩的子女在德行和品格上都有了较高的自觉和自律,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家风家训的注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1.诚实守信:注重培养家人的诚实守信的品格,要教育孩子们明辨是非,理直气壮,不说谎话,不欺骗他人。

诚实守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国藩的16字箴言

曾国藩的16字箴言

曾国藩的16字箴言曾国藩的16字箴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的16字箴言,包含了他的一生信仰和治学、治政、治家的经验与智慧。

这16字箴言,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

第一方面:“格物致知”格物就是要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去探索事物真实的面貌,从而致知。

曾国藩主张要以观察事物的方法来开启心灵探索之路,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同时,要思考探索事物的原因、发展历程,深入剖析事物背后的原因和展开的情况,从而实现世界观的转变。

曾国藩认为,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得到知识,才能在学术上才华横溢。

第二方面:“诚意正心”曾国藩认为,诚意正心是做人的根本,是德行的核心。

诚意,是要真诚、真正实践,不做虚伪的事情,而正心就意味着应有一颗任何毫无修辞、欺骗和自利的心,以含义、道德、品质、勇气和坚忍为基础,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

诚意正心,自己与自己为敌时是乐观、积极和坚定的,这也是曾国藩及其一生人生的标志。

第三方面:“修身齐家”修身,就是要让自己不断进步,养成好的个性和品行。

这个过程要求自己意志坚定,可以承受平凡的忧愁,克服自己的惰性,不断地进步。

齐家,就是要让家庭和睦、和谐、和宜。

曾国藩认为,相家乃至治国,自家之治、家庭之安也是首要的根基,要想治理天下,首先得先治理自己家庭,做到自家有序,方能上外国家治理。

第四方面:“治国平天下”曾国藩认为,治国谋民,是人类最艰难的事业之一。

治国平天下,就是要通过理性而不情感的思考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也要善于权衡各种利益,为国家及社会的利益做出最好的贡献。

曾国藩主张要注重人文关怀,让民生得到根本改善,做到强国富民、民生富足和社会和谐。

总之,曾国藩的16字箴言,成为了一种文明的引导,引领着人们不断朝向自由、平等、博爱、法治的方向迈进。

他强调学术、人文,区分是非善恶的恰当行为,成为后世读者们学习和守意向的典范。

曾国藩:清芬世守盛德日新

曾国藩:清芬世守盛德日新

曾国藩: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清廉品格世代遵守,崇高美德弘扬光大。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人,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入翰林院,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卒谥“文正”。

论学主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遗稿经后人编为《曾文正公文集》。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出来的标本式人物,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以忠谋政,一生奉行“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曾国藩亦是中国近代化的发轫者之一,他倡导洋务运动,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建立了第一家新型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生前身后,备受推崇。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座落在湖南省现双峰县荷叶镇境内涓水河畔,全宅占地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

富厚堂为土石砖木结构,明清回廊式风格,大气而不显豪华,简朴而不失庄重。

宅内有山有水,古木参天,亭阁相映。

后山的鸟鹤楼和荷花池中的凝芳榭等5座亭阁交相辉映,使富厚堂成了一座国内保存无几、仿泮宫(学宫)风格建造的乡间侯府。

富厚堂正宅又称八本堂,取自曾国藩“八本”家训,其住房简单、朴素、大方。

而富厚堂的精华所在,应数它的四座藏书楼,即公记藏书楼、朴记藏书楼、芳记藏书楼和思云馆,曾氏后人称之为“曾家人的精神中心”。

藏书楼飞檐重叠,防虫、防潮、防火、采光,功能齐全,精巧实用,体现了我国近代藏书楼建筑的高超艺术。

虽历经150余年风雨,至今旧貌依稀。

曾氏家训曾国藩祖父曾星冈少时纨绔,因有长辈讥讽他会是“败家子”而幡然醒悟,自此讲求农事,并提出“治家八诀”,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奠定了曾氏家族耕读孝友的家风。

曾国藩作为家中长子,尤其重视对诸弟及子侄的教育。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总结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总结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总结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家风和家训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体现了他崇德修身、勤俭持家、忠诚报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下面将以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为主线,总结其核心内容。

一、崇德修身曾国藩强调崇尚道德修养,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最重要的。

他在家训中强调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体现了他对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的重视。

他主张要以德为本,注重修身养性,做到“以廉自持,以孝自重,以忠自慎,以勤自励”,以此来塑造一个好的家庭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勤俭持家曾国藩非常注重勤俭持家,他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应该贯彻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在家训中强调要“勤俭之本,储蓄之道”,并说“家有一日之粮,当节约三日之用”。

他主张家庭成员要从小事做起,做到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和财物,这样才能保持家庭的稳定和繁荣。

三、忠诚报国曾国藩一生都致力于为国家做出贡献,他强调忠诚于国家和民族是每个人的责任。

他在家训中强调要“忠于国家,报效社稷”,并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他认为个人的命运和家族的荣誉都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怀有忠诚之心,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尽自己的力量。

四、教育子女曾国藩非常注重教育子女,他认为教育是家庭的重要责任。

他在家训中强调要“教导子女,传承家风”,并说“子女贵行,不贵言”。

他主张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教育子女要注重实际行动,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和美德,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勇于担当曾国藩鼓励人们勇于担当,他认为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能有所作为。

他在家训中强调要“事业担当,勇往直前”,并说“无所畏惧,力行不辍”。

他主张每个人都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不退缩不放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品格,他的思想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家风家训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他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明朝遗臣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挫折,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下面将总结五个重要的经验,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第一,诚实守信。

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便是诚实守信。

他不仅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政治生涯中也一直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官清廉,不为权势所动。

曾国藩用自己的事实胜过其他的措辞,他的清廉正直也充分地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我们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做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诚实守信,我们要始终信守承诺,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第二,精益求精。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上精益求精,在学术和兵法上也是如此。

他一生勤奋好学,常常为了深入研究一道难题而整夜不眠。

曾国藩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不断学习和改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

第三,看事物全面。

曾国藩在政治、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得到深入了解和研究,他能够看到事物的多个方面,不受片面的观点所限制。

他也能够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要善于换位思考,看待事物要有广度与深度,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第四,坚定信念。

曾国藩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和士大夫,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秉持着忠诚、守信、正义的原则,不受世俗的浮躁和利益的干扰。

他一心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从不为自己打算。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周围的声音所干扰,要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终生。

第五,不忘初心。

曾国藩一生中最重要的心路历程,也是不忘初心。

他为人民、为国家的初心从未改变。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政治风云变幻、世事兴废,但始终专注于自己的使命,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从未被私心所动。

曾国藩的“四字官德”

曾国藩的“四字官德”

曾国藩的“四字官德”作者:潘春华晚清名臣曾国藩在30余年的仕宦生涯里,为国为公。

清统治者推崇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

毛泽东对曾国藩曾有较高的评价。

曾国藩获得如此高的评价,这和他处世治事坚持“廉、公、谦、慎”的四字官德紧密相关。

廉,即廉洁,是为官第一要义。

曾国藩生活节俭,住不尚奢,衣不尚新,食不尚精,一般一餐只吃一菜,所以有“一品宰相”的雅号。

曾国藩不管是在地方任职还是宫廷掌印,从来不取一文来历不明的钱。

平时与同僚的往来,也从不携礼而入,也不允许别人送礼。

他曾经在日记中写道:“一切事都必须检查,一天不检查,日后补救就困难了,何况是修德做大事业这样的事!”在他身后,也并未留下多少遗产给子孙。

曾国藩曾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

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食言。

”如此看来,曾国藩此言确是掷地有声。

公,即公私分明,处事公正、正直,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是为官之道。

曾国藩在宦海生涯中能做到公私分明,树立良好的官德形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对其师穆彰阿的态度。

曾国藩初入官场能崭露头角、迅速升迁,与穆彰阿的提携是分不开的。

然而穆彰阿为人并无政治操守,结成穆党,打击清流。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并没有追随穆彰阿,也没有运用手中的权力作为谢恩的筹码,而是立公立德,在政治上和穆彰阿划清界限,在私人关系上,一生执弟子礼甚恭。

特别是后来穆彰阿下台,众叛亲离,曾国藩却一直和穆家保持亲密的关系,甚至穆彰阿死后,曾国藩还对其子孙多有照顾。

后来,曾国藩在他的家训中探讨过这件事,他说,在对待自己的一些“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上级时,能做到六个字就行,就是“近其人,远其事”。

谦,即谦虚、谦和,是一种气度和胸怀。

古人认为:“谦乃君子之德”。

《易谦》中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意为以谦卑培育自己的德行,曾国藩做到了这一点。

他最初练湘军,是既无权也无钱,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练成的湘军,其战斗力却大大超过大清的正规军八旗和绿营。

曾国藩五字箴言

曾国藩五字箴言

曾国藩五字箴言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杰出的领导能力,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国藩提倡勤政爱民,注重实践和行动,他的五字箴言成为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1. 勤奋勤奋是曾国藩五字箴言中最重要的一项。

曾国藩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他自己就是一个勤奋的榜样。

曾国藩小时候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能力,他每天都坚持自学不辍,从不浪费时间。

后来当他成为官员时,也是一直保持着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

在实践中,曾国藩通过“苦读经史”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并且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他深入农村调查实情,在治理地方时,他勤于考察民情民俗,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

曾国藩通过勤奋付出,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并且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正直正直是曾国藩五字箴言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准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妥协。

曾国藩在担任官员期间,一直坚持廉洁奉公、清正廉明的原则。

曾国藩在治理地方时,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现象,清除官员中的“苍蝇”和“老虎”。

他注重公正法治,秉持“以法为师”的原则处理案件。

曾国藩始终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明形象,在政务上从不偏袒私人利益。

3. 爱民爱民是曾国藩五字箴言中关键的一项。

他深知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只有真心关爱人民才能建设一个强大而稳定的社会。

曾国藩在治理地方时非常注重改善民生,关心百姓的生活和福祉。

曾国藩提倡勤俭持家,他自己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并且鼓励百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他注重教育,积极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曾国藩还设立了各种赈灾基金,帮助受灾地区的人民渡过难关。

4. 谦虚谦虚是曾国藩五字箴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谦逊和谦虚的态度,不骄不躁地对待自己的成就和荣誉。

曾国藩在政治、军事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但他始终保持低调和谦虚。

曾国藩在与其他官员合作时,总是尊重别人的意见,并且乐于倾听不同声音。

曾国藩思想智慧拾萃

曾国藩思想智慧拾萃

曾国藩思想智慧拾萃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智慧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各个领域,为中国近代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下是曾国藩思想智慧的拾萃。

一、道德修养曾国藩强调君子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要自我修炼和修身养性,更要践行道德规范。

他认为:“凡君子必学道德,为不成者过也。

”他主张道德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不断加强修养,直到达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境界。

二、纪律严明曾国藩非常重视纪律,他认为纪律是军队的生命。

他倡导“以官为范,以律为纲,以勇为主”,并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纪律。

他的纪律观点不仅适用于军队,也适用于政府和社会组织,影响深远。

三、教育思想曾国藩注重教育思想,他主张“以学为先,以体为本,以道为中,以德为重”。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国民素质,推进国家发展。

同时,他强调教育要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培养人才的全面发展。

四、统治思想曾国藩主张从领导者到百姓都要遵循法律的原则和守护社会道德。

他认为权力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权利。

他以身作则,以严明、公正的法律和纪律管理人民和官员。

他的统治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体制和民族文化。

五、开放思想曾国藩推崇开放思想,他认为要拥抱世界,与时俱进,保持开放的思想。

他倡导与外国人交流和学习,使中国文化能够与世界文化融合。

他的开放思想为中国在封闭的时代走向现代文明打开了一扇大门。

六、崇尚实践曾国藩崇尚实践,他认为真正的学问要以实践为基础,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才能推进科学的发展。

他通过不断实践,在军事和政治领域获得了卓著的成就,并为后人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成功模式。

七、创新思想曾国藩倡导创新思想,他认为只有勇于创新,才能推进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他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在军事与政治领域创新,提出了多项崭新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近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曾国藩《曾氏家训》的为学之道

曾国藩《曾氏家训》的为学之道

曾国藩《曾氏家训》的为学之道曾国藩的《曾氏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重要文献,它不仅仅是一部家庭教育手册,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人生指南。

其中,为学之道是《曾氏家训》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学知识的方法,更是为人处世的哲学。

在《曾氏家训》中,曾国藩强调了为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同时,他也指出了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曾国藩的为学之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立志曾国藩认为,学习首先要立志。

只有立下远大的志向,才能有动力去追求知识。

他鼓励年轻人要从小立下高远的志向,并为实现这个志向而努力奋斗。

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

二、勤学曾国藩认为,学习需要勤奋努力。

他自己在年轻时也曾经勤奋好学,每天黎明时分就开始读书,一直到晚上才休息。

他强调了学习需要耐心和恒心,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才能有所成就。

同时,他也指出了学习的态度要认真,不能敷衍塞责。

三、改过曾国藩认为,学习需要不断地改过自新。

他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是否有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自己的错误。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四、择善曾国藩认为,学习要选择好的书籍和老师。

他认为,读好书可以启迪智慧,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同时,选择好的老师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他强调了在学习中要善于选择好的书籍和老师,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

五、谦逊曾国藩认为,学习需要谦逊。

他指出,只有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他强调了不要自以为是、骄傲自大,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心态。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

六、慎独曾国藩认为,学习需要慎独。

他指出,慎独就是在独自一人时也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和言行举止。

在学习中保持慎独可以避免犯错、避免产生不良习惯。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曾国藩治学严禁,品格优良,读书做学问道理深刻,甚为后人称赞。

他坚信“学以立志”,强调学为立身行事之本;努力向圣人学习,力求做人中豪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篇一《论曾国藩的治学品格》[摘要]曾国藩治学严禁,品格优良,读书做学问道理深刻,甚为后人称赞。

他坚信“学以立志”,强调学为立身行事之本;努力向圣人学习,力求做人中豪杰。

曾国藩“博”、“专”结合,强调贵在坚持,学以致用,其严谨的治学理念和优秀的治学品格值得后人学习。

[关键词]治学品格学以立志学以致用曾国藩为官、治军,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曾间断。

他一生孜孜治学,经史子集,无不深谙博览;义理训诂,兼采并蓄;吟诗作联,游心词章。

他归依儒学,深究宋明理学,是新文化运动出现前的旧文化的一个突出代表。

曾国藩良好的治学品格,甚为后人称赞,彰显着时代价值。

曾国藩“学以立志”的治学理念立志、定心:志存高远,学为立身行事之本。

曾国藩的成就,可以从“学”字上找答案。

他认为,学习读书,首先要立志、定心。

不立志,无追求,必浑浑噩噩,芸芸庸庸,白掷光阴。

“譬诸草木,志之不立,本则拔矣。

是知千言万语,莫先于立志也。

”他在日记中写道:“君子庄敬日强。

我日日安肆,日日衰尔,欲其强,得乎?……自去年(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后,心常中忡不自持,若有所失亡者,至今如故。

盖不能立时易放倒,故心无定向。

无定向则不能静,不静则不能安,其根在志之不立耳。

”立一志,心有定向,目标终一,践履笃行。

曾国藩立志之大,立志之坚,其时无人于比。

他在诗文、家书中多次写道,立志可以成就自我,成就大事。

人如果能立志,圣贤豪杰所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如果人不能立志,即使整日与尧舜禹汤在一起,也受不了感染,学不了圣人,成就不了大事。

曾国藩认为,读书人就要“立大人之学”,就要立志为圣人、贤人。

曾国藩不仅自己读书立志,而且不断劝弟弟及晚辈读书立志。

历史人物对曾国藩的评价

历史人物对曾国藩的评价

历史人物对曾国藩的评价历史人物对曾国藩的评价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

公诚之心,尤足格众。

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

凡规画天下事,久无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以下是关于历史人物对曾国藩的`评价,欢迎阅读!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李瀚章:其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薛福成: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

曾国藩知人之鉴,超佚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

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绝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

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力。

尝闻曾国藩目送江忠源曰:“此人必名立天下,然当以节烈称。

”后乃专疏保荐,以应求贤之诏。

胡林翼以臬司统兵,隶曾国藩部下,即奏称其才胜己十倍。

二人皆不次擢用,卓著忠勤。

曾国藩经营军事,亦赖其助。

其在籍办团之始,若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王鑫、杨岳斌、彭玉麟,或聘自诸生,或拔自陇亩,或招自营伍,均以至诚相与,俾获各尽所长。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朱孔彰:中兴景运,群公辈出,十年之间,削平大难,非天生圣相而振兴之,乌能若是邪?然履危濒死屡矣,有百折不挠之志,宏济艰难,虽曰成功者天,抑亦人谋也。

赵衰之言曰:“说礼乐,熟诗书,为元帅。

”孙叔豹之言曰:“太上立德,次立功,次立言,谓为三不朽。

”公独兼之。

至天津之役,攘垢忍尤,以安邦国,老成至计,谋出万全,可谓至忠矣。

欧阳昱:予观文正一生,不善用兵而善用人,牛溲马勃,无不收纳。

所以群才效用,大寇荡平,而为中兴第一功臣也。

梁启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曾国藩家风家训10条

曾国藩家风家训10条

曾国藩家风家训10条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化人物之一。

他注重家风家训,为人所称道。

以下是曾国藩家风家训的10条:
1. 以诚待人:真诚对待别人,不欺瞒、不虚伪。

2. 尊重长辈: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敬重师长。

3. 勤奋努力:做事要勤奋努力,不怕困难、不怕失败。

4. 识时务者为俊杰:明了时局,把握机遇,才能成就大事业。

5. 谦虚谨慎:做人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自满。

6. 庄重肃穆:言行庄重肃穆,不轻浮、不嬉皮笑脸。

7. 知耻近乎勇:知道羞耻,有愧于心,才会更加刻苦努力。

8. 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在困难面前不耐烦、不气馁。

9. 忠诚正直:忠诚于国家和人民,廉洁正直,不屈服于任何权力和金钱的诱惑。

10. 以身作则: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始终以身作则,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曾国藩家训之治学方法

曾国藩家训之治学方法

曾国藩家训之治学方法1、史宜日日看,不可间断。

2、读经、史须通一书,再治他书,兼营并鹜,一无所得。

3、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4、曾国藩终身三课:茶余偶记、读史十叶、楷本日记。

5、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6、课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

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写日记须端楷。

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七、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八、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九、谨言刻刻留心。

十、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气藏丹田。

十一、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7、读《通鉴》辅之以《读通鉴论》。

8、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会对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

9、学诗宜读一家之专集。

10、或经或史或诗集文集,每日总宜看二十页。

11、凡读书有难者,不必遽求甚解。

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

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但于已阅过者,自作暗号,略批几字,否则历久忘其为已阅未阅矣。

12、吾谓读书不求强记,此亦养身之道。

若全无名心,记亦可不记亦可,此心宽然无累,反觉安舒,或反能记一二处,亦未可知。

13、看《汉书》有两种难处,必先通于小学。

训诂之书,而后能识其假借奇字;必先习于古文辞章之学,而后能读其奇篇奥句。

欲通小学,段氏《说文》、《经籍纂诂》、《读书杂志》;欲明古文,《文选》、《古文辞类纂》。

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生命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留下了许多重要的人生教训。

以下是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1. 勤奋努力:曾国藩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奋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他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政治、军事、文学等领域都表现出色,这都离不开他的勤奋和努力。

2. 以德服人:曾国藩深知人心向善,只要自己行为正直,待人诚恳,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他在官场上也一直秉持着“以德服人”的原则,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3. 恪守责任:曾国藩认为,作为一名公仆,必须时刻保持对职责的敬畏之心,恪守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他在任职期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为民众谋福利,为国家效力。

4. 积极学习:曾国藩一生都十分重视学习和思考,他不仅善于汲取各种知识,还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曾说过:“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 谦虚谨慎:曾国藩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他在处理事务时,也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避免意气用事,做出错误的决策。

他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在“立志箴”中写道:古哲先贤,他们都是人;卑鄙渺小的小人,他们都是父母所生。聪明福禄,我得已很丰厚。不顾一切地贪图安逸,这是招致凶灾的作法。到那时无论多么后悔,也晚了。过去的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一切都必须从现在开始。所立誓言,一息尚存,永记不忘……在“居敬箴”曰:天地定位,阴阳五行孕育生命,国家礼乐制度作配,这实际上就是天、地、人三才。严格静洁身心,是真正珍惜生命。不庄重严肃,就会损害自己的性情……做事松松垮垮、漫不经心的人必定一事无成,对别人傲慢无礼、盛气凌人的人必定要自作自受。即使别人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必然会助长自己的骄气。“主静箴”曰:静卧在书房观看朝阳,天将黎明时听得雄鸡一声高唱。万物都寂静无声,只能听见清脆的钟声。即使前有猛虎,后有毒蛇,只要我自己心安神定,无所畏惧,谁又能奈何我呢?……“谨言箴”曰:花言巧语取悦人,只能扰乱自己身心。闲言碎语度日,定会搅乱精神。明白事理的人从不夸夸其谈,夸夸其谈的必定是不明白事理的人。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只能使愚蠢的人惊骇而聪明的人嗤之以鼻……“有恒箴”曰:自从读书识字以来,经过各种各样的世事纷纭,至今已经有28年,却一无所知。昔日所沾沾自喜的,一个时期之后就感到十分鄙陋浅薄。旧日所学既已抛弃,新近所事又很快见异思迁。德行学业不能持之以恒,是由于为俗务所牵累……
曾国藩的治学品格
【摘要】曾国藩治学严禁,品格优良,读书做学问道理深刻,甚为后人称赞。他坚信“学以立志”,强调学为立身行事之本;努力向圣人学习,力求做人中豪杰。曾国藩“博”、“专”结合,强调贵在坚持,学以致用,其严谨的治学理念和优秀的治学品格值得后人学习。
【关键词】治学品格 学以立志 学以致用
学圣人、做豪杰:曾国藩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努力向圣人学习,力求做人中豪杰。咸丰九年,他提出了三十二圣目,作为学习效仿的榜样。三十二圣目是:周公、孔子、孟子、左丘明、庄周、司马迁、班固、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张载、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许慎、郑玄、杜佑、马瑞临、顾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孙。为了有效读书,曾国藩刻苦努力,奋发图强,定《五箴》来勉励自己。
学以致用。曾国藩一生好学,总结了许多有价值的学习方法,对后人启发很大。其中,消化知识、融会知识的方法,叫“虚心涵泳”。曾国藩对“虚心涵泳”做了全面解释:涵,如同春雨润花,如同渠水灌溉秧苗。雨润花,小则难透,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渠水灌溉秧苗,过小,水量不足,易干枯,过多易成涝,适中则涵养而勃兴。泳,如同鱼游水,如同人翟足。善于读书的人,书如雨露甘甜,每每读书,甘露流进心田,滋润着人,让人汲取营养。其中惬意,难以言表。
“情趣有恒”。曾国藩把读书单科独进、专注于一,叫“主一”。实现“主一”的根本方法曰“有恒”。有恒,与广博、专注一样,都是古训,曾国藩加以全面继承。他指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⑥曾国藩 “五箴”中的“有恒箴”述说了贵恒的重要性。他强调日积月累之功,不提聪明的“顿悟”之说。强调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首尾不懈。“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⑦曾国藩内省自己生平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矣,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一耻也;每做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摩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三耻也。尔若为克家之子,当思此三耻。……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曾国藩认为“恒常”是人生第一美德,读书恒常,必须要做到“耐”字。他指导诸弟说:“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字也。”⑧
曾国藩为官、治军,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曾间断。他一生孜孜治学,经史子集,无不深谙博览;义理训诂,兼采并蓄;吟诗作联,游心词章。他归依儒学,深究宋明理学,是新文化运动出现前的旧文化的一个突出代表。曾国藩良好的治学品格,甚为后人称赞,彰显着时代价值。
曾国藩“学以立志”的治学理念
立志、定心:志存高远,学为立身行事之本。曾国藩的成就,可以从“学”字上找答案。他认为,学习读书,首先要立志、定心。不立志,无追求,必浑浑噩噩,芸芸庸庸,白掷光阴。“譬诸草木,志之不立,本则拔矣。是知千言万语,莫先于立志也。”①他在日记中写道:“君子庄敬日强。我日日安肆,日日衰尓,欲其强,得乎?……自去年(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后,心常忡忡不自持,若有所失亡者,至今如故。盖不能立时易放倒,故心无定向。无定向则不能静,不静则不能安,其根在志之不立耳。”②
立一志,心有定向,目标终一,践履笃行。曾国藩立志之大,立志之坚,其时无人于比。他在诗文、家书中多次写道,立志可以成就自我,成就大事。人如果能立志,圣贤豪杰所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如果人不能立志,即使整日与尧舜禹汤在一起,也受不了感染,学不了圣人,成就不了大事。曾国藩认为,读书人就要“立大人之学”,就要立志为圣人、贤人。曾国藩不仅自己读书立志,而且不断劝弟弟及晚辈读书立志。在家书中他这样写道:“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恭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玩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縎下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闲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③上述这段家书,虽是劝弟读书立志,实是本人决心立志的反映。
曾国藩认为,要做到博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别能力,第三要持之以恒。他在强调博学的同时,强调“专”和“精”。博与专相辅相成,学问如金字塔,基础愈广博,愈可以高精;而学问高精,又常易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增加广博度。曾国藩说:“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也不亲。心有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⑤他从专注的观点生发出去,主张读书须单科独进,守约以通博。读书不二,专学一古人,治学之道,做人之道。在专学一古人思想的指导下,曾国藩对程朱理学有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四:其一,继承并发展了“理一元论”,“理一分殊”的学说;其二,强调“理则礼也”,阐发了儒家礼学之新意;其三,以“体”、“用”论义理与经济,将“经世之学”纳入理学范畴;其四,强调“力行”,主张通过躬行实践来强化封建道德的修养。其理学研究成果彰显了他求“专”的治学精神。
在“虚心涵泳”的基础上,曾国藩进一步提出了“切己体察”。“切己体察”,就是读书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去领会。只有“切己体察”才能深入地读懂书籍,才能举一隅而三隅反,悟出新的境界来,逐渐进入创作的天地,获得独见的权舆。他说:“习其器矣,进而索其神,通其微,合其莫。”⑨读书能进到“索神、通微、合莫”的境界,是“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结果。曾国藩谈读书,提倡“看、读、写、作”并举。他说的“读”,指对某些书“非高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⑩曾国藩在家书中,把“看”和“读”作了生动的区分,他这样写道:“譬之求富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之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11)
曾国藩“治学品格”的价值体现
“博”、“专”结合。曾国藩深知“空言无益”,他勤学深思,躬行践履,以“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自警。主张:“虽偏长薄善,苟其有裨益于吾,未尝不薄取焉以自资益。”④,秉着广收博取的治学态度,每天发奋用功,为后来成为中兴桐城派古文的坛主,打下了坚实基础。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他给诸弟写信,谈到自己每天必做的三件事:一是用楷书写日记一篇;二是读史书十页;三是记茶余饭后感想一则。此三件事,没有一天间断过,并立志终身不间断。他要求诸弟,定立每日学习课程,即使行船走路,也要带在身边。一个人如果天天坚持读书学习,就能广闻博学,事业有成。
曾国藩认为,求学的人,看、读、写、作四个环节缺一不可。看,要博览群书,涉猎宜广,速度要快,有些时候要走马观花;读,要深入细致,消化理解,全神贯注。看、读是两码事,两者截然不同,对于读书人来讲,看、读缺一不可,但不能混淆。曾国藩认为,古人只看不读的,几乎没有。曾国藩继承了传统的学习方法,认为“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12)是君子三乐之一。对于书本知识和自身经验,曾国藩则更注重后者。其读书不呆板、用书不教条、知识巧运用的品质,值得后人好好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