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复习提纲-文化生活(已整理)

合集下载

2015高考文化生活总结

2015高考文化生活总结
重大关系 作用意义 措施举措
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庆祝民族节日、保护文化遗产
普遍性
、文化创新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作用
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用、 殊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用 性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面对文化现状如何做、建设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 展道路、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核心价值观、公 民道德素质、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16、必须更高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 任务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5)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 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6)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出正确 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8、作为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充分 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 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生活 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5、我们要全面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2015文化生活第二课复习(飞扬之旗)

2015文化生活第二课复习(飞扬之旗)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C
来源
文 化 对 人 的 影 响
特定文化环境 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 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的影响 深远持久的影响
积极参加健 康向上的文 化活动
表现
特点
重点
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优秀文化的作用(①②③)
C
(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 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 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 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 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D
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定居了几十年,但到了晚
年还是有叶落归根的思想。这表明:
A、中国人在海外住不惯
B、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受别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C、不定期的思维方式形成后就固定不变了
D、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
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 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 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并来有出息,有好职业, 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现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 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课堂练习
(2010高考· 广东卷31)孟浩然《与诸子登 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 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 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答案:一方面,积极利用好网络,追求丰富多彩的网络文 化生活,学习和促进先进健康文化的传播,文明上网;另 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 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考点突破
考点一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考点透析
1.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3.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 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预习自测
1.判断正误 (1)大众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文化。(×) (2)只有通俗的、流行的文化产品才是人民大众 喜闻乐见的文化。(×)
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 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落后文化,通过不断的 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 决抵制,依法取缔。 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 本文化权益,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化风尚。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1 正确对待文化市场中的文化 现象
高考扫描:2013 年江苏,24,选;2013 年山东,21,选。
【典例导引】 (2013 年江苏政治,24,2 分)近年来,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消 费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 新情况,一些人将贩卖隐私 的花边新闻、热火朝天的口水战当作了自己的精神 正餐。 这说明( ) A.文化建设要贴近群众 B.文化消费心理决定文化消费行为 C.要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鉴赏力 D.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2015届高考《文化生活》重点问题整合

2015届高考《文化生活》重点问题整合

2015届高考复习《文化生活》重点问题整合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1、为什么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文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怎样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要以经济、科技为基础,发展文化,提高综合国力。

②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③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素质。

④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

⑤扩大人们的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3、从各种具体文化角度看文化的作用(1)民族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都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创造的,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3)中华文化: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4)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015届高考《文化生活》一、二轮复习

2015届高考《文化生活》一、二轮复习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考点概览】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知识梳理】狭义与广义内涵: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非政治、经济、纯“自然”的东西)文化与文明文外延: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化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是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什特点: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么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静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

刻影响文化的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双重性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起决定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相互影响(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民主政治交融;与国际政治交融)▲越来越成为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的作用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综合对于发展中国家,是重要精神武器如何把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应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来自于各种形式的▲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潜移默化(过程):要求(参加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特点:▲深远持久(效果):要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何能增强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党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力量▲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表现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特征】本单元的核心是文化发展,围绕文化发展,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高考扫描:2013 年江苏政治,23,选;2012 年 北京,38(4),非选;2011 年福建,25, 选;2011 年山东,20,选。
【典例导引】 (2013 年江苏政治,23,2 分)近期,中国电视 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 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 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 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 我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 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 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 传播的主要手段。 3.推动文化交流 (1)意义:中华文化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 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 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措施: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 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特别提示
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即 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从文 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 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 多样性的一种表现, 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1 文化的多样性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共性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 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个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 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 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015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飞扬之旗)

2015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飞扬之旗)

参考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 深刻影响。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 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 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中国,中 国国家形象提升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
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的重要精神武器。




文化竞争力的内涵----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的 统一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 化素养;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内容。
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 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 作用;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 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 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2011· 高考江苏卷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 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 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 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 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考点一 发展先进文化与建设文化强国 考点透析 1.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
指导思想 特点、本质 核心 主体 目标 根本方向 工作方针 最终目标 根本任务 途径 马克思主义
典题例练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 人民群众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重在建设,多管齐下
预习自测
1.判断正误 (1)先进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回事。(×)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
2.连线:找出下列各自对应的内容
3.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 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 度的重要标志,是评价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保障 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请结合材料,就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几 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 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2)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 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 化设施建设。 (3)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 争力。
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地位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 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考点透析
1.传统文化的特点 历史 继承 性 鲜明 的 民族 性 相对 稳定 性
典题例练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 形成于一个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 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前后相 继的一个过程
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继承 原 因 态 度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 消极的、落后的成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 做 法 析其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 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和 剔除 关 系 发展 随着生产力、经济、政治的 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 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 展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 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 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 纲 展 示 文化 的继 承与 发展 1.从 考查 内容 上看 2.从 考查 形式 上看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2)对 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 重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近几年本课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对待传统 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以及影响文 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等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 的关系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015高考复习 文化生活 总论

2015高考复习 文化生活 总论
18 38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19 39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地位与 重要性
启示
核心与 基本内涵 时代特征 与体现 弘扬与培育 民族精神
博大精深
包容性
现实意义
铸牢精神支柱
成为传播者 弘扬者建设者
培育民族精神 的具体要求
文化 现实
喜与忧并存 文化需求特点 个人选择
目标与 道路
目标及特点 路径及原因 二者关系 文化自觉自信 文明创建
具体措施
精神文 明建设
四有公民
教材 体系 全书 主线
考点 解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特文化
教材
实质
对策 与 启示
发挥优秀 文化作用 增强文化 竞争力 途径
政治 经济 综合 国力
宏观 (社会)
影响
微观 (个人)
内容 特点 优秀文化 塑造人生
影响因素
科思教
建设学习型社会
启示
文化 多样性
继承性 稳定性 民族性 正确 态度
继承 传统
纵向 传承
途径
博采 众长
横向 交流
传播途径 与手段 交流意义 与启示 交流融合 态度方针
继承与发 展的关系 传统文化 的创新
立足实践
调动人民
文化创新的 文化创新的 克服错 源泉与作用 主体与方向 误倾向
辉煌历程 源远流长 灿烂 的 中华 文化 永恒 的 民族 精神
教科文
思想道 德建设
中心 环节
提高两 个修养 二修养 关系
追求更 高目标
道德模范
核心价值 公民素质

2015届高考《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背诵版)

2015届高考《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背诵版)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A、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B、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交流为什么---------------
①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
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
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③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
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多样性)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基 础 整 合 热 点 聚 焦
考 点 突 破 易 错 演 练
基础整合
网络构建 基础梳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网络构建
基础梳理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1.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2.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
三、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 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 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 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 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 都是深远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 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 久的影响。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和智力支持 A.①②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②③ D.③④
B.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 对个人的影响。 ①夸大了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 ③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角度说明 了读书的文化意义;④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 度说明了读书的文化意义。答案为 D。
解析:本题设问对知识范围限定在 “文化的特点 和影响” ,需要分析的事件是在原址上建设博物 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材料信息 原址和博物 馆 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 知识链接 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 建博物馆有利于形成影响人的文化 环境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 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6)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 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 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 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 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 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2)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辨别区分 爱国与爱国主义 爱国,是人们在处理自己所属国家的关系时应 该遵循的一种规范要求;爱国主义,是一种关于个人 与祖国关系的理论性认识系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 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无比忠诚和热爱的浓厚 感情。
三、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 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 过程。
特 征 民 族 性 时 代 性 先 进 性
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 是民族文化的 结晶, 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精神有着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 民族精神是在不同历史时期、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 的, 是与时俱进的 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不断丰富 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 在 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1.途径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2.意义 (1)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 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正确认识民族精神的作用 (1)凝聚作用。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 神纽带。各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由这个共同的民 族精神来凝聚。 (2)支撑作用。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特别是当民族生存的物质条件遇到困难、前进发展遭 受挫折的时候,这种支撑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和明显。 (3)激励作用。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 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文化生活知识复习提纲

文化生活知识复习提纲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b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影响综合国力(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在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4、文化塑造人生(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4)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5高考文化生活第1单元复习

2015高考文化生活第1单元复习
(5)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念,丰富精神世界。 (2010· 天津卷· T8-C)
(4)文化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
(5)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 精神世界。
[常见设误点]
[拨乱反正]
(6) 文 化 提 高 人 们 的 道 德 修 (6)优秀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 养,塑造完美人格。 (2010· 天津卷· T8-D)
养,塑造完美人格。
(7)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 力量。 (2013· 天津卷· T4-C)
(7)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 神力量。
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第二课
一、脉络梳理
文化对人的影响
1个表现
2个特点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 深远持久的特点 优秀的文化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念、关系 与理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单元必背题
文化与社会
1个概念 1个作用
文化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2个关系
1、感受文 化影响
第一课
第一单元: 感受文化的影响 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⑵文化对人的影响
05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第二课 06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 2、文化塑 07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造人生
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主题:文化作用大
关 键 词
文化的特点 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 文化竞争力与文化安全
1、文化影响国家社会和民族
主 线
2、文化影响人 3、提高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
实质
对策 与 启示
发挥优秀 文化作用 增强文化 竞争力 途径
政治 经济 综合 国力
宏观 (社会)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分类讲解:文化生活(一)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分类讲解:文化生活(一)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分类讲解:文化生活(一)第一部分:文化与社会主编:贾海琴老师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教育”、“历史”、“节日”、“科技”、“习俗”、“音乐”、“舞蹈”、“价值观”、“世界观”等;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全世界各个都有相同或者独立的文化存在,只有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文化的存在;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每一个民族或者区域都存在自己特有的文化,例如:回族人民对“猪”的尊敬和其他民族不同等;二、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与文明含义接近)。

2、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我们所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4、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5、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文化的含义进行理解:第一、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原始森林);第二,纯经济的东西不是(如交换、分配);第三、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如政党、选举);跟踪试题:6、【特别关注】(1)人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文化。

文化所体现的是人与人(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意识形态文化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这类文化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语言、文字等等,这种文化一般没有阶级性,但有民族性和和区域性。

6、【跟踪试题】:(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下列不属于文化现象的有()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科学、文学、艺术D.商品交换【解析】:根据上面第5点描述的内容:纯自然、纯经济、纯政治的形式不属于文化现象,B 选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纯政治的东西,所以不属于文化现象;D选项商品交换是一种纯经济的东西,所以不属于文化现象。

2015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要点透析

2015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要点透析

2015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要点透析《文化生活》的分析在15分-20分左右,但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要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要增强,所以我预计2015年高考《文化生活》要涨至20-25分。

下面依据最近五年北京高考《文化生活》的考点罗列考查次数比较多的五个(排名不分先后)1.文化的作用(主观题)2.文化创新的途径和作用(主观题)3.中华民族精神(选择题、主观题)4.文化强国的途径和意义(主观题)5.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和意义(主观题)例1:2010北京文综40(3)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

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

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

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

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8分)参考答案: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例2:2011北京文综40(3)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考《文化生活》知识框架与核心知识归纳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

③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积极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人和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可以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文化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发展中国家应对文化挑战的措施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总结:文化的作用对社会: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个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开展庆祝民族节日的活动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保护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保护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⑤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文化繁荣的前提。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现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4)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4.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5、为什么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文化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又是民族的,各民族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6、为什么要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必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文化繁荣的前提。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意义:(1)对内: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2)对外:①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利于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7、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利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

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封闭主义等。

8、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习俗、建筑、文艺、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内涵又因时而变。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9.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10、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要“移风易俗”,自觉地改造或剔除。

(2)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的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

(4)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5)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1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1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3)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1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哪些?(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4)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4、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要求。

★★15、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既要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学习、借鉴、融合外来文化优秀成果。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进行文化创新要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4)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5)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1)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其见证。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注意区分文字与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博大精深: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原因:①汉字传载: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留传: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