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二课地球上的大气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

第一讲大气的受热过程理清大气的受热过程由图忆知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

2.能量来源(1)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A(填字母)。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B(填字母)。

3.大气的受热过程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环节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A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环节2:“大地暖大气”地面被加热,并以B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环节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C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4.大气的两大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

②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与云层厚度有关。

③散射作用:波长越短的可见光越容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同时大气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指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特别提醒]大气逆辐射并非只有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强。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2时左右,并不是在晚上。

题组练通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 )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缓慢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解析:选B 读图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

晴朗天气,云量少,大气吸收a很少,A错;湖泊湿地比热容大,吸热和放热过程长,能缓慢加热大气,B对;CO2增多,c大量补偿地面失热,C错;冰雪地面反射率高,地面吸热少,放热也少,a→b的转化率减少,D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必修1)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核 心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课 时


点 突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踪 训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
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时 跟


突 破
下两种情况:①海拔高度增大,气温上升或不变;②海拔高
训 练
度上升1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0.6°C。这两种情况都称之
为逆温现象。
(2)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地面辐射强烈冷却形 辐射逆温 成,常出现在晴朗无
云或少云的夜晚
暖空气水平移到冷的 平流逆温 地面或水面上,发生
接触冷却形成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 锋面逆温 著,暖空气位于锋面
跟 踪
突 破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训 练
[答案] D
核 心
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
课 时


点 突
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作用、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踪 训


(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 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 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 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
高考预测:以热力环流原理及气候 要素等值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获 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生活中实际 问题的能力。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2014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完成27-28题。

27.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答案】B【解析】因受北部秦岭山脉和西部横断山脉的影响,我国亚热带范围变化西南部分分布较小,选B正确。

28.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答案】D【解析】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是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低,导致亚热带位置偏南。

选项D正确。

(2014年北京卷)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

图2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

读图,回答第3题。

3、甲、乙、丙分别是A、贵阳、西安、长春B、昆明、海口、哈尔滨C、兰州、上海、沈阳D、南宁、武汉、石家庄【答案】B【解析】甲地全年都比较舒适,特别是夏半年,因昆明四季如春,夏季因地势较高,气候凉爽,所以最舒适;乙地冬季舒适,夏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南方,夏季气温太高,冬季气温适宜,应该是海口;丙地城市夏季舒适,冬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北方,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寒冷,应为哈尔滨。

故选B。

(2014安徽卷)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图Ⅱ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维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33题。

33.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 B.Q3、Q4、Q2、Q1C.Q3、Q1、Q2、Q4 D.Q2、Q3、Q1、Q4【答案】B【解析】由于长江的流水堆积作用,在凸岸形成沙山,后又受风力的侵蚀作用,在沙山上形成垄槽相间地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 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低温少雨)C东南风(高温多雨)南亚季风B东北风(凉爽干燥)D西南风(高温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知识要点: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太阳暖大地,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大气对地面的____作用降低了昼夜温差。

2.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3.热力环流过程:---4.海陆风的形成:白天大陆增温,形成压,风从吹向(风)夜晚大陆降温,形成压,风从5.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也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6.高空风:受力和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近地面的风:还受力等三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1.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

2.画出三圈环流的示意图①在右图中填注各气压带名称、风带名称②画出风向③在各气压带旁注明气流运动情况④注明极锋的位置⑤四个气压带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降水较,盛行下沉气流的是、,降水较⑥风带中,容易形成降水的是,不容易形成降水的是、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①原因②规律: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夏季陆地形成气压,切断了气压带;冬季形成气压,切断了气压带。

3.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同纬度太平洋上存在着阿留申低压;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同纬度海洋上存在高压。

4.季风的成因①(东亚季风、南亚冬季风的主要成因)②(南亚夏季风的主要成因)。

亚洲季风的风向:东亚:冬季- ,夏季- ;南亚:冬季- ,夏季-5.在右图中填注气候类型名称6.气候类型的判读第一步: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所处的温度带。

第三步:根据降水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7.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8.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9.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10气候的形成是、、、、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常见的天气系统有、、等。

2.根据冷暖气团所占主次不同,将锋分为、、等类型。

分类冷锋暖锋概念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示意图3.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叫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天气就是由它造成的。

高中地理 高三一轮复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课件)(共136张PPT)

高中地理 高三一轮复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课件)(共136张PPT)
平原的高空气温低,是因为接收到的地面 辐射较少。
15
:对流层气温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
: 晴天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降温快于近地面大气,使近地面大气温 度表现出下冷上热的现象。











气温
正常气温
出现逆温 气温
逆层加厚温气温 逆温逐渐消失气温
气温
气温恢复正常
: 空气对流减弱,风力小,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危害人体健康。
A地热,气流上升,易形成阴 雨天气。BC地冷,气流下沉, 易形成晴朗天气。
气压降低 C’ 风
气压升高 A’ 风
气压降低 B’
风 C

风 A
B 冷
24
①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 状况而言。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 增加而减小。 ②空气垂直运动是近地面热胀冷缩导 致的。 ③热力环流中,热低压,冷高压。
-18-
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 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 大小(粗细)。读图,完成第1~3题。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 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 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第4~6题。
7
①高层大气先冷后热,在高层大气中 部O原子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 大气增温。 ②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 通信有重要作用。
8
知识梳理
2.大气的热状况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 面辐射、大气辐射是长波 辐射。
9
吸收作用:水汽和CO2吸收红 外线,O3、O原子吸收紫外线。 反射作用:云层越厚、水汽、 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散射作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2.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2.3.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基础自主梳理
1.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在等压线分布图中分析天气变化。
一、锋与天气
基础自主梳理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 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可分 为两类,如右图,A为 冷 气团,B为 暖 气团。
2.锋面系统 D 锋面 :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形 成的交界面,自地面向高空 冷 气团一侧倾斜 (1)组成 C 锋线 :锋面与 地面 相交的线 锋:锋面和锋线的统称 (2)分类 ①依据:冷、暖气团所占 主次地位 的不同。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C.18时~19时 B.17时~18时 D.19时~20时
)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要点归纳探究
图表解码沙尘暴经过往往风力较大,气压变化明显,常见沙尘暴由冷锋引 起。 解析:(1)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 替暖气团,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 段,读图可以看出18时~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 经过该地时间段是18时~19时。(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 该地水平气压梯度增大,风力增大,气温水平差异增大;因为沙尘天气削
不同 冷锋 雨区集中在锋后,范围狭窄 降水强度大,历时短 气温骤降,气压升高 暖锋 雨区在锋前,范围较宽 降水强度小,历时长,连 续性降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对我国 天气的 影响
均有影响
较大,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 雨,冬春季节的寒潮和沙尘 暴天气
较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具体内容为2.3节《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2. 使学生能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特征及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地图、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发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气候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3)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解释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3.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

(2)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 答案:(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东风带、副热带形成西风带、赤道附近形成赤道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调节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全球降水的分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地球上的大气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考纲解读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大气的受热过程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4.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5.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6.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大气,称为大气圈。

大气圈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干洁空气:氮占78%.氧占21%.二氧化碳.臭氧低层大气的组成水汽固体杂质大气层的结构:.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其中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该大气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0(2)大气的受热过程动→ 流2.气压带和风带低纬环流和信风带(0°~30°)(1)分布情况 中纬环流和西风带(30°~60°) 高纬环流和极地东风带(60°~90°) (2)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4)(5)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从而将北半球的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3) 大气的运动(6) 季风环流① 概念: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它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 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原因是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

③形成因素: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2.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与天气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过程: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2.2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P37)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气压带风带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2、气压中心(北半球):3、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课件 新人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课件 新人教

(2)形成过程:
填图画图: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
低;用箭头在图中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受热
冷却
受热
图5-2
返回目录
第5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基 础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自 主
1.形成的直接原因:⑬__水__平_气__压__梯__度__力___
梳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类高型空风近地面风高图空示风受力 F1(水平气压梯近度地力面)和风F2(地转偏向
• 2.分析温度变化的基本思路
• 大气受热过程的结果是产生气温高低
和气温变化,气温高低原理——来自于受
热过程: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直接原

考 点
因——地面辐射,保图温效应——大气逆辐
53
互 动
射。建立气温分析模-型:来多少(太阳辐
探 射)——留多少(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因此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以从影响太阳辐射、
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考 点
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图析。
53
互动•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
探 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
究 都弱→昼夜温差大。
•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
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
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返→回目录
第5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 (2)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①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
的影响
53
•考
点•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提升课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提升课

满分术语
(2017·南京一模)读南美洲某月近地面 20 ℃气温曲线分布图及 利马、萨尔瓦多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间为__7___月(1 月或 7 月),判断理由是什么? 此月利马温度低于 20 ℃,对照气温曲线,应在 7 月。
(2)比较利马和萨尔瓦多两地的气候差异。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光照特征
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 足(不足)
气 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
候 气温、降水(冬 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
特 季、夏季、全年) 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

思考方向 注:高温——月均温>20 ℃ 温和——月均温 0~20 ℃ 寒冷——月均温<0 ℃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 少雨——月降水量 10~50 mm 多雨——月降水量 50~100 mm 丰富——月降水量>100 mm
利马 萨尔瓦多
利马
萨尔瓦 多
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
气候 热带雨林
气候气候特征气候成因源自全年炎热 受寒流和离岸风共同
干燥
影响
全年高温 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
多雨
沿岸受暖流影响
(3)利马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向北延伸到 4°S 附近,呈南北狭长分布,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安第斯山脉临近西海岸,沿海平原狭长;受秘鲁寒流影响。
思考方向 气 最冷月、最热月 温
气温高低 特 征 气温年较差
满分术语 最冷(热)月出现在×月 终年高温;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全年温和等
气温年较差大(小)
思考方向

降水量
水 季节分配

征 年际变化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共205张PPT)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共205张PPT)
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密集,气压差异大,梯度力大) 摩擦力(下垫面粗糙程度) 距风源地远近 “狭管效应”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 风向判读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高空平行,近地面斜交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 风旗
• 风频(向)玫瑰图
八级风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感风:
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1.(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 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 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 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2)该地寒冷期( C)
若受热均匀,长这样:
若冷热不均,则长这样:
等压面平行于地面
类似于地表,有起伏
考点二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800 hPa
1010 hPa



考点二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易错点:
• 近地面:热→低压,冷→ 高压 空气下沉(跑了)→ 低压
• 高 空: 空气上升(聚集)→ 高压
• 气压高/低→对同一水平面来说的。
• 同一地点,高空的气压与近地面气压: ?
• 大气的水平运动才叫—风!!
大气运动(所有内容)的最本源最关键是什么?
冷暖
大气运动(所有内容)的最本源最关键是什么?






考点二 热力环流
常见的热力环流:
① 海陆风:(白天→都升温、夜晚→都降温)
考点二 热力环流
常见的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总结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总结
锁定高考·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章末总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答题流程
参考答案
地理事物的特征是指该事物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标志。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其一般设问 形式有:“说明……特点”“描述……分布状况”“简述……特征”“归纳……特征”等。解答这类型题目的基 本思路如下: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
1. 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方法 分析气候特征时,一定要和图文中的气温和降水数据结合起来。 (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于15 ℃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 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 ℃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2)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 mm描 述时称为稀少,10~50 mm为少雨,50~100 mm为多雨,大于100 mm为丰富。 (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对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 如7月均温大于22 ℃、降水量超过50 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 2. 回答气候相关问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回答气候特征时,既要回答气温特征,又要回答降水特征,同时要结合图中给定的条件等实际情况,把该 气候的突出特征写出来。如描述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时“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 (2)回答季节变化大的气候特征时,一定要突出季节差异。如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 热多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3)合理运用地理术语。 ①区分天气用语和气候用语。如描述天气的术语有:大风、降温、雨雪、狂风暴雨等,描述气候的术语有:寒 冷干燥、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等。 ②区分气候类型名称与自然带、植被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误写为“热带雨林”或“热带雨林带”;“热 带沙漠气候”误写为“热带荒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误写成“温带海洋气候”。 ③避免口语化。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误答成“夏天高温多雨,冬天温度不高,下雨不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控导航
考点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 题号 1、2 4、5、6 3
一、单项选择题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 1~2 题:
1.目前,人类已经实地考察的宇宙天体是(
)
A.a、b B.d、e C.f、g D.h、i 2.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 A.一级 B.两级 C.三级 D.四级 解析:1.B 2.B 第 1 题,人类目前已经实地考 察的星球有月球和火星,在图中分别是 d 和 e。 第 2 题,图中的天体系统有太阳系及地月系两级 天体系统。
第2课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
地球的影响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基础整合
随堂训练
考纲解读 1.了解常见的天体、天体系统及层次、八 大行星概况。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并能解释 地球在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原因。 3.理解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了解太阳的大气层结构及太阳活动,理 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并能结合实际, 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5.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及其特点,了解不 连续界面及岩石圈的含义,特别注意岩石 圈的范围。 6.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分布、特点。
解析:4.C 5.C 第 4 题,据图分析,Q 值和 PAR 值均是春夏季节大,秋冬季节小;Q 值 8 月达最 大值,PAR 值 7 月达最大值;Q 值比 PAR 值季节 变化更大。第 5 题,太湖地区 6 月份受梅雨天 气影响,多阴雨天气;而 8 月份受伏旱天气影响, 晴天多,故太阳总辐射(Q)8 月份较 6 月份多。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分 布规律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纬度 日 照 时 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 昼极夜现象,极圈 以外地区夏季日照 时数多于冬季
地势
天气
多阴雨天气的地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山地日照 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区,日照时数少,多 晴朗天气的地区, 日照时数多
太 阳 辐 射 强 度 纬度低,正午太阳 高度角大,获得太 阳辐射多 地势高,日照时数长;大气稀 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 汽少,削弱太阳辐射少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晴天多,日照时数 多、削弱太阳辐射 少,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多
2.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1)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 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 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如 图所示(【注】:图中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 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 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如图中的大圆、 中圆和小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 是( )
A.岩石圈、地幔、地核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壳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解析:D 大圆、中圆和小圆属于依次包含的关系, 只有 D 项符合。
(2013 厦门模拟)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 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 合有效辐射,简称 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 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读“太湖地区太 阳总辐射(Q)与 PAR 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 线图”,回答 4~5 题:
二、综合题
6.(2012 上海静安调研)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 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分 析下列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 海平面太阳辐射日总量[卡/(厘米 ·日)]
90 °N 春 分 夏 至 秋 分 冬 至 0 1 093 0 0
60 °N 453 994 445 51
40 °N 696 1 001 685 325
20 °N 855 950 842 615
0 ° 91 0 80 2 89 7 85 6
20 °S 856 576 844 1 014
40 °S 698 304 690 1 074

60 °S 457 48 451 1 061
90 °S 0 0 0 1 166
(1)据表分析,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什么? 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2)夏至日的北极较冬至日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日 2 总量少多少[卡/(厘米 ·日)]?从日地距离和下垫面 两个方面简析其原因。 (3)由如图可知,我国东部 35°N 以南地区年太阳辐 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 平均值少,简析其原因。
见附表
❶(极光):极光只能在极夜时或 黑夜时才能看到。 ❷(地震波):地震波的作用:利用地震波传播 速度的变化来找矿。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
分析一个天体是否适合生命存 在和发展,应借助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和发 展的温度、 大气、 水三个方面的条件来考虑, 因为这些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 了这些条件,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有关。第(4)题,我国 30°N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 相比,太阳辐射总量大。 而气温却低主要是大气的 热源是地面,气温低是由于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 射能力弱造成的。 答案:(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高度。 2 (2)73[卡/(厘米 ·日)]。夏至日时,地球处于绕 日公转的远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冬至 日时,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 多。 此外由于北极和南极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北极
【例 1】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 问题: 材料一 太阳系模式图。
材料二 科学家分析美国航天局的“火星勘测 轨道飞行器”拍摄的图像,发现了火星表面至少 在特定的季节中有液态水存在的新证据。 (1)根据材料一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2)假如火星上存在生命,除材料中条件外,火 星还应具备什么条件? (3)假如火星上曾经确有生命存在,则火星上生 命消失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上空水汽多,云量大,也是北极点附近海平面太阳 辐射少的原因之一。 (3)我国东部南方地区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受季 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4)我国 30°N 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 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弱,所以 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大;但由于西部 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 作用更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
4.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 PAR 的季节变化特 点是( ) A.Q 值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 B.PAR 值冬春季节大,夏秋季节小 C.Q 值比 PAR 值季节变化更大 D.Q 值与 PAR 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 5.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6 月和 8 月差异 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度 C.天气状况 D.地面反射率
思维导图:
答案:(1)B (2)C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大气分层 由里向外:(1)亮度越来越小;(2)厚度越来越大; (3)温度越来越高。
2.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的影响 见附表
【例 3】 (2012 年广东文综)剧烈太阳活动产 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 响。卫星导航利用无线电短波传递信息,太 阳风影响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故 D 项正确。答案为 D。
(2)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3.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例 2】 如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 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 答(1)~(2)题:
(1)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 R 可 能是( ) A.2 900<R<3 000 B.3 400<R<3 500 C.3 900<R<4 000 D.4 400<R<4 500 (2)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 要因素是( ) A.副热带高压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西南季风
(4)我国 30°N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 射总量大,而气温却低,简述其原因。 解析:第(1)题,春分日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 从表格中判断即可。第(2)题,夏至日的北极较冬 至日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差异读表格 计算得出,与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关,本题从 日地距离和下垫面两个方面来分析。第(3)题,我 国东部 35°N 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 纬度地区平均值少与影响太阳辐射的云量多少
点击进入课时训练
思路点拨:第(1)题,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要从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两方面加以分析。 第(2)题,火星上已有液态水的存在,要存在 生命还需有适宜的温度及大气条件。 第(3)题, 假如生命消失,说明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大 气、液态水三个条件没有同时具备,即一个或 几个条件不具备。
答案:(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 体积质量适中,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有液态水。 (2)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可供生物呼吸 的大气。 (3)可能是温度不再适宜,或适宜生物呼 吸的大气消失,或液态水消失。
命题分析
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考查地球上 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太阳辐射、太阳活 动对地球的影响。 2.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某项最新宇 宙探测为背景材料来设置问题,以选 择题形式呈现。 3.从考查能力上看,注重考查学生对 知识的灵活运用。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见附表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见附表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