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训练精粹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优秀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优秀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优秀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和凝练含蓄、饶有趣味的语言。
2、学习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重点:目标2学习方法:自读、讲读、合作交流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苏轼是位才华横溢的大文豪,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
可他善于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
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清透明,如诗如画。
诗人陶醉于迷人的月色中,随缘自适,自我排解,自豪地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
二、阅读主场(一)学习小组组织对课文的阅读。
(查工具书或参考书,疏通字词,把握文意。
)(二)抽两三个学生朗诵,检查学习小组组织阅读的效果。
如有问题,请学生纠正或老师订正。
(三)指导学生翻译课文,好的译文安排在组上、班上交流。
教师指导中提醒学生注意下列词句:念无与乐者(想,考虑)(……的人)怀民亦未寝(睡觉)相与步于中庭(相约一起)(散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光景的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四)问题讨论。
怎么看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慨叹?这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不能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也透露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五)师生一起朗诵课文,再次感受课文的美景和作者的闲适。
三、阅读尾声(一)师生合作研究“探究练习一、二”(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向家长朗诵课文,并把课文的大意讲给家长听。
抓住结尾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苏轼谈心,就自己的认识看法写一段文字。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6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较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较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1教学重点:一、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结构。
二、在把握全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说明文知识2、作者简介及写作缘由3、字词4、朗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5、理清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找出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并分析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突出这几个特点的。
2、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
3、以课文第4、5节为例,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重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苏州园林》,那么请大家先看两段影片,请你们猜一猜哪段影片是苏州园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你认为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看他是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
二、朗读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分析。
明确:标本——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三、朗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提问: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明确:四个讲究。
四、分析第三自然段提问:本段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哪个特点?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什么?为了什么这一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五、阅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学生思考、讨论)(1) 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2)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其中又以为主。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面是我收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赏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1一、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古代诗歌这条道路上出现了不少名家,诗歌写作的体裁也得到不断拓展,由此产生了许多风格迥异的派别,比如:1、浪漫派,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人物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2、现实派,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代表诗人杜甫《三吏》、《三别》、《兵车行》3、山水田园诗派,体裁多为青山绿水,自然风光,风格多为恬静淡雅,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山居秋瞑》、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4、边塞诗派,体裁多为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戍守边疆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人物有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使至塞上》等。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也是古诗,请同学打开课本《诗四首》,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些古代名作。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写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曾经做过几任小官,41岁辞官而归,从此居住在农村,参加田间劳动,63岁去世,这首诗是在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
三、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2、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你们在这首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四、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1、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看出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2、诗人到田间干什么,用了多少时间?(锄草,从“晨兴”“带月”可以看出他干了一天。
八年级语文(上)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重要诗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
(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散文阅读1. 《背影》:理解父爱的伟大,感受亲情的可贵。
2. 《秋天的怀念》:体会母爱的无私,珍惜美好生活。
第二单元:诗歌阅读1. 《春》: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 《济南的冬天》:欣赏冬天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重要诗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
(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运用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散文阅读教学,《背影》和《秋天的怀念》的学习。
2. 第二周:诗歌阅读教学,《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学习。
3. 第三周:古诗文阅读教学,《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学习。
4. 第四周:作文教学,以“家乡的美”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5. 第五周: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五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一、导入。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二、整体感知。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主旨:一首赞美诗。
一曲颂歌。
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
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1)、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
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4)、课后练习三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过程与方法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习目标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 准确认读文中生词、把握结构安排及各种修辞手法。
2 学习写景与叙事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布置预习,辅导。
问答法、讨论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2从民俗风情感受传统文化美的一面。
教学重点1 生词及文言常用词汇。
2 结构安排、语言组织、白描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对钱塘潮形成直观整体的印象。
2 感受自然之美和传统文化美。
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 传看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讲诉自己心目中的钱塘潮。
讨论,描述。
2 要求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和当时的风俗,导入课文。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翻译。
1 指导学生朗读。
(1)放录音带,示读。
(2)自由朗读。
(3)抽取一名学生范读,并加以指正。
(4)学生齐读。
2 指导翻译。
(1)学生参照解释以及工具书自行翻译。
(2)由学生举出难以理解的语句,讨论,教师小结。
(3)抽取部分学生翻译重点语句。
(4)抽取部分学生翻译段落,一学生翻译全文。
(5)齐读课文。
三、梳理文章结构。
1 学生思考文章的行文思路及结构安排。
2 讨论并抽取几名学生回答。
3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深入学习。
1 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本文所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艺术技巧及有关的民风民俗。
2 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
二、品味修辞。
1 速读一遍文章,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修辞方面的内容。
2 逐段分析讲解修辞的运用,及其对文章内容的表达作用。
三、民风民俗的延伸1 讲述一些民风民俗的知识。
2 讲述的过程中一起翻译文中的段落。
四、指导完成课后练习题。
1 学生自主完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阅读教学课时1 阅读训练营教学目标本课通过一系列阅读训练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阅读理解,掌握解决阅读困难的方法,提高阅读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阅读方法并锻炼阅读技巧。
难点:帮助学生排除干扰,突破阅读难关。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活动1:由老师阅读一篇文言文,让学生看懂文章的大意并回答问题。
3. 活动2:听取学生对上一个活动的反馈并分享阅读方法。
4. 活动3:看图填空,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填写相应单词或短语,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理解力。
5. 小结:教师总结所学内容并介绍下一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阅读定义- 阅读方法- 阅读技巧课时反思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并提高阅读能力,但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仍存在一定难度。
在以后教学中,需要采用更多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来帮助这部分学生。
第二单元写作教学课时1 写作基础教学目标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一篇句子的润色改写,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点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如何进行句子润色和改写;掌握好的写作惯。
难点:引导学生树立好的写作惯。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句子,分析它们的好处和弊端。
2. 活动1:将错误句子放在黑板上,让学生主动指出其中的错误并进行润色改写。
3. 活动2:老师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对其中的错误进行修改。
4. 活动3:引导学生树立好的写作惯,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评选。
5. 小结:教师总结所学内容并介绍下一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句子润色和改写- 好的写作惯课时反思本课通过实际的写作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和要点,并树立好的写作习惯。
但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并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写作技巧的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八年级教案语文上册人教版篇一教学目标:1、品读描写落日的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2、默读课文相关段落,能根据需要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说明内容的要点,把握说明的中心。
3、研读重点语段,通过语句排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说明文语言逻辑的严密性。
4、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教学重点:把握说明的中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关于落日描写语句的品读1、导入:观察提供的一幅有关落日的图片,请学生略作思考,说一句话。
用抒情的方法讲一下自己看了这幅画后的感受用描写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用说明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引出关于《落日的幻觉》中描写落日语段的学习2、品读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2)正音,全班齐读(3)请学生讲讲这样的描写落日,美在何处?(4)根据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由“幻觉”一词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第二板块:关于说明文主体语段的阅读1、概括4~7各段说明的主体,提炼各段的中心句快速默读课文第4~7段。
思考:示例:第7段作者从利用科学仪器观测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并没有真正变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5段作者从这些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6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2、根据4~7段中心的提炼,概括全文说明的中心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觉》一文,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这一事理。
3、研读课文第5段,打乱顺序排序,体会说明文语言和结构的严谨性排序(5241637) 为什么这么排序?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可否互换顺序?为什么?能不能根据全文来找出必须这样排序的理由第三板块:关于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学习本文,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举例说明(笑、月亮)课后推荐阅读书目:审美世界:古清生《黄河落日》、莫怀戚《家园落日》科学世界:李海沧《长河落日扁》八年级教案语文上册人教版篇二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教学安排和指导,旨在帮助教师组织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养。
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内容涵盖了课文、诗歌、文言文以及相关的阅读、写作、听说训练等。
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2.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5.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体验能力。
三、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表达;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支持和帮助。
四、教学方法1.设计情景化教学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2.使用多媒体和教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习的互动和合作;4.布置家庭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安排单元一:先秦诸子与百家争鸣1.课文:《晏子使楚》《独上高楼》;2.学习活动:–听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归纳和总结课文的核心思想;–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冲突。
单元二:经典诗词欣赏1.诗词:《登鹳雀楼》《春晓》;2.学习活动:–听读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韵律;–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形象表达;–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以展示对诗词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单元三:古文阅读与写作1.文言文阅读:《孔子家语》《观沧海》;2.学习活动:–分析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和词汇用法;–解读文言文的难点和含义,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设计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设计(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设计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设计(五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课程教案设计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积存重要字词。
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1.以读促悟,品尝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会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育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尝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
教师配乐朗读。
二.介绍: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闻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明显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一)解一解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风光。
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训练精粹+课文同步练习+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名师优秀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训练精粹课文同步练习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训练精粹课文同步练习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训练精粹课文同步练习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一、《背影》(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a着上面,两脚再向上b;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c,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pánshá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2.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外貌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感动得流泪;第二次离别伤感的泪。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
5.《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2)“进去吧,里边没人。
”4.概括本段内容。
5(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6.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7(品味语言。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合作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
培养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怀。
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一、课文概述1.第一单元:《背影》、《济南的冬天》、《春》2.第二单元:《古诗二首》、《化石吟》、《我爱这土地》3.第三单元:《短文两篇》、《猫》、《紫藤萝瀑布》4.第四单元:《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短文两篇》5.第五单元:《我为什么活着》、《我的叔叔于勒》、《心声》6.第六单元:《孟子·六则》、《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重点】1.生字词2.课文内容理解4.课堂讨论与展示【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1.《背影》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感悟父爱如山。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课堂讨论,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a.导入:讲述一个关于背影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b.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c.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分享感悟。
2.《济南的冬天》教学重点:欣赏散文的美,理解济南冬天的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欣赏,课堂讨论,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a.导入: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b.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欣赏散文的美。
c.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济南冬天特色,分享感悟。
3.《春》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课堂讨论,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a.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b.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c.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春天美景,分享感悟。
二、第二单元1.《古诗二首》教学重点:欣赏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欣赏,课堂讨论,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a.导入: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b.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欣赏古诗的韵律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 培养学生的阅读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锻炼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研究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探究。
三、教学准备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教学参考书籍和教辅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之初》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的研究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 导读课文: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和用词。
3. 阅读理解: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阅读课文并完成相关问题。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5. 小结:总结当天的研究内容,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草》1. 导入:复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2. 导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词义。
3.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和情感表达。
4. 研究写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写作练。
5. 小结:总结当天的研究内容,并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静夜思》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2. 导读课文:解读课文中的意思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3. 课文分析: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和表达方式。
4.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
5. 创作训练: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启示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 小结:总结当天的研究内容,并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研究态度和水平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和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是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的简要概括,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训练精粹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训练精粹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 B.念无/与为乐者 C.念无与/为乐者 D.念无与为/乐者2、怀民亦未寝的原因()A.和我同样年纪大了,睡眠少了。
B.和我同样思虑重重,难以入眠C.和我不同,我因兴奋难以入眠,怀民因思虑难以入眠。
D.和我不同,我因思虑难以入眠,怀民因兴奋难以入眠。
3、对划线语句的赏析正确的是()A.以繁复的笔墨铺写出一个月光满地、水草丰美、竹柏茂盛的现实世界。
B.以繁复的笔墨渲染出一个色彩斑斓、光影交错、生动形象的美妙境界。
C.以凝练的笔墨勾勒出一个水流平静、藻荇散乱、竹柏凋零的现实世界。
D.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对第七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但很少有闲人像我们两人一样的。
B.但又像我们两个一样的闲人就够了。
C.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的闲人罢了。
D.只是不把闲人看成是像我们一样罢了。
1-4ABBC(一)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开放。
③再过两个月,燕子()归来。
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果实的时期。
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的落下来。
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⑨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训练精粹(四)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训练精粹(四)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 e”,音译为“克隆”。
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
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21.节选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D )A.动物的克隆B.有性繁殖C.植物的克隆D.克隆是什么22.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正常”的作用是( A )A.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B.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C.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朴实的特点。
D.还可能有其它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灵活的特点。
23.第三段文字引用孙悟空的故事的用意是(C )A.表明我国关于“克隆”的设想在世界上是很早的。
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仔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准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学问,形成比较完整的学问结构,严格要求同学,敬重同学,发扬教学民主,使同学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当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八班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盼望大家喜爱,也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人教八班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育独立阅读力量。
能依据故事情节绽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布置同学自由读书,在读书前,提出读书要求,让同学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
反馈中我设计了字、词、句的检查,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重视对同学字、词、句的把握,同时检查同学自学预习状况,并培育同学仔细听的习惯。
三)、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的写作方法。
在这环节,让同学多读课文,思索问题。
培育同学的朗读力量,并让同学自己发觉文章所写的白鹅的特点。
能在自读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时让同学懂得过渡段的作用,培育同学的分析力量。
在学习3、4两自然段时,我先指导同学学习第3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同学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
在这环节里,我设计了让同学想像说话的内容,对同学进行口语表达力量的培育。
利用网络资源,让同学亲眼听到,看到鹅的叫声及鹅的步态,来感受鹅的尽职英勇。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训练同学合作学习力量、独立思索的力量及分析力量。
在汇报过程中,我还鼓舞同学大胆表演,仿照鸭和鹅的步态,让同学从表演中感受鹅的傲岸,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注意朗读指导,借助朗读,让同学从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四)、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同学认真观看,说说自己发觉什么要提示同学们留意的。
培育同学认真观看,树立同学相互关心、共同进步的思想。
然后利用教育资源网络教材指导书写较难的“餐”和“蹲”字,并让同学跟着书空,这样避开写错字。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优秀7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优秀7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篇1一、导入部分引导学生注意这篇小说与以往读过的战争题材小说或者看过的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作的风格不同之处,进入学习。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拟定“你喜欢这篇小说吗?喜欢小说的那些方面?”来确定学习的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教师归结到“人物形象美、环境美、语言美”三大方面并且板书,作为探究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1、处理生字词2、概述小说内容三、走近“老头子”赏析老头子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阅读提示:跳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老头子”的精彩之处标记勾画出来,加批注。
思考:“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陈述理由。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2.展示探究学习成果:抗日热情高涨的人(二、五段);老当益壮的人(三、四、五段);自尊自信的人:“每天夜里”、“每天傍晚”;三个“不怕”;三处“明天来看吧!”以及大菱受伤以后集中地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
爱憎分明的人:对两个孩子和爱和对敌人的恨“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
智勇双全的人(诱敌上钩、痛击鬼子)3.分角色朗读体会“老头子”的性格特征。
4.迁移训练,丰满人物形象:从两题中选一题:(1)二菱躲在荷叶底下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2)晚上“老头子”回来后向大菱转述白天痛击鬼子的经过。
5.深化“老头子”形象,分析其典型性和代表性:小说为什么塑造一个年近六十岁的干瘦的老头子形象,而没有塑造一个高大魁梧、身强力壮的硬汉子英雄形象。
(传奇性、典型性、代表性;男女老少全动员,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四、走进“芦花荡”欣赏环境描写。
过渡:倒数第二段“他狠狠地敲打……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文中类似的精彩的景色描写还有很多,请找出来加以分析、欣赏。
1、自主学习;2、展示;3、指导朗读,读出情境和趣味。
语言美的分析穿插在二、三环节中五、“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思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如诗如画,“老头子”的形象塑造趣味横生、丰满有加,这与当时残酷的抗日战争形势协调吗?难道不矛盾吗?谈谈你的看法。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全册教案
人教八班级语文(上)教案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大事,熟悉革命成功来之不易,并从中取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学问。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斗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精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预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关于解放战斗中三大战役的资料文件资料。
同学每人预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斗中渡江战役的成功战况。
这是人类战斗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日读来依旧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由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斗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依据需要设定)
(老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据》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训练精粹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B.念无/与为乐者C.念无与/为乐者D.念无与为/乐者2、怀民亦未寝的原因()A.和我同样年纪大了,睡眠少了。
B.和我同样思虑重重,难以入眠C.和我不同,我因兴奋难以入眠,怀民因思虑难以入眠。
D.和我不同,我因思虑难以入眠,怀民因兴奋难以入眠。
3、对划线语句的赏析正确的是()A.以繁复的笔墨铺写出一个月光满地、水草丰美、竹柏茂盛的现实世界。
B.以繁复的笔墨渲染出一个色彩斑斓、光影交错、生动形象的美妙境界。
C.以凝练的笔墨勾勒出一个水流平静、藻荇散乱、竹柏凋零的现实世界。
D.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对第七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但很少有闲人像我们两人一样的。
B.但又像我们两个一样的闲人就够了。
C.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的闲人罢了。
D.只是不把闲人看成是像我们一样罢了。
1-4ABBC(一)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开放。
③再过两个月,燕子()归来。
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果实的时期。
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的落下来。
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⑨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④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6.下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C)A、第一段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第二段:①|②③|④ B、第一段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第二段:①②|③④ C、第一段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第二段:①|②③|④ D、第一段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第二段:①|②③④ 17.括号里的词语正确的是(C)A、陆续翩然孕育刷刷B、次第轻快孕育簌簌C、次第翩然孕育簌簌D、次第翩然孕育刷刷18.选文第二段说明的对象是:(B)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19.“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A.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B.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文字。
C.指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
D.指话语,由于文化水平和职业的差异,他们之间缺少共同的东西。
20.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下列说法的正确的(BC)(多选)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
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
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
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21.选段一、二段的说明顺序是(D)A.时间顺序空间顺序B.空间顺序时间顺序C.逻辑顺序空间顺序D.时间顺序时间顺序(二)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A)的日数因季节的(B)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要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①)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②)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22.给文中A、B两处分别选择恰当词语(C)A.差别差异B.差异区别C.差异差别D.相差差别23.给文中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连词(D)A.虽然但是B.由于因此C.可是因而D.但是所以24.语段说明的中心是(C)A.纬度B.物候现象C.纬度对物候来临的决定作用D.我国大陆气候显著25.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句。
(A)A、第①句B、第③句C、第⑤句D、第⑥句26.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C)A、总分B、并列C、解说D、补叙27.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A)A.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B.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C.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D.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三)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全文28.《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9.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D)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30.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C)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
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
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
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
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
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
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
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
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32.下面句子能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的一项(A)A.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B.克隆技术可以挽救珍稀动物C.克隆技术可以有效地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D.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33.下面对第一自然段中关于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C)A.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羊奶产量很高,药用价值很大。
B.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更重要。
C.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克隆”能让高附加值的牲畜有效地繁殖。
D.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PHP公司、LAS公司都能培育出高科技的牛羊。
34.下面关于“克隆人”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 A.“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
B.把人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可以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C.“克隆人”有可能会带来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D.“克隆人”的研究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好处,其发展前景极为乐观。
35.最后一段中加点词“它”所指代的内容是(C)A.许多生物学家B.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C.无性繁殖D.从事无性繁殖研究(五)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是“无性繁殖”。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个体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