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楷 技 法
楷书口诀一百法,练字必备。
楷书口诀一百法,练字必备。
第一法:十字在上横抗肩,竖笔上粗细下端,竖笔书写带撇意,位置写在中心线。
第二法:厂字作头横抗肩,横撇不连更美观,撇如柳叶中间宽,撇笔长写字舒展。
第三法:布字头部横笔长,先撇后横是传统,笔顺来自篆书意,楷书行书都响应。
第四法:左字头部横笔短,横笔短了撇笔长,先横后撇不写错,笔顺和篆写法同。
第五法:三框包围上横短,上横短了下横长,上横与竖不连接,竖笔垂露更健康。
第六法:卜字在上点作横,竖笔垂直上端粗,在下在右点下斜,竖笔必须用垂露。
第七法:立刀短横为垂露,位置写在中上部,竖钩垂直向右弯,衄挫挑钩如发弩。
第八法:冈字框部左垂露,左右两竖必垂直,左短右长分阴阳,两竖向背有弹性。
第九法:八字在上要写大,撇低捺高是妙法,八字在下捺变点,撇高起笔点稍下。
第十法:人字之头撇捺展,撇捺下端不水平,撇低捺高分阴阳,下部结构往里送。
第十一法:单立人旁独站立,撇如牛角竖垂露,竖笔上细下端粗,竖画尖接撇之肚。
第十二法:勿字折钩向左曲,如同凳子侧腿立,凳子侧立凳不倒,衄钩斜度重心笔。
第十三法:儿部变化多在撇,在左在中为竖撇,儿在下部为斜撇,写好浮鹅钩笔画。
第十四法:几在下部横抗肩,撇为竖撇钩伸展,几在外沿如古钟,左右对称是关键。
第十五法: 京字之点可竖点,点笔落在中心线,侧点与横相脱离,下部窄了横笔展。
第十六法:两点之水要呼应,中心靠拢不离散,首点起笔稍靠右,提锋遥指点右边。
第十七法:秃宝盖点如露珠,横细抗肩钩饱满,钩锋遥指下笔首,宝盖窄了下部展。
第十八法:硬耳旁钩不可大,横笔宜低不宜高,竖笔接横用垂露,和左写平如上吊。
第十九法:左耳旁部耳廓小,耳廓上宽下边收,竖笔必须用垂露,向左稍弯为避右。
第二十法:右耳旁部耳廓大,耳廓写3不美观,横笔宜低不宜高,竖笔垂直向下展。
第二十一法:凶字底框分阴阳,左竖稍短右竖长,横笔抗肩呈凸状,两竖下端平线上。
第二十二法:刀部在下不要宽,钩锋遥指横左端,挑钩宜短且饱满,折笔角度是关键。
颜真卿楷书间架结构92法
颜真卿楷书间架结构92法颜真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尤以楷书著称。
他的楷书笔法威严刚健,构图疏密有致。
其中,颜真卿楷书间架结构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92法”。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颜真卿楷书间架结构的92法。
一、行间高低法颜真卿楷书中,行内的字高低相对平衡,间距适中。
每个字所占的行间高度都严格控制,使得整个行的视觉效果和谐统一。
这种高低法的运用使得颜真卿楷书在视觉上具有均衡美与秩序感。
二、整字占面法颜真卿的楷书在整体布局上,采用整字占面的方法,即每个字所占的空间大小相对一致。
无论字体大小如何,都能够平衡地填充整个作品的面积,给人以整体完整感和美观感。
三、笔画宽度法颜真卿经过长期积累的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笔画宽度法。
他注重用笔流畅自然,横平竖直的笔画线条宽度均匀一致,既有章法有规则,也要注重变化多样,以呈现出楷书的独到魅力。
四、神韵流转法颜真卿的楷书充满了独特的神韵,通过笔画起伏和间架结构的安排,使得每个字之间的神态流转得以表现得淋漓尽致。
既注重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又要保持笔画的独立性,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五、间隔对称法颜真卿的楷书中,间隙的大小和位置都考究得十分精致。
他通过巧妙地安排每个字之间的间隔大小和对称位置,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平衡的美感。
间隔对称法的运用使得颜真卿的楷书显得庄重而又富有艺术感。
六、宽状一致法颜真卿的楷书中,宽状一致是其独特的特点。
他注重字形宽度的统一,使得每个字的笔画宽度基本保持一致。
无论是横笔还是竖笔,都能够保持宽状相当,给人以整体平衡和谐的感觉。
七、用字间隔法颜真卿楷书中,字与字之间的间隔大小是十分考究的。
他注重用字之间的空隙,使得每个字的位置与周围字的关系都精确到位。
通过适当的用字间隔,既保持了字与字之间的独立性,又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统一的感觉。
八、避让均衡法颜真卿的楷书在布局时,注重每个字的位置和间架结构的均衡分布。
他避免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压挤,尽量保持每个字的空间舒展,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的视觉效果。
小楷入门运笔教程发笔起笔收笔方法
小楷入门运笔教程发笔起笔收笔方法小楷是汉字书法的一种基本字体,也是书写汉字的一种常用字体。
小楷字体矫健,端正,蓄势而发,给人以稳重、严谨之感。
小楷书写规范,需要掌握好发笔、起笔和收笔等基本笔画运笔方法。
下面是一个小楷入门运笔教程,介绍了一些发笔、起笔和收笔的方法。
发笔方法:发笔是指字的起头部分,也是字的一个个笔画的开始。
在书写小楷的时候,发笔的方法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字的整体效果和书写质量。
发笔方法有以下几种:1.斜起发笔法:先按字形的倾斜方向起笔,稍微用力,然后慢慢压平。
2.直起发笔法:按字形的垂直方向起笔,保持笔尖的呈现笔画的上端,然后慢慢压平。
3.勾起发笔法:先按字形的上方或下方勾勒出一个小勾,然后再逐渐延伸。
起笔方法:起笔是指笔画的真正开始,是发笔的下一步。
起笔的方法应该与发笔相呼应,保持连贯性,让笔画显得流畅自然。
起笔方法有以下几种:1.点起法:在发笔的基础上,用更大的力度按下铅笔尖或者毛笔尖,形成一个小点,然后再逐渐开始书写。
2.摆起法:在发笔的基础上,用铅笔或者毛笔的整体长度进行轻微的横向或纵向摆动,再顺势开始书写。
3.起拐法:在发笔的基础上,以一个稍大一点的弧线为基础,既可以向上起笔,也可以向下起笔。
收笔方法:收笔是指笔画的结束部分,是字的一部分的最后一笔。
好的收笔方法可以使整个字的形态更加完整,给人以美感。
收笔方法有以下几种:1.弯曲收笔法:在笔画结束的时候,稍微提起笔尖,使笔画弯曲收尾,形成一个优美的曲线。
2.擦收笔法:在笔画结束的时候,以适度的力度横向或纵向擦动笔尖,形成一段细长的横线或竖线。
3.直收笔法:在笔画结束的时候,以一定的力度直接收起笔尖,形成一个类似点的形状。
总结:通过以上对发笔、起笔和收笔方法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小楷的运笔方法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字的整体效果和书写质量。
在书写小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借助于发笔、起笔和收笔等方法,以使字的线条连贯、流畅,形态端正,给人以美感。
小楷的书写技法详解
小楷学习的重点,首先是解决技法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即先要摸清小楷技法的基本要领和规律。
本章节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小楷的基本笔法、结字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特点和规律不是绝对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践中我们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
小楷的基本笔法解析一、小楷的基本笔法1、露与藏小楷的体态小,笔道细,故笔画露锋多于藏锋。
露锋尽显直率、阳刚、俊逸之美,这是小楷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当然,有露必有藏。
小楷的收笔基本上都是转笔回锋、藏而不露、藏露结合、虚实结合的。
如想更加丰富笔法,可偶尔在点画起笔,或下一个笔画起笔承接的地方巧妙地运用藏锋笔法,这样的笔画刚中带柔,更显含蓄凝练。
很多敦煌及唐人写经的小楷都是这样运用藏锋的,丰富了小楷的艺术内涵。
如“示”“天”“告”“之”等字。
(图1)2、提与按小楷的笔画虽然细小,但笔画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技法上要求相对比较严谨,笔画更加讲究精致,尤其是每个字笔画的提按都要虚实分明。
提笔的时候要果断,干净利落,不允许有丝毫迟疑;按笔的时候笔速要减慢,把笔毫铺下去,既能提得起笔,又能按得下去笔,轻重缓急,提按自如。
如“少”“太”“士”“曰”等字。
(图2)3、方与圆小楷的笔画一般情况是直线多,曲线少,露锋多,藏锋少,所以方笔自然也就比圆笔多。
方笔用顿,棱角分明。
圆笔用转,婉转通畅。
如“良”“践”“图(圖)”“力”等字。
(图3)二、小楷基本笔画的写法1、点点犹如人的眼睛,在字中起着点睛和相互映带的作用。
小楷的点在用笔上有独立点和连带点两种类型;在形状上有三角点、小撇点、小提点和小竖点四种基本类型。
独立点独立点,即单独存在,与其他笔画之间不做连接,但笔断意连。
书写时要求笔尖落纸后轻灵果断,顺势收笔。
收笔笔势直接朝向下一笔,以求相互呼应。
如“之”“以”“为(爲)”“黯”等字。
(图4)连带点连带点,即点与点之间,或点、画之间有牵连,使得点、画之间更显气脉贯通,摇曳多姿。
怎样写小楷
怎样写小楷高培之小楷字体工整、线条简洁清晰明了,多用于书写文学名篇或经书,实用价值很高,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
就楷书而言,一般有大楷、中楷、小楷的区别。
其中,小楷字形较小,要表达用笔和结构的美感,确实比较难。
所以,初学楷书者应先学大楷,后再转学小楷。
然而,说小楷字形较小,那只是指它的表面形态而言,它并不等于就是大楷字形的缩小化,而有着它自己的书写规律。
怎样把握小楷的书写规律,这就需要我们作一番思考和研究。
一、小楷书法以“清、腴”为贵。
小楷书法因其字形较小(一般都在1厘米见方内运笔),所写之字的点画线条必比较纤细。
不会写小楷的人,总以为写字的动作只要比写大楷的动作小一些就行。
事实上不是这样,不掌握写小楷的用笔技巧,写出来的字常常犯有线条重浊和墨渣四溅的毛病,或者犯有线条过于纤细、软弱无力的毛病。
小楷书法必须以“清、腴“为贵。
这里的“清”,是指线条必须洁净而不混浊。
这里的“腴”,是指线条虽然纤细,但更要在细中显现出丰腴来。
写小楷,点画要峻利,字里行间要洁净,线条不允许臃肿,也不允许墨渣渗出。
下笔时的动作一定要稳建,要轻而简捷。
写小楷,行笔时要像老人拄杖行路一样,杖子柱稳了才能挪步走路。
所以,笔笔要坚实有力。
点画之间既要顾盼呼应,又要笔笔交代明白。
既要小中见大,又要处处显现大字的技巧和功力。
这些都是小楷书法的难点。
二、小楷字形结构以“宽绰“为贵。
古人说,大字难以结密,小字难以宽绰。
小楷是小字,所以要营造出一种“小中见大“的感觉很不容易。
为能做到”小中见大“,在技法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经常采用“以点代画”的手法,缩小了点画自身的形态,从而加大了点画与点画之间的空间留白,使作品在整体感觉上达到一种宽绰的效果。
小楷用笔仅靠锋尖运行,但在运笔过程中,仍要保持“逆入平出、提按顿挫”以及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
不过,小楷的笔法一般都以简为主,它常常采用“点法起笔”、“尖锋入纸”等手法,无论是在笔法上,还是在结体上,拿它与大楷相比,小楷书法更显得富有个性,更显得婀娜多姿,更显得楚楚动人。
[探析]小楷技法
[探析]小楷技法小楷技法小楷技法目录小楷的用笔第1节执笔与运腕的特点第2节小楷发笔法第3节小楷收笔法第4节小楷转换法第5节小楷基本点画的写法第6节小楷用笔的质感第7节小楷用笔的韵律小楷的结构小楷的章法布局小楷的笔势和体势小楷的意趣小楷的创作方法小楷源流简介小楷的用笔第一节执笔与运腕的特点要写好小楷,执笔与运腕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郑子经说:“夫执笔者,法书之机键也”。
尽管总的执法上与写行书及大楷并无很大的出入,但小楷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书写小楷时,在执笔和运腕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是基本大法所谓“指实”即为擫、压、钩、格、抵的五指执笔法。
擫以大指第一节指肚紧贴笔管上方,力量朝右上方,要斜一点。
压用食指上节端压住笔管外方,力量与大指相对。
钩用中指上节靠近横纹处,弯曲如钩地钩住笔管,力量朝右下方。
格用无名指爪肉相接处紧贴笔管,力量与中指相对。
抵用小指紧贴无名指下端,藉以增加无名指的指力。
由于五指的合理分布,力量由四面聚集笔管,一枝笔就坚实稳定地执在手中。
书写小楷,执笔宜浅,当以指端贴管,因为指端处感觉灵敏。
执笔浅则掌自然虚,掌虚则运动适意,无窒碍之势。
南唐李后主所提出的“拔镫法”,历代书家各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善于骑马的人,当以足尖踏马蹬,浅则易出入,有的人认为拔镫即古人用指尖持小棒挑拔灯心,比喻浅执之法,有的人认为由于浅执笔时,虎口状如马蹬(即凤眼执笔法),这三种解释尽管不同,但都是指执笔要浅,浅则易于转动。
书写小楷,执笔不可太紧,亦不可太松,太紧则用笔易于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故执管当用软硬劲,紧而不死,松而不脱,不宽不猛,有中和之道乃佳。
赵宧光《寒山帚谈》中说:“握管太紧则力止于管而不及毫,且反使管不灵动,又安能指挥如意哉。
”这确为心得之语,笔力要透过肩、肘、腕、指贯注到笔尖,各关节部分的肌肉都不宜紧张用力,执得太紧则力止于管,腕部紧张则力止于腕,纵有臂力,亦不能贯注于笔尖,故苏轼提出把笔虽无定法,但必须欲虚而宽,只有虚而宽,才能运转自如。
小楷写好的方法推荐
小楷写好的方法推荐小楷要富有质感,就其风格来说,要富有一种自然、朴素、天真、拙朴的气息,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要使用笔富有质感的具体方法。
(一)骨法用笔是表现质感的重要笔法骨在结构中是指骨骼,即字形最基本的间架方法,在用笔上即指中锋运笔,是力的表现,近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画最反对平扁,认为平扁不是艺术,就是写字也不是平扁的,中国书法家用中锋写的字,背阳光一照,正中间有道黑线,黑线的周围是淡墨,叫作绵裹铁,圆滚滚的,产生了立体的感觉,也就是引起了骨的感觉。
”他的话十分简明生动地描述了这种笔法。
初学书法,当先求骨力,骨力是书法艺术具有共性的美,而中锋用笔是产生骨力的重要手段。
所谓中锋,即蔡邕《九势》中所说的:“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笔心即靠近锋尖的正中部分,当中锋行笔时,笔毛平铺于纸上,万毫齐力,此时锋尖己不存在,但见笔身挺立,而笔心经常保持在点画内的中线部位行走,由于中线部分,水墨下渗,故吃墨较深,墨色较浓,而二侧副毫处,则相对地吃墨较浅,墨色较淡,由于深浅浓淡的作用,这根线条就产生了一种浑厚、饱满、圆润的立体感。
中锋行笔时,由于锋藏画中,故画之中心,如映日观之,有一缕墨痕,这一缕墨痕就称之谓骨,骨之左右、上下两边,乃副毫之所为,故又称之谓肉。
骨贵于藏于肉之内,由于骨力中藏,故一般很难用肉眼观察得到,特别是小楷,即使映日视之,也很难看到这一缕墨痕。
尽管它看不到,但能体味得到,这种感觉和体味到的力量就是力感。
只有骨藏于肉,才能含文包质达到骨肉相称的境界。
偏锋是病笔,书写时笔尖在上,笔肚着纸,毫无起伏地平拖过去,这样产生的笔画扁平,浮滑,墨不入纸,意思佻浅,书写小楷最忌偏锋,因小楷用笔,点画本身就很细微,如一用偏锋,则浮薄之弊立见,此不可不慎。
笔力之是否大小强弱,不关乎点画之粗细肥瘦,不得法者虽粗实扁,故清笪重光《书筏》中说:“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而劣。
”肥而无力谓之臃肿,瘦而无力谓之纤弱,故有力者,肥瘦皆宜,无力者,肥瘦皆病。
簪花小楷及技法
簪花小楷及技法什么是簪花小楷关于“簪花小楷”,有两种说法。
1、夏书绅发明的楷体。
簪花小楷是夏书绅发明的楷体,〔清〕字缙华,号丽笙,浙江嘉兴濮院人。
父凤衔酷嗜碑帖,於晋、唐法书无不临摹,工篆刻,直逼秦、汉。
尝手钞宗谱,乱离时他物非所惜,独奉谱以行。
又有说是晋卫夫人所创卫夫人,名铄,字茂漪,东晋女书法家。
晋人钟繇曾称颂卫夫人的书法,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
”充分肯定了卫夫人书法高逸清婉,流畅瘦洁的特色。
这实际上是对钟繇书法风格的继承,但在钟繇瘦洁飞扬的基础之上,更流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
唐代韦续则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治浮霞。
”连用三组美丽的形象来比拟其书法.2、有说是晋卫夫人所创。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东晋女书法家。
晋人钟繇曾称颂卫夫人的书法,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
”充分肯定了卫夫人书法高逸清婉,流畅瘦洁的特色。
这实际上是对钟繇书法风格的继承,但在钟繇瘦洁飞扬的基础之上,更流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
唐代韦续则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治浮霞。
”连用三组美丽的形象来比拟其书法,可知卫夫人的书法充溢着美感,带有女性特有的妩媚娇柔的风格,又与钟繇迥异其趣。
这是卫夫人结合自身气质特点,在学习钟繇基础之上的发展和创造。
笔阵图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
昔秦丞相斯所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
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
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
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
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
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
小楷笔法29种教程
小楷笔法29种教程1、平切横起笔时带有一定的速度切入纸面,产生左尖的效果。
笔尖继续向右渐按运行(切勿向右下顿笔),稍驻收笔(将笔尖从纸面上提起)。
平切横取势略平,从线条的外廓看,下部是一直线,上部是一条弧线,前部分弧度小,较平直,后部分弧度大。
初学时往往容易写成头部太尖细,而收笔时下挂。
平切横要短小、圆润,富有弹性。
2、仰切横取仰势呈一定斜度,写法类似平切横,起笔带有一定的角度,但不宜太大(从左上),收笔有两种,一种向右上方顿笔,迅速提笔;一种向右重按后向左上方挑出(呈钩状),这种横一般用在接写撇、竖等纵向取势的笔画搭配中。
仰切横弧度不宜太大。
3、短平横短平横的落笔先自左上向右下切落,顿笔后轻提向右行笔,最后稍驻提起向左收笔。
手指的动作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向左上方伸出,然后迅速收回下压,笔尖接触纸面后,迅速由快至慢,按后提笔右行,无名指和小指并行右移,大拇指和食指右拨后重压,放松后收笔。
短平横取势稍斜,中间可稍细。
4、右尖横起笔如短平横,行笔后迅速向右提笔挑出,形成右边尖状,一般取势向右上方。
5、长平横运笔过程类似短平横,形态较长,取平势,两头较中间略粗,中间较细,这就要求中间行笔要轻提,迅速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收笔重按。
可用不同的落笔角度来增加平横的形态变化。
6、长俯横类似长平横,斜度比它大,中间上凸,呈扁担状,形态较长,中间细,两头粗,中间行笔速度宜快。
7、垂露竖三指向左上方伸出,快速切落,重按后向下行笔,食指和大拇指发力回扣,中指推动无名指和小指下移,速度由慢到快,向下重按后收笔,要求垂直挺拔,中间略细,犹如长平横直立状。
8、悬针竖起笔类似垂露竖,行笔至三分之二处,笔尖快速下行笔,尖顿时提高纸面,尾部尖状犹如悬挂针,故名“悬针竖”。
初习时,往往落笔后就快速写尖状,易歪斜且如“鼠尾”,切记先慢后快。
9、短平竖运笔过程类似垂露竖,然形态较短。
居字中间时,呈直状,在左边时,有向势和背势两种形态,向势时头朝左,中间微向右挺;背势时,起笔略轻,中断略向左突。
毛笔书法教程:小楷入门的基本练习笔法
⽑笔书法教程:⼩楷⼊门的基本练习笔法⽑笔书法教程:⼩楷⼊门的基本练习笔法 ⽑笔书法教程:本篇主要介绍内容为⼩楷字体⼊门练习的基本笔法,主要有汉字笔画“点”交际、转折、连络、相接处,是纽络汉字笔画“点”,组成结构的关键之处,转换得好,不但汉字笔画“点”交待得清楚,同时可使字形结构惬当熨贴,给⼈以⼀各精严浑成,体势茂密的艺术感受。
⼩楷⼊门的基本笔法中最重要的练习诀窍是折以成⽅,转以成圆,⼩楷体势虽端庄⽅正,但笔法却有⽅圆之分,⽅圆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表现:⼀是表现在汉字笔画“点”起⽌处,凡钩趯、撇捺处出现棱⾓或露锋者,统谓之⽅,凡藏锋敛锷,灭迹隐端者,统谓之圆。
⼆是表现在转折上,凡转⾓时出现棱⾓,如划⾦剖⽟,⼲净明利者谓之⽅。
同转⾓时圆转丰美、似纯钢之柔,婉融遒润者谓之圆,⽅笔雄强,有阳刚之美,圆笔秀媚,具阴柔之美。
(⼀)⼩楷⼊门练习要求:笔画清晰 练习⽑笔字⼩楷字体,结体虽微,但笔法要交待清楚,其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是组成⼩楷结构的汉字笔画“点”,笔法要清整,稍留渣滓不得,如笔法秽浊、臃肿、板滞、凝重,就势必会破坏结构的形体美,⼆是在练习⼩楷时,宜笔笔断⽽后起,使其汉字笔画“点”⾯转折、交换、连络、衔接之处要吻合得⾃然,交待得清楚,使其笔意,既能脱得开,分得清,⼜能粘得住、合得浑。
正如倪苏门《书法论》中报说的:“⼋法转换,要笔笔分得清,要笔笔合得浑。
”要做到能清能浑,其法有⼆:⼀是在汉字笔画“点”交际衔接处在意识地露出⼀个三⾓形的空隙,使其⼆笔若即若离,似粘似脱。
在这⾥必须说明⼀点,初学者并不要求在每⼀交际衔接处都要机械地这样做,看古⼈遺墨亦常常可以发现有⼆笔完全吻合的,形虽合⽽意欲分,这样反见⾃然之趣。
⼆是在转的过程中,要识得提笔⼆字,这种得笔有时是很明显的,但有时⼜有不很明显的,只是⽤暗提的办法,提⽽能换,⾃然笔笔清,笔笔浑。
⼩楷⼊门的基本笔法在书法术语中⼜称“密为际”。
体势的茂密,笔法的精到,笔调的流贯往往在交际处表现出来,⼆笔在衔接的过程中关键处⼜在第⼆笔的起笔,它要顺着第⼀笔的收势,相呼应、相粘脱、故落笔要轻灵,不可重浊。
楷书字体的书写技法与练习方法
楷书字体的书写技法与练习方法楷书字体是中国书法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字体,其端庄、整齐的特点使得它在书写、刊刻和印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楷书字体的书写技法与练习方法,帮助读者提高楷书字体的书写水平。
一、楷书字体的基本结构楷书字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字头、字尾、字身和字心。
字头是指字的上部,字尾则是指字的下部,字身为字的中间部分,字心则位于字的左右两侧。
理解字体的结构对于准确书写楷书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字体的整体美感和平衡感。
二、楷书字体的书写技法1. 笔画粗细的把握:楷书字体注重笔画的粗细变化,一般来说,字体上部的笔画相对来说比较细,而下部的笔画则相对粗一些。
在书写时要注意通过笔画的粗细变化来体现字体的艺术美感。
2. 线条的连续性:楷书字体的线条要求流畅、连续,而不是断断续续的。
在书写时,要尽可能保持笔画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明显的断点。
3. 方圆相间的运用:楷书字体注重方圆相间的效果,即直线与曲线的交替运用。
通过运用方圆相间的技巧,可以使字体的形状更加优美,增加整体的视觉效果。
4. 倾斜度的掌握:楷书字体通常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倾斜,通过倾斜度的掌握,可以使字体更具有动感和立体感。
在书写时,要注意合理掌握倾斜度,避免出现过度倾斜或倾斜不够的情况。
5. 点画的运用:楷书字体中常常运用点画来增加装饰性和艺术感。
在书写时,可以适当运用点画,但要注意点画的大小和位置,避免过度使用而影响字体的整体美感。
三、楷书字体的练习方法1. 标兵练习法:标兵练习法是楷书字体练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楷书字体作品,通过临摹的方式进行练习,重点在于观察字体的结构和线条的流畅性。
2. 逐字练习法:逐字练习法是逐个字进行练习的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字进行练习,例如常见的“人”字、“山”字等。
通过反复练习同一个字,可以提高对字的结构和笔画的把握能力。
3. 逐句练习法:逐句练习法是将多个字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进行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诗词或者经典的楷书句子进行练习,通过逐句练习可以提高对字体整体布局和相邻字体之间的协调性的把握能力。
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小楷,这些要点你必须要知道
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小楷,这些要点你必须要知道楷书是单字用笔最丰富的书体,小楷不单是一种书体,魏、晋之后,又成为行草书的技法基础。
其技法特点:一、以其字小,起笔多露锋取势,要求精准遒劲。
王羲之自道云:“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
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
”(《书论》)孙过庭理解为:“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
”(《书谱》)米芾的理解为:“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董其昌的理解为:“自起自倒,自收自束。
”(《画禅室随笔》)这里的“藏锋”指逆势,“混成”“衄挫”是指用笔顺逆转化,其效果就是洞精笔势,遒媚逼人。
要点就是用笔要“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
”(王羲之《书论》)董其昌门生倪后瞻理解为:“转换者,用笔一反一正也,此结构用笔也,即古人回腕藏锋之秘。
”能转换,自能识得轻重、缓急、向背、偃仰。
所以,体势结构由笔势带出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二王”笔法之别,王羲之用笔内,王献之外拓,表现在结体上就是王羲之内敛,王献之开张。
小楷的特点:“小楷则精致萧散,秀逸而存风骨。
倾欹而见正大,出奇示变于规矩准绳之中。
”(郝经《叙书》)又苏轼《论书》云:“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
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其实,都根源于笔势。
小字同样要注重笔势,不然只能是“痴冻蝇”。
临摹的要点是“临帖之法,欲肆不得肆,欲谨不得谨;然与其肆也,宁谨。
非善书者莫能知也”。
(赵孟《松雪斋书论》)那我们该如何学习“二王”小楷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学“二王”小楷成功的例子,最具代表性的就属赵孟頫了。
赵的时代“二王”小楷已不可得见,所以,他早年就从宋人入手,即宋高宗赵构,时代近又能见真迹。
他从十九岁一直学到三十岁左右,这个时期相对来说学习的面较窄。
三十一、三十二岁得《淳化阁帖》祖本,开始学习钟繇、萧子云小楷。
至大二年(1309)其五十六岁时跋自书小楷《禊帖源流》云:“余二十年前为郎兵曹,……余往时作小楷,规模钟元常、萧子云,尔来自觉稍进,故见者悉以为伪,殊不知年有不同,又乖合异也。
小楷技法指南
小楷技法指南目录第一章小楷的用笔第1节执笔与运腕的特点第2节小楷发笔法第3节小楷收笔法第4节小楷转换法第5节小楷基本点画的写法第6节小楷用笔的质感第7节小楷用笔的韵律第二章小楷的结构第三章小楷的章法布局第四章小楷的笔势和体势第五章小楷的意趣第六章小楷的创作方法第一章:小楷的用笔第一节执笔与运腕的特点要写好小楷,执笔与运腕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郑子经说:“夫执笔者,法书之机键也”。
尽管总的执法上与写行书及大楷并无很大的出入,但小楷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书写小楷时,在执笔和运腕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是基本大法所谓“指实”即为擫、压、钩、格、抵的五指执笔法。
擫以大指第一节指肚紧贴笔管上方,力量朝右上方,要斜一点。
压用食指上节端压住笔管外方,力量与大指相对。
钩用中指上节靠近横纹处,弯曲如钩地钩住笔管,力量朝右下方。
格用无名指爪肉相接处紧贴笔管,力量与中指相对。
抵用小指紧贴无名指下端,藉以增加无名指的指力。
由于五指的合理分布,力量由四面聚集笔管,一枝笔就坚实稳定地执在手中。
书写小楷,执笔宜浅,当以指端贴管,因为指端处感觉灵敏。
执笔浅则掌自然虚,掌虚则运动适意,无窒碍之势。
南唐李后主所提出的“拔镫法”,历代书家各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善于骑马的人,当以足尖踏马蹬,浅则易出入,有的人认为拔镫即古人用指尖持小棒挑拔灯心,比喻浅执之法,有的人认为由于浅执笔时,虎口状如马蹬(即凤眼执笔法),这三种解释尽管不同,但都是指执笔要浅,浅则易于转动。
书写小楷,执笔不可太紧,亦不可太松,太紧则用笔易于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故执管当用软硬劲,紧而不死,松而不脱,不宽不猛,有中和之道乃佳。
赵宧光《寒山帚谈》中说:“握管太紧则力止于管而不及毫,且反使管不灵动,又安能指挥如意哉。
”这确为心得之语,笔力要透过肩、肘、腕、指贯注到笔尖,各关节部分的肌肉都不宜紧张用力,执得太紧则力止于管,腕部紧张则力止于腕,纵有臂力,亦不能贯注于笔尖,故苏轼提出把笔虽无定法,但必须欲虚而宽,只有虚而宽,才能运转自如。
小楷书写技巧
小楷书写技巧
《小楷书写技巧》
一、小楷书的特点
1、字形细小:小楷书的字形比大楷书细小,其笔画更精细,常常在纸上将很多字写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列,比较紧凑。
2、字口连接:字口要紧贴,因此在读一个字以前,要先注意判断它的字口,正确连接字口写得紧有力,字口连接必须完整,字的末端必须向同一方向,保持一个稳定的方向。
3、字距要求:字体要紧密,保持整洁,字距要恰到好处,如果两个字过于紧,不仅显得生硬,而且影响判读;而如果字与字之间太疏松,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效率。
4、笔画细腻:小楷书的笔画要较为细腻,细腻,曲折有意,要求有条有理,这样字体显得紧凑、美观,也有利于判读。
二、小楷书写法
1、持笔方法:小楷书的持笔方法也有变化,通常不用握笔也不用钳笔,而是用抹笔的方法,把笔头放在手指上,以中指、食指和无名指完美平衡,从上往下写字。
2、垂直方向:小楷书的垂直方向要求:字的上方部分要有攀坡,而下部分要有下沉,书写中要求控制好笔力,以提高字体的立体感,使行间距恰到好处,字体整体平坦、有力。
3、水平方向:小楷书的水平方向要求:字的右边部分有起伏,而左边部分要有落空,要求用笔准确,令行出现弯曲、折返,自然、
舒展的样子,字体整体平坦、有力。
4、连体的拆开:小楷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对连体字的处理,连体字如果要拆开,单独写出来,则被称为“拆字”,拆字要求要准确、紧贴。
5、折叠式写法:小楷书的折叠式写法要求:折叠字的下半部分又叫“折字”,要求折字的笔划用笔伸长,书写要自然、圆润,衔接笔画宜略不逊。
把小楷写活的四个小技巧,收藏备用!
把小楷写活的四个小技巧,收藏备用!大字难以结密小字难于宽绰——苏轼1.善用“点”画有时候甚至化横画或者竖画为点,其目的就是减少笔画对空间的占有量,使书写者多一些腾挪笔画的空间。
以点代竖我们知道小楷字形很小,格子也很小。
笔画一多,结体就会局促。
所以,小楷在书写过程中,必须对一些点画加以处理和改造,可以用“点”去替代。
以点代横因为“点”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笔画单位,它占的面积最小。
点用得多了,留白也就多了。
留白多了,结体就不会局促了。
以点代捺因此,善于在小字中运用以简代繁、以小代大的手法(即以“点”来代替“横、竖、撇、捺”等笔画),小字的宽绰效果就非常容易显现。
2.舒展横向、紧缩纵向小字结体忌长、忌方,应该取扁式。
大凡长横之笔,要尽量写得舒展一些。
短横之笔,可尽量用点写出。
反之,长竖之笔,一定要短写。
伸展横向古代写经体在这一点的运用上就十分明显。
大凡短竖之笔,也可尽量用点写出。
这样一来,字的结体就会呈现“扁”状,结体一扁,整个感觉就宽绰了。
另外,字之撇捺,犹如字之两翼,也要尽量写出横向舒展的感觉来,以助扁势。
结体一扁,宽绰的效果也就出来了。
偶尔有一两位书家,他们不按这个套路来,有时候甚至采用以竖画为准的,例如弘一法师。
这样的取向,字与字的空间就必须拉开,字外空间要大,字就显得萧散空灵。
八大山人有时候也会这样。
3.宁浅勿深写小字,必以“清、雅”为贵。
清者不浊也,意思就是在书写时不能把字挤在一起,看起来一团一团的,给人的感觉很脏。
历代写小楷这种取向是主流。
当然有些高手,其作品第一眼看似乎很乱,细看则错落有致,有粗头乱服之美,这是高手,非一般人所能为。
主流是要清、雅、静,特别是初学者更需要这样。
字要不独,须用细线写出。
丰满,须知细而不虚,骨肉停匀。
所以小字用笔,入笔须浅。
浅则细也,细则就易多出空白。
空白一多,字就易见宽绰。
但是,有不少人写小字,入笔往往比较深。
殊不知,入笔一深,线条就容易粗。
线条一粗,字就不会清新。
小楷怎么练
小楷怎么练篇一:想学好小楷,必须这么练!我们知道练习小楷比大楷中楷要难很多,就算中楷功底很好,也不见得就能写出好的小楷,所以很多书友都在问,“怎样练习小楷才好”,结合实践总结出下面5点,希望对正在练习小楷的书友有所帮助。
第一选范本要练习小楷了,首先至少得准备一本小楷字帖。
历史上的小楷名家如王羲之、钟繇、赵孟頫、文征明等,多不胜数,自己可以从网上查看这些名家的小楷作品,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作为范本。
好的范本选择很关键,古人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所以我们建议选小楷字帖时最好选清代以前名家小楷范本。
比如文征明的小楷文征明《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点击图片可看大图)▼局部放大欣赏▼选取古人优秀的法帖进行学习专研,才能在其中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
第二、选毛笔要至少有一支小楷狼毫笔,写小楷笔要硬有弹性,特别是笔锋要好,比如【至善书法】之前推出的中国风晋韵鸡距笔,就是相当不错的小楷利器。
第三、用墨墨汁要浓,但是不要用宿墨,可以用至善出品的【书思墨语】墨汁,写的时候墨蘸少量,毛笔不能蘸太多墨。
小楷笔蘸墨过多会使得笔肚子饱胀无力。
第四、用纸纸张的选择很关键,初学小楷不宜在生宣上来写,因为生宣吸水性强,容易写成一团,可以在熟宣纸或者半熟的宣纸上练习,当然也可以用好质量的毛边纸。
不过毛边和宣纸对于初学者的最大缺点就是没有没有打格,这样在纸上练习对于字体的结构大小时很难把握的。
当然也有书友会在宣或毛边纸上打格,但这不仅费时还很麻烦,而且有时候手工打出来的格子还不均匀。
为了给初学小楷的书友们省时省事,至善君找到了一款专供练习小楷的金线方格半熟宣纸。
书友试纸▼现在我们准备好基本的练习工具字帖、笔、墨、纸,接下来我们就该学习一下练习方法了,这也是最重要得一点。
第五、练习方法首先从钟繇、王羲之等人的小楷帖子入手比,因为是最历史上经典的,代表小楷的高峰;建议首先通临,找出规律,再从笔画精细处下工夫;然后是关注单个字结构;其次就是运笔,初学恪守指实掌虚,指死腕活;先守住这8个字,坚持一段时间再慢慢灵活用笔,达到死去活来的效果。
钟繇小楷技法详细总结,值得收藏
钟繇小楷技法详细总结,值得收藏钟繇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以楷书闻名的书法家,也是晋楷的代表性人物,被后世称为“楷书鼻祖”。
钟繇的真书由隶书演化而来,其用笔也保留了许多隶书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不成熟的楷书。
而这种隶意使得字体古意十足,趣味横生,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钟繇的小楷技法。
一、用笔特点1、字形较扁我们知道隶书的字形特点就是较扁方,化圆为方,钟繇的小楷也是来自汉隶,因此其中包含的隶意,也让他的书风典雅庄重。
2、笔画留有雁尾在钟繇的小楷中很多笔画的处理上,还保留着隶书的雁尾,《荐季直表》中的雁尾表现的最明显,比如“俾”字中间的横等。
3、横画平直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字的横画已经逐渐向右上方抗肩,而钟繇的横画趋于平直,或是向下书写,更能增添古意,比如“臣”字的最后一笔等。
4、撇画饱满在书写撇画时,撇的发力点越向下,线条就会越浓郁饱满,显得整个字古意十足,敦厚平和。
5、钩的角度随着书法的演变,钩角度逐渐向上倾斜,而钟繇的小楷中钩的角度趋于平缓,这也是钟繇楷书的技法之一,比如“可”字的竖钩的钩角度趋于短促平和。
二、基本笔画1、横画钟繇的横画有前重后轻的行笔特点,尤其是长横,横画的加长使整体字趋于扁方,更具有古意。
(1)长横:轻锋逆入,重顿后向右轻行笔,收笔轻提,略顿。
如“不”的横。
(2)点状横:如“睨”字右部分中间的右横,原本是短横,这里用一点代替,整个字反而显得灵动有生气。
(3)左尖横:尖峰入纸,顺势落笔后右行,收笔时用力向右顿一下然后迅速反折收之。
(4)右尖横:起笔类似长横,只是在运笔过程中逐渐提笔,最后出锋,呈左粗右细之状,如“示”字上横。
2、竖画(1)悬针竖:起笔类似垂露竖,行笔到三分之二处时,边行边提,出锋时迅速于空中作收势。
收笔处当尖锐饱满,如“则”字的末笔。
(2)垂露竖:藏锋逆入,然后迅速向右作一横落点,调锋向下行笔,到收笔时向左上略提,再反折向上藏锋收笔,如“外”字的长竖。
楷书书写技巧和方法
楷书书写技巧和方法
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主要字体,它的书写技巧和方法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笔画练习,学习楷书首先要掌握基本笔画,比如横、竖、撇、捺、提、点等。
这些基本笔画是楷书书写的基础,通过反复练习,掌握笔画的顺序和力度,可以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美感。
2. 临习楷书作品,通过临习楷书名家的作品,可以学习他们的
书法技巧和风格特点,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注
意观察字的结构、布局和笔画的变化,逐渐领会楷书的书写规律。
3. 用笔和墨的掌握,楷书书写需要掌握好毛笔的握法和墨的运用,毛笔要握稳,用力要轻重得当,墨要掌握好水墨比例,控制好
墨的浓淡和湿度。
4. 书写姿势和身体协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身体协调对于书写
楷书非常重要,要保持身体的稳定和舒适,以便更好地控制笔画的
粗细和流畅度。
5. 培养书写习惯,每天坚持练习书写楷书,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总的来说,学习楷书书写技巧和方法需要耐心和毅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经验,才能够掌握好楷书的书写技巧和方法,达到书法艺术的境界。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小楷笔画八法、用笔九法
小楷笔画八法、用笔九法笔画八法点画是构成字形结构最基本的元素,尽管在用笔的书写方法上,小楷与大楷并无多大区别,但事实上,小楷比大字要细微得多,如果没有一定的大楷基础,就很难体味到小楷用笔的精到和细微之处。
小楷的点画在形态上是很富有变化的,相传钟繇小楷,点画各异,右军作字书,万字不同。
下面,作一简介。
一、点法点在笔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若一点失所,则如美人之眇一目,势必就会破坏字形的结构美,况其它七法,发笔时皆从点起,点失势则画易失误,此最关紧要,小楷作点,以露锋居多,这又是小楷用笔的特点。
作点之法,其势要重,所谓重即落笔的速度要快,但落点要轻,所谓“每作一点,如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磕磕然是形容石头互相碰击的声音,言其势重,不是指下笔时实用力,凡作露锋之点,当于空中作逆势,尖锋入纸,顺势落笔,落笔后即迅速将笔毫铺开,此即王羲之所说“每作一点,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也”。
不可采用兜圈子的办法去填满笔形。
作点时笔力要深入,即收笔时用腕法轻提笔锋,然后借势向下顿挫一二下,再反揭收之,收笔的动作要快,这样水墨便能深入点内,力透纸背,《禁经》所谓点如利钻镂金是也。
喻其有深入沉着之意。
二、横画横画又称为勒,所谓勒有愈收愈紧之意,发笔时要逆入,收笔电动机回顾,行笔时要意有所顾,逆势涩进,《禁经》所谓“画如长锥之界石”喻其不可太光滑浮薄之意。
凡写长画,当于不平中求平,使其画势上平而下呈拱状,就象一只覆舟之样,切忌上平下亦平,则板刻之弊立见,柳宗元《八法颂》中说:“勒常患平”即是此意。
横画又要贵于变化,陈绎曾《翰林要诀》中说:“凡平画忌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
”所谓不见横画即是指无平行齐头,板刻凝滞之笔。
三、竖画凡写竖画,当于趋势中求挺拔,则见笔力。
古人称竖画为努法,努有用力之意。
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努之为法,用弯行曲扭,如挺千斤之力。
”这是一种富有弹性和力度的曲线之美,或向、或背、或背中有向,或向中有背,或势直而局部曲,最不可板滞,故柳宗元《八法颂》中说:“努过直则力败。
不会起笔,怎能写好小楷呢?
不会起笔,怎能写好小楷呢?不会起笔,怎能写好小楷呢,起笔又称发笔,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陈介祺《簠斋尺牍》中说:“若求古人笔法,须于下笔处求之。
”又谓:“所有之法,全在下笔处,笔行后无法,无从用心用力也。
”相传王羲之写小楷,于发笔处最深留意,可惜我们已看不到他的真迹了。
用笔的精到,笔势的流动,点画的变化以及调锋等都于发笔处表现出来,故善于发笔者,必不拘泥于一法,而能矫变异常,文从理顺,操纵自如,所谓“造化在笔端”是也。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小楷起笔的几种方法。
藏锋的起笔所谓藏锋即起笔时不露锋芒,灭迹隐端,藏锋敛锷,不见起止之迹,这种方法就是(传)王羲之《书论》中所说的:“用尖笔须落笔浑成,无使豪露浮怯”。
藏锋的发笔,能给人以一种浑厚、蕴藉、沉着的美感。
方笔的起笔方笔肇自隶法,六朝碑刻以方笔居多,迨至唐代的楷书,继承了北碑的风格,从而形成了以方笔为主要特点的楷法。
所谓方笔即发笔时有棱角,是书写楷书的主要方法,方笔运用得好能给人以一种雄强、劲迈、爽利、沉峭的美感。
这点,我们在黄道周小楷中尤见其势。
露锋的起笔所谓露锋,顾名思义,即发笔时锋芒外露,这种发笔在小楷中运用得最多,其法兼有侧锋,蘸墨舐笔时,使笔锋微向上翘,握管执笔时,使管微向右后倾斜,手腕挺起,随后尖锋入纸,顺势落笔,由于发笔时尖锋侧入,锋芒外曜,所以能给人以一种精神抖擞、清劲秀拔的艺术感受,又由于其发笔时顺势落笔,可使点画间的笔势更加流畅。
总之,发笔是用笔中最重要的一环,而此一关键之处,又在于调锋。
不论何种发笔,都贵用逆,或虚逆,或实逆,逆入的动作要轻快,逆入的轨迹要承上笔势。
发笔时,动作要干净明利,既不可犹豫不决,笔机凝滞,又不可忽遽剽急,怯弱浮露。
以上三种发笔法,在书写小楷时可以参插运用,时方时圆,时藏时露,方能极尽变化之美,但当以一种笔调为主,才能保持整幅作品风格的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楷技法目录小楷的用笔第1节执笔与运腕的特点第2节小楷发笔法第3节小楷收笔法第4节小楷转换法第5节小楷基本点画的写法第6节小楷用笔的质感第7节小楷用笔的韵律小楷的结构小楷的章法布局小楷的笔势和体势小楷的意趣小楷的创作方法小楷源流简介小楷的用笔第一节执笔与运腕的特点要写好小楷,执笔与运腕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郑子经说:“夫执笔者,法书之机键也”。
尽管总的执法上与写行书及大楷并无很大的出入,但小楷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书写小楷时,在执笔和运腕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是基本大法所谓“指实”即为擫、压、钩、格、抵的五指执笔法。
擫以大指第一节指肚紧贴笔管上方,力量朝右上方,要斜一点。
压用食指上节端压住笔管外方,力量与大指相对。
钩用中指上节靠近横纹处,弯曲如钩地钩住笔管,力量朝右下方。
格用无名指爪肉相接处紧贴笔管,力量与中指相对。
抵用小指紧贴无名指下端,藉以增加无名指的指力。
由于五指的合理分布,力量由四面聚集笔管,一枝笔就坚实稳定地执在手中。
书写小楷,执笔宜浅,当以指端贴管,因为指端处感觉灵敏。
执笔浅则掌自然虚,掌虚则运动适意,无窒碍之势。
南唐李后主所提出的“拔镫法”,历代书家各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善于骑马的人,当以足尖踏马蹬,浅则易出入,有的人认为拔镫即古人用指尖持小棒挑拔灯心,比喻浅执之法,有的人认为由于浅执笔时,虎口状如马蹬(即凤眼执笔法),这三种解释尽管不同,但都是指执笔要浅,浅则易于转动。
书写小楷,执笔不可太紧,亦不可太松,太紧则用笔易于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故执管当用软硬劲,紧而不死,松而不脱,不宽不猛,有中和之道乃佳。
赵宧光《寒山帚谈》中说:“握管太紧则力止于管而不及毫,且反使管不灵动,又安能指挥如意哉。
”这确为心得之语,笔力要透过肩、肘、腕、指贯注到笔尖,各关节部分的肌肉都不宜紧张用力,执得太紧则力止于管,腕部紧张则力止于腕,纵有臂力,亦不能贯注于笔尖,故苏轼提出把笔虽无定法,但必须欲虚而宽,只有虚而宽,才能运转自如。
书写小楷时,若执笔太深(即执管在食、中指中节处),则掌势必不能虚,指深掌实,运笔时就不能回旋进退,容易导致气机窒滞,调运不灵的毛病。
书写小楷时,执笔又不宜过高,以离笔头约一寸左右,低则沉着而坚定,字无飘忽之弊。
唐韦荣宗说:“真书小密,执宜近头。
”赵宧光《寒山帚谈》也说:“真书宜稳重,故执笔去笔头一寸或一寸二分。
”如写小楷时执笔太高,则画势虚浮,而无实力,况小楷以端重沉着为主,执笔稍低可以更好地控制笔力。
书写小楷,腕宜平,掌宜竖(即肘腕部平桌面,腕能挺起则手掌微微竖起,与纸面保持一个斜直角度)。
腕平掌竖则锋容易正,锋正则四面势全。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书写小楷,在运笔时笔管不是永远与纸面保持垂直之状而平行运动着的,当以直为圆心,笔管随着笔势的往来,前后左右,翻腾起倒,惟意所使,及其收笔时,端若引绳,终则持之以正,则笔势自然圆活。
特别是书写以方笔侧锋为主的小楷时,在发笔时,握管不宜正中直下,当使笔管向右后下方微微倾斜,以侧取势,则内无阻遏,自当流畅,往往可以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
朱和羹《临池心解》中说:“吾更谓执笔如枪法,左右前后,偏锋正锋,必随势转之,一气贯注,操纵在心,时亦微带侧意,运掉更灵。
”这段话很值得我们回味的,若拘泥以中锋为定法,一味持之以正,则势必不能达到圆活自然的变化。
总之,执笔之法,但取适意,不可好奇,这样才能使笔力行到充分的发挥。
(二)指死腕活是写小楷的基本运腕方法书写小楷,手腕要松动灵活,不可过于紧张,用力过甚,反使手腕僵死,纵有腕力,亦不能将此力发挥出来,腕的作用主要在于调整笔锋,通过提按、顿挫等动作,暗换笔心,使之达到中锋行笔的目的,只有藏锋画中,才能沉劲入骨,使笔力充沛,笔势圆活,故作小楷时,笔头宜刚劲,而手腕令轻便,方寸以内的字以运腕为主,务求笔力从腕中来,则点画自然沉劲而不飘浮。
指死腕活谓运笔时,当指随腕动,心中但知有腕而不知有指,当以腕运,不可但以指头挑剔。
宋曹《书法约言》中说:“手不主运而以腕运,腕虽主运,而以心运。
”这是一种十分微妙的运腕方法,只有用笔圆熟,才能达到心手相忘,得心应手的自由境界,指死不是指手指僵死不动,腕活则指随腕动,指亦能活。
姚孟起《字学忆参》中谓:“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相传清代书家刘墉作小楷时,常捻转笔杆,此为别法,虽可参考,初学者仍当以运腕为主。
坐作小楷,力在于指腕之间,不必一定要高悬手腕,因为小楷每字亦只有二三分见方,笔势有限,另一方面,小楷沉着端重,用笔精致细到,要悬肘作小楷,对于初学者来说,实在很难于控制和驾驭,故初学小楷,不宜高悬手腕,晋以前人作小楷时常席地而坐,无所凭藉,悬腕书之,笔力十分可观。
故前人主张作小楷亦当悬腕。
如清蒋衡《拙存堂题跋》中说:“使悬笔中锋,臂指如铁石,尽一身之力作蝇头小楷,所谓芥子纳山河大地,非好为神奇,亦欲存竹简漆书之意于万一耳。
”相传宋代书家米芾善悬肘作小楷,有一次,他的学友陈伯修父子问他请教提笔法,,米芾说:“以腕着指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也。
”接着伯修又问:“悬肘提笔亦能作小字吗?”米芾笑而不答,就命书僮拿出纸笔,端坐悬腕,写了一通《黼扆赞表》,字如蝇头,笔画端严,体裁一如大字,十分精到,伯修父子看到,大为倾倒,相顾叹服,因请教其法,米芾回答说:“这并不难,只要您今后作书时,无一字不提笔,久之自然会熟练地掌握这个方法。
”这个故事,对后人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如蒋骥《续书法论》谓:“作小楷能悬腕已非下乘,惟能悬臂,则静气益静,非端坐不能为之,此所以更高于悬腕一筹。
”又如清代的汪云在《书法管见》中也讥笑了不能悬腕作小楷的人,他说:“古人悬腕书扇头,虽小楷不必倚案,细阅《黄庭》楷法,律度最严,而神机尽以行草流贯,人忽不察。
今人多按定扇骨作小字,不敢作《淳化》《圣教》诸大字,以小者机熟掩过,大者病处尽露。
”我认为初学者,没有必要悬臂作小楷,一般可采用提腕的方法,即肘着桌面,虚提其腕,所谓虚提即腕部不死死的贴着桌面,而与桌面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这样既能有效地控制和驾驭这枝笔,又能使腕部灵活地转动,则笔力和笔势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写稍大一点的小楷(约每字二公分见方)亦可用枕腕的方法,所谓枕腕即徐渭《执笔法》中所说的:“以左手搭桌上,右手势主笔按在左手背上,则往来亦觉通利,腕亦自觉能圆。
”如写极细小字,(每字半公分见方),则可用着腕之法,即腕部贴着桌面,但也不能贴死,只动指不动腕,反使笔机凝滞。
书写小楷,还要注意一定的姿势。
一般地说,端坐作小楷时,两足放平,脚跟着地,公开与肩相平齐,上身微向前倾,胸口与桌子边缘保持一寸左右距离,不可靠在桌上,眼睛与纸面不可紧逼贴视,当保持在一尺左右,两肘宜开,以左手按在纸上,然后静作小楷,正确的姿势不但能有助于保持体力和护养眼力,同时亦能更好地发挥书写时的艺术效果。
以上就是书写小楷时必须注意到的执笔和运腕的方法,实际上要能真正圆熟地掌握用笔技巧,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多写多体味,开始时是有意识的,被动的,迨至纯熟之极,则气自和,势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气贯十指,集中一点,到得此时,便无事思虑,只凭自己的一种感觉在写,正如朱履贞《书学捷要》中说:“夫运者,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运之既久,俾指尖劲健,运笔如飞,迨乎至精极熟,则折钗、屋漏、壁坼之妙,自然具于笔画之间,而画沙、印泥之境,于是乎可得矣。
”总之,正确的指法和腕法,其最终目的不外乎得“势”、得“力”两字,写字的人就是玩这枝笔,这枝笔在您的手中玩得“得心应手”,便会达到一种“心手相忘”的境界。
第二节小楷发笔法发笔又称为起笔,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介祺《簠斋尺牍》中说:“若求古人笔法,须于下笔处求之。
”又谓:“所有之法,全在下笔处,笔行后无法,无从用心用力也。
”相传王羲之写小楷,于发笔处最深留意,可惜我们已看不到他的真迹了,用笔的精到,笔势的流动,点画的变化以及调锋等都于发笔处表现出来,故善于发笔者,必不拘泥于一法,而能矫变异常,文从理顺,操纵自如,所谓“造化在笔端”是也。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小楷发笔的几种方法。
(1)藏锋的发笔所谓藏锋即起笔时不露锋芒,灭迹隐端,藏锋敛锷,不见起止之迹,这种方法就是(传)王羲之《书论》中所说的:“用尖笔须落笔浑成,无使豪露浮怯”。
藏锋的发笔,能给人以一种浑厚、蕴藉、沉着的美感。
藏锋起笔,,可用“逆入平出”,即与行笔方向相反,先轻轻逆入,作一圆点状,然后反折行笔,逆入的目的是为了藏锋铺毫,中锋行笔,如一次不能将锋调中,可往复二次,这是书写篆书的方法,故又称为篆法。
书写小楷时,虽可借用此法,但亦有所区别,由于小楷点画细小,故逆入的动作,极轻极细,有时只不过是意思一下而已,绝不可作圆头如蒸饼之状,又要富有变化,以不露痕迹为上,另一方面,逆入即转锋行笔,笔机不可停滞,以笔能摄墨,墨无旁渗为上。
小楷的发笔,点画要清莹洁净,去其渣滓后,方可向浑厚一路写去。
魏晋人小楷都喜用此法,试观钟繇的小楷《荐季直表》,发笔处存筋藏骨,点画圆浑质朴,古色古香,有一种渊懿淳茂之气,流溢于字里行间,如三代钟鼎文字,令人不敢亵视,又如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发笔处不露芒铩,寓巧于拙,藏老于润,亦有一种古茂静穆,淡雅自然之气,扑人眉宇。
(2)方笔的发笔方笔肇自隶法,六朝碑刻以方笔居多,迨至唐代的楷书,继承了北碑的风格,从而形成了以方笔为主要特点的楷法。
所谓方笔即发笔时有棱角,是书写楷书的主要方法,方笔运用得好能给人以一种雄强、劲迈、爽利、沉峭的美感。
方笔的起笔,可用逆势切入法,亦称点法起笔。
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凡字每落笔,皆从点起,点定则四面势全,笔有主宰,不致偏枯草率。
”其法即落笔之前,承上笔势,先于极低空中作一逆入动作,(或笔锋轻触纸面,尖锋逆入),然后作一斜直落点(写横画时),或斜横落点,(写竖画时),如刀入状,切入作点时,其势在重,但落点宜轻,近代书家高二适先生在《题曹娥碑》时指出:“执笔稳,下笔轻,则自有一种秀逸之气。
”的确是他的心得之言。
这种笔法,在书法中又称为“筑锋下笔”,筑,捣也,捣土使坚实也。
就象建筑工人筑土地一样,筑锋直下,喻其势如高峰之坠石,有撞入之意。
逆势切入后,锋尖在上,笔肚在下,已成偏侧之势,此时急需调锋,使其笔锋由偏转中这是书写小楷发笔最关键的地方,调锋时,可用腕法微微带动笔锋作一至两个提按和衄挫相复合的螺旋形的调锋动作,迅速将笔锋揉入画中。
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执笔落纸,如人之立地,脚跟既定,伸腰舒背,骨力自然强健,稍一转动,四面皆应。
不善用笔者,非坐卧于纸上,即蹲伏纸上矣。
欲除此弊,无它谬巧,只如思翁所谓,落笔时先提得笔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