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导学案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教案 (1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
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
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
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t“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
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
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
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
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两首诗。
默写《饮酒》。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获奖教案_0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诗的主要意思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感悟诗人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提高鉴别古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李白。
)二、作者简介(预习提问)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写作背景《行路难》这组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首诗。
诗中写仕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整体感知1.诵读诗歌。
(1)学生朗诵诗歌,读准字音。
(2)听录音,找节奏,悟情感。
(3)单个学生有感情的诵读。
(4)两边学生PK,看哪边读得好(作出评价)(5)学生齐读。
2.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注释,自行理解。
(2)提问学生,检验合作情况。
五、赏析古诗1.作者在诗歌开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李白离别长安,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
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欢乐的宴席场面:“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初三)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之《行路难》教案
行路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准确认读多音字塞、行,理解羞、直、歧路、济等词义,初步理解诗意。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诗歌,了解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
吟诵诗歌,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仙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学习失意中仍怀希望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体贴入微,感受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出示: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填空,并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学生思考:好酒,有才,狂放,傲岸······这是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他在他的超级粉丝杜甫眼中的形象。
此时,李白正接受了玄宗皇帝的邀请,来到长安任翰林学士,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可是,不过短短两年之后,李白竟写下了一首诗歌,题为《行路难》(生读题目)。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会猜想——学生回答:李白在仕途上遇到了困难?李白的心情很郁闷?生再读题目,读出感觉。
二、初读诗歌,感受诗意1.自由放声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学生朗读。
个别展示,注意正音(塞、斗、箸、行等);齐读。
3.诗中哪些语句证实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李白怎么了?PPT插引写作背景:李白怀着治国安邦的理想来到长安,却发现玄宗皇帝早已年老昏聩,不理政事,他不过想借李白的诗才粉饰太平而已;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更是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于是,谗言纷纷而至;于是,皇帝旨意又下:赐金放还!三、品读诗歌,走进李白内心,感受李白形象1.吟读这些诗句,你能从中感受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2.学生品读,发言。
预设:“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行路难》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李白(701—762),唐朝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移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少年时代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
25岁出川漫游。
曾因人推荐,供奉翰林院,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谗毁,仅一年多就离开了长安。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李璘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安徽当涂。
李白诗豪纵奔放,善用夸张,想象丰富,意境神奇,为我国继屈原后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流传九百多首,《李太白集》三十卷。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知识积累1.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
2.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3.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4.直:同“值”。
5.箸.(zhù):筷子。
6.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7.闲来垂钓碧溪上:这句是用吕尚(姜太公)的典故。
相传吕尚80岁时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遇周文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8.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商朝的伊尹在被商汤委以国政时,曾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边经过。
这两句诗写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9.今安在:如今身在何处。
安,哪里。
10.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南朝宋时宗悫.(què)少年有大志。
他叔父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11.云帆:高高的船帆。
12.济:渡。
考题例析1.(2015•贵州毕节中考)填空。
(1)《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残酷惨烈的诗句是,。
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导学案9-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课堂检测:1、诗歌用和作喻,说明自己的仕进之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2、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蕴含的情感。
3、“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羞”,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
答案:5、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6、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2分)7、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答:8、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中隐含的典故(写一个即可)。
答:9、“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10、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2分)答:11、对李白的《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诗中,作者的思绪从前文的“坚冰塞川的黄河”和“大雪满山的太行”飞到遥远的上古,从上古两位圣贤的曲折经历中得到慰藉和启发。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反复咏叹,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D. 此诗想象丰富雄奇,感情基调豪迈乐观,充分显示出李白诗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行路难》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导学案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2.背景: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子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大业。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其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蜀,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受诏入京(做供奉翰林),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被迫出京。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二、朗读并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三、理解品析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书上批注)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
4.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四、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行路难》教案
《行路难》江阴市临港新城实验学校张小波一.背景导入文体、背景介绍二.整体感知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三.吟读诗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四.赏读诗文活动(一):理解诗中的难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请自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穿插李白其他诗歌中夸张、比喻、用典的手法。
)2. 再次吟读:读出情感的跳跃。
活动(二):品析诗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雄浑的意象2.壮观的图景说说我们学过的李白诗歌中有阔大意境的诗句。
(穿插:警句——让诗文熠熠生辉)五.课堂总结这两篇课文不是一般的律诗和绝句,就应该补充讲解“歌行体”和“乐府体”的文体知识;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首诗的情感之源,我们要讲背景;体会诗人是怎样来抒情的,就需要讲创作的艺术手法。
古诗文教学,不要怕“讲”。
有时候需要大刀阔斧地讲,需要泼墨如水地讲,讲透它。
比如说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执教老师只花了两分半钟的时间,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地方你就讲五分钟,乃至于十分钟都是值得的。
为什么?他是在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自己身在陋室的情况下去忧国忧民的,这种胸怀就让你敬佩。
他的诗作中还有哪些也是体现这种忧国忧民情怀的呢,可顺势拓展开去……杜甫的诗歌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才使他的诗成为“诗史”,他才能成为“诗圣”。
然后又可以由杜甫这一个诗人,延伸开去,回顾中国历史长河中很多的诗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就是因为他们关心天下苍生,悲悯黎民百姓。
由一首诗讲到了这一个诗人的取材,由这一个诗人再讲到了一群知识分子,这就上升到了一种积极的儒家文化的高度。
学习这首诗,由文字到文学,最后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这是需要通过“讲”来推进的。
以上是文本学习中的“讲”。
此外,我们还需要在课中小结乃至于课堂总结的时候,通过“讲”,归纳学习心得,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课导学案_0
一、教材分析《行路难》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乐府诗。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 2.理解修辞、用典、警句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
• 3.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设计理念1、“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良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迪激励。
”所以诗歌教学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
师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脉;通过涵咏、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
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在听、读、说、找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五、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人生多歧路,当我们在逆境中摸索前行时,你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失落过,痛苦过,徘徊过,彷徨过,那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门,来感受一下他在《行路难》中的心境。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过他许多的名篇名句。
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
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板书: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
(三) 分层推进式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教学气氛。
《行路难》教案 (19)(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教案【教学目的】1、阅读背诵,体悟诗的情感和意境。
2、研读品味,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反复阅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比,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但世事艰难,他二十四岁“仗剑去国”漂泊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由人引见做了供奉翰林,其间扮演的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两年后黯然离京,这使他不经发出“行路难”的感慨。
(二)朗读1、指名朗读2、全班齐读(三)思考探究:1) 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欣赏板块一——李白和他的诗歌《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
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
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
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欣赏板块二——李白的志向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导学案_1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重点:读懂诗歌内容,明确诗人情感。
难点:理解诗人志向,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准备
1.课前推送关于乐府诗发展的微课和李白乐府诗的资料,让学生对乐府诗有一定了解;
2.准备李白各个时期的诗歌资料,拓展阅读李白的“自信”;
3.准备规范书写的田字格板书卡片,为学生示范。
②小组展示交流成果,读自信的诗句,教师点评。
③知识链接3,补充资料,学生明确李白的志向。
④升华总结,吟诵《行路难》。
①感受李白的自信;
②明确李白的志向和不变的初心;
③传承自信精神,吟咏《行路难》
智慧课堂推送拓展阅读资料给学生,学生在平板上勾画或放大重点句子,自由朗读、积累。
要求:
1.请将您做好的教学设计以word形式上传至平台,命名为姓名+教学设计名称;
③听范读,注意节奏和重音,学生再齐读。
①感受诗歌体裁特点;
②读准本诗节奏。
1.课前发送微课及资料;
2.播放朗读音频。
二、读懂路难行
三读·晓内容
①链接1,解题“行路难”,了解本乐府古题的感情基调;
②自由品读诗歌,寻找行路之难,并在小组内交流;
③展示小组活动成果,读懂“路”难行;
④链接2,了解写作背景
①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诗歌赏析方法去读懂诗歌内容,体会情感。
2.请您保持自己作品的原创性,禁止从已有资源(网络、参考书等)的直接拷贝,原创性将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
备注:
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
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
2.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导学案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7概括诗歌主旨:
四、巩固练习:
1、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由变得。
2、诗中采用“”和“”(限四个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课后反思: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写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二,自主学习
1.解释词语:
①樽:②珍羞。“羞”,。
③斗十千:④直:⑤著Fra bibliotek⑥歧路⑦垂钓碧溪:
⑧乘舟梦日:
⑨安:⑩云帆:济:
2、翻译
三、合作探究: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李白面对美味佳肴,情感有何不同?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哪些典型的动作细节揭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 知识点+同步练习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此题运用赏析古诗文名句法。
这两句意思是无论路途多么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
诗句引用宗悫的典故,以此自勉,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豪迈的气概。
五、课文主题
《行路难》全诗抒写了诗人深感仕途艰难,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强烈的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充满积极的浪漫主义情
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九下第13课《诗词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难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3、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一、基础知识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 ) 珍羞.( ) 投箸.( )侧畔.( ) 长.精神(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玉盘珍羞直..万钱()(2)长风破浪会.有时()(3)直挂云帆济.沧海()(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暂凭杯酒长.精神()3、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怀旧空吟闻笛赋B.忽复乘舟梦日边C.到乡翻似烂柯人D.拔剑四顾心茫然4、按要求默写句子。
(1),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2 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3)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其一)里说的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5)苏轼《水调歌头》中,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的两句是“,”。
5、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乐府古题。
诗人李白,字,号,唐代(朝代)伟大的,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
诗人,唐代、,字梦得,洛阳人,有“”之称。
二、自主学习1、听朗读,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教案_2
《行路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2.品味诗句,体会诗人挣脱困难,积极乐观的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李白)首先请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一.字斟句酌,读出难1.同学们,从题目看,哪个字能体现出李白的心情?“难”字(板书“难”)2.请同学们齐读诗歌,想一想哪些诗句写出了李白的“难”?(齐读后请学生读出自己所找到的句子)【预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3.这三句话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翻译,时间一分钟。
(请三位学生分别翻译三句话)【预设】(1)面对佳肴,我放下酒杯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2)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3)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4.同学们已经读出了李白的难,接下来,结合写作背景,我们去看看李白为何而“难”。
【背景链接】(学生读)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本诗是其中一篇。
5.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三句话,试着品一品李白这杯苦酒。
(先请个别学生读,再齐读)二.师生共赏,理解难1.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轻扣李白的心扉,去深入的理解他的“难”。
请同学们自选角度,赏析这三句话。
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7-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3)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请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因为学习古诗词要整体了解诗词的主要意思,领会诗歌的内涵。通过查工具书和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一)读诗应该注意什么?
提出三点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诗意。请学生注意要读准个别生字。如樽、斗、羞、箸、塞、太行、歧、沧等字(以课件显示标注拼音。)——教师范读。
1、学生按要求先自读一遍,找出重音,划出节奏,酝酿情感。
2、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其他同学评价。
3、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如音乐一样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平缓,时而急迫的高低变化,感悟在波澜起伏中蕴涵着诗人纵横跌宕的情感。
五、品读诗歌,体会感情美(教师适时形成板书)(20分钟)
先出示下列问题:
•1李白看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举动?
•3他有如此举动的原因?
•4他联想到什么人?
•5他发出怎样的感叹和呐喊?
围绕五个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美酒
(一)设宴朋友的深厚友情
佳肴
停杯投箸
济沧海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充满乐观和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之前的读再到这一步骤——品,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在困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五、寻访李白:(10分钟)
引导创设情境:
《行路难》教案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行路难、凉州词、咏煤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金华◎总体构思这篇课文集录的五首古代诗词,作者涉及唐宋明三代,风格各不相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邃悠远。
从不同角度表述了作者的心志,抒发了人生情怀。
课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引用的典故较多,音韵铿锵有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宜立足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进而培养学生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使他们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
同时,指导学生背诵积累一些古代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计划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法学法〗古代诗词节奏明快,音韵优美,很适合朗读。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宜以学生的反复朗读、整体感知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点批注,思考、联想,讨论交流,进而深层次挖掘古代诗词丰富的内涵。
教师可用录音或课件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对疑难处加以点拨。
由于课文容量较大,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
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诗词五首二、检查预习: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
箸爝火彝虞煜砌麾炙(答案略)三、导读〈行路难〉:1. 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1)李杜诗篇万古传。
(赵翼《论诗》)(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C.你对李白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名句赏析:
体会下列名句的含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讨论:
5.诗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
二、简答: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有什么作用?
3.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怎样的志向?
课
后
作
业
2011年河南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李白
5.七、八两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九、十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7、最后两句诗又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8、归纳整首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9、品读诗歌。
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因为。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2、拓展提高:
在你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
巩
固
训
练
当
堂
练
习
一、填空: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
2.诗中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
3.诗中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仍心存被起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诗中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行路难》导学案
课题
行路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
相
关
链
接
【作者简介】
答:
格言警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知
识
预
习
一、解释词语:
1.樽(zūn):2.清酒:
3.斗十千:4.珍羞:
5、直:6.箸(zhù):
7、安:8.云帆:
二、说出诗的大意:
课
堂
探
究
1、作者为什么写了这首诗呢?(明确写作背景)
2、一、二两句写出了什么?
3、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五、六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