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肝经
(医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xx年xx月xx日•肝经的基本概念•肝经的循经路线与穴位•肝经病变与疾病治疗目录•肝经的养生与保健•中药肝经药物•足厥阴肝经的其它疗法01肝经的基本概念1定义与概述23足厥阴肝经是中医学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
它起始于足趾,沿着小腿内侧、大腿内侧和腹部,最终与肝脏相连。
肝经具有调节情志、疏泄气机、调节胆汁分泌等功能。
03调节胆汁分泌足厥阴肝经与胆经相连,调节胆汁分泌,可以改善消化功能。
肝经的生理功能01调节情志足厥阴肝经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刺激肝经可以缓解情志抑郁、烦躁等问题。
02疏泄气机足厥阴肝经具有疏泄气机的功能,可以调节全身气机的运行,保持气血畅通。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二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影响。
与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相交会,二者在气机调节上相互协调。
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交会,二者在情志调节上相互配合。
与手厥阴心包经肝经与其它经络的关系02肝经的循经路线与穴位起于足背,沿足内侧,过踝关节,沿大腿内侧,环绕阴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与胆。
上行绕到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入鼻后窍,连目系,上达巅顶。
肝经的循经路线太冲缓解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痛经。
阴包缓解腰痛,膝关节疼痛。
曲泉缓解膝关节疼痛,尿频,尿急,尿痛。
足五里缓解腹胀,尿频,尿急,尿痛。
膝关缓解膝关节疼痛,下肢不遂。
阴廉缓解腰痛,膝关节疼痛。
肝经的穴位及其功能肝经的保健方法选取肝经的穴位进行针灸,每周1-2次,每次20-30分钟。
针灸按摩拔罐艾灸用手掌或手指沿着肝经的循经路线进行按摩,每次5-10分钟。
选取肝经的穴位进行拔罐,每周1-2次,每次15-20分钟。
选取肝经的穴位进行艾灸,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03肝经病变与疾病治疗肝气郁结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外邪入侵等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肝经气血运行,表现为胸胁胀满、乳房胀痛、疝气疼痛等症状。
肝经病变的病理机制肝火上炎情志失调、肝郁化火、嗜食辛辣油腻等因素导致肝火上炎,表现为头痛、目赤、口干、口苦等症状。
足厥阴肝经
定义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肝经。
足厥阴肝经,流注时辰为清晨一至三点,即丑时。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 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 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本经脉一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又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 手太阴肺经。
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之一
01 定义
03 脏腑 05 该经主治
目录
02 循行部位 04 病机分析 06 该经腧穴
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十二经脉之一。该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该经发生病变,主要临 床表现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作用】:疏肝理气,消肿止痛,调经通络。 【主治】:①两胁痛,腹胀,腹痛,泄泻。②恶露不尽。③疝气。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 【类别】:郄穴
பைடு நூலகம்
【定位】:在足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 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作用】:散寒除湿,通关利节。 【主治】:膝部肿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
【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股骨向上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凹 陷处
【作用】:散寒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①小腹痛,小便不利。②遗精,阴挺,阴痒,外阴疼痛。③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④膝股 内侧痛。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 【类别】:合穴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足厥阴肝经概述•足厥阴肝经的经络系统•足厥阴肝经与养生保健•足厥阴肝经的常见疾病与调理•中药调理足厥阴肝经•其他调理足厥阴肝经的方法目录01足厥阴肝经概述定义与功能定义足厥阴肝经是中医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与酸味、绿色、春季等相应。
功能足厥阴肝经主要功能是疏泄肝气、调节情志、促进消化等。
足厥阴肝经与五行养生法足厥阴肝经对应酸味、绿色和春季,与五行养生法中的木行相应。
足厥阴肝经与藏象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是相互关联的,足厥阴肝经与肝脏、筋膜和神经系统等藏象相关。
足厥阴肝经与中医理论足厥阴肝经与五脏六腑足厥阴肝经与肝足厥阴肝经主要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肝脏解毒、代谢等。
足厥阴肝经与其他脏腑足厥阴肝经还与心、肾等其他脏腑相关,调节人体内部的气机和生理功能。
02足厥阴肝经的经络系统足厥阴肝经的循经路线始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一寸,沿胫骨内缘向上,至大腿内侧,再向上进入阴部,夹脐旁两寸,向上经过胸胁部,夹食道旁,连目系,出额与督脉交会于头顶百会。
足厥阴肝经的循经路线继续沿头部两侧向下,至喉后部,向上进入鼻咽部,交督脉于脑后风府。
足厥阴肝经的主干有两条分支,一条分支向上至肝脏、膈和心包,另一条分支向下沿大腿内侧进入阴中,另一条分支入季胁,一支入毛际,环阴器。
足厥阴肝经的分支还与督脉会于巅顶,与冲脉会于小腹毛际外二寸处,与少阳胆经会于耳后完骨下方。
足厥阴肝经经络节点主要分布在肝脏、膈、胃、脾、小肠、膀胱、肾、会阴等处。
足厥阴肝经经络节点功能异常可能引起多种症状,如胁痛、疝气、痛经、带下、月经不调、水肿、遗尿等。
03足厥阴肝经与养生保健足厥阴肝经的养生原则心情愉悦可以调和肝气,避免肝气郁结,从而保障肝脏的正常功能。
保持心情愉快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少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果蔬。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肝脏排毒和养护。
(医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常用按摩手法
足厥阴肝经的常用按摩手法包 括推法、揉法、按法等,每种 手法均有其特定的主治功能和
操作方法。
按摩操作流程
按摩操作通常包括准备工作、 实施手法和结束整理三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有具体的操作要
求和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
拔罐治疗原则
拔罐治疗需遵循疏通经络的原则,通过拔罐刺激穴位,促进气血 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配合呼吸锻炼
进行深呼吸等呼吸锻炼,有助于放松身心 ,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健康。
针灸保健
针灸治疗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以调理肝脏 功能,缓解肝病症状。
针灸预防
通过针灸预防肝病的发生,如肝炎、肝硬化等。
针灸调理情绪
通过针灸调理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促进身心健康。
06
足厥阴肝经的病例分析
2. 作息调理:保持良好 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 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 度劳累。
3. 情志调理:肝火旺的 人容易情绪波动,因此 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 绪。
病例二:经络淤堵的改善
01
02
总结词:经络淤堵是指 人体经络中气血运行不 畅,导致身体各部位出 现疼痛、肿胀等症状。 通过针灸、推拿、拔罐 等中医疗法可以有效地 改善经络淤堵。
特点
肝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是人体肝气疏泄、肝血生发的重要通 道。
足厥阴肝经的重要性
生理功能
肝经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重要影响,如调节情志、促进消化、疏泄气血等。
病理意义
肝经病变可导致多种疾病,如胁痛、目疾、小便不利等。
中医对足厥阴肝经的理解
经络理论
中医认为,肝经是人体内肝气、肝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 有密切联系。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一,足厥阴肝经的概述。
足厥阴肝经,流注时辰为清晨一至三点,即丑时。
是肝经开穴运转排毒的时间。
丑时肝经旺。
那么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体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血色青灰,情志怠慢而燥,易生肝病,脸色灰暗长斑。
二,足厥阴肝经的病候本经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腰痛得不好前俯后仰,男人可出现小肠疝气,女人可出现小腹肿胀,严重的则咽喉干,面部象有灰尘,没有血色。
本经腧穴主治“肝”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胸闷,恶心呕吐,泄泻,小肠疝气,遗尿,癃闭。
本经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
虚症:易疲劳,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头昏眼花,皮肤枯黄等。
实证:肝火旺,脾气不好,头昏腰痛,月经失调,失眠肋间神经痛等。
三,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
①起始于大趾背毫毛部(大敦),向上沿着足背上边(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处(中封),上向上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于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②上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③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④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散络于胆(章门、期门);⑤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⑥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顽颡(喉头及鼻咽部),连接---人体的大将军目系(眼脑的联系),⑦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头部一支:⑧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腹部一支:⑨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四,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大敦(井),行间(荥),太冲(输、原)中封(经),蠡沟(络),中都(郄),膝关,曲泉(合),阴包,五里,阴廉,急脉,章门(脾募),期门(肝募)。
大敦位置: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功效:疏肝治疝,理血,清神( 熄风宁神)。
(医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治疗时需要兼顾标本,调理脏腑功能,以治本为主,同时缓解患者的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足厥阴肝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
根据患者的证候特点,应用中药复方或单味 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患者的体质。
应用针灸刺激足厥阴肝经的穴位,以调节气 血运行,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推拿按摩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 于肝脏排毒和代谢。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时间,有助于肝脏的修复和排毒。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 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少吃油腻、 辛辣、刺激性食物。
足厥阴肝经的养生保健食疗方案
柴胡疏肝散
01
由柴胡、香附、陈皮、枳壳等中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
评估方法
根据不同的病症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如采用 VAS评分、症状积分等方法进行评估。
3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根 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05
足厥阴肝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足厥阴肝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体质,运用中医的四诊八纲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 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按摩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时,应注意手法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造成损伤。同时, 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行按摩,避免不适宜的按摩方法。在按摩过程中, 如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按摩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03
足厥阴肝经的经络病理
足厥阴肝经的经络病变
经络阻滞
足厥阴肝经经络阻滞,可引起肝脏功能减弱、气血运行不畅 ,导致一系列病变。
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等症状。
【医学ppt课件】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10/15/2020
十二、足厥阴肝经脉循行
▪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侧从毛 处大敦穴,经足背内侧上行内踝 前,向上行于小腿内侧,至内踝 上 8 寸处,交出足太阴经之后。 上循膝、股(大腿)内侧,环绕 阴器,入体腔,抵腹,挟胃旁, 联系胃,属肝联络胆。向上通过 横膈,布行胁肋,循喉啿咙鼻咽, 上系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出前额与督脉交会于巅顶。
▪ 主治:1.肝经风热病证:中风、 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
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 2.妇科经带病证:月经不调、 经痛、经闭、崩漏、带下等。
3.肝胃病证:黄疸、胁痛腹胀、
呕逆。4.癃闭、遗尿。5.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 针法:直刺0.5~0.8寸。
13
太冲穴临床运用
▪ 太冲为肝经真气所汇之原穴。泻之能平肝降逆、 通经行瘀、平肝息风、开关宣窍。补则养血柔 肝、调肝,不论肝之虚证实证皆可取用。
• 2.治痛经:配中极、次髎、地机、太冲:疏 肝理气,活血止痛
• 3.治胁痛腹满:配期门、支沟、阳陵泉:疏 肝理气
• 4.治癃闭、五淋:配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行气通淋,
• 5.治肝阳上亢、动风,眩晕、中风、配风府、 风池、太冲、合谷:息风潜阳
• 6.治疝气阴中痛:配大敦、蠡沟、急脉、三
阴交、
12
大敦穴临床运用
▪ 大敦穴为足厥阴经脉所发之根井穴,主厥阴风 木之病。足厥阴脉绕阴器,交会任脉,循少腹。 凡寒凝肝脉之前阴病、妇科病、各种疝气等, 皆可治之。
▪ 1.治狐疝、寒疝:配太冲、关元、曲骨、急脉、 足三里:疏肝理气,益气固脱
▪ 2.治气疝:配太冲、阳陵泉、归来:疏肝理气。
▪ 3.治水疝:配中极、阴陵泉、三阴交:清热利 湿,疏肝活血,。
(医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03
免疫调节作用
足厥阴肝经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和分子 的活性,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维持机 体健康。
肝经的抗炎抗氧化作用
抗炎抗氧化概述
抗炎抗氧化是机体对抗炎症和氧 化应激的重要机制之一。
肝经与抗炎抗氧化关 系
足厥阴肝经与抗炎抗氧化密切相 关,其多种穴位可以调节炎症和 氧化应激反应。
抗炎抗氧化作用
足厥阴肝经通过调节炎症和氧化 应激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和促进 组织修复,维持机体健康。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情绪波动会影响肝的功能,如暴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出现胸胁胀满、疼痛等 不适症状。
情绪舒畅有助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保持心情愉悦对肝脏健康有益。
肝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肝经在足部的循经脉搏和穴位诊察,可以判断肝脏功 能状态。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内侧,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一 寸处,向上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部,沿着腹部中线进入胁肋 部,经过喉咙连接目系,与督脉会合于头顶百会穴。
通过观察肝经的穴位,可以判断肝脏功能是否正常,如太冲穴 可以调节情志,行间穴可以缓解胸胁疼痛等。
04
肝经的养生调理
肝经的保健方法
保持良好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避免熬 夜。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缓解压力,保持 平和的心态。
饮食调理
适量食用具有疏肝解郁、养肝明目 等功效的食物,如枸杞、菊花等。
操作方法
采用毫针刺法,根据病情选择深度、方向和刺激 手法。
肝经的推拿按摩
推拿原理
通过刺激肝经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毒素排 出。
主要穴位
足厥阴肝经
特性:大敦:醒脑开窍,长于治疗 癫狂痫,疝气,调经止血 行间、太冲:通调经气
调理脾胃 止咳平喘 疏肝利胆
大敦
行间
太冲
特定穴 井穴
荥穴
输穴,肝之原穴
共性 特性
刺灸
1妇科病:月经不调、崩漏、痛经、带下等。 2泌尿系病:遗尿、癃闭、尿血、五淋等。 3外经病:疝气、少腹痛、阴中痛。
颊里-环唇内
别贯膈-肺
一、足厥阴肝经经脉
3.循行小结 ◼ 起点:起于足大趾外侧(大敦); ◼ 循行走向:属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 分布规律:分布于下肢内侧中缘(8寸以下行于脾经之前) ◼ 体内相联系的脏腑器官:肝、胆、胃、肺、膈、喉咙、鼻咽
部、唇、目系 ◼ 体表主干:足大趾外侧→足背内侧→内踝前→胫骨内侧前缘
四、足厥阴肝经腧穴
➢ 腧穴特点 本经一侧14穴, 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中间 及脚,3穴分布于胸腹部。 特定穴9个,起于大敦穴, 止于期门穴。
➢ 腧穴主治特点 本经腧穴 主要治疗肝胆病、妇科病、 前阴病等相关脏腑器官的 病候,与外经病候等。
1.大敦(LRI)(井穴) 2. 行间(LR2)(荥穴) 3. 太冲(LR3)(输穴,肝之原穴) 【作用】
◼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 唇内。
◼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 注肺。
一、足厥阴肝经经脉
◼ 联系脏腑器官: ◼ 属肝,络胆。 ◼ 并与胃、肺、喉咙、鼻咽部、
唇、目系联系。
大趾丛毛-足背内侧-内踝前-小腿内侧-上踝八 寸、交太阴之后-沿大腿内侧-入阴毛-绕阴器- 小腹-挟胃属肝络胆-贯膈-布胁肋-循喉咙-入 颃颡-目系-额-督脉
→上踝8寸,交太阴之后,胫骨内侧中间→大腿内前缘→入 阴毛→绕阴器→小腹 ◼ 表里经相接: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交肺经。
12.足厥阴肝经
[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下三分之一处;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前支。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痛,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部酸痛。 [配伍]配百虫窝、阴陵泉、三阴交治滴虫性阴道炎;配中都、地机、中极、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带下症、睾丸炎;配大敦、 气冲治睾肿、卒疝、赤白带下。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附注]肝经络穴。 (6) 中都 LR6 Zhōng dū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中央;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中支。 [主治]胁痛,腹胀,泄泻,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 [配伍]配血海、三阴交治月经过多和崩漏、产后恶露不绝;配合谷、次髎、三阴交治痛经;配脾俞、阴陵泉治白带症;配 足三里、梁丘治肝木乘土之腹胀、泄泻;配太冲治疝气;配三阴交、阴陵泉、膝阳关、膝关、伏兔、箕门治下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附注]肝经郄穴。
(1) 大敦 LR1 Dà dūn [定位]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足趾背动、静脉;布有腓神经的趾背神经。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
[配伍]配内关、水沟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天突、间使治梅核气。 [刺灸法]斜刺0.1--0.2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可灸。[附注]肝经井穴。 (2) 行间 LR2 Xíng jiān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 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配伍]配睛明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合谷、、风池、百会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肝俞、胃俞治 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孔最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附注]肝经荥穴。 (3) 太冲 LR3 Tài chōng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 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配伍]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膈俞、太溪、 血海治贫血、羸瘦;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附注]肝经输穴、原穴。
经络学-足厥阴肝经课件
-
46
14.期门* Qīmén (LR 14) 肝募穴,足厥阴、 太阳与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Location】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 第六肋间隙,前正中 线旁开4寸。
期门
-
47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下 缘→腹外斜肌→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浅层布有第六肋 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胸腹壁 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六肋 间神经和第六肋间后动、静 脉的分支或属支。
【定位 Location】 在足背侧,当第1 跖骨间 隙的后方凹陷处 。
太冲
-
14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拇长 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 间→拇短伸肌腱的外侧 →第一骨间背侧肌。浅 层布有足背静脉网,足 背内侧皮神经等。深层 有腓深神经和第一跖背 动、静脉。
-
3
2.足厥阴肝经脉病候
n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 丈夫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
n 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 疝,遗溺、闭癃。
-
4
(二) 足厥阴络脉
n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 沟。去内踝五寸,别 走少阳;其别者,循 胫上睾,结于茎。
n 其病,气逆则睾肿卒 疝。实则挺长,虚则 暴痒。取之所别也。
-
42
【主治 Indications】 1.股内侧痛。 2.少腹痛,疝气,阴挺。 【刺法 Method】 避开动脉,直刺0.5~ 1.0寸。
-
43
13.章门* Zhāngmén ( LR 13) 八会穴(脏 会),脾募穴,足厥阴、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 Location】 在侧腹部,当第十
(医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具有藏血功能,能够 储存和调节血液,维持全身脏腑 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足厥阴肝经具有濡养功能,能够 滋养肝脏及其它脏腑组织器官, 保持其正常功能。
足厥阴肝经的分布与组成
分布
足厥阴肝经主要分布在足部和小腿部,以及部分腹部和胸部 。
组成
足厥阴肝经由30余个穴位组成,主要穴位有太冲、曲泉、膝 关等。
控制饮酒
避免过度饮酒,以免对肝脏 造成损害。
足厥阴肝经的心理调理与保健方法
培养积极心态
学会放松
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乐观的 心态,避免消极情绪的影响
。
学会放松自己,如通过冥想 、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和紧张情绪。
与他人交流
避免过度思考
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沟通 ,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和获得
足厥阴肝经与其它经络的关系
与足阳明胃经
01
二者相互衔接,组成一条经脉,在人体前侧和后侧交替循行。
与手厥阴心包经
02
二者相互衔接,组成一条经脉,在人体侧部和背部交替循行。
与足少阳胆经
03
二者相互衔接,组成一条经脉,在人体前侧和后侧交替循行。
02
足厥阴肝经穴位详解
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名称及位置
大敦
位于足大趾外侧,距趾甲角3分处。
05
足厥阴肝经的养生保健
足厥阴肝经的日常调理与保健方法
规律作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适当运动
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保持心情舒畅
积极面对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 绪波动和焦虑。
按摩穴位
经常按摩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如太冲、行 间等,可以缓解疲劳和促进血液循环。
足厥阴肝经
当令 , 本经络 属肝 , 络胆 , 与肺 、 胃、 肾、 脾 有
联 系。
斑和 面尘 , 额 头 上 的痘 痘 也 会 没 完 没 了。 2 . 情 绪养 肝 一 好 心 情
肝 经 还 和 我们 的 情 绪 关 系 密 切 , 中 医 认
二、 【 肝经病变 】
如 果 你 睡 足 8小 时 仍 觉 得 累 、 I I I I周 围
黑暗 、 眼睛经常干涩、 整 天疲劳气色差 , 甚 至
有 的女 性 不停 的长 痘 痘 , 这 些 都 是 暂 时 肝 疲 劳 的表 现 。 肝 经 一 旦 出 现 病 变 身体 即 会 呈 现 各种 不 适 的症 状 , 例 如 烦 躁 易怒 、 胸 闷、 郁 郁
机 能 的重 要 任 务 , 是 人 体 阳气 生 发 , 气 血 津
、
【 肝经循行 】
足 厥 阴肝 经 是 女 性 保 健 常 用 的 一 条 经 脉 ,该 经 循 行 路 线 起 于 足 大 趾 爪 甲 后 丛 毛 处, 沿 足背 向上至 内踝前 一寸 处( 中封 穴 ) , 向上 沿 胫 骨 内缘 , 在 内 踝 上 8寸 处 交 出 足 太 阴脾经之后 , 上行过 膝 内侧 , 沿 大 腿 内侧 中 线 进 入 阴毛 中 , 绕 阴器 , 至小腹 , 挟 胃两旁 ,
过膈肌 , 分布于胁肋部 , 沿喉咙的后边 , 向 上
进入 鼻咽部 , 上 行 连 接 目系 出于 额 , 上 行 与
督 脉 会 于 头 顶 部 。 本 经 脉 ~ 分 支 从 目 系 分
出, 下行 于 颊 里 , 环 绕 在 口唇 的里 边 。 又 一 分
支从肝分 出 , 穿过膈肌 , 向上注入肺 , 交 于 手 太 阴肺 经 。
经络学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疏泄气机
足厥阴肝经具有疏泄气机 的功能,能够调节人体气 机的升降出入,维持机体 平衡。
调畅情志
足厥阴肝经与人的情志活 动密切相关,保持肝经通 畅对于调节情绪、缓解压 力具有重要作用。
促进消化
足厥阴肝经与脾胃等消化 器官相连,能够影响消化 功能,维持化道的正常 运作。
湿热蕴结
湿热内生,蕴结于肝经, 可引起经络阻滞、气血不 畅,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出 现。
足厥阴肝经与其他经络的关系
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续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在生理和病 理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影 响,互为表里。
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在经络循 行路线上具有接续关系,两者在某些 疾病的治疗中可相互参照。
拔罐法
在足厥阴肝经的穴位上拔罐, 通过负压吸引作用,促进气血 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刮痧法
用边缘光滑的器具在足厥阴肝经 的穴位上刮痧,以刺激穴位,促 进气血流通,缓解疲劳和疼痛。
足厥阴肝经的养生保健原则
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和抑郁,有
助于调节肝脏功能。
饮食调养
适当食用疏肝理气的食物, 如韭菜、芹菜、柑橘类水果 等,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痛经
痛经是指女性月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等症状, 足厥阴肝经与女性的生殖系统密切相关,因此痛经也可归 属足厥阴肝经的病症。
足厥阴肝经的病理机制
气滞血瘀
情绪压抑、抑郁等情绪因 素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 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形成 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
寒凝肝脉
寒邪侵入人体,可导致足 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出现 拘紧、痉挛等表现,进而 引发疼痛等症状。
足厥阴肝经 -中医本
刺灸方法 期门穴不可深刺。
妇科、前阴病——痛经、崩漏、遗尿
特殊作用——癫狂痫、失眠、郁证等神志疾患 四关穴 平肝潜阳、疏肝解郁要穴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抑郁症
神经症
四关穴
《针灸大成》“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 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
气机升降 合谷、太冲 阴阳平衡 痛证、神志病、失眠、郁证等
【刺灸法】直刺0.5~1寸。
经脉循行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 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 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 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 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 腹,夹胃,属肝,络胆,上 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 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 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 注肺。
(二)主治概要
妇科病、前阴病:崩漏、月经不调、痛经、 带下、遗尿、癃闭。
肝胃病证:胁痛、黄疸、目赤肿痛;腹胀、 呕逆。
经脉循行部位病证:下肢痿痹、少腹痛、 巅顶痛。
(三)本经腧穴
共14穴
太冲 大敦、行间
期门 章门
大敦穴 (井穴)
【定位】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近治作用——足趾麻木、疼痛
足 厥阴 肝经
Liver Meridian of Foot-Jueyin;LR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足大趾外侧端,经 内踝前沿胫骨内侧上行,在 内踝上8寸交到脾经的后面, 沿大腿内侧中间上行,绕阴 器,经小腹,止于乳头下第 六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
十二经脉之一。
该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该经发生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概述: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
简称肝经。
足厥阴肝经,流注时辰为清晨一至三点,即丑时。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足厥阴肝经循行线路图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本经脉一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
又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
如:胸胁痛、少腹痛、疝气、遗尿、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头痛目眩,下肢痹痛等症。
循行部位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分支:
目系分支: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下行环绕口唇之内。
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联系脏腑
属肝,络胆,与肺、胃、肾、脑有联系。
主要临床表现
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病机分析
足厥阴肝经之支脉、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篌、下篌之间,经气不利则腰
痛不可以俯仰;足厥阴肝脉过阴器,抵小腹,布胁肋,肝脉受邪,经气不利,则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肝脉上行者循喉咙,连目系,上出额至巅顶,本经经气不利则巅顶痛,咽干,眩晕;肝主疏泄,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则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本经主治
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
腧穴
腧穴左右合28穴。
其中一侧2穴分布于腹部和胸部,12穴在下肢部。
首穴大敦,末穴期门。
左右各14穴: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大敦:【定位】:在足(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调肝肾,熄风宁神。
【主治】:① 疝气。
② 遗尿。
③ 崩漏,阴挺,经闭。
④ 痫。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
【类别】:井穴。
太冲:【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作用】:疏肝利胆,熄风宁神,通经活络。
【主治】:①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
② 郁证,胁痛,腹胀,呃逆。
③ 下肢痿痹,行路困难。
④ 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遗尿。
⑤ 癫痫,小儿惊风。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
【类别】:输穴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