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教学课题】《奥斯特的发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2.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关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掌握右手螺旋定则,并会利用它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重点】1、通过奥斯特实验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特点。

3、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教学难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奥斯特实验演示器、条形磁体、小磁针2盒、大磁针一个、螺线管一个、学生电源一个、螺线管磁场演示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复习引入,通过比较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相似点,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有无联系?电流周围有没有磁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电流周围有磁场?以启发学生联想。

紧接着介绍了奥斯特首先发现电和磁联系的大体历程,这样安排意在激发起学生探索电和磁之间联系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

接着,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设计了3个学生探究活动: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和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右手螺旋定则并能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后,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根据小磁针N极的指向画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

方案2:用镶在有机玻璃板上的螺线管来作实验,先在螺线管周围的玻璃板上均匀地洒上细铁屑,再给螺线管通电,轻敲玻璃板,观察细铁屑的排列,根据排列画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

因缺少器材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1(即借助小磁针),进行实验。

教师通过展示实验步骤如下:a 、按下图布置器材b 、根据实验现象,在标出小磁针N极的指向(即该点的磁场方向)c 、根据实验现象,画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设计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设计

《15.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铜陵市第八中学王芳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奥斯特的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体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规律及磁场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奥斯特发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的过程,知道物理学的发展史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2.通过认识电流周围可以产生磁场,体会不同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养成乐于探究自然奥秘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情况2.难点:探究、理解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质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讲授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电现象和磁现象,那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电现象和磁现象有哪些特点?(学生积极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这些特点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相似点。

然后指出:其实很早之前科学家也注意到了这些事实,并提出了猜想“既然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有这么多的共同点,那么两种现象之间也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为了寻找这种联系,很多科学家做出了不懈的探索,但都没有成功,直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联系的存在,第一次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

今天我们就随着伟人的脚步,一起来经历这个探索过程。

2.新课教学(一)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磁针请同学们根据所提供的器材结合课本活动一来设计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中怎样显示磁场的存在?(2)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一些,磁针和导线应该怎样放置?(3)实验时通电时间不要过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了解:可以把小磁针平行的放在导线下面,根据小磁针的偏转来显示有没有磁场。

通电时间不能过长是因为电路当中电流较大,是为了产生明显的实验效果,因此实验时为了保护电源只要看到磁针偏转即可断开电路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观察,导线下的磁针在什么情况下会偏转,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偏转,没有电流通过时磁针不动,认识到引起磁针偏转的磁场是电流产生的,于是得到结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操作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科学的奥秘。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奥斯特的发现,学会使用磁针和电线进行实验。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奥斯特的发现,掌握磁针和电线的使用方法。

难点: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针、电线、电源、实验桌、实验架。

学具:记录本、画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奥斯特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磁针和电线的使用方法,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针和电线在通电时的现象。

4. 讨论: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6. 练习:让孩子们设计自己的实验,验证结论。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奥斯特的发现,掌握磁针和电线的使用方法。

难点: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实验,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在实践过程中,他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个别孩子对实验操作的不熟悉,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指导。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可以组织科学小组,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学习,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进家长对孩子们学习的关注和支持。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本节课圆满结束。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奥斯特的发现》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奥斯特的发现》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奥斯特的发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学习电磁感应定律。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3.能够通过实验设计和电路搭建验证电磁感应定律的正确性。

4.形成科学探究习惯,培养综合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奥斯特的发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磁感应现象:流经导体中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即电磁感应现象。

2.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由法拉第发现,是指: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在导体两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导体的速度和磁感强度都有关系。

3.电磁感应的应用: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发电机、变压器等都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设计的。

4.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电磁波是由振动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波动现象,是相对论中的基本物理实体。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和电路搭建,并根据实验结果反思和总结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活动1:引入使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引出电磁感应现象,并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梳理出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

2. 活动2:实验探究讲解电磁感应定律,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电磁感应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步骤:将导体放置在磁场中,记录感应电动势的变化情况,并计算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即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在导体两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导体的速度和磁感强度都有关系。

3. 活动3:电路搭建让学生学习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通过电路搭建的方式探究电磁感应在电路中的应用。

电路设计:将电磁铁和电池连接,让电磁铁在电磁场中运动,记录感应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电路搭建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理解了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4. 活动4:总结让学生在小组内归纳总结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的特点,并解答问题,互相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实验探究和电路搭建中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实践能力,但教学过程中还有待改进的地方:1.活动1的引入内容不够生动,需要寻找更好的多媒体资料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主要讲述了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其对磁现象的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描述奥斯特实验的现象、过程和结论。

2. 磁现象的研究:介绍磁体、磁场、磁极等基本概念,并探讨磁现象的规律。

3. 电磁感应: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概念。

2. 掌握磁体、磁场、磁极等基本概念,能够分析磁现象的规律。

3.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磁现象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磁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磁现象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磁铁吸引铁钉等,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引导学生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讲解磁体、磁场、磁极等基本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认识磁现象。

(3)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重要性。

3. 课堂互动:(1)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磁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磁效应和磁现象的规律。

4.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有关电流磁效应和磁现象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2. 磁体、磁场、磁极3.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答案:奥斯特将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题目:请简述磁体、磁场、磁极的概念。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能说出奥斯特实验的现象,知道直线电流磁场的特征。

2、认识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特征,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

3、知道电磁铁的组成和特点。

4、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电铃、电话、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了解信息的磁记录。

重/难点重点:电流的磁场、电磁铁难点:电磁铁的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具准备条形磁体课件有机玻璃铁屑螺线圈大头针电磁铁小磁针电铃电磁继电器教学过程第1课时设问引入磁体在它的周围空间能产生磁场,那么,不用磁体能否在空间产生磁场呢?一、直线电流的磁场设问学校的电铃是怎么响起来的?磁悬浮高速列车是怎么悬浮的?让我们从182 0年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对电流磁现象的发现说起吧。

实验奥斯特实验1电流的磁场首先是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的。

第一个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2. 直线电流的磁场分布特点:以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这些同心圆在与直线垂直的平面上。

越靠近通电直线,磁场越强。

3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活动探究直线电流的磁场。

1、在小磁针的上方拉一根与小磁针平行的直导线,当直导线上通电流是,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甲:将没有通电的直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

发现小磁针为偏转。

乙图将通电的直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发现小磁针偏转。

丙将电流方向与乙相反的直导线放在小磁针的上方,法相小磁针偏转方向与乙图相反。

学生思考:①乙中小磁针为什么发生偏转?--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得出“小磁针转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其依据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比较甲乙,乙没有其它的物体与之直接接触,那么什么东西能使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呢?--显然是磁场。

是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的磁场。

结论:即比较甲和乙得出,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

九年级物理下册《奥斯特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奥斯特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以下是针对《奥斯特的发现》的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回顾电流和磁场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电流能否产生磁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奥斯特实验: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对奥斯特实验的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电磁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1.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关于奥斯特实验的演示文稿,内容包括实验背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等。要求图文并茂,清晰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全过程。
2.设计一个简易的电磁装置,如电磁铁或电动机,并记录制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在下一节课上,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3.完成以下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纠正错误。
3.教师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鼓励学生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主动回顾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奥斯特的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知识点。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强化重点和难点。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课题§16.2奥斯特的发现课型设置【自研45分钟+互动·展示45分钟】一、【学习目标】:1.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通电螺旋管周围存在磁场以及其磁场的分布情况;3.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螺旋管的极性。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下确定:板书组和展示组。

·板书组结合展示内容及展示要求,进行板书设计和版面规划。

·非板书组根据展示主题中内容及要求,梳理展示流程,选好展示主持人,做好任务分工。

进行展示预展。

【冲刺与挑战】重点讨论:右手螺旋定则判定方法。

【质疑与补因素。

展示主题三:要求:详细讲解右手螺旋定则的内容以及怎样使用。

展示主题四:要求:注重分析答题时容易发生易错点。

(35min)①图16-15说明:电螺线管周围存在,其磁场分与的磁场很相似。

②图16-16中将螺线管接通电源,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如果将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或交换电池两级),会发现小磁针的偏转方向,说明螺线管磁极的极性与有关。

3. 实验思考请你猜想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自研成果三:2.小试牛刀根据电流的方向(或给定的电源正、负极)判定螺线管的极性(标出N极、S极)。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认识螺线管先认真阅读P10的内容,明确螺线管的定义,再试着仿照图16-17画出一个简单的螺线管。

右手螺旋定则1.右手螺旋定则先认真阅读课本P11两遍,仔细看懂16-17中的图文,领会右手螺旋定则中的关键词和操作要领,试着伸出右手实践一下。

明确右手螺旋定则的作用、内容、注意事项。

作用:判定和的关系内容:注意:知全班同学完成三层级巩固达标训拓展性运用(知识生成、拓展提高、规律总结、知识框架).温故知新:表1、2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的两组数据.分析表1可得出的结论是:当 一定时, ;分析表2的结论是: 当 一定时, 。

表1 表2三、【三层级巩固达标训练】基础题:★1. 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 )A.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B.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C.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D.磁场对电流有磁力作用★2. 通电螺线管两端磁极的性质决定于 ( )A.螺线管的匝数B.螺线管中电流强度的方向C.螺线管中有无铁心D.螺能转化 练中的内容,做到安静、紧张、有序,标注疑难,准备在互动时寻求帮助。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设计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设计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1. 引言本教学设计以小说《奥斯特的发现》为基础,旨在通过阅读与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抓住主题、理解细节和推断意义。

•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对故事中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了解科学家的工作过程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 教学准备•预先阅读小说《奥斯特的发现》。

•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小说摘录、问题解答等。

4. 教学过程第一课:小说导入与理解1.1 小组阅读•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小说摘录。

•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摘录,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1.2 全班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

第二课:主题探究2.1 研究主题•学生回顾前一课中的讨论结果。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主题。

•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包括故事中的事实和细节。

2.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主题研究结果。

•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反馈,讨论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第三课:人物分析与评价3.1 人物分析•学生回顾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理解他们的动机和背景。

3.2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人物分析结果。

•学生互相提问和讨论,深入了解人物的复杂性和发展。

第四课:科学探索与实验设计4.1 科学探索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奥斯特的发现》中的科学研究过程。

•学生讨论科学家在故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4.2 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与故事中类似的科学实验。

•学生需要确定实验目的、材料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4.3 实验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设计。

•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反馈,讨论他们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和创新。

第五课:故事反思与个人写作5.1 故事反思•学生回顾整个故事,以及他们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初中初三物理上册《奥斯特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三物理上册《奥斯特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电流的磁效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奥斯特的发现,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师:安培定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请大家伸出右手,握住导线,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其他四指弯曲的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奥斯特实验中,导线周围小磁针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b.运动的电荷如何产生磁场?
c.如何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注意事项: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思考和分析,力求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2.实践作业要注重安全,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3.拓展阅读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4.作业完成后,学生应主动向家长或教师请教,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批改与讲解:教师批改学生练习,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奥斯特的发现,总结电流磁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2.强调重点:强调电流磁效应的概念、安培定则的应用等教学重点。
3.情感升华:通过学习奥斯特的发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电流磁效应的规律。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此外,在反馈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一些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分析不够准确。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思考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①奥斯特的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验证电流能否产生磁场
-实验装置:导线、电流表、磁场线圈、指南针等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索阶段对预习资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一。有些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资料并思考问题,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有些迷茫。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下次课前提供更详细的预习指导,包括如何阅读资料、如何提出问题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在课堂讨论和实验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显得有些被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体验。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奥斯特的发现”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奥斯特的发现的相关知识点。
-实验步骤:将导线通过电流表连接电源,将磁场线圈放在导线附近,观察指南针的偏转
-实验现象:当导线通过电流时,指南针发生偏转,证明电流能产生磁场
②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电流产生磁场的本质:电流周围的磁场是由电流的磁场效应产生的
-磁场方向:根据右手定则,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与电流强度、导线长度、导线与磁场线圈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九年级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九年级
-提前进行实验演示,确保实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4.教室布置:
-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划分为实验操作区、小组讨论区、教师演示区等,以便学生能够在不同区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
-在实验操作区,设置实验桌、电源插座等设施,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安全、便捷地进行操作。
-在小组讨论区,摆放桌椅,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流磁效应的理解。
2.针对难点问题的突破,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电流磁效应的本质。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学生完成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电流磁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重点知识点:
1.奥斯特实验原理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重点词句:
1. "电流产生磁场"
2. "电流方向决定磁场方向"
3. "奥斯特实验对电磁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②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图示或符号表示电流和磁场的关系,如箭头表示电流方向,磁场线表示磁场。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九年级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依据沪粤版(2024)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电流的磁场”中的16.2节“奥斯特的发现”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奥斯特实验的原理与操作过程,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奥斯特实验,理解并掌握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能够描述电流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探讨奥斯特实验对电磁学发展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内容紧贴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动手能力。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3春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安徽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3春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安徽

教案: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材:2023春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16章第2节《奥斯特的发现》。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磁场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以及磁场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2. 能运用电流磁效应解释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

难点:磁场方向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小磁针、导线、电池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2. 知识讲解(1)讲解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磁场方向、磁场强度等。

3. 例题讲解(1)运用电流磁效应解释指南针偏转的原因。

(2)分析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根据电流磁效应,判断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

(2)运用磁场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磁现象。

5.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电流周围磁场的现象,验证电流磁效应。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6.2 奥斯特的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方向、磁场强度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1)指南针偏转的原因。

(2)电风扇的运行原理。

答案:1. 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发生偏转。

原因: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作用力。

2. (1)指南针偏转的原因: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场对指南针产生作用力。

(2)电风扇的运行原理:电流通过电风扇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对线圈产生力,使电风扇旋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的基本性质。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教案: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教材的16.2节,主要讲述了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掌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及其解释。

2. 重点: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磁针、铁钉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绘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入,如让电流通过导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2. 新课讲解:讲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磁效应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现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

5. 知识拓展:介绍电流磁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电流磁效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2.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4. 电流磁效应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

2. 解释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原理。

3. 举例说明电流磁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但在知识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电流磁效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总是致力于设计各种有趣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设计的一节幼儿园科学活动——"奥斯特的发现"。

一、设计意图这节活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斯特的实验,我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到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孩子们体验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电和磁的相互作用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磁铁、铁钉、磁铁、实验台等。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导线、电磁铁、铁钉、磁铁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奥斯特的实验,让他们了解到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 演示实验:我分别在实验台上进行了两次实验,一次是将电源与电磁铁连接,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变化;另一次是将电磁铁靠近磁铁,观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动手实践:孩子们根据我的示范,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交流:我引导孩子们讨论实验结果,让他们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电和磁的相互作用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观察、动手操作,并在讨论中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这让我深感欣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设计更多有趣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会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奥斯特在电磁感应实验中的发现和贡献;2.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意义;3.掌握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奥斯特的发现对电磁感应定律的贡献;2.掌握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3.1 奥斯特的实验和发现1.介绍奥斯特在电磁感应实验中的操作步骤;2.说明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

3.2 电磁感应定律1.介绍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2.分析电磁感应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提问引出电磁感应定律的概念,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内容,为新的学习做铺垫。

4.2 学习奥斯特的实验和发现1.学生听取教师讲解奥斯特的实验操作步骤;2.教师展示奥斯特实验装置的模型,并让学生观察,理解实验原理;3.教师通过动态演示或实验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奥斯特实验中的现象和发现。

4.3 学习电磁感应定律1.教师结合奥斯特的实验和发现,介绍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2.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具体应用;3.教师让学生进行类比和推理,深化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4.4 解决相关问题1.教师通过提供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进行解答;2.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讨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形成小组答案。

4.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重要内容;2.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五、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意图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奥斯特的实验和发现,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2.实验演示法: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装置的模型和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4.提问交互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深化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六、教学工具1.奥斯特实验装置模型;2.奥斯特实验视频;3.示例问题和解答。

奥斯特的发现+精品教案

奥斯特的发现+精品教案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演示ppt15-16】播放视频,讲解如何描述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可视学生层次设置提问)
【演示ppt17-18】播放PPT,讲解如何利用右手描述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ppt19】讲解安培定则
板书:
3.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有条件的可以用手机、通电的话筒、音箱、耳机盒吸引铁磁性物质,以展示更多的利用磁性工作的电器设备)
观看、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
【演示ppt4】回顾电与磁的相似之处,讲述库仑、安培、奥斯特的观点,引出奥斯特的实验
(老师也可以提前了解相关历史,绘声绘色的讲解,以加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演示ppt5-7】播放视频,讲解电流的磁效应,注意分别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有关。
(有条件的可以现场带学生做实验)
板书:16.2奥斯特的发现
一、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跟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思考、回答
学习、观看、记录
引导学生思考
知道电流的磁效应
【演示ppt8-9】播放视频,讲解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
(有条件的可以现场带学生做实验)
【演示ppt10-11】播放PPT,讲解如何增强通电直导线的磁性
【演示ppt12】播放PPT,展示通电直导线的磁场分布,提出疑问: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是怎样的呢?
【演示ppt13-14】播放视频,讲解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通电螺线管极性的影响因素
(有条件的可以做演示实验或者带学生一起做实验)
板书: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2023奥斯特的发现 教案

2023奥斯特的发现 教案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3)、理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并会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2、过程和方法:(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教具: 塑料空心管、导线等教学过程:一、(一)复习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磁现象的相关知识,大家还记得吗?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什么是磁性?什么是磁体?2.磁体有几个磁极?分别叫什么?3.磁极间有什么相互作用规律?4.我们如何判断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5.磁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二)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对磁现象的回顾,你有没有发现磁现象跟以前学的哪个现象的特征很相似呢?(电现象,打开PPT共同对比电与磁的特征)。

同学们,电和磁的这些相似之处,难道是巧合吗?早在奥斯特之前的很多科学家注意到了这样的事实: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有许多的共同点。

猜想到:这两种现象之间也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为找到这种联系,很多科学家做出了不懈的探索,都没有成功,直到1820年4月,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联系的存在,第一次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下面我们就沿着伟人的脚步,经历这个探索的过程,认识这一伟大发现的意义和价值。

二、新课教学(一)电流的磁场置疑:磁场有方向,电流也有方向,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是否有关呢?活动1:观察体验通电直导线的磁场。

(中的物理实验室演示:奥斯特实验)实验现象: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偏转,没电流通过时磁针不动。

更换电源的正负极,磁针的偏转方向会改变。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导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导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导教学设计一、前言本篇教学设计以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为主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奥斯特的发现,认识到物质与磁性之间的关系,探索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本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念和科学思维为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验证奥斯特的发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奥斯特的发现的实验方法和结果,了解物质与磁性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念和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1.掌握奥斯特的发现的实验方法和结果;2.理解物质与磁性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环、蓄电池、导线、指南针;2.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笔、纸。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步骤二:实验操作(20分钟)1.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将铁环置于桌上;2.将一节蓄电池的两端与铁环的两点相连,形成闭路;3.使用指南针在铁环附近进行观察并记录指南针的方向;4.移除铁环,重复观察并记录指南针的方向;5.分析观察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步骤三:实验分析和讨论(15分钟)1.针对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和推理:为什么在铁环附近放置蓄电池导致指南针偏转,而移除铁环后指南针不再偏转?2.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和磁性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物质是否能够产生磁场?步骤四:学生自主实验和探究(25分钟)1.将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铁环的材质、形状对实验现象的影响;2.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3.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

步骤五:实验总结与知识延伸(15分钟)1.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总结实验现象的规律;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加深对奥斯特的发现和物质与磁性关系的理解;3.引导学生思考:奥斯特的发现对磁场产生的原因有何启示?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回答学生的问题,强调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
a.导线通电时,小磁针转向与导线垂直的方向;
b.导线断电时,小磁针转回原来与导线平行的方向。
c.改变电流方向,再做以上实验,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跟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
(1)按照课本第95页介绍的方法做实验,
预习
课文97—101页
教学后记
(3)结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方向有关
观察实验
(2)观察实验
(2)观察实验ຫໍສະໝຸດ (2)观察实验教学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4.探究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方向与电流方向关系的方法。
介绍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巩固练习:课本97页1、2
(3)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相似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1)按照课本第96页的图15-5做实验
(3)结论:通电螺线管两端分别是两个异名磁极
3.探究通电螺线管极性跟电流方向间有什么样关系
(1)按照课本第96页的图15-5做实验,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两个磁极附近,改变电流方向,观察小磁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课题
奥斯特的发现




1.初步认识电能生磁,了解奥斯特实验。
2.初步认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特点。
3.了解右手螺旋法则。
教学重点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确定通电螺线管极性跟电流方向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直导线、小磁针、电源、通电螺线管、开关、导线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电流的磁场
板书设计
1. 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跟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2. 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相似
3. 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方向有关
4. 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作业
1.知识反馈卡37、38页
2.练习册第6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