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
第二课教案亚非文明古国.PPT课件
1、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 2、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3、古巴比伦《汉漠拉比法典》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古巴比伦
古代中国
古埃及
古印度
四大文明古国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一、古代埃及 二、古巴比伦王国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一·古埃及
❖ (一)尼罗河流域王国的出现公元前
被征服者、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 贫困破产失 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去土地的人 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课后练习
温故知新 材料分析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王国的 共同点有:
①都处在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 ②都建立了专制王权,维护国王、奴隶主
贵族的利益。 ③都制定了完备的成文法典。 ④都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A ①②③④ C ①②
B ①②③ D①
第六条,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
第七条,自由民从自由民之子或自由民之奴 手中买得或为之保管银或金、奴隶、女奴、牛、 羊、驴,不论任何物,而无证人及契约者,视
第一九九条,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
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应赔偿其买价之
一半。
——《汉谟拉比法典》
①该法律第六、七两条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该法律第七、第一九九条把奴隶看作是什么?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公元前2300年左右
2. 雅利安人入侵及奴隶制小国的建立
公元前15世纪后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古代亚非文化》教学设计之二
古代亚非文化·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第4课古代亚非文化教材分析在学习了“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之后,本课介绍古代亚非人创造的灿烂的文化。
这三课成为一个整体,使“古代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这一论断更为具体,更有说服力。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本课着重讲述了古代埃及人和苏美尔人创造的两种古老文字,以及由腓尼基文字演化出西方字母文字的过程。
本课还介绍了古代亚非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筑和文学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这些成就为后世的科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些甚至今天仍广泛应用。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古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文字的演变;古埃及的太阳历,两河流域的太阴历和星期制度;卡尔纳克神庙;“空中花园”;阿拉伯数字;木乃伊;印度史诗和神话。
2.思想教育:①通过对古代亚非文化成就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古代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②通过古代亚非科技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灿烂的古代文化是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创造的。
3.能力培养:通过学习古代亚非地区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继承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东方文字及其影响;古代天文历法的成就及其影响。
难点:古代东方文字。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和讲述与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古代亚非文明古国是哪些国家?为什么把它们称为文明古国?文明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文字的出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板书)1.象形文字(板书)文字是把人类的思想、语言记录下来的工具。
解放初期我国西南地区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有的用结绳记事,有的用图画的方式经过口传把自己民族的历史保留下来。
可见文字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迫切需要的一种东西。
正是这种需要驱使人们去创造。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聪明的古埃及人发明了一种比图画更高级的文字,被称为象形文字。
(指导学生看象形文字插图,并临摹一个字)象形文字不仅表示具体事物,还能代表抽象概念。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颜色、品质。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也不同。
这些文字从许多方面作出了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新月沃地”如今很不平静。介绍伊拉克局势。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西游记》中唐僧历经艰险到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哪里?取的什么“经”?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二.自主阅读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7---12页,时间5分钟。三 Nhomakorabea问题探究
知识点1.金字塔的国度
1.“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它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2013—2014学年度上期
正泰博文学校九年级历史教学简案设计
设计教师:张立峰课时数:本期第2课时
课题: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补充
教学目标: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较为完善的法典;说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黄河流域的中国文明。
2.分析这些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黄河流域的中国文明的特点。
2.这些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1.古国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埃及文明,那么你们知道古埃及文明位于哪个流域吗?2.学生回答:尼罗河流域。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的基本情况。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课堂讲解1.古埃及文明a.地理位置:尼罗河流域b.政治制度:法老王制c.经济特点:农业发达,手工业繁荣d.文化特点:金字塔、象形文字、木乃伊e.对后世影响: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受到古埃及文明的影响2.巴比伦文明a.地理位置:两河流域b.政治制度:汉谟拉比法典c.经济特点:农业、商业、手工业发达d.文化特点:楔形文字、天文学、数学e.对后世影响:汉谟拉比法典对后世法律制度产生影响3.古印度文明a.地理位置:印度河流域b.政治制度:吠陀时期、列国时期c.经济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d.文化特点:印度教、梵文、佛教e.对后世影响:印度教和佛教对东南亚、中国等地产生深远影响4.古中国文明a.地理位置:黄河流域b.政治制度:夏、商、周c.经济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d.文化特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e.对后世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些古国文明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意见。
五、课后作业2.思考:这些古国文明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文明】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教案4中华书局版1
【关键字】文明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亚非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知道他们的共同点都在大河流域。
2.知道古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休息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3.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说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四个等级名称。
5.理解亚非文明的共同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其内在联系,提高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古埃及金字塔和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评价,培养全面、辨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分析,培养透过历史现象看问题本质的能力。
4.(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阶级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休息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2.通过对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学习,了解奴隶主对奴隶的残暴统治,认识奴隶社会的实质。
3.通过对亚非文明古国重大成就的了解,认识古代休息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也创造了历史。
4.通过对四大文明古国共同特征的探究,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中国奴隶社会的状况,尤其是对夏商周奴隶的悲惨生活比较了解,因此本课涉及到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略讲。
而教材中出现的金字塔、空中花园等建筑奇迹学生非常感兴趣,只有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学生比较陌生。
因此建议教师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然后引导他们找出规律,总结东方文明的特征,最终让学生对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1.重点(1)古埃及金字塔。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2.难点(1)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2)古老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图片──金字塔、空中花园、泰姬陵等,提问这些古迹与哪些国家有关,从而导入新课。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教案2 中华书局版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古巴比伦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城邦出现和奴隶制小国的建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①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③组织学生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究,使学生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有关历史。
②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亚非古国灿烂神奇的文明。
③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指导他们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增强学生的团对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通过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法典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也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③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为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服务的,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2学情分析知识与能力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古巴比伦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城邦出现和奴隶制小国的建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①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③组织学生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究,使学生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有关历史。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优课教案_10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课程标准内容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教学目标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
通过地图比较和绘制时间轴,培养历史时空观;通过分析法典条文,培养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两河文明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三、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本课为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
这一单元作为世界古代史的开篇,分别介绍古代亚非的三个大河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就是其中之一。
再加上以前学过的黄河流域的中国,这些文明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课分为三个小标题: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其结构层层深入,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课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介绍最为详尽,以点见面,让我们以此为窗口,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四、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历史已完整学习,具备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但是世界历史才刚开始系统学习,可通过与中国史联系、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世界历史的时空体系。
通过给出一些文献、图片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重点: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六、教学资源(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世界上古史》周启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4月第4版(3)《世界上古史资料汇编》杨共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4)中央新影集团等制作的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第二集《逐荡两河》(5)中国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纪录片《世界历史》第4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第五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2》(6)NHK纪录片《人类四大文明》2004七、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爱在西元前》。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教案1 中华书局版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1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课文,结合地图,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说出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印度文明出现的时间、统一国家建立的时间、文明的象征。
通过探讨金字塔的修建、《汉莫拉比法典》和种姓制度的本质的分析,说出东方文明的相同点。
通过解读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图片和材料,能解释东方文明产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2学情分析经过两年系统的历史学习,九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学习、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大河流域的亚非古代文明后,再来接触具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希腊、罗马文明,有利于学生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共容性,学会尊重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
3重点难点自主学习,绘制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知识的对比表格如:地理位置、文明出现时间、文明标志等。
(检测学习目标1)列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同点。
(检测学习目标2)在地图上标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归纳东方文明产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检测学习目标3)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环节一展示图片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黑色大石柱。
引入新课: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成就,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诞生于亚非大河流域的人类早期文明。
学生仔细观看图片。
知记四大文明古国的名字。
(达成目标1的部分要求)环节二自主学习理解知识一、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指导学生结合古代埃及地图,阅读课文中的正文和小字部分,圈点重点知识,如“金字塔、法典、种姓制度”,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问题1、简述古埃及历史发展历程。
问题2、简述古巴比伦的历史发展历程。
问题3、简述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历程。
小组合作探究,分组展示探究成果。
前1.2.3组探究问题1;后3.4.5组探究问题2;4.5.6组探究问题3。
(达成学习目标1部分要求)环节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二、东方文明引导学生解读《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地图、阅读《汉谟拉比法典》和种姓制度的相关内容,组织学生探讨:问题4、古代东方文明具有哪些特征?问题5、四大文明古国哪一文明是从未间断的文明?小组合作探究,组员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部编版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亚非文明古国 第2课 古巴比伦王国学案 川教版
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学习目标】1.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代表性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古巴比伦王国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两河流域在古巴比伦王国的重要地位。
【重点难点】1.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2.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自主学习】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源于小亚细亚半岛,向东南流入波斯湾,形成辽阔的“______________”平原,史称两河流域,这里是古代_______________文明的摇篮。
2.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前3000年代初开始,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____________人建立的为数众多的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2371年,兴起的______________王国在两河流域建立了最早的统一国家。
3.古巴比伦王国在第六代国王_______________时强大起来。
建立起_______________的专制统治。
他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_____________机构,组建了直接由他掌控的常备军队,编订了加强专制统治的法典——__________________,将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权都集中于一人之手。
4.《汉谟拉比法典》是结合_____________人的习惯法编订的。
法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以保护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利益。
它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合作探究】1. 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在这一流域较早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年代?2.议一议:汉谟拉比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的表现有哪些?3.下图是考古发现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石柱上部浮雕人物是谁?下部是用哪种文字铭刻的法典原文?法典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通过《汉谟拉比法典》,我们能了解到古巴比伦社会的哪些历史信息?这部法典有何历史价值?【当堂达标】1. 人类早期的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教学目标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和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基本概况。
1.2掌握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2.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3.2激发学生对世界多元文明的尊重和包容,培养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特点。
1.2四大文明古国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2.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2如何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明的尊重和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地图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文明古国?它们分别位于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2.1展示尼罗河流域的地图和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地理环境。
2.2讲解古埃及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特点,如法老制度、象形文字、金字塔等。
2.3分析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数学、天文学、建筑学等。
3.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3.1展示两河流域的地图和古巴比伦文明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古巴比伦文明的地理环境。
3.2讲解古巴比伦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特点,如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
3.3分析古巴比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法律制度、数学体系等。
4.印度河流域古印度文明4.1展示印度河流域的地图和古印度文明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地理环境。
4.2讲解古印度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特点,如种姓制度、梵文等。
4.3分析古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佛教、数学体系等。
初中历史亚非大河文明教案
初中历史亚非大河文明教案
1. 了解亚非大河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情况;
2. 掌握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文明和黄河文明的特点;
3. 探讨亚非大河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明观念。
二、教学重点:
1. 亚非大河文明的定义和主要代表文明;
2. 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文明和黄河文明的特点;
3. 亚非大河文明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 亚非大河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联系;
2. 亚非大河文明的衰落原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亚非大河文明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该课题的兴趣。
2. 学习(15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亚非大河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情况,特别是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文明和黄河文明的特点。
3. 讨论(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亚非大河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就亚非大河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联系展开探讨。
4. 总结(10分钟)
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亚非大河文明的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网络,了解亚非大河文明的衰落原因,并撰写一份结合具体历史事件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亚非大河文明的定义、主要代表文明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明观念。
但也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教学目标1.公元前2500年印度消失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引导同学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育同学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大事的力量。
3.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同学熟悉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
佛教的教义由于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殊是刹帝利的爱护。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地位:亚非文化是古代奴隶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对整个世界文化的进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重点:古代东方文字及影响。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它对世界文化的进展有重要影响,古代东方文字的产生是亚洲文明的标志之一。
古代埃及的太阳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这种历法以后几经修改,成为几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纳的历法。
难点: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包括零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创造了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记数十进位法。
零的使用使十进位法日臻完善,意义重大。
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被欧洲人误成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教法建议关于种姓制度:引导同学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给予神奇颜色的目的何在?(引导同学阅读教材的小字部分)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它对后来印度的进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同学进行小组争论,不要局限于教材的介绍。
针对最终一问,鼓舞同学联系印度现在的进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关于佛教:引导同学分析佛教的产生和种姓制度的存在有何关系?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培育同学辨证看待历史大事的力量)?请同学介绍他所了解的佛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状况及佛教在当今印度的地位。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和难点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教法设计:叙述法;讲解法;争论法。
初三历史教学: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教案
[键入文字]
初三历史教学: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教案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
教学目标
1.公元前2500 年印度出现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
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地位:
亚非文化是古代奴隶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重点:
古代东方文字及影响。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它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古代东方文字的产生是亚洲文明的标志之一。
古代埃及的太阳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这种历法以后几经修改,成为几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历法。
难点:
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
1。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河流域的古代亚非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历程;2. 了解这些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掌握这些古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亚非古国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 分析这些古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3. 掌握这些古国的经济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这些古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的变化与影响;2. 理解古国的经济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亚非古国;2. 讨论法: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加深学生对亚非古国的理解和思考;3.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图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大河流域的地理地图和图片资料;3. 亚非古国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有什么了解。
二、寻找历史(10分钟)1. 展示大河流域的地理地图,让学生找出著名的古国的位置,如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
2. 让学生讨论这些古国的发展历程,提问他们是在何种地理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地理环境对它们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了解古国(20分钟)1. 逐个介绍亚非古国的基本情况,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经济特点等。
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2. 让学生分组,分别深入研究某个古国,并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讨论互动(15分钟)1. 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研究的古国的特点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古国是如何对后世产生影响的,如建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开创了文化艺术等。
五、总结回顾(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这些古国的发展特点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可以通过填写表格或写小结的方式进行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古国的发展有什么共同点和相似之处。
湖南省茶陵县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教
课题亚非文明古国主备人备课时间第一周1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各自兴起于哪些大河流域及兴起或灭亡的时间。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
金字塔是国王(法老)的陵墓。
古巴比仑王国的兴起。
汉谟拉比法典。
阿育王统一印度。
印度的等级制度。
佛教的兴起和传播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埃及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2)金字塔是国王残酷奴役劳动人民的见证,可又说它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3)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印度的等级制度和佛教教义,提高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造金字塔,制定《汉谟拉比法典》,实施种姓制度都反映出奴隶社会残酷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佛教的进步意义及消极影响。
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大家知道闻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吗?这些文明古国都是在大河流域诞生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这些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踪迹吧。
(板书)课题亚非文明古国出示“学习目标”——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完成下列自测题,比谁能快速正确完成:(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情一、四大文明古国简表国家地理位置发源地统一时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王国古印度古代中国二、《汉谟拉比法典》制定者:内容:地位:三、种姓制度四大种姓:,, ,实质:影响:(四)学生5分钟讨论以下问题,15分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适时导教。
1.见书本P010问题其用意是什么:2.见书本P012材料分析(1)该法律第六、七两条有什么共同之处?(2)该法律第七、第一九九条把奴隶看做什么?3.想一想,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五)课堂小结(六)巩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教学目标公元前年印度出现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
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地位:亚非文化是古代奴隶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重点:古代东方文字及影响。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它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古代东方文字的产生是亚洲文明的标志之一。
古代埃及的太阳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这种历法以后几经修改,成为几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历法。
难点: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
般通用的定位记数十进位法。
"零"的使用使十进位法日臻完善,意义重大。
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被欧洲人误成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教法建议关于种姓制度: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小字部分)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不要局限于教材的介绍。
针对最后一问,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关于佛教:引导学生分析佛教的产生和种姓制度的存在有何关系?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培养学生辨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请学生介绍他所了解的佛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及佛教在当今印度的地位。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和难点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除前面讲述的外还有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这里同时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它在亚洲次大陆。
包括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这里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面的是恒河。
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他为天竺。
一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雅利安人的征服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请问: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大约在公元前年左右,这里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小国。
但后来北方的白种人自称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他们征服了当地居民,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请大家注意第页的图。
了解其地理位置。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印度的等级制度同学们请看课本的表格回答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
务如何。
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 ";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
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
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多门的特殊地位。
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二佛教的诞生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
同学们看课本,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佛教产生于公元前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出生于今天尼泊尔南部的媲毗尼。
是释迦部落的王子。
被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隐修者"。
牟尼意思为修行者。
传说他年轻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想,人总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和妻儿,去深山访道经过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成?;佛"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一一般专指释迦牟尼。
中国寺院的佛殿称大雄宝殿,殿里的大佛就是释迦牟尼。
大雄也是尊称,意思是大无畏的勇士。
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
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另外,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
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
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课堂小结: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
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
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学生课后活动建议:印度的种姓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加深学生对这段相对枯燥的知识的了解,可组织学生排演有关种姓制度的小话剧。
分别扮演四个等级中的人物,通过对话表情反映出他们等级地位的差别。
板书设计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这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