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西学东渐说课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质课件(38张)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后期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1、早期维新思想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 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 宪法……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 在……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 体,上下一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根本目的是什么?
“体用之争”有何影响?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之实践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部 分人认识到洋务派的不足, 于是他们和洋务派分道扬镳 ,形成早期维新思想。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郑观应 王 韬
请依据材料归纳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西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体 后期 西 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用 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内忧外患
第二篇章:用西学——内忧外患中的警醒
场景
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与倭仁为首的顽固 派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 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说课 西学东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林 则徐、魏源等)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2、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 3、掌握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 4、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 变革的艰难渐进的思想历程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提供有关文字资料及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教材内容,运用教材中的材料分析问题, 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景,组织学 生以编排历史剧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开 展课堂辩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评价洋务思想,认识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经过高一政治史 和经济史的学习,学生都已知道了鸦片战争后至19 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相关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并 且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影视、杂志等媒介对课文 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较为熟悉,具有了一定的 知识储备,因此,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阅读 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向西 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的过程。
洋务派
洋务运 动 戊戌变 法
维新派
君主立宪
设计依据: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 设计依据: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进 一步促进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一步促进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教学教案(4页)
第20课西学东渐(一课时)讲课人:王彦备课准备一.备教材课标解读: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材解读:1.教学目标:(1)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每一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特点;(3)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3)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重点:维新思想难点:对“体”、“用”的理解二、学情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到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注重对历史史料的运用和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准备:教具:PPT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学案。
教学方法:探究式问题教学。
教学过程课前学生看学案预习(5分钟)导入新课:鸦片战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西学逐步传入中国,国人开始探索和研究西学的历程。
破题:什么是西学东渐?(用课件显示其含义让学生读)推出新课:一、开眼看世界(板书)(用提问与对话的方式)1、什么是“开眼看世界”?原来是怎么看世界的?即用新的眼光去看世界,原来闭关锁国,闭目塞听,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而自居,落后与世界潮流而不自知。
2.为什么会“开眼看世界”了呢?(背景和目的)(课件演示,板书)背景: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军事上: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经济上:走私鸦片,输入商品文化上: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西学传入)B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目的: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20西学东渐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西学东渐的时间、过程和主要内容,理解西方学术文化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2. 能够分析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包括科技、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家出路的历程,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4. 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认识西学东渐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冲击和启示。
(四)反思与评价
1.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西学东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
2.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3.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4. 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历史思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 采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讨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3. 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增强他们的历史感知能力。
(二)讲授新知
1. 介绍西学东渐的时间、过程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西方学术文化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2. 通过比较分析,阐述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包括科技、文化、哲学等方面的进步。
3. 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详细讲解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如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的“天演论”等。
2. 让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新必修三西学东渐说课[岳麓版]
第20课西学东渐的说课文稿指导思想:根据我校的“三六探究式和谐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和本课的课程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我的设计具体如下:一、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中国近代思想史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既有古代文化的传承,又有中西文化的交汇与碰撞,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引领作用,因此,本课题在必修Ⅲ乃至整个必修模块中都有着相对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通过学前问卷,学生对林则徐、康有为等人物有所了解,但对于其思想方面的具体内容缺乏认识,虽然初中学习过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但是对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的特点缺乏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内容。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体用之争的“体”“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的特点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林、魏,曾、李、左,王、郑、康、梁等代表人物及重要主张和论著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作用运用:分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阶段差异;如何自主建构知识和意义【过程与方法】:自主——情景问题合作——角色转换探究——史料解读建构——综合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原则教法选择:情景教学法、问题引导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角色转换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解读法、综合分析法六、教学过程Ⅰ营造环境,走进历史——用漫画解读方式导入新课(2分钟)多媒体展示漫画《瓜分中国》,让学生观察漫画回答问题,通过层层设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时代去认识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一步步的拯救中国巨龙的呢?让我们以医者的角度和政治家、思想家的眼光一起走进对本课内容的学习。
必修三第20课 西学东渐
严格的封建教育,奉孔子为圣贤,他不敢也不可能与封建思想
彻底绝裂
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两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论战的问题 顽固派 维新派
要不要维新 变法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变者天下之公理
实行君主立宪制
变法之本,在育人; 人才之兴,在开学;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要不要兴民权, 反对兴民权,设议 实行君主立宪制 院,反对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 股”倡西学, 改革教育制度 坚持科举取士, 反对西学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
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 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 新场面。”下列思想中比较符合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洪秀全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上海轮船招商局 (最早) 天津开平煤矿
左宗棠 崇厚 张之洞
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 文武制度 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 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 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 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 发捻,可以勤远略。” 剿发捻 勤远略 ①从李鸿章的话概况什么是“中学”?什么是“西学”? ②从曾国藩的话归纳洋务派这些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③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魏源认为要师夷制夷,先从洞悉夷情
开始。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思考:地主阶级抵抗派西学是学习哪一层面的内容?直接 目的?根本目的(实质)?有何局限性?
必修三西学东渐说课
《西学东渐》一、教材分析【课题】说课课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
【教材背景】鸦片战争后,古老的东方帝国——清王朝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帝制黄昏加上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曾一度无比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继而倡行“中体西用”,再而呼吁维新变法。
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
自强之路虽多坎坷崎岖,但每一步努力都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嬗变更新。
【教材地位作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的前四个单元中,第一、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思想文化、文艺的灿烂瑰宝;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西方从人文主义到科学理性的发展演变;第四单元则讲述了“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国曾经的辉煌和逐渐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的基本史实;并很容易引起反思:我国文化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落差?应如何才能使中华文化重燃灿烂之光?等诸问题。
,这就为本课题的提出与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情景铺垫。
在掌握并理解本课题“西学东渐”之后方能对第23课“新文化运动”中“思想文化层面”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好地的把握。
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题在必修Ⅲ乃至整个必修模块中都有着相对重要的地位,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引领作用,对了解转型期中国文明的初步走向作了简明的阐述。
二、教学目标(一)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及其主要思想观点;②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③掌握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从而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归纳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理解洋务思想兴起及后来被维新思想取代的时代背景;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西学东渐的思想历程,掌握近代思想解放的基本脉络与今天改革开放的联系与延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21课《西学东渐》教学设计5页word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21课《西学东渐》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西学东渐》是“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第五单元第21课的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和“维新思潮”三个部分。
三者之间依次递进,不断深入,“西学东渐”贯穿始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经过必修Ⅰ第四单元与必修Ⅱ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都已知道了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相关政治、经济、社会状况,而且教材出现的人物也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再加上学生对学习本课也有相当的兴趣,这都为学习本课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学习起来难度也不大。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的过程。
3.设计思想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中国文化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清王室的衰微,同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走上近代化的征程。
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强烈交锋。
本课的学习力图让学生掌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
由于前面必修Ⅰ、Ⅱ对相关政治、经济的学习,因而学起来难度不大,故本课的教学更多地采取展示资料、问题探究、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进行学习,最后教师强调、总结。
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分析“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及“维新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观念、重要人物和各阶段的特点。
2.从三者之间逐渐深入的层递关系出发,了解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影响与作用,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战争视频资料与论战虚拟场面的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质教案(6页)-2019年精选学习文档
第21课西学东渐奕聪中学张德财【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西学东渐概念理解: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期间——五四运动前后【问题探究1】明末清初一大批西方传教士到达中国,翻译介绍西方文化。
对比西学东渐的两个时期,其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为便于传教,主动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内容主要以宗教为主;鸦片战争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积极主动学习西方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内容则涉及科技、政治、宗教、文学等各个方面。
原因:近代中国随着西方侵略加剧,既为西学传入提供了可能,同时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使学习西方成为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教法设计】学案呈现西学东渐的内涵和阶段,教师可设计探究问题,或在教学课件中呈现,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明确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主要特点和目的。
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后,切勿越俎代庖,应当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师加以总结。
【设计意图】明确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主要历程,一、地主阶级(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具体表现在:(1)政治上:①清朝统治危机四伏(根本原因)②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直接原因)(2)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步破产,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3)(3)思想上:①最高统治者妄自尊大,仍然处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统治思想)②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传播(学术思想)③“贵华夏”、“贱夷狄”思想藩篱的冲破(开明地主、知识分子)2、目的: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清王朝统治。
3、、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活动及评价4、结果及原因(1)结果:没有完全付诸实践(2)原因:A、清政府的腐败 B、闭关政策的阻碍 C、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教法设计】基础知识部分以学案形式呈现,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记忆落实,本部分内容没有难点,学生基本可以自主完成,在记忆完成之后,教师可重点点出以下内容:、一是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的危亡。
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师大锦园中学雷玉娟一、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开眼看世界的背景,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活动;体用之争的特点,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维新思潮产生的背景,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时代主题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结合文中所给的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根据史料分析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及其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了解西学东渐的过程,认识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理解维新思潮对中国政体变化在思想文化方面所起的启蒙和指导作用,并对维新思潮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由此感受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难点: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因和西学东渐的思想阻力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这些千姿百态的的西方文化从技术到生活、从饮食到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也很容易接受西方事物,但我们习以为常的这一切,在中国近代社会去受到了重重阻碍,也就是说西方事物的传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鸦片战争)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碰撞过程中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史,救国救民的探索史,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
那今天开始我们就学习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看一看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首先我们来学习第20课,西学东渐。
先记一下课标。
(幻灯片显示)板书:第20课西学东渐大家思考一下“西学东渐”是什么意思?生:师:西学,泛指当时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必修3 第20课西学东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
一个民族的最后失落是尊严的失落,尊严的最后的失落是文化的失落。
只有文化传承才能使一个民族走向更远。
作为有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在晚晴时期却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迷失。
此时,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踏上蜕变与新生的思想文化征程。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
以下是我说课的基本流程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收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
而复习课则是以查漏补缺、矫正错误、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为目标。
为了达到此目标,复习课的教学就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讲练结合,适时点拔,反馈矫正,寓教于乐。
而传统的的复习课的基本模式一般为:出示目标——基础知识梳理(一般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写,老师有侧重点的进行点拨形成知识网络)——考点精析(一般是把本节的重要考点列出来然后辅以典型例题和巩固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耗时太多而且收效颇微,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开发。
“四部八环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有效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单位时间内提高了学习绩效,最终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以多媒体的运用为手段,以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和学会阅读解析史料为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与能力,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主要内容1.引、导:结合学情和考试说明制定详细具体的复习目标,然后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2.学、测:学生结合提供的复习目标和复习方法进行自主复习,自我检验复习的效果。
3.议、教:展示复习成果并进行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对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讲解,最终使某些重要知识得到提升或者系统化。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
③意义:早期维新思想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 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2)时代:19 世纪 90 年代__________的加深。 (3)经济:__________的初步发展。 (4)阶级:__________力量的壮大。
2.主要代表人物 (1)康有为 ①活动:在广州设__________,聚众讲学,研究宣传维 新改革理论。 ②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__________与__________相融 合。 ③著作:《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④意义: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 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答案:一、鸦片战争 林则徐 四洲志 魏源 海国图 志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独立自强 学习西方
二、60 90 要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 中学为体 西 学为用 政治文化格局 王韬 郑观应 西方物质文化 夷 夏之辨 西学
三、1.中法战争 洋务运动 通民情 参民政 上下同心 改良政治 实行君主立宪 工商科技 政治制度 民族危机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2.万木草堂 政治学说 儒 家经史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课前梳理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______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2)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以新 的眼光审视世界。
2.表现 (1)______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设立 译馆,编译《__________》一书。 (2)__________编写了《__________》一书,明确提出了 “__________”的主张。 3.意义 (1)“开眼看世界”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2) 为 抵 御 外 侮 、 谋 求 民 族 与 国 家 __________ 而 探 究 、 __________,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西学东渐说课稿
《西学东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西学东渐》。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和演进,既有古代文化的传承,又有中西文化的交汇,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引领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参与性强;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因此,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深入的论证等能力。
三、教学目标这是本课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五、教法与学法为了摆正教学中,教师“导”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法。
力图以学生为主体。
六、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以一个腐烂的苹果导入新课。
它为什么会腐烂呢?1840年的大清王朝正如这个腐烂的苹果,一方面多民族统一国家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另一面正在悄悄的走向腐烂。
继续导入:假如你有这样的一个苹果,你会如何处理它呢?不作处理?你是保守派;切掉腐烂部分,保留好的?你是改良派;如果你扔掉它,那么你是革命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保守派和改良派的治疗方案。
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整个课堂教学很快深入主题。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再现历史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我把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依次比作是大清帝国中医院、大清帝国中西医结合医院、民办综合性医院。
各个医院会开出什么药方来挽救清王朝这个病人呢?为什么会开出这样的药方?有什么效果呢?这些问题就是这节课我要和学生一起解决的问题。
首先看大清帝国中医院开出的药方:看上面的图片和材料展示出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的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的心态,为开眼看世界做出铺垫。
下面的图片和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最先受到的是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作出铺垫。
同时渲染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历史情境,突出向西方学习的主题——救亡图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学东渐》一、教材分析【课题】说课课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
【教材背景】鸦片战争后,古老的东方帝国——清王朝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帝制黄昏加上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曾一度无比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继而倡行“中体西用”,再而呼吁维新变法。
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
自强之路虽多坎坷崎岖,但每一步努力都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嬗变更新。
【教材地位作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的前四个单元中,第一、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思想文化、文艺的灿烂瑰宝;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西方从人文主义到科学理性的发展演变;第四单元则讲述了“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国曾经的辉煌和逐渐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的基本史实;并很容易引起反思:我国文化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落差?应如何才能使中华文化重燃灿烂之光?等诸问题。
,这就为本课题的提出与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情景铺垫。
在掌握并理解本课题“西学东渐”之后方能对第23课“新文化运动”中“思想文化层面”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好地的把握。
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题在必修Ⅲ乃至整个必修模块中都有着相对重要的地位,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引领作用,对了解转型期中国文明的初步走向作了简明的阐述。
二、教学目标(一)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及其主要思想观点;②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③掌握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从而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归纳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理解洋务思想兴起及后来被维新思想取代的时代背景;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西学东渐的思想历程,掌握近代思想解放的基本脉络与今天改革开放的联系与延续。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材料。
在分析教材所提供的史料和老师课件展示的辅助史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适当的问题设计和学生本身体验史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主要代表人物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敢于“开眼看世界”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体悟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要素加紧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中,无论任何个体、任何民族或任何国家都无法在自我隔绝中实现一支独秀,进一步养成开放的学习心态与世界意识。
(二)确定的依据:1、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把学习过程概括为:认知——理解——巩固——运用;2、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设计思路”:“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本课题的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4、结合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特征。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知道了人类历史大致的发展脉络。
在高中阶段的必修Ⅰ和必修Ⅱ模块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以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相关史实。
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通过接触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媒介也基本认识了林则徐、魏源、李鸿章、戊戌变法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初步激起他们了解历史的兴趣。
但县城学生与下面乡镇学生的知识面有一定的差距。
【学生的心理特征】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此时期学生心理发展具体表现为: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高度发展;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情感生活丰富而热烈,一方面富于激情,富有朝气,另一方面情感具有两极性,易走极端。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之下,可以初步养成开放的、兼容并包的学习态度。
【学法指导】(1)课前指导:按课标要求安排学生预读教材,在预读过程中做到存疑、质疑并能形成问题,准备在课堂教学之中解决问题。
(2)课堂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史料和所掌握的知识相结合,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在分析、思考和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巩固。
(3)课后指导:指导学生撰写关于本课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小论文,做到在旧史料中发掘新见解;或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探讨传统文化与全球性文化迁移之间的互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教学重点)【突出方法】(1)通过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对比,引起学生的反思:曾经无比辉煌的我国文化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落差?应如何才能使中华文化重燃灿烂之光?(2)教师引导:固步自封,能否重燃希望?2、维新思潮为什么会在历史的发展大潮中淹没洋务运动?(教学重点)【突出方法】(1)课件展示:北洋海军的悲惨结局(2)教师引导:救亡图存,救的是什么?洋务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挽救谁?(3)课件展示: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西学东渐从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是民族智慧在内忧外患重压之下的自然喷发。
3、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突破策略】(1)课件展示:代表人物,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出他们各自的基本主张。
(2)适当介绍戊戌变法的史实,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讨论并提出个人见解。
(3)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整理,并形成共识。
4、历史人物人格熏陶法——学生开放人格的养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突破策略】(1)教师做情景语言的叙述:主题:时代的召唤与个人的抉择。
(2)鼓励学生分析交流:学习本课题的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为什么?请阐述你的理由?(二)确定依据:根据课程标准和必修Ⅲ中人类文明的发展演进线索,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确定本课题中的教学重点。
(说明:由于受教育对象的知识构成、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出现不同的教学难点,因此在这里很难预定单独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教学设想【本课教学方法是】贯彻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原则。
具体的教学方法有:(1)问题设计法;(2)师生互动法;(3)课件展示法;(4)情景语言叙述法;(5)人格熏陶法。
【依据】因为高中学生对认识新事物抱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应充分利用问题设计法的引导作用,从具体感性的东西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看,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要遵循这一规律,必须引导、调动学生自主探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本课题的教学学习任务。
六、教学的基本程序:【第一环节】教师解题:西学东渐——导入本课题【第二环节】“开眼看世界”——采用问题设计法,辅之以课件展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开眼看世界”的时代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问题一)当时的先进中国人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提示:时代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同时,中西方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2)一批仁人志士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以新的目光审视世界。
(问题二)有哪些人在“开眼看世界”?怎么看?【第三环节】洋务思想——采用师生互动法,辅之以问题设计法、课件展示法:(问题一)为什么会兴起洋务思想?提示:1、时代背景:(1)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2)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京都沦陷。
(问题二)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谁?提示:2、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
他们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问题三)反对洋务思想最得力的是哪些人?他们与洋务派有何异同?支持洋务思想的还有那些人?提示: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顽固派与洋务派目的相同,手段不同。
早期维新派——最初都持“中体西用”的思想立场。
(问题四)早期维新派后来为什么与洋务派分道扬镳?提示:洋务思想的局限性——器物层面的学习——导致后来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惨败。
早期维新派转向: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第四环节】维新思潮——采用问题设计法、课件展示法完成维新思潮的学习(问题一)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在历史的发展大潮中被维新思潮所淹没?提示:维新思想兴起的条件:(1)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惨败暴露了洋务运动的诸多弊端。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3)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
(问题二)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教师进行课件展示: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出他们各自的基本主张。
(问题三)关于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教师进行课件展示:戊戌变法的史实,同时教师适当介绍,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讨论并提出个人见解。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整理,并形成共识。
【第五环节】人格熏陶法——学生开放人格的养成教师做情景语言的叙述:西学东渐代表人物的人格闪光之处。
问题一:学习本课题的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为什么?请阐述你的理由?【第六环节】巩固性练习通过练习的形式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同时起到知识梳理的作用。
第七,小结语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如果失去了有血有肉的人,就失去了它的灵魂。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唯一一脉相承的文明史中,文化辉煌与中央集权同在,有过海阔天空,也不乏惊涛裂岸。
但越是危急关头,越能显示出中华儿女们的民族情怀。
晚清帝国的风雨飘摇,中华儿女又一次挺身而出,在历史的画卷上浓重地烙上属于自己的痕迹。
风雨终会过去,历经了五千多年的披荆斩棘,一路走来,我相信在改革开放奔向现代化的今天,在在座各位的努力之下,我们中华民族即将迎来又一个泱泱气象的时代。
八、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