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十一五”回眸和“十二五”展望

合集下载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为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方针,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入。

深入实施“861”行动计划,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能源、原材料、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八大产业,加快建设综合水利工程、交通网络工程、生态环保工程、金融支撑工程、人才工程、民生工程六大基础工程,力争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投入。

安徽三支一扶论坛木叶惊风整理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积极开拓消费市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以引导和培育消费热点为着力点,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和产品,扩大汽车、住房、旅游、通讯等重点领域消费,优化消费结构。

改善消费环境,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力度,加强商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贩卖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确保消费安全。

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消费及消费者保护的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工业综合竞争力。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促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形成若干支撑我省未来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为导向,推动汽车、装备制造、家电、食品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绿色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特色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纺织服装、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改造升级。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2.12•【字号】皖政[2011]17号•【施行日期】2011.0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皖政〔2011〕1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纲要》描绘了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引领我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行动纲领。

各地、各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学习宣传《纲要》,增强执行《纲要》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各级政府要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作为工作重点,在编制和实施年度计划时认真分解落实。

要综合运用市场、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障《纲要》顺利实施。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做好规划实施的衔接与协调。

省发展改革委要发挥好综合协调职能,编制好年度计划,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向省政府提出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筑牢执政为民的思想根基,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乘势而上,为实现《纲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安徽省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二月十二日附件: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

县教育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的交流发言稿【可编辑版】

县教育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的交流发言稿【可编辑版】

县教育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的交流发言稿县教育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的交流发言稿县教育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的交流发言稿结合本次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的研讨主题,下面,我就教育发展向中心组作四点交流。

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十一五”教育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是我县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人民生活大提高的5年,也是我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面貌发生巨变的5年。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质量强教、教育强县”作为实现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按照“工作思路化、目标项目化、措施具体化”大思路、大手笔来优先发展教育,实施了科教兴县战略,全县上下形成了齐抓教育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如期实现“两基”攻坚目标、扩大教育规模、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一是办学规模得到了发展壮大。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来,集中办学按照“统一规划、典型引路、先易后难、先建后并、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的思路,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9月,片马镇实现全镇办1所中心完小的目标,今年8月称杆乡实现“一乡一校”的办学目标。

目前全县中小学数87所,与相比减少学校248所。

二是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地方财政累计投入3637.87万元,是1978年的73.7倍。

社会各界捐款修建的希望小学达9所,极大地改善办学条件。

全县校舍建筑面积24.1万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20.46万平方米,是1978年的6.6倍,生均建筑面积达8.11平方米。

各学校图书增加了25.34万册,287所中小学列入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一中顺利搬迁到六库办学,启动一中二期工程,力争达到省一级完中水平,为“普十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两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回首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回首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回首“十一五”的万丈霞光构划“十二五”的宏伟蓝图——材料化学09级1班李广勇0904020121时光冉冉,我们的祖国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

伴随着历史的车轮,我们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五年”,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五年”。

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五年计划”见证了东方土地上悠久的民族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辉煌,见证了东方巨龙的腾飞。

步入新世纪,走在时代前沿的我们,即将送走又一个五年计划-----十一五,迎来又一个美好的五年——十二五。

回首历史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爱自己的祖国,就应在历史的浪尖回首历史,把握现在,明朗混沌的明天,构划美好的蓝图。

回首十一五的霞光黄昏时的霞光受到了华夏民族知识分子的千年称赞。

她的神秘和美丽,寄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感情,蕴含着每一时刻的美丽、智慧和辉煌。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走进黄昏的余晖,他的历史责任已经完成,回首十一五的霞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自己的祖国———东方巨龙的腾飞。

“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为2006~2010年。

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中长期规划。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务必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

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规划的纲要是: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教学课件及设计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教学课件及设计

十二五规划关键词之“低碳”
十二五规划关键词之“低碳”
《规划》:加 快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提 高生态文明水 平。
(1)实现这个目标我 国必须实施什么战略? (2)坚持什么国策? (3)青少年在思想行 动上应怎样践行“低碳” 生活?
十二五规划关键词之“低碳”
战 略 国 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十二五规关键词之“增收”
(1)实现这“两个同步” 需要坚持怎样分配制 度? (2)分配时要注意些什 么? (3)也体现了社会主义 最终目标什么?
《规划》:努力实 现居民收入增长和 经济发展同步、劳 动报酬增长和劳动 生产率提高同步。
十二五规划关键词之“增收”
分配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 制度 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十二五规划关键词之“发展”
发展 道路
根本 任务 工作 中心
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 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 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 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原因:是兴国之要,我们国家兴旺发 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 思想上: 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 展道路的自觉性。
践 行 低 碳
节约资源;少用或不用塑料袋购物;多 行动上: 步行、选择骑自行车出行;不用电器时, 立即拔掉插头;随手关水龙头、用淘米 水浇花草、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等等。
第三篇 青年使命 勇于承担
全党同志和全国各 族人民要……为实 现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和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宏伟目标而 奋斗!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拓展新思路 奋斗新目标 实现新跨越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拓展新思路  奋斗新目标  实现新跨越
经济 、 学、 科 技术 、 文化 等 类档 案 , 法 随时 向社 会 开 放 。 依
、 /
论 坛
墅 苛
■ 北 京 市顺 义 区副 区 长 燕 瑛
在 实施 档 案事 业 发展 “ 一五 ” 划 的最 后 一 年 , 十 规 顺 屏 , 现 了分 区查 阅和一 站 式办 公 , 强 了档 案 查 阅利 用 实 增
义 区档 案馆 实现 了新 的 跨越 。2 1 0 0年 1 2月 1 2日档 案 的透 明度 ; 国主 义教育 基地 功 能健 全 , 育作 用充 分 发 爱 教 馆通 过 国家档 案局测 评 组 的严 格 考评 ,晋 升为 国家 一级 挥。5 来 , 地坚 持围 绕教 育主 体 , 新工 作 方法 , 年 基 创 围绕 综合档 案馆 。 十二五 ” “ 期间 , 区档 案 事业要 在 高起点 上 经济 建设 , 掘教 育 资源 , 全 挖 围绕主 题 教育 , 富 教育 内容 , 丰 实现 新跨越 , 更好 的与 区域经 济社 会 发展相 适应 , 以实现 围绕 中 心工 作 , 举办 特 色 展 览 , 地 自建立 以来 , 基 累计 接 全区档 案工 作 的科学 发展 。
待 参观 人 数达 4 5万人 次。坚 持服 务 新农 村建 设 , 建 了 创 农村优 秀档 案 室 。经 过不 懈 努 力 , 区 共有 16个 农 村 全 4
档 案室 被评 为优 秀村 级档 案 室。档 案工 作在 全 区经 济社
“ 一五” 区档案事 业发展 回顾 十 全
“ 一五 ” 十 时期 , 是顺 义 档 案事 业在 不 断夯 实 发展 基 会发 展 中发 挥 了重要作 用 ,为全 区档 案 事业 又 好又 快发
展望“ 十二五 ” 努力 实现新跨 越 。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皖政[2012]24号【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02.27【实施日期】2012.02.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皖政〔2012〕2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相关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我省教育事业坚持创新,深化改革,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全面实现。

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全面普及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职教大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高等教育“双百工程”圆满完成,高教强省建设顺利实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3%,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全面增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共向社会输送了近280万大中专毕业生,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左右。

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推进。

芜湖:“十一五”争先进位 “十二五”转型率先

芜湖:“十一五”争先进位 “十二五”转型率先

芜湖:“十一五”争先进位“十二五”转型率先走进2011年,“十二五”悄然开局。

未来五年,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是芜湖建设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收获者。

“十一五”的经验传承、“十二五”的殷殷期待,一路走开,我们早已熟悉的芜湖表情、逐步达成共识的芜湖战略和芜湖行动,都在提醒我们,一个充满希望的芜湖,正款款走来。

争先进位:经验比成就更珍贵回顾“十一五”,芜湖究竟走了多远?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数据扑面而来:地区生产总值跨过6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6.1%;工业化率由46.5%上升到58.9%;城镇化率由54.3%上升到6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1%和13.2%……数据显示,“十一五”是芜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的五年、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改革开放成果丰硕的五年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

目光放远,或许更能看清芜湖争先进位的轨迹:“十一五”以来,芜湖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长三角城市平均增幅27.1个百分点。

“十五”末期,芜湖固定资产投资仅超过长三角16个城市里的舟山市,到2009年则超过了湖州、台州和舟山3个市,在区域经济里的坐标位置不断提升。

对于城市设计者和决策者而言,成绩来之不易,但经验更为珍贵。

“芜湖经验”中,除了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兼顾、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等“大众经验”外,最具芜湖本地特色的莫过于“自主创新”,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一脉相承: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奇瑞、海螺、方特等一批全国“叫得响”的创新典型更放光彩;“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渐成主流,创新创业的源泉充分涌流;农村综合改革、国企改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更是领风气之先,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走过很多地方,芜湖的创新文化让人印象深刻,提出崇尚创新的城市不少,但能提出宽容失败的不多。

”“芜湖是个成就梦想的地方,强烈的创新意识、浓厚的创新氛围是这座城市最大的特色。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中国铸造蓬勃发展战略机遇时不我待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中国铸造蓬勃发展战略机遇时不我待
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 合,通 过加大技术改造 投入 ,为 能源 、电力 、钢铁 、船舶 、轨 道交通 、机床 、航空 航天
状态短 期内还难以改 变,高投入 、高消耗 、高污染 、低效 率 、低效 益的粗放发展方式 凸显 ,产业基础依然脆弱 。因 此, “ 十二五”时期 ,要按新 型工业化的要求 ,加快发展 方式转 变 ,将 粗放发展模式转 向节约、集约发展模式 ,加 大技 术改造 、 自主创新 、淘汰落 后、兼并重组的 力度 ,加 快推进铸造产 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升级 。
国铸 造 协会 常 务副理 事长 兼秘 书 长张立 波 先 生 。
产业 规模 发展 迅猛
绿 色铸 造任 t 道远
备领域 中,大部分 产品的关键机械基础零部 件、元器件及 关键特种材料仍 多依靠国外进 口。 “ 一五” 期 间 ,我 国铸 造业 步 入全面 、快 速发 展 十 期 。但随 着产业 规模 的 迅速成 长 ,结 构性矛 盾也 日益 显 露 :企业规模小 ,产业 集中度低 ,产品结构不 合理 , 自主 创新 能力弱 ,装备和 T艺落后 ,缺乏具有核心竞争 力的企
“ 十一五 ”时期 ,我国国民经济取得 了快速发展 的同时 ,也经历 了世界金融危机所 带来的负面冲 击 。对 于热加工行业而言 ,在整体技术实力与水 平取得较大提高 的同时 。也面 临着越来越大 的环境 压 力 。当前 经济形势依然不 明朗 随着节能减排 的产 业政策的贯彻 落实 ,机械加 工 ,尤其是热加工行 业
落实战略任务 抓住战略机遇
谈到 “ 二五 ” ,张秘书 长对铸 造行业未 来5 十 年规划
的核 心进 行 了重 点解 读 :中 国铸 造协 会 在 “ 十 ”期
间,围绕铸造业 热点 问题 , 织有关专 家和行 业] 作者进 组 - 行 丁大量 的综 合调研和相关 试点工作 ,先后完成 了国家 发

安徽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部分

安徽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部分

安徽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第二章“十二五”发展面临旳形势综合判断,将来五年是安徽黄金发展期,加快发展旳机遇前所未有。

国内外产业转移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伙不断深化;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渐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工业化城乡化加速推动,消费构造加快升级,持续投入效应不断释放;皖江都市带承办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夯实推动,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同步也必须苏醒看到,将来五年面临旳挑战前所未有。

世界经济增长格局面临深度调节,国内经济发展旳条件和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凸显。

产业构造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局限性。

中心都市带动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

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社会建设和管理任务艰巨,制约科学发展旳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面临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双重压力。

此外,周边省份产业构造竞相升级对我省构造调节形成新旳挤压。

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积极适应环境变化,充足运用多种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章指引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线,坚持工业化城乡化双轮驱动,坚持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为实现经济繁华、人民富足、生态良好旳发展目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本。

——坚持“双轮驱动”。

我省工业化城乡化正处在中期加速阶段,蕴含着巨大旳发展空间和潜力。

继续实行工业强省战略,着力增强中心都市带动能力,增进都市人口与产业同步扩张,推动工业化和城乡化协调共进、互动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转型发展。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本、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旳发展轨道上来;加快新型城乡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中心都市和县域经济为支撑、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旳轨道上来;加快优化需求构造,增进经济增长由重要依托投资拉动向三大需求协同拉动转变;加快推动自主创新,增进增长动力从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重心从偏重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增长模式从粗放增长向资源节省型、环境和谐型转变,努力实现速度与质量、内需与外需、发展与民生、增长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等方面有机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发文字号】皖政[2012]35号【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03.10【实施日期】2012.03.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 重点领域改革规划纲要的通知(皖政〔2012〕3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三月十日安徽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纲要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纲要。

一、改革环境(一)“十一五”改革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各领域改革相互协调、面上改革与点上突破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为今后五年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体制基础。

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取得新进展。

省属企业公司制改造基本完成,产权多元化稳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通过兼并重组由43户调整到33户,其中上市公司15户,资本化率达到40%,居全国前列。

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

省政府颁布实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多项政策措施,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

截至“十一五”末,全省非公企业达22.86万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56.3%。

开放合作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与珠三角战略合作持续深化,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发展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通过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省政府新组建和调整设置工作机构17个,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取消和下放职能66项,调整和划转职能58项,加强能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关系国计民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职能106项,明确和强化部门职责393项,行政效能显著提高。

回望“十一五”征程,畅想“十二五”蓝图

回望“十一五”征程,畅想“十二五”蓝图

回望“十一五”征程,畅想“十二五”蓝图江宁,是一片教育的热土。

在这里,有区委、区政府对于教育的高度关注,有悠久教育文化传承,更有无数教育工作者在此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

正是在这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的大环境中,江宁教育正逐步走向全省前列。

一、“十一五”江宁教育回顾回望“十一五”,江宁教育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历程。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宁教育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教育名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按照“市内领先、省内排前、国内有名”的发展定位,一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机遇,群策群力,不断将江宁教育推向崭新的发展境界。

江宁全体教育人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兑现五年前的郑重承诺,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江宁孩子的茁壮成长,不知不觉已走过坚实而多彩的五年光景。

这五年,江宁区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江苏省幼儿教育工作先进区”“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等。

所获荣誉数量之多、层次之高,让全区的所有教育工作者为之自豪、为之骄傲!——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累计投入41.6亿元,其中区财政性经费投入28.4亿元。

成功实施了“一镇一校”“高中布局调整”“农村幼儿教育扶持”等几大工程,全区共撤并村小和办学点40所,对多数中小学进行了整体新建和改扩建,涉及中小学44所,基建项目共计60多项。

区中等专业学校、铜山中学、东善桥中学、横溪中学、丹阳学校等一批学校实施了易地新建。

投入1.5亿元专项经费,重点实施了“江宁区学校运动场塑胶化工程”。

投入技术装备资金1.1亿元,通过对街道学校、条件薄弱学校的重点扶持,实现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无差别,全区所有学校全部通过“省合格学校”验收。

目前全区学校生机比为6.7∶1,师机比接近1∶1,班级多媒体的建设已被列入重点项目加以推进。

2007年全区顺利通过了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验收之后,我们教育现代化建设力度更大、投入更多、标准更高。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新年献辞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新年献辞

l “ 一 五” 望 “ i 寸 } 琴 展 寸
●一

●●
五 , ’
新 年 献 辞
本 刊 编 辑 部
21 O 0年 即将 过 去 .0 迎 面 而 来 。 21 1年 在 这 辞 旧迎 新 、 岁月 交替 之 际 . 刊 向 多 年 来 一 直 关心 支持 我 们 的 广 大 读 者 、 大 通 讯 员表 示 衷 心 的 感谢 。 并 通 过 你 们 向 冶 金 战 线 全 体 职 工 、 本 广 家 属 致 以 新 年 祝 贺 , 大 家新 年 新 气 象 . 铸 新 辉 煌 ! 祝 再 令 年 的 辞 旧迎 新 . 仅 是 年 与 年 之 间 的 更 替 . 且 是 两 个 五 年 计 划 之 间 的 对 接 . 们 送 走 的 不 仅 是 五 彩 缤 纷 、 果 累 累 的 2 0年 . 是 一 幅 五 年 不 而 我 硕 01 也 之 长 的 多彩 画 卷 , 人 回味 无 穷 , 慨 万 千 ! 令 感 “ 一 五 ” 铁 工 业 发 展 特 点 十 钢
3 9 62万 吨 . 当于 20 43. 相 0 0年 的 27 .8倍 , 年 增 长 2 0 62万 吨 , 年 平 均 增 长 4 1 五 28 . 每 4 7万 吨 。 特 别 是 2 0 0 3年 至 2 0 0 5年 的 三 年 间 . 产 量 由 20 钢 0 2年 的 1 25万 吨 增 长 到 2 0 82 0 5年 的 3 9 6万 吨 , 年 增 长 1 7 1万 吨 , 年 平 均 增 长 5 7 43 三 6I 每 50万 吨 , 长 之 快 创 历 史 之 最 。“ 一 五 ” 1 别 是 近 三 年 来 , 于 增 十 期" 3特 由 受 全 球 金 融 危 机 影 响 . 际 、 内 钢 材 市 场 全 面 紧 缩 , 铁 工 业 开 始 由 高速 发 展 向 注 重 质 量 、 整 结 构 、 高 效 益 全 面 适 度 发 展 转 变 , 国 国 钢 调 提 使粗 钢 产 量 增 幅 下滑 . 20 由 0 5年 的 3 962万 吨 增 长 到 2 1 43. 0 0年 预 计 的 62亿 吨 , 年 增 长 2 0 4万 吨 , 年 平 均 5 1 . 五 76 每 4 2万 吨 , “ 一 五 ” 三 年 基 本 持 平 , 增 长 4 与 十 后 仅 2 万吨 , 幅 为 O0 %。 特 别 是 2 1 增 .7 。 0 0年 8月 以 后 还 曾 出现 连 续 几 个 月钢 产 量 小 幅 下 滑 的 局 面 。 产 量 增 长 放 缓 转 向 适 度 发 展 。 内涵 却 发 生 很 大 变化 : 钢 但 是 由 于 淘 汰 落后 产 能 , 铁 工 业 的 技 术 结 构 发 生 很 大 变化 , 进 产 能 增 长 , 后 产 能 下 降 , 钢 铁 工 业 的 产 业 升 级 、 新 换 代 步 伐 大 大 加 快 ; 是 消 钢 先 落 使 更 二 耗 高 、 染 重 的 低 档 产 品 数 量 减 少 , 附加 值 、 科 枝 含 量 的 高 档 产 品 大 大 增 加 , 品 结 构 不 断 优 化 ; 是 钢 材 市 场 严 重 供 过 于 求 、 品 价 格 下 滑 的 局 污 高 高 产 三 产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最终印刷稿)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最终印刷稿)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最终印刷稿)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安徽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二月目录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第一章“十一五”发展的巨大成就 (10)第二章“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14)第三章指导思想 (14)第四章发展目标 (16)第二篇全面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方针,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9)第五章积极扩大有效投入 (19)第一节深入实施“861”行动计划 (19)第二节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20)第六章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20)第一节积极开拓消费市场 (20)第二节改善消费环境 (21)第三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1)第七章增强工业综合竞争力 (21)第一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1)第二节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24)第三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4)第四节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26)第五节深入实施品牌战略 (27)第六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27)第七节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27)第八章促进服务业大发展 (28)第一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8)第二节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30)第三节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态 (31)第九章强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 (32)第一节构筑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2)第二节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35)第三节提高水利保障能力 (36)第四节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38)第四篇推进“三农”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9)第十章发展现代农业 (39)第一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9)第二节推进农业产业化 (40)第三节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0)第十一章加快新农村建设 (42)第一节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化 (42)第二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3)第三节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43)第十二章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44)第一节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和管理制度 (44)第二节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45)第三节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45)第五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46)第十三章加快城镇化进程 (46)第一节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46)第二节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49)第三节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50)第四节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 (50)第十四章统筹区域发展 (50)第一节推动皖江城市带率先崛起 (50)第二节支持皖北地区加快发展 (52)第三节推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53)第四节促进皖南皖西地区加快发展 (54)第五节推动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 (55)第六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55)第六篇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建设创新型安徽 (57)第十五章加快推进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为重点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 (57)第一节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57)第二节加快建设创新载体 (58)第三节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工程 (58)第四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59)第十六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61)第一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61)第二节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 (61)第三节加快高等教育强省建设 (61)第四节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大省建设 (62)第五节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 (62)第六节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63)第十七章加快建设人才强省 (65)第七篇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67)第十八章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67)第一节节约能源资源 (67)第二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68)第十九章加强环境保护 (69)第一节加强污染防治 (69)第二节完善环境保护机制 (70)第三节保护自然生态 (70)第二十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72)第八篇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72)第二十一章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72)第一节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72)第二节多渠道扩大就业 (73)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4)第四节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75)第五节加强人口工作 (75)第六节积极发展养老事业 (76)第七节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 (76)第二十二章大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77)第一节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77)第二节加强城乡社区建设 (77)第三节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77)第四节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78)第五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78)第九篇着力建设文化强省,增强区域软实力 (81)第二十三章提升全省人民文明素质 (81)第二十四章加快文化改革创新 (82)第二十五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83)第一节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83)第二节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83)第十篇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 (85)第二十六章加快改革攻坚步伐 (85)第一节行政管理和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85)第二节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86)第三节财税体制改革 (87)第四节资源要素价格改革 (87)第五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88)第二十七章全面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88)第一节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88)第二节深化以长三角为重点的区域发展分工合作 (89)第三节优化贸易结构 (90)第四节加快“走出去”步伐 (90)第十一篇坚持依法治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91)第二十八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91)第二十九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91)第三十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92)第十二篇保障规划实施 (92)第三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92)第一节明确规划实施责任 (92)第二节强化政策统筹协调 (93)第三节完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93)第四节加强监测评估 (93)第三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94)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十一五”期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教育事业和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

作为教育事业和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坚定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的全局,立足本省、立足实际,面向实践、面向未来,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教育发展中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积极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根据《安徽省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制定《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

一、《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执行情况《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五”规划》)是我省制定并正式颁布实施的第二个教育科学研究的五年规划。

《“十五”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基于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确立了“十五”期间我省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和选题方向,对全省教育科学研究的开拓和发展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十五”规划期间,在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积极推动下,通过全省教育科研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努力,经过科研人员和广大教师的辛勤工作,全省教育科研事业,尤其是基于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的群众性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空前活跃,初步形成了专业性研究与群众性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科研局面。

在“十五”规划的引导下,我省教育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围绕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五年间共完成了400多项课题的研究,占立项课题总数的30%,课题成果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等各个层次和领域,并有200多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奖励。

这些研究活动及其成果,为我省“十五”期间的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的科研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并已得到推广应用。

安徽省教育“十一五”回眸和“十二五”展望

安徽省教育“十一五”回眸和“十二五”展望

安徽省教育“十一五”回眸和“十二五”展望我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情况“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教育战线齐心协力,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抢抓机遇谋发展,我省教育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能力显著增强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XX年我省全面实现“两基”达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

自XX年春季开始,我省率先在全国城乡同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并不断提高补助标准,累计投入资金约160亿,免费义务教育得以实现。

目前,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XX年的185元提高到XX年425元,农村初中从XX年的255元提高到XX 年625元。

相比XX年以前农村小学140-206元、农村初中276元的“一费制”收费办学模式,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真正实现了惠及全民的免费义务教育。

XX-XX年,我省还用2年时间,共投入30.8亿元,彻底化解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

XX年又取消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的住宿费和义务教育借读费。

截至XX年底,全省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9%和99.2%,主要指标在全国“二片”地区13个省(市)中领先。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5%,比XX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省大力推进职教大省建设,职业教育总规模发展到141.9万人,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中职和高职相衔接、基本涵盖各个行业和工种的职业教育体系。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XX年全省高中阶段(含技工学校)招生79.9万人,在校生223.9万人,分别比XX年增长7.3%和19.6%。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6.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0%,分别比XX年提高了23.3和35个百分点。

其中,中职招生37.5万人,在校生96.3万人,分别比XX年增长20.9%和36.9%,招生职普比由XX年的4.2:5.8提高到4.7:5.3,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职招生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教育“十一五”回眸和“十二五”展望我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情况“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教育战线齐心协力,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抢抓机遇谋发展,我省教育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能力显著增强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2006年我省全面实现“两基”达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

自2007年春季开始,我省率先在全国城乡同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并不断提高补助标准,累计投入资金约160亿,免费义务教育得以实现。

目前,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2007年的185元提高到2010年425元,农村初中从2007年的255元提高到2010年625元。

相比2007年以前农村小学140-206元、农村初中276元的“一费制”收费办学模式,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真正实现了惠及全民的免费义务教育。

2007-2008年,我省还用2年时间,共投入30.8亿元,彻底化解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

2009年又取消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的住宿费和义务教育借读费。

截至2010年底,全省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9%和99.2%,主要指标在全国“二片”地区13个省(市)中领先。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5%,比2005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省大力推进职教大省建设,职业教育总规模发展到141.9万人,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中职和高职相衔接、基本涵盖各个行业和工种的职业教育体系。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含技工学校)招生79.9万人,在校生223.9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7.3%和19.6%。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6.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0%,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23.3和35个百分点。

其中,中职招生37.5万人,在校生96.3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20.9%和36.9%,招生职普比由2005年的4.2:5.8提高到4.7:5.3,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职招生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

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众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以来,我省抢抓机遇,实施“双百工程”。

在国家严格控制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背景下,全省新增本科院校4所、高职高专院校15所,另增加2所综合性大学,新成立了1所独立学院。

全省普通高校达100所,其中本科31所,另有11所独立学院,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45万人,比2005年增加55万人,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4.3%,比2005年提高7个百分点,高考录取率提高到67.3%。

坚持育人为本,教育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展顺利,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到位资金55亿元,已加固改造校舍面积1108万平方米,各项工作在全国领先。

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成效显著,累计投入资金21.77亿元,新建校舍392万平方米,改造D级危房316万平方米。

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寄宿制项目学校413所,新建校舍43万平方米。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圆满完成,投入资金6.4亿元,建成8303个教学光盘播放点、1146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2865间计算机教室,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

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省、市示范高中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优秀省级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启动。

到2010年底,全省已建成省级示范高中162所、市级示范高中200余所,省、市示范高中在校生数70余万人,约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60%。

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显著加强。

2010年全省共有国家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0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73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77所、合格县区职教中心51所,国家级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8所、省级示范高职12所,省级重点支持建设高职3所,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达到76个。

高等教育基本建设和重点建设全面加强。

2008年起,我省全面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省财政累计投入经费1.4亿元。

“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校新增国家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个,新增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96个、专业硕士学位54个。

围绕全省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新增专业点1598个,停招专业点628个,初步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不断加大省部共建中科大、合工大的力度,大力推进安大“211”三期工程建设。

省属高校基础建设累计共投入112亿多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实施科技创新团队计划和重大科技项目计划,构建特色鲜明的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提升高校科技竞争力,全省高校从各种渠道累计争取科技经费66.4亿元。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以“双师型”建设为重点,加大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对高校引进人才工作的政策指导和宏观调控,加强高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10年,我省已有专任教师58.1万人,全省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提高到99.9%、98.9%和94.4%;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21.6%;普通高校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所占比例达到52.8%,比2005年提高了21.4个百分点。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日益强化重视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

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思路,探索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体制。

规定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划定义务教育服务学区,切实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2008年,我省率先打破户籍限制,规定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及其他流动人员子女可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并报考高中阶段学校。

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零障碍”,保障他们与城镇中小学生一样,在城镇免费就近入学。

目前,90%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经在公办学校就读。

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全省中小学校普遍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制度,通过结对帮扶、代理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等方式,重点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和管理。

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推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2010年,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被纳入民生工程,首期7000个留守儿童之家电脑、电视、电话、图书等配套设施已经全部安装到位。

健全完善资助体系,着力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省连续出台多项重大教育资助政策,基本建立了覆盖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包括免费就学、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校内补助等在内的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010年,补助义务教育阶段23万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1.08亿元。

自2007年秋季国家建立普通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以来,全省高校共有73.3万人获得国家奖助学金,奖助金额19.4亿元;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内资助达到195.6万人次,资助金额5.3亿元;8.6万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30万名大学生申请并获得助学贷款16亿元。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27.8万人获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15.6亿元;从2009年秋季开始,共有15.9万人享受国家中职免学费政策,免学费金额1.9亿元;中职校内资助达到26万人次,资助金额近1亿元。

我省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表彰。

此外,从2008年开始,我省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医疗得到有效保障。

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被纳入资助范围,资助面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总额的20%,26.1万高中生获得资助金额1.96亿元。

“十一五”期间,我们还紧紧抓住影响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同时,紧紧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皖北地区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等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致力于“能够服务党委和政府决策、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引领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历史使命,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力明显提高,全省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我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展望面向未来,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去年12月上旬,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作重要讲话。

即将正式印发实施的《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安徽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

“十二五”时期,是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也是我省教育事业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

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臵,切实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和民生性作用。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国家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

二是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是建立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

四是基本建成富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五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

六是人才强教,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七是围绕加快皖北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等安徽经济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教育的支撑作用。

通过以上努力,我们目标在“十二五”末,高质量、均衡化的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进一步提高,基本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努力为安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