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及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xx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天变邸钞》
是一份专门报道在明熹宗时期,发生在北京 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天变邸钞原件 已经无存,它的全文是被当时人根据原件或 抄件,以附录的方式辑入私人文集或丛刻, 间接保存下来的。的报道并非官方发布,而 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出于民间报房,属于 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 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
(五)明王朝对“邸报”抄传活动的限 禁
1.言禁历来很严 “若近侍官员漏泄机密重事于人者,斩。常 事杖一百”, “若边将报到军事重事而漏 泄者,杖一百,徒一年。” “探听抚按题 奏副封传报消息者,缉事衙门巡城御史访拿 究问,斩首示众。” -----《明会典》
(五)明王朝对“邸报”抄传活动的限 禁
性质:
是一种在当时的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 官报 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
(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 集》所收的 《读开元杂报》一文。 “开元杂报” 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为行文方便而随意使用 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对于 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 法,但大多数认为 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 “邸吏 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 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件早已失存。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三、宋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民间:“小报”
●“小报”的出版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议论朝政和新闻泄露之禁 统治者颁发了诸多法令查禁民间“小报”,但是“小报”却屡 禁不止。 ●小报受欢迎及屡禁不止的原因: 突破了官方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锁。
四、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官方:无官报
●原因:元朝立国时间不长、政府 机构动作体制不完备,还有语言文 字方面的困难。这些情况使得信息 传播和材料流传困难重重。
三、宋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官方:“邸报”
●“定本”
指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 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 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 一样本进行发报。
三、宋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官方:“邸报”
● 宋代“邸报”仍然没有固定名称。有称“邸报”、“邸 状”、“进奏报”、 “进奏院报状”、“进奏院状报”等。 ●内容:1)皇帝的诏旨 2)皇帝的起居 3)官吏的任免 4)臣僚的章奏 5)军事情报 6)刑罚
引自金 日升: 《颂天胪笔》卷八
五、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民间:报房、抄报行
• 明代中叶以后,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开始出 现了民间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 民办报房:早期是从官方的提塘报房分离出来的,因 此两类报房所抄发的官方消息内容大致相同。 • 抄报行:民报房发行的“邸报”最初都是手抄的,有 了专门以抄报为生的抄报人。 • 民代民间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萌芽状态的明代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报:提塘小报(小报、小钞)
●刊载的主要是提塘官们和提塘报房的工作 人员自行采录的消息,目的在为有关省份的 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信息。 ●清初小报是公开存在的,并未被当局视为 非法。
2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第三节
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宋代的邸报审查制度:
定本制度——这一制度始于宋真宗咸平二年
(公元999年),是指朝廷规定邸报的发报程 序是:首先由进奏院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 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 或当权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邸报样本,即定 本,而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不得超过范围。这一制度曾在神宗、高宗时 期被两度取消,后重新恢复后沿用至宋末。
三、地方新闻事业与辕门抄 清代各省会和较大的地方州府也出现了专门从 事办报活动的人,以获微薄之利。起初是省塘自设 报房,翻印京报,定价出售。后来有些以私人名义 开办的报房在民间兴起,有专门的,也有以此为副 业的。
两份清代《京报》封面
《京报》的内文
第三节
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二、宋代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 (一)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民间报纸。 据现有资料研究,小报的特征有: 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非官 方报纸。 2、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3、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朝廷的中下级官员、书店主 人。 4、小报的内容特点是:信息灵通、多报朝廷机事。 5、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6、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 (二)统治者对小报的限禁 北宋限制小报,南宋颁布了对小报的禁令,但都未完全禁绝。
第一节:我国传播活动塑源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1、口头传播 2、结绳记事 3、绘画、雕刻 4、烽烟和旗鼓 5、木铎——中国古代最为原始的新闻传播方式。 6、文字传播载体——主要是甲骨、竹、帛和露布。
第二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 有新闻事业的国家。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有以下 几种说法: 1、周朝说 2、汉朝说 3、唐朝说——目前最盛行的说法。
2、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 4、开元杂报——最早有关唐代官报的文 字记载,说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 741)已经有了早期的报纸
• 5、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唐代报纸 (我国和世界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 状态的报纸)
• 6、为什么出现在唐代呢?(政治——藩 镇割据、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教育、 交通、纸)
六、宋代的新闻传播
• 塘报和邸报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官 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 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上行,一个下行;一 个供上级参考,一个供臣僚们周知。塘报 当然不是报纸,但塘报被层层送到中央政 府机关后,也经常被发抄,刊入邸报。因 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塘报是邸报的一个 方面的消息来源。
• 3、告示(榜)
• 告示用纸的颜色、纸张的大小、公布的地点都 有一定的规定。黄纸只限于皇帝使用,称为黄 榜。其他各级衙门和官员只能用白纸出白榜。 纸张的大小也随衙门和官职的大小递减。
• 先秦时期传播理论的总结:《吕氏春秋》—— 《察传》:“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 黑为白”;“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三、秦汉的传播活动
•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车同轨,书同文,文字统 一——民族共同语形成的必要前提,方便了信息 的交流与传播,提高了传播的水平和层次,在传 播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汉代的邮驿制度;邸(封建社会内部信息传播体 制日趋完善);文字传播为主,汉代的邸还不具 备发布官报的职能,具有更多的官文书的性质
四、中国最早的报纸起源于何时?
• 春秋说 • 汉朝说 • 唐朝说
五、唐代的新闻传播
• 进奏院:邸、上都留后院或上都邸务留后院 • 最早官报的雏形——进奏院状、状报、报状、
• 6、小报的基本情况:不定期、始于北宋, 盛行于南宋;手写或印刷;读者面广;信 息灵通,时效性强;邸报的重要补充;非 法出版物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三节 非法民报 四、非法民报对新闻史的意义 小报作为民报身份出现,第一次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活 动的垄断和朝政国事的封锁,打破了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格 局,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 小报的编发者和刻印者之所以敢于冒治罪的风险,主要动 机在于获利。 小报虽然与朝廷官报一样,以刊载朝廷政事和宫廷消息为 主要内容,但是它敢于刊登一些朝廷不愿公布的事件,甚至 根据民众心愿编造一些于朝廷大员不利的故事,有一定的社 会进步性。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三、古代报纸的出现 春秋?汉代?宋代? 戈公振先生认为“始于汉唐” 邸报始于汉唐 汉朝“邸”的“通奏报”只是“邸报雏形” “邸报”名称自唐始 自汉唐始,“官报遂成为国家之制度”,这种情况直至 清末。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民风、知得失、自 考证也。” 《礼记·王制》:天子每五年出巡一次,所到之处,“命太师陈诗以 观民风”。 《诗经》中的“风” 汉乐府 :乐府诗中的很多民歌来自民间,反映了劳动人民的 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类似于今天的社会新闻。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二、古代新闻传播的形式: 2、按照传播媒介分: (1)文字:书籍、文书等 (2)语言:游说、讲学、民谣等 (3)实物:烽火、旗帜、锣、鼓、符等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四节 合法民报 一、合法民报的产生于盛行 产生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代 合法民报的产生是当时社会环境决定的 《京报》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05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 与规律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
口耳相传
壁画、文字和信号
在早期的中国社会,新闻传播主要依靠口耳 相传的方式,人们通过口述和传闻来传递信 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壁画、文字和信号等手段 逐渐被用于新闻传播,这些方式具有更高的 准确性和更广的传播范围。
官报与邸报
口头与书面传播并重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意义
记录历史事实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通常以口头、书信、邸报等形式进行,它们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反映社会状况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包括社会风气、道德观念、民情民意等,对 于研究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价值
传递信息
加强社会联系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传递信息的重 要途径之一。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 以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和情况,以便 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有助于加强社会 联系。例如,邸报的读者主要是官员 和士人,通过阅读邸报,他们可以了 解中央和地方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履 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此外,一些民 间组织和个人也会通过发布消息来加 强社会联系,例如《申报》早期的消 息多涉及官场腐败、灾荒歉收等社会 问题。
急递
对于紧急信息,会使用急递方式传递,通过信 鸽、快马等手段,确保信息及时送达。
3
水路传递
借助河流和海洋的水路,官方信息可以通过船 只进行长距离传递,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古代官方新闻传播的局限性
信息筛选
古代官方新闻传播受到严格的信息筛选,只 有符合官方立场和利益的信息才能发布,限 制了信息的多样性。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汉代造纸图。(a)原料的切、踩和浸洗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汉代造纸图。 (b)蒸煮、舂捣和纤维与水的混合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汉代造纸图.(c)抄纸、晾晒和纸张的整理。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汉代纸片 秦朝活字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甲骨文造字图例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刻有文字的兽骨
刻有文字的龟甲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从秦代开始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 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 制,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节度使在京都设立的办事机构,开始称“上都邸 务”,简称“邸” ;主持该机构事务的官员就称之为 “上都邸务留后使”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五月十一日(公元777年6月20 日)改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并正 式把该机构的负责官员定名为“上都进奏院官”。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直接的根据——敦煌进奏院状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都进奏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中央 政府行使新闻发布管理权的职能机构。
北宋末年,开始流行“朝报”这个名 字。
南宋,“进奏院状”这一名称基本消 失,“朝报”成为朝廷官报的正规名称。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三) 延伸于明清 史学家认为: 从唐代开始的邸报制度至元代中断。
公元981年,宋太宗下诏成 立都进奏院,属门下省,主 管都进奏院事务的长官称之 为“监进奏院”,一般由京 朝官或三班使臣担任。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主要的传播媒介——露布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架车南伐,显宗为右军府长吏,征虏将 军统军。军次赫阳,萧鸾戌主成公期遣其军主胡松、高法援等,并引蛮贼来击 军营。显宗亲率拒战,遂斩援首。显宗至新野,高祖召曰:‘卿破贼斩帅,殊 益军势,朕方攻坚城,何为不作露布也?’显宗曰:‘臣顷闻镇南将军王肃, 获贼二三,驴马数匹,皆为露布。臣在东观,私哂每之。近虽仰凭灵威,得催 丑虏,兵寡力弱,擒斩不多。脱复高曳长谦,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恶弥甚, 臣所以敛毫卷帛,解而上已’”。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纸张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最经济、最方便的手段,使人类思想的知识模式产 生了变革。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汉代造纸图。(a)原料的切、踩和浸洗
汉代造纸图。 (b)蒸煮、舂捣和纤维与水的混合
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远古的人们结 群而居,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有了信息,需要互相沟通, 因此也就有了传播活动。
交流与传播依然是 我们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
第一阶段:新闻传播的萌芽阶段
我国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比较成熟的人际新闻信息传播活动。
海蚶壳
陶制喇叭筒
考古证明,人类早就知道利用工具,扩大自己的声音,以达到广为传播的目的.
五、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业的文化背景:
原始性、官方垄断性、专制性、非商业性、单一性、循 环性
• 中国新闻史的历史分期: • 古代时期:唐、宋、元、明、清 • 近代时期:1815年的清中叶、鸦片战争后、清末、民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古代报纸产生的新闻传播活动1.远古时代:手势、语言、符号……2.殷商时期:殷墟甲骨卜辞3.春秋战国:情报信和“悬书”4.汉:颁发诏书二、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现存的、年份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地的。
因沙洲在今敦煌,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经长期被封存于敦煌莫高窟,故被称为“敦煌进奏院状”,为清末我国敦煌出土文物,原件现在分别存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三、宋代的邸报和小报1.邸报(90、98)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没有报头,无固定格式。
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内容包括皇帝诏旨、皇帝起居、官吏任免、奏章、战报、刑罚等。
读者对象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邸报在唐代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人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一书中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宋代最早出现“邸报”一词,并开始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了中央官报的性质。
新闻理论笔记讲义小报“小报”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民办报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始于北宋,盛于南宋。
发行人是邸吏、使臣、政府机关中的中下级官员、书店主人。
内容主要是皇帝诏令、奏章、官员任免消息等,但多为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
连续发行,传播范围广,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屡禁不止。
小报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统一天下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史的开端。
小报自宋代产生后,直到清代,一直是民众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但其内容仍没有超出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范畴,是邸报的一种补充。
四、定本制度(99)定本制度是宋真宗咸平二年,宋王朝为了加强对封建官报的控制,钳制舆论而制定的对报纸的审查制度。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新闻学。故事置身于“文本”( context )之中,
而信息则是 decontextualized ,即它所提供的 fact
是unframed。
古今中外不少杰出的记者,同时也是优秀的
史家。
如《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
《光荣与梦想》的作者威廉·曼彻斯特,《长
征:闻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 伯里等。
4、时效性较强的文字传播载体是竹、帛、露布。
露布是指不加检封、公开发布的文书,战国时期就
有露布。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它用于发布 军事捷报,将最新的消息写在木板或丝帛上高高挂起以
吸引读者,这是一种有效的新闻传播方式。
二、古代新闻传播的形式: (1)史官传播 甲骨文中已有“御史”的记载 《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美国新闻学者 David McKnight ,区分了新闻
中 的 fact 与 story 。 事 实 的 背 后 是 Objective
Reporting,故事的背后是Interpretive Reporting。
美国新闻学者 Michael Schudson 也认为 ,19 世
纪末的新闻学可分为两种 ,即故事新闻学与信息
历史中的新闻与新闻中的历史
中新史(第一章)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木铎:木铎是我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
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和金石。
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造纸术的发明,肇始于西汉中后期,完善于东汉和帝原性年间,时称“蔡侯纸”。
公元403年,才开始了纸张传播载体中独占鳌头。
布告和露布:布告和露布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
布告是《三国志》和《三国会要》中经常提到的用以“布告天下”的政府文告,其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以在固定地点悬挂和张贴为主。
露布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的,因此也被称为露板,主要是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进奏院: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后改称上都留后院,或上都邸务留后院。
代宗太历十二年后,又改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有时也被简称为留邸或邸。
进奏院的负责人最初叫上都邸务留后使,后改称上都知进奏官,有时也被社会上泛称为邸使或邸吏。
进奏院状:进奏院状是指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
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例,官僚们的章奏,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1、它是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2、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官方消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
3、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和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并无直接关系。
4、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一些是进奏官门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活动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
_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3.两汉
迚入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旪代。由御史府向地方发布传播官 方新闻的皇帝诏乢。
汉代文字传播加强的条件:
(1)汉隶的确立。
(2)邮驿制度宋善。 (3)传播载体宋善。(先以竹木简、丝帛为主, 105年后造纸 术基本完善,403年东晋桓玄废简用纸,纸大行亍市) (4)传播体制宋备。(与门机构——御叱府负责发布皇帝诏书, 以下各级军政机构逐级传抄,延伸到最基层的军政组织,封 廸政府内部信息传播十分完备。)
第二节 官方邸报的发展不最终消亡
3.读者 唐邸报的读者主要是诸道长官和藩镇节度使,读者范 围单一。 宊邸报读者主要为政府官员不士大夫知识分子(都城 有公开出售朝报的地方,据载,南宋临安“小经纪”一 条中有“供朝报”一项)。
“后魏每征戓克捷,欲天下闻知,乃帛廸亍漆竿之上, 名曰露布。”(宊·高承《事物纪原》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劢溯源
二、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唐代“报”、“状” • 初唐 出现“新闻”一词。 孙处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705-706年) 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 “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晚唐)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劢溯源
(4)唐代迚奏院状特点 是丌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迚奏院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 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在行文上保留有某种官方文书的痕迹,但丌同亍一般的 官文书,它所提供的官方消息,往往早亍正式的官文书。
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亍朝廷的政事活劢,有的和 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幵无直接关系。
孙樵《读开元杂报》全文如下: 樵曩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 略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 安福楼南;某日安北奏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某日皇帝自东 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 凡数十百条。樵当时未知何等书,徒以为朝廷近所行事。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边报
宋代官报除了人们常说的“朝报”或“进 奏院状报”之外,还有“边报”。宋人赵异著 的《朝野类要》载:“边报,系沿边州郡,列 日具干事人探报平安事宜,实封申尚书省枢密 院。”其内容主要为国境边防地区军事活动的 消息,主要是有关敌军的动态。返回
宋代新闻事业总结
(一)、宋代是封建社会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时代。官 报发行体制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同时还出现了 官方发布的榜和民间发行的小报,使读者有可能从多 种渠道获知朝廷政事消息。 (二)、宋初的进奏院报状,由各路州郡自行委派长驻首 都的进奏官分别向地方传发,性质和唐代相同。后来 把进奏院的发报活动置于皇帝、宰辅和有关部门的直 接管辖之下,使之开始具有中央政府官报的性质。 (三)、邸报这一名称开始见于宋代公私文献,成为当时 社会上对封建官报最流行的称呼。邸报的内容仍以皇 帝谕旨、臣僚奏疏、朝廷新颁法令等为主。 (四)、小报始于北宋,风行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 的民办报纸。从诞生起,就被视为非法的出版物受到 查禁,但始终未能禁绝。其历史意义在于打破了官报 的垄断局面,揭开了民间办报历史的第一页。返回
唐代新闻事业总结
一、唐代是中国开始有新闻事业的朝代。早期的报纸始 见于唐代。和现代的词义已经十分接近的“新闻”、 “编辑” 等新闻事业的常用词汇,也都起始于唐代。 二、出现于唐代的最早的报纸,是地方诸道和各藩镇派 驻朝廷的邸吏,向地方传发的一种报状。 三、由诸道邸吏向地方传发的时事报状,其起始时间, 大约不晚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即公元8世纪初。 四、唐代已经具备印刷报纸的条件,德宗、文宗前后, 不少时宪书等已使用雕版印刷。但报状仍然是手抄的。 五、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原始状态 的报纸。 六、唐代的报状,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从一开始就 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控制,是后者协调封建中央和地方 关系、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返回
第一节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源远流长,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出现的。
依据形式的不同,古代的新闻传播大致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和印刷传播三个发展阶段。
一、口头新闻传播前语言时期: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上,最早使用的传播方式是十分简单的,主要是源于身体器官的呼唤、手势和体态。
前语言时期新闻传播主要是原始型的人际传播。
口头新闻传播:由于大脑的发达,人们的发音器官逐渐成熟,大约在几十尤前人类产生了音节语言。
语言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最经典的口头新闻传播的案例是公元前490年9月的马拉松之战。
公元前490年5月,波斯帝国重兵侵犯希腊城邦,在雅典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登陆。
希腊人奋起抗击,以弱敌强,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士兵菲迪皮茨奉命从40多公里外的马拉松战场以最快的速度不停地跑回雅典,向聚集在中央广场的人群激动地宣布:“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说完这一重大消息,他就倒地牺牲了。
为了纪念菲迪皮茨,人们创立了马拉松长跑比赛。
远古时代的口头新闻传播,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地区,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
它包括个人与个人的交谈,众人在一起的议论,氏族公社、血缘家族和部落的各种行政会议,广泛流传的民谣、说唱,和田边地头的传闻等。
这些交流所传播的,固然不全是新闻性内容,但是可以肯定,新闻题材占有相当的比重。
除了上述形式外,在东西方不同的国家,还有一些特殊的传播方式。
1、古代雅利安部族中的行吟诗人,他们是口语发展的产物,又是促进口语发展的因素。
他们向人们弹唱或背诵以往史事和在世的头人及其人民的事迹;他们还讲述自己编撰的故事。
就其承担的职责和使命而言,他们是活的书本,活的人物史,是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最早报道现实变化的新闻记者。
2、古希腊著名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这些行吟诗人历代累积的成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原始群、氏族、部落乃至国家规模的扩大和生活范围的扩张,原始的口头传播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传播活动溯源和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官报的讲解,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中国传播活动的缘起和早期报纸的出现与发行的情况,同时能够重点掌握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以“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为主。
●基本要求:1、掌握中国古代传播活动的各种手段2、了解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3、熟练掌握最早的官报的出现和发行制度4、重点掌握“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的情况5、了解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本次课是全书的起始部分,主要就是使同学们能够对中国古代传播活动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无难点问题。
重点问题是有关“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的内容。
●授课内容:一、中国传播活动溯源1、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口头传播,如谣谚;木椟(如图);秦始皇四十字诏书(秦始皇四十字诏书,被许多新闻史家认为是秦朝官方第一次以文字形式向全国发布的新闻。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制,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其他的还有甲骨文和金文。
2、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汉代纸片、木简、烽火台;布告。
二、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1、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节度使办事机构:邸->进奏院;负责人:进奏官、邸吏;进奏院传发报状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奏章,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特点:不定期;有官文书痕迹;信息属朝廷政事活动;自行采集、筛选信息。
2、“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3、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官方的传播活动:除“报状”、“进奏院状”外,还有烽燧、露布、檄文、榜文和告示等;非官方的传播活动:士人之间的传播活动;民间的传播活动。
●作业布置及思考问题1、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始于什么时间?都有哪些传播手段?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3、唐代的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4、“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的性质如何?为什么称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试题考核方式以填空题为主,名词解释“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
《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与近代部分)必备知识(1)
《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与近代部分)必备知识(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工具,主要用帛,也有用木版的,因此也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简明朝政公报,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文书成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是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
(“敦煌进奏院状”: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纸,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意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宋代的邸报改革:(1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
变成了中央报纸。
(2 )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 )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渠道: 通政使司、六科、提塘;
清代官报的内容:宫门抄、上谕、臣僚 奏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 45
2019/1/31
二、清代的提塘报房和提塘报房出版的小报
京塘指各省设在北京的提塘; 省塘是指驻在各省省会的提塘。 提塘所办的报房有时也被称为抄房。
2019/1/31
2019/1/31 中国新闻传播史 23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2019/1/31
中国新闻传播史
24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根据是:A、唐人孙樵的《经纬集》中有 读开元杂报的记载。B、英国伦敦图书馆收有 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唐代具务了产生报纸的客观条件:A、唐 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势力迫切需要 了解朝廷的动态,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报纸 的物质条件。B、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 子关心仕途信息。
2019/1/31 中国新闻传播史 29
二、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
禁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 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小报”的特点。
2019/1/31
中国新闻传播史
30
特点: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性材料为主的不
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无固定报头、名称; 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发行人广泛:包括邸吏(进奏官)、使臣 (地方各州郡临时派驻首都的官员)、在省 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 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内容复杂:官吏任免消息;皇帝的谕旨诏令; 时事性政治材料; 既有手写也有印刷; 读者广泛。 2019/1/31 31 中国新闻传播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眠不觉晓,上课别迟到; 夜来风雨声,作业按时交。 读书做笔记,期末闭卷考; 教室秀创意,学海任逍遥。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4.源于唐朝说 “中国报纸开始于唐代”的证据: 文献资料:孙樵《读开元杂报》 实物发现:敦煌进奏院状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 对《开元杂报》的性质的歧义 • 是否古代报纸的问题:朝廷条部于外的公告;与《开元录》类似 的编年史;多数学者认为它属于古代报纸的范畴,是进奏院状一 类的早期报纸 • 是否印刷的问题: 肯定:孙毓修《中国雕版源流考》云“杨氏藏开元杂报七叶, 云是唐人雕本,叶十三行,每行十五字,字大如钱”;戈公振, 开元杂报是存世的堪称“奇珍”的两本“唐刻”之一。 否定:一、沈括《梦溪笔谈》:“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 之。”二、孙樵在介绍《开元杂报》时,并没有说明它是印刷的。
新闻史研究大家
丁淦林(1932.07— 2011.09.14),男,江西南昌 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原首 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 史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学科评议组原成员、中国新 闻史学会原副会长,教育部 社会科学委员会原委员。 2011年9月14日下午,丁淦林 教授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在 上海逝世,享年79岁。
1.4.1 孙樵和《开元杂报》
• 孙樵其人:“幼而工文,得其真诀”,是韩愈的再传弟子,担任 宣宗时期中书舍人,僖宗时期的职方郎中,是晚唐著名的散文家 和中上级政府官员。《开元杂报》以唐代人,写唐代事,并有所 议论,历来被认为是研究唐代新闻事业的重要文献。 • 《读开元杂报》选自孙樵《经纬集》,作于宣宗大中 5 年(公元 851年) • 《开元杂报》外观: (一) 数十幅书:几十张未加装订的单页书面材料 (二)系日条事,不立首末:按日纪事,没头没尾,各页之间, 互不衔接。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
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 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 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 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 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 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 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 点银元换去了5大箱、600多卷经卷;…… ——余秋雨《道士塔》
新闻史研究大家
戈公振(1890年11月27日-1935 年10月22日),原名绍发,字春霆, 号公振。江苏东台人。戈公振是我国 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 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 育家,从1925年起,他先后在上海国 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 大学的报学系或新闻学系,讲授新闻 学和中国报学史,为我国培养了一批 新闻人才。戈公振先生以对中国新闻 史的研究最为精深。他那部《中国报 学史》代表了旧中国报刊史学术研究 的最高水平。
新闻史研究大家
方汉奇,广东普宁人。 1950年毕业于苏州国立社会 教育学院新闻系。1951年起 先后在圣约翰大学、北京大 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至今。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 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 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 新闻史学界的泰斗。人们不 称他教授,亦不称老师,而 是尊称“方先生”。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 其二,藏于伦敦不列颠图书馆:1982年被发现,公元 887年,进奏官张义则,从陕西凤翔发回归义军。 • 时间:公元887年2月17日至3月23日; • 内容: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往朝廷的专使们在兴元 ( 陕西南郑县)、凤翔活动的情况。近似于宣纸,毛笔书 写,背面抄有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 64行——唐代最 宏伟之叙事诗。 • 价值:研究唐代进奏院状的珍贵文物,是我国同时也 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代最早的两份原始形态的报纸。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3.2 宋代邸报的特征 ( 1 )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 份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政府官报:统一编辑、 直接发行 ( 2 )成为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读者 逐渐扩展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 3 )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官方新闻传播工具, 信息量逐渐加大,新闻时效性有所加强。 (4)定期连续发行。 ”每月” “逐旬” “每五 日”“每日”” • 宋朝邸报具有更多报纸的特征、更接近于近代的官报。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内容:信息比较灵通、时效性较强;发报的大多 是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 ——有手写的(“别录单状”),也有印刷的(“印 卖都市”)。 ——读者方面很广,各级京官、地方官、一般士大夫 知识分子、社会上关心朝廷政事的人士,影响也较 大(“摇动重情,传惑天下”)。 • 朝廷对小报屡禁不绝
新闻史研究大家
中国部分(64学时)
外国部分(12学时)
现有(60学时)
教学进度安排
考核方式
• 期末成绩以百分计
• 构成为:平时考核占40% + 期末考核占60%(闭卷考试)
• 平时考核构成为: • 创意空间20% + 读书笔记20%
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 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2、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刘家林著《中国新闻通史》(修订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4、方汉奇主编《新闻春秋》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Leabharlann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 社会需求 • 进奏院: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邸。 称呼上也由邸,改为上都留后院、上都邸务留后院、上都知进奏 院,简称进奏院、留邸或邸。 • 进奏官:进奏院的负责人。邸官、邸使或邸吏。地方藩镇留京的 质子 —亲信的将领,地方派遣,对藩镇和诸道长官负责,不受朝 廷管辖。任务:为地方长官呈递章奏,下达文书,办理需要和政 府中枢各部门请示汇报联系交涉的各项事宜,也为地方了解、汇 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 • 进奏院状: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和地方诸道,用来介绍朝廷 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最早的官报的雏形,“又具有 ‘新闻信’的性质”(刘家林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 最初无固定称谓: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留邸状报、 邸吏状、报, 唐时尚未发现“邸报”字样。“邸报”一词 最早见于北宋人的诗文集中。 • 都是由进奏官传发至地方的原始形态的报纸,性质接近于 后来的邸报。 • 内容: 皇帝的活动 皇帝的诏旨 官吏的任免 臣僚的章奏 其它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进奏院状的特点
1)它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读者主要是各地的 藩镇 和诸道长官。 2)它不同于公文,但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提供给藩镇的 不是通常的官样文章,是最新的情报和信息;进奏官有收受 和传送公文的责任,进奏院报状不属于这一类公文;提供的 官方消息,往往比正式公文为早。 3)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和收阅者 有直接关系,有的并无直接关系。 4)提供的消息,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 • 唐代的进奏院状已经具有一定的报纸的作用,属于一种由官 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近似于西方 近代报纸前身的“新闻信”。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三、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 3.5 小报 •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 小报的基本情况: ——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 期的民办报纸。“始自都下、传之四方”,没有固定 的报头和固定名称。小报和新闻都是南宋时的读者对 它的称呼,用于区别官报。 ——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主要在北宋首 都汴梁和南宋首都临安发行。 ——发行人是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中下 级官员、书店主人。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 其一,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 1986 年被发现,公 元876年, 复姓南公的归义军进奏官,从长安发回 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的进奏院状。 • 时间:公元875年12月27日至876年4月11日; • 内容: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往朝廷贺正专使一 行29人在长安活动的情况。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
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 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没想到墙壁一震,裂开一条缝,里边 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洞穴。王道士有点奇怪,急忙把洞穴打 开,嗬,满满实实一洞的古物! 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这天早晨,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 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 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中国的荣耀和耻 辱,将由这个洞穴吞吐。 ——余秋雨《道士塔》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 3.3 邸报内容:皇帝诏旨、皇帝起居、官吏任免、 臣僚章奏、战报、刑罚、新颁法令条例等 • 3.4 对邸报的限制:灾异、军情、朝廷机事、未经 批准的臣僚章奏 • 定本制度(999):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 • 定本:根据进奏官们采录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 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 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 一样本,进行发报。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 《开元杂报》的五项内容: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百僚行 大射礼;诸藩郡长请扈从封禅;皇帝东封还,赏赐有差;宰相 与百僚廷争一刻罢 • 中国有报纸的年份的推断:对照《资治通鉴》,开元杂报引 述史实的时间上限是公元 724 年(开元 12 年),下限是 735 年 (开元23年)。推断中国有报纸的年份应该不晚于724(713?) 年。 • “开元杂报”:有关开元时期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
中 外 新 闻 事 业 史
以史为镜 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