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6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6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6

线索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与现代民主政治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全国Ⅱ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冯友兰讲:“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

”钱穆说:“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

”两位史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A.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B.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D.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答案 A解析两位史学家都认为太平天国的成功是历史的“倒退”和“失败”,原因就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太平天国运动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不能顺应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故A项正确。

2.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B.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C.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D.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答案 C解析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辛亥革命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故C项正确;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绝对化倾向明显,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安阳模考)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仅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

这反映出()A.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B.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C.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D.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并非单纯指新兴团体增多,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11年”,此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促进了民主进程,各种新兴团体的兴起是民主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C 项错误;题意描述的是新兴团体的不断增多,并未描述政党与中国政治走向的关系,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5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5

线索5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经济模式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答案 A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A项正确。

2.(2018·孝义三模)下表为1873~1947年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表(单位:%)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C.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D.居民消费更加理性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生产资料的进口不断增加和消费资料进口不断下降,说明民族工业在不断发展,经济的自给性在加强,故C项正确。

3.(2018·福建高三单科质检)与古代商业行会不同,中国近代的商人组织打破了传统的行业、血缘、地缘限制,更积极地参与社会政治事务。

这种变化反映了()A.传统抑商政策走向没落B.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D.商业经济的地位提高答案 D解析近代商人之所以更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事务,究其根源,还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的结果,故D项正确。

4.(2018·衡阳三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洋务工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

以下对于洋务工业“是一种畸形物”的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西方列强的侵略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D.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答案 D解析“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强调其垄断性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抑制作用,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2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2

线索2中国古代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沧州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答案 A解析“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不符,故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是奴隶社会的产物,故D项错误。

2.(2018·广安、眉山一模)汉初曾规定,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

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恢复他们的爵位、田地、住宅,以从事农业生产,不准官吏虐待。

这些规定旨在()A.防止土地兼并B.稳定统治秩序C.增加赋税收益D.开发关中地区答案 B解析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材料主要说明国家减少农民徭役而不是土地的所有制,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免徭役”和“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有利于减少流民带来的社会问题稳定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免徭役”并不能说明增加赋税收益,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留在关中为民”“回关东的免徭役”“民众回到原籍”说明民众并不仅仅留在关中,故D项错误。

3.(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联考)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

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

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强化中央集权D.小农经济发展答案 B解析据材料盐铁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到民间逐渐获得了盐铁的经营权,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新高考新教材)训练6 史研史论类选择题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新高考新教材)训练6 史研史论类选择题

训练6史研、史论类选择题一张床板,右边是人的侧面形象,有的还要在旁边加上小点表示病人出虚汗。

胡厚宣据此写有专著《殷人疾病考》。

由此可知()A.中国古文字研究历史悠久B.研究视角影响史料价值C.传统医学起源于殷商时代D.疾病发生促成文字产生2.(2023天津河东一模)融地理、数术、博物、志怪和神话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山海经》中记载“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研究发现,甲骨文中记录商代“王亥”的“亥”字经常写成上边有一只鸟的形状。

这说明《山海经》()A.价值源于学者发掘B.可与出土文献互证C.能够真实还原历史D.现实主义风格鲜明3.(2023安徽合肥一模)《资治通鉴》载:文景时期“安养天下,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但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简牍记载了文景时期农民的主要负担有算赋、田租、刍稿等,还不包括繁多的徭役,这说明当时农民所受的剥削相当沉重。

以上史料所述差异说明()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简牍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文献记载不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4.(2023湖北武汉一模)《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温大雅是唐王朝建立的见证者,其笔下的李渊是一位勇敢的领袖、刚烈的对手和足智多谋的战略家。

而按照新、旧《唐书》和司马光《资治通鉴》等的记载,李渊是一个碌碌无能之辈,且暮气沉沉,胸无大志。

史书中关于李渊不同形象的记载,可以说明()A.唐朝是一个开放时代B.历史目击者的记录更可信C.李渊完成了全国统一D.时代影响人们的历史认知5.(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宋朝十分重视“祖宗之法”,崇文抑武、严防外戚及宦官专权。

但《宋史》有传的60位外戚中,有25人曾任禁军统兵官,甚至还有多人官至宰相。

有传的43位宦官中,担任过军职的有39人,带兵打仗的有18人。

由此,史学研究()A.要秉持史料与实物相印证的原则B.要重视历史发展的整体与细节C.应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理念D.应根据需要对史料进行取舍6.慈禧身边的女官所著纪实文学《瀛台泣血记》,说光绪帝自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瀛台,直至去世。

第3讲 法律与教化 微专题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第3讲 法律与教化 微专题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微讲之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讲法律与教化一、专题主线线索1:中国古代法律起源很早,起初以习惯法为主,春秋后期开始出现成文法,战国时期逐渐复杂化。

在这个过程中,围绕法律与教化,亦即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各派思想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线索2: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撰。

汉承秦制,同时吸取秦期速亡的教训,在治国方针上采取“霸王道杂之”的统治策略,实际上就是法律与礼教并用。

自西晋起,礼教内容直接渗人法律条文,出现“法律儒家化”的趋势,至唐律的礼法结合臻于完善。

线索3: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并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乡约经政府利用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线索4:西方法律发展有自己的路径,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近代西方法律强调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

线索5: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不仅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基督教的伦理和教化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线索6: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保证。

二、模拟练习1.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極(jí)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

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神权统治的思想根深蒂固B.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薄C.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萌发D.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2.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

治颍川八年“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

据此可知,汉代( )A.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B.重视家训,强化基层教化C.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D.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3.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政权颁布的部分律令内容,这体现出当时( )政权律令内容曹魏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西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北魏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A.北方游牧民族封建化进程完成B.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开始融入法典C.凸显出严刑峻法治国理念盛行D.法律、礼教并用成为重要统治手段4.唐宋时期对奴婢、牲畜等“活口”交易有严格规定。

安徽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能力专项训练6Word版含答案

安徽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能力专项训练6Word版含答案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 [2013·淮南二模]右图选自《点石斋画报》,描述了19世纪上海西餐馆“一品香”内男女客人并坐吃西餐的情景。

下列对此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上海人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②男女平等意识增强③上海人生活方式完全西化④图中现象与“西学东渐”有较大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19世纪上海西餐馆”“男女客人并坐吃西餐”说明上海人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而且男女平等意识增强,这一变化与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紧密相关,①②④正确,故B项正确。

答案:B2. [2014·江西省高三新课程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社会各阶层的饮食和服饰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一时期的饮食、服饰能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想等。

以下衣、食信息对应反映的经济状况或社会思想不正确的是()A. 长袍马褂/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B. 中山装/民主共和的政治追求C. 粮票/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匮乏D. 购物券/改革开放后商品丰富解析:长袍马褂是传统中国的象征,不能体现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

故答案选A。

其他选项呈现的对应是正确的。

答案:A3. [2014·广东省“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A. 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B.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C. 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D. 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解析:A项说明的是电灯;B项说明的是报刊业的兴起;C项说明的是服饰的变革,男女平等;而D项在清初就已经存在,并不能反映新风尚。

答案:D4. [2013·广东韶关一模]自来水在近代上海引进时,出现“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的现象,其反映出()A. 中外矛盾尖锐对立B. 城市设施普遍完善C. 生活用水受到污染D. 工业文明受到抵制解析:关键信息:“在近代上海引进时”,说明新工业文明刚进来,就出现污染有毒质是不符合逻辑的;“反映出”考查的事件本质——中西文化冲突,这说明了西方文明刚传入中国时受到旧势力的抵制。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1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1

线索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确切的是()A.分封的诸侯大多为同姓子弟B.诸侯有为天子镇守疆土义务C.实行宗法制以维护国家统治D.通过封侯建国抵御异族侵扰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结合所学可知西周通过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封邦建国,以抵御外族侵扰,巩固王室统治,故D正确。

A项只体现了分封制的内容,概括材料信息不全面,排除。

材料中没有涉及诸侯的义务,也没有体现宗法制,故B、C两项错误。

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宗法制体现了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B.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规范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大的特征D.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反映的“弟及”“子继”、《丧服小记》反映的大宗和小宗之别、《左传·桓公二年》所反映的等级关系和《春秋左传》反映的嫡长子继承制来看,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规范,故答案为B项。

材料中只有《丧服小记》涉及大宗小宗之分,排除A项;只有《春秋左传》涉及嫡长子继承制,且不能反映是“最大的特征”,排除C项;只有《左传·桓公二年》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排除D项。

3.(2018·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异姓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

这一变化说明()A.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管理B.汉中后期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C.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成效不大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答案 B解析汉初郡国并行制,削弱了中央权力,导致后来王国问题的产生,故A项错误;据材料“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可知,汉武帝以后中央集权加强,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故B项正确;据材料“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可知,汉武帝以后中央集权加强,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表明汉武帝后期王国依然存在,故D项错误。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7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7

线索7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长春模拟)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

这表明()A.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西欧传统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西欧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答案 C解析工业资产阶级这个概念是工业革命后对资产阶级的称呼,与新航路开辟在时间上不符,A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错误;由题中“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可知在商业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经营方式,C正确;社会阶级结构是生产关系范畴,与题干材料无关,D错误。

2.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威尼斯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

从此以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近东的产品。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B.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资产阶级实力的上升D.三角航程的逐渐兴盛答案 A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非基本形成,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与题中“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美洲和黑奴贸易,故D项错误。

3.“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

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

”这场发生于17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C.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D.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答案 D解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是在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是在打败法国之后,故C项错误;“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表明此次战争是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荷兰殖民霸权逐渐丧失,故D项正确。

【教育专用】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4

【教育专用】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4

线索4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场战争()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 B解析近代中国,发端于广东一隅的侵华战争只有两次鸦片战争,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向北仅至南京,未深入华北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通过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先后攫取中国东北多达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致使中国失去了北方的大片领土,故B项正确。

2.(2018·郑州三模)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

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

”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B.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D.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答案 C解析租界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能体现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A项错误;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属于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B 项错误;互派公使是近现代正常的国际外交行为,故C项正确;中国放弃宗藩朝鲜是中国实力衰落的表现,不能体现出晚清政府融入了近现代国际体系,故D项错误。

3.(2018·汉中二模)近代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

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与倭国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

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

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

”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答案 B解析“去岁与倭国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可以判断该条约是《马关条约》;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南京条约》的结果,故A项和C项错误;《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工厂,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故B项正确;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是《辛丑条约》,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六)“中国近现代史”文化专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六)“中国近现代史”文化专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六)“中国近现代史”文化专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高三·某某调研)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 )A.主X平等商贸往来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解析:选D 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并未涉及平等商贸往来,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对列强的抵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禁烟的策略,故C项错误;材料中把中国出口的传统商品看作是对西方的恩惠,说明当时林则徐保守的对外观念,故D项正确。

2.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

奕的这一认识(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解析:选D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学中源”思想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又维护中国的封建思想和制度,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故选D项。

奕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A项错误;奕倡导的向西方学习仍停留在器物层面,B项错误;明朝时已经出现西学东渐,C项错误。

3.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X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

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

”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解析:选C 材料中仅仅说明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X树声对西方政体的认识,并不能说明他们转变为维新派,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西方的议院,可知指的是对当时的西方政体的认识,不是哲理学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等信息,说明当时有识之士对“中体西用”提出了质疑,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少数人的观点,不能说洋务派的主X受到广泛批判,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4~19世纪)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4~19世纪)

第6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4~19世纪)[知识结构][时空定位][线索归纳]线索(一)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被称为“近代化”,近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等。

线索(二)走向统一的世界市场15、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从欧洲向世界传播,世界逐渐连为一体,经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线索(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着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主要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主干整合]1.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1)荷兰的殖民扩张①条件a.地理:濒临大西洋,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所在地。

b.政治: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国王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c.经济:手工业发达,商船众多,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②表现a.成立殖民公司:政府特许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b.参与殖民掠夺:在非洲、亚洲、美洲夺取大量的殖民地。

③结果:17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商业殖民帝国。

(2)英国的殖民扩张①条件a.地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航运日趋繁忙。

b.政治: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c.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d.军事: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线索3(1)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线索3(1)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描述的“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都属于世俗文学,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故A项正确;B项本身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通俗文学兴起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说明市民文学的兴起,并未涉及文言文体的发展,故D项错误。
3.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
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
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
答案 D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缺少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与材料中“‘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不符,故A项错误;儒家和墨家的思想盛行与材料“兼儒墨,合名法”不符,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是为寻求新的治国之道,但与材料“兼儒墨,合名法”“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不符,故C项错误;从“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可知在思想界出现了融合统一各派学说的趋势,故D项正确。
C.它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D.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答案 D
解析 甲骨文是中国文字发展成熟的标志,但并未定型,小篆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文字基本定型,故A项错误;B项是隶书的特点,故B项错误;C项是草书的特点,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日”“月”二字的不同写法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故D项正确。
7.(2018·咸宁重点高中联考)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9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9

线索9近代以来西方的思想科技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

这充分说明()A.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B.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C.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D.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答案 A解析据材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可以得出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冲击基督教信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故D项错误。

2.(2018·邵阳模拟)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

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

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

这些新教思想()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 D解析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这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A、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18·成都三模)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针对“日心说”,路德讥讽哥白尼是“自命不凡的占星术士”“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加尔文也回应道:“有谁胆敢将哥白尼的依据置于圣灵之上呢?”这表明()A.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B.宗教改革阻碍科学革命的推进C.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背道而驰D.新教与旧教教义主张基本一致答案 A解析针对“日心说”,路德和加尔文持反对意见,说明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故A项正确。

4.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声称他不赞成“平民公决”,为了防止出现谋求私利和考虑不周的法律,“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因自己的喜好而提出新法律,这一权利属于政府成员”,人民只能“对法律表示同意”。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线索”专题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线索”专题练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线索”专题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

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解析:选B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初,清政府不同意与英直接正式平等交往,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外国公使驻京的要求,可以看出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华夷天下观,故B项正确。

2.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说:“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

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这表明孙中山( )A.认为改革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选择B.反对中国将来走共和之路C.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共和政体D.借助进化论思想宣传革命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

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可知其主张暴力革命,通过流血斗争,实现民主共和,故C项正确。

3.在宜昌战役中,日军几乎陷入绝境。

日军发现:“在我阵地前,战死的重庆士兵尸体,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在地面上排成了金字塔形。

在一名战死重庆军连长精心记载的日记本上,写着对部下士兵的无限信任和明天必将占领宜昌的必胜决心。

”这表明中国军队( )A.战斗意识高昂B.作战规模庞大C.军官素质过硬D.官兵纪律严明解析:选A 从材料中“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对部下士兵的无限信任和明天必将占领宜昌的必胜决心”可以得出将士的斗志高昂,故A项正确。

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

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练习6

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练习6

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练习6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练习设计:每堂课让学生用9分钟做12个选择题,再用15分钟时间写成26分的非选择题•教师当堂给学生答案,让学生消化15分钟左右.再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当堂讲评,师生共同提升概括类型题和总结历史方法.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诸家中,最有实力的两派是A. 儒、法B.墨、道C.儒、墨D.兵、道2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下列选项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是①秦汉郡县制②两汉的察举制度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A. 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3."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这反映出明中叶以后中国商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A.商人长途贩运B. 国内商品市场连为一体C.南北交通发达D. “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成为主流4下列对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两汉时期开辟的直接连通亚洲与欧洲及非洲地区的商贸通道B. 唐朝时期,中国瓷器经由此通道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非地区C. 宋代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及政治等原因而逐渐衰落D. 是古代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被誉为“文化大运河”5. 《全唐文》卷316载:“杭州东南名郡,……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国家阜成兆人.户口日益增,……水牵卉服,陆控山夷,骈檣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下列对杭州商业繁华原因的分析最符合材料的是A.政治中心地位万民归向 B .海运发达外贸兴盛C.自然资源丰富商埠密布 D .大运河的带动促进6. 下表为清朝不同时期人口数量统计表:导致表中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清朝的疆域在不断扩大B.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大规模战乱C•“摊丁入亩”制度的推行D•“更名田”的实施7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
5.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
家庭人口
项目
数量(单位:钱)
5人
收入
粮食
8 500
支出
赋役
2 989
日常开支
7 950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答案 D
解析 A项未涉及精耕细作,与材料中“农民家庭收入(粮食)与支出”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有“粮食”,有耕无织,故B项错误;C项忽视了材料中“赋役”,不符合题意“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的“5人”可知是小农经济,表格中的支出超过了收入,说明了小农的生活艰难,故D项正确.。
答案 B
解析 注意材料的关键信息“执工商,家专其业者,不得仕”反映出政府的抑商倾向和商人社会地位的低下,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
13.(20xx·石家庄一模,25)修建于公元610年的最著名的中国弓形拱桥赵州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13世纪,马可·波罗才将中国最大的弓形拱桥——卢沟桥介绍给西方人.。应用这一原理,法国人在罗纳河上修建了圣埃里普里特桥,英国人在东英格兰修建了小阿波特桥.。这反映出( )
11.(20xx·赣州高三期末,2)唐开元以后,原本有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到政事堂裁决,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这反映了( )
A.三省六部制度已遭破坏
B.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C.唐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唐玄宗重视三省的分权制衡
答案 B
解析 唐代三省六部制下权力的运作程序如下:中书省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政令,然后交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由尚书省及六部去执行.。材料中反映出开元以后,这种权力运行体制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材料中“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是中书省及政事堂政务裁决权的实际体现,在三省制下,这种事情无疑是尚书左、右仆射进行处理,地方要将情况向尚书省汇报.。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在材料中不能明确体现.。均排除.。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8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8

线索8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

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C.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答案 D解析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在责任制内阁形成后,与材料时间“1702~1714年”不符,A项错误;B、C两项虽然符合当时英国实际状况,但是,并非材料的主旨,错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体现了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D项正确。

2.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曾指出: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为此,美国()A.建立三权分立体制B.实行州际平等原则C.确立了联邦制体制D.确立人民主权原则答案 C解析材料并未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各州之间的平等,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指的是美国建国初期松散的邦联制已经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所以美国确立了联邦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故D项错误。

3.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

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答案 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可知,亨利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但是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说明当时法国君主派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希望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故A项正确;由材料中法国君主派反对亨利,可知君主派不主张恢复封建君主统治,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君主派拥护三色旗,反对亨利恢复封建君主统治,可知君主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府,故C项错误;法国君主派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故D项错误。

202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试题(旧教材) 训练6 推理、判断类选择题(含答案)

202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试题(旧教材) 训练6 推理、判断类选择题(含答案)

训练6推理、判断类选择题1.(2023四川泸州二模)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雇佣劳动者的身份更为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徒隶、“诸当作县道官者”、戍卒等这些由官府掌握的劳动力。

他们必须在官府安排下从事雇佣活动,不得私底下佣作,劳动所得也需上交官府。

由此可知秦朝()A.社会生产领域出现新经营方式B.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C.官府意在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2.东晋政权为笼络南渡聚族而居的士民,在长江南北梁益诸州、荆襄一带,置侨州郡县安置侨人,保持其原来籍贯(如在京口设立南徐州),另立户籍,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不受当地政府的管辖。

这一政策()A.不利于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B.标志着户籍制度的成熟C.形成了郡国并行的管理体系D.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3.(2023甘肃一模)有学者认为,随着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并成为选官的主导,察举入仕之途的地位和作用颇有下降,但依然在这一时期发挥着作用,其制度程式也仍然在依照某种规律向更高形态发展,在隋唐之际发展为科举制度。

据此可以推知()A.察举制促使汉朝出现了勃勃生机B.科举制以察举制作为前身与母体C.九品中正制逐渐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D.科举制考试程式严密、规范、公开与客观4.有学者指出,清末新政不仅继承了洋务运动的事业,而且也继承了百日维新的事业,辛亥革命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时又保留、完善了这部分改革的成果。

此后,面对社会乱象,孙中山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呼号。

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前期的救国探索()A.以传承成果为主要方式B.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C.维护了社会各阶层利益D.以实现民主政治为目标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相对独立的经济工作路子。

特别是在皖南事变后,根据地政权不仅“自设银行,自发货币,自定法规法令”,而且与国民政府、汪伪政权、侵华日军展开了卓有成效的货币战。

这些经济工作()A.为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奠定了基础B.呈现出与政治斗争相结合的特点C.解决了中国抗战财力不足的困难D.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6.(2023四川南充一模)下图是国际媒体中有关中国形象研究的年度发文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索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与现代民主政治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全国Ⅱ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冯友兰讲:“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

”钱穆说:“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

”两位史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A.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B.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D.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答案 A解析两位史学家都认为太平天国的成功是历史的“倒退”和“失败”,原因就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太平天国运动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不能顺应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故A项正确。

2.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B.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C.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D.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答案 C解析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辛亥革命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故C项正确;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绝对化倾向明显,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安阳模考)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仅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

这反映出()A.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B.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C.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D.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并非单纯指新兴团体增多,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11年”,此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促进了民主进程,各种新兴团体的兴起是民主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C 项错误;题意描述的是新兴团体的不断增多,并未描述政党与中国政治走向的关系,故D项错误。

4.(2018·沈阳示范协作校一模)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

”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A.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B.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替C.将改变中国的社会主导力量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答案 C解析据材料“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可知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成为中国以后社会的主导力量,故C项正确。

5.(2018·福州质量检测)中国国民党中央于1927年4月组成包括共产党员毛泽东等人在内的中央土地委员会,着手准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不久又提出“本党决计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致使土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

”这表明()A.国共两党合作更趋密切B.革命重心开始转向农村C.民生主义思想得以落实D.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答案 D解析材料“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导致国民党内右派破坏国共合作关系,故A项错误;革命重心转向农村开始于1927年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着手准备解决土地问题”,随着国共关系的破裂,民生主义思想没有得以落实,故C项错误;中国国民党中央“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故D项正确。

6.《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

(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

”这表明中国国民党()A.土地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B.意识到革命成功需要发动民众C.民族革命目标是为了扶助农工D.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答案 B解析国民党一大是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会议,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会上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故B项正确。

7.(2018·桂林、百色二模)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

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这样很好。

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A.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C.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D.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答案 D解析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是结果,非主要意义,故A项错误;谈判并未直接增强共产党消灭国民党的实力,故B项错误;谈判减少了国民党发动战争的理由,故C项错误;中共积极促成谈判,为中共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故D项正确。

8.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

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

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C.内战局势已然明朗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答案 B解析该宣言发表的时间是1948年4月,此时全面内战早已爆发,故A项错误;1947年7月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战略态势明显转折,故B项正确;1949年1月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内战局势已然明朗,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949年北平即将和平解放,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9.“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

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

”这种“变通办法”就是()A.制定了1954年宪法B.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C.颁布《共同纲领》D.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答案 C解析“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指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家性法律文件《共同纲领》,故C项正确。

10.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

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

这一要求()A.成为中国新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B.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C.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要求是否成为宪法内容,故A项错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要求有助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故B项正确;新中国民主政治还未至臻完善,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故D项错误。

11.1973年,根据周恩来指示,国家计委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与单机,价值43亿美元。

在当时被称为“四三方案”。

这一方案()A.属于“文化大革命”促进经济的体现B.说明领导人有了对外开放的初步设想C.是各级干部群众抵制“左”倾的结果D.说明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答案 C解析“文化大革命”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故A项错误;虽然材料有“从国外进口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与单机”的想法,但并不能判断是对外开放的设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抵制“文化大革命”出现的错误,故C项正确;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周恩来不可能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故D项错误。

12.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

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D.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不利于和平统一,故A项错误;第一份材料反映了国共关系的对立,故B项错误;无论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都只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故C项正确;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反映了关系走向缓和,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四川乐山一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

英、美、日也在它们1902年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

为此,设立了官署,由沈家本任主管,检查《大清律例》。

1905年,如剐刑等酷刑被废除,杖刑等体罚由罚款代替,连坐和严刑拷问也被废除。

1906年起,政府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帮助编撰民法、商法和新的刑法;新刑法草稿在1908年完成。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

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律进行了修改。

——摘编自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背景,及其修订过程的相同之处。

(1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末相比,新中国70年代末以来在法制建设上有哪些新变化。

(7分)答案(1)背景: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末新政鼓励发展工商业;国人主权意识的增强;西方国家要求中国修改法律;封建法律不适应形势变化。

(任3点)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文革严重破坏民主法制;新时期经济建设加快;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任3点)相同:汲取历史教训;注重与时俱进;改旧与立新结合;专门机构负责;兼顾各类法律。

(任3点)(2)新变化:遵循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制(若回答“自主立法”“保障人民权利”酌情给分);法律涵盖面更广;注重经济立法;注重结合国情。

(任3点)14.(2017·杭州选考测评)(12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探索不同的救国道路,铲除各种近代化障碍的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