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9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鲁迅先⽣的《阿长与⼭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个粗⼈,没有⽂化、粗俗、好事,是⼀个很不幸的⼈。
但她⼜是⼀个热望⼀⽣平安的劳动妇⼥,质朴善良、热⼼帮助孩⼦解决疑难。
鲁迅先⽣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阿长与〈⼭海经〉》课⽂原⽂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个⼀向带领着我的⼥⼯,说得阔⽓⼀点,就是我的保姆。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的意思。
只有祖母叫她阿长。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没有姓长的;她⽣得黄胖⽽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个⼥⼯,⾝材⽣得很⾼⼤,这就是真阿长。
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说⼈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个⼿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或⾃⼰的⿐尖。
我的家⾥⼀有些⼩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不许我⾛动,拔⼀株草,翻⼀块⽯头,就说我顽⽪,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到夏天,睡觉时她⼜伸开两脚两⼿,在床中间摆成⼀个“⼤”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久睡在⼀⾓的席⼦上,⼜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得那么胖,⼀定很怕热吧?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吧?……”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
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些空席。
她不开⼝。
但到夜⾥,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个“⼤”字,⼀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上。
9 《阿长与〈山海经〉》
④ 写阿长一肚子繁琐的道理
我不耐烦。 阿长是为我好。 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
⑤ 阿长讲长毛的故事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 惊异。……却不料她有这样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有了特别的敬意。
神力:调侃意味。
由略写的事情中看出长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关介绍
《山海经》: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 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 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现存18篇,其余 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 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 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 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 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 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对阿长的)感情变化
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1-2)介绍“阿长”职务及称呼的来历 (3-18)主要写“我”讨厌阿长的几个事例 (19-29)主要写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 (30-31)讲述阿长身世,抒发情感
细读感悟
文章开头写阿长名字由来的目的是什么?
①形象地刻画出阿长是一个不被人重视、地 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形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 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 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代表作】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诗集《野草》;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精讲与训练
阿长与《山海经》【要点同步精讲】基础知识补充1.补充字音憎.恶(zēnɡ)惶.急(huánɡ)诘.问(jié)粗拙.(zhuō)(pīlì)孤孀.(shuānɡ)惊骇.(hài) 惧惮.(dàn)霹雳..2。
辨析字形慕(mù)渴慕疮(chuānɡ)疮疤悚(sǒnɡ)震悚募(mù)募捐怆(chuànɡ)怆然竦(sǒnɡ)竦峙虏(lǔ)俘虏掳.(lǔ)掳掠3。
补充释义(1)骇:惊慌害怕(2)掳:抢走(3)惶急:恐惧着急。
(4)疮疤:①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②比喻疼处、短处和隐私。
(5)诘问:追问,责问。
(6)渴慕:非常思慕。
(7)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约束。
(8)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9)孤孀:寡妇.(10)粗拙:粗疏拙劣,不精美.(11)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4.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课文精华巧学问题一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知识点拨:事件概括要全面,可以按“××人做了……事”的样子来概括.详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答案: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山海经》。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9 《阿长与〈山海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9 《阿长与〈山海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介绍她的身份和称呼。
第二部分,首先围绕阿长的日常言行,略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详写睡相粗俗;其次围绕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再次,围绕阿长的迷信可笑,详写讲长毛故事赢得“我”“空前的敬意”,略写“谋害”隐鼠而失去“我”的敬意;第三部分,围绕阿长对“我”的真诚慈爱,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
二、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
你从哪里能读出来?3.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
试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关于“写作时的回忆”:如“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再加上“此外,现在太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现在”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
关于“童年感受”:如“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课件
么呢! (
)
(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
看着我。 (
)
(3)“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
去。……就炸了!” (
)
答案 (1)心理描写 (2)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3)语言描写
解析 心理描写的标志性词语是“想”,动作描写重在写人物的动作,神态 描写重在写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语言描写则是描写人物对话和独白。
1.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窗外站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子,目不转睛地看着窗里的东西,臂上
挽个篮子,盛着粗拙的泥娃娃和蜡纸粘的风车。
··
B.班主任正在诘问肖刚昨天舍己救人的事迹,准备在全校予以表扬。
··
C.《朝花夕拾》是我渴慕已久的一本书,今天终于得到了!
· ·· ·
D.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吓得面如土色,口齿不清。
解析 (1)作答时,要看清画面内容,抓住事件要素,语言力求简洁。 (2)描写画面的内容时一定要仔细,不要漏掉细节,并注意成语“津津有 味”“迫不及待”的运用。
3.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 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 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答: (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的“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我”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倘使(tǎng) 孤孀(shuānɡ) 磨难(nán)
七年级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梳理整体感知1、理解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2、理清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段)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姓名。
第二部分(3-12段)简略叙述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
(背地里说人长短,睡相不好,阿长讲究许多繁琐的礼节和规矩。
)第三部分(13-29段)详细叙述阿长讲长毛的事情以及为我买回《山海经》等一些书的过程。
第四部分(30-31段)抒发对阿长深沉的怀念之情。
3、概括文章所写的七件事,体会选材详略。
读完本文后我们可以明确《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共写了七件事:(1)“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2)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3)阿长摆成“大”字的不雅的睡相(4)我所不耐烦的阿长给我讲得规矩和道理(5)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6)阿长“谋害”我的隐鼠(7)阿长买《山海经》给“我”4、体会作者对长妈妈情感的变化。
鲁迅对长妈妈的情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的。
这种情感的变化是我们学习本文的另一个重点。
我们清晰地从文中的7件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曲线:对阿长不好的习惯,我是充满了憎恶、讨厌、不耐烦;听到她讲“长毛”的故事后,我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当得知阿长踩死隐鼠后,我的敬意消失,产生怨恨;当长妈妈买来《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可以轻松地得出本文的叙事线索是鲁迅先生对保姆阿长的感情变化。
问题思考1、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件
阿长与《 海经》
教学课件
(一)走近作品 从本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 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 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 绘图《 海经》之事,作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
(二)重难点点拨 1.体会本文题目匠心所在
首先,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第二, “阿长”一看便是俗人俗称,却偏偏与典雅的先秦古籍 《 海经》相连,一俗一雅的矛盾组合,产生了奇妙的幽默 意味,引发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第三,全文近半部分
2.下列句子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 ) A.王老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写作的指导,今奉上力作一本,敬请 斧正。 B.日前本人不慎丢失支票一张,承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 C.我们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调查报 告,期盼学校领导能加以研究。 D.近来听说宝号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帮助的话,我们将竭 尽全力。
12.联系整部小说有关情节,简要说说选文内容对今后刘四父 女关系的影响。 _闹__翻__后__,__刘__四__没__有__给__虎__妞__钱__,__虎__妞__和__祥__子__租__房__成__亲__。__刘__四__把__车_ _厂__转__手__后__消__失__,__断__了__虎__妞__的__念__想__。__父__女__俩__永__远__失__去__了__联__系__。___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_示__例__一__:__《__朗__读__者__》__引__发__巨__大__反__响__。__________________ _示__例__二__:__广__泛__关__注__,__朗__读__亭__落__户__广__州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来到了朗读亭,你会选择读什么?仿照画波浪 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9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智能版推荐)
夯夯实实基基础础巩巩固固知知识识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写作借鉴
( 2 )【汲取精华】请你根据已给出的文章标题,仿照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与童趣。 仿写: 四本图书 , 满载关爱与希冀 。( 《阿长与<山海经>》 ) ( 3 )【名人轶事】下面是张晓同学搜集到的一则关于鲁迅先生演讲的趣 助修改。
(
( 3 )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
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
( 4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 (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夯夯实实基基础础巩巩固固知知识识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写作借鉴
5.( 天津中考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阅阅读读探探究究拓拓展展延延伸伸
写作借鉴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到“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 回答下面的问题。 9.写远房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 要说明。 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她竟然为“我”买来 的举动同远房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侧面衬托出阿长的 10.“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内容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内容理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旗手。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还有《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
【高清课堂:回味《朝花夕拾》间那些人和事(上)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
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写于北京寓所(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现为鲁迅博物馆一部分)。
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期《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上。
知识积累1.谋死:谋杀。
2.隐鼠:鼹(yǎn)鼠的别名。
3.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模拟细碎的说话声。
4.絮(xù)说:絮絮叨叨地说。
絮,话语啰嗦重复。
5.顺顺流流:即“顺顺溜溜”,顺当。
6.辟头:开头。
7.制艺和试帖诗:都是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诗文。
这里指当时书坊刊印的八股文和试帖诗的范本。
8.全体:全身。
9.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悚,害怕;恐惧。
10.执干戚:拿着盾、斧。
干,盾牌。
戚,一种像斧的古代兵器。
11.刑天:《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
12.图赞:写在画面或图页上的赞美诗文。
13.懿(yì):美好。
14.骇(hài):惊吓,可怕。
骇人听闻。
15.掳(1ǔ):抢夺。
掳掠。
16.惶(huáng)急:惊慌急迫。
17.疮(chuāng)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疮,指皮肤或黏膜溃烂的病。
18.诘(jié)问:诘责并质问。
19.渴慕:非常思慕、渴望。
20.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 山海经 〉》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故事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
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是其中一篇,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与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三、文体知识叙事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这类散文记叙人物时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细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描写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
四、理解词义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繁琐: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渴慕:非常思慕。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震惊。
五、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的社会地位卑微。
第二部分(3-18):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动,为“欲扬先抑”中的“抑”。
第三部分(19-29):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及对“我”的影响,为“欲扬先抑”中的“扬”。
第四部分(30-31):补叙阿长悲苦的身世,抒发了“我”对长妈妈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六、问题归纳1.文章介绍了阿长名称由来的目的是什么?“阿长”姓什么叫什么,竟没人知道,甚至连“阿长”这一称呼也是借用在她之前的一个女工的称呼。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课件
无知、淳朴
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热情善良 关心孩子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 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 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 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 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 说道:“哥儿,有画儿的 ‘三哼经’,我给你买来 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 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 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 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 面的兽 ,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 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 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 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 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 “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 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 大的神力”。
•“这四本书,乃是我 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 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怀
⑥谋害我的隐鼠
念
新的敬意
⑦为我买《山海经》
祝福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
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
幸。
——鲁迅
推荐阅读:
《呐喊》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文中找出 “我”感情变化的句子。
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 意——新的敬意。”
事
阿长性 格
“我”的 感情变化
写作手法
切切察察
喜欢“告状”
饶舌多事
实在不大佩服 摆成“大”字 粗俗、
先
的睡相 不拘小节
令人厌烦 善良真诚
抑
的规不矩少道教理“我”有点迷信 不耐烦
讲“长毛” 的故事
人物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写法。
• 小练笔:
结合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写一小 段文字,可写父亲、母亲、老师或同 学等。
七年级语文9 《阿长与〈山海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9 《阿长与〈山海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介绍她的身份和称呼。
第二部分,首先围绕阿长的日常言行,略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详写睡相粗俗;其次围绕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再次,围绕阿长的迷信可笑,详写讲长毛故事赢得“我”“空前的敬意”,略写“谋害”隐鼠而失去“我”的敬意;第三部分,围绕阿长对“我”的真诚慈爱,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
二、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
你从哪里能读出来?3.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
试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关于“写作时的回忆”:如“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再加上“此外,现在太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现在”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
关于“童年感受”:如“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内容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内容理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旗手。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还有《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
【高清课堂:回味《朝花夕拾》间那些人和事(上)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
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写于北京寓所(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现为鲁迅博物馆一部分)。
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期《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上。
知识积累1.谋死:谋杀。
2.隐鼠:鼹(yǎn)鼠的别名。
3.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模拟细碎的说话声。
4.絮(xù)说:絮絮叨叨地说。
絮,话语啰嗦重复。
5.顺顺流流:即“顺顺溜溜”,顺当。
6.辟头:开头。
7.制艺和试帖诗:都是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诗文。
这里指当时书坊刊印的八股文和试帖诗的范本。
8.全体:全身。
9.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悚,害怕;恐惧。
10.执干戚:拿着盾、斧。
干,盾牌。
戚,一种像斧的古代兵器。
11.刑天:《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
12.图赞:写在画面或图页上的赞美诗文。
13.懿(yì):美好。
14.骇(hài):惊吓,可怕。
骇人听闻。
15.掳(1ǔ):抢夺。
掳掠。
16.惶(huáng)急:惊慌急迫。
17.疮(chuāng)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疮,指皮肤或黏膜溃烂的病。
18.诘(jié)问:诘责并质问。
19.渴慕:非常思慕、渴望。
20.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部编七下语文9 《阿长与〈山海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9 《阿长与〈山海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介绍她的身份和称呼。
第二部分,首先围绕阿长的日常言行,略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详写睡相粗俗;其次围绕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再次,围绕阿长的迷信可笑,详写讲长毛故事赢得“我”“空前的敬意”,略写“谋害”隐鼠而失去“我”的敬意;第三部分,围绕阿长对“我”的真诚慈爱,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
二、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
你从哪里能读出来?3.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
试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关于“写作时的回忆”:如“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再加上“此外,现在太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现在”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
关于“童年感受”:如“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三则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三则《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1(论辨为主)(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鲁迅先生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留给世界一个斗士的背影。
然而,鲁迅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扇打开鲁迅童年的窗子,那里有另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尤其是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令他终生难忘。
所以,鲁迅也有温情的一面,像战士在未散尽的硝烟中遥想和平。
《阿长与<山海经>》就是鲁迅作品中少见的充满温情和同情、充满感激和怀念,甚至有些内疚和愧怍的文章。
(教师声情并茂,学生听讲专心。
)(二)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师)展示“天下第一奇书”——《山海经》。
(学生看大屏幕上和老师手中的《山海经》。
)(师)《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以神话为主的书,内容包罗万象,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当时的生活日用百科全书,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
童年时代的鲁迅做梦都想得到一部《山海经》,但谁也不肯真心真意地帮助他,他念念不忘的是《山海经》。
那么,最终是谁满足了鲁迅的这个愿望?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并将不理解的生字词做好标记。
教师巡视默读情况)(三)深入研读,深情品味。
(师)谁能回答上面问题,同学们?(生)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
(师)回答很正确。
刚才通读全文时,你发现长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大家对长妈妈的情况做简要介绍,要从人物外貌、家庭状况和生活时代等不同方面去说。
(生)阿长是一个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所知的劳动妇女,她生活在旧时代,大约在清朝末年。
长得又矮又胖,面皮发黄,长得一点也不好看。
(生)她不认识字,没文化,是鲁迅家的保姆,还是一个寡妇。
(师)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家也很阔气,你的父母也要给你安排一个保姆,那你愿意雇佣长妈妈吗?为什么?我们开一个小小的辩论会,如何?同意请长妈妈的为正方,不同意的为反方,请同学们开始准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阿长与《山海经》
9、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书写及拼音,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来理解阿长的形象。
3、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间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4、注意分析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大词小用的词语运用之妙。
【教学重点】1、掌握字词书写及拼音,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来理解阿长的形象。
3、概括事件,理解人物形象,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间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2、注意分析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大词小用的词语运用之妙。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与环节】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
1、鲁迅(1881-1936),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在他从文的3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二心集》、《三闲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等。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9 阿长与《山海经》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阿长”就是长妈妈,是作者小时候的保姆。
《山海经》是一本书,记录了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文题是并列短语,点明了文章的描写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树人先生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华盖集》,等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掳lǔ:俘获,抓获。
惶huáng急:恐惧,慌张。
诘jié问:追问,责问。
疮chuāng疤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痂。
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渴慕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霹pī雳lì:又急又响的雷,文中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孤孀shuāng:寡妇。
疏shū懒:懒散而不习惯受拘束。
倘tǎng使:假如,如果。
惧惮dàn:害怕,畏难,畏惧。
憎zēng恶wù:憎恨,厌恶。
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zhuō:粗糙低劣。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
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根据实情,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二、主题概述本文记述了作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作者对她寻购并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感到震撼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生动真实地刻画出了一位不幸而又渴望平安幸福,没有文化但关爱孩子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了阿长的身份以及名字的由来,暗示她卑微的社会地位。
9阿长与《山海经》
明确:纵观全文,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
失——新的敬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
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
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
详略得当
感情变化 (线索) 不大佩服 ↓ 不耐烦 ↓ 空前敬意 ↓ 敬意消失 ↓ 新的敬意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 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一句中,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小鲁迅的无奈,又从这细节中 见出长妈妈的胖与睡相的粗俗。
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 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的心理,前文中一切 反面描写都成了长妈妈伟大品质的反衬,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 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写阿长的。
明确: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
这几个“恭喜恭喜”中明显藏着长妈妈无尽的喜悦,结合长妈妈前夜对小主人叮咛的话,可
2
以看见这个不幸的人既藏有美好的愿望,而愿望又如此容易满足的形象特征。又如讲“长毛” 故事时语言的荒诞,体现了长妈妈的无知可笑。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元旦,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 过“伸出……按住…… 看着……”“摇……笑……塞……”这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善良而又 迷信的一面。又如“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竖”“摇”“点”三个字,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切切察察”的妇女形象。
4
对,是“美女蛇”的故事,说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长妈妈是谁?为何她能说出如此 丰富有趣并让小鲁迅担忧一阵子的故事来?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课文中,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 二、梳理叙事事件,把握文本内容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原文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原文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阿长是我家的长工,他是个老实人,但是有些古怪。
他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山海经》,默默地翻阅。
我
那时还小,对《山海经》充满了好奇,于是便央求他给我讲书里的故事。
阿长总是微笑着,翻开书页,指着那些奇异的插图,告诉我这是“饕餮”,那是“狻猊”。
我听得津津有味,虽然不完全明白,但那些名
字和形象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有一次,我问他:“阿长,这些怪物真的存在吗?”他认真地看着我,说:“当然存在,它们就藏在山海经里。
”我半信半疑,但阿长的眼
神让我相信,他真的相信这些怪物的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长大,对《山海经》的兴趣也慢慢淡去。
阿
长依旧每天黄昏时分,坐在院子里,默默地翻阅那本破旧的书。
我偶
尔也会过去,和他一起看那些奇异的插图,听他讲那些古老的故事。
直到有一天,阿长突然病倒了。
他躺在床上,手里还紧紧握着那本
《山海经》。
我坐在他床边,看着他虚弱的样子,心里充满了悲伤。
阿长看着我,用微弱的声音说:“孩子,你要记住,《山海经》里的
故事,它们都是真的。
你要相信,那些怪物真的存在。
”
我含着泪,点了点头。
阿长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从那以后,我再也
没有见过他。
现在,每当我翻阅《山海经》,看到那些奇异的插图,就会想起阿长。
他虽然已经离开了,但他对《山海经》的信仰,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_9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1阿长原是鲁迅家的一个保姆,可在鲁迅先生的眼中,却不是把她当保姆看待的。
鲁迅先生并不是摆出有钱人少爷的身份讲述家里的佣人,而像是讲述一个有意思的朋友,无半点身份地位的优越感。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以真诚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他童年时的好伙伴—阿长。
说起阿长,鲁迅便先实在地说自己不喜欢她。
因为她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在年幼的鲁迅眼里,这当然是一个不怎么亲切的形象。
而且她总喜欢管自己,“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这有些像我们,同样不喜欢打小报告的人。
对于她谋害隐鼠,鲁迅频频提起,还有些记仇呢。
这么诚挚可爱的话,鲁迅就像一个贪玩调皮的孩子。
不喜欢阿长,还有原因“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阿长真是一个有些邋遢的人,难怪鲁迅烦。
这么质朴的笔调,鲁迅和阿长真是打打闹闹又亲密的好朋友。
不可否认,阿长身上当然有好的一面,它不仅是鲁迅的朋友,也是他的老师,教给他一些人情世故,为人处事的道理,比如说吉祥话。
鲁迅以谦虚的态度说自己的“保姆”对他的教育,这实在是可敬的。
另外,阿长也教给鲁迅社会的黑暗,让他对世界有更深的认识。
阿长也是一个可爱的人,她胆小,提起长毛军还会拍着胸脯说“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另外,她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传统遵循者,这在她教鲁迅的“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中可以看出来。
令鲁迅难忘的,还有阿长送给他的山海经,这也说明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超越了主仆之间麻木的关系,他们真真是好朋友。
阿长身上也有可贵的品格,鲁迅也说“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妈妈是一个饶舌、 多事、有许多麻烦礼节, 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 人,有着淳朴、宽厚、善 良、仁慈的美德的人。
寻找‚阿长‛:
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 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 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 姨……
——回想身边的‚阿长‛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 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 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 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起来看课文。
鲁迅
解题
“阿长”,人名‘鲁迅家的一个女工; “《山海经》”,书名。题目为一并列词 组,文章即通过写阿长和《山海经》的关 系来体现阿长的性格特点。
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是为了突出 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请。先写了 她名字的来由,讨厌她的絮叨、对“我” 的管束严格、繁多的礼节,其实这一切都 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的敬佩和怀念。
总结:作者从多个层面、 多个角度刻画了长妈妈的 形象,下面请同学们认真 分析归纳,用60字以内的一 句话,提炼出长妈妈的人 物形象。
因为‚我‛对她能帮‚我‛着件事 没抱过希望,但她却记住了‚我‛ 的渴求,并在告假回家时用自己微 薄的工资帮‚我‛买来了‚我‛渴 慕却无法得到的《山海经》,这在 ‚我‛幼小的心灵中无异于‚伟大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 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书不仅是“我”渴慕的、 过于念念不忘的,而且还代表一 种热爱和关心。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 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 么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心情?
“我”的反应:“我似乎遇着 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 来。”表现出意外、震惊、感 动的心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 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实有 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实有伟大的 神力”?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 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 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 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鲁 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 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 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在鲁迅的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 物,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
阿长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她连真实姓都 不为人知,也不会识字作文,作者却她和 《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 经》有什么关系呢?
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 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 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 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 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 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阿妈的灵魂。 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 切感人。
3、作者先写他“憎恶”、“讨厌”阿长,但在结尾处 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 的?这是什么写法?
读19-27小节,思考: 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表 现我对《山海经》的渴 望。
写我的远房叔祖是不是离题太 远?为什么?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 “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 的什么心理?
‚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表现了‚我‛对从她那儿得到《山海经》 不抱任何希望。
请学生看书谈谈长妈妈的外貌特征及来历
返回
早期百科全书——《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内 容丰富、风貌独特的古 代著作,包含历史、地 理、民族、神话、宗教、 生物、水利、矿产、医 学等诸方面。
《山海经》的性质, 历代说法不尽相同。 清 《四库全书》把此书列 入小说类。近代鲁迅认 为此书是巫术、方士之 书。
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 题,写一篇随笔。
那就请你回答几个问题吧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围绕着阿长写了哪些事?
明确: 1、“谋杀”我的隐鼠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摆成“大”字的睡相 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5、懂得很多道理 6、讲“长毛”的故事 7、给我买《山海经》
作者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山海经》,作者不详,共有十八篇,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 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 拾》,散文集,收录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 性散文十篇。
阿长
返回
阿长(1821——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 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 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 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 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 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 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 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