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复习

合集下载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环境、环境科学与环境学1、如何理解环境的含义?从哲学上讲: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因中心事物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类,与人类有关的周围事物,即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2、环境要素的含义及其特点?又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中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但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即环境组成的最小单位特点①最差(小)限制律②等值性③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④环境诸要素出现有先后,但互相联系,互相依赖3、环境的功能特性有哪些?一、整体性二、有限性三、不可逆性四、隐显性五、持续反应性六、灾害放大性七、可塑性4、何谓环境本底值、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1)、环境的本底值环境在未受污染影响时,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正常值,称为环境的本底值。

(2)、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环境容量(3)、环境的自净能力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由于环境对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而逐步被转化为无害物质,此种作用称为环境的自净能力。

5、举例说明环境的隐显性、持续反应性和灾害放大性。

❖隐显性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其危害的后果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显露出来,这便是环境的隐显性。

除了某些重大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事件(森林大火、农药厂事故等)可直观其后果外,其它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人类的影响,其后果的显现,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例如,日本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需要经过20年的时间才显现出来;又如DDT农药,目前各国均已停止使用,但已进入生物圈和人体中的还要经过几十年,才能从生物中彻底排除。

❖持续反应性环境的持续反应性,表现为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不止危害一次,往往多次危害。

例如:有些污染物、污染因素侵犯人体或其它生物体,不仅危害受害者本身而且会产生遗传变异,造成对一代乃至后世几代的危害。

环境学概论-复习重点(基本全)

环境学概论-复习重点(基本全)

名词解释:3分×5=15简答题:5分×7=35计算题:6+6+8=20论述题:15分×2=30一:环境的定义: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

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其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官方: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组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要素: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要素属性:最差限制律、等值性、环境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相互依赖性。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结构和状态)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自净能力: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达到环境自然净化的目的。

环境的这种能力,称为环境自净能力。

环境问题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环境问题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 早期环境问题阶段,此阶段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生态破坏问题。

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兴修水利事业,往往又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

2.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此阶段从产业革命到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止。

这一时期环境污染的特点是:由工业污染向城市污染和农业污染发展;点源污染向面源(江河湖海)污染发展;局部污染正迈向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

环境科学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复习资料环境科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你对“环境”⼀词有何认识?答: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事物是⼈类,以⼈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类⽣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它们可分为⾃然环境和⼈⼯环境两种。

环境具有:①整体性;②有限性;③不可逆性;④隐显性;⑤持续反应性;⑥灾害放⼤性等六个特点。

(课本P1、P6-7)2、什么是环境问题?何谓原⽣环境问题和次⽣环境问题?答:环境问题,从⼴义理解,就是由⾃然⼒或⼈⼒引起⽣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类的⽣存和发展的⼀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

只是由于⼈类的⽣产和⽣活活动,使⾃然⽣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类⽣存和发展的⼀切问题,都是从狭义上理解的环境问题。

由⾃然⼒引起的为原⽣环境问题,⼜称第⼀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涝、⼲旱、滑坡等⾃然灾害问题。

由⼈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环境问题,也叫第⼆环境问题,它⼜可以分为环境污染和⽣态环⼰基那个破坏两类。

(课本P11-12)3、环境问题的发展可分为哪⼏个阶段?答:环境问题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环境问题的产⽣与⽣态环境早期破坏,此阶段包括⼈类出现以后直⾄产业⾰命的漫长时期,所以⼜称为早期环境问题。

②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称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此阶段从产业⾰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

这⼀时期环境污染的特点是:由⼯业污染向城市污染和农业污染发展;点源污染向⾯源(江河湖海)污染发展;局部污染正迈向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构成了世界上第⼀次环境问题⾼潮。

③全球性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在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开始,引发了第⼆次世界环境问题⾼潮。

这⼀阶段环境问题的核⼼,是与⼈类⽣存休戚相关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三⼤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类⾃然的、⽽且是⾃觉的建设⼈类⽂明的问题。

(课本P12-15)5、环境科学的特点有哪些?答:环境科学的特点:①交叉性;②有很⼤争议的新兴科学;③复杂性;④动态性。

(精选)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精选)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简述环境的概念与分类环境环境科学中,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环境分类(1)按性质分类: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2)按空间范围划分: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空间环境)2、简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环境问题:广义:,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狭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1)原生环境问题由环境自身变化引起,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损害的环境问题。

特点:自然力是主要控制力,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自然孕育过程。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①环境破坏(生态破坏)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

生物环境破坏非生物环境破坏②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③环境干扰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

特点:局部性、区域性、在环境中没有残余物质。

3、简述环境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环境科学的定义:研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研究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正确解决环境问题,确保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协调演化,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的科学。

研究内容(1)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3)确定当前环境恶化的程度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4)寻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章1、什么叫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环境标准与环境基准)程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引言: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学科。

它涉及到水、土壤和空气等环境组成的分析和处理,旨在提高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

本文档旨在提供环境工程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

一、环境工程的基础知识1.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范畴- 环境工程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2. 环境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监测方法- 环境污染物的传输与转化机理- 环境工程治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二、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影响1.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措施2.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不同类型水体的污染特点和处理方法 - 水体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3.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土壤污染的评价和监测方法- 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措施三、环境工程治理技术1.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大气污染的减排技术-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2. 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水体污染的净化技术- 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3.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 废物管理和排放标准法律法规2. 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地方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国际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结论:环境工程学是一门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的学科。

通过本文档的复习资料,读者可以重新回顾和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知识、环境污染的成因与影响以及环境工程治理技术。

此外,了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环境工程实践也非常重要。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档的学习,深化对环境工程学的理解,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境学复习资料最详细版

环境学复习资料最详细版

09级7班?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概念:所谓环境,总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行成的物质、能量自然现象的总体〞常简称为环境。

2、环境构造: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局部(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容与方式。

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总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个独立组成局部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描述总体环境的有序性和根本格局的宏观概念。

3、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响性,灾害放大性。

4.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烟花规律的根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皂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开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根本原理环境学把社会和自然的直接演化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制约关系,从多层次乃至高层次上讨论人与环境协调演化的具体途径。

它涉及到科学技术开展方向的调整,社会经济模式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等。

人与环境和谐,环境协同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规律与规划原理。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开展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开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开展而产生开展的。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人口压力。

第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第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的特点有: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计化,政治化。

开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开展趋势:第一,人口激增和贫困-开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篇一: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三同时”制度2. 自然保护区3. 污染源4. COD5. 年龄结构6. 水土流失7. 清洁生产8. 水俣病二、填空(1)人类环境具有、、、、和六大功能特性。

(2)美国、日本是型的能源结构,而印度、中国是型的能源结构所以美国,日本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印度、中国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

(3)按照污染源在空间分布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4)局地气流会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常见的局地气流有、、。

(5)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致”问题,即、、。

(6)在水质监测中常用主要的水质指标可分为、、 __三大类。

(7)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和_______ 、。

三、简答1.“水能是清洁能源,水能开发利用对环境没有危害”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剖析之。

2.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性问题?4. 简述氮肥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5. 请绘出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功能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7.简述能源危机的主要内容。

8.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9.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度量指标。

10. 何为农田退水,简述其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四、论述1.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同时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试从C循环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及应对措施?2.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3.你认为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请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4.我国目前酸雨污染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并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仅川、黔、两广四省区的农业和森林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亿元。

环境学原理复习内容

环境学原理复习内容
qV 2
qV 1
m
qVm
解:假设完全混合意味着湖泊中的污染物质量浓度等于流出水中的污染物质 量浓度
输入速率
qV 2
输出速率
qm1 qV 11 qV 2 2
qm 2 qV m m (qV 1 qV 2 )
降解速率
qm r k V
qV 1
m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环境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
间,存在着丰富的信息联系,这些信息对调节生
态系统各种生物组分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 生物而言,生态系统的信息有: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4.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维持系统内生物生存与演替的前提条件,所以生态 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 一、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 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 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 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二、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 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 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 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 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件下的瞬时增长率。它是恒定的、最大的。
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 当环境是无限制的情况,如空间、
2.种群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4.生物群落 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 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5.群落结构--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 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①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 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 的明暗、湿度的高低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生物 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 6.生态系统 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之间通过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发生相互作用, 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稳定的自然系统,称为生 态系统 。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如何A、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与健康的关系B、控制不利环境因素C、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D、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健康的关系E、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正确答案:E2、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是A、致癌、致畸、致突变B、慢性中毒、致癌作用C、急慢性中毒、三致作用D、慢性中毒、致癌作用E、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正确答案:C3、污染的土壤化学性污染来源不包括()A、矿山采掘废水B、化工厂工业废水C、生活污水D、钢铁厂工业废水E、屠宰场污水正确答案:E4、石油化工基地,石油燃烧废气污染所致A、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B、印度博帕尔事件C、美国洛杉矶事件D、美国伦敦事件E、四日市哮喘正确答案:E5、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中,环境卫生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是A、现况调查B、理论性研究C、前瞻性调查D、回顾性调查E、实验性研究正确答案:A6、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A、着床期B、胎儿期C、着床前期D、器官形成后期E、器官形成期正确答案:E7、太阳方位角A、室内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的连线和水平面所成的夹角B、日出后各个时期观测点与太阳连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线和观测点与正南方向连线所夹的角C、通过门窗进入室内的直接阳光照射与墙壁形成的角D、室内工作点与对侧室外遮光物上端的连线和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连线之间的夹角E、一日内各个时期观测点与太阳的连线和地平线间所夹的仰角正确答案:B8、水体自净是指A、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B、水体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少C、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好于污染前的状况D、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无限降低,水质越来越好E、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没有改变,但水体可以使用正确答案:A9、住宅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特点A、主要是影响人们的生活、居住、学习、工作B、主要是影响小气候C、主要是影响日照、采光、噪声、绿化和空气清洁状况等D、主要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为慢性、潜在性和功能上的不良影响E、主要是对新迁入居住的家庭成员的健康产生影响正确答案:D1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对各类旅客客房的以下指标提出了卫生要求,除了A、空气细菌总数B、一氧化碳C、有效温度D、二氧化碳E、有效湿度正确答案:C11、氮磷等污染物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氧气导致水体恶化,水生物死亡,这种转归形式称为A、污染物的迁移B、有机物腐殖质化C、水体富营养化D、污染物的转化E、生物富集正确答案:C12、天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为()A、金黄色葡萄球菌B、肠道致病菌C、噬菌体D、破伤风杆菌及肉毒杆菌等E、大肠杆菌正确答案:D13、上列哪种饮水消毒方法属于物理方法A、氯B、紫外线C、氯胺D、二氧化氯E、臭氧正确答案:B14、室内小气候包括A、气温、气湿、热辐射、空气离子B、气温、气湿、气压、热辐射C、气温、气湿、气流、气压D、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E、气温、气湿、气流、空气离子正确答案:D15、什么情况下需加助凝剂A、大肠菌值高B、有异臭味C、水中碱度不足D、以上都不是E、溶解度低正确答案:C16、环境有害因素导致机体反应的临界值A、是生物半减期B、是剂量-反应关系C、是“阈值”D、是拮抗作用E、是剂量-效应关系正确答案:C17、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取水点周围半径为()A、100mB、10mC、50mD、500mE、1000m正确答案:A18、生活饮用水标准中增加三氯甲烷与四氯化碳指标,其理由是A、这两种物质可损害肾脏,引起人群中毒B、这两种物质在加氯消毒时,可与原水中存在的有机前体物形成氯化副产物C、这两种物质可以影响混凝沉淀和消毒效果D、这两种物质可使水的感官性状变化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9、农业污水主要含有A、氮、磷、钾等化肥B、砷氟等元素C、病原体及各种医疗、诊断用物质D、有机物及肠道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E、含有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和终产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正确答案:A20、各种氯化消毒剂,能在水中水解生成次氯酸离子和次氯酸。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1.环境问题的分类:主要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有害的化学物质或生物物质,影响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等。

2.水资源管理:包括水质监测和调控、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处理和再利用等。

其中,水质监测是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化学和生物分析,以评估水质的状况。

水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以提高水质。

3.空气污染控制:包括源头控制、排放控制和室内空气质量管理。

源头控制是通过减少或消除污染物排放源来控制空气污染。

排放控制是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如过滤、吸收、干燥等,处理废气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是通过合理的通风和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维护室内空气的质量。

4.土壤保护:包括土壤污染评估、土壤修复和土壤保持。

土壤污染评估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土壤样本,确定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类型和浓度。

土壤修复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或减少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土壤保持是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和土壤保护措施,保持土壤的质量和生产力。

5.废物管理:包括废物分类、处理和处置。

废物分类是将废物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以便安全地进行处理和处置。

废物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废物转化为无害或可利用的物质。

废物处置是将处理后的废物安全地储存或倾倒,以防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6.可持续发展:环境工程学旨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以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要考虑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供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会。

7.环境法规: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规和标准是环境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环境法规包括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和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环境工程师需要遵守这些法规,并根据其要求进行项目规划和实施。

8.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项目、工业厂房和城市规划等。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

第一节环境一、环境的概念1.环境的一般概念:环境是指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存在的所有周围事物的总称。

2.环境科学中的概念: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所有周围事物的总称。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概念本法所称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特别要注意的二点:1.环境是相对于人类为中心并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

所以,人类的生存环境有其时间的相对性。

2.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于任何生物,人类是以自己的劳动来改造环境,并不断把自然环境转变为新的生存环境。

所以,人类的生存环境又有其空间存在的相对性。

二、环境的分类①按环境的主体划分: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②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空间环境、劳动环境、生活区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星际环境等。

③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及生物环境等。

④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划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等自然因素的总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称为上层建筑。

社会环境:人类活动的产物三、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1、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自然环境要素与社会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包括: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注:自然环境要素与环境要素不相同,如阳光)➢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一、绪论1、环境---以围绕着人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总和。

2、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因素。

具有最小限制性、等值性、整体性、相互依存性等属性。

3、各环境要素的组成1)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无机环境:气、水、土、光、热、声等;--生物环境:动物、植物、微生物2)工程环境的组成和结构3)社会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政治、经济、文化4、环境质量---环境的优劣程度,环境价值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之间的适宜程度。

5、环境的空间类型--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6、环境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稳定性、资源、纳污能力)、环境容量、环境自净力、不可逆性、滞后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7、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上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各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马斯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的粉尘,一周内近60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统疾病。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由于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

3)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由于大气严重污染,有5900多人患病,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1万多人。

5)四日市事件,发生于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废气严重污染大气,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60多人死亡。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学概论一、名词1、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的,与某一中心食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2、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3、土壤修复定义:土壤修复技术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

4、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5、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固体废物,由于不适当的处理、贮存、运输、处置或其他管理方面,它能引起或明显地影响各种疾病和死亡,或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显著的威胁。

”6、危险废物:指能引起或导致死亡或疾病增加;在管理不当时,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即时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7、电磁辐射:在遥感中常指电磁波。

它指电磁波通过空间或媒质传递能量的一种物理现象。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以及生态过程中多样性和变异性总和,是环境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9、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在一定剂量(一般用单位机体体重的吸收量来表示)的污染物作用下,生物体中发生效应或反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10、半致死浓度(剂量):在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得试验生物死亡率为50%的毒物浓度或剂量,用于急性毒性作用的定量描述。

二、简答题1、环境研究的对象: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调控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2、环境学研究的任务第一,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

第二,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

第三,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

第四,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研究和探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手段。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答案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答案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建筑环境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哪项?A. 建筑设计B. 建筑施工C. 建筑环境的物理特性D. 建筑材料答案:C2. 建筑环境学中的“热岛效应”是指什么?A. 城市中心区域的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B. 建筑物内部的热传导问题C. 建筑物内部的热辐射问题D. 建筑物的隔热问题答案:A3.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建筑内部热舒适度的因素?A. 空气温度B. 空气湿度C. 空气流速D. 建筑材料的颜色答案:D二、填空题1. 建筑环境学中,______是指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包括空气的新鲜度、清洁度等。

答案:室内空气质量2. 建筑物的______是指建筑物内部的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热辐射等。

答案:热舒适度3.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建筑物的______,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答案:能耗三、简答题1. 简述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建筑环境学主要研究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流动、声学特性等,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的舒适度和健康,以及建筑物的能源效率。

2. 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特点是什么?答案: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

其特点包括: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四、论述题1. 论述建筑环境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答案:建筑环境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健康性,通过研究室内外环境因素,可以设计出更加适宜人类居住和工作的建筑环境。

其次,建筑环境学有助于实现建筑节能,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建筑环境学还有助于推动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创新,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城市中心区域的建筑物普遍采用玻璃幕墙设计,请分析这种设计对建筑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环境学概论【复习】

环境学概论【复习】

一、名词解释1、COD(化学耗氧量):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所需的氧量。

2、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质简称飘尘(粒径Dr≤10μm)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植物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导致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主要是各种藻类的大量繁殖的现象。

4、土壤净化: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

5、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6、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7、可吸入尘:(又称可吸入粒子(IP))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P定为粒径Dr≤10μm的粒子。

8、危险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他对动植物和环境有害特性的废物。

9、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10、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是指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实施后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11、环境质量评价:一般是指一切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12、环境背景值:是指环境中诸因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3、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14、TSP:(总悬浮颗粒物)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15、土壤代换性酸性:中性盐中的金属离子代换土壤中的氢和铝离子而表现出来的酸度。

16、土壤水解性酸度:是用碱性盐(弱酸强碱生成的盐类)如醋酸钠与土壤作用,使胶体吸附的H+、Al3+释放到溶液中表现出来的酸度。

17、十分之一定律:1941年美国耶鲁大学生态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研究报告。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第六章 退化生态系统及其修复、生态工程(教材中第六、八章合并,课外内容)•第七章 生物毒理与生物富集(教材中第七章部分内容)•第八章 生态管理、生态影响评价、生态规划、生态监测(教材中第九章、第七章部分)•第九章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中第十章、课外内容)掌握内容第一章 绪论1生态学概念及研究对象。

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生物、非环境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命系统生存所需要的某些必要的条件,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2.生态圈: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包括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人类社会初期阶段的人与环境: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700万年前人科的起源两足行走的猿类物种“适应辐射”250万年前人属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现代人的进化活动可能发生在50万年到3.4万年前之间标志现代文明的文字出现在大约6000年前农业社会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现代工业文明对环境的冲击与破坏4.环境生态学的概念 。

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5.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

①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基本关系。

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

③ 环境污染的危害。

④ 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

⑤ 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⑥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用。

⑦ 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⑧ 环境规划。

⑨ 环境管理。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1. 物种(种)的概念,其内在因素。

环境学原理复习资料-扩展内容

环境学原理复习资料-扩展内容

环境学原理第一章环境学基本理论第一节环境和环境问题一、环境(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surrounding)1、哲学上从哲学上来说,环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它与其主体相互依存;它的内容随着主体的不同而不同。

2、环境科学环境的含义应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主体是人类,客体是人类周边的事物。

人类的环境不等于自然环境。

人类环境:原生的自然环境,经过人类的创造和改造形成的人工环境3、工作需要而对环境下的定义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二)环境要素及其属性1、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的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叫环境基质。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

平常所说的环境要素通常指自然环境要素: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环境属性:(1)最差(小)限制律(2)等值性、(3)环境整体大于诸要素之和(4)相互依赖性(三)环境的基本类型1、按环境的主体分为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以人或人类作为主体,其它的生命物体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要素即人类生存环境(环境科学中多采用);以生物体(界)作为环境的主体,不把人以外的生物看成环境要素------生态环境(生态学中往往采用)。

2、按照环境的范围大小,由近及远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

3、按环境要素分如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按其主要的环境组成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

社会环境常依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或环境的功能再进行分类: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等二、环境多样性——环境基本属性之一环境多样性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基本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环境的定义(环境科学领域)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刘培桐,1984)。

2、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她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与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环境的特性环境的特性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开放性,有限性,相对稳定性,脆弱性,环境的多样性:自然环境的多样性(1)自然物质多样性(元素周期表)(2)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环境形态多样性(4)环境过程多样性(5)环境功能多样性人类需求的多样性(人工环境的多样性)(1)物质需求多样性(2)精神需求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1)作用界面多样性(2)作用方式多样性环境的整体性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局部环境与整体环境相互影响、依存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跨界(省市、地区、国家)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环境的区域性指环境要素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表现为:地球环境的多样性,侧重空间,如水域、陆地等地带性局部小环境的多变性,侧重时间,如季节变化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环境要素关系的复杂性,如污染物借助特种传播途径的传播环境的稳定性含义:环境中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人类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人类活动会影响环境2.研究任务基本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主要任务:环境的背景知识:演化规律、基本特征、环境结构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机理,为人类健康是生活服务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治理3、环境问题的分类3.环境问题的分类(1)第一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也称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分两类:(自然灾害、地方病)一是如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如某些地方水土中缺少(或过多)某些人体所需的化学元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地方病)。

(2)第二环境问题人类发展到20世纪末,人口急剧增长,工业高度发达,其影响生存环境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全球化的规模,远远超出了史前的水平。

如今,在地球上没有哪个角落不受到人的影响。

人类将地球上现有30%以上的陆地上作为农田、放牧地和人工经营的林地、森林——“地球之肺”大量被砍伐,热带雨林被破坏等等;这是第二环境问题,又称次生环境问题。

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和对废弃物处理的不妥,以及由于生产发展和人口膨胀所带来的生态的破坏与环境的污染。

4、八大公害事件5、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实质1、人口压力2、资源利用不合理3、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实质就是发展问题第二章大气环流1.大气污染的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动植物及物体的现象,叫大气污染。

2.大气污染源分类按发生类型分: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分为:1、固定源:位置和地点固定不变的污染源。

主要指工矿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

冶金、钢铁、建材等工业都是对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固定源。

2、流动源:交通工具在行驶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而形成的污染源。

按排放空间高度分:1、高架源:在距地面一定高度排放污染物,如电厂烟囱等。

2、低架源:在地面上或离地面高度很低的排放源。

按排放形式分:1、线源:沿着一条线排放污染物,如汽车、火车等2、面源:在一个大范围内排放污染物,如煤田自燃的煤堆、密集而低矮的居民住宅烟囱群等3、点源:集中在一点或在可当作一点的小范围内排放污染物,如烟囱等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一)颗粒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二)含硫化合物(硫氧化合物)(三)氮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四)碳氧化物(碳的氧化物)(五)光化学氧化剂(六)碳氢化合物1、颗粒物是指大气中弥漫着的固态和液态物质,成份较复杂。

(1)总悬浮颗粒物:用标推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通常称为总悬浮颗粒物。

用TSP表示。

其粒径多在100um以下,尤以10um以下的为最多。

(2)飘尘:颗粒物粒径小于10um 的颗粒物称为飘尘。

它们能长时间地悬浮于大气中而不沉降下来。

(3)降尘:颗粒物粒径大于10um的颗粒物叫降尘。

它们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很快降落到地面。

(4)可吸入粒子: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

目前目际标准化组织建议将其定为粒径≤10um。

(5)细颗粒物(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um的颗粒物.大气飘尘的危害(1)影响大气的物理性质(2)使建筑物、金属制品等受到腐蚀;(3)对人、动植物产生危害;(4)与其它大气污染物协同作用形成大气污染。

光化学烟雾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的影响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大气中的某些污染物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这种反应叫光化学反应。

由此产生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条件(1)充足的阳光,无风;(2)出现逆温;(3)大气含有一定浓度的NO2和碳氢化合物。

光化学烟雾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光化学烟雾最明显的危害是对人眼的刺激作用。

出现眼流泪、发红(俗称红眼病)。

除眼外,对鼻、咽、气管和肺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对老人、儿童和病弱者尤为严重。

污染严重时,会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

受害严重者,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发烧、呕吐、以致血压下降、昏迷不醒。

长期慢性伤害,可引起肺机能衰退、支气管炎、甚至发展成肺癌等。

(2)对植物的伤害光化学烟雾能使植物叶片受害变黄以致枯死。

据资料统计,仅加利福尼亚州1959年由于光化学污染引起的农作物减产损失已达800万美元。

使大片树木枯死,葡萄减产60%以上,柑橘也严重减产。

对光化学烟雾敏感的植物还有棉花、烟草、甜菜、番茄、菠菜、某些花卉和多种树木。

8.大气污染的类型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一)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大气状况,可将大气污染分为还原型大气污染(煤炭型)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型)。

(二)根据燃料性质和污染物的组成,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四类。

9.中国大气污染的特征①煤烟型污染是污染的普遍问题,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②汽车尾气污染明显增加,并逐渐上升为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③酸雨分布区域性、季节性明显,污染物成分特点突出,多以硫酸酸雨为主;④工业“三废”任意排放是目前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但农业引发的大气污染仍不容忽视大气污染扩散的因素一、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1.风和湍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1)整体输送(2)冲淡稀释风速愈大,湍流愈强,污染物的稀释扩散速率愈快,大气污染物浓度就愈低。

因此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大大气中稀释扩散的最直接因子,也是最本质的因子。

2.大气稳定度对大气污染的影响3.辐射和云对大气污染的影响4.降水对大气污染的影响5.天气形势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天气形势指大范围的气压分布状况。

二、下垫面对大气污染的影响1.城市下垫面对大气污染的影响2.山区下垫面对大气污染的影响3.水陆交界区对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除尘装置:1、机械式除尘装置2、带式除尘装置3、湿式除尘装置4、电除尘装置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论述举例)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1.改革能源结构,逐步用二次能源代替一次能源,开发无污染能源,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2.改革燃烧装置和燃烧方式,提高热效率。

3.改革生产工艺,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生产工艺。

4.利用余热、余气,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治理主要污染物三、种植树木草坪;(绿化造林)四、掌握气象变化规律,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选择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五、加强城镇规划,搞好环境功能分区。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第三章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以至于对水的用途产生不利和不合理影响的现象,叫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2、水体富营养化(1)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2)、水体富营养化与氮、磷的关系总磷超过20mg/m3,或无机氮超过300mg/m3,即可认为水体外于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的处理:1、合理使用肥料防止流失2、降低工业废水中的氮麟的排放量3、粪便等有机物可先入沼气池处理后在做有机肥使用4、生活污水进行污灌或污水养殖水生物5城镇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重金属的处理方法:1、沉淀2、吸附3、络合与螯合作用4、氧化还原作用处理措施:1、改革生产工艺,不用或少用毒性较大的重金属2、严格排放标准,控制排放量3、腹水处理达标之后才能排放到环境中,3、控制水体污染的基本途径:一、控制水体污染的基本途径(1)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改革生产工艺,减少甚至不排废水,或者降低有毒废水的毒性。

重复利用废水,尽量采用重复用水或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排放量减少或生产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再循环使用。

回收有用物质。

(2)对污水进行处理。

在水体内进行人工曝气。

处理好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3)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合理组织污水排放。

(4)调整工业布局(一)废水处理基本方法1、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

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常采用的有沉淀法、过滤法、离心法、蒸发法。

2、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处理、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沉淀法、混凝法、中和法、萃取法、吸附法、离心交换法、电渗析法等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常用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法等。

需氧生物处理法:利用需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将废水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的方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在厌氧细菌或兼性细菌的作用下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最后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二)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中BOD较高,固体物质仅占0.03~0.06%根据对污水的不同净化要求,废水处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的任务是去除废水中的达颗粒物质(粒径100um以上),可由筛滤、重力沉淀、浮选等物理方法串联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