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师范教育体系改革与教师培养质量保障

合集下载

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实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不同维度视角下的策略研究和探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做出要规划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所以,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多维视角探讨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策略,借此为教育实践提供相关参考。

一、统合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1. 强化师范教育,提升教师的专业基础师范教育是培养和训练合格教师的重要途径,应加强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重视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将现代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并在实践教学中加强观察、模仿、反思等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全面推行终身学习机制,促进教师持续进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应建立起体系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内容和学习形式,满足不同类型教师的学习需求。

通过组织校本研修、网络研修、集中培训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术交流,开拓视野,拓展思路。

3.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教学质量作为评价教师的最重要指标,并加强科研成果、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奋进,不断增强自身专业水平。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1.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途径,应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运用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自主学习。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正文:----------------------------------------------------------------------------------------------------------------------------------------------------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1996年12月5日)世纪之交,我国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历史时期。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办好师范教育,培养和培训高水平的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面向21世纪开创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一、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初,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以《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为依据,全面落实师范教育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坚定不移地为中小学教育服务,主动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国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师范教育各项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以改革促发展,使师范教育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培养培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构建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逐步实现师范教育现代化。

二、健全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健全和完善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非师范类院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沟通的师范教育体系。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师培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师培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浙教电传[2012]413号【发布部门】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日期】2012.11.09【实施日期】2012.11.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教电传〔2012〕413号)各高职高专院校: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通知》(浙教高科〔2012〕128号),我厅将组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基地需承担的培训任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的规划要求,2012-2015年期间,我省将组织6510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省级培训任务为4800名(不含宁波市),有关培训任务详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通知》(浙教高科〔2012〕128号)的具体安排。

二、申报专业与要求省级培训任务原则上由省内国家、省示范(骨干)高职学校承担,申报基地(项目)须依托国家及省级重点、优势、特色专业或专业群。

基地(项目)申报以优先安排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专业、区域重点发展产业对接专业为原则,同时兼顾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专业。

专业培训主要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

培训任务原则上由经教育部及我厅批准或备案的培训基地(项目)承担。

有关高职院校限报2个专业或专业群,由我厅统筹、审核确定。

已批准为教育部国培项目的不再重复申报。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当前,中国师范专业认证已经成为教师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促进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在认证体系的推动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迎来了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探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师范专业认证是指通过对师范专业的认证评估,全面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改变过去发展不平衡、质量不高的状况,实现教师教育的突破和发展。

认证体系针对教育机构和教师培养方案、教学管理、教师培养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旨在确保教师教育质量达到国家和行业的要求。

对于教育机构和教师教育课程来说,师范专业认证提出了以下要求:1.教育机构必须具备培养高素质教师的能力和条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

2.教师教育课程必须紧密结合教师实际工作需求,强化实践性和实用性,构建完整的教师培养体系。

3.教育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加强对教师培养成果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评估。

4.教育机构和教师教育课程必须积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推进教育创新和改革。

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1.适应教师岗位需求教师教育课程应该与教育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到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得教师毕业后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

2.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优质的教师教育课程是教育机构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师教育课程应该以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为目标,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培养,使教师能够具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论、教育原理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3.推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需要有先进的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支持。

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成为推进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的是紧跟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开拓教育新模式,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

1.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够明确一些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不明确,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培养质量难以保障。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实施方案(暂行)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师…2017‟13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实施方案(暂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二、认证理念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

学生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为中心配臵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产出导向,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强调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认证原则1.遵循国家标准兼顾浙江特色。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实施办法》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分类制定《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标准(第二级)(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标准》),保证达到国家标准并兼顾浙江实际,促进浙江师范类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提升与彰显特色。

2.实施省部协同分工推进。

根据教育部《实施办法》,师范类专业的第一级监测、第三级认证由教育部委托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评估中心”)实施,第二级认证由各省负责组织实施。

浙江省教育厅将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委托浙江省教育评估院(以下简称“省教育评估院”),积极协调教育部评估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我省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工作,形成整体设计、有效衔接、分工明确、分批实施的协同机制,确保认证工作有序开展。

3.明确高校主体责任。

高校是师范类专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国老师教育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老师教育制度是以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老师教育与老师资格认证为根底,以促进老师职业专业化为核心的关于老师教育的政策、法规、程序、标准、原那么、形式、体系和机制等的统一体。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推行“既要开放老师教育体系,又要确保师范院校主体地位”的政策以来,我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改革获得了打破性进展,封闭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日渐开放,综合多元的老师教育新场面已经形成。

当然,也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从老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资格认证及老师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保障和免费教育制度六个方面扼要谈一些看法,与教育界同仁一起讨论应如何实在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关于老师职前教育制度的问题老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我国师范本专科教育一直沿用普通院校根底知识教学和应用知识教学混合施行的培养形式,不仅文理学科的根底和专业知识学习难以到位,而且从事教育和教学实际工作的才能也得不到充分训练。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和学龄人数的下降,以及根底教育快速开展对高层次专业化师资的需求,特别是随着老师教育自身程度的进步,传统四年制、三年制或二年制的本专科师范教育亟须改革,尤其在改良培养形式、延长教育年限和加强理论教学环节。

首先,应借鉴医学院校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理论,认真总结“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1]培养形式及北京师范大学等校试行的“4+X”“4+1+2”本硕一体老师培养形式的经历,结合各地实际,稳步推进老师教育的学制改革,延长职前培养年限,分阶段施行学科专业教育与老师专业教育。

本专科学段施行通识教育和文理专业教育,老师专业教育上移至本科及本科后层次。

其次,应尽快组织修订1957年公布的《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暂行大纲》,公布新的教育实习大纲或指南,标准老师教育的专业实习与见习,改良课程方案,强化理论教学,突出对学生的老师专业理论技能和实地教学训练。

在完本钱专科段文理通识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的根底上,将老师专业教育的教学时间一分为二,前半段进展根底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后半段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进展教育实习与科研理论,加强对学生教育理论设计的评估与指导,重视学生临床理论科目的学习和成绩,着重进步学生在教育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浙江省师范教育体系改革与教师培养质量保障

浙江省师范教育体系改革与教师培养质量保障

浙江省师范教育体系改革与教师培养质量保障浙江省在十二五期间,已初步建立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支持、高校与中小学校协同联动、规模结构合理、开放灵活、与浙江教育现代化发展基本相适应的教师教育体系。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教师41号)明确提出教师教育更好地适应与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工程作为重大工程得以重视,提出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完善师范生招录政策,提升教师学历培养层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创建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协同培养师范生机制等。

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对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三位一体考试、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等的督查与监控,为浙江省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机制与政策保障。

一、师范教育体系改革面对国内外教师教育改革的形式,基于当前教师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浙江省各高校秉持改革与创新的总体思路,致力于师范教育体系改革,着力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的招生制度、课程体系、培养体制、实践教学及支持平台,致力于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

1.建立选拔乐教适教学生的招生制度招生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入口,生源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

20XX年开始,浙江省尝试开展三位一体招生改革,增加面试环节,录取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就读师范类专业。

20XX年,进一步推进高考、会考、校考三位一体招生考试,增加了综合测试环节,重点考查考生的师范专业技能和素养。

20XX年,三位一体招生工作将试点专业进一步扩大,同时试点推行大类招生,自主分流的招生分流改革试点工作。

20XX年,10所高校部分师范专业以三位一体方式招生的人数为599人。

各师范院校都根据浙江省高考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招生录取的师范专业及其相应专业的选考要求。

其中宁波大学、丽水学院等学校实施大类招生;杭州师范大学、衢州学院、丽水学院等4所高校尝试定向为农村小学与幼儿园培养全科教师;嘉兴学院等6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收初中起五年一贯制学生。

我国新师范教育体系论纲

我国新师范教育体系论纲

我国新师范教育体系论纲我国新师范教育体系论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变化,我国新一代师范教育体系已经迎来了重大的改革。

这一新的体系不仅仅关注于培养一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更加强调培养教师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评估与认证、师范学校改革等方面,阐述我国新师范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一、培养目标:新师范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教育情怀和专业素养的优秀教师。

除了传授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变革。

此外,新师范教育体系还应强调教师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出能够引领教育创新和改革的教育专家。

二、课程设置:新师范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展开。

首先,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的知识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石,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占据重要地位。

其次,培养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的课程也应该纳入教师的培养计划。

例如,开设科技教育、跨学科教学和创新教育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最后,教育实践课程应该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为学生提供实际教学经验和反思机会。

三、评估与认证:新师范教育体系需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以保证教师培养的质量和教育成果的可衡量性。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论文写作形式,新的评估方式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表现和实践教学成果。

例如,通过教学实习表现、教学案例研究和教学设计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建立师范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认证制度,确保教育质量和教育理念的一致性。

四、师范学校改革:新师范教育体系的成功实施需要对师范学校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新的教育环境。

一方面,师范学校应当加强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机制。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和实践来锻炼教学技能,并且师范学校可以借鉴实际教学经验来完善教育课程。

师范专业认证质量保障体系

师范专业认证质量保障体系

师范专业认证质量保障体系师范专业认证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师范教育质量的重要机制,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以下内容:1. 明确培养目标和标准:师范专业认证质量保障体系首先要明确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标准,这是评估和保障教育质量的基础。

培养目标应该与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标准应该具体、明确、可操作。

2. 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师范专业认证质量保障体系要对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进行严格审查和管理。

课程设置应该合理、科学,涵盖教育学科和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大纲应该详细、具体,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

3. 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师范专业认证质量保障体系要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这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监测,以及对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4. 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师范专业认证质量保障体系要重视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和实习机会。

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计划和评估标准,并且要与教育实际相结合。

5. 学生评价和反馈:师范专业认证质量保障体系要建立学生评价和反馈机制,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育质量的评估和改进中来。

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6. 教师培训和发展:师范专业认证质量保障体系要关注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这包括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

7. 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师范专业认证质量保障体系要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师范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

通过评估结果,学校和教师可以了解教育质量的状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总之,师范专业认证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质量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师范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教育人才。

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

下面是对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相关参考内容的分析。

一、加强师范教育的创新与改革1. 提高师范教育的入学标准,确保师范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2. 完善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加强对新兴学科和教育科学的教育培养,提高师范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3. 推动教育实习的制度化,并加强教育实习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让师范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专业教师的素质。

4. 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师范生评价体系,鼓励优秀学生参与教育研究和创新实践。

二、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1. 建立国家级的师资培训机构,统筹规划和组织全国范围内的教师培训工作,提供统一的培训标准和课程体系。

2. 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培训,提供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教师的培训计划,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 鼓励教师参与交流与合作,开展教师互访活动、教研讨论和团队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术进步。

4. 加强对教师培训的评估与监督,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评价培训效果,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三、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1. 完善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制,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

2.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岗位设置和分工管理,完善教师职务和薪酬制度,提供更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待遇。

3. 注重优秀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优秀教师评选与表彰制度,激励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能力。

4. 加强教师队伍的准入和退出管理,严格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淘汰不合格和不适任的教师,保障教育质量。

四、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1. 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在线平台,提供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和资源。

2. 加强教师研修和学术交流机会,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

3.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供专业发展的指导与支持。

教育改革保障措施

教育改革保障措施

教育改革保障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制度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而要保障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在保障措施方面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教师培训与发展、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首先,教师培训与发展是保障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

因此,对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培训机构和师范教育院校来提供教师培训课程,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育心理学及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

同时,还需要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例如晋升制度的完善和职业成长的指导,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教育改革保障的关键。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生。

另一方面,需要合理规划和分配教育资源,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和教材等方面的资源。

例如,对教育资源的优先投入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对教育设施的改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对教材的更新和完善可以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也是保障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校和教师的提高和发展,同时也可以监督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学校管理评价等,以综合评价教育的整体水平。

同时,还需要注重科学性和客观性,避免片面追求分数和排名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最后,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也是教育改革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课程的供给,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倡导健康的学生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等。

教师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教师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教师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他们承担着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教师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的关系,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教师的教育政策教师的教育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与教师相关的法规、政策和规定。

这些政策旨在保障教师的权益,提供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

教师的教育政策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培训与发展: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教师培训课程和机会,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 教师职业发展:国家应该制定合理的晋升机制和职称评定标准,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3. 教师待遇和福利:国家应该保障教师的基本待遇和福利,包括薪资、社会保险、住房等,以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二、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改革是指对整个教育系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推动教育模式的变革,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执行者和参与者,他们应积极响应并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改革:教育改革通常会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和实施课程改革。

2. 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和应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角色转变: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导向的引导者。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积极开展个性化教育和多元评价。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师范教育:改革和完善师范教育体系,提供高质量的师范教育课程和培训,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师范生培养质量专项督查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师范生培养质量专项督查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师范生培养质量专项督
查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督导
【发文字号】浙教办函[2015]123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5.05.13
【实施日期】2015.05.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师范生培养质量专项督查的通知
(浙教办函〔2015〕123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教师〔2014〕41号)有关要求,经研究,决定于2015年7月开始对全省各师范生培养院校进行培养质量专项督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查目的与内容
本次专项督查目的是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深入推进我省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基础教育。

本次专项督查主要围绕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督查形式与程序
本次督查以高校自行评估和专家组交流、督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督查程序如下:
1.各有关高校须先行做好自查工作,在专家组进校督查前两周将有关材料(含师范专业建设情况或规划、所有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支持师范专业建设的政策文件等佐证材料及定位与课程标准落实自查报告)电子稿发送至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

2.专家组在提前审阅相关材料基础上,根据督查计划(详见附件),深入有关高校开展督查。

通过听取学校汇报、进一步查阅资料和询问有关情况、。

教师教育创新与改革方案

教师教育创新与改革方案

教师教育创新与改革方案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一直是教育领域讨论的焦点。

为提高教师教育水平,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

本文将从以下十二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师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因此,通过创新教师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师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可以引入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例如学分制培养、实践教学等,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教师人才。

二、加强师范教育体系建设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需要加强其体系建设。

在师范教育中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让未来的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现场的需求。

三、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创新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研究和创新实践,因此,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参与相关研究项目,并鼓励他们在课堂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四、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激励和指导,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效果,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支持和指导。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师教育创新与改革的重要保障。

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鼓励清华、北大等高校教师走进中小学,为基层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六、加强对教师的政策支持政策的支持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应该加大对教师的政策支持力度。

例如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加大对教师的培训经费投入等,以激励更多的人才从事教师职业。

七、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应该建立教师间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活动,让教师们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八、鼓励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

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九、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是教师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基础。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基于浙江省基本经验的研究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基于浙江省基本经验的研究

第9卷第1期教师教育学报2022年1月V o l.9 N o.1J o u r n a l 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J a n.,2022D O I:10.13718/j.c n k i.j s j y.2022.01.014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基于浙江省基本经验的研究李志超(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山东济南255014)摘要:教育的进步,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㊂以浙江省为代表的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以扩充合格教师队伍为重点的院系调整时期㊁以发展义务教育师资力量为重点的师范教育稳定发展时期㊁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时期㊂浙江省教师队伍之所以能够由 弱 到 强 ,教师综合素质㊁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教师年龄结构㊁学历结构㊁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其关键在于围绕教师专业素养㊁发展活力和职业声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㊂基于对浙江省教师队伍建设基本经验的梳理与总结,探索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进高素质㊁专业化㊁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㊂为促进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应注重四个方面:在坚守中创新师范精神,促进师范教育专业化;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建立 新师范 实践共同体;加强师范教育政策扶植,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社会影响力㊂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师资培养;师范精神;教师形象; 浙江经验中图分类号:G65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22)01-0131-06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数据驱动的教师教学决策行为与机制研究 (20N D J C062Y B),项目负责人:李志超;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项目(z j2019148),项目负责人:李志超;国家博士后基金第66批面上资助项目(2019M662115)项目负责人:李志超㊂作者简介:李志超,教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㊂教师是立教之本和兴教之源,正所谓 只有最优秀的人,方能培养更优秀的人 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从 借鉴苏俄 到 学习欧美 ,再到关注本土㊁立足国情,走出了一条育人模式和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㊂教师队伍综合素质㊁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教师年龄结构㊁学历结构㊁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不断优化㊂其中,浙江省教师队伍建设从专业信念㊁体制机制和待遇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其各项发展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2020年,浙江省小学专任教师从7.39万人增加到22.19万人,其中学历合格率及高学历(专科及以上)比例分别达到100%和99.6%,生师比为16.8:1;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分别从0.93万人和0.2万人增加到13.31万人和7.37万人,其中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99%和99.7%,初中专任教师高学历比例为97.4%,初中和高中的生师比分别为12.3:1和11:1[1]743-745㊂通过对浙江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进行梳理,总结已有经验,有助于从总体上推进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㊂一、浙江省师资培养体系的发展演进(一)院系调整时期:以扩充合格教师队伍为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浙江省有限的131. All Rights Reserved.教师队伍面临学段结构性失衡㊁学历结构性偏低的发展困境㊂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代初期,在全省7.39万名小学专任教师中,高等学校毕业及肄业者的比例为0.32%,高中学历占比仅有14.6%,多达51.38%的教师为高中肄业及初中毕业程度;在全省0.93万名初中专任教师中,大学毕业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6.97%,高中同等学历者达到55.47%;在0.2万名高中专任教师中,拥有大学毕业及以上学历占35.74%,另有专科同等学历占47.98%[1]746-748㊂此后很长时间,浙江省调整师范院校建制和布局,在巩固现有师资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改进师资培养方案,提高师资培养规格㊂一方面,浙江省建立师范专科学校,填补省内无高等师范学校的空白;另一方面,浙江省通过改组合并㊁院系调整,基本完成中等师范学校的办学格局,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办学目标和层次逐渐明确㊂这一时期,不仅有以培养中学师资为主要任务的浙江师范专科学校,还有以培养小学和幼儿园师资及部分工农业余学校师资为主要任务的中等师范教育㊂本着以 面向中小学 为主的指导思想,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加强师范生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注重教育实践导向㊂1960年代,在 教育革命 影响下,各中等师范院校被撤销㊁停办;浙江师范学院迁至金华,开展 半工半读 教育,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㊂在师范院校向综合大学看齐㊁ 文科党校化 的办学标准影响下,课程设置取消教育学和心理学㊁增加政治教育和生产劳动的时间比重㊁暂停教育实习,形成学校教学现场化的办学方式[2]59-60㊂(二)师范教育稳定发展时期:以发展义务教育师资力量为重点改革开放激发了浙江省的经济活力,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稳定㊁开放和谐的良好氛围,也为教育发展带来了 春天 ㊂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期,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由26.58万人增长到29.97万人[3]441-442㊂浙江省先后设立教坛新秀㊁特级教师㊁功勋教师和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表彰优秀教师,以优秀教师为标杆,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㊂优秀教师的涌现,离不开师范教育的稳定发展㊂1980年代,浙江省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求,坚持质量提升和规模效益并举,积极发展师范本科,按需发展师范专科,进一步调整㊁加强中等师范,引导师范教育回到培养师资的轨道上㊂1990年代,全省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陆续开始推行 三二分段 制师范专科教育,出现中等师范教育逐渐被高等师范专科教育取代的趋势,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倾向日益明显㊂在更名㊁升格㊁合并的办学调整中,师范专科学校成为师范院校,师范院校成为师范大学,承担师范生培养任务㊂全省师范教育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非师范类高校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㊂九五 期间,浙江省师范教育在稳定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形成了 4-3-3 学制(即普通高等师范本科教育学制为4年,专科教育学制为3年,中等师范教育学制为3年)㊂培养方式上,浙江省师范教育坚持内部联合㊁合作办学等形式的院校协作机制,按照 分级办学㊁分类管理 的办学原则,加强职前职后联系,建设适应本省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师范教育体系[2]181-182㊂(三)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时期: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改革开放时期,中共中央要求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㊂近十年来,除小学教师拥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基本维持在54%外,初中和高中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从21世纪初期的14.34%和27.25%提升到2020年的20.37%和27.50%[4]㊂为了不断激励教师成长㊁促进其专业发展,浙江省人民政府注重教师荣誉感的获得,对业务水平过硬㊁素质高的教师授予 春蚕奖 绿叶奖 等称号㊂此外,国家级㊁省级名师也不断涌现㊂高素质㊁卓越型教师的发展,带来的是教师队伍建设从体系结构到内容方法的全方位231. All Rights Reserved.变革㊂伴随教师教育的现代化,师资培养培训制度也不断健全㊂这一时期,办学体系基本完成三级师范教育向二级师范教育过渡,中等师范院校以合㊁转㊁撤等方式纳入其他院校㊂师资队伍培养呈现出 三轨多级 格局: 三轨 指师范院校㊁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 多级 指教师培养的学历结构呈现多层次,即小学教师培养设有大专㊁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中学教师培养设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5]㊂浙江省注重职前职后一体化顶层设计,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能力的需求,逐步完善本科段 3+1 等学科专业教学与教育专业教学分段实施的教育模式以及 4+0 主辅修教育模式,科学处理教师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㊁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之间的关系,调整学分学时结构比例,面向初中培养合格教师;努力实践 4+X 4+1+2 等 本㊁硕一体化 的高学历教师培养模式,面向高中培养合格教师[6]㊂二、浙江省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一)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职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定期补充专业知识㊁提升专业能力㊁更新教育理念,可以有力地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㊂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模式既要适应现有的教师队伍整体状况,也要回应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进行调整㊂针对多年以来中小学教师学历低㊁教学素养不高等 不达标 的问题,浙江省围绕教师的教学业务开展了一系列培训㊂1980年代初,浙江省主要通过短训班的形式开展教师培训,以教材教法为重点培训内容㊂短训班遵循 教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 的培训原则,根据培养对象的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培训内容,既面向全体,又突出分类指导,讲求实效㊂1990年代,浙江省通过函授㊁自学考试㊁卫星远程教育等方式对未具备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开展全员学历培训㊂进入21世纪,浙江省教师培训重心下移,适应一线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要,突出重点,呈现出集中培训㊁高端引领㊁校本研修㊁个体反思等特点,不仅有面向教师全员提高培训项目( 3333 项目)㊁学历提升进修项目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项目㊁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省级区域项目㊁师德建设项目㊁教师培训机构建设项目等,还有 省级名师名校长培训计划 (又称 5522 计划)以及 中小学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 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联合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项目 等㊂浙江省教师培训注重内容的实效性以提升教师工作胜任力,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海外研修新模式,拓宽教师国际视野㊂2010年代,浙江省在全国率先进行教师培训制度改革㊂首先,全省建立了自主选择㊁开放竞争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其次,按照 遵循规律㊁按需施训 的原则,建立并实施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㊂通过这一系统性变革,形成了以 项目分层分类㊁覆盖全员全程㊁教师自主选择㊁机构开放竞争㊁职前职后贯通㊁过程管理智能 为主要特点的现代教师培训制度[7]㊂(二)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教师发展活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可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㊂通过实施 任命制 聘任制 县管校聘 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教师队伍实现了从 公家人 到 单位人 再到 系统人 的身份转化㊂为了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稳定教师队伍人员构成,1952年以后,浙江省以 任命制 方式任用中小学教师,公办教师被赋予了国家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办理中小学公办教师的任命㊁调动㊁考核㊁工资调整㊁培训进修㊁奖惩等事项[3]145㊂教师以 公家人 的身份,听从政府统一安排和管理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出现,赋予了用人单位和教师双向选择的主体性,使教师成为真正的 单位人 ㊂为化解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㊁超编和城乡教师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浙江省打破 校籍 隔阂,于2016年积极探331. All Rights Reserved.索中小学教师 县管校聘 制度改革,实现教师作为 系统人 的身份确认㊂为加强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统筹管理,按照 以人为本㊁总量控制㊁统筹使用㊁合理配置 的原则,浙江省城镇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8]㊂同时,浙江省注重以师德表现为重点,建立工作绩效㊁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聘期考核长效机制,建立教师退出机制㊂全省坚持用评价指标引领教师发展,坚持分类评价的教师职称评聘导向,形成公平竞争㊁优胜劣汰㊁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逐渐打破教师聘任终身制㊂(三)着力改善教师待遇,提升教师职业声望教师职业声望影响教师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影响师范专业是否能够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并乐意从教㊂从显性层面看,教师的职业声望体现在教师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福利;从隐性层面看,教师的职业声望聚焦于教师肩负的文化传播带来的荣誉感㊂这些投射出社会对教师工作意义和价值的评价㊂浙江省注重采用积极的教师工资制度,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财力紧张的背景下,政府采用以实物(大米或稻谷)计发工资的 薪粮制 或以 折实储蓄 为基础的工资计酬㊂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省建立起教师工资结构极差制,主要包括基础工资㊁职务工资㊁工龄教龄津贴㊁奖励工资4部分,实行分层分类统筹管理,逐渐形成并建立起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㊂21世纪以来,浙江省在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方面健全了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本着 总量控制㊁自主分配㊁合理保障㊁规范有序 的基本原则,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和合理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按照 管理以县为主㊁经费省级统筹 的实施原则进行兑现发放[9]㊂浙江省注重教师职业环境的改善,将住房问题的解决视为教师生活安定的重要指标㊂全省通过 财政补一点㊁学校筹一点㊁教师个人拿一点 的方法,多渠道筹措教职工建房基金[3]166㊂‘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0-2020年)“明确提出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适当向教师倾斜㊂省教育厅有序组织开展农村小学教师集体宿舍维修改造工程,为教师提供安居环境㊂三、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的实践路径基于对浙江省教师队伍建设基本经验的梳理与总结,探索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进高素质㊁专业化㊁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㊂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相应的落实机制:注重师德师风建设,铸就教师队伍建设之魂;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激活教师队伍建设之源;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之阶 [10]㊂为促进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㊂(一)在坚守中创新师范精神,促进师范教育专业化师范精神体现的是教育工作者 何以为师 以何为师 的价值理念和追求㊂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曾经将教育者人格精神的内核定位为 勤㊁慎㊁诚㊁恕 ,并以此作为倡导师范精神的典范[11]㊂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应传承师范精神,在师范生培养中主动面向中小学,坚持 理想信念作指导,专业知识强基础,教学能力为核心,健康体魄是保障 的发展策略,注重将师范生的专业思想教育㊁政治思想教育和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有机融合于课程学习㊁见习实习㊁班团组织活动之中,引导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和熟悉中小学办学模式㊁关爱中小学生成长发展,帮助师范生增进专业认同㊁坚定从教信念㊂在传承师范精神的同时,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对师范精神应有所创新㊂师范精神不仅是要求职前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精神,而且还是指向在职教师终身发展的专业精神㊂师范精神不仅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 示范 过程中,431. All Rights Reserved.还应体现在教学名师对普通教师的 示范 活动中㊂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应重点面向农村㊁海岛和山区开展 送教下乡 活动㊂在教学观摩㊁帮扶结队的活动中,教师分享彼此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专业发展能力,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㊂无论是教学名师,还是普通教师,都能够在其中感受到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㊂(二)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建立 新师范 实践共同体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 工作母机 ㊂只有教师教育改革优先于基础教育发展,才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㊂从扩充合格教师队伍到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这一系列变化与发展反映了教师队伍建设在数量与质量㊁规模与结构㊁速度和效益之间渐进式演变的过程㊂在师资培养培训的结构布局中,在兼顾师范院校区域结构性布局均衡㊁学校办学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 两并一改一转 的发展路向㊂ 两并 ,是指中等师范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并入高等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 一改 ,是指中等师范学校改为教师进修学校; 一转 ,是指中等师范学校转办普通高中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支持㊁高校与中小学校协同联动的 新师范实践共同体 ,推进高素质㊁专业化㊁创新型教师队建设㊂在优化师资培养培训布局的同时,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招生制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科结构均衡,弥补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编问题㊂首先,继续推行 面向农村,定向招生㊁定向分配 的师资培养方式,进一步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其次,注重通过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尤其是提高农村特岗教师的津贴标准,健全并落实社会保障,使农村教师能够安心从教;再次,扩大 县管校聘 的改革试点,进一步优化教育治理体系,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方式,以解决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和超编问题㊂(三)加强师范教育政策扶植,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计划经济时代的办学封闭㊁趋同,限制了师资培养的发展㊂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开放办学模式,使得教师之间相互竞争,加大了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使未来教师在校学习期间就将 私人利益 凌驾于 公共利益 之上,严重消解了教学的专业性,难以进行情怀培养㊂对此,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应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㊁政府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㊂ 政府需要市场,是因为竞争的价值和美德可以被用做提高效率的能量,可以被用做推动进步和发展的催化剂,更可以被用做向服务和使用者提供选择的一种机制 [12]261,市场则需要制度来保证和规范竞争,更需要政府保障市场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政治的稳定㊂进而言之, 当市场力量的产出与社会的基本价位冲突过于尖锐时,政府可以提供必要的补偿 [12]262㊂政府部门对教师教育的 干预 是有选择的,以引导为主㊁强制为辅㊂首先,从招生培养来说,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待遇保障,增加师范专业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人报考师范专业㊂这样的优惠和保障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成长的潜在动力,而不是降低招生门槛㊂其次,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引导工作,消除就业政策限制,方便师范生和用人单位通过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㊂最后,通过成立省级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形成省㊁市㊁县㊁校四级教师专业发展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师资培训管理㊂(四)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社会影响力良好的教师形象塑造,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范生加入到教师队伍,激发在职教师工作热情,有利于全社会真正认识教师㊁理解教师㊂因此,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应注重教师荣誉制度的可操作性,从评选对象㊁评选机构㊁评选时间㊁评选要求等531. All Rights Reserved.方面将其制度化,并辅以奖章㊁荣誉证书和专项资金等形式予以奖励㊂荣誉评选既要关注具备专业引领力的高层次人才,又要关注潜心教书治学的一线教师;既要注重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又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在工作中真正享有获得感和成就感㊂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抓住技术变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拓宽媒介传播渠道,由新闻报刊纸质媒介延伸到数字网络,通过在线教育频道㊁开辟教育客户端教师版等平台,以多角度㊁多方位,公正客观地实时推送教师良好形象㊂同时,积极做好优秀教师推介宣传活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的社会影响力㊂参考文献:[1]浙江省教育厅.2020年浙江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 B/O L].(2021-06-21)[2021-06-25].h t t p://j y t.z j.g o v.c n/a r t/ 2021/6/21/a r t_1229266680_4667519.h t m l.[2]梅新林.浙江教师教育60年:发展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浙江通志“编纂委员会.浙江通志㊃教育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E B/O L].(2021-08-30)[2021-06-25].h t t p://w w w.m o e.g o v.c n/s78/ A03/m o e_560/2020/.[5]朱旭东.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出路[N].人民政协报,2015-09-09(9).[6]梅新林.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的使命与责任[J].浙江教育科学,2018(4):9.[7]浙江省教育厅.浙江教育改革40年[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274.[8]陈钦林.任务清晰,改革有力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十三五 规划“解读[N].浙江教育报,2016-11-09(3).[9]‘浙江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791-796.[10]宋磊.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J].2020(6):1-6. [11]仲玉英.师范精神的建构㊁塑造与坚守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生活观照[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15-121.[12]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T h eR e f o r m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o n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e a c h i n g S t a f f:A nE x p l o r a t i o nB a s e do n 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o f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L I Z h i c h a o(F a c u l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S h a n d o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a n25001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e d u c a t i o n i s i n s e p a r a b l e f r o m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e x c e l l e n t t e a c h e r s.T h e d e-v e l o p m e n t o fC h i n e s e t e a c h i n g s t a f f,r e p r e s e n t e db y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h a s g o n e t h r o u g h t h r e ed i f f e r-e n t s t a g e s of 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y a r e t h ea d j u s t m e n t p e r i o do f c o l l eg e sa n dd e p a r t m e n t s p e r i o d f o c u-s i n g o n t h e e x p a n s i o no f q u a l i f i e d t e a c h e r s,t h es t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p e r i o do fn o r m a l e d u c a t i o nf o c u-s i n g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m p u l s o r y e d u c a t i o n t e a c h e r s,a n d t h e r e f o r m p e r i o d o f t e a c h i n g s t a f f c o n-s t r u c t i o n f o c u s i n g o n i m p r o v i n g t h e o v e r a l l q u a l i t y o f t e a c h e r s.Z h e j i a n g s t e a c h i n g s t a f f h a s b e e n a b l et o g o f r o m w e a k t o s t r o n g .T h eo v e r a l l q u a l i t y,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s m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c a p a b i l i t i e sh a v eb e e n s i g n i f ic a n t l y i m p r o v e d.T h ea g e s t r u c t u r e,ed u c a t i o n a l b a c k g r o u n ds t r u c t u r e,p r o fe s s i o n a l s t r u c-t u r e a n d t i t l e s t r u c t u r e h a v e b e e n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o p t i m i z e d.T h e k e y l i e s i n i t s f o c u s o n t e a c h e r s p r o f e s-s i o n a l q u a l i t i e s,i m p l e m e n t i n g as e r i e so f r e f o r m s i nt e r m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v i t a l i t y a n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p r e s t i g e.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a n ds u mm a r y o f t h eb a s i ce x p e r i e n c eo f t e a c h i n g s t a f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a p r a c t i c a l p a t ho f r e f o r m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w i l lh e l pp r o m o t e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ah i g h-q u a l i t y,p r o f e s s i o n a l a nd i n n o v a t i ve t e a c h i n g s t af f i nC h i n a.T h e r e f o r e,t h er e-f o r m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o f t h e t e a c h i ng s t a f f i n th en e we r a s h o u l d f o c u so n f o u r a s p e c t s.T h e fi r s t i s t oa d h e r e t o t h e s p i r i t o f i n n o v a t i n g t e a c h e r t r a i n i n g a n d p r o m o t e t h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z a t i o no f t e a c h e r e d u-c a t i o n.T h e s e c o nd i s t o t a ke g r a d u a l r ef o r ma s t h em a i nb o d y t oo p t i m i z e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a l l o c a t i o no f t h e t e a c h e r s t a f f.T h e t h i r d i s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s u p p o r t o f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p o l i c y,a n d p r o v i d e n e c-e s s a r y t r e a t m e n t g u a r a n t e e.T h ef o u r t h i s t o c r e a t e ag o o d i m a g e o f t e a ch e r s t o e n h a n c e t e a c h e r s s o ci a li n f l u e n c e.K e y w o r d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e a c h i n g s t a f f;t e a c h e r t r a i n i n g;t h e s p i r i t o f t e a c h e r s;t h e i m a g e o f t e a c h e r s;Z h e j i a n g e x p e r i e n c e收稿日期:2020-02-13责任编辑秦俭631.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草案)

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草案)

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草案)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2013-2015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规范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提高使用绩效,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省财政安排的用于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以下教师教育均指中小学及幼儿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管理的原则。

(一)突出自主。

加大市县在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改革、学校和教师在选择参加培训和参与改革等方面的自主性,引导各地自觉建立完善资金利用和监管机制。

(二)重点引导。

加强师范教育课程与培养模式改革,保障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的实施,对教师培训重点领域加强引导,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

(三)注重绩效。

专项资金除继续向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及薄弱领域倾斜外,重点投向工作质量高、作用发挥好、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地区和单位。

第四条专项资金实行因素法分配。

:(一)市县教师培训工作因素。

以市、县(市)教师培训工作总体开展情况以及事业发展年度进步率为主要依据,评定工作绩效,予以奖励补助。

1.因素构成。

包括事业发展、培训机构建设与培训质量、经费保障和特色与创新等4个方面(指标体系详见附表1)。

2.考核和奖补办法。

每年4月底前对各地上年度的教师培训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经过市县自评、“教师培训管理平台”数据采集、省级复核、网上公示等环节后确定得分。

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根据各地考核结果安排奖励补助。

宁波市及所辖各县(市)参与考核,但不安排资金。

3.奖补资金的计算。

某县(市、区)奖补金额=奖补资金总额*该县(市、区)修正后考核得分/∑全省各县修正后的考核得分某县(市、区)修正后考核得分=该县(市、区)中小考核得分*修正系数修正系数=经济状况系数*教师规模系数经济状况系数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的通知》(浙政发〔2008〕54号)有关地区分类,分别确定为一类地区1、0.9、0.8,二类地区0.6、0.4、0.2。

遵循师范专业认证三级标准,构建产出为导向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

遵循师范专业认证三级标准,构建产出为导向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

遵循师范专业认证三级标准,构建产出为导向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师范专业认证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遵循师范专业认证三级标准,构建产出为导向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对于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师范专业认证三级标准的概述师范专业认证三级标准是指教育部制定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中规定的三个层次的认证标准,分别是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卓越要求。

基本要求是师范类专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发展要求是师范类专业在基本要求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的标准,卓越要求是师范类专业追求卓越的最高标准。

三、产出为导向的质量保障机制的内涵产出为导向的质量保障机制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核心,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全面评价,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持续改进。

产出为导向的质量保障机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构建产出为导向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的策略1.明确质量目标:根据师范专业认证三级标准,明确各层次师范专业的质量目标,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展开。

2.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学生实际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考核、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等多个环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4.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师范专业认证三级标准,调整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相适应,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5.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加强质量监控与反馈: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定期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12.04•【字号】浙教办函〔2019〕342号•【施行日期】2019.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19〕342号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9〕52号)要求,现就做好我省普通高等学校《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以下简称《质量报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质量报告》是对高等学校上一学年教育教学状况的全面总结,是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办学状况向社会的全面展示。

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质量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确保数据准确真实。

在全面反映情况基础上,紧扣本科教学工作,着重阐述学校在本科教育教学方面所做的重点工作,展现学校教学改革亮点、成就和经验;要用客观数据和具体事例向社会公众展现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状况,并据此做出科学分析与评价;应注重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资源使用效率情况,注重反映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满意度。

二、主要内容《质量报告》应紧紧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核心,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要充分反映各高等学校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展现学校在本科教学尤其是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让专业特起来、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师范教育体系改革与教师培养质量保障作者:周跃良黄晓来源:《中国教师》2016年第24期浙江省在“十二五”期间,已初步建立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支持、高校与中小学校协同联动、规模结构合理、开放灵活、与浙江教育现代化发展基本相适应的教师教育体系。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教师41号)明确提出教师教育更好地适应与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工程作为重大工程得以重视,提出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完善师范生招录政策,提升教师学历培养层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创建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协同培养师范生机制等。

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对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三位一体考试、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等的督查与监控,为浙江省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机制与政策保障。

一、师范教育体系改革面对国内外教师教育改革的形式,基于当前教师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浙江省各高校秉持改革与创新的总体思路,致力于师范教育体系改革,着力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的招生制度、课程体系、培养体制、实践教学及支持平台,致力于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

1.建立选拔“乐教”“适教”学生的招生制度招生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入口,生源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

2010年开始,浙江省尝试开展“三位一体”招生改革,增加面试环节,录取“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就读师范类专业。

2012年,进一步推进高考、会考、校考“三位一体”招生考试,增加了综合测试环节,重点考查考生的师范专业技能和素养。

2015年,“三位一体”招生工作将试点专业进一步扩大,同时试点推行“大类招生,自主分流”的招生分流改革试点工作。

2015年,10所高校部分师范专业以“三位一体”方式招生的人数为599人。

各师范院校都根据浙江省高考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招生录取的师范专业及其相应专业的选考要求。

其中宁波大学、丽水学院等学校实施大类招生;杭州师范大学、衢州学院、丽水学院等4所高校尝试定向为农村小学与幼儿园培养全科教师;嘉兴学院等6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收初中起五年一贯制学生。

“三位一体”招生改革之后,尽管录取的学生在高考成绩方面没有优势,但在学习动机、学业成就等方面表现突出,毕业后从事教师工作的稳定性也得以极大提升。

2.健全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体系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教育部《关于大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在宏观上指导推进着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研制与颁布旨在改变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长期形成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老三门”的局面,从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等10个方面提出全面而具体的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承担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开足开好教师教育课程,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并以此为基础鼓励课程体系创新。

如浙江师范大学以促进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教育心理能力与教育技术能力(RPT能力)培养的集群式课程体系与以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三大模块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正是积极应对、主动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践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有效体现。

3.强化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是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手段。

10年前,浙江师范大学提出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得到浙江省教育厅的支持并推广到全省的师范生。

浙江省教育厅41号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制定并实施师范生实践教学规程,切实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校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制度,完善教育实习驻队指导制度。

为进一步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浙江省教育厅连续10年组织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平台,开创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师范生技能训练新途径,也推动了不同层面的教学竞赛开展,如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正是在践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四年一贯、全程设计、习考并举、赛训结合”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得以构建;“可视化”的教育见习、实习、研习得以开展,实习基地建设的强化使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凸显。

4.构建基于研究的教师教育改革与服务体系为满足国家卓越教师培养战略需要,以便深化教育战略对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服务与引领基础教育改革,浙江省构建了基于研究、政府支持下的教师教育改革与服务体系,促进政府、高校与中小学的协同创新。

具体表现为:(1)浙江省教育厅成立了全国首个师范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动建立10大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促进教师教育举办院校联动与协调发展。

(2)以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建设教师培养基地项目研究为载体,探索各学段中小学、职教师范生的培养机制;以深入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为载体,主动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对接与互动,探索建立以高校、政府与中小学校合作发展共同体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3)成立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与特级教师工作流动站,研究与了解浙江省基础教育对未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发挥特级教师在卓越教师培养中的作用。

以教师教育“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质量监控机制研究”“新形势下面向卓越师资培养的师范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研究”等科研重点项目研究为载体,依托省级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统筹管理、实施、指导、监控、评估全省中小学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培训质量,发布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年度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教师培养质量保障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包括高师院校自身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政府、社会通过对高等学校认证、评价等措施而建立的外部质量监督机制。

浙江省教育厅有意识地构建了专门的师范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师范生培养目标统筹规划、协同机制构建与教师教育质量督查、经费保障等。

1.师范生培养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的统筹规划“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已经基本建立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支持、高校与中小学校协同联动、规模结构合理、开放灵活、与浙江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教师教育体系。

浙江省教育厅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中提出,尽管全省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基本能针对我省基础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依据各自办学优势发展教师教育,但是各高校在进行教师教育发展规划与定位时,还需要立足全省、本地市基础教育特点、进行整体上的规划布局与统筹,针对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依据各自办学优势,准确定位、错位发展、办出特色。

不同学校同一专业学科教师的培养目标与定位也需要统筹分类、分层发展,以避免造成结构性的教师饱和与短缺。

2.教师教育质量监控机构的建设与督查机制的建立2014年成立全国首家教师教育质量监控机构—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组建了来自高师院校、地方教育局领导、中小学一线教师组成的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专家委员会,对全省教师教育实施质量监控、检查和评估。

浙江省教育厅41号文件提出建立教师教育项目过程监控机制,开展教师培养和培训的专项督导工作。

教师教育质量督查主要目的是基于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深入推进浙江省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基础教育。

2015年的督查内容主要围绕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贯彻落实情况。

2016年的督查内容重点为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情况、“三位一体”招生改革推进情况与重点建设教师培养基地项目。

在不断研究与实践中加强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功能,对全省教师教育工作实施进行过程性监控以及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估,收集教师教育的动态数据,发布全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年度报告,为科学管理高校和各地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3.提供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与政策制度保障浙江省教育厅在经费投入与政策制度方面提供了师范生培养质量的保障。

明确提出新增教育经费应把教师培养培训作为投入重点之一,并重点加强对教师发展学校的支持;高师院校建立师范生教育实习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新要求,提高师范生教育实践经费生均标准。

设立省教师培养重点基地,专项开展卓越教师比较研究、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师范专业标准研制、课程与教材建设、UGS协同平台建设;以教师教育重点建设基地项目开展教师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学分管理、中小学合作教研、区域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等;以教师教育基地招标项目形式开展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体系构建、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教师教育技能标准与案例开发等。

教师教育政策制度在队伍保障上,强调教师教育教师分类管理与考核评价,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基础教育实践研究的学科均衡教师教育队伍。

在协作机制上,基于2011卓越教师培养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多个分中心为基础、各地方教育局、多学段教师发展学校协同的中心机制,以实现全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开展。

三、面向未来卓越教师培养举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实现“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一目标的有力抓手,这要求努力打破相对单一保守、缺乏灵活性和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结构,突出培养模式在学生技能训练、课程设置、职前教育、条件保障等方面的实践创新。

1.提升教育现代化需要的教师培养层次教育现代化需要一定数量且层次高、学历高的教师,目前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较低,从2015年全省招生的人数来看,专科占21.33%,本科占75.91%,教育硕士只占2.75%,提升中小学、职教师资培养层次是迫切之需。

浙江省教育厅明确提出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针对非师范类中职教师培养已开展了“3+1”的培养模式改革,旨在通过一年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企业跟班实践,培养其对中职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促进职业理解与认知。

对于中学教师的培养,需要通过改革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试点推行“师范本科+教育硕士3.5+2.5”人才培养模式或“4+2”模式(4年的本科基础理论学习+2年的教学硕士的专业训练),扩大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提高中学与职教教师师资培养层次。

2.推进中小学“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和研究卓越教师培养需要构建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

浙江省教育厅制定了“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建设目标、原则、组织形式、保障等,旨在构建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校协同培养培训教师机制。

落实政策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重要保障,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要发挥政府第一主体地位与作用,制定政策措施,积极支持中小学校与相关高校合作申报建成教师发展学校,在经费安排、人员编制、评优晋级等方面,对教师发展学校及参与教师给予倾斜;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培养培训的管理机制,为师范生培养与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岗位实习与实践培训基地;高校与中小学共同研究与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以教研促进教师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