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综合性学习展示课彰显语文的魅力
让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凸显语文本色
让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凸显语文本色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新城中学刘晓斌【摘要】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尽管它涉及其他课程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
因此,教师需要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到培养语文素养的实效上来,即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凸显语文本色,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散发语文气息。
【关键词】初中综合性学习语文本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思路的论述:“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还是与生活的结合,它的起点都是立足于语文,回到“语文素养”上来的。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标。
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然要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构建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锻炼语文技能。
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把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到培养语文素养的实效上来,也就是说要凸显语文本色,体现“语文味”,让课堂充满语文气息。
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凸显语文本色,营造“语文味”,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营造语文的氛围。
首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生活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每天生活在语文的气息之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比如各种书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广告、甚至是店名等等,都包含着不同的语文元素。
借助综合性学习,营造大语文氛围,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让他们学会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感受语文的气息。
例如,在《主题探究学习:新闻》的活动中,设计以下的探究内容:(1)对一周的国内、国际要闻进行择要分类概括,用口头交流的方式彼此补充,综合叙述。
(2)以校园学习、生活为内容,采写一则300—400字左右的短消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
让综合性学习突显“语文味”
让综合性学习突显“语文味”作者:朱李花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1年第10期综合性学习源自于生活,需付诸实践,在参与和研究中探寻、发现、总结和创造,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认识的模糊和偏离,有些教师过分追求综合、实践、开放,而把语文学科中最本质的“语文味”弃置不顾。
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姓“语”,具有语文性。
那教师应该怎样组织引导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凸显“语文味”呢?一、让语文味在语言品味中传播【片段一】《遨游汉字王国》之人名调查小组汇报师:汉字真奇妙,组合不同,意思就大相径庭。
我们各自的名字也都由这些奇妙的汉字组成。
名字寄寓着长辈对我们的美好希冀和祝愿。
下面有请人名调查小组汇报。
生1:大家好!我们组研究的是取名的学问。
通过搜集查找资料、开展调查访问,我们了解到取名大有讲究,有多种方法。
我叫王圆宸,用了谐音取名法。
爸爸姓王,妈妈姓袁,“圆”是“袁”的谐音,“宸”是成功的“成”的谐音。
爸爸妈妈期望我能圆梦,取得成就。
采用谐音取名法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施熠─诗意,袁蓉─圆融。
你们猜猜“庞博”这个名字又是怎么取的?生:“庞博”和“磅礴”谐音,有气势宏大的意思。
父母一定是希望他学识渊博,将来有所作为。
生2:我叫谢一鸣。
说到“一鸣”,你们一定想到成语“一鸣惊人”了吧?这是借鉴典故取名法。
屈原《离骚》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一猜我们班谁的名字来自于这句话?生:陆修远。
生3:同学们,我的名字叫陆泊霖,用的是美善取名法。
泊霖的意思是,心底安然,不为名利所动,就会福气绵绵。
生4:还有一种出生时间取名法呢!比如隔壁班的朱明明,你们猜他是什么季节出生的?夏天也叫长赢、朱明、昊天、长夏等。
《尔雅·释天》称“夏为朱明”,夏天气赤而光明,所以朱明明是夏天出生的。
生5:同学们,我的名字叫陈斌捷,采用的是期望式取名法。
父母希望我文武兼备,不管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充满“语文味”
【摘要】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新理念,强调语文与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联系;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沟通。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合力;阅读思维;语文核心素养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充满“语文味”崔鑫【孔城初中,安徽安庆231400】一、沉睡的资源与鲜活的生命请看下面的几个文字片断:1.“老街!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方甜《孔城老街》)2.“沿石板路渐渐进入街市,我万分庆幸没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孤凉冷落,有的是茶馆送到鼻尖的缕缕清香;有的是路边孩童嬉闹耍乐的动听乐音;有的是退休的大爷眉峰锁紧,一颗棋子在盘上低回,不知落到何处的情景……”(陆天翔《走在长长的石板街上》)3.“丹桂飘香的时节,你已被装饰一新,大红的灯笼,人工的华具,老街啊,你当真想要如此一个纸醉金迷的生活?老街啊,那低俗的暗红怎配得上你的典雅?那人造的华美又怎配得上你天生的丽质?”(袁亚兰《残韵悠悠》)以上片段是笔者摘录于学生的作品,那是我指导的一次“走近孔城老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的成果展示。
现摘录品读仍口留余香,暗自窃喜,这哪像出自一些淳朴稚嫩的农村初中生之手呵!可从字里行间,我分明能读出桐乡学子们登高丘而咏歌、依湖畔而吟诗、观古楼而悦心的身影啊!我还能感受到学子们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对保护文化遗产的关注与忧虑。
我又总能发现摇曳在学子们的笔下是一群鲜活的生命而非沉睡的资源。
他们颇具慧心,没对老街作流于一般性的说明与介绍,而是渗透学生的生命体验,赋予学生的个体情感,给人一种陶醉迷恋的诗意美感,这是什么味?语文味!二、想说爱你谈何容易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新理念,强调语文与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联系;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沟通。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散发“语文味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活动课课例分析
2、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一个汉字以及背后的故事或者含意, 例如“福”字,它的来源和它所代表的祝福和吉祥的含义。
3、小组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汉字的魅力和趣味之处,以及它们在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五、知识点巩固
1、练习一:进行汉字填空练习,让学生们在句子中填写合适的汉字,使句 子通顺并表达正确。例如:“日()月()”可以组成“日月潭”。
2、练习二:进行组词练习,让学生们根据给出的汉字组成正确的词语。例 如:“月()星()”可以组成“月明星稀”。
3、练习三:进行成语接龙练习,让学生们根据前一个成语的尾字,接下一 个正确的成语。例如:“一马当先,先()后()”,可以组成“先来后到”。
六、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意义以及趣味性,并进行了 互动学习和练习。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汉字的魅力,弘扬中 华文化。布置以下作业,以加深同学们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
1、请同学们回家后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汉字,查阅其起源和意义,编写一 个与这些汉字有关的小故事或者心得体会,下节课进行分享。
2、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和积累汉字的应用场景,例如观看电影、电视 剧或者阅读书籍杂志时,注意理解并学习其中的新汉字和表达方式。
3、请同学们每天坚持进行汉字练习,可以选择填空、组词或者成语接龙等 形式,以加强自己的汉字基础和应用能力。
1、游戏互动:通过识字游戏、成语接龙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学习汉字。
2、故事讲述:结合汉字的起源和意义,编写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有趣的汉字故事或者学习心得。
四、课堂互动
1、游戏环节:进行“汉字连连看”游戏,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比赛,通过连 线的方式将汉字与它的意义或来源对应起来,以此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让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 邹琴霞
让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汉川市田二河初级中学邹琴霞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活动,而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综合性学习应该突出综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
语文综合性学习则是开放的,它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
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
综合性学习应该强调实践性。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
这样一来,语文的实践性就凸现了,由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决定活动方式,由各地区特有的地方资源决定具体活动内容,这一切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变成了现实,语文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了。
综合性学习应该发挥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
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闪亮登场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闪亮登场【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旨在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单纯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它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根据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在小学四、五年级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我认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样进行更有效:一、跨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通过语文课程与大自然相结合,在学习内容上实现了综合;通过语文课程与艺术课程的结合,在文学表现形式上达到了综合。
1、语文课程与自然科学结合。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的结合,就使课程走向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彼此关照、互相包容,最终达到二者协调统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
具体做法:(1)学科中渗透。
即在语文课中渗透常识教学,特别在上一些科普性强的文章时;在常识教学中渗透语文学习,可用语文的方式去描述常识性的内容。
如,在上《黄河是怎样变化而来的》一文时,我让学生自愿组成五人一组,去搜集黄河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理黄河的资料。
在课文和课外资料学习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小组合作办了一期“我为治理黄河出主意”为主题的手抄报。
学生研究探索的兴趣浓厚,他们积极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黄河现在存在的问题,并写出自己治理黄河的方案。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绽放异彩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绽放异彩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语文学习过程。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
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教学作一粗浅的探索。
一、体现综合性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第一,学习目标的综合性。
即同时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三个方面目标的相互渗透,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
强调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倡导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第三,学习方式的综合性。
强调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综合,提倡观察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
第四,学习资源的综合性。
主张课内与课外两种学习资源相结合,主张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应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资源等各方面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的差别。
从传统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二、立足语文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倡导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上的综合,但无论语文与其他学科综合的程度如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是姓“语”,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的前提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发展需要,必须注重学生字、词、句、篇的整体发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彰显生活性回归生活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区别于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的又一特征。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出最美的花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出最美的花“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它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引领学生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发展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
小学生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为主要活动方式,但由于年龄、经验的限制,肯定要有个从扶到放的过程。
那就要求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及时、适度地组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与语文相沟通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自由地把书本和生活中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建构起来,探索出更利于儿童全面主动发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更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魁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雅言传承文明,诗歌浸润人生。
沿着经典诗歌的流淌脉络,现代人开始重温这些经典。
作为新时代的学子,作为有诗的国度之称的炎黄子孙,我们对诗歌的了解有多少?我们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文艺百花园中,诗歌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朵奇葩。
恰逢其时,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就安排了一次关于诗歌的综合性学习。
这是一次注重设计体验性和探究性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它让学生体验语文、探究语文、感受语文,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学习背景中学习、积淀与创造。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学《轻叩诗歌的大门》时的总体设想,具体阐述我是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
活动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还能对诗歌进行简要的赏析,部分学生还可以试着写一写诗。
2、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和新诗的区别,认识一些诗人,增长一些文学常识,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美的欣赏力,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
3、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记录整理等活动,提高学生相应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习诗歌的分类和掌握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
4、通过朗诵表演、展示诗集和原创诗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增长他们的勇气,提高自信心和培养创造力。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流淌浓浓的语文味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流淌浓浓的语文味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正以它开放的活力、探究的魅力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生们甚至亲切地称其为一道内容丰富的“文化大餐”。
由于综合性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科学、人文、自然、社会、文化、艺术、道德等各个领域。
这样一来,语文的教学很容易就成了思政课、科学课、艺术课。
为了完成了一个“综合性学习”,往往需要“调查访问”“查找资料”“交流辩论”“表演汇报”“写作成文“等等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我们究竟该用几个课时,学生究竟能用和喜欢用哪些方式来开展活动?我们现在讲究效率,这些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对提高语文素养究竟有多少作用?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这次教材编写也是一个尝试。
因而,要在综合性学习中如何体现语文味,这是当务之急。
笔者以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一试。
一、在听说中习得鲜活生动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这表明综合性学习的落脚点是通过听说读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单元话题“我们的课余生活”,我就着重点从听、说两个角度去实践,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我在上课之前准备了一些同学们的生活照片:有的在教室里认真听老师讲课、有的在劳技课中制作纸飞机、有的在体育运动会上百米冲刺、有的在文艺汇演中尽情表演、还有的在课间活动中开怀大笑、有的却在与同桌闹着别扭……这一幅幅生动有趣、活泼可爱的照片,让学生兴奋不已,特别是看到自己或熟悉的身影与模样时,更是激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
一阵热闹之后,我笑着点道: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鲜活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许多让人高兴、有趣、兴奋、难忘,或者是伤心、难过的事情。
有句俗话说的好,说出你的开心事,一分为二,大家一起分享;诉出你的伤心事,一分为半,分担你的忧愁。
活动——让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绽放光彩
活动——让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绽放光彩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听、说、读、写能力,体现语文实践性的基本特性;在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中一是要挖掘课程资源,丰富学习内容;二是提倡合作学习,开展综合性活动。
通过综合性学习,达到预期目的,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标签: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实施,“综合性学习”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综合性学习”这个全新的概念,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打开了一扇联系外面世界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品味语文之美,感受语文的魅力。
《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应该积极倡导。
那么,应如何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呢?近几年,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积累整理了自己的可行性做法。
一、挖掘课程资源,丰富学习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植根于中华千年厚载的文化土壤中,传承历史,折射文明,学习资源丰富,体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教师应把握综合性学习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加强与各个学科的整合,为找准“结合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立足教材,有效拓展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句话点中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阅读。
语文老师都知道,大量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很重要,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是145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如果只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泛泛而读,很难想象学生会非常有興趣地主动地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
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把学习内容做有效拓展,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拓展相关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抓住兴奋点、动情点随时拓展。
让浓浓的语文味充盈综合性学习的课堂
◎I精彩课堂让浓浓的语文味充盈综合性学习的课堂◎黄军霞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性质,不仅能使学生把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听、说、读、写得到了整体发展,而且也实现了其他学科和语文学科的整合,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怎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搭建语言运用的平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
一、确定分组选组长,选出“语文味儿”每一次综合性的内容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学生不可能每一个任务都能完成,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来分组。
分组既是对学习任务的分解,也是对学习任务的明确;最近我们班开展了一次“人类的好老师”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的是把综合性学习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增长知识,并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在明确活动目标之后,同学们根据课文的要求提出了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确定6个小组来分别进行不同的活动。
在确定小组名称的时候,同学们纷纷提出建议,从中选择最恰当、最能体现小组活动内容的名称。
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激烈的碰撞中变得凝练,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每确定一个小组,我们就进行组长的竞选,请申请组长职位的同学谈谈自己为什么能够胜任组长这个角色。
主动请缨的同学都是班级中语言表达能力最强的孩子,他们大胆地陈述自己的理由,让大家看到自己的优点。
经过激烈的竞争,我们的6个小组长产生了。
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兴趣盎然,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分组也分岀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二、招募组员定计划,招出“语文味儿”组员的招募,我采取同学申报,组长审批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兴趣等进行自主选择,组长拥有审批权。
在这样的要求下,同学们主动向组长介绍自己的特长,能为大家做些什么,希望自己得到认可。
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重新思考了自己的定位,从心里去认识自己。
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在渐渐成长。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体现语文味
理论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一点时间对内容做了解与思考。
有很多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理数是什么”“有理数一般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哪些数是有理数,哪些数容易被误当作有理数”等。
当老师听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其后再多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最后一起来探讨问题的答案,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的意义不是很大,比如“3是不是有理数”“9是不是有理数”,即使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也不要觉得很不耐烦,一定要用积极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提问题的积极性,而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到的知识一定非常深刻,这也收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问的能力加以培养,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初中数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而且,对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也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形成,还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学习数学。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单单只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对学生主动提问的行为多鼓励,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提问过程与解决问题当中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1]万占全.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学周刊,2014(29):157.[2]徐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80-81.[3]赵娟.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实现途径[J].亚太教育,2015(120):76.[4]杜逢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S2):182-184.[5]邢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126.[6]夏至贤.培养个性的花朵,激发创新的思维: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544.•编辑张珍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体现语文味吴秀虹(新疆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寄宿制初级中学)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有一种不良的现象:为了追求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把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看电影、演戏、唱歌、画画,把语文课上成了音体美的大杂烩,一堂堂综合课下来,往往热热闹闹,课堂上掌声不断,下课铃声想起,师生皆大欢喜。
语文综合性活动,成就课堂的精彩
语文综合性活动,成就课堂的精彩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各个学科的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的教学效果。
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教师如何利用语文综合性活动,成就精彩的语文课堂。
标签:语文活动课堂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它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现代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整合,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地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它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组成语文课程新的目标体系。
作为语文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然而,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的同时,却还来不及为我们一路亮灯指引,一切还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前进。
我们该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近兩年来,我通过广泛的理论学习和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实践,对此有了一些认识,现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将综合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都可以进行综合性学习,它重在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
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起,介绍有关月球的知识、人类登月全过程以及很多的神话传说、科幻作品等,甚至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想像未来世界的你登月的情景……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又可以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相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就说,大胆表达。
二、将综合性活动渗透到大自然中比如常年难见一次的大雾,比如难得看到的雨后彩虹,比如几年都难得下一场的雪……遇到这种情况,我绝不会失去这样一次机会,即使别的老师在上课,我也要求其他老师把课让给我——抓住时机让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感受欢乐共享的感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难道不是更重要吗?那一天早上起床,忽然发现窗外一片白茫茫,啊,下雪了!当我来到学校,啊,雪中一个个兴奋激动的身影!我大声对围在我身边的同学们宣布:“孩子们,走,我们一起去玩玩雪!”他们一听,快乐极了,大声喊叫着拥着我走出教室。
彰显语文魅力,培养综合素质
彰显语文魅力,培养综合素质搞好语文教学,彰显语文魅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彰显语文的魅力,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搞好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搞好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1.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如朗读、背诵、复述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可以通过课堂阅读、课外阅读、读书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文化的学习。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如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4.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如课堂活动、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结论和展望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彰显语文的魅力,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习惯、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同时,还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散发中华传统文化的芬芳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散发中华传统文化的芬芳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通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学会思考、感受和表达,同时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任务,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芬芳。
可以通过阅读和理解古诗文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美。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古代诗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美感和意境的熏陶。
可以教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哲理和人生经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可以通过模拟古代文人的写作体验,让学生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代文人的写作方式和用词,让他们体验古代文人的创作过程和情感体验。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代建筑、传统手工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可以邀请传统书法家来学校举办书法展览和讲座,让学生亲自体验书法的魅力;或者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风情。
也可以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和传说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可以选取一些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和传说,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通过故事和传说,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优秀品质,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学生可以在语文学科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芬芳。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意识,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
彰显语文魅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彰显语文魅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一门关乎人文精神的学科。
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彰显语文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社会的期待。
要彰显语文的魅力,就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以诵读、背诵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有所限制。
我们需要借助多媒体、互动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语文的奥秘。
通过观看电影、漫画,听音乐、演讲等形式,来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力,从而彰显语文的魅力。
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演讲、辩论等多种实践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要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大胆创新,提倡想象力的发挥,鼓励他们写出更加富有创意的文章,展现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要想彰显语文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的教学态度也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示范语文的魅力。
一个热爱语文、熟悉语文的教师,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要关心每一个学生,注重引导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来提高整体素养。
家庭和社会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可以通过陪伴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体验语文的魅力。
社会应该提供更多与语文相关的资源和机会,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到语文的力量和价值。
彰显语文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教育界、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种手段的有效整合,构建一个立体的语文教育体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学习展示
汪 徽
星 魑力 镌灰
35 0 ) 14 0
并 未 关 注语 文 能 力 的 培养 。 其 二 , 学 内容 忽视 语 文 学科 的学 法 特 点 。综 合 教
课 将 语 文 课 程 与其 他 课 程 领 域 .语 文 书 本 知 识 与社
会 生 活 实 际 联 系起 来 , 可 采 用 的 学 习 方 式 多样 而综
生 在 搜 集 、 理 、 合 之 后 的展 示 过 程 中 , 面 的 活 整 整 表 跃 下 又 积 淀 下 来 多少 提 高 学 生 语 文 素 养 的 内容 呢 ?
我 认 为 存 在 以下误 区: 其 一 , 学 内容 语 文本 位 的淡 化 。本 堂 综合 性 学 教
向、 向理解 , 一步有效促进 孩子们认 知方式 的转 横 进
科 学方法 , 了解 科 学 精 神 , 建 一 个 健 康 协 调 发 展 的 构 基 础 。 如 , 上 述 “ 物 链 教 学 ” 例 中。 物 间 的 食 在 食 案 生
物 联 系 隶属 于 1 4个 科 学 大 概 念 有 关 生 命 领 域 中
“ 天 ” 话 题 , 一 篇 作 文 , 以描 绘 冬 天 的 景 色 , 冬 为 写 可
案例 1 《 受 自然》 示课 :感 展
这 堂课 设 计 了三 个 环 节 : . 进 自然 : 1走 出示 各 地
衷 等 现 象 , 就 进 入 了一 个 误 区 。 这
课 教 师 却 让 将 这 些 主 流 的 学 习方 式 边 缘 化 , 戏 、 游 视 频、 竞赛 等 活 动 方 式 反 客 为 主 , 生 的语 文 能 力 难 以 学
提高 。 不利于 学生的发展。
为 寻 求 突 破 . 者 也 上 了一 堂 “ 受 自然 ” 综 笔 感 的
断 丰 盈 。 应 该 是 新 旧理 念 的 更 迭 嬗 变 . 合 素 养 的 更 综
照片 , 节活 动学 生活跃 , 细想 下来 , 此 但 与语 文课 相
比 , 少 了一 点 语 文 味 。所 以 , 者 认 为 问题 核 心 在 却 笔 于 没 有 能把 握 好 教 学 内容 的界 限 。 综 合 性 学 习具 有
也 可 以叙 述 与 冬 天 有 关 的 事 情 。 这 堂 综 合 课 内容 丰 富 ,但 笔 者 感 到 困 惑 的是 学
的— — “ 物 需 要 能 量 和 物 质 的 供 给 . 此 它们 经 常 生 为 需 要依 赖 其 他 生 物 或 与 其 他 生 物 竞 争 。 ” 因此 , 学 教 时我们 不应仅 仅 拘泥 于文本表 面所 呈现 的信 息 , 而 应高屋建 瓴 . 指大概念 , 剑 引导 学 生 加 深 对 问 题 的纵
变 和 科 学 思维 的形 成 。
一
直 以来 , 于 人 们 对 教 师个 人 素 养 的 要 求 , 关 经
习课 对 语 文 素 养 关 注 不 够 ,误 将 综 合 性 学 习课 上 成 了其 他 学 科 或 领 域 的课 程 。 综 合 课 在 教 学 目标 上 大 都 涉及 其 它 学 科 内容 ,各 学科 知 识 的 综合 的 确 是 拓 展 了学 生 的视 野 ,但 切 不 可本 末 倒 置 。如 :感 受 自 《 然 》 教 师在 第 一 环 节 设 计 时 内容 罗列 了各 地 的 风 光 ,
合 , 察 性 学 习 、 验 性 学 习、 作 性 学 习、 究性 学 观 体 合 研
( 姚 市姚北 实验 学校 , 余 浙江余姚
习和 实 践 性 学 习 、 自主 性 学 习都 是 语 文 综合 性 学 习 语 文 综 合 性 学 习教 学 是 语 文 教 学 的 重 要 模 式 , 也 是 一个 疑 难 问题 . 为 语 文 综 合 性 学 习展 示 课 , 作 应 彰 显 语 文 学科 的特 点 , 而提 高 学 生 的语 文 素 养 。近 从 的 学 习方 式 , 要 以 突 出语 文 学 科 的 特 点 , 就 是 以 但 也
综合 性、 实践性 、 开放 性的特 点 , 学生在 准备环 节 但 积极 参与体 验 , 已注 重 了合作 、 究能力 的培养 , 探 作
为 语 文 综 合 性 活 动在 展 示 中就 应 彰 显 语 文 学科 的 特
点。本 堂课 归结 下来 , 除在 朗读上有 所指导提升 外,
Hale Waihona Puke 讧 一个 完 整 的对 世 界 的理 解 , 步 形 成 科 学 态 度 , 握 初 掌
第 三小组 汇报冬 天的乐趣 , 组成 员各讲 一件趣事 . 小 并配上照片。 第四小组汇报冬天 的气息。 学生搬来梅
花 给 同学 们 闻一 闻 . 朗读 冬 天 的诗 歌 。 . 写 自然 。 3谱 以
“ 听 、 达 、 读 、 作 、 论 、 考 ” 核 心 , 本 堂 倾 表 阅 写 讨 思 为 但
日参加 了一次综合性 学 习的研讨 活动 , 笔者发 现 , 一
些 课 虽 然 精 彩 纷 呈 .但 却 将 展 示 内容 扩 大 得 广 袤 无 边, 出现 了教 学 内容 选 择 的 随 意 性 、 离 语 文教 学 初 远
常 能 听到 这 样 一 句 话 : 给 学 生 一 杯 水 , 自 己要 有 一 “ 桶 水 ” 也 不尽 然 啊 , 许 改 成 “ 学 生 一 杯 水 , 师 。 或 给 教 必 须 是 一 条 常流 常 新 的 小 河 ” 合 理 些 。 而且 , 里 更 这
的“ 常流 常新 ” 不应 该狭 隘地理 解为 知识 素养 的不 ,
逐 步 积 淀 。 由 此 , 新 课 程 实 施 十年 之 后 。 们 一 线 在 我 小 学 科 学 教 师 非 常 有 必 要 沉 下 心 来 .在 教 学 这 条 道
路 上做到见微知 著 .为最终 成为 出色 的教学组 织者
和 引领 者做 深 度 反 思 。
( 任编辑 : 伯军 ) 责 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