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5探究课后对点集训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2易混修辞手法辨析2023版
1.区别借喻与借代的方法技巧。①看是两种事物还是一种事物。借喻所用的 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而借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原来事物的一部分来指代 该事物。②看它们构成的基础。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本体 和喻体这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而借代中的本体和借体基本上指 的是同一事物,构成借代的基础则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③看能否变成 明喻。凡借喻大都可以变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例如: a.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账。(借喻。我们可以说“那个人像寄生虫一样”。) b.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账。(借代。我们不能说“那个人像歪嘴巴一样”。)
基础帮
4.设问与反问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 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 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例如:
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 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 什么不好呢?
基础帮
2.比拟和比喻的区别。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 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喻本体,重点在“喻”。比拟的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 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而喻体必须出现。 3.对偶与排比的区别。对偶一般有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有三个或三个以上 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是特别严格 。 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是不重字的,而排比句中经常使用同一词语,使句子互 相衔接,给人以紧凑之感。对偶以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3散文阅读练案32理解重要词语含义和句子含意
⑥公羊不生崽,流放也就无尽期。苏武吹笳大概总是不成腔调,一些断 续的音,夹杂着沉默,像一头受伤的驯鹿,吃力地将一个个长夜拖走。待到 有一天苏武归汉,他会指指胡笳,说它的腔子里存了十九年的昏暗。
⑦从大使混到囚徒,苏武真是个倒霉蛋,但历史上还有比苏武更甚的人, 他就是直接从皇帝沦为阶下囚的宋徽宗。
⑧做了囚徒的人都喜欢仰面看天。天上有鸟,鸟会飞,他若变成鸟就能 重获自由,可是人怎么会飞呢?于是这个囚徒抛弃初心,转变思路,开始在天 空搜寻:他要找一只鸟,这只鸟在中国文化中叫大雁。大雁具有慈悲心,能 为受苦受难的人通风报信。他不想当囚徒,他希望有一支神武的军队将他 劫出牢笼,他要命令大雁为他传送这条求救信息——没错,是命令,这是宋 徽宗最擅长的表达方式。
⑫贝加尔湖在俄罗斯境内,有些旅行者不坐火车而是自驾,一路开到 贝加尔湖,先在湖边买套娃吃烤鱼,然后就想找找苏武当年的痕迹,当然是 没有,一块碑、一个指示牌也没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关切点,但我们自 己要相信,苏武和他放牧的那群羊,就像天上的一朵云,是从此地出发,飘回 南方,飘进班固的《汉书》,最后变成我们的国民记忆的。
解析 A项,“对于能否生存下去信心不足”错误。苏武无信心的是“要不要告 诉金龟子,你已来到大汉王朝”,而不是“对于能否生存下去信心不足”。B 项,“……不能再当皇帝,只能寄情于书画”错误。结合文中第⑨段可知,宋 徽宗被囚之前,墨渍和颜料已深深嵌入掌纹,再也无法洗净。D项,“还被当 时的史官记载”错误。苏武牧羊是西汉时期的故事,《汉书》是东汉的班 固所作。
⑨时间向前推一推,当现役囚徒还是现役皇帝的时候,他将治理国家放 在末位,而将个人的艺术修养挪到首位,一颠倒,宋徽宗就成了大画家。他 的手和普通画家没什么两样。宫女每天将他的手浸在黄铜盆子里细心剔 刷,他的手却不可救药,墨渍和颜料深深嵌入掌纹,再也无法洗净。这双手, 锁定了这个男人的文化身份。他画过比大雁高贵的仙鹤,那是一幅著名的 画,大片的天空,天空的颜色如同青绿色的湖水,宫殿的屋顶彩云缭绕,彩云 之上是一群仙鹤,每只鹤的姿态都听凭宋徽宗随意摆布。他一直认为自己 可以给鸟类下令,成了囚徒他才明白,宣纸之外的鸟类根本不听他的话。他 每天抬头,日日怅怏,天空寂寞而无情,一只大雁也没有。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他教我们宋诗。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C.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比拟等手法,写一只毛色鲜红艳丽的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的景象,突出它原始的天然之美。
⑥说起雪,雪山也有雪。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即的。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瘾就是。
⑦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说的是北方,胡天即塞北的天空。落雪之后,雪花积压在树木枝头,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在盛开。意境如此壮阔而优美,唯边塞诗人才有可能提炼得到吧。
B.在作者笔下,北方的雪飘落的过程,轻扬飘摇,富有美感。北方的雪覆盖着草地,既温暖草地,又滋润青草。
C.作者写北方雪地上车印、炊烟、哈达、牧民、野羊、马群、驼铃等景物,突出了雪域的洁白、阔大、生机。
D.作者引用杜甫的诗,表现了雪山的“千秋雪”具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引用岑参的诗,写出了北方雪压枝头的壮阔优美。
专题二 散文阅读 学案二 第3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文本一:
新校舍(节选)
汪曾祺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散文阅读 学案1
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姥姥的泪赵振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因为一本书、一首诗、一部影视作品抑或一个梦。
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
猛地想起,姥姥是属蛇的。
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
3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13年。
即使14岁那年我的户口迁到了城里,也还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着,只是生产队不分给口粮了,要到粮站去买,每月29斤半,直到16岁入伍。
小学三年级以前,我按着姥爷的姓氏——姓刘。
那个乳名,其实也是我上学后用的大名,极臭极臭的,也是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
我曾问过姥爷,怎么给我起这个名字,说是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好养活。
现在,偶尔回到姥姥家,还有人在叫着我的乳名,听起来仍觉得亲切得很,温馨得很,仿佛回到了儿时。
想着想着,睡意随着回忆的长风旋转着、飘荡着,不晓得散落到哪里去了。
脑子清醒着,虽然有着小夜曲的催眠。
我悄悄下床,披着衣服来到了阳台。
望着南天,朝着姥姥生活和长眠的方向,本还在眼窝儿里打转的眼泪此时已经滚到了嘴边,舔了舔,咸的,带着稍苦的味道。
也曾经看到过姥姥流眼泪。
好像是初冬,也可能是暮秋,只记得地里没有多少庄稼了,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姥姥拉着我走了很远的路,还穿过了一条铁道,来到野地里的一座坟前:“这是你姥姥娘(邢台方言,姥姥的母亲)的坟。
”随后,从篮子里拿出了些许粗糙的黄纸、几块饼干,还有一盒火柴。
“你到那边玩去吧。
”姥姥随手指了一下。
我不明就里,撒着欢儿跑开了。
等我回头的时候,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
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
看到小伙伴在父母怀里撒娇,也难免有些寄人篱下的惆怅。
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己的性格,被自卑的牢笼紧紧地囚着,并生长着。
即使如此,也有做坏事的时候。
一天和同伴去割草,不知谁说要比试一下谁的镰刀更锋利,我就挥舞起来,齐刷刷地割倒了邻居家的一大片庄稼,那是只有一人高的玉米,正在吐着金黄色的穗儿。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基础点:1.重要词语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限于“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散文阅读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类词:(1)体现作者态度或情感主旨的词语俗话说“字斟句酌”,词语的运用需要仔细考虑与锤炼。
很多情况下,词语的选择与文章的主旨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仔细体味这类词语,就能理解句意甚至文章的主旨,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单个的词语,本身是没有修辞手法的,只有运用到句子中,才显示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词语,能够取得丰富的表达效果。
(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等)的词语具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就是指代词,它包括指代词与指代短语两类。
前者有人称代词及指示代词,如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它们),自己、人家、别人,这、此、那等。
后者如这些、那些、某些、这样、那样、如此、之所以如此、既然这样等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有些词语,单独存在时,并没有特殊的表达作用。
当其一旦进入语境,与具体的文本发生关系时,就有了明显的表达效果。
这类词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还可以是反复出现的词语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词典义、表面义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为在新的语境中,其产生了特殊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2.重要句子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2考点5探究表达方式分析人称作用原卷版
散文阅读过关测试一、表达方式(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诗意之外①“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②杜牧《山行》,流传千古。
寒山,石径,白云生处,人间烟火,构成清幽静美又不失生气的画卷,最终化为经典的审美意象。
③但,在诗情之外,其实有更值得关注的话题——白云生处的人家,究竟是怎样生活的。
产生这个想法,源于夏天在贵州的一次采访。
正安县,石志村,一个村民散居山上山下的小村落,也是当地脱贫攻坚的前线抵达石志村是一个阴天的下午。
站在山脚下,当地干部对着面前的青山,一一指给我看:远处那几个房子,是我们村;那边半山腰,那一片房子,也是我们村;那边那个山尖尖,露出一点屋顶那个,对对对,也是我们村……我眯起眼睛眺望,厚重的云层遮住了夏日阳光,雾气缠绕在山间。
几个灰色红色的屋顶,在绿色山体与乳白色云雾中影影绰绰,恍惚间有几分避世而居的幽远味道。
④但我意识到,我不是来游山玩水的。
定睛再看,层林之间并不见道路,山上的百姓怎么出门?当地干部笑答:有公路,新修的,树木挡着呢,但是早些年,可是真没有。
⑤我们坐车往山上去。
果如其言,绕过几道弯,一条新修的硬化路进入眼帘,沿着凌空延伸的电线,蜿蜒向山的深处。
当地干部一路介绍:石志村一村之内,海拔落差超千米,以前,交通一直是个大问题。
因为不通公路走不了车,物资流通只能靠人力,大物件进不去也出不来。
住在高处的几户人家,靠山里的方竹笋等物产为生,论收入其实不算穷,家具家电也不是买不起,但是买了却运不进来。
山上有人生病了,多是靠村医走访问诊。
而村医出诊,想把整个村走一遍,要天亮出门天黑归,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爬山。
这几年,省里推进硬化路“组组通”,分散居住的村民终于享受到车开到家门口的幸福生活……⑥耳朵里听着,心中便生出点感慨。
“白云生处有人家”虽然如诗如画,但对于这些世居山上的群众来说,生活的富足与便捷,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可是在此之前,我虽也在不同的地方眺望过不同的山中人家,却只是在心里感慨过诗情画意,而从未思考过“诗中人”“画中人”的生活。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专题复习:“散文探究类题”专项练(含解析)
“散文探究类题”专项练(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桃园杂记李广田我的故乡在黄河与清河两流之间。
县名齐东,济南府属。
土质为白沙壤,宜种五谷与棉及落花生等。
无山,多树,凡道旁田畔间均广植榆柳。
县西境方圆数十里一带,则盛产桃。
间有杏,不过于桃树行里添插些隙空而已。
世之人只知有“肥桃”而不知尚有“齐东桃”,这应当说是见闻不广的过失。
我这样说话,意在使自家人多卖些铜钱过日子,实在是因为年头不好,连家乡的桃树也遭了末运,现在是一年年地逐渐减少了。
故乡的桃李,是有着很好的景色的。
计算时间,从三月花开时起,至八月拔园时止,差不多占去了半年日子。
所谓拔园,就是把最后的桃子也都摘掉。
最多也只剩着一种既不美观也少甘美的秋桃,这时候园里的篱笆也已除去,表示已不必再昼夜看守了。
最好的时候大概还是春天吧,遍野红花,又恰好有绿柳相衬,早晚烟霞中,罩一片锦绣画图,一些用低矮土屋所组成的小村庄,这时候是恰如其分地显得好看了。
到了夏天,有的桃实已届成熟,走在桃园路边,也许于茂密的秀长桃叶间,看见有刚刚点了一滴红唇的桃子,桃的香气,是无论走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闻到的,尤其当早夜,或雨后。
说起雨后,这使我想起布谷,这时候种谷的日子已过:是锄谷的时候了,布谷改声,鸣如“荒谷早锄”,我的故乡人却呼作“光光多锄”。
这种鸟以午夜至清晨之间叫得最勤,再就是雨霁天晴的时候了。
叫的时候又仿佛另有一个作吱吱鸣声在远方呼应,说这是雌雄唱和,也许是真实的事情。
这种鸟也好像并无一定的宿处,只常见它们往来于桃树柳树间,忽地飞起,又且飞且鸣罢了。
我永不能忘记的,是这时候的雨后天气,天空也许半阴半晴,有片片灰云在头上移动,禾田上冒着轻轻水汽,桃树柳树上还带着如烟的湿雾,停了工作的农人又继续着,看守桃园的也不再躲在园屋里。
——这时候的每个桃园都已建起了一座临时的小屋,有的用土作为墙壁而以树枝之类作为顶篷,有的则只用芦席做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1讲把握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准解综合性选择题课件新人教版
29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 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 20 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 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30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 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 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34
3.结尾部分 ①小说再回到“我”的视角,回到现在,写烈士墓碑,写周围 的松树,写人们对赵一曼的铭记,暗示作品主题。 ②最后再回到“资料”中,写赵一曼女士赴刑前给儿子的信, 表现了烈士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提示] 此分析有助于分析解答第 1 题。
35
4.总说 这篇小说不同于一般小说的情节结构。它没有按照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的顺序行文。而是采用“历史与现实相交织”的手法, 用“镜头式的片段”选择材料,塑造人物形象。 [提示] 此分析有助于分析解答第 3 题
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
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 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 及小说主旨相适应,环境的 描写手法十分丰富,既有描 写角度的选择,还有各种修
环境描 写手法
题
(2015· 湖 南 卷 ·T16) 分 析 文 中画波浪线段落 景物描写手法。
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等。
3
2.从试题考点上看 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 考生对文本的“感受”“品味”和“领悟”。命题人往往注重从小 说“3 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命题。命题角度的 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难度适当降低。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36张)
⑫从老家归来,他本以为那片紫苏一定会很荒疏,没想到紫苏却依旧青绿、 娇嫩、齐整、油亮。这之后,他只管给紫苏锄草、施肥,让它长得好,然后退隐 到紫苏之外,暗看邻居采摘的欣喜。 ⑬翌春一日,小区里的一个老妇人抱来了两棵香白杏的树苗,对他说:“在 紫苏的空地上,应该再种两株杏。因为紫苏喜阴,有树遮挡,它就多了青嫩。再 有,天长白杏,地长紫苏,上下都有收成,邻居们就多了喜乐。还有,白杏和紫 苏,有了高矮,对比着就有好的景致,你说是不是呢?”
⑨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他笑 眯眯地注视着, 说: “尽管掐吧, 紫苏命贱, 你越是掐得很, 它越是繁衍得茂盛。 ” ⑩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催促 道:“掐就是了。”邻居脸一红,说:“够了。” ⑪后来,他回老家打理一些事情,紫苏被他暂时遗忘在那里。被遗忘的紫苏, 反而疯长。疯长的紫苏,会变老,会变得不能入口,邻居们懂得这个道理,心想, 与其让紫苏变得无用,不如安心享用,便放手去采摘,以至于怀抱盈满,口中整 日都是紫苏的余香。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加点的词语。(4 分) [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 题干包含两个问题,第一要注意题干中“结合上下文”,“结合上下文”就 是要考虑词语的语境意义。第二要注意题干中的“赏析”,“赏析”就是要求我 们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考虑,答出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第二步:据要点,找对应 (1)凝固 要点 字面意义, 语境含义 使用的手法 找对应 第②段,“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 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凝固 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 .. 地吐弄着它粉红色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无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是的,阿南婶!”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讲话了。” “那末比航船还快?”
语文复习习题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1
习题课1-2专题十二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总分:125分,每大题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5分)在鲁迅先生故居郑文燮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冥之中有一种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
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
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0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
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作“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
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
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
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
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
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
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
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5讲深化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教学案
第5讲深化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语言,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美活动。
此类试题的难度主要有两点:一是结合试题要求较好地把握下笔的角度;二是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题要点。
考法1 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如表达方式运用技巧、表现手法运用技巧、修辞手法运用技巧、行文技巧等。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8·浙江卷)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汴京的星河》)(3)(2017·全国卷Ⅱ)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窗子以外》)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表现手法”“细节”“人称”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3步骤”第一步:指出手法要指出文章或某段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或者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定位。
散文的表达技巧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二步:分析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概括效果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杏花村访酒梁衡①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
一是风景特殊的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
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将它归类。
②说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
历史上这里确曾杏林千亩,繁花如云的,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游一次。
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骄傲的产品——汾酒。
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学案7有答案
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生命曹德权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
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
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
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
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
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
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
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
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在车尾,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十二第一讲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Word版含解析.doc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
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
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
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
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
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
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
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
”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
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
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
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
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
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
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
”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2散文阅读任务3考点突破第5讲形散神不散从中寻灼
第5讲形散神不散,从中寻灼见——探究标题、意蕴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鉴赏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层级,是考试能力中的最高级。
探究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其设题角度多涉及主旨意蕴、审美意蕴及创作意图等。
近年来,高考命题在“探究”上淡化了许多,虽然不冠以“探究”字样,但不少题目的实质仍是探究。
散文探究与小说探究在探究角度及方法上差不多,仍以主旨意蕴为主,要求思考深刻、开掘广泛。
对于我们复习来说,需要掌握探究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见探究题型的探究要点。
题型一探究标题标题类探究题在高考中屡屡出现,有的是对标题的艺术及作用的分析,有的是对标题内涵的理解,有的是对标题意蕴的探究,有的是对标题优劣的比较。
要善于根据不同题型合理、有序地探究解读。
1.命题形式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21·全国甲卷)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2)(2018·北京卷)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水缸里的文学》)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探究”等作答动词和“意蕴”“寓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探究标题“五思考”(1)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2)思考标题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
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写作对象。
作答时要特别关注写作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
有的标题由写作对象和修饰性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作答时,要特别关注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揣摩其内在的意蕴,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思考标题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要特别注意标题中表达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对写作对象的特征或内在意蕴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义。
(4)思考标题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
有些标题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它常常就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任务突破练12 散文阅读(探究类题)
任务突破练12 散文阅读(探究类题)(赋分30分用时40分钟)一、(江西萍乡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照见李庄沈念①李庄,人称“万里长江第一古镇”。
②到达李庄的当夜,我在大自然的声音中醒来。
房子临江,是三层小楼建成的民宿。
水流搬动着李庄的夜晚。
水流制造的声音里,掺杂着虫鸣、鸟语、风声,间或有几声青石板街面上的沓沓脚步和夜归人的嘤嘤私语,像是由着性情奏着李庄的小夜曲。
③蒙眬中有光。
漫天飞卷的光芒,时隐时现,为声音叩打着节拍。
它们也是李庄寂静深沉的组成。
④光是哪里来的?江面上有航标灯,曳曳微微地闪烁着,拖出一道道长影。
江对岸有丛林掩映的房屋,屋里亮着一浮一沉的白光。
偶有路过的货轮,船头有盏摇摆的灯,尾部发出低低的轰鸣,突突突地往斜里开去。
这条行驶的斜线,也被那幢三层高的八角楼阁檐边的彩光照亮。
⑤来李庄的人,无一例外,最先看到的就是这座全木结构的八角楼阁,牌匾上“奎星阁”三个大字浮凸夺目。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奎星阁,立在小镇景区的东北顶角处。
因为高,它就成了我们判断方向与位置的标志性建筑。
可以升降的地面路障,也从它身旁将李庄划成了两个世界——过去与现在,俗世与理想。
盘楼而上,江面、小镇尽揽眼底。
江流蹉跎,人流熙攘,奎星阁是从宜宾到上海沿江保存最好的亭阁建筑。
这话最早出自建筑学家梁思成之口。
⑥凑巧,次日正好撞上梁思成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抗战时期,梁思成带着妻儿就住在李庄上坝村的张家大院。
他的年谱上如是记载:⑦1940年11月,营造学社迁往李庄;1941年开始集中精力研究宋代的《营造法式》;1942年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1943年英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约瑟赴李庄访问,在《中国科学与文化》一书中称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宗师。
⑧在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这位宗师藏进了李庄的寂静之中。
李庄的寂静是天生的,长江在侧,逝者如斯夫,它的历史也有1400多年了,谁还有理由静不下来呢?梁思成定是深深喜欢李庄的,读过《中国建筑史》的人都会生发一种感觉,他的访古和研究,呈现和留存,有如江水远途跋涉、上升汇聚,有着与时间水乳交融的精神气息。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探究文本意蕴题题组训练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探究文本意蕴题题组训练一、对点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自己就是一种祝福[美]威尔.鲍温在葡萄园里,当一棵葡萄树开始成熟,便会散发出一种其他葡萄树也能接收到的振动频率、酵素、香气或能量场。
这棵葡萄树在向其他葡萄树示意:该是改变、该是成熟的时候了。
当你在言语及思想上,都颂扬着自己和他人最崇高、最美好的一面,你只要表露原本的自我,就能向周遭所有人示意,该是改变的时候了。
你甚至连试也不必试,就会唤起人们的意识。
我常常想人类为什么喜欢彼此拥抱。
当我们拥抱时,即使只是短暂的刹那,我们的心也会互相曳引,我们会提醒自己:地球上只有一个生命,一个我们共享的生命。
如果我们不刻意去选择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就会跟着其他人的脚步混沌度日。
我们常跟着其他人随波逐流,却没有发现自己在依样画葫芦。
我父亲年轻时经营我祖父的一家汽车旅馆,那家旅馆的对面是一家二手车行,而我父亲设法和车行老板达成了一项协议。
汽车旅馆晚上的生意若很冷清,我父亲就会去车行,把十几辆车移到旅馆的停车场。
不用多久,汽车旅馆就会充满付费的旅客。
经过汽车旅馆的人会推论,如果停车场空荡荡的,这家旅馆一定不太好;但要是停车场停满了车辆,经过的人就会觉得这是适合住宿的好地方。
我们都会跟着别人走。
而现在,你已经成为一个在领导世界走向和平、体谅和富足的人了。
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我们牧场上嚎叫的那群土狼叫醒。
刚开始的嚎叫声起自一只小狼,然后才扩散至整群土狼。
很快地,我们的两只狗吉布森和玛奇克也加入了嚎叫的行列。
不久,我们邻居的狗也开始嚎叫,最后嚎叫声从四面八方涌来,传遍山谷,附近的狗都加入了。
那些土狼制造了正在扩散的涟漪。
没一会儿,我又听见嚎叫声从几里外的各处传来,而这一切皆始于一只小土狼。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将在你的世界里造成影响力。
以往,你的影响力可能都是负面的,因为你可能有抱怨的倾向。
如今,你则在为所有人设立乐观的典范、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学案4Word版含答案
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人生如旅行李永海①出门旅行,难避漂泊。
②静静地候车,静静地等待。
时而也在候车室的壁图或铁路列车时刻表前流连,时而掐指计算车次及行程。
候车室是一个小天地,囊括各色人等,也包容各种不同的遭遇和人生。
购票、检票、上车,仿佛领取了一张公民认可证,凭着它,就可以堂堂正正乘上这次列车,去想要去的地方,开始人生奇妙的旅行。
待坐定后,探头窗外,长长的站台渐行渐远,更增添了浓浓的离情别绪。
单身旅行,无牵无挂,冷眼窗外,那里没有与自己相关的人和景;此时此刻,心境坦荡如水,人生有多少这样的小站,不知哪趟车才是自己想乘的,不知哪个座位真正属于自己。
③同在旅途,个中滋味,因人而异。
每每勾起我同情的是蜷在候车室里,或卧或躺的那些疲惫不堪的人,他们大多是离家打工外出的农民工,为了生活,四处漂泊。
一样的行程,一样的方向,同是旅途中人,遭遇却大相径庭。
④人在旅途,看着时光从指缝间溜走,心里的无助就像原野上的草一样疯狂生长着。
在午后刺眼的阳光下,只感觉到刺骨的风,不知道该用什么姿态去面对,该用什么样的热情去燃烧,木讷地做着所谓该做的事,如一粒尘埃,已经湮没在不知喟然的时光里。
⑤人在旅途,过客匆匆。
人生的驿站,或伤感或欣喜,欲下笔却无从写起,所以许多时候我选择无语。
然而无语的时候又很凌乱,像一堆扔不掉却又整理不了的旧物一般侵占着每个角落,生命中的某种本能在缓缓消失,迟钝的刀刃划在心上,血慢慢涌出来却把握不了,只能有心无力地去面对。
⑥人的一生,犹如旅行。
纵使踏遍千山万水,也仍是途中人。
原以为自己早已经习惯了停滞的状态,不会再斤斤计较地去寻求那些心里遗落了太久的东西。
快节奏的工作、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周围的人们多了浮躁、少了温情,多了竞争、少了感悟。
一路走来,从部队到地方,从军人到税官;从农村到县城,从青年到壮年。
蓦然回首才发现其实一直是渴望着被在乎的,只是逼着自己放弃,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散文阅读 5 探究
一、[2017·绵阳一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水仙
高璨
①水仙在我心中的位置与蜡梅相当,我甚至觉得它比蜡梅更容易亲近。
我总是不忍将任何
一朵蜡梅花摘下,让它陪在身边,它是那么美丽,蜡质的容颜却没有人类制作的蜡像的那种苍白、虚拟感。
它开在没有一片叶子的树枝上,具有一种安静的气质。
水仙花却可以买来,摆在
家里,想它时就可以清晰地观赏到。
②我喜欢水仙花的样子,但几年未见我已有些淡忘,在这样的想念下我养了三株水仙。
看
到它们时,我才准确地忆起水仙这种天使的神态与模样,还是那样甜美的笑靥,还是那样鲜亮而温柔的黄,还是那样随意,会看到任意方向的风景。
我一直以自由的原则养着它们,而它们的长势也令我满意,并且在新年第一天的零点绽放了。
我并没有刻意希望它们在什么时候开
放,但这样的开放时间格外令我惊喜。
③它是同窗外的礼花一同绽放的。
由于今年的时间实在不够充裕,我也是等到去年的最后
一天才点燃了第一支礼花。
人们仿佛都变得忙碌了,到点了才出门,到点了才开始在地面铺展鞭炮,谁都没有闲情逸致在临近过年的时候,像以往那样扔几个震耳欲聋的鞭炮,使附近车辆
受到惊吓以至呼喊起来。
④天空被各种颜色的礼花映照得明亮,轰隆隆的炮声包围了一切。
这个时候,人和人的交
流变得很困难,好像声音挣扎着要离开我们,好像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将声音挽留。
这个时候,
我感到的不是喧闹,不是声音的嚣张,而是寂静,是声音的凋零!
⑤声音是最空洞的事物。
即使炮声垄断了这个世界,即使所有的炮声都这般雷同,也不能
否认它们在很快地消逝,死去,不断地消逝,不断地死去。
声音死去的无数间隙,就是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我们的耳朵听见的是炮声,心灵听见的却是那些声音死亡的间隙,它让我们在炮声中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再加上漫天烂漫的烟花,绚烂得使我们迷醉,以至我们在这样的庆
祝时刻,脑中往往一片空白,连祈祷都忘记了。
⑥这是声音的魔术。
⑦然而,当我看着水仙,周围的一切就都像变魔术般涣散,哑然。
一朵小小的花儿教给我
们应该怎样安静地走过一年的最后时刻,或是怎样走进新的一年。
在这样热闹、温暖与多彩的背景下,构造自己安静的思想才是最幸福的。
⑧
想一想有什么
要对旧年说,有什么要对新年说,与自己的老朋友相当于诀别地告别,还有一位新朋友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我们就算不准备礼物,也应该准备一份虔诚,而不是仓促。
⑨雪花不断飘过我的眼前,烟花绽放时漫天彩色的硕大泪滴令我心碎。
我责怪自己的仓
促,以至当这一年又要与我告别时,我又没有准备好送给它的诗。
但是它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它从不会要求我写一首送别诗,它总是说过去一年的回忆都是送给它的礼物,它说这是可以陪伴它的唯一事物。
我曾说要为它写一首诗,但我终究没有写,它也没有为等待这样的一份礼物多停留一会儿,时光的马儿依然飞驰着将它带走。
多少个它来,多少个它去,岁月的来去
从来不肯停止,永远不肯停息……⑩水仙在我身边安静地散发出清香,这与蜡梅花有几分相像,它们都会在远远的空气里用
香味勾勒出自己的样子,它们都会在远远的空气里用香味为所有的陌生人画一条通向自己的
小路。
我喜爱这种宁静和清香,甚至喜爱花儿们画出的小路。
窗外的烟花不是路,它们是同我们一起迈过门槛的脚印,是离海最近的沙滩上的脚印,浪潮一抹就立即消失了。
⑪不要崇拜烟火,尤其不要在过年的时候让自己的心灵陷入空洞。
这是水仙花穿戴着它的
安静告诉我的。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借水仙在新年到来之时的安静表现,表达了“我们应从容面对时光的流逝”这一中心。
B.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并以描写和议论为主,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又具有哲理性和深刻性。
C.文章第⑩自然段说窗外的烟花“浪潮一抹就立即消失了”,既写出了烟花生命的短暂,也说明烟花带来的迷醉是短暂的。
D.文章以“这是水仙花穿戴着它的安静告诉我的”一句结尾,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水仙花的美丽。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内涵和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A项,“我们应从容面对时光的流逝”不是本文的中心。
B项,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并以抒情和议论为主。
D项,这一句不是“突出了水仙花的美丽”,而是写出了水仙花的安静、从容的品格。
2.全文围绕“水仙”展开,请梳理文章的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作者将水仙和蜡梅进行比较,表达出自己对水仙的喜爱之情;其次,由水仙在新年第一天的零点绽放,引出新年零点时刻的烟花和鞭炮声;最后,写水仙在烟花和鞭炮声中的安静表现,引发作者的人生感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考生解答此题时,要重点把握文中关于“水仙”的叙述性语句,并思考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正确梳理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3.文章说,“在这样热闹、温暖与多彩的背景下,构造自己安静的思想才是最幸福的。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意。
因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安静。
安静可以让人摆脱外界名利的诱惑,重点关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有些人在生活中汲汲于富贵名利的时候,我更愿意在书香中安静地生活,在书本中纵览古今,在与先贤圣哲的对话中充实心灵,以从容的心态感受生活安静的幸福。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考生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
然后结合自身的体验进行阐述。
本文的主旨是人应该安静地面对人生,安静是人生的一种最好的境界。
考生可以谈安静的好处,还可以谈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