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人力资源 凝聚各方力量 推进关工委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人力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进关工委工作
北京林业大学关工委
我校自1992年成立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即关工委)以来,在上级关工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8号文件和16号文件精神,逐步开拓了关心下一代工作。

学校目前有离退休人员700多,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担任过处级以上职务的人员占70%以上。

为使其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政治优势和专业优势,我们在整合人力资源,凝聚各方面力量方面做了一定工作,较好地调动了关工委组织整体及成员和离退休人员个体的积极性,为推进关工委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做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学校党政重视,职能部门支持,机构机制落实
学校成立关工委至今已18年了,其间党政班子及成员几经变动,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始终紧抓不放松。

每届关工委主任都由党委副书记挂帅,同时聘请往届的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副主任或顾问。

学校党委把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视为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需要,学校青年教工、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

多年来学校关工委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目标,并列入了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要发挥在职人员的主导作用和离退休人员的主体作用,汇集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实施。

学校每届关工委委员除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外,还包括学校党政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从而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多年来,学校关工委机构健全,成立之初关工委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2003年根据工作需要改设在离退休工作处,更便于发挥老同志的积极性。

关工委制定了学习培训制度、工作制度等。

为了把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关工委下设办公室及宣传组织组、咨询调研组、支教帮困组、文体活动组并相应制定了各自的职责范围。

为保障关工委工作的开展,学校每年拨给几万元经费,从而使关工委工作有了人、财、物的支持,为关工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发挥政治优势,发挥专业优势,搭建“一体两翼”育人主平台
学校的离退休人员是一支以高级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为主体的群体,学历层
次高,思想政治素质好,具有丰富的育人、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学校始终把这部分人视为宝贵财富。

学校在不断加强关工委建设,充分发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干部、老党员政治优势的同时,于2005年率先在北京高校成立了老教授协会,并根据学科和社会需求进一步成立了二级分会,从而使老教授退而不休,在学科建设,学生成才等方面充分地发挥着专业优势。

通过这两个举措,形成了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体,搭建了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和老教授协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老有所为工作主平台。

其中许多老教授、老同志既是关工委委员,又是老教授协会成员。

“一体两翼”平台使老教授、老同志激情高昂,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飞翔在“弘扬红色教育,传承绿色文明”的天地之中。

(一)发挥政治优势,弘扬红色教育
关工委成员以及多年从事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干部、老党员,利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政治优势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开展红色教育,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等方面,为培育下一代做出了新的贡献。

1、参与党的建设,关心青年成长
学校2005年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关工委向学校推荐了6名曾担任过处级以上职务的老同志担任先进教育联络员,学校成立五个联络小组,其中有3人担任组长。

他们根据教育活动总体要求和安排,深入学校分党委和直属党支部,了解工作情况,指导有关工作,审阅有关材料,宣讲活动的目的意义,把握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为学校先进教育活动的圆满成功做出了努力。

2007年学校在迎接北京市委的党建评估中,这些老同志又一次为学校党建评估工作发挥了作用。

2009年学校党委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又有3位同志被学校聘为督导员,他们每人联系八、九个分党委或直属党支部,按照学校党委的整体布署和每一阶段的要求,深入院、部、处,广泛接触教职工和师生党员,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关工委还向学校推荐了一批老同志担任组织员。

他们不畏年迈,热情很高,积极主动深入各学院党委、党支部,审阅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材料,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具体情况,认真准备谈话内容,协助党组织把好“入口关”,确保新党员的质量和数量。

在党的建设工作中,特别值得一提是一些老同志、老院士、老教授为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收到非凡的效果。

2006—2007年,我校党校第35期和第36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我们推荐了两位89岁高龄的老党员、工程院院
士陈俊愉、关君蔚教授,推荐了75岁的董乃钧教授和学校原党委书记顾正平教授给学生上党课。

他们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高深博学的专业知识,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生讲人生,讲理想,讲做人,讲做事,讲爱国主义,讲为人民服务等。

他们讲得生动,课堂气氛特别热烈,不时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同学们感到受益匪浅。

2、高度政治责任,倾心学生辅导
针对有些老同志有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长和优势,关工委向有关学院和有关部门推荐辅导员和班主任人选。

原学校高职学院院长李玉贞同志2005年退休后,除担任学校组织员外,几年来一致担任学校材料学院艺术系辅导员,配合学院团总支对近600名学生进行日常管理。

她同时还兼任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和二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没有节假日,时间不分早晚,对学生关心入微,她的身影和声容笑貌天天出现在教室、学生宿舍。

2007年她带领学生在延庆县康庄镇刁千营村开展了多项有意义的活动。

她担任该村“农民学校”名誉校长,为宣传奥运组织拍摄了一部文明礼仪短片;组织学生动手画文化墙;组织走访农民家庭;同毕业生村官座谈等,为大学生成长,为新农村建设做着双赢工作。

2008年以来的“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她带领学生在圆明园、奥运公园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

关工委委员刘毓殿同志多年从事党务工作,退休后即担任学校关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并积极参与党建工作,担任过学校先进性教育的联络组长、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督导员等,参与撰写“绿海红帆”党课教材的有关章节,同时担任学生公寓政治辅导员。

他天天深入学生宿舍,了解情况,同学生沟通思想,并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撰写了《创建和谐学生公寓与正确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的论文。

关工委委员沈瑞祥等老教授坚持与学院对口联系,关注学生的专业思想、学习情况、毕业就业问题。

每当新学年开始,他都参加新生座谈会,讲学科发展史,讲做人,讲做事,讲做学问等。

他非常关心原所在学院的学科的发展,经常指导青年教师,帮助其确定发展方向。

他对学生关怀备至,春节期间邀请西藏、广西藉的学生到家做客。

2007年他同王选珍、吴定新等几位关工委成员,选择在一个学院召开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邀请困难学生到家聊天小聚等,他们在抓点摸索经验,关注贫困学生,真情关心下一代工作做了许多许多。

3、开展咨询调研,关爱女大学生
当今的高等学校,日益增多的女大学生、女研究生,这既体现了中国教育的迅速发展的成果,也体现着中国妇女运动发展的结果,她们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中国妇女群体的佼佼者。

但是,由于女性本身的弱点和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歧视,也由于在高等学府面临角色和环境转变,她们会产生种种困惑和思想问题,因此她们迫切期望更多的细致的关爱。

关工委委员沈瑞珍、刘文蔚等女教授采取了与各学院女大学生、女研究生面对面座谈;通过女教授协会组织的晨练、舞蹈、合唱等活动,有意识地加强与女大学生们的联络;开展女教授与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宿舍一对一交朋友活动等形式,关爱女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解决其思想、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所遇到的困惑、压力和困难。

特别是关工委委员沈瑞珍、李玉贞、刘文蔚及陈耀霞等几位教授为做好女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动态的研究课题,她们从2005年4月开始了这耗时、费力、繁琐、动脑、细致的工作。

她们确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栏目、采取多种途径和调查方法,共发放问卷248份,开专题座谈会6次,举办宿舍座谈会3次,建立宿舍联络点3个,每当新学年伊始走访新同学宿舍等。

经过收集、整理、分析等大量基础性工作,写出了《女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研究报告》一文,它反映了当今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在思想、生活、恋爱、择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建议。

该研究报告于2008年3月荣获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颁发的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今年,2010年她们又开始“当代女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调查分析”课题研究,学校党委书记吴斌同志还专门为之拨款7000元作为课题经费。

学校重视老同志发挥政治优势,弘扬红色教育,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较好地开展。

自2006年以来有6人次获得过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发挥专业优势,传承绿色文明
我校从事林业教育的许多老教授退而不休,仍然发挥其长期积累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技能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等,服务于下一代教育,服务于社会及新农村建设。

1、参与教学督导,提升教学质量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许多老教授退而不休,依然
奋斗在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战线上。

教学督导组就是一个战斗的集体,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几位老教授参加了教学督导组。

他们关心学科专业建设,关心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成长。

他们深入课堂听课;巡视、检查学生论文答辩;对学院教学及管理等提合理化建议。

他们督导学生学习、思考、养成好的学风;督导青年教师为师、为教、为学养成好的教风。

此外,许多老教授经常参与原所在学院的学科专业的教材编写、论文评选等工作,对学科建设、教学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2、惦念“村官”成长,扶上马送一程
近几年,我校有百余名大学生在北京郊区县担任“村官”,即村主任助理或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老教授是他们的坚强后盾,经常去农村看望他们,在思想、业务上提供指导和帮助。

“村官”们遇到农村科技方面的难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师。

延庆西桑园村有200亩杏树产量一直比较低,学校两位果树专家接到“村官”的求助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指导,之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我校在延庆县康庄镇刁千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刘建辉最近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专家论坛上的发言中就以亲身体验充分肯定了老教授、老专家对他们支持和帮助。

学校有一批老教授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建设,他们送种苗、送技术服务到田头;组织科普讲座,送知识到村头;既对新农村建设做贡献,也是对“村官”工作的大力支持。

老教授对“村官”的殷切期望,扶上马送一程,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2006年3月24日《农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北林大对口支援平谷,老教授牵手新“村官””为题,报导了我校老教授去平谷看望“村官”的情况;5月30日《北京日报》以“大学生助理都想留村接着干”为题,报导了我校毕业生在延庆康庄镇担任“村官”的情况,其中特别是“小助理搭桥,大教授进村来”为小标题报导了我校老教授组成大学生“村官”顾问团去村里为他们出谋划策,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咨询服务的情况。

6月2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到乡村,老教授退而不休助村官”为题,全面报导了北京林业大学老同志发挥学科优势、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支援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以上是我校众多离退休老教授、老同志支援新农建设,关爱“村官”成长的情况的缩影和缩写。

3、《流金岁月》弘扬历史,讲座辅导教育青年
学校于1999年创办了《流金岁月》年刊,至今已十二年了。

许多老教授、老同志担任编委,他们约稿、审稿、改稿、写稿等非常辛苦而没有什么报酬。


刊物内容丰富:有重大节日、革命纪念日、重大事件的纪念文章;有党建方面的学习心得文章;有革命生涯回忆文章;有学校创立、建设发展以及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史实文章;有撰写为革命、为学校做出贡献的人和事的文章等等。

《流金岁月》承载了北京林业大学老一辈人的创业史、革命史;传承着无价的优良传统,对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部很好的教课书。

由于编委们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该刊已出了十一期,越办质量越高,受到了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工的欢迎和好评。

学校退休的许多老教授、老同志除著书立说,参加学科建设之外,还积极从事青年少科普讲座,对青少年进行多方面有益的教育。

如沈瑞祥教授多次为北京广播电视台、为八一中学作环保方面的科普讲座;高志义教授参与北京电视台关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节目评估,编写电视台内文稿4篇;杨旺等教授齐心协力争取,使我校成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活动基地等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

几年来学校用心搭建“一体两翼”育人平台,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和老教授协会牵手,在这个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

三、多平台、全方位,多人次、多层面,推进关工委工作
目前,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不仅仅在“一体两翼”主平台上开展,而且已形成了有职能部门、群众组织、单独个体的多平台、多层面、多人次、全方位的工作局面。

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学校居委会主任李发顺同志,在单位组织学习中央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开展“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争当文明小使者;“我做社区小主人”;“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组织社区青少年参观学习、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类体育比赛等多姿多彩活动。

离退休处书画组的老同志每年都在学校图书馆举办书画展,书写毛主席诗词、书写“八荣八耻”、所画的大好河山等引来无数学子的观赏。

为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文化,关工委举办了由大学生参加的请老同志作教师的“书法培训班”。

学习结束后还举办了书法习作展览。

关工委文艺活动组的老同志,他们积极排练,每年都为各学院举办迎新生或新年联欢表演节目,有时一年之内参加学校、学院等演出5次之多,深受教工
和学生的欢迎。

她们每天早晨在操场组织教工并吸收很多大学生参加,开展跳舞健身等活动,在教授学生跳交际舞健身操的活动中与大学生结下了忘年交,学生们有些思想问题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得以解决。

根据教务处的工作需要,关工委配合离退休处组织许多老同志参加期末学生监考,至今约有200多人次参加了这项工作。

2005年我校关工委主动与房山区教委联系后,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为上方山脚下的孤山口镇圣水峪小学的贫困生捐款6000元和一台电脑。

同时还与林大附小开展了共建活动。

作为单独的个体,有的老教授义务担任校外辅导员,胡舜环家住亚运村,她长期为孩子们讲解如何识别各种树木、植物病虫害,教育孩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特别值得一书的是许多老教授、老同志退休费有限,却慷慨解囊支援希望工程,一次就捐一万元。

还有一些老同志常年捐助边远地区的贫困学生,从不留姓名、从不留地址,心甘情愿,默默无闻更值得称颂。

特别是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的卫荣彬和沈佩英这对年近八十岁的老人,自1994年开始,历时16年为甘肃、云南、贵州等省希望工程捐款54000元;自2007年以来通过学校教育基金会,捐款20000元资助我大学生;自2005年以来,在离退休处、居委会参与献爱心等各种募捐活动,捐款12400元,总共86400元。

他们退休多年,退休费并不高,真是难能可贵。

上述点点滴滴,可以窥视学校多平台、全方位,多人次、多层面全力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情况。

高等学院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我校在整合人力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上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做好这一系统工程,关键是校党委、校行政要高度重视,纳入到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重要的是要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深远意义,调动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要动员、鼓励老同志、老教授参加这一有特殊意义的工作。

一定要汇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一永恒的课题。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离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必须虚心向兄弟院校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再前进一步!
20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