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合集下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原文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原文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原文及翻译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

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

寡助之至⒃,亲戚畔(叛)⒄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⒅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 [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 [委]放弃;[去]离开。

⑽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20)[是]这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古今异义城古义:城墙今义:城市池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池委古义:放弃今义:委屈、不甘心国古义:国防今义:国家亲戚古义: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域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今义:地域是古义: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今义:判断动词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的连词一词多义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锋利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下列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下列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下列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原创版)
目录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来源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现实意义
正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句古代的名言,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他就能得到众人的帮助;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违背道德规范,他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句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段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这段话强调了道德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如果你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你就会得到众人的帮助;反之,如果你的行为被大家所唾弃,你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连亲戚都会背叛你。

在现实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义更为重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人际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你能够以道德为准则来行事,你就会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尊重,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反之,如果你违背道德规范,就会被社会所唾弃,你的人际关系也会变得十分糟糕。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名言,用道德来规范我们的行为。

第1页共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社会治理
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 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
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建 设,维护社会秩序
环境保护: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和 谐,维护社会稳定
国际关系
01
国家间的合作与竞争:得道多助的 国家更容易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支持, 失道寡助的国家则面临孤立和制裁。
02
国际组织的作用:得道多助的国家 更容易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 失道寡助的国家则难以获得国际组 织的支持。
03
地区冲突与和平:得道多助的国家 更容易在解决地区冲突中发挥建设 性作用,失道寡助的国家则可能加 剧地区紧张局势。
04
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得道多助 的国家更容易在全球治理和可持续 发展中发挥领导作用,失道寡助的 国家则可能成为全球治理的障碍。
总结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帮助 学生理解“得道 多助失道寡助” 的含义,并学会 运用在生活中
04
道德与成功的实现: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正义与邪恶
01
正义:符合道 德和法律的行 为,得到人们 的支持和拥护
02
邪恶:违反道 德和法律的行 为,受到人们 的谴责和抵制
03
得道多助:正 义的行为得到 人们的支持和 帮助,更容易 取得成功
04
失道寡助:邪 恶的行为受到 人们的谴责和 抵制,难以取 得成功
律。 失道寡助,指违背天道、 仁义,就会失去人民的
支持和帮助。
得道多助,指遵循天道、 仁义,就会得到人民的 支持和帮助。
孟子的论述,强调了仁 义道德的重要性,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典故
01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故事背景:孟子与公孙丑讨论要人物:孟子、公孙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
出处
成语名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成语读音: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
成语解释:道:道义;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成语造句:彼以武力为后盾,我以公理为前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一回)成语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正音:得,不能读作“děi”。

成语形式:8字成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语接龙:
助天为虐趁有天灾的时候害人。

助我张目张目:睁大眼睛,比喻张扬气势。

比喻得到别人的赞助,声势更加壮大。

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助人下石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

助边输财边:边防;输:捐献。

捐献财物作巩固边防的费用。

助桀为虐桀:即夏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相传是暴君;虐:残暴。

帮助夏桀行暴虐之事。

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是道:道义;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赏析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赏析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赏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不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胜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赏析: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意思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意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是:坚持正义,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就必然陷于孤立。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遵循正义、道德和法律的人,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而那些违背正义、道德和法律的人,则会失去人们的支持和帮助。

这是因为人们都希望看到公正、公平和道德的行为,而不希望看到不公正、不道德和违法行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当我们做正确的事情时,我们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而当我们做错事情时,我们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和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这句话也可以被引申到更广泛的领域。

例如,一个国家如果坚持正义、公平和道德,就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而如果违背这些原则,则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

因此,一个国家应该始终坚持正义、公平和道德的原则,以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帮助。

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告诉我们,坚持正义、道德和法律是获得支持和帮助的关键,而违背这些原则则会失去人们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赏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赏析

注释:
(1) [天时]包括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条件。
(2)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3)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有所向,内部团结。
(4)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 [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5)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6) [环]围。
(17)[米粟]粮食。
(18)[多]充足。
(19)[委]放弃。
(20)[而] 连词表顺承。
(21)[去]离开。
(22)[之] 代词,代“城”。
(23)[故] 所以。
(24)[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25)[以] 凭借。
(26)[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疆,边疆。界,界限。
(27)[固]巩固。
(28)[国]国防。
(29)[山溪]山河。
(30)[险] 险要。
(31)[威] 震慑,树立威望。
(32)[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33)[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34)[寡]少。
(35)[之至]到达极点。
(2)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3)文章上部分运用举例说明,下部分运用对比说明的方法.更加突出其论点。
(7)转折。
(9)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10)[而]连词表递进。
(11)[是] 这。
(12)[也] 表判断语气,“是”。
(13)[非]不是。
(14)[池]护城河。
(15)[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初中语文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下列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下列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下列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来源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现实意义
正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句古代成语,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做正确的事情,他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如果一个人做错误的事情,他只会得到很少人的帮助。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道德是成功的关键,只有遵循道德原则,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这句话的原意是,如果一个人遵循道德原则,他会得到众人的帮助;如果一个人违背道德原则,他只会得到很少人的帮助。

这句话告诉我们,道德是成功的关键,只有遵循道德原则,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的意义尤为重要。

在个人层面,只有遵循道德原则,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进而获得成功。

在社会层面,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石。

如果一个人或组织违背道德原则,他们不仅会失去他人的支持,还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惩罚。

因此,遵循道德原则是成功的关键,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必要条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成语告诉我们,道德是成功的关键,只有遵循道德原则,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道德都是维护秩序和稳定的必要条件。

第1页共1页。

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原文+译文)

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原文+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①,七里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进攻,一定是得到有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③非不高也,利于作战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池④非不深也,兵革⑤非不坚利⑥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⑦而去之,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的一方还是弃城而逃,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⑧民不以⑨封疆之界,这是因为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界限,固⑩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⑪者多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⑫,亲戚畔⑬之。

多助之至,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力量,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①城:内城。

②郭:外城。

③城:城墙。

④池:城池。

⑤兵革:武器装备。

⑥坚利:坚锐精良。

⑦委:丢弃。

⑧域:管理。

⑨以:凭借;依靠。

⑩固:巩固。

⑪道:仁政。

⑫至:极点。

⑬畔:通“叛”,背叛。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解释:道义;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 [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 [委]放弃;[去]离开。

⑽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20)[是]这翻译: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进攻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与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先秦·《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是: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本文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

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不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不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结合。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不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不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不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致,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不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结合。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峻,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健。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1/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言积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言积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言积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句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意指遵循正道的人往往会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支持,而违背正道的人则会失去民心,孤立无援。

得道之含义“道”在《孟子》中有多重含义,既可以指个人修身养性的道德准则,也可以指治理国家的政治原则。

得道即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和政治理念,以仁义为本,诚信为基,为民谋利,施政有方。

多助之缘由得道者之所以能够多助,有以下原因:顺应民心:得道者施政符合民意,为民谋利,赢得民众拥护和支持。

仁义感召:得道者以仁义待人,宽厚仁慈,感召他人追随和效仿。

信用攸关:得道者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建立良好信誉,获得广泛信任。

正气汇聚:得道者自身正气凛然,吸引志同道合之人聚集,形成强大助益力量。

失道之祸患“失道”即违背正确的道德准则和政治理念,以私利为重,欺压百姓,施政不仁。

失道者之所以会寡助,原因在于:民心向背:失道者践踏民意,损害百姓利益,招致民怨沸腾,失去民心支持。

义愤激扬:失道者倒行逆施,激发义愤之士的反抗和斗争。

信用丧失:失道者言行不一,背信弃义,丧失信誉,难获他人信任。

正气排斥:失道者自身不正之气招致正气排斥,孤立无援,难觅帮扶之人。

古今印证历史上,数不胜数的案例印证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秦汉之兴衰:秦始皇暴政无道,民怨沸腾,最终覆灭;汉高祖刘邦仁义为本,得民心助,建立汉朝。

唐宋之治乱:唐太宗贞观之治,得道而行,国泰民安;南宋奸臣当道,失道而败,国破家亡。

明清之盛衰:明太祖朱元璋励精图治,得道而兴;清末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失道而亡。

现实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启示我们:治理国家:施政者应坚持正道,以民为本,德政惠民,才能赢得人心,巩固政权。

为人处世:与人交往应讲求信义,诚实守信,宽容仁善,才能获得广泛支持和尊重。

立身处世:个人修身养性应遵循道德准则,匡正言行,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反思与警醒:出现孤立无援的情况时,应反思自身言行,及时纠正失道之处,重拾正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什么意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什么意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什么意思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哪里。

我们一起看看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比喻得志时,有许多人帮助;失意时,很少有人帮助.寡助:少帮助或没有帮助.《孟子·公孙丑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大意为:得道者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的门徒众多;失败者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门徒太少.再就是人数较少的力量用到极致也可以产生巨大的效果.孟子说得好,天时地利人和才是成功的最佳保证!而得道与失道则是关键的问题了.近来不断听到各种媒体在报导着中国经济正处于下行通道的新闻,几乎每个网络论坛都充斥着诸如此类让人寒心的消息——《物价飞涨,百姓生活苦难加剧》、《天灾面前我们是否该祈祷?》等帖子层出不穷。

难怪一位曾从事金融业的网友感慨地说:“随便一项政策措施稍有偏差,物价立马升高,居民怨声载道,唯恐落后于别人……但话又说回来,官方调控毕竟需要社会稳定作基础,现阶段房价屡创新高并非靠‘一刀切’可以解决问题,还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只能寄希望于改革转型。

”那么“官民矛盾”何时才能缓和呢?也许官方真应该好好研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有道是:在职场做事,无论得势还是失意,必然是先得罪领导;其次是同级;最终受伤害的往往是无辜的小员工。

相反,倘若你自己不犯错误,反倒是别人想给你使绊儿,那么恭喜你,说明你已被孤立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老实人吃亏”的背后逻辑不谋而合。

既然总是说“老实人吃亏”,何不换句说法,即“傻瓜吃亏”呢?同样,当整个团队变得越来越浮躁,“得道多助”和“失道寡助”就像是两条无形的鞭子始终紧跟在你身后。

只要你开始懈怠,心态开始松动,不愿再承担责任,成为团队进步路上的绊脚石,那么“失道寡助”就会把你牢牢困住,而“得道多助”也将弃你而去。

无论你处于职场哪个阶段,有了“失道寡助”就绝对不要“得道多助”。

请记住,不管外界怎样风云变幻,对你自己的原则底线绝不妥协!这是一种道德坚守,更是一份气节操守。

得道诸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

得道诸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

得道諸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咱中国人常说一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话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呀,就是你要是走在正道上,做好事儿,那帮助你的人就多得很;可要是你走歪了,净干些坏事儿,那可就没人愿意搭理你咯!你看哈,就好比一个村子里,有个老好人,平日里谁家有个难处,他都主动去帮忙,从不计较回报。

那大家肯定都喜欢他呀,等他哪天遇到困难了,大伙肯定也都乐意帮他一把,这就是得道多助嘛!可要是村子里有个恶霸,整天欺负这个欺负那个,大家肯定都恨透他了,别说帮他了,不背后给他使绊子就不错啦,这可不就是失道寡助嘛!咱再往大了说,历史上那些贤明的君主,他们爱护百姓,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那百姓们能不拥护他吗?国家能不繁荣昌盛吗?像唐太宗李世民,他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那时候的唐朝多强大呀!这不就是因为他得道了,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帮他嘛!可要是一个皇帝昏庸无道,只知道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那这个国家还能长久吗?老百姓肯定会造反呀,最后他的皇位也保不住咯!咱平常生活中也是这样呀!你要是个热心肠的人,朋友有困难你都伸手帮一把,那等你有事儿的时候,朋友们能不帮你吗?你在大家心里的口碑也好呀!可要是你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不管别人死活,那谁还愿意和你交往呀?你不就成孤家寡人了嘛!就说在学校里吧,有的同学特别热心,谁的笔掉了他帮忙捡,谁忘了带书他主动借,那他在班里肯定人缘特别好呀,大家都喜欢和他玩。

可要是有个同学老是欺负别人,抢别人东西,那他肯定没朋友呀!再想想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为什么能成功?不就是因为他们诚信经营,对员工好,对客户负责嘛!这样大家都愿意和他合作,他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呀!要是一个老板坑蒙拐骗,拖欠员工工资,那他的企业能长久吗?所以说呀,咱们都得明白这个道理,要走正道,做好事儿,多帮助别人。

别总想着占别人便宜,干坏事儿。

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呀!这世界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译文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译文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1.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

2.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3.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4.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5.七里之郭:方圆七里的外城。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6.环:围。

7.夫(fú):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8.池:护城河。

9.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10.坚利:坚固锋利。

11.米粟(sù):粮食。

12.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1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1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固,巩固。

1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威,震慑。

16.得道者:指施行仁政的君主。

道,正义。

17.失道者:不施行仁政的君主。

18.寡助之至: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至,极点。

19.亲戚畔(pàn)之: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同“叛”,背叛。

20.顺:归顺,服从。

2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课下解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课下解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课下解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出自《左传》,原文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句话出自《左传·昭公十三年》。

原文的意思为,处于正途上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而偏离正途的人则会少得到帮助。

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道理,深刻地揭示了人生道路上的真理和规律。

在文中我们要明确得道和失道的概念。

得道,指的是遵循正道,处于合乎道德规范或人生准则的状态下;而失道,则指的是偏离正道,违背道德规范或人生准则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遵循道德准则、诚实守信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而行为不端、道德败坏的人则会鲜少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接下来,在文章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进行深入解析。

在职场中,一个遵循职业道德,努力工作,诚实守信的员工往往会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偷懒怠工,虚报成绩,缺乏诚信的员工则会失去同事和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很难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们还可以结合我国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典故和案例,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可以提到《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一些关于诚信与诚实的案例,以此来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谛。

我们可以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对所讨论的主题进行总结和回顾,概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并对这一道理的现实意义和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我们也可以结合个人的观点和理解,阐述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认识和体会,从而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深度。

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需要全面评估所讨论的主题,以深度和广度为重点,通过举例、典故、案例等方式来展开论述,最终得出结论并表达个人观点。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道理,深刻地揭示了人生道路上的真理和规律。

它不仅在个人行为中有着深刻的道德意义,也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义:外城 郭
今义:姓氏
古义:护城河 池
今义:池塘
古义:离开 去
今义: 到……去
古义:限制 域
今义:地域
古义:兄弟骨肉(内外亲属) 亲戚
今义: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人
古义:兵器 义:走远路、征求
古义:明白、了解 喻
今义:说明、打比方
4、词类活用 域:名作动——限制; 固:形作动——使……巩固; 威:形作动——威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
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 “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 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有《孟子》一书传世。
《孟子》长于言辞,善于用比喻说理,其文气势磅礴, 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重 大影响。
文言词语归纳
❖ 1、通假字:畔,通“畔”,背叛。 ❖ 2、一词多义 (1)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2)三里之城:结构助词,的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指城 多助之至:到 (3)环而攻之而不胜: 连词,表顺接; 连词,表转折。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靠
以天下之所顺:用
3、古今词义
学习目标
1、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 2、理解课文的论证思路; 3、理解“人和”和“得道”的
关系.
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节奏和重音)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 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 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 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课文举了什么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
攻城失利和守城失利的战例
3、课文的结论是什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课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举例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攻城一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 战例
守城一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 就 道理 :治国:(域民、固国、威天 下) 得“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