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大学精神 (二)

合集下载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首先,请更多的学生在即将走进大学校园之前,重新思考为什么要进入大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全球性“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智能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

因此,学历、更高的学历,成为绝大多数人人生的最初甚至是最主要的目标。

也正是因为高学历潮流的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大学的同时,也越来越不清楚为什么要进入大学。

大学似乎不再是求学求知的净土而更像是挣大钱的跳板。

所以,要重建大学精神的第一步就是要重新思考为什么要进入大学,重塑入学为求学的精神。

其次,进入大学之后重新思考要如何度过大学生活。

我国大学严进宽出的制度,使得大部分学生把大学看作获得一纸文凭的保险箱,进去了就万事大吉。

特别是刚经历过高考的磨难,面对各种各样的游戏、层出不穷的明星、方便快捷的网络等等诱惑难免失去方向,娱乐和爱情似乎成了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很少有人思考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人生的黄金四年。

这使得大学精神变得浮躁和盲目。

所以,在进入大学之后重新思考和规划大学的生活,有助于重塑理想和奋斗的大学精神。

最后,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精神的引导。

绝大多数学校忽略了现在的大学生处于一个充满选择的时代,他们必须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流,必须要对外界的各种信息做出选择。

所以学校与其总是告诉他们选哪个,不如培养他们正确选择的能力和素质。

这就要加强对学生精神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形成理想和奋斗的意识,形成求真求实的风格。

这样的学生自然可以对很多事物做正确选择,而由这样的学生组成的大学,自然能形成良好的大学精神。

如果能明确入学目的,规划大学生活,再加以学校正确的精神引导,那么我们离真正的大学精神就并不遥远。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Leabharlann 创造精神:理论与实践的碰撞
创造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而创造性恰恰是人才的核心特质。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学术精神;唯才是用 兼容并包
李敖曾说过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应有的品位是“真正培养出一些智慧的才具,培养出一些有骨头、有广博知识,同时又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的地方,大学之道,在于育人,育人之道,在于大师。师强则学子成才,师惰则误人子弟。办好大学的奥秘在于名师如林、唯才是用、兼容并包、宽容尊重。学术上需要有兼容并包的精神,要鼓励学术自由、民主竞争、思想碰撞、中外交流。学生既可读《诗经》,也可读《圣经》。要引导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善辩之,笃行之。”使大学成为科学与艺术的实验室,成为青年学子崇拜的殿堂,成为博大精深的思想库,成为精英人才的聚集地。
自由精神:世上已无蔡元培
蔡元培提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蔡元培先生提出“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奠定了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精神。蔡元培认为大学教员所发表之思想,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党之拘束,亦不受任何著名学者之牵掣。 一个大学的精神基础就是要崇尚自由,从善如流,就是要求大学教员和学生的作风与品质,不是自信专横,而是从善如流;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善于进取;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富于想象;不是妄自尊大,而是对自己能力的局限性颇有自知之明。一个时代的大学学风,从本质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而综观中外,“兼容并蓄、学术自由”的气息,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精神”最核心的内容。

最新第二讲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汇编

最新第二讲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汇编
1/15/2019
(一)何谓大学
◆ 大学的由来
◆公元十三世纪初,当巴黎大学、牛津大 学创立之初,一、二年级的“初阶”的教 学是以人文为主;因此人文学院的文、史、 哲三系就是大学的“通史”,全校同学都 “必修”。三、四年级的“进阶”则是学 生可以深入自己爱好的科目。
1/15/2019
(一)何谓大学
◆ 中国传统经典《大学》 ◆ 中国传统经典《大学》原为《礼记》中 的一篇。相传为曾子所作,近代许多学者 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的作品。它全面总结 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 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 《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 “四书”。
1/15/2019
(一)何谓大学
◆ 中国古代的大学
1/15/2019
(一)何谓大学
◆ 中国近代大学的发展
◆ 近代以来,西方的“University”早期被翻译成“书院” 等,后又称为“大学堂”、“大学校”,民国以后“大 学”成为正式的称呼。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开 始大量兴办近代学堂,日本的学校成为官办学堂最主要 的借鉴对象。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 所大学,成立于1895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则转为 效法美国的大学制度。 ◆ 新中国初期学习前苏联式的教育模式。1978年改革开 放以后,则逐步使欧美的大学教育模式成为主要的借鉴 指针。
大学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二○一四年十月
1/15/2019
主要内容 一、大学、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welcome 二、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的培育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对构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作用“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一)大学理念对于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所谓大学理念,顾名思义就是对办好学校所追求的理想和观念。

它的重要性正如毛泽东所论述的:“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

”这就是说,一种先进的大学理念,已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它既符合教育的规律又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因而它对办好大学能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例如,美国哈佛大学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许多优秀青年们想往的学习圣殿。

自建校以来,哈佛出了6位美国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她的肯尼迪行政学院,被称为是培养高级官员的摇篮。

她的这些骄人的成就和赞誉,再一次说明了她在美国乃至于全世界所享有的地位。

难怪,不少美国人认为:“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合众国”。

那么,哈佛大学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的成功呢?毫无疑问,这是与她的办学传统,特别是与她的大学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

它的中文译意为:“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这一大学精神,同样地也反映在该校的校徽上。

她的校徽主体是一枚盾牌图案,其中由三本书组成,上面的两本书,分别刻着VE 和RI 两组字母,在下面的一本书上刻的是TAS三个字母,它们合起来就是VERITAS,这个拉丁字的意思是真理。

专题二:大学精神与理念

专题二:大学精神与理念
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 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 (1)大学精神是大学优秀的文化传统, 是一代代大学人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比如, “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社会的良心”。 大学理念是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其办 学主张。比如“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
大学精神与大学校训 大学校训,旨在阐明一种办学理念,指导 教学和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当校训逐渐被教 师和学生所认同,并转化成他们的行动时, 校训就成为大学的精神。
1.3
1.4

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发展性:任何一所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也就是, 继承已有的文化遗产,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创造新的文化。 兼容性:对各种学术性观点、学者性格和(不违背道德 的)行为的包容。

整合性:大学不象政府和企业,具有严格的科层结 构,它是一个松散耦合的组织。对于各种学科、 专业、观点等,存在一些共同的价值观,起到整 合的作用。比如,自然科学讲究实证,人文学科 讲究理解与批判。
个性:高等教育是一个底部沉重的系统,一千 所高校有一千个未来。独特的校史与生存 环境,决定了一所大学当有独特的发展道路。

观看耶鲁大学宣传片,分析其大学文化与我
大学文化之异同。
2. 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

大学理念,更具体地说,是对大学总的看法,包括 大学是什么,具有什么使命和作用,以及如何实现。
发展阶段: (1)理性主义大学理念 代表:纽曼;洪堡;弗莱克斯纳 主张:传承和发展知识、培养完整的人,本 身就是目的。实用性和职业性教育, 应当在大学以外的机构进行。

(2)实用主义大学理念
代表:杜威;查理斯.范海斯 领导的威斯康星大学 观点:教育不仅要促进人本身的发展, 而且要培养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研究当着 力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大学从象牙塔到 “社会的中心“。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王莉的大学精神
1.务实精神:不被浮躁气所缠绕,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做事。

夸口口号之风要不
得,骄傲浮躁之气也要不得
2.团结精神:作为大学生学会团结合作,有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大集体中
发挥自己独特的个人价值。

3.自由精神:学习生活懂得自学自律自觉,在开放的环境也能很好克制自己。


利用大学开放环境做更多事情。

把握好这段自由。

4.爱国精神:以祖国荣辱为自己荣辱。

5.不放弃精神:有耐力,对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有持之以恒的努力。

遇到挫折也不
轻易放弃。

坚持除了一下来的困难还有长时间的无聊,无动力。

6.精益求精精神:学的知识和做的事情对自己有更高要求。

不局限于书本上老师
讲的内容,在课外对于自己本专业或非专业的东西进一步的探索,做
到精益求精。

7.仁爱和平精神:在学习生活中,不因为和同学的小矛盾就走向极端。

小矛盾能
过则过,平时要乐于帮助别人,以诚善待人。

8.创新精神:培养思维,能力,素质。

在自己的领域发掘新的东西
9.诚信精神:待人接物诚信为本。

不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面对同学家长老
师做到不欺骗,也不在考试中进行作弊行为
10.公平精神:在公平前提下竞争,合作。

大学何为——浅谈大学精神

大学何为——浅谈大学精神

大学何为——浅谈大学精神林泽灏化学工程系06化工商务大学以精神为最上。

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有人才。

——题记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和学术勃发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容纳探索和思想开放的地方,其风格透视出品位,其行动体现着严谨,其形象充满着智慧,她鼓励人们不是功利性地而是为了理性而利用理性,她提供一种气氛使哲学怀疑不致被道德风尚和占上风的势力吓倒,她保存伟大的行为、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思想,以使对潮流的挑战和质疑能够得到滋养。

我们常说,人是应该有一点精神的,精神者,附着于躯体,人一旦失却了精神,就会沦为“有体无魂”的平庸的存在。

一所大学也像一个人一样,也应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风貌、内在品质和气度。

有一句广泛传诵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可见,大学精神之所寄,不只是钻研高深学术的研究院,也不只是传统深厚的人文学科,而在于教师的树立楷模与学子的自谋修养。

大学精神是一种校园文化形态, 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它包括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宗旨、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从懵懂的小孩到青涩的少年到飞扬青春的青年,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社会和学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从各个方面都丰富着我们人生的阅历,我觉得读大学就是为了更好的完善自己,所以说大学的精神和人的精神是相通的,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忍耐,不断的谦逊。

大学精神也是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体现在大学精神的无形性、软约束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及个性上,其核心是共同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因而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

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也是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但是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近些年来大学扩张很快,但是精神衰退也很快。

有些大学则拼命地向市场靠拢,向着和人文精神相反的方面靠拢。

大学生中说得最多的是“郁闷”这个词,大学究竟能给我们什么,我们又能从大学中获得什么东西,很多人都不知道。

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_大学精神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说,大学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

这正是我们今天研究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意义之所在。

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外延十分广阔的概念。

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定义,文化应当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的总和,它涵盖了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切文明成果。

从狭义的角度定义,文化则主要是指与经济、政治相区别的观念形态,它涵盖的是人类的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成果。

以下对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讨论,将以狭义文化概念为基础来展开。

一、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

与大众文化或其他文化相比较,大学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首先,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文化。

大学以传承、整理和创新知识为己任,是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

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就是探求未知世界、求证事物本质的过程,就是历尽艰辛、追求真理的过程。

在这种特殊活动和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大学文化,必然深深地留下“上下求索”的烙印,必然把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作为自己的旗帜。

其次,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

创造知识和传承知识的终极目的,是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为了使人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使人类美好的信念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张扬。

一句话,是为了满足人类永恒的需要。

大学文化总是把人类的未来作为自己的建设对象,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充满了对自己民族、对社会、对整个世界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与普通的商业文化、时尚文化、消费文化等相比较,大学文化所凸显的是:执着的价值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神圣使命。

第三,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的文化。

大学与大学精神

大学与大学精神

我看大学精神查了很多资料,我知道了,所谓大学精神,就是指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可是,看着这个定义,身在大学中的我,却不知,究竟什么是大学精神?费了很大的力气,我终于考进了我心仪已久的大学,可是,进去以后,我才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不知,这究竟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

小的时候,从小说中,我知道,似乎,故事里的主人公,永远都有一个那么美好的大学生活,学着自己喜欢的课程,听着博学的老师讲课,在美丽的校园里漫步,在晨曦里读书,在灯光下自习、讨论……那是多么美好。

可是,在这个大学里,我却没有这种感觉。

每天上的课程,索然无味;学的专业,仅仅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感觉部分教师,没有师德,对课程的理解不深,上课,就是念课件;开设的人文素质选修课,不符合绝大同学的兴趣,仅仅是让我们修学分……我想说,在这样的校园里,怎么谈大学精神?什么又是大学精神?也许,这不是个别大学的情况,而是当代中国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校大楼之气派,装饰之豪华,广场之空旷,场面之嚣张,令十年前毕业出去的学生目瞪口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的内在文化是空洞的、虚无的。

曾经,有一个人这样评价当代大学:“中国20世纪所有的不幸,所有的悲哀,所有的愚蠢,都在于在平常时期几乎完全没有真正的大学,只有人才培训机构,只有培养工具的地方,只有培养听话的螺丝钉的地方。

”是的,当整个社会都在评价大学生素质日趋下滑、高校失职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呢?被称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的陈寅恪先生曾将大学精神概括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因此,独立和自由,是大学的精髓。

大学应该是思想的先驱,是自由的旗帜,不应该是任何组织或机构的附庸。

可是现在,你看,大学成就了大面积与大家学,官僚风气盛行,人文精神丧失,活脱脱在上演着一部新版的“官场现形记”。

大学和大学精神PPT37页

大学和大学精神PPT37页
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大学和大学精神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大学可以说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这期间我们使自己得到了升华。

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学是一个舞台,给我们提供自由与追求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我们饰演的角色,说的台词,甚至是表演的价值,都由我们自己决定。

我们拿什么跟别人不一样?清代蒲松龄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那不正是我们的现在吗?鸟最重要的是翅膀,而人最重要的是思想。

所以我认为:大学是一个舞台,一个用来磨炼思想的舞台。

只有在精神上正确地引导自己,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总结的大学精神有如下十条:1.勤俭节约精神:“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是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优良传统。

2.艰苦奋斗精神:人生因奋斗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具有价值。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3.独立精神:人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独立生活的能力。

4.自立自强精神:男儿当自强,自立自强是人具有独立人格的基础。

要学会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5.探索精神:对未知事物的的渴求,对不明之事的探索。

6.创新精神: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创新是国家民族发展的源泉。

7.公平民主精神:公平与民主是国家繁荣富强、和谐发展的基础。

8.仁爱博爱精神:依靠“仁爱”、“博爱”,将修身、齐家和治国三者紧密联系起来。

9.严谨精神:做学问、为人都需严谨。

10.爱国精神:作为国民最基本责任与义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我们的大学精神——学术自由作为一名大学生也有半年了,这期间学习到了不少。

大学是学术的巅峰,是学者传播学问、探究学术问题的圣地。

但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了解基础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明白真正的大学精神是什么!该怎么样才能够达到这一精神层面!经过老师的指点以及查阅各个方面的资料,我对大学精神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那就是——学术自由。

古往今来,纵观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在朝代的变更、历史的流逝中那些真正传承下来的优秀大学无一不是拥有高度学术自由的学校!在最早的巴黎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这类早期学府之中,都不乏关于学术精神的故事。

那时的学者为了自身所认同的真理,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

经过种种周折,才造就了今日响亮的名号。

其优于其它学校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高度的学术自由!从中我们可以明白,只有拥有高度学术自由的学校才可能产生更多的学术真理。

因为高度的学术自由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思想空间、更多的创造能力以及更多的与其他学者交流讨论的机会。

可以说,学术自由是一个产生优秀学术理论的必要条件。

那么,为什么要认定学术自由是一种大学精神呢?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大学精神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第一,独立与自主、自由与民主的人文精神。

这是培养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前提条件。

第二、批判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这是一切科学成为科学的前提,是科学家们的共同信念。

第三,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这是大学精神的灵魂。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表达了做人做事要有像天体运行那样昼夜不息、周而复始、积极向上的精神。

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三点归结起来就可以描述为我们熟知的“学术自由”,既独立自主,又可以批判创新,且悉心进取。

这便是当今大学精神最好的注脚:学术自由!既然大学精神是学术自由,那这样的精神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何种作用呢?大学精神体现了大学的自信、自强等人格要素;不畏强暴、不随波逐流、追求真理、勇于承担、引领社会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心、使命感。

关于大学精神的范文

关于大学精神的范文

关于大学精神的范文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

它包括了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对创新的崇尚等方面。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首先,大学精神包括对知识的追求。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知识是大学的生命之源。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谦逊和谨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勇于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其次,大学精神包括对真理的探索。

大学是真理的殿堂,真理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真理的深层次含义,不断挖掘真理的内在规律。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开放和包容,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深度。

再次,大学精神包括对人文精神的尊重。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殿堂,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尊重人文精神,不断弘扬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不断传承人文精神的精髓。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不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

最后,大学精神包括对创新的崇尚。

大学是创新的殿堂,创新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崇尚创新,不断探索创新的路径,不断实践创新的理念。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

总之,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对创新的崇尚。

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大学精神,才能不断激发大学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不断推动大学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大家都能秉承大学精神,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创新求变,为推动大学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1921年,北大校长蔡元培在美国柏克利大学中国学生会演说,阐述其“大学理想”──中国传统的孔墨精神,加上英之人格教育、德法之专深研究、美之服务社会。

这样的视野与襟怀,方才谈得上“制度创新”。

大学的精神【节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梅贻琦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楼示其气象,大师立其品格,大志明其境界。

所以入大学之门、行大学之道,既为求知,更要养志。

大学的精神学习转变观念,观念促成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是大人之学。

大人与小人相对,小人与君子相别,大人之学就是君子之学:君子有切磋琢磨的修养,君子有不忧不惧的坦荡,君子有忧乐天下的情怀,君子有任重道远的担当。

君子是仁者,仁者乐山,阳光中,像山一样坚毅伟岸的血性儿郎;君子是勇者,为了真理,虽千万人,吾往矣;君子是义士,见义勇为,无适无莫,泰而不骄,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行而宜之谓之义!君子是大丈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君子之心,永远是强国兴邦的少年之心,君子之躯,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不屈的脊梁!“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

浅析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

浅析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

浅析“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段少婧 1310631219【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在大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作为大学建设中两个重要的方面,承担着重任,要发挥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功能,产生深刻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要了解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清楚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找到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的对策。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在治校理念中凝炼大学精神,在教学科研中提升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中彰显大学精神。

一、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一)大学精神什么是大学精神?很多学者对大学精神进行过研究,也给出了相应的答案,例如唐耀华认为“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所拥有的稳定的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①大学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稳定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传统和当代环境中经由历届师生世代累积、共同建构、不断创新而形成的动态精神资源。

大学精神不是千人一面、僵化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建立在教育本质和办学规律等普遍共性基础上又自成风格、独树一帜的个性表达。

大学精神不是异域学说、西方模式的简单翻版,而是在党的教育方针和普遍价值指导下贴近本土、面向社会、具体可行的自觉自愿的选择,只有这样,既有精神共同性,又具精神个性的当代中国大学才能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立心明志、凝聚感召和辐射引导的使命,坚定大学的自我意识,推动自身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②(二)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美国著名学者华勒在20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教育社会学》中提出了“学校文化”一词,这是最早作为校园文化的相关概念的提出。

我国明确提出“校园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上海交大举行的第12届学代会和同年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召开的“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上提出了“校园文化”的概念。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的对校园文化的探究,有从广义狭义的角度研究,如陈志军、浦解明、左益等认为“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及承载这些财富的载体、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狭义的校园文化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大学与大学精神心得体会关于大学心得体会(3篇)

大学与大学精神心得体会关于大学心得体会(3篇)

大学与大学精神心得体会关于大学心得体会(3篇)有关大学与大学精神心得体会精选一同学还不熟悉几个的我,参加了三连九排,渐渐在“战友”之间收获友情,同时与同学也越来越有默契。

尽管还是有一些不协调,但进步却也是存在的,我还因此暗自兴奋了许久。

军训的目的在于让我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渐渐适应校园的生活。

我对军训本是排斥,但现在却在磨练中渐渐喜爱上了军训。

在训练中,教官对待我们也表现出友善与关心。

训练时尽心尽力,休息时和我们开开玩笑,这让我深深喜爱上了我们的教官,我们也便是在这样亦严亦乐的气氛里学会了顽强,收获了感动随着为军训的到来,我正式开头了我的大学生活。

军训第一天。

依稀记得,那早晨的阵阵翠鸣,和风伴着幽幽的思绪缓缓浸入我空旷的心野之中.一切好像是那么长远,却又那么触手可及,记忆中那模糊的昨天仿佛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之中,慢慢出现于眼前,清楚着却又蒙胧,酒醉般的寂静让我渐渐在幻境中迷失了自我。

太阳渐渐升起。

阳光热辣,滚滚热浪让我的脸颊挂满汗珠,虽然做好了肯定的思想预备,我依旧没有料到军训是这么艰难。

后面几天竟然风雨突变,天上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军训照旧进展。

雨水夹杂着汗水流到我的嘴里,有点咸,有点苦。

艰难的第一天军训完毕了,在烈日雨水的洗礼下,我的身体得到了熬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军训的苦于累,化作日后英勇向前的坚韧力气,陪伴我们在最终的几天训练里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顽强刻苦,永不言弃!同学们,我们的青春由于有了这一段军旅生活而变得激扬奋勉;我们的青春由于有了汗水的洗礼而变得坚韧不拔!我们的青春如同那军中绿花般贞洁漂亮。

经过了三天的训练,我既把握了一些部队正规动作要领,同时对部队的纪律也有了肯定的了解。

在军训时,教官就接二连三地加强训练,直到我们动作协调全都,并符合标准。

而这就需要我们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假如队伍中一个人做得不好,就是整个排没有做好。

记得在上午一节静立课时,我的确有了坚持不住的感觉,但我还是咬咬牙坚持到了最终。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灵魂之所在,它不仅以一种无形的渗透力量对群体内部每个成员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周围人群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什么是大学呢?中国古人说得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大学虽非彼大学,但却讲出了求学的真义,实乃诛心之论。

在我眼中,大学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而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和外界的关系,大学本身必须有足够大的力量,足够多的自己的事自己处理的自由,它有能力开辟一种氛围,使得随便外面社会上如何风吹草动,这里仍能保有一方净土,不被世俗的东西所沾染。

二是内部的人际,里面的人能有足够大的自我独立的空间,在物质上,为人行事能不为外物、外务所困;在思想上,各种思潮不论如何争执辩论,在互相对待的态度上,能兼容并包,能宽容异己,在大环境中,能平等共存,能共同发展。

总之,不论如何,唯有超脱了物欲、权力和名利,才有真学者,真学问,也才有真正的大学精神。

大学不是兜售文凭的卖场,不是吃住四年的饭店,不是上纲上线的政团,不是你争我抢、追求剩余价值的角兽场,这里应该是一片纯洁的求学天堂。

那么什么又是大学的精神呢?“精神”一词,指“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方面”。

它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是实现理想目标的一种价值追求,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的行动。

对于大学精神的内涵,学界众多贤达都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本文认为“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而“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1)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

文化的继承不能依赖遗传,只能通过传递方式继承并发展下去。

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为传递和保留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的力量王志刚马平川马平川: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

大学精神集中反映了大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大学发展壮大前行的力量,是引导大学走向未来的内在动力。

大学精神的光芒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总给我们以信心、鼓舞和力量。

一所大学的发展史,说到底,就是不断壮大教育事业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和提升大学精神的过程。

一所大学的魅力,说到底,就是大学精神的魅力。

在一个大学的发展历程中,大学精神是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成为这个大学教师和学生的集体记忆。

王志刚: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地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一流的大学之道,也是大学精神的精髓。

大学精神是一种文化气质,它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及规范体系和体现这种价值及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

在我看来,大学精神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是“大学人”的精神。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师生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水平的标志,大学教风、学风和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是其具体表现。

它对一所大学“培养什么样人”和“怎样培养人”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马平川:我们国家目前有两千多所大学,尽管办学的规模、层次和特色各不相同,各自的大学精神也不同,但大学精神里有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所有大学都想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一所大学经过几十年、上百年风雨兼程的发展,逐渐积淀出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这是学校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成为师生文化血脉中安身立命不竭的精神源泉。

大学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校友心中最温馨的集体记忆和共同语言。

王志刚:大学精神是立校之本,是建校之基。

大学精神是伴随大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大学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看,大学的本质先是源于其社会性,然后才是精神性,大学真正形成于大学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大学精神眷顾的则是大学之人,关注的是大学的核心价值与理想,体现于大学的品位、志向、气质和神韵。

只有存在大学精神的大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而大学精神一经形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延续,并且能用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予以诠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门课:优秀35门
祝同学们走好大学第一步
适应新环境,确立新目标; 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
参考书籍·大学是什么?
1、世界著名大学 2、高桂娟:现代大学制度演进的文化逻辑 3、王冀生: 大学之道 4、汤尧: 大学学问大 5、克拉克: 大学的功用 百花文艺出版社 海洋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江苏敎育出版社 江西敎育出版社 2008年版 2007年版 2005年版 2007年版 1993年版
6、金耀基: 大学之理念
7、杨东平: 大学之道
三联书店
文汇出版社
2001年版
2003年版
推荐几个读书网站
请同学们下课后去浏览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 光明网读书频道
http//reader.gmw.
• 豆瓣读书
• 新华网读书频道
http//book.douban.c
http///bo
4、系统的思想
三、如何理解“全面学习”
高智商:科学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高情商:道德、品性、涵养、性情;
高行动: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
“片面学习”的危害
1、沦落为分工的奴隶
2、不能适应变化的世界
3、没有潜力与发展 4、精神的荒芜与单调
勤奋——登堂入室的阶梯
勤奋刻苦是一切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人共同具备的基本美德。
三、大学之“学”
—— 如何树立新理念、培养新学风
第一,为何而学;
第二,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第三,如何学---关于学风等
三、学习变化
由一般的简单记忆和反复训练, 专业性的系统学习和独立研究。 自主判断讲授内容,做好笔记。 课余大量阅读参考书 加深理解。
三、学习变化
第一,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增加。 在广博的基础上求精深,在精深的平台 上更广博。两者互为匹配,相辅相成。 第二,专业难度的增加。 专业训练是大学生进入专业领域的必然 途径, 第三,自学自由度的增加。 自学是大学新生成才的重要环节, “老师领进门,自学靠自身。 总体而言,自主学习是最大特点。
大学新生常见的不适应现象
环境地位的改变导致自我评价失调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导致失望迷惘
学习动力不足导致成绩不佳 自理能力不强导致想家厌学
人际适应不良导致孤独压抑
1、 生活环境之变
(1)吃的问题: (2)住的问题: (3)行的问题: 不合口 (不会搭配、不想办法) 不协调(不愿让步、以我为主)归属感 三点一线(教室、寝室、图书馆)
正确的学习理念
自主学习、全面学习 创新学习、终身学习
普林斯顿大学
关于 全面学习
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学会与人相处;
著名学者开列的书单:
(1)应读书目: 周易 诗经 老子 论语 孙子兵法 史记 坛经 孟子 庄子 古文观止 红楼梦 唐诗三百首/孙洙 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 鲁迅选集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
案例
1、马克思: 四年间阅读了24 部法学著作, 浏览了黑格尔的全部著作及其部分弟子的著 作,完成了3 部法学和哲学著作的初稿,创 作诗歌108 首,并开始自学英语和意大利 语。
2、俞敏洪:每天比他人早起两个小时,比 他人晚睡两个小时。北大五年他拼命的读, 拼命的追赶, 读了八百多本书。
案例
“我几乎用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 用来学习,晚上人们都睡了,我 还在自习室里,一直到深夜才回 来。早上,同学们还没起,我又 爬起来到自习室去学习。”
“进入专业”,又要“走出专业”
一方面,要进入专业, 以做本专业的第一
流专 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另一方面,又要走出来, 确立更高层面的
目标做一个健全发展的自由的“人”。
“钱学森之问”的追问
——平凡的钱学森何以成为科学巨匠
1、艰深的命题: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走近钱学森:图书馆里几多“启示”
如何处理学习与活动的关系?
产生学习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目标不明确
2、学习特点不了解 3、学习习惯没养成
4、学习方法没掌握
5、网络成瘾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Biblioteka 自主创新学习
全面
终身
把握学习的本质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质量 知识关乎记忆力,思想则关乎判断力; 知识只是事实,而思想涉及价值;
钱学森的专著 钱学森所读著作
二、钱学森的全面“学习之道”
1、对哲学的深思 哲学与科学结合,使他在 遇到困难时能从容应对, 在成功的道路上如虎添翼。
提高哲学素养,提升创造性思维品质 哲学是全部学科之母 ; 哲学使人深刻。 德国产生了那么多大哲学家和科学家 ,深层的 文化背景原因:渊源流长的哲学传统。 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取决于思想的深刻性、取决 于对物质世界本质的深刻地思考。
7、普通话不标准 8、学习方法、方式的恐惧 9、没有明确的学习方法 10、基础不太好 11、高数难,不知能否学好 12、如何学到更多的东西 13、阅读量少 14、图书馆又小又破 15、专业不感兴趣 16、没有紧张的学习气氛 17、考试容易过吗 18、学习主要靠上课还是自主学习 19、总觉得很累; 20、如何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 起点中文网
http//
感谢观看!
2、对艺术的兴趣
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 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 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 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 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 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 东西对其第一个人在科 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 ——钱学森
3、大跨度、大视野
地理科学
人体科学 建筑科学 艺术科学 思维科学 系统科学 沙草科学 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学习变化
学习松懈 动力丧失
学习忙乱 学习焦虑 学习疲劳 厌学不学
同学们的问题
1、想学习,但不知从何学起?不了解如何进行 2、不知该学些什么?想学的太多 3、英语教学模式不适应,听力不好 4、担心跟不上学习进度 5、专业与想象的太大 6、方言重,听不懂
合理分配、安排时间
同学们的问题
(4)做的问题: 不会做(避免财政危机)(时间掌握) (5)交往的问题:不习惯 (领域宽且复杂)
抽样调查表明:8%的新生入学2个月左右感到严重不适。
如何与他人相处
1、抓大放小。
2、对己严,对他人宽。 3、给别人留一点空间。 4、为别人做一点事情。 5、做出一点让步。 6、抽出一点时间娱乐。 7、不轻易批评别人。 8、学会赞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