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1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铁马秋风塞外 杏花春雨江南
青藏高原隆起强烈地改变了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隆起强烈地改变了大气环流,中国的大西北地区从此在干旱 的内陆西风气流的控制之下,降雨减少而蒸发量却上升, 的内陆西风气流的控制之下,降雨减少而蒸发量却上升,地表裸露成为巨 大的风蚀区,千百万年来在西风的输送下,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 大的风蚀区,千百万年来在西风的输送下,面积达 万平方公里 的黄土 高原终于形成。 高原终于形成。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还 表现在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 表现在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青藏高原的隆起, 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对我国冬、夏季风有促进作用。 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对我国冬、夏季风有促进作用。
公元前500年的阿那克萨哥拉提出 “种 公元前 年的阿那克萨哥拉提出 子说” 子说”,认为世界万物可以分割成无限小 的种子。 的种子。 他认为,人和自然有着共同的构成。 他认为,人和自然有着共同的构成。他 提出一个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食物为什么能够变成人的 血肉?表面上看, 血肉?表面上看,食物与人的血肉没有任 何相同之处, 何相同之处,但这些大学被我们吃了以后 却变成了人的血肉,因此应当承认, 却变成了人的血肉,因此应当承认,这些 食物中一定包含着血液、 食物中一定包含着血液、神经和骨骼等我 们身体中具有的元素。否则的话, 们身体中具有的元素。否则的话, “毛怎 能来自非毛,肉怎能来自非肉呢”?只是 能来自非毛,肉怎能来自非肉呢” 由于这些元素很小,我们才看不见他们, 由于这些元素很小,我们才看不见他们, 但我们从理性角度上可以认识到, 但我们从理性角度上可以认识到,这些很 小的东西就是人和自然物共同具有的“ 小的东西就是人和自然物共同具有的“同 类体” 类体”。 留基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留基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自然辩证法是由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所撰写的《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所开创和奠基的一个研究领域。

它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学发展的背景下建立的,并且已发展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人类科学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三方面组成。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其中心线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与研究对象相对应,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也分为三个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和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它是以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成果即科学技术为基础,更深入更具体地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有: 第一,它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需要。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近一个世纪的科技成果超过了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获得的成果的总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无法想象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诸如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

这清楚表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人对自然界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人和自然的关系出现严重对立。

如果不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必然带来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后果。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公用地悲剧”。
• 在几乎所有的公有资源例子中,都产生了与公用地悲剧一 样的问题:私人决策者过分地使用公有资源。政府通常管
制其行为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的问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9
分析以上材料并思考:
•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 一个系统应该如何实现整体最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0
五、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
•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下: • 1.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
结 构 的 外 在 表 现 —— 结 构 功 能 规 律;——结构决定功能; • 2. 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 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 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 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 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9
• 具体来说,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又 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
• 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
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 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
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4
自然界的定义:
• 广义的自然界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 整个宇宙
• 而狭义则指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相对 立的自然界。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5
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系统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一名词解释(四个)1.类比方法P174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

2.判决性实验P217所谓判决性实验,就是在对立的两个假说之间,设计一个或一组观测或实验来证实哪一个具备预见性,或者更确切的说。

证实哪一个不具备预见性。

3.归纳方法P170归纳方法,即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现象达到本质,通过特殊揭示一般。

4.发散思维P235发散思维是针对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沿着这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多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寻求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以求得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5.技术预测P297所谓技术预测,就是依据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技术未来发展的状态、趋势、动向、成果及其影响的预见和推测。

6.技术创新P349是以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为目的、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或过程。

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

7.科学问题P206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问题。

它包括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8.自然观P75 课件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包括古代朴素的自然观,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简答题(五道题)1.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是什么?课件⑴研究对象:①自然界;②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③科学技术⑵主要内容:①自然观;②科学技术方法论;③科学技术观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什么?课件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辩证唯物主义之间,处于中间的层次。

就学科性质而言,属哲学门类。

3.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是什么? P115-117⑴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的利益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尺度,这仍然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0
五、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
•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下: • 1.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
结 构 的 外 在 表 现 —— 结 构 功 能 规 律;——结构决定功能; • 2. 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 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
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 第一,特定的结构产生特定的功能。 • (结构与功能一一对应)
• 结构解释方法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5
结构模拟方法
壁虎面板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6
• 第二,系统的性状功能又有相对独立性。
• (结构与功能多一对应) • 黑箱方法 • 在不直接影响原有客体黑箱内部结构、 要素
“公用地悲剧”。
• 在几乎所有的公有资源例子中,都产生了与公用地悲剧一 样的问题:私人决策者过分地使用公有资源。政府通常管
制其行为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的问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9
分析以上材料并思考:
•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 一个系统应该如何实现整体最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
第一节 系统自然观
• 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 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1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1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1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它旨在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为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一、引言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深入,自然辩证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旨在帮助研究生系统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运用自然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研究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自然界的普遍联系:(1)自然界的整体性: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自然界的层次性:自然界具有层次性,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各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自然界的动态性: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2.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指自然界中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研究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1)自然界的发展具有方向性: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自然界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规律。

(3)自然界的发展具有周期性: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具有周期性,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

3. 自然辩证法的范畴自然辩证法的范畴是反映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基本概念。

研究生应掌握以下范畴:(1)对立统一: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

(2)质量互变: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

(3)否定之否定: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旧事物被否定,新事物又会被更高层次的事物所否定,形成否定之否定规律。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自然观部分1.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等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

②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

③系统由要素构成并和环境相关联,具有开放性等特点。

④系统以分叉和突现的方式进行不可逆地演化。

⑤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构成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⑥人类社会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并和自然界系统发展关联。

自然界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演化着;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层次性等特点;系统的演化不可逆;时间具有不可逆性;自然界是无限循环和发展的。

特征①提出系统存在和演化思想。

②强调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③突出人类和自然界的系统关系。

系统的演化思想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人工自然观的基本观点:①人工自然界是以天然自然界为基础,通过技术活动创建的具有自然和社会双层属性的自然界。

②人工自然界的演化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及其自身规律。

③通过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生态型人工自然界。

特征:①人工自然界是以天然自然界为基础,通过技术活动创建的具有自然和社会双层属性的自然界。

②人工自然界的演化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及其自身规律。

③通过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生态型人工自然界。

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①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开放系统。

②生态自然界是生态系统构成的自然界。

③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相统一的自然界。

④生态自然界的创建依靠人类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人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出发点和目的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科学首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而且极其重要的历史活动。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内容为三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简答或论述)(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已有成果,说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概括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揭示自然界的本质,探索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人们对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观点。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阐明各种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在整体上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对其科学的理解和评价,从而揭示科学技术研究是如何按照自然界和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辩证进行的。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一方面,把科学技术作为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研讨其发展规律;另一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以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一个体系,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一致。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取得的实证成果,阐明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体现了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研究过程的规律性,阐明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呢个法,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看成是在社会历史中展开的,不仅把科学技术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而且把它放回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从而阐明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这又体现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自然辨证法第一章

自然辨证法第一章
7
3、现代哲学对物质概念认识的走向 、
——从本体论到认识论 从本体论到认识论
♦ 随着研究的深入,当代科学哲学已经从传统的
本体论研究转向了科学认识论层次,具体表现 在弱化物质实体,而强化关系实在,退却的路 径之一是:由物质论到客观实在,再由客观实 在的“属性”到“关系”: 神七火箭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关系 物质与测量的关系 物质存在与演化的关系
6
2、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
♦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 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或
物质运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 物质运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 ♦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 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世界 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上各种事物的产生和消失, 上各种事物的产生和消失,只是物质形 态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 态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
17
5、三代轻子和夸克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对称性 、 轻子 代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名称 e νe µ νµ τ ντ 电荷 -1 0 -1 0 -1 0 夸克 名称 上 下 奇 粲 顶 底 u d s c t b 电荷 +2/3 -1/3 -1/3 +2/3 +2/3 -2/3
18
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12
(4)物质的可分性与物质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 —宏观物体由于质量、密度等特性的不同,人们 对它分割的方式也不同;微观粒子由于电荷、自 旋等特性的不同,对粒子可分的形式也会产生影 响。“夸克禁闭”实际就是物质结构形式多样化 的体现。 (5)物质可分形式的不同,最终还是取决于物质 内部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多 样性决定了物质可分形式和结构形式之间的多样 性。“在现代物质结构理论中,物质由连续性的 场量所构成,和粒子一样,场也是可分的,而且 是无限可分的。”

自然辩证法精华1

自然辩证法精华1

1、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内容及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科学、技术及科技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主要观点:(1)自然界的本源是某一种物质或某几种物质或某种抽象的东西(2)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2)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特征:整体性和直观性、思辨性和臆测性、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缺陷:不能彻底的坚持唯物主义、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不能科学的说明自然界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主要观点是:(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

(3)自然界的物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表示(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5)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是世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特征: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作用: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创造了条件,提供了。

缺陷:以机械决定论人生自然界、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主要观点:(1)自然界是现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作用:实现了自然观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融合奠定理论基础、成为理论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5、系统自然观观点:(1)自然界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的,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2)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3)自然界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4)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复习绪论1.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体系答:对象:①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

②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

③科技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

体系:总论——自然辩证法的主体和核心分论——自然辩证法原理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历史——前史(自然辩证法创立前的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和本史自然观1.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答:①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

——结构功能规律②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功能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看作系统,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而这种整体突现性是一种结构效应,因此特别强调系统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的重要性。

2. 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答: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本质特征:①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②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动态性:自然系统的动态性是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④层次性:自然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3. 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答:①整体决定和支配部分:整体在性质和功能等方面不同于组成它的各部分,且整体所具的性质不是通过部分简单相加就能得到的。

因此,整体相对于部分来说,具有不可还原性。

②整体与部分相统一:a. 整体与部分具有相对性b. 整体与部分具有全息相关性c. 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③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化:a. 整体与部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地位的转化。

b. 整体与部分矛盾双方,通过整体的“递阶分解”而转化为部分;通过部分的“递进相干”而转化为整体。

自然辩证法第1章

自然辩证法第1章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古代的自然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 辩证法的自然观。 围绕三个问题对自然作统一的合乎理性的说明。 1、万物的本原 “本原”的原意。是“开始”,指构成万物的根源、 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 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古代自然哲学家试图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揭示产生 事物的起源和演化,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 想。 3、“自然”的涵义 古代自然哲学家认识到世界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 断地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1)“星云说”。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 (2)地质“渐变论”。1830年至1833年,英国地 质学家赖尔 (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 耳等人 (4)尿素的人工合成。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 (5)细胞学说。1838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 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 (6)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7)电磁场理论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思韦 (8)元素周期律。1869年前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等。
上述理论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特别是: 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与转化定 律和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细胞学说和生物进 化论的建立), 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其相互联系 与相互转化,打通了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 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被归之于自 然的原因,从而使辩证自然观取代机械论自然观 成为历史的必然。
谢 谢!
Back Next
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 牛顿的决定性原理:物理系统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 都由系统内部所有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 和初始速度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而精确地确 定。 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就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理论上决 定论描述日臻完善。科学家采用牛顿的方法研究了 多质点体系刚体,进一步发展了牛顿力学;使力学 成了第一个真正数学化的科学。二是在实践上引力 论获得了一系列光辉的确证,如预见哈雷彗星的回 归、天王星的发现等等。 至18世纪末,法国哲学家把这种机械决定论推向了 顶峰。 霍尔巴赫:宇宙间存在着普遍的必然的因果联系,宇 宙本身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锁链。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基本特点为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界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这种自然观来自天才的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地说明自然界地联系;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同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总体上去把握自然界,但同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对构成总体的部分和细节尚不清楚,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

这就使得它不得不用哲学的猜想来填补知识的空白,用哲学的思辨来编制自洽的理论,因而古代人的自然观念是笼统的,带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历史地位: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上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的问题。

古代自然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

正是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得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如古希腊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巴门尼德的充实说(认为“存在“充实空间,不存在虚空)、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等,在近代科学诞生后,先后发展成为哥白尼—开普勒的日心说、道尔顿的原子论、法拉第—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4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人来自自然界,并且是一种社会性的存 在,人存在的实质是实践(人存在就是 实践)。人在实践中创造出实践手段— —科学技术。
5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
⑴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相互联系的自然 史和人类史。
⑵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个前提,一切历史的 第一个前提,是通过物质生产劳动从自然界取得 必需的生产资料。 ⑶科技是在劳动中产生、形成、发展起来的。 ⑷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从闭塞、 落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
8
(二)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4.科学技术与社会
9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的根本观点。
旨在从哲学上对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 作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揭示自然界的本质 及自然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一)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二)近代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起 自然知识,这些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中的自 然知识,构成了古代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 式。——“科学”这个词出现很晚。 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代科学是以自然哲学 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整个古代的科学实际上 只限于天文、气象、力学、数学以及建筑、航 海、医学等。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分门别 类的知识体系,一切有关自然的知识几乎都包 含在自然哲学中。
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⑶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 不能改变质量。机械论者据此把一切变化归结 为位置变化,否认质变。
⑷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空间 和时间成了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1)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1)

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实际上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社会形态。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36]也就是说,只有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才有真正的保证。

依据马恩的教导,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人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思想的要点是: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的内在关联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人在自然界中要准确定位;牢固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协调好人们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容提要: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做出了深刻而富于启发的论述。

这个思想的要点是: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中介;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这个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逐渐清晰,学术界对和谐社会的研究不断深入。

但是,这些研究多停留在如何建立人与社会之间(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思考上,而很少触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建立。

从理论逻辑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两个相互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的方面。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前提,人与社会的和谐寓于人与自然和谐之中。

胡锦涛同志鲜明地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的。

自然辩证法整理 (1)

自然辩证法整理 (1)
农业文化是一种人文型文化 在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类的生存方式是自然生存
近现代文化是科技型工业文化
从科技的起源看,科学和人文是协调一致的
近代的科学技术的诞生是和文艺复兴运动项 联系的。文艺复兴核心价值理念是重视人的 作用和人的物质利益。由于科学技术可为人 谋福利,本来是人文文化运动 的文艺复兴导 致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 近代科技造成了机器大工业,工业生产的首 要特征是高效率,为提高效率劳动日益标准 化、专业化、技术化。
以法国科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拉美特利等人 为代表,他们把万物都看成机器,甚至于包括动 物和人。 拉美特利这样说,‚如果哲学的领域里没有笛卡尔,
那就和科学的领域里没有牛顿一样,也许还是一片荒原。
的确……他第一个完美地证明了动物是纯粹的机器。‛进
而拉美特利又以生理学家的身份说到:‚让我们勇敢地作 出结论:人是一架机器,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个实体,
研究内容 1 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2 科学观与方法论:关于科学及其发展的一 般性认识和由此形成的总观念的系统阐述。 3 技术观与方法论:关于技术及其发展的一 般性认识和由此形成的总观念的系统阐述。 4 科学技术社会观:讨论的是科学技术发展 与社会互动的辩证法。
总之,
提高科学素养 弘扬人文精神 纵论古今人物 启迪科学智慧
(2)形而上学自然观
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的并列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物质不可再分的 最小粒子,具有不可入性 如1830年发生的地质学史上的第一次大争论: “水火之争”
评价 肯定方面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首先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 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是一种进步,它对当时的自 然科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对“经院哲学”的一 种背叛,并在细节上超过了古代的朴素的自然观。

2020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2020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加油!加油 !
为什么要 加油?因为人 是机器。
1—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 性。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否定。
※ 机械唯物主义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 对象,这种研究方法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 不彻底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 为自然界是孤立于人的实践领域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必然 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
第一编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主要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生态自然观念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主要内容: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朴素自然观、机械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内容、特点与意义)
第一节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一、 自然及自然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不足
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大大超过 了希腊古代,但是在观念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大大 低于希腊古代。 —— 恩格斯
※ 机械性
笛卡尔认为,动物虽然在某些方面比我们更能干,但这一事实 “并 不能证明动物具有心灵… … 这不过是大自然根据动物器官的排列在其中 发生作用而已。就象一架完全由齿轮和发条组成的钟表,能够比我们的 大脑更准确地显示和测量时间一样” 。
书馆馆成。据说晚年由于患眼病,导致双 目失明,他无法忍受不能读书的苦楚,竟 然绝食而死,时已年逾八旬。
夏至,中午太阳位于塞伊尼城的头顶,同一时间,阳光却在亚历山大 城形成7.5°的影子。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第一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生态自然观
所谓自然,是指非人 工的物理世界(包括 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 界)
除了外部自然还包括 人类携带的内部自然 如肉体、感性、情意、无 意识等。
自然还有 本性、本来 就有的东 西之意思
(三)主要著作与基本思想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主要著作与基本思想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 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在量上 和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 人脑的属性和技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 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 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一切事物处在普遍联系和相 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 和转化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 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 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 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 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 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 哲学思想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古典唯心主义和费尔巴 哈的人本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章简史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章简史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01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人类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资源和条件,如食物、水源、气候等。
02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
通过技术和生产活动,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环境,以满足自身需求和发展。
03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深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
把握更加准确。
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的应用
01
02
03
指导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强调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为可持续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 和指导思想。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自然的 尊重和保护,为生态文明 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持和实践指导。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自然辩证法鼓励科学探索 和技术创新,为科技创新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动 力和方法论指导。
以宗教和神学为背景,强调自然界与神的联系,对自然界的解释往 往与宗教教义相结合。
代表人物及思想
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认为自然界是神的创造物,强调 对自然的认识应基于宗教教义。
近代科学的兴起
近代科学时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以实证和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 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渐摆脱宗教
和神学的束缚。
近代科学特点
强调实证、实验和观察,追求 对自然界本身的客观认识。
代表人物及思想
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 提出日心说、经典力学等理论, 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深远影
响。
02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启蒙时代的科学革命
科学方法论的确立
启蒙时代的科学革命以牛顿力学 为基石,确立了观察、实验和数 学推理的科学方法论,为自然辩 证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自然辩证法导论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自然辩证法导论
科技可以帮助人类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能、 太阳能等。
环境保护与修复
科技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修复,如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
预测与应对自然灾害
科技可以帮助人类预测自然灾害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科学技术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
相互依存
科学技术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 给,同时科技也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旨在探索自 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律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 学科之一。
历史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可以追溯 到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的思考
和探索。
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随着 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自 然辩证法的思想逐渐形成和
演化模式
自然界中的物种和生态系统遵循 一定的演化模式,如物种的适应、 进化和生态系统的演替等,这些 模式反映了自然界的演化规律和 机制。
自然界的规律与矛盾
01
自然规律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规律,如天体运动规律、化学反应规律、生物种群
增长规律等,这些规律描述了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变化。
02
矛盾关系
科技伦理建设
自然辩证法强调科技伦理的重要性,引导科技工作者在创新过程中 遵循伦理规范,确保科技成果的正当使用。
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自然辩证法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生 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进步。
提高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水平
生态文明理念
自然辩证法倡导生态文 明理念,引导人们树立 绿色发展观,推动形成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 生产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只要列出知识点就可以,论述题还要对每个知识点进行阐述绪论两个名称的并存/研究对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学科性质意义和价值学习、研究方法两个名称的并存“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Dialektik der Natur)源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127)2.自然研究和辩证法(6)3.自然辩证法(6)4.数学和自然科学。

不同的东西(42)“科学技术哲学”源于西方的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自然哲学:包罗各门自然科学在内的、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哲学,也称“科学之科学”。

“用观念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想像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臆想来填补现实的空白。

”(恩格斯)“不用说,旧的自然哲学——无论它里面包含多少真正好的东西,包藏多少有用的胚胎——是不能满足我们的。

”(恩格斯)“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意志唯心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惟一的人。

”(恩格斯)恩格斯想把旧的自然哲学改造为新的自然观。

“在我来说,事情不能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中,而是在于在自然界中找出它们,从自然界里阐发它们。

”(恩格斯)哲学自然观通过自然科学来研究自然界,哲学家通过对关于自然界具体规律的知识研究,概括出自然界最一般的规律。

于光远等编译、1984年出版的《自然辩证法》,把全部文稿分为以下8个部分:1、总计划草案。

2、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

3、自然科学和哲学。

4、自然界的辩证法。

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5、认识自然的辩证法。

论认识和辩证逻辑。

6、物质的运动形式。

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7、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

8、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表明对自然科学的探讨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科学哲学主要研究自然科学的本质、科学理论的结构和科学发展的模式。

只谈自然科学的理论形式,不涉及自然科学背后的自然界。

一般不谈论技术问题。

我国学者强调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所以把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合称为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与技术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对自然的需要。

自然与科学技术之间有内在联系: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决定了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方式和技术改造方式;科学技术的应用导致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界的一般本质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2、自然科学的性质、功能、理论结构、发展规律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自然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

4、技术的性质、功能、发展规律及其社会作用。

5、工程技术方法论。

6、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7、工程技术中的哲学问题。

8、哲学家、科学家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

9、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

10、自然辩证法或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

11、科技社会学、科技经济学、科技伦理学、科技法学,科学技术与文化。

12、科学技术决策与管理。

13、新科技革命。

14、全球性问题,可持续发展。

15、我国的对策、科教兴国战略。

❤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大口袋”。

(于光远)学科性质:主要指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功能。

自然辩证法以自然和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用哲学方法进行研究,作出哲学结论,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创造自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意义和价值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发展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2、表达了人类回归家园的呼声和要求;3、有助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通;4、对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5、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理论思维能力;6、有利于提高哲学素养,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有利于达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实施通识教育;8、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9、有利于提高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自然观自然观: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源、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一个演化的过程,包括:古代自然观(西方古代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近代自然观;现代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基础:19世纪被誉为科学的世纪。

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第一个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缺口;赖尔的《地质学原理》:地质渐变的思想深入人心;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揭示动植物结构的同一性;进化论:说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自然科学各分支之间的普遍联系。

主要内容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规律的可认识性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的发展: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进展: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论等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有机整体性动态开放性自组织性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物质观的补充和深化;运动观的补充和深化;时空观的补充和深化;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增添了新范畴。

自然界的系统性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自然界的基本层次宇观层次、宏观层次、微观层次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细胞、植物、动物、人体、固态宏观物体、液态宏观物体、宏观气团、宏观尘云、小的行星卫星、大的行星卫星、行星系统与卫星系统、恒星、星云、恒星集团、星系、星系集团。

自然界的演化进程: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方向:可逆和不可逆,进化和退化。

方式:渐变与突变。

生态自然观生态危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产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相发展的现象。

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土壤流失与土地荒漠化扩展;•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生物物种灭绝加速,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矿产资源告急。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耗损;•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化学污染;•物理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一个持续发展的未来要求我们同时进行:抑制二氧化碳的积累,保护臭氧层,恢复森林和土壤,停止人口的增长,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开发再生能源。

没有任何一代人曾面临如此多的急需关注的问题。

前人一代代关心过人类的未来,而我们却是面临这种决策的第一代人,这种决策将决定我们下一代继承的地球是否适合居住。

”对于生态危机的反思生态危机的实质: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传统发展观;生态危机的实践根源:工业文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尖锐冲突农民的“耕作如果自发地进行,而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像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以及希腊那样”。

(马克思)“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

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在山北坡精心保护的那同一种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恩格斯)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人改造自然是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人既是自然的消费者又是自然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可持续发展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理论经济增长极限论:人类可用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人类受到资源消耗的威胁;资源耗竭会导致社会崩溃;要维护人类环境必须停止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决定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解决经济增长难题的巨大力量;从长远看,人类有利用自然资源的无限可能性;经济增长有巨大潜力;经济增长比环境保护更重要。

经济与环境协调论:“经济与社会发展是缓和重大环境问题的根本,同时经济发展和社会目标应力求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或尽量使它减少到最低限度。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只能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持久、稳定的承载能力为基础;环境与资源问题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才能得到解决;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互相依存,两者应当综合起来予以思考。

保护意味着对人类利用的生物圈加以管理,以使生物圈能给当代人带来最大的和可持续的效益,同时维护生物圈满足后代人需求和期望的潜力。

发展是指生物圈的变化及人力、财力、生命和非生命资源的利用去满足人类需求并改进人类生活质量。

”“环境与发展大会”:“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

”第一,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第三,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

中国环境问题和《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自然资源:人均资源量少,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低劣资源比例较高;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资源和环保法制不健全,环保投资不足,环境教育起步晚;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与国际经济接轨给环保带来压力。

1994年3月,中国政府编制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列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确认和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定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基本原则:发展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

科学认识论与科学方法论一、科学问题的提出1、科学发现始于问题波普尔库恩2、科学问题的概念与结构科学问题是指在特定时代,科学认识主体在分析当时科学背景知识基础上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

结构:疑问项(提问的内容)、解答域(问题论述中所确定的界限)3、科学问题的意义推动研究;指导研究;善于提出问题是科技工作者一项最重要的素养。

4、科学问题的来源•经验事实积累到一定阶段;•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矛盾;•科学理论体系本身的内在矛盾;•不同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为了验证假说和新发现的事实而提出的科学问题。

5、科研选题•步骤:文献调研和科学分析,提出选题并初步论证,评议和确定课题•原则:需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可行性原则6、科学问题的转换二、科学事实的发现1、科学事实的概念•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